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币

民国时期的钱币大全,中华民国时期的货币有哪些 币值都是什么样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5 13:34:45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民国时期有什么钱币呢?

民国时期货币有纸币、铜元、银元三种。
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
《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1948年发行金圆券。民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省份、军阀、割据政权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扩展资料:
一、法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无法持续,且国内的货币发行杂乱不堪。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二、金圆券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还快,10个月上涨170万倍,各地纷纷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请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有哪几种?

1914年之前
1912中华民国元年(四川军政府造)“汉”字壹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前,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曾在海外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并印制发行了多种筹饷票券,如由位于旧金山的美洲洪门筹饷局1911年发行的“中华民国金币”券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迫切需要发行军用钞票取代之前清朝的货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的各省也发行自己的军用钞票。
民国建国之初,由于币制未立以及战争的影响,金融市场、货币流通均十分混乱。全国范围内仅流通货币就有几十种,有鹰洋、站人、本洋等外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安徽等地铸造的各种龙洋,还有吉林币、东三省币、奉天币、造币厂币、北洋币、大清银币等等,严重阻碍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
1914年-1928年
1914中华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袁大头)
1912年和1913年,中华民国财政部曾两次设立币制委员会,讨论国家币制的问题,但都无果而终。1914年,币制委员会裁撤,另设国务院币制会议。币制会议决定采用银本位制,并在清末的《币制则例》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币条例》及实施细则。
1914年2月7日,《国币条例》公布,规定中国采用银本位,定银元为国币。[1]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元新银币,即袁头币。[2]1914年3月,设币制局管理全国币制,12月裁撤。1917年,段祺瑞组阁上台,为获得外国借款,复设币制局,由时任财政总长的梁启超兼任币制局总裁,计划逐步将币制改为金本位。1918年8月10日,段内阁以大总统命令公布《金券条例》,但由于多方反对最终并未实施。1917年开始以国币计算税率。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上海钱业公会宣布抵制外国银元,自此袁头币取得了唯一主币的地位。
《国币条例》施行后,大量收兑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条例规定的规格、重量等铸造袁头币。《国币条例》的实施统一了国币币型、成色和分量,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消除了滥铸劣币的行为。袁头币也逐步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据1922年数据,袁头币在流通领域已占85%以上,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国币条例》明文规定了银元的无限法偿地位,但由于外国势力的干预,当时仍是银元与银两并用。在对外关系、海关税收、进出口贸易以及大宗交易方面都以银两结算。银元与银两的比价,即所谓洋厘,则时涨时落,影响了银元的主币职能。虽全国商民强烈要求废两改元,但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终未实现。对于辅币则更为混乱,虽然天津造币总厂曾于1916年按照《国币条例》铸发十进制银辅币,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造币总厂被直系军阀把控,滥铸辅币而导致混乱,停铸银辅币。1917年,造币总厂曾试铸铜辅币,但不久无奈停铸。各省则滥铸银角、毫洋、铜钱等各种辅币,造成民国初年辅币的混乱较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纸币方面,北洋时期的各种钞券则更为混乱。1912年12月,袁世凯特许中国银行发行兑换券,1913年1月,交通银行也获得了发行权。1916年,中交两行被明令定为国家银行,同年5月,两行被政府迫使停止兑换兑换券,但并未所有分行都执行了这一禁令。除两行外,中国通商、四明等银行也取得了发行权,而中南、劝业等银行则取得了专业特殊发行权,除外资银行外先后发行货币的银行竟达三十余家。而从清末到民初,外国势力一直对中国的币制金融粗暴干涉,众外资银行多在中国各地擅自发行钞票,据1925年数据,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钞票数额竟超过所有本土银行发行的总和。
1928年-1937年
1936年发行的100元法币
早在1924年,孙中山就在广州设中央银行以代理国库,发行货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1928年,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开始逐步施行货币改革,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负责推行。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发行法币,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圆,同时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更快,十个月上涨一百七十万倍,各地纷纷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

民国十大珍贵纸币

一、军用票。在袁世凯称帝之后,我国就引发了以云南为始的全国规模性的讨袁战争。各省个地方纷纷因此成立“护国军”,宣布独立。在讨袁战争结束以后,北洋军阀之间又开始相互斗争,使全国在这一阶段中陷入了连年内战。而此时各省个地方军为了各自的政权和筹集军饷,都会选择发行军用钞票,这样的纸币一般就是在战地中发行,属于阶段性的临时纸币。
文章图片3
2:民国三年中国银行袁世凯像样票全套 九品,估价: RMB 220000-260000,成交价格: RMB 253000
二、法币。法币指的是在我国1920年与1930年左右,我国当时由于受到国际金价,以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使得我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向外流出,使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在加上这一阶段我国国内的货币发行也尚未得到统一。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于1935年实施“法币改革”,其改革内容中规定了中央、中国、交通这三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场中流通使用,并且强制回收白银为国有。而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所采用了通货膨胀政策,大量的发行法币,使得法币在后期迅速贬值。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3:民国三年中国银行一至一佰圆。样张一组,估价: USD 20000 - 25000,成交价格: USD 24000
三、金圆券。由于法币的大量发行,导致其纸币价值急剧贬值,在1948年8月19日,民国党政府决定再次进行币制的改革。在这一次的改革中,规定了金元为本位,并且由此开始发行金元券。但是由于金元券在发行之后,其通货膨胀速度比法币还要快(仅十个月左右就上涨至170多倍),各省个地方纷纷拒绝使用,而在民间也自动的重新使用为银元为主要流通货币,国民政府见此,也重新使用银本位币制,从而发行银元券。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4: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国通商银行壹圆一组三枚,均为PMG 66 EPQ,成交价格: RMB 139150
四、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简称为关金券。此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在海关方面收税的计算单位。所以我国海关收税主要是以银两为主,但是由于在1929年银价大跌,影响关税的收入,国民政府就于1903年1月决定海关税收以金币为主,以0.601866克的纯金作为标准计量单位,折合美元为0.40元。在次年5月,由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以此作为缴纳关税,但是在1948年8月发行金元券之后,关金券就停止印制与发行了。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物价飞涨,纸币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然而,一些纸币却因为稀有而显得格外珍贵。以下是民国十大珍贵纸币:
1. 民国金币券
2. 关金券
3. 美钞版关金券
4. 交通银行二十四年国币券
5. 三年殖边银行兑换券
6. 中国农工银行国币券
7. 热河兴业银行铜元票
8. 民国纸币国币券
9. 民国时期纸币国币券
10. 各种地方银行的地方币券
这些纸币在当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军用票,关金券,法币,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等。1.军用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朝政府,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引发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宣布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之间又形成一股股军事政治力量,他们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政权为了筹措军饷,一般都发行过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2.关金券。关金券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1942年4月,以关金1元折合法币20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8月发行金元券后,停止发行。3.法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大量滥发法币,法币急剧贬值。4.金元券。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10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0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6.5万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170万倍。解放前夕,上海银元1元可换金元券16亿元,各地纷纷拒用,遂以银元代替流通。5.银元券。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1949年迁到广州的国民政府以取代金圆券的形式发行的一种新货币。刚一开始发行时规定,每七亿五千万元的金圆_可兑换一元的银元_。但由于发行政策失误,不久后便崩溃瓦解。6.铜元券。辛亥革命后,除银圆券外,各地还发行铜元券。 以省地划分,还印有“永远通用”等字样,显示信誉。

民国铜币前面双旗后面图案有哪几种

铜币当时面值以当十、当二十为主,正面“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十文,背面交叉龙旗。当五十面值的相当少见,非常珍贵。
1、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 一九一二年天津造币厂制造,是我国首次将旗帜图案饰用于钱币之上。开国纪念币发行量较大,是民国初期的主要流通辅币之一。
2、缠枝花纹十文铜元或河南省造十文铜元 ,以上两种铜元发行量相对较少。缠枝花纹十文铜元可在开国纪念币中发现,制造量占总数的18%左右;河南省十文铜元的发行量与开国纪念币相比约为后者的十分之一左右。
3、外圈英文十文铜元 ,属于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的币种之一,此品的发行量远远高于缠枝花纹十文铜元。
4、当十铜元 ,民国元年湖南省造币厂制造。正面双旗中间有团花和五角星二种版制,五星的发行量少于团花,黄铜五角星更少,文字小写「十」为主体,大写「拾」为珍品。
5、民国二十文铜元 ,以湖南省造二十文及河南省造二十文二种为主体,后者不标注省名,但铸数少于前者。
6、四川省造双旗二百文铜币, 民国二年四川省造币厂制造。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机械压力不足,极少有双面清晰的二百文大铜币。双旗版别有多种,双旗直缨为上品。(河南省亦有制造,铸数比四川略少)
7、河南省、四川省一百文铜元 ,河南一百文铜元,民国元年河南省造币厂制造,有红、黄铜两种,发行量较少;四川一百文铜元,民国二年四川省造币厂制造,发行量大于河南一百文。因一百文铜元币质大都较差,民间流通困难,所以发行总量比十文、二十文少得多。
8、河南省、四川省五十文铜元 ,河南省、四川省五十文铜元发行量高于二百文及一百文,低于二十文。发行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年。
9、一分铜元 ,民国二十五年由上海中央造币厂制造。该币铸造时间达四年之久,即民国二十五至二十八年。其中民国二十七年铸数较少,二十八年最少。此外,天津造币厂和广西造币厂有少量制造,币上分别加字津、桂,属珍稀品。
10、上海造币厂 民国十七年,国民党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决议《国币条例草案》十四条,规定暂以纯银库平六钱四分零八毫为国币之本位,定名为圆。即有名的「废两改圆」。 这次会议正式提出「上海造币厂应于最短时间内成立,半年以内必须开工,鼓铸新银元定为国币」。上海造币厂位于戈登路底苏州河北岸,占地约98亩,始筹于民国八年冬,最终于十九年竣工,即所谓中央造币厂。民国二十二年初,国民党决心废两改圆,三月正式制造新币,成为国民党政府造币的骨干力量。
11、民国一分铝币, 民国铝币在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投入设计,民国二十八年在上海中央造币厂投产,仅有民国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二种,其中以后者为主,但二十九年的铸数仍然较少,存世量颇稀。
12、民国五分铝币 ,与一分铝币相同,仅有民国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二个版本。但民国二十八年只有试版,未开铸流通币,故此年号铝币属大珍品级别。
13、广东省二毫银币, 广州造币厂生产,自民国元年起连续发行了十多年,流通银币有民国元年至四年四种,以后停铸两年,民国七年又恢复生产,直至民国十三年,共十一个年头。其中民国四年发行量最少,其次为十二、十三年,再其次为元、二、三年,其它年号为常见品。此外,民国十八年生产的二毫银币正面改为孙中山头像。
14、云南一毫镍币, 云南省造币厂在民国十二年铸造发行,省内普通使用。此镍币含铜量较高,有齿边和光边二种。
15、民国五分镍币, 民国二十五年开铸于上海中央造币厂,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民国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其中民国二十六年版传世极罕。此后重庆及桂林各厂续铸,分别为民国二十八年、三十年。据悉,民国二十四年美国费城造币厂曾有试样币十一枚,相当珍贵。
16、民国拾分镍币 ,民国二十四年,美国费城造币厂试铸十一枚,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央造币厂大量生产,民国二十六年仅见样币,不见流通币,民国二十七年又恢复批量生产。民国二十八年转重庆造币厂续铸,仅一年。
17、民国十分镍币, 民国二十九年,由重庆造币厂铸造,含镍量较低,且又轻薄,但铸量较大。民国三十年,继续批量生产,民国三十一年生产量逐步减少,直至停产。
18、民国廿分镍币 ,民国二十四年,美国费城造币厂铸样币十一枚,民国二十五、二十七年上海中央造币厂生产,量较大。民国二十六年仅有试样品,不生产流通币。民国二十八年转重庆造币厂续铸,二十九年停铸,三十年又重铸,三十一年少量生产后即全部停铸镍币。
19、费城造币厂 ,国民政府时期制币事宜多与美国方面往来,如中央造币厂之筹建,开工后之管理等皆得力于美方。「船洋」模具自始至终,全数由费城造币厂供应。民国二十四年镍币试制亦由该厂为之,民国二十五年起由中央造币厂生产。 美国现今共有五家造币厂,其它四家分别位于旧金山、西点、纽约和丹佛。这五家中,只有丹佛和费城两家造币厂,专门制造用于流通的所有币值的硬币。费城造币厂还兼负责生产全部硬币和纪念章的模具。
20、西藏「雪阿」铜元, 民国三十六年至四十二年西藏扎什造币厂制造。「雪阿」即藏银五钱,正面钤日月群山雄狮图,背面中央铸藏文面值和纪年,外围铸藏文「甘丹颇章战胜四方」。
21、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西藏扎什造币厂制造,面值「藏银一钱」,正面藏文「甘丹颇章战胜四方」;背面藏文为面值。
拓展资料:
钱币作为古玩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而且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国双旗铜元
湖南省造双旗嘉禾(24种)、湖南省宪成立(5种)、四川醒狮(3种)、军政府造四川(1种)、山西造中华民国铜元(7种)、民国十五年甘肃铜币(2种)、甘肃造币厂造党徽双旗铜元(1种)、甘肃造中华民国纪念币(2种)、甘肃造中华铜币民国纪念双旗二十文(1种)、民国十年甘肃造中华铜币贰抬文(1种)、中华民国陕西省铜币(5种)、民国十年新疆喀什造双旗铜币(4种)、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15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念币(4种)。
拓展资料
1、民国初期铜币,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铜元。其种类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这一时期新式铜元与清末旧式铜元混合流通,使铜元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恶化。
2、民国中期铜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发行的铜元。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地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
3、民国后期铜币,指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发行的铜元。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元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元主要有党徽布图分币等。解放前夕,贵州、绥远还发行了地方铜元,但只是昙花一现。至此,铜元走完了其短暂的历程,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铜元
民国铜币前面双旗后面图案有下列品种:
湖南省造双旗嘉禾(24种)、湖南省宪成立(5种)、四川醒狮(3种)、军政府造四川(1种)、山西造中华民国铜元(7种)、民国十五年甘肃铜币(2种)、甘肃造币厂造党徽双旗铜元(1种)、甘肃造中华民国纪念币(2种)、甘肃造中华铜币民国纪念双旗二十文(1种)、民国十年甘肃造中华铜币贰抬文(1种)、中华民国陕西省铜币(5种)、民国十年新疆喀什造双旗铜币(4种)、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15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念币(4种)。
拓展资料
收藏和鉴赏民国铜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 ,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民国铜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
民国铜币上的锈色一般应尽量保持原状,因其大多为无害锈。但有时遇到古钱锈结成块而无法辨认币文时或存在有害锈迹时,就需要除去锈迹。
一般无背文和记号的古钱可不必擦去背面的铜锈,以保持出土古钱的部分特征。除锈后放在清水中冲洗掉冰醋酸溶液,用柔软的毛巾或布片吸干水分,最后平摊在干净纸上晾干即可。在缺乏条件时也可用醋浸泡除锈。这种除锈法大约需一昼夜才能勉强溶开铜锈,效率极差。
对于浸泡法无能为力的粉状锈,可用油泥圈围除锈部位,用滴管滴入浓醋酸使锈分解,再用针尖轻轻剔锈,用水刷洗后,再用氢氧化氨进行中和。胎发锈,是从民国铜币内向外腐蚀的锈层,这种情况下钱身变厚,大多采用封闭保存,不再除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民国双旗铜元
您的问题,民国铜币前面双旗后面图案,有50余种,600余个版式。
共有17钟,如下:
1.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制钱十文
2.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十铜元
3.湖南省造双旗币当二十铜元
4.湖南省造当制钱二十文
5.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
6.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二十文
7.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双旗币(云南省)
8.中华民国十年九月纪念币
9.中户民国双旗币(五百文)
10.中华民国元年双旗币
11.中华民国双旗币当制钱五十文(甘肃)
12.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13.中华民国总理开国纪念币
14.中华民国十一年一元(湖南)
15.中华民国十六年造
16.民国双旗五文铜元试铸(背龙图)
17.民国十五年嘉禾双旗币(四川省造)
扩展资料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铜元收藏研究中数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品类,甚至可以说是民国铜元的主体品种。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由民国政府发行的一款纪念铜钱,正面“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十文,背面交叉龙旗。铜币当时面值以当十、当二十为主,当五十面值的相当少见,非常珍贵。
因为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而,在混乱不安的时代,钱币在阅历了无量的岁月之后,仍然能够完好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虽然民国时期的钱币版别较多,但也在当今的藏品商场中并不多见。

民国十大珍贵纸币

民国早期军阀混战,后期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这一切大都反映在货币上。军用票、关金券、法币、金圆券、银圆券、铜圆券以及商业银行和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均为收集对象。
民国十大珍贵纸币包括:奉天光绪癸卯库平银一两、中心“吉”字戊申大清银币一两、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陕西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广东光绪七二番版、福建官局造光绪七钱二分、浙江光绪元宝(缶宝)七钱二分、民国十五年孙中山正面像壹元、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光绪十年吉林厂平壹两。1、奉天光绪癸卯库平银一两此币最早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04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中国收藏品展览会上,以后便匿迹数十年,二十世纪50年代初复现于香港,著名钱币收藏家张璜先生得到此币的图样资料后送马定祥先生判定真假,马老确认此币确为真品,后被耿爱德购得。2、中心“吉”字戊申大清银币一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干支纪年戊申)吉林省银元局制造。另说是天津造币厂代铸样板。正面中央为汉文铸带圈“吉”字和“大清银币”,外围上铸满文光绪年造,下铸面值“库平一两”,两旁分铸六点花星;背面中央铸蟠龙图,外围上铸英文译光绪,下铸英文译库平一两,两旁分铸六点花星。3、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湖南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制试样币。正面中央珠圈内分别用汉满文字铸光绪元宝四字,外围上铸“湖南省造”,下铸“库平七钱二分”,两旁分铸六点花星;背面中央铸蟠龙图,外围上铸英文译湖南省。4、陕西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英喜敦造币厂制造。正面中央珠圈内分别用汉满文字铸光绪元宝四字,外围上铸“陕西省造”,下铸“库平七钱二分”,两旁分铸六点花星;背面中央铸蟠龙图,外围上铸英文译陕西省,下铸英文译七钱二分,两旁分铸六点花星。直径39.9mm,重量27g,珍稀度:一级。5、广东光绪七二番版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钱局制造。正面中央珠圈内分别用汉满文字铸光绪元宝四字(据说七三番版和七二番版上所铸汉字系当朝金石书法名家吴大澄太史所书,即“吴书”),外围上铸英文译广东省,下铸英文译七钱二分,两旁分铸十字花星;6、福建官局造光绪七钱二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福建官钱局造。正面中央分别用汉满文字铸光绪元宝四字,外围上铸“福建官局造”,下铸“库平七钱二分”,两旁分铸十字星;7、浙江光绪元宝(缶宝)七钱二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浙江省委托喜敦厂代铸。正面中央珠圈内分别用汉满文字铸光绪元宝四字,外围上铸“浙江省造”,下铸“库平七钱二分”,两旁分铸六点花星;8、民国十五年孙中山正面像壹元民国十五年(1926年)造。一说系广州造币厂制造(见华光普著《中国银币目录》、张永华著《中国银圆珍品图录》);9、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民国十八年(1929年)造。铸地有天津说、南京说(本人未作考证)。正面铸孙中山先生西服正面半身像,上围铸“中华民国十八年”汉字楷书;背面中间铸“壹圆”二字,周围以两束嘉禾拱围。10、光绪十年吉林厂平壹两清光绪十年(1884年)吉林机器局制造。正面居中方框内铸“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十二字篆文,外围铸双龙戏珠图案。

民国时期用的什么货币?

民国的货币要看各个阶段的,但是整体上从来没有统一过。民国前期主要使用机制银元,同时市场上有大量国外流入的银元,如墨西哥的鹰洋,国民政府统一财政后,废止银元,发行法币,一度占据了主流货币市场,但是法币贬值很快,到了抗战中期后印钞成本已经高于币值了。到了民国末期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的时候已经是整个财政体系崩溃了。
另外横跨整个民国时期,各地的地方军阀都发行自己的货币,而中央政府对此无可奈何,比如贵州的黔币,云南的滇币,以及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军用票,此外共党割据政权也发行自己的货币,比如各种边区币。抗战期间,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日军自行发行了各种军票,其扶植的各种傀儡政权也发行自己的货币,如南京汪伪政权的储备币。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民国时期,任何政权发行的纸钞都做不到全国通行,真正能够全国通行起到货币作用的只有各种银元、金条和烟土。
真正的货币统一是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了以前的政策,建都伊始就开始筹划统一货币。1927年6月,财政部饬令各造币厂停止铸造袁世凯头像的银币,暂用孙中山先生纪念币旧模改铸银币。1928年3月,经济学家马寅初率先提出“废两用元”,并从理论上论证“废两用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9年11月,甘末尔提出《中国逐渐采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规定1孙(设计中的货币单位)等于美金4角。但是由于大萧条,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一路上扬,而白银价格则一路下跌,1931年2月,1孙只值美金2角。若继续推行草案,中国无法承受黄金汇兑损失。货币改革不得不再次告吹。1931年冬东北沦陷,大量银元从全国各地涌入上海,上海银元数量供求失衡。1932年上半年约5500万银元流入上海,加上本地原有的42000万元,银元兑换银两价格波动加大。上半年,银元兑换比率曾达到每百元兑白银74两,但5月末《凇沪停战协定》签署后,兑换比例下降到百元兑白银70两。价格波动使得商人无法适应,银元价格的下跌,使银两负债的银元持有者蒙受了巨大损失,废两改元的呼声又开始高涨。据统计,1935年4月26日的伦敦白银价格,比1931年上涨了3倍,而纽约市场白银价格则比1931年高出3.3倍。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开始外流。1934年受美国白银政策影响,中国货币流出高达2.27亿银元。路透社报道,自1934年6月底到1935年1月,上海流通中银元共减少2.3亿元,除一小部分流入内地外,其余全部运往伦敦或美国。
中华民国货币指代中国于民国时期流通的一系列纸币、银元等货币,货币发行时间为1912年-1949年。1914年北洋政府推出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期间各个省份、军阀,割据政权也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袁大头
法币

民国的钱币都有哪些?只有袁大头一种钱币吗?

民国时期货币不仅只有袁大头一种,还有纸币、铜元、银元三种。袁大头只是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
民国不只是有袁大头这一种 ,民国时期货币有货币,铜元,银元三种。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三年 ,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 统一银币 ,颁布 国币条例 13条
传承有序,民国有地位银币
当时通行的银元就有10多种,其中外国银元有鹰洋、站人、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安徽等各种龙洋和吉林币、东三省币、奉天币、造币厂币、北洋币、大清银币等。由于银元种类繁多,各地钱庄借机对各种银元价格抬高或抑低,从中渔利,不仅使人民遭受经济损失,而且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由国家银行改铸了孙中山头像版的银元,其后又铸出帆船版的银元。 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国铸造而输入的银元,通称“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龙银”最多,还有墨西哥的“鹰银”、英国的“执叉银”、荷兰的“妇女执花银”等外国银币。
民国钱币只有袁大头一种钱币吗?答案肯定不是!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由北洋政府发行并且背书认可的官方货币,正面印有袁世凯侧面像,背面印有两株交叉的稻穗图案,稻穗雅称嘉禾,所以“袁大头”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民间通俗说法都叫“袁大头”。
清朝灭亡之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统一市场上的货币,掌握国家铸币权,在1914年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的形式,开始铸造银币,即现在所见的袁大头银币,总发行量超过7.5 亿枚。
由于北洋政府的管理混乱以及对全国的掌控力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强力,因此“袁大头”的发行一直断断续续,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袁大头”有民国三年、民国八年、民国九年、民国十年4个版本。
袁世凯在1916年试图复辟称帝,仅仅83天之后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也在咒骂声中离世,但是由于袁大头发行量巨大,并且质量的确不错,袁大头的铸造一直到1951年才正式退出了中国的货币市场。
那么除了袁大头, 民国时期还有哪些货币呢?
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让北洋军阀政府退出中国政治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基本完成全国政治上上的形式统一,为了完成货币上经济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决定停铸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像银币,改用中华民国缔造者孙中山的肖像作为主币图案。
1928年6月,在全国经济会中,通过了《国币条例草案》等有关币制的议案,开始着手新币制的筹划。在此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孙中山像为正面图案的新国币设计方案,包括有孙中山像嘉禾银币、孙中山像地球银币、孙中山像三帆银币。
孙中山像地球银币:
最终国民政府选定了孙中山像帆船银币作为流通货币,孙中山像地球银币和孙中山像嘉禾银币仅仅铸有样币少量流通。孙中山像帆船银币,俗称船洋,正面为孙中山先生肖像,镌刻有民国年份,背面为三桅帆船,壹元分列两旁。
但是这些银元的发行并没有改变国民政府财政上困境,各地仍有大量其他军阀发行货币在流通,包括之前说到的袁大头,并且由于受到1929年印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以银本位的货币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为此,1933年4月国民政府决定废两改元,放弃银本位,推行法币。
法币的发行,一直持续到民国政府倒台覆灭。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币开始成为主流,并且逐步取代其他货币,成为唯一流通并且得到人民信赖的货币,并且持续至今。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发行的主要货币,其实在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为了聚敛财富也会发行一些货币,是在太多了,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所以袁大头并不是民国时期的唯一货币,只是因为质量较高,发行量也大,流通比较广泛。法币由于战争期间通货膨胀的滥印滥发,导致名声不太好,因此造成了“袁大头”成为人们对民国时期货币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认识。

中华民国时期的货币有哪些 币值都是什么样的

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或“大头洋”,它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北京政府铸造发行的。
民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头绪纷繁,货币问题尚无时间作更多的研讨,市面上流通的银元仍然以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为主,还有些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等。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民国三年由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为国币,随后南京、广州、武昌等造币分厂也开始按规定的重量和成色仿铸这种新银币,流通全国。袁世凯头像银币面值分别为壹元、中元(五角)、贰角、壹角4种;直径分别为39、31.5、22.6、18.6毫米;成色分别为90.4%、78%、70%、70%;重量分别为26.6克、13.5克、5.3克、2.7克。由于这类袁世凯头像银币形式统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银币正面图案为袁世凯侧身像,上方是铸造年份“中华民国某年”字样;背面图案为二株嘉禾花纹,当中衬托着“壹圆”面值字样。根据“袁大头”的铸造年份、铸造样式和铸造地点不同,“壹圆”面值的“袁大头”一般可分为六个品种。
目前,我国国内邮币卡市场里也常见有“袁大头”银币出售,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其售价基本在50~60元之间,属老银币中的低价潜力品种。民国八年铸造的“袁大头”存世量略少些,现市价约120余元一枚,为不少集币爱好者所看好,甘肃省铸造发行的标有“甘肃”字样的“袁大头”存世量已经很稀少,现成交价已达1800多元,普通的集币爱好者已难以玩转它了。
“袁大头”中最珍贵、最稀罕的品种当属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签字版”试铸币,现一般邮币卡市场里根本难觅其踪影,连钱币拍卖会上也鲜有所闻。该币目前估价约值人民币4~6万元左右,是近代银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国内外钱币收藏家所关注。袁世凯头像贰角、壹角小银币的售价一般在15~40元左右,中元(五角)价格较贵,为300元左右一枚,市面上中元银币赝品较多,收藏爱好者当引起重视。
对一些刚涉足钱币交易市场的朋友来说,花上数十元,购藏一枚民国三年或九年、十年铸造的“袁大头”留存,还是物有所值的。
民国的开国纪念币有几种:孙中山像、黎元洪(带帽、脱帽)像。
孙中山像壹圆开国纪念银币,俗称“小头”。
根据铸造时间和铸造厂不同,主要分为三个大的种类:
1 上五星:在背面(壹圆那面)的2、10点的位置各有一个五角星
2 下五星:在背面4、8点位置各有一个五角星
3 上六星:在背面2、10点位置各有一个六角星
五星的是民国元年铸造的,目前普品的市价也在千元以上。
六星的是民国16年(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后后铸的,市价普品在150元左右。
黎元洪带帽、脱帽的价格分别在1200、800元以上(普品,上品的价格还要高很多)。
民国最主要的银元就是袁大头,孙中山小头,孙中山帆船的船洋这几种。
中华民国货币指民国时期发行流通的一系列纸币、铜元、银元等货币,货币发行时间为1912年-1949年。
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1948年发行金圆券。民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省份、军阀、割据政权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民国时期有哪些货币

民国初期以铜元(俗称“铜镭”)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大约在1930年左右,竟贬值至1角只可换得32个铜元。   当时市面流通的银毫大部分是清宣统年间的福建、广东两省铸造的“龙毫”,有双角(2角)、单角(1角)两种,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铸造的银毫,在市区流通较少,甚至被拒绝使用。后来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铸版,但只有双角而无单角。   1918年陈炯明率领粤军入闽,建立“闽南护法区”以后,曾铸造民国八年、民国九年两种双角银毫,质量比“龙毫”差,比值亦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仅限于统辖地区。至1923年、1924年间,又铸造“三面旗”银毫,质量亦差,流通范围亦不广。同时广东省铸造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双角银毫,亦流通于漳属一带,但数量极少。由于各种银毫的质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为银元一元。   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统治漳州以后,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边大厝内,筹设造币厂,铸造民国十三年版的双角银毫,银质极差,而且逐版降低质量。张毅持其割据地方的势力,擅自规定以14角5分比值为银币1元,强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慑其淫威而不敢拒用。   抗日战争期间,银毫、铜元由国家银行逐渐回收,并印发5角、2角、1角三种钞票代替银毫,另铸造5分、2分、1分三种镍币代替铜元,作为辅币流通。   我国自铸的银元极少,只有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1元(俗称“大银”)、5角的银元,由于铸造的数量不多,在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国铸造而输入的银元,通称“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龙银”最多,还有墨西哥的“鹰银”、英国的“执叉银”、荷兰的“妇女执花银”等外国银币。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绪、宣统年间铸造的银元。约在民国七八年间,曾收回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版的银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铸造。   1926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建都于南京,由国家银行改铸了孙中山头像版的银元,其后又铸出帆船版的银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银元逐渐由国家银行回收,印发钞票(法币)。由于物价波动,钞票一直贬值,起初市场上拒用1元以下的法币,买卖以5元面额起码算,不久以10元面额起码算。到了1945年—1947年间,则以100元、500元、1000元面额起码算,数字变化迅速惊人。1948年初,市场上拒用1000元法币;不上一个月,1000元、1万元的法币也停止使用,交易以4万元起码算,法币丧失币值,人民对法币失去信任,美钞、黄金充斥市场。国民政府为了挽救财政,开始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企图以政治压力,使经济免于崩溃,1948年8月间,当局宣布发行“关金”,不久,又先后改用银圆券、金圆券,但是不到两个月,又告贬值,这两种券几乎等于废纸。   当时物价一日数变,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到了国民党军政撤离漳州后,金圆券终于完全失效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