本文目录一览:
- 1、讨论某一行业为什么会价格战?从长远看,这种价格战对社会有利还是不利?政府是
- 2、电商打价格战如何应对
- 3、国美价格战(电商巨头之间的竞争激烈对决)
- 4、汽车价格战,长远来看究竟是利还是弊?你希望价格战持续吗
- 5、国产加速洗牌,合资定点爆破,从小鹏G6聊车市价格战
- 6、什么是淘宝价格战
- 7、新能源价格战已打响,11天内十品牌“官降”,最高下调6万
- 8、价格战的多米诺效应:从车企、供应商到用户,没一个赢家
- 9、汽车“价格大战”打响,释放了哪些信号
- 10、价格战属于不正当竞争吗
讨论某一行业为什么会价格战?从长远看,这种价格战对社会有利还是不利?政府是
行业价格战往往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希望通过降低售价来吸引客户并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市场中,价格成为了主要竞争手段,这种情况下便容易导致价格战的产生。
从长远来看,价格战对社会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价格战可以促进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产品价格使消费者受益。此外,价格战还可能驱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
但另一方面,价格战往往伴随着产品质量下降、企业盈利下滑以及产业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时间持续的价格战还可能造成行业生态恶化、企业退出和员工流失等负面影响。此外,在价格战中一些企业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压低价格,如垄断控制进货价格或者进行恶性竞争行为等,侵犯市场公正原则,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因此,社会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政策和行业自律规范等方式来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价格战演化成恶性竞争,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并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电商打价格战如何应对
电商打价格战应对方法有:增加sku、新上链接、玩概念、对冲等四方面。
1、增加sku
简单来说,就是在链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低价sku,通过这个sku去透出低价来与同行之间竞争。
2、新上链接
同行上新低价宝贝,无非就是为了抢占我们的市场份额,同理,我们也可以自己上新一个低价链接,与竞品价格持平,也来抢市场的份额。与其低价的市场份额被竞品抢走,不如我们自己去抢自己原有爆款低价的市场份额。
3、玩概念
可以尝试把薄款改为常规款,再把常规款改为厚款,这样我们的产品在消费者心里上就能高出一个等级,再激烈的价格战也是稳赢。
4、对冲
对冲的意思就是,他对标你的价格设置低价,你就再对标他的价格去设置低价,以低价打低价。这种方式其实是会将价格战越演越烈,并且想要实现这种操作,需要商家有足够的资金成本,或者有强势的低价供应链才可。
新手开网店技巧
新手可以直接去搜索对应的一些蓝海关键词,查看一下排在首页的产品中有没有同行的店铺;如果这种产品同行也是刚做的话,并且还能排到前面,说明这个产品很有潜力,也是同行即将着重推广和打造的潜力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生意参谋,把他拉到你的竞品分析里,直接去对标他的访客增长路线,然后跟这个同行去做就可以了。
多关注跟你产品风格、价格差不多的一些同行的店铺,主要去看他们店铺最近上了什么新款,就是有新品打标的产品。针对这些新品直接去跟也是可以的,因为同行能够把自己的店铺做好,说明他在选品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时候直接跟着去选,那大概率可以找到对应的潜力款。
国美价格战(电商巨头之间的竞争激烈对决)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商行业成为了现代商业竞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电商巨头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价格战。其中,国美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企业之一,也积极参与了这场价格战。
国美的价格战策略
国美作为一家以家电销售为主的电商企业,其价格战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成本:国美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提高效率:国美优化仓储和物流系统,提高商品的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
促销活动:国美定期举办促销活动,如双11、618等,通过大幅度的降价吸引消费者。
增值服务:国美提供增值服务,如延长保修期、免费安装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国美成功地在价格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国美价格战的影响
国美的价格战不仅对消费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电商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美的价格战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优质产品,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其次,国美的价格战引发了其他电商企业的跟风效应。为了不被落后,其他电商企业纷纷加入到价格战中,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国美价格战还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商企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发展。
国美价格战的启示
国美价格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对于电商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价格并不是唯一的竞争手段。虽然价格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但是过于依赖价格战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因此企业还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提升竞争力。
其次,增值服务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值服务,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满意,提高品牌忠诚度。
最后,创新是电商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价格战,长远来看究竟是利还是弊?你希望价格战持续吗
你是希望车子一直掉价,还是掉着掉着就不掉了,或者还是维持一个合理的价格呢?
最近车企是疯狂的打折促销,然后大家掀起了价格战,那么这个价格战,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喵哥先聊聊我的观点。
第一点 持续便宜容易偷工减料
首先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是希望这个价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
但是一个产品,一旦过于便宜了,或者持续便宜,那么厂家肯定备不住,备不住厂家必然就得想办法。
最直接的偷工减料,如果一直价格这么玩下去,那么最后要么把这个车型砍掉。
要么想保留这个车型,只能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我给你工序少一点,配件少一点,或者说把那个便宜的,不值钱的配置给你加一点。
然后关键部分,比如说钢材的强度,给你弄低一点,反正总归来说,如果说它的价格偏离了,它正常的市场价,厂家没利润。
那么想玩,就只能够通过这种办法,最后受损的,那肯定就是后续买这些车型的这些车主。
第二点 利润过低会导致裁员
汽车作为现在经济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价格持续下降,而且偏离了它正常的市场行为。
就比如现在大家,有点类似无底线的一些,价格竞争和降价,如果持续存在的话,那么可能会导致,对这个产业形成一些非常不利的影响。
比如车企没有利润之后,或者利润薄了之后,那么他玩不转,玩不转只能采取一些压缩成本。
除此之外,最直接的就可能出现裁员,这是大家都不愿看的事情,那么裁员之后,势必就会有一部分人,高管降薪,然后普通员工裁员。
那么这样的话,会对整个大环境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第三点 价格战可以优化产能
第三就是调整和优化产能,当然价格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市场也是一个很有力的手。
它能够调整和优化产能,对于那些产能不行的,产品力不行的,品牌影响力不行的。
它自然而然,通过这个方式,一卷一卷就把它们给卷死了,这样的话,有利于集中一些优势产能。
第四点 容易形成一家独大
当然也有可能会形成一些品牌独大的情况,当然品牌一家独大,这个确实不是好事。
因为一旦一些中等或者中小品牌,死掉之后,那么剩下几个大品牌,他们垄断市场之后,这个时候话语权在他们手里面,那个时候,可就不是你想买打折车的问题,可就他们说了算了。
那样的话会形成一个反噬,最后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
总结
所以车企目前,大规模的打折促销,这种无底线的价格战,我希望它是一个阶段性的,而不是由此拉开一个序幕,大家以后都这么玩。
这么玩的话,其实最终受伤的,可能是每个消费者。这种价格战,在短期内可以促进车企的销量,但是从长期而言,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不良的影响。
所以理性来说,我是希望车企,把高的利润把它砍掉,维持比较良性的一个利润。
当然你可以把车型拉出来,比如说基础款的车型,你就是一个平价。
那些定位中高端的,你可以把利润稍微拉高点,这样的话,车企它保有合理的利润,它能够正常的活下去,能够养更多的员工,解决就业的问题。
而我们普通老百姓,我们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选择,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话,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不然的话,这么玩下去,大家都是无止境的,无底线的价格战,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搬了石头砸了大家的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阿喵汽车本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产加速洗牌,合资定点爆破,从小鹏G6聊车市价格战
一款车售价定得好是什么样的体验?
近日,何小鹏算是亲身感受到了。
6月29日,小鹏G6上市,起售价定在了20.99万元。
这下粉丝高兴了,月销不到一万的事儿没人提了。
甚至,连股价都给带起来了。
那么这种超预期的低价,是权宜之计,还是以后的新常态呢?
“卷王”横行的世界,“价格战”从未离去
现在距离3月份的价格大战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不少专家认为价格战不可持续,但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可能是这么想的:老是降价没意思,太麻烦,新车直接给个低价不就行了?
小鹏G6就是最新的代表。
这款车的预售价是22.5万元起,但29日上市时居然调低至20.99万元。
采用同样玩法的还有前段时间上市的比亚迪宋PLUS冠军版,实际起售价比预售起售价降了1万元。
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新能源车型上市时给出了低于预期的价格。
深蓝S7定位于中型SUV,起售价14.99万元,比紧凑型SUV本田CR-V起售价(CR-V指导价:18.59-27.68万)还低了3万多。
此前,长城汽车新能源虽销量一般,但中型SUV枭龙MAX起售价仅为15.98万元,坦克500插混版售价仅为33.5万元,做到了“油电同价”。
更早时,零跑C01将中大型纯电动轿车的起售价打压到了14.98万元,比不少合资A级燃油轿车还便宜。
此外还有“大魔王”比亚迪,过去几个月里它先后推出了旗下各款主力车型的冠军版,主打的就是一个“降价”。
3月份的跳楼大甩卖,侵蚀利润,伤害品牌,还容易造成用户观望,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儿。
直接给个低价,消费者就会大呼666,何乐而不为?
这是一种另类的价格战,但效果显然更好。
你觉得,新能源厂商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放手一搏以价换量,小鹏G6的超低价如何实现?
小鹏G6 20.99万元的起售价,远低于预期。
它的背景是,小鹏汽车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仅有去年12月份实现了月销过万,所以必须要拼一把了。
这款车搭载最新的Xmart OS 4.0车载智能系统以及高通骁龙8155芯片,能够实现四区域语音唤醒、连续语音识别、免唤醒词等各种功能。
除此之外,新车还搭载了英伟达Qrin-X辅助驾驶芯片以及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全系标配L2级别驾驶辅助功能。
动力方面,小鹏G6也值得称道。
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为218kW,续航里程最大可达755km,双电机版本搭配电动四驱系统,最大功率358kW,续航里程700k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9秒。
与此同时,这款车还支持800V高压快充,快充时间仅为20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小鹏G6的低价,并不是通过减配来实现的。
放在半年前,这样的价格指定是买不到这种级别的配置的。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4万辆左右,也不具备通过大量生产来摊薄成本的可能性。
那么,小鹏G6能有这么低的价格,就只剩下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小鹏汽车的销量规模虽然不足以摊薄成本,但过去半年时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越来越高,供应链越来越成熟,整体的采购成本是在下降的,这会压低小鹏汽车的成本。
第二,小鹏汽车为了扩大销量,暂时舍弃营收与利润。其实目前小鹏汽车并未盈利,但只要暂时“亏得起”,它就能进行这样的操作。
这样的思路,其实很有代表性。
大多数的新能源厂商都受到营收与亏损问题的困扰,但销量是一家厂商最核心的指标,在能生存下去的情况下,“提销量”的优先级,显然要远大于“保利润”。
国产“加速洗牌”,合资“定点爆破”
除了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少数厂商之外,大多数新能源厂商都需要暂时放弃利润而去追求销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降价提销量,这些厂商的前景却有很大区别。
吉利、长城、长安、埃安等国产头部厂商属于第一种,它们的新能源销量规模比较小,能够给出低价,是因为有庞大的燃油车业务输血,三年前的比亚迪也是这么做的。
从目前来看,国产头部厂商几乎都拿出了性能强大的新能源车型,而且实现了“油电同价”,可以说是渐入佳境。销量虽然还没有爆发,但胜利曙光已在眼前。
小鹏、蔚来、零跑等造车新势力是第二种,它们没有燃油车的支持,但产品性能上没有什么问题,要以价换量,只能烧自己的现金储备,因此,财务状况决定它们的未来,其中一定会有“力不能支者”和“脱颖而出者”。
丰田、本田、日产、大众、现代等合资厂商属于第3种,它们也只能通过调低售价来与国产新能源抗衡,但由于本身产品性能不佳,即便降价也很难快速走量。
未来1-2年内,合资厂商如果还是没有大量的新能源车型进入主流市场,将会有多家厂商被淘汰出局。
这个出局,不单单指新能源领域,它们赖以生存的燃油车也会被拖垮,因为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向新能源转型。
可以遇见的是,价格不断下跌,将会成为2023年新能源市场的新常态。
指望一直文书就把这件事摆平?有点难!
这种另类的价格战,对国产厂商来说是个优胜劣汰、加速洗牌的过程,但对那些思想保守、动作缓慢的合资厂商来说,却无异于一场“定点爆破”。
结束语
其实,主流产品的价格下跌,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在全球大多数汽车市场,中低端车型都是市场的主流。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种久违的福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什么是淘宝价格战
淘宝价格战是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的一种商业竞争行为。其主要内部动力有市场拉动、成本推动和技术推动,目的是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为了最大的收益,卖家会通过降价获取更高销售量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带给对手的负面感受就是价格战。
什么是淘宝价格战?
价格战是商业低价竞争的产物。
淘宝价格战是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的一种商业竞争行为。
其主要内部动力有市场拉动、成本推动和技术推动,目的是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
所以回到淘宝,大卖家冲量的原因无非两个:第一冲到更高的量以后未来会有更大的利润;第二出货的量变大了,出货的成本会下降。
为了最大的收益,卖家会通过降价获取更高销售量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带给对手的负面感受就是价格战。
因而我们总结出一个结论:价格战是竞争对手为了达到某个销售目标时候,做出营销活动的一种附带的冲击,不针对任何人。
价格战的难点:
1、竞争对手多且强
正如背景所言,目前电商环境复杂,小卖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像当初那样,很幸运的不被发现,自然成长。
往往是自己的一个爆款刚刚有一点起步,就已经被大卖家发现了。大卖家从发现,到出货开始销售,最快可能只要3天的时间。
当大卖家开始销售的时候,小卖家如果自乱阵脚,很可能就会错失了这次可以做大做强的机会。
2、小卖家运营经验不足,缺失老板思维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卖家,还是停留在赚现钱的阶段。
当某个热卖款出现让他日入过千,他们就开始自鸣得意,他不会去考虑。
现在这个热卖的产品,加速推广和优化一下,也许就能成为销售过十万的爆款,这就是新手卖家的小富即安。
新能源价格战已打响,11天内十品牌“官降”,最高下调6万
继今年3月的“价格战”后,国内车市在传统汽车淡季的集中促销再度开启,多品牌不同力度的“官降”开始持续出现。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进入8月后的前11天内,先后有不少于10个汽车品牌开始亮出降价大招,纷纷推出“降价促销”政策。
各厂商的降价促销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却不仅限于官降、限时促销、限时补贴以及置换、增购补贴等等。8月份进入降价的厂商包含了极氪、上汽大众、斯柯达、欧拉、奇瑞新能源、哪吒、零跑、特斯拉、上汽MG名爵等。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涉及的主要以新能源车为主,降幅从1-6万元不等。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新一轮价格战已打响。
以极氪为例,8月11日极氪推出了极氪001限时立减活动,旗下的WE版、ME版、YOU版车型分别立减3.1万元、3.0万元、3.7万元,调整后三款车价格分别为26.9万元、31.9万元及34.9万元,活动自推出日起到本年度的12月31日止。这也意味着极氪001的入门价格已经已经跌破30万元,中大型纯电动车的市场竞争会更激烈。
此外,长安福特也推出了一系列升级服务,除了为现有所有福特电马车主免费升级高通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8155”芯片)外,还推出了包含立减4万元、8000元置换补贴、4000元增购礼在内的“迎新六重礼”,这一波力度也相当不错。
上汽家族多家品牌参与了本月的官降狂潮,其中上汽大众将此前“限时7月、限量7000台”的ID.3促销活动延续至8月31日,起售价12.59万元,和此前的售价保持了一致。
除了新能源车,上汽大众的燃油车也开启了同步限时促销,主要涉及旗下的SUV车型,其单车至高综合优惠高达6万元。以途昂X为例,其至高综合优惠后,20万多点儿就能入手,当然这个至高综合优惠还得听官方如何解释,毕竟解释权归官方所有。即便新上市仅1个多月的朗逸、新锐也限时降价,至高优惠2万元。
此外,欧拉旗下多款车也进行了优惠,比如闪电猫8月推出了钜惠礼,包含30000元现金减免和三电终身质保的无忧礼;2023款欧拉好猫也有现金优惠22000元、充电礼和智联礼;2023款欧拉好猫GT木兰版先进优惠22000元的钜惠礼、选装礼、智联礼、充电礼;2023款欧拉芭蕾猫有智联礼、无忧礼和充电礼等多重好礼。
零跑汽车宣布对零跑C11和零跑C01部分车型售价进行调整,最高下调2万元。之后奇瑞新能源在8月2日官宣,旗下的小蚂蚁、QQ冰淇淋、无界Pro三款车型至高补贴10000元。
各大车企加入价格战,一方面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二来是传统销售淡季总要做出一些回馈消费者的福利,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此前的促销效果一些品牌的确尝到了“甜头”。
以上汽大众为例,截至7月底ID.3单月订单已突破万辆大关,最高单日订单达到了950辆;此外7月蔚来通过全系降价3万元及产品更新,单月交付量突破2万+,创下了新的销量纪录,零跑也在官降中达成月交付量创新高的成绩单。有降价有成绩,在压力山大的当前汽车行业大形势下,降价促销政策显然是来成绩最直接的,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截至8月,国内已经有超过40家汽车品牌、涉及上百款车型,通过厂家补贴或经销商降价等方式参与到汽车价格战中,优惠幅度普遍在2万-10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各地方的购车补贴、汽车下乡补贴、各大平台购车节等等的其他购车补贴和福利。
随着进入三季度,在销量目标紧张、国内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的价格战将会更加激烈。所以建议计划入手买车的朋友,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再行动。
本文由【车市特评/李特儿】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本文作者南山,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价格战的多米诺效应:从车企、供应商到用户,没一个赢家
撰文 |?大头哥
不久前,15家自主品牌拉着特斯拉一起签署了不打价格战的承诺书。虽然这份承诺书两天后就因违反相关规定被宣告作废,并且特斯拉转头就用变相降价的方式背刺了另外15家盟友,但这件事却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大部分车企都被价格战整怕了。
今年以来,我们见到降价、官降、现金直降、油电同价等词汇高频地出现在汽车厂家的推广文案中,文中跟的数字也一个比一个大,你家降2万,他家降4万,我直接来个王炸,降8万……没成想,第二天就被另外一家拔得头筹,他降了10万。
史无前例的价格战已经持续了半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对于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用户又是否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呢?时值年中,就让我们用数据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车企:从限时优惠,到赤裸裸降价
价格战刚刚开打的时候,绝大部分参赛的选手都是摇摆的。一方面,全行业都在降价,不降价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另一方面,它们又想要维持原有的价格体系,幻想着有朝一日,价格能恢复如初。基于复杂的心态,车企给自己的降价行为套上了“限时优惠”的标签,同时,也想给消费者营造一种紧迫感,让大家抓紧下叉,以防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可消费者对暗降操作并不买账。于是,部分车企决定率先投诚,直接砍定价。比较典型的有:东风日产奇骏e-POWER,原本应该定价在25万左右的日系油混四驱SUV车型,直接将价格拉到了18.99万和19.99万,顶配价格甚至都没有突破20万;别克新君越入门价降到18万,与老款优惠5-6万后的价格基本一致;还有就是刚刚跟降的马自达昂克赛拉,其入门价直接拉到了8.99万,降价最多的配置降了3万。
而在新能源领域,不少车企都喊出了“油电同价”。众所周知,此前同级别的新能源车普遍比燃油车贵3-5万,“油电同价”就意味着这些刚刚上的新能源车型定价得打下3-5万。始作俑者当属比亚迪秦冠军版,在它打开潘多拉魔盒后,A级插混轿车的价格底线由此退到十万以内。随后,合资新能源也染上了降价流感,别克E5直接将新车价格垮到20万的水平,按原来的定价逻辑,这台合资中大型SUV至少得25万起步。紧接着,新车直接垮定价演变成常态,比如哈弗枭龙MAX将电混四驱SUV的价格抵到16万以内。
供应链:未结货款,直接被扣约10%
车企这边价格战打得热火朝天,销量暂且稳住了,但收入却实打实地降低了。本着“有难同当”的精神,车企很自觉地将成本的压力转嫁到供应链这边。
供应链降价是汽车行业的常态,因为产量的提升,均摊了研发及生产成本,供应商生产相同的配件的成本逐年降低,因此,业内通常做法是车企与供应商达成协议,根据每年供货规模与技术更新改进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价格调整和协商,订单价格通常会出现 3%-5% 的降幅,而在极端情况下,主机厂年压价幅度能够达到10%-15%。请注意,以前的降价是基于车企和供应商的友好协商。
如今迫于现实,车企开始选择“霸王硬上弓”的方式,有消息称,已经有车企在不经协商的情况下,直接砍掉了供应商10%的应付余款。供应商的反应尚不得知,不过,用脚指头都能想到,供应商要么选择跟车企撕破脸皮,对簿公堂;要么选择将这部分成本压力继续往下转嫁,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供应链的品质肯定会受到不定程度的影响。或者说得再直白点,减配不再限于减掉配置,而会扩大到降低零配件的品质。
终端4S店:不降价,转身就走
上游努力打价格战,但落到终端4S店,却是少数欢喜多家愁。比亚迪王朝网的经销商当然是幸福的,随着冠军版车型的不断覆盖,比亚迪的多款车型成为销量爆款,终端提车排队已经成为普遍性现象。为提高利润,比亚迪上调了售后价格,比如秦在北上广深等地区的最低基础保养的价格从325元上涨至485元,最高上涨幅度达到了50%。虽然消费者这边嘴上说着不愿,但与终身质保深度捆绑的4S店保养,也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
但绝大部分4S的日子比以前更难熬,那些买不动的货,比如凯迪拉克锐歌即便大甩卖,依然无法刺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并且,由于很多优惠政策都是限时的,所以很可能出现,前一秒下单,后一秒就降价的情况。信任危机已经成为4S的伤疤。消费者在经受无数“进门是上帝,出门变韭菜”的案例熏陶后也变得越来越精明,进店首先问优惠,一旦得知降价幅度小,立马选择转身走人。
最后说说
一个健康的行业需要保持合理的利润,这是保持车企、供应链和用户共赢的基础。车市价格下行是必然,但理性降价背后是由整个供链体系高效良性运作带来的结果,就跟我们买玩具一样,如果一次开模可以出上千批次的玩具,价格自然便宜。
但现在的问题是,降价已经脱离了良性的轨道,绝大部分厂商都在赔钱赚吆喝,尤其是新能源,除了特斯拉,没几个赚钱,就连称王称霸的比亚迪,卖车赚来的利润少得可怜。价格战再这么打下去,垮掉的不是价格,而是整个市场和产供销服体系。至于用户,看似得到了实惠,但从长远来看,用户也终将被降价反噬。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汽车价格战,你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版权声明:图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线外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价格大战”打响,释放了哪些信号
汽车“价格大战”打响,
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3年北京昌平消费季正式启动。北京石
景山区正式启动“活力石景山 乐购车生活”主题
购车优惠活动,面向石景山区购车消费者投放千
万元专属优惠券,活动涵盖保时捷、奔驰、宝
马、奥迪、大众、比亚迪等20余家主流品牌。
每年都有各汽车品牌推出新车的时期,然
而,这次却有点不一样。近期,汽车市场价格战
打响,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加入了价格战,越来
越多的城市推出了汽车消费券。
在各地提振消费、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
汽车市场的这一变化备受瞩目。
一、汽车价格战的鲇鱼效应
湖北省开启购车补贴活动,东风汽车集团旗
下多个汽车品牌实施集体降价,其中,东风雪铁
龙C6(图片|配置|询价)更是以综合补贴高达九万
元人民币的降价幅度成了“网红车”。但在1月
份,这一中级车的销量仅为55辆,如今却迅速出
圈,火爆全网,卖到断货。
C6的降价行为被一些人称为“掀桌子”,
而这一“掀”确实掀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波澜。
很快,鲇鱼效应开始出现。中国一汽也于3月初
面向吉林省消费者推出购车补贴活动,补贴总额
达1.5亿元,单车补贴金额最高3.7万元。
一时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安深蓝、
奇瑞等车企纷纷推出补贴购车活动,甚至传统
豪华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等也都
卷入,如奔驰部分车型降价高达12万元,一汽
奥迪A6L(图片|配置|询价)降价9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经有至少40个汽车
品牌加入了这一轮的价格战,最高优惠超过10
万元。有媒体称,范围之广、降幅之大已超
2004年的南北大众联手降价和2008年全球金
融危机时期的汽车大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波价格战的背后,不
只是汽车企业的混战,也有地方政府的直接参
与,尤其是对于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武
汉、长春、广州等城市。
比如,C6的9万元购车补贴中,政企分别补
贴4.5万元。事实上,东风汽车作为位于湖北省
的重点央企,也是当地主要的财政收入贡献者。
汽车企业降价是想去库存、回笼资金,而政府补
贴则是希望企业渡过难关。
3月初,商务部表示将组织各地开展“2023
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重点关注消费“四大金
刚”,即汽车、家电、家居、餐饮。除了湖北以
外,自1月以来,河南、上海、浙江、云南、
海南等近20个省市在近期公布了2023年的
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如北京、上海继续实施乘用
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
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
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
发放汽车消费券则是更多城市的选择。山东
发放2亿元汽车消费券;北京各区发放了汽车消
费券,如房山区、昌平区均发放1000万元汽车
消费券,大兴区发放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据
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涉及汽车的消费券支持总
额度超5亿元,从超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地域覆
盖面更广。
二、汽车消费的短暂拉升
价格战的背后是汽车消费的相对低迷。乘联
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为
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尽管2月车市销量有所回暖,但总体来看1-2月累
计零售267.9万辆,仍同比下降19.8%。
对于有些车企而言,销售压力更大。数据显
示,2023年1-2月,东风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
48.48%,在乘用车方面的跌幅达51.3%。同时
期,中国一汽的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两个主力品
牌销量也分别同比下降24.9%和7.3%。
今年2月,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
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称,
2022年是汽车经销商过去3-5年时间里最为艰巨
的一年。
国六B排放标准将于7月1日起全面推行被认
为是这次价格战的另一个主因。对于车企来说,
在国六B标准实施前,将库存未达标的车辆消化
掉,换成现金流,确实迫在眉睫。
当然,无论是政府补贴还是车企、经销商加
大优惠力度,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汽车消费。汽车
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
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汽车消费平均
占国内市场消费总额的10%左右,是国内消费市
场名副其实的支柱。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
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
逐步恢复。随着地方汽车促消费政策的密集出
台,市场消费信心正在得到修复。
这种价格战一定程度上会极大地释放消费者
的消费潜力,短期内有助于销量的提升。
相关汽车保险上险数据显示,2023年第九
周乘用车总体销量为35.12万辆,同比下降
3.4%,环比增长4%。可以预料,后续数据可能
会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当然,要长期促进汽车消费,还需要将汽车
消费和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汽车
消费政策。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的工人在加紧生产。截至
2022年底,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量超34
万辆。
三、汽车产业的重塑加速
虽然这一波价格战的主角是燃油车,但新能
源汽车也不容忽略。年初,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
源车企降价,一项调查显示,1月份电动车品牌
降价后,门店销售反馈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
对燃油车而言,此番价格战导致的消费回暖
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但这一波价格战将令
中国汽车产业的重塑速度加快将成为事实。
新能源汽车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
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
25.6%。
这意味着,我国提前3年实现了此前设定的
新能源汽车“2025年市占率达到20%”的目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采取
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
车销量增长93.4%。
近期,北京等地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2022年以来,北京市在助企纾困政
策带动下,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实现新车销售
40亿元,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速超30%。
2022年,苏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3757辆,同
比增长98.59%;杭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32万
辆,市场渗透率超过四成。
在汽车厂家掀起价格战的同时,一场抢占新
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的城市争夺战也正在展开。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传统汽车城转型的突破
口,以及非汽车强省强市“弯道超车”的利器。
目前全国已经有10余个城市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
的宏伟目标,向“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发起
冲击。
《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
报告》中,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列的城市
分别是西安、上海、柳州、深圳、重庆、长沙、
常州和广州。而西安、深圳、长沙、常州都不是
传统的汽车重镇。
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重塑正在加速。
价格战属于不正当竞争吗
法律主观:我国法律对于低于成本价不正当竞争的有关规定,不正当低价销售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正当的低价销售有着重要的区别,现就其法律特征分析如下:首先,不正当低价销售是一种破坏竞争的违法行为。其客观上表现为: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商品,排挤竞争对手,使其利益严重受损或被迫退出市场,从而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减少或消除竞争,以达获取非法高额利润之目的。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掠夺行为,会给同类竞争者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危险,阻碍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影响竞争对手的建立、生存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使市场结构趋于不合理,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因此,许多国家的竞争法均将其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予以禁止。如,在日本,其被视为“不当贱卖”而予以禁止,在欧洲,其被称为“掠夺性定价”而纳入竞争法调整。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其次,不正当低价销售严重违背价值规律和经营规则。企业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包括成本、税金、利润与合理的流通费用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但其中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成份,是确定商品价格的最基本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众所周知,企业产品的价格只有高于成本,客观地反映商品的价值,经营者才能劳有所获、盈利生存;反之,如果企业产品的价格低于成本,则势必导致亏损经营,使企业难以维持,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和正常的经营规则,经营者根本不应当也不可能长时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当某些企业为挤垮竞争对手时,则不惜以暂时的赔本为代价,去换取日后长久的独占经营和高额垄断利润。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不正当低价销售的反竞争本质。最后,不正当低价销售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迷惑性。其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的目的,常常不象人们认为的那样,仅仅旨在消灭或驱逐竞争对手,多数情况下,实行低价销售的经营者的目的,在于说服或迫使竞争对手接受其控制或与其进行合作,如共谋固定价格、划分市场份额等,以避免两败俱伤。这就使得不正当低价销售常常以较为隐蔽的形式进行,往往给对该行为的法律认定造成极大的困难。其二,从表面看,经营者的低价销售行为对消费者来说似乎是有利的,而且好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市场。但行为人采取低于成本这种异常的价格进行销售,其真正目的决不是为了让利消费者或服务社会,在其挤垮竞争对手、完全占领市场后,便会任意抬高价格,谋取暴利,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法律客观: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15项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5.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6.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7.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8.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9.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10.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以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1.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行为:(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12.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13.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五千元。14.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15.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