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纪事观后感,纪录片中细节的重要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5 08:44:0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国庆纪事观后感700字

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纪录片《国庆纪事》。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个崭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的感情。
该片的主要讲述了中国从成立以来,每年的成长,每年的进步,展现出了一个落后的国家,被其他国家看不起的,被人嘲讽的国家,发展成了现在的大国,被人们赞美的国家。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只有十二个方队的检阅队伍,到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威武昂扬的检阅大军;从步兵,骑兵和只有十七架飞机组成的空军,到今天陆海空精良的武器装备,这些都是通过中国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永不言弃的毅力,勇往直前的冲力才有了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前小的时候,每个星期一都要升国旗唱国歌的,那时有很多小朋友都不怎么喜欢唱国歌,也包括我。总觉得国歌不怎么好听,每次都只是应付的哼两句,但看了《国庆纪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好不爱国的,唱国歌是对国家的一种尊重。我们国家和平是在硝烟中战斗牺牲的勇士们换来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并且好好的爱护我们的国家,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一次次的国庆,展示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次次都让我们震撼。每一次的国庆阅兵都是军人们辛辛苦苦排练而来的,是值得的。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国家的发展和前进的步伐,在这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证我们国家的发展,肯定中国这一伟大的国家。然而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不把中国放在眼里,都很尊敬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使中国面向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如果那些开国的战士看到这一场景,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他们的付出带给了更多的
人美好的生活。
《国庆纪事》
的每一分钟都是震撼人心的,
它激励着我面对困难不退缩,

对挫折勇敢勇往直前,
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我为自
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通过中国人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创建了一个和谐的社
会。现在是我们报答祖国的时候了,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尽一点力,
不要成为社会的危害。
我们可以去当志愿者,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给他们
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重拾活下去的信心。
我们是中国的一份子,
为我们国家作出贡献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应该尽做

国庆纪事观后感400字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一首多么雄伟而又亲切的歌曲再次在我的耳边回响起来,似乎使我感到无比兴奋、无比骄傲.
今天是祖国母亲60岁的华诞,在此,我先向这位无私奉献的母亲道一声:“您辛苦了”!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们莆田城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来喜迎祖国生日的到来.
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刹那,市人大前的广场上,彩旗飞扬,热气球在微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时而,前后晃动;时而,左右摆动……广场上聚集了2000多人,在那儿等待那庄严的时刻.伴随着“歌唱祖国”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解放军双手拿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迈着那矫健的步伐向旗杆走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那庄严的时刻,便使我回想起曾经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时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以及当时的热闹时的情景.
国庆的到来,打破了莆田城往日的宁静.市区的中间有一条笔直宽敞而又洁净的街道,从东通西,与横贯东西的街——步行街连接成一条直线,成一个“一”字形.街道和公路两旁耸立的楼房——商场、服装店、水果店……商店门口装着霓虹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街上和公路上的汽车在奔驰,像长江里的浪花一样.步行街上,人山人海,各色各样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莆田的图书城也不例外,在那儿有许多少年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静静的端坐在地毯上,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图书.那场面,倘若那时的我有照相机的话,一定会将这动人的场面照下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是21世纪祖国初升的太阳,祖国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星辰,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骄傲,为了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何现实意义?

摘 要:在全国高校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在教学中把握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大学专业历史课的关系,处理好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关系,构建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在全国高校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从2006年9月起,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作为大学公共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大学专业历史课的关系,如何处理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关系,如何构建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体系,如何提高教学方法等等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一、正确理解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一)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
中国有重史的传统,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中国人历史意识强,认识到历史学的重要性,以研究、编写历史作为自己的责任。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讲到:中国人是一个有深刻历史意识的民族。唐太宗强调修史可以“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镜鉴”,也就是说要以史为鉴。清朝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把历史提到了国家存亡的高度。历史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历史知识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历史教育。毛泽东不仅自己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非常强调青年人要学习历史。邓小平说过:“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历史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现在,并引领着未来。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可以起到启迪心智的作用,激扬开拓进取的精神。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应该具备基本素养。近代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种激励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历史教育在大学的公共理论课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高校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后来开设“中共党史”,1986年改为“中国革命史”,1998年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应该说,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不可能不讲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发展。这一次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首先应该明确和特别注意贯彻的一个基本思想。
(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大学专业历史课的关系初中的历史课教材分上下册,17万字,高中的历史课教材也分上下册,45万字。初中、高中的历史课,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学生都已经学过,文科学生高考复习材料也非常详细。进入大学时,学生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已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有很大影响。中学时的学习只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了解,而不是深入的理解。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需要完整地把握。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上限是1840年,下限是2005年,分为上中下三编,这种“大历史”的写法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理解得更加清晰。为了避免和中学重复,在教学中,要按专题设计,不要按照历史事件讲。正是因为中学的学习,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才更加有利于大学的深入学习,课堂讨论的效果才有可能进行得比较好,学生能在原来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此外,还应该明确,这门课不是专业历史课,而是全体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专业历史课,还是全体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两者讲授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的史实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是,全体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要帮助大学生通过了解国史、国情,更加明确地增强对于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全体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讲授中要更加注重阐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加强教学中的理论性。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述1840年至现在的历史发展,使学生理解“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离不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的,也不可能不讲授历史背景。因此,在教学中,必然会有一些历史知识的重复。87康沛竹: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要注重理论性,但毕竟是讲“史”,是要用基本史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点。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则更多的是讲“论”,因此,是完全可以避免大量的简单重复的。
二、准确把握教材,构建专题式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教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年),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年),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5年)。每编设有综述,讲述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阶级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各社会力量的基本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及其历史命运;历史的基本轮廓等。每编设有若干专题,专题讲述与“三个选择”相关联的几个重要问题。上编的三章是:外国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的四章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的三章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本教材是多位著名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过了层层审批,是很有权威的。但在教学中,教师肯定不能重复教材。在课堂上照搬教材肯定是不可取的。教学体系既要遵循和依据教材,又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
根据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的教材体系,参照多年教学经验,我们在导言之外设计了以下11个专题: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试验及失败,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这些专题的讲授内容既遵循了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又重点突出。即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又深刻阐述重大历史问题。总体来讲,这11个专题既突出了主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内容丰富,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脉络。要把中国近现代史放在大的世界背景里讲,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毫无疑问,中国近现代史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历史发展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会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影响。在教学中,要注重各个时期的世界形势,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虽然学生对一些基本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很多问题还存有疑惑。比如,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犯错误?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多党制?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等等。通过深入的专题教授,可以解决学生的很多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着重从正面加以阐述和说明,帮助大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通过这些专题的讲述,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
三、提高教学方法,实行互动式研讨型教学模式
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这几年,学院一直强调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要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以教学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为目的。互动式教学就是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互动。事实上,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结论灌输、单一的课堂讲授效果往往不太好,让学88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生参与教学,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科学结论,学生会更加信服。将单一、系统、灌输式课堂讲授向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参与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使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手段变为立体多维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新课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教学组式教师组合方式高质量地落实新课程方案,教师是关键。从总体上讲,大学的公共理论课程是比较难讲的,但是,如果教师理论水平高,准备充分,也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我们实行了教学组教学。这种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在以前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一直实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学期一般有8—9个课堂,每个课堂170—300人,每个课堂都有主管老师、主讲老师、助教。这种“四位一体”即课程主持人、主讲老师、主管老师、助教共同管理课堂的方式是非常可行的。教师组教学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希望听知名学者课的愿望,还为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与条件。每位老师讲授自己比较有研究的专题,可以准备得很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另外,老师的课程集中在几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聘请一批国内较有影响的资深学者、专家来上课。老师们组成教学组,每位老师讲授自己有研究的专题。主讲老师包括本院老师,也有请来的专家。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一学期,主讲老师共有19人,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11人,校外专家学者4人,校内兄弟院系的老师4人;教授12人,副教授4人,讲师(博士)3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内容,反映学术前沿。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选择1到4个专题进行准备,等几个学期以后,这几个专题讲熟了,再准备其他专题。这样可以保证每一讲的内容有深度,完全可以避免与高中历史课的重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较其他课程有特殊的难度,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教师要对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公共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老师必须有过硬的学术水平。没有科研做支撑,教学不可能达到一种高的水平、高的层次。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说服力。这些年,学校、学院很重视科研,我们承担大量的课题,出了不少成果,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课堂讲授与讨论、录像相结合在教学中,所有课堂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老师们精心制作了课件。课件的好处是教学内容比较有条理,思路更加清晰,信息量比较大,可以有表格、图片、动画等,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我们还利用学院网和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将课件上网,为学生自学和师生交流提供方便。课堂讲授之外,还需要有其他的辅助性教学环节,与课堂讲授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主要是在课堂上或者网络平台上播放文献片、电影等,这学期,我们在教学中放过的文献片有《孙中山》、《国庆纪事》、《抗战》等。这些录像、电影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每次看录像之后,同学们都有很多感想,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观后感。我们在教学中很重视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师生的互动研讨。如何上好讨论课,对于教师也是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学相长,同学们的发言也给我很大启发。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网络平台是延伸课堂讨论的一种新的形式,前几年我们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中一直实行,并受到很好的效果。老师们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
3.全年排课、自由选课、灵活的考试方式我们采取全年排课,为学生选课提供了方便,89康沛竹: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可以自由选择课堂,可以自由选择任课教师。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在考试方面,我们采取灵活宽松的考核方法。我们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平时成绩30分,包括考勤10分,课堂讨论小论文20分,2 500字左右;期末考试70分。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扭转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考试中,我们很重视出材料题,引导学生读原著,根据原始材料来分析问题。一个学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得到北大同学的认可,据调查,对教学组授课方式和专题讲座式教学表示满意的占到94%以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
时间:2004年11月30日 作者:马 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来源:史学评论网
在近些年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我们大致可以观察到三种日趋明显的历史观,即更趋精细的历史观、长程的历史观、内部取向的历史观和总体的历史观。这几种历史观分别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实不容忽视。
精细的历史观提倡多向度的历史视角,主张历史中的区分和具体化,通过对历史细节的重建,再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相;长程的历史观以“大历史”为口号,提倡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历史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运动;内部取向的历史观主张站在中国自身立场,从中国历史继承性方面,从中国内在自身规定性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可变性与不变性方面,重新审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观察中西互动的复杂情形。还有总体的历史观,主张在丰富的层次和多方面的联系中把握历史。这四种史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均是研究范式转换的结果,而且体现了当前历史思维方式的变更和历史研究空间的扩大,对我们思考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取向不无启示意义。下面略为分述之。
一 更趋精细的历史观
同那种将传统与现代、新与旧、进步与保守等截然二分的史观不同,更趋精细的历史观主张以一种更为精细的观察视角,通过对史实的细致重建,再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相。以手边的两巨册《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为例,刘广京先生在“序言”中强调,在运用现代化理论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时,要考虑“如何更精细地,而且更明彻地就中国历史遗产来讨论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历史现象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只能从最隐微处去察知,思想史研究尤然。台湾学者王凡森注意到,在中国主张自然人性论的思想家的作品中,便“常能见到极为深刻的道德严格主义。这种现象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为特别突出”.所以不能轻言“解放的思想家”(参见上册,第70—7l页)。章开沅先生在其论文中通过对晚清革命党人“排满”口号的细致剖析,指出了民族主义的“两面刃”特性:“民族主义仿佛是一把两面刃,既可以伤害对手,也未尝没有可能伤害自己。”故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民族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同时总是要指出其局限性……其道理正在于此。”(上册,第660页)潘光哲的论文通过对《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作者王锡祺生平行事的研究,提出史家除注意那些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近代“巨型知识分子”的研究外,还应将那些名不见经传,但多少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小人物”的研究纳入研究者的视野,追溯其独特的生存状态和回应近代挑战的独特方式,使历史图像的构成呈现出丰姿多彩、复杂多样的本态(上册,第423页)。张玉法先生有关山东新政的个案研究,将山东新政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外力入侵所作的应变措施,如开口通商、路矿权维护;第二类为加强国防而办的“船坚炮利”事业,如机器局、架电线、建新式炮台等;第三类为庚子以后的一般政治改革,如办巡警、新式教育等;第四类为预备立宪时期各省逐年筹备之事(上册,第518页)。这种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所作的类型区分,使新政的研究更加具体化,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总之,这种趋于更为仔细的观察和更为精致的描绘的史观,关注在丰富史实基础上对历史细节的重建,以最终达到历史真像之再现,与柯文等“中国中心观”论者强调区分和特殊性,何伟亚等后现代主义者之强调对“多种参差多相的力量之间的关系网络”的关注,殊途同归,十分接近,预示着本世纪历史研究的走向,实不容忽视。
二 长程的历史观
从“大历史”观出发,注重对长时段历史的考察,时下已不再只是一种观念,而且已外化为具体的史学实践。其成果不仅体现在法国年鉴学派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之中,而且也体现在西方学者最新的成果之中。黄仁宇先生在“大历史”观指导下所写的一系列描绘“大历史”的著作,已是尽人皆知,备受青睐.而新近如黄宗智先生的近作《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1350—1985》,跨越清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鸿沟,对长江三角洲600余年间历史进行纵向的考察,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也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亦为运用长程历史观解读历史的成功范例之一。[1]
长程历史观的一个长处,便是能够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历史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运动,从而进入所谓“总体史”研究的新范式、新境界。比如,对社会结构史的研究就是如此。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架构,是庞大复杂的社会的存在方式,它的演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是社会的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其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要求由过去偏重短时段的研究,演进为重视长时段的研究[2]。在世纪交替、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正加速推进的今天,如何做到“通古今之辨”,重视对长期历史演变和社会结构转型规律性研究,重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连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对吸收先进的史学思想,构筑跨世纪的新型史观亦极具提示意义。一如布罗代尔所说:“对历史学家来说,接收长时段意味着改变作风、立场和思想方法,用新的观点去认识社会。”[3]
三 内部取向的历史观
尽管笔者提请注意在对“冲击—反应”模式纠偏时,不能矫枉过正,忽略中国近代史中受西方影响的一面,但不容否认的是,在重视西方影响的前提下,调整视角,从中国自身历史进程的角度观察中西互动,一定可以看到过去所忽视的一些历史面相,发现更多的来自中国社会内部的问题。这也已经成为一种颇值得注意的史学研究新潮流。林同奇业已正确地指出,柯文等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的一个核心涵义,即为“内部取向”,“主要指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而不是放在外来因素上”。[4]在日本,时下又有沟口雄三、滨下武志等倡导“亚洲视角”,主张站在亚洲自身历史演变的立场,“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从亚洲来看欧洲”,重新诠释西方对亚洲的冲击和影响,并据此提出所谓“亚洲经济圈”的理论构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的注目,颇具启发意义[5]。循此思路,也可以有所谓“中国视角”,即站在中国自身立场,从中国的历史继承性方面,从中国内在自身规定性方面,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可变性与不变性方面,重新审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必然有所不同。譬如,20世纪初中国各地所出现的商会,自然是西方影响中国的典型事物。一般也是据此而判定商会的现代社团特征。但深入的研究却告诉我们,中国近代商会乃是建立在明清以来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基础上,深受传统行会精神的影响,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硬套。银行的引入也是如此.早在开埠通商之前,中国就存在一个由传统的票号、钱庄所组成的金融网络。它们与各种各样的商号、行栈、集镇一起又构成更加复杂的商业网络。新式银行必须首先适应这一业已存在的传统金融和商业网络,才谈得上进一步与之竞争的问题。而对这个庞大网络的把握,主要得从中国自身历史传统人手。
四 总体的历史观
20世纪初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从而引发了20世纪初之“史学革命”。在新的世纪中,经过了长期具体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丰富积累,许多学者提出要建立2l世纪的新史学,笔者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史学的建构目标或方向乃是“总体史”。
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内在理路看,从梁启超当年所提倡的“新史学”到今天说的“新史学”,其实存在某种承继关系和内在渊源。概而言之,是从单一的王朝史、政治史向文化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等“综合”的历史发展。20世纪初梁启超提倡“新史学”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以王朝兴替为中心的旧史束缚,拓宽史学之视野。
从西方近代史学发展的渊源看,“新史学”依然是以“总体史”为其使命和特征.法国学者雅克.勒高在论述“新史学”的特征时,提出了“任何形式的新史学都试图研究总体史”的命题,并且指出新史学“以无所不包的总体历史自居,并要更新历史的全部活动范围。新史学在任何领域中的开拓性著作全都表现它们不受任何专业限制的雄心壮志。它们是旨在介绍和研究社会整体的历史著作”。由此可见,以研究长时段和深层次结构著称的“年鉴学派”,实际上就是“总体史”的代表,也因此成为西方“新史学”的代表。
因此,无论中西,现代史学潮流都是以“总体史”为指归,“总体史”既是“新史学”建构的目标,也是“新史学”的研究范式。作为研究范式的“总体史”,它追求的是层累结构的丰富性和范式转换的多次性、多样性,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某一典型范式或终极范式。“总体史”范式也就是目前我们所能预见到的新史学的根本范式。
作为范式的“总体史”可以视为史学研究的方法,作为“新史学”根本研究范式的“总体史”,实际上更多的是就方法论意义而言的,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态度和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视角的转换和视野的开阔又是最具关键性的,它主张对历史进行“全景式”或“全辐式”的把握。总体史固然强调宏观的、综合的、长时段的研究,具有“大历史”的特征,但它却并不排斥微观的、具体的历史研究,而常以微观、具体的历史研究作为其载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小中有大、以小见大,把握和审视是宏观的,切人和描述是微观的,将宏观历史研究和微观历史研究、长时段研究与短时段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史学风格。比如,商会史研究和社会群体研究本来是非常具体的研究,但是我们却可以贯注“大历史”的精神,对之进行“总体史”的研究。所谓“总体史”的研究,也就是全方位的研究,即对一个具体的商会和活跃其中的商人,既可以从经济史、心态史、思想文化史角度切人进行研究,形成立体化研究格局。在研究方法上,也要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乃至法学等多学科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均可采用。这种研究的结果,是在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之下,使某种具体的研究更趋精细化和精制化,展限历史的多面向、多维度,更接近于历史的客观事实。
进而言之,若从“总体史视角”观察,近代史研究中过去较少触及的吏治问题、经世思想问题、中国法治传统问题、中国民间经济活动问题、农村生活方式问题、近代生态环境问题、下层民众的社会心态问题等都将提上研究日程,从而大大拓宽我们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视野,丰富近代史的内容。
当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趋势远不止上述四端,我们还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归纳和总结,但上述四端又是十分重要和明显的趋势,十分值得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
[1] 对该书的具体评论,参见马敏:《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新探索》,载《近代史研究》1993年2期。又见马敏:《规范认识的超越》,载《读书》1994年3期。
[2]有关深化社会结构史研究,参见王玉波《深化社会结构史研究》,《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3]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
[4]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译者代序”第l0页。
[5]有关“亚洲视角”,参见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并参见朱荫贵的评论文章《朝贡贸易体系与亚洲经济圈——评滨下武志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9、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3),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4),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
(1)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10、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近代中国有三种政治力量,因此提出了三种政治方案。它们分别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政权;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提出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1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4、“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6、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0、简述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1)、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巩固;2)、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5)、在国际形式方面,有利于中国革命转变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22、简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的道路。
2)、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一条和平改造的道路。
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一条经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过渡的道路。
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进行的道路。
鲁迅,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吸引人的文化人
1925年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了两个可以相互交替的时代即:“一,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般被认为是鲁迅从社会学意义上所做出的结论。但,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引出这一著名论断的因缘却是他自己的一次换钱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在当时却又是司空见惯的。经历此事后的鲁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在某种意义上,鲁迅的这句话比起他把中国历史分成两个阶段的论断更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
其实鲁迅有关“奴性”的观点是他早年提出的“立人”的思想的延续,他当时认为中国真正要达到富强,不在于经济、军事乃至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发达,而在于中国人的精神是否能达到完全、健康地独立。我之所以在这里引出鲁迅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话,是缘于这几天我读了张梦阳先生的新作《中国鲁迅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张先生在这部著作中,把鲁迅关于“奴性”的揭示,作为考察中国八十余年的鲁迅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基点,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鲁迅研究的历史确实很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这么多人参与到鲁迅研究中,并乐此不疲呢?张先生在这部《中国鲁迅学通史》的《绪论》中已有了很好的回答。而我觉得,如果简单地、换句不很学术的话来说,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没有“奴性”的中国人。冯雪峰当年他和毛泽东谈鲁迅的时候曾引用一个日本人的话说,中国只有两个半人真正懂得中国,一个蒋介石、一个鲁迅,半个毛泽东。(以我看这个日本人也是一个真正懂得中国的人,他忘记把自己也算上一个了,可惜我们至今还无法了解这个日本人是谁。)据冯雪峰的回忆,毛泽东当时听了他的转述之后是“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还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那么冯雪峰是否将同样的话向鲁迅讲述过,鲁迅的反映又如何呢?在我所见的冯雪峰回忆中似乎没有涉及到这一点。我想鲁迅如果听到这样的说法,可能只是微微一笑而已,因为鲁迅是从来不把那些“桂冠”当回事的,他只想着以坚实的态度多做一些对大众有利的事:“随时为大家想想,谋点利益就好。”(1934年12月14日致周剑英)
从鲁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中国传统的优秀品质,而这些品质却又是常常为人所曲解和遗忘的。比如“韧”的精神、求实的精神等,它们正是通过鲁迅被再现、被深化、被现代化。隐含在鲁迅身上的这些鲜明的中国特征,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吸引人的文化人,也是最易引起国人青睐或反感的人。
鲁迅之所以如此,从他的生平来看,恐怕是缘于他1907年创办《新生》杂志失败的经历。少年时代家庭的变故,使周树人成为鲁迅有了可能,但《新生》的失败却促使周树人真正地走上了鲁迅之路。周树人在日本仙台“弃医从文”后,回东京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的阅读,差点使周树人演变成符合西方标准的思想家了,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鲁迅了,在1907年前后他所写的五篇论文已经很明确地显示了这一点。《新生》杂志失败的经历对鲁迅的思想演变确实很大,以至他在十余年后回忆这件事时仍沉重地说:“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呐喊·自序》)《新生》杂志的失败使鲁迅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鲁迅在得出这一结论时,已经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有了切身而深刻的认识了。
“既非赞同,也无反对”这是大多数人所经历过的经验,但把这种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加以反思,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种不作为的原因正是鲁迅所指出的、存在于国人身上的“瞒”和“骗”,而这恰又是“奴性”产生的根源。也许在中国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有人也这样做过,但他们没有成为鲁迅,是因为他们常常为某些加之于身的“桂冠”而感到“万分喜欢”和满足,进而成了这些“桂冠”的奴隶。而鲁迅却永远也不感到满足,他永远拒绝任何意义、形式上的“瞒”和“骗”。因为有了这种拒绝使鲁迅成为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人,每一个中国人仿佛都会感到处在光明与黑暗间的鲁迅在时刻注视着他,假如他曾认真读过鲁迅的作品,真诚地体味过鲁迅的心路。我想,《中国鲁迅学通史》的价值就在这里,它科学而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上一世纪中国文化人读鲁迅的心路,它既是鲁迅研究的学术总结,又是21世纪中国人读鲁迅的一个坚实的新起点。
张先生在他的这部著作中说从今以后能通读《鲁迅全集》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这是现今中国的一个无可回避的基本事实。那么这对于鲁迅研究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想作为鲁迅研究者不妨自己也做一回鲁迅吧,即像鲁迅那样,把现今我们习以为常而不符常理的那些事直白地写出来,加以反?/
中国近代现代史共分两部分
其一是从鸦片战争开始 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开始 因为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 逐步领导中共革命取得胜利
在第一部分中 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 国共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
中国同外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主要线索
第二部分 分为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等内容
中共逐渐成熟 最终领导了革命的胜利
1、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
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文本框: ●举例说明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
你从以上方面多发挥吧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3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1   这是一本集幻想、青春于一体的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少年一心勇猛向前,追求自己梦想的事。
  要临近其中考试了,老师在黑板上上写着剩余的天数,现在全班每个人都认真地复习着。我在班上虽然很爱玩,但也知道复习呀!桌上放着语文书、数学书、知识重点、古诗,我望着那天数一天天地减少,不时会有点小紧张。
  还剩下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又是背又是抄又是记,几乎没怎么出过教室。我现在好像一台电脑,有人把U盘里的资料拷进我的大脑,特别难受,又好像要炸了一般。连吃饭、睡觉都在眼睛中看那些资料,我真的快变成机器人了。
  正在只剩下一天了,周围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整天几乎都在复习,然而我却步感觉特别轻松。望着同学那着急的眼神,满头的汗珠,我时不时地笑一下,因为前几天我用功时,他一直在玩。
  到了考试那天,我精神焕发,好像特别有信心一样,拿到了考卷,我的表情仍然是胸有成竹。
  考试结束了,成绩公布了下来,没想到我居然得了九十多分,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了这一天的快乐时光,回到家里,我感觉身段顿时轻松了许多,我现在知道想当一个全班第一不是一时的事,而是需要一天天发奋读书,慢慢累积下来的。我一定要当一回全班第一!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2   这本书里讲的都是美的少年的故事,他让我认识了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街舞的徐亚菲、为了伙伴们在家中建立快乐小站的单叶、捡垃圾美化环境,得来的钱捐给贫困孩子的的王思源在小区开设国庆晚会的吴慧中……我觉得,我们身边的美的少年并不多见,我们许多人,对于这些事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其实,做美德少年很简单,只要在看见垃圾时,弯腰捡起来;在看见长辈时,说一声问候;在路见不平时,能见义勇为……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多面手》这个故事里的陈颖琪,她在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跳舞,在班级中化解同学之间的纠纷,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在父母出去时照料自己的妹妹。如果我能见到陈颖琪,我想问她“在敬老院跟老人聊天是不是很快乐呢?在班级中是怎样让同学平息”战争“的呢?在家中,妹妹又为什么那么崇拜她呢?怎么样才能在集体中发现同学的优点呢?”
  也许,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德少年并不是太难吧,只要关注身边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并未身边的人无私的奉献一些时间、精力、关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的少年!!!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3   本书精选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创作的中短篇动物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关于长臂猿、斑羚、灵猫、鱼鹰、猴子等多种动物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世界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揭示了作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动物的尊重。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太阳鸟与眼镜王蛇”,因为我佩服太阳鸟的勇气、坚强、无畏的精神。太阳鸟是热带雨林里一种小巧玲珑的鸟,从喙尖到嘴尖,不足十厘米长,叫声清雅,羽色艳丽,赤橙黄绿青蓝紫,像是用七彩阳光编织成的,这是我喜欢太阳鸟的原因。还有眼镜王蛇,也是我最痛恨的毒血杀手。眼镜王蛇可以说是森林里的大魔头,体长足足有六米,颈部有一对白色黑心的眼镜状斑纹,体力强大,一看见弱小的动物毫不犹豫冲上去吃掉,别说这弱小的动物,就连老虎、豹子见了它,也会退避三舍。人若被它咬了一口,不进行救治的话,一小时内必死无疑。你说他是不是毒血杀手呢?
  我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很“愤怒”。因为眼镜王蛇特别狠心,把即将出生的小鸟蛋吃掉,可是太阳鸟们没有退缩,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与这种邪恶之人抗争到底!
  我正是因为太阳鸟勇敢无畏的精神才选择这篇文章的,我一定要提倡——保护大家的好朋友。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4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进行地理探险考察,他在地理学上最大成就,就是对岩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现在人们进岩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进了250个溶洞,历尽了千辛万苦。有时他会踩到蛇,差点就被蛇咬。有时迷了路,会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条河,记录了许多资料,特别是关于长江的起源。徐霞客还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识,他记下了150多种植物。
  徐霞客探险了30多年,终于累倒了。去世时,他的床头放着植物标本和写了30年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使我认识到徐霞客是一个做事执着、信念坚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岳飞传》,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宋徽宗崇宁二年仲春二月十五日晚,一个婴儿降生了,他就是岳飞。几个月后,一场无情的洪水使岳飞流离失所,最后被员外王明收留,岳飞很聪明,先生周侗决定教他武功。考武举时他枪挑小梁王,一次偶然,他被高宗封为副元帅,在青龙山智破金兵,爱华山大败金兀术……但在最后被奸臣害死。
  《岳飞传》讲述了岳飞一生的传奇。他是中国古代闻名的将领,岳飞文武双全,训练了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岳家军,与金兵在战场上努力拼杀,浴血奋战,结果还是被昏庸无能的宋高宗和阴险狡诈的秦桧害死。
  我们要学习岳飞,不能像秦桧一样做个叛国贼。
  在以前,人们总是在战场上拼拼杀杀,用近身肉搏决一胜负,这样必须要学会十八般武艺,还要有毅力,普通百姓要有一技之长,否则就会因贫困而死亡。
  而在现在,科技渐渐发达起来,剑、刀等冷兵器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热武器,比如说:枪、炮、船、飞机……现代战争时更多须要的是头脑,不止是用武力定胜负了。
  我们要像岳飞一样做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人,不畏强权,坚决反抗邪恶势力。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6   《家有外星人》是我在寒假里读得一本书,里面主要讲了一个奇特的一家4口的故事。唐朝是个头脑简单,心地善良的爸爸,美丽果是个疯疯癫癫,热火似情,又老是出状况的外星人妈妈,唐不苦是个小大人,主意又特别多的儿子,可儿是个又酷又聪明处于叛逆期的外星人女儿。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其中最好看有《种钞票》,唐不苦从她妈妈那里拿了一个可以种钞票的盆栽,把他自已仅有的5块钱种了进去,可儿发明了营养灌输器,让小树苗快快长大,可是营养液需要唐不苦在家做家务才能集齐一格,去培养小盆栽,经过唐不苦几个星期的努力,小树苗终于开花结果了,每个枝头挂着一块硬币,一共长出了9个枝头,唐不苦对这很不满意,把小树苗拔根而起,可他的5块钱已经不见了,当然这个神奇盆栽也就没用了,他再也不能种出钞票了。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有付出才有收获,同时也明白了,人不能太贪心,要不会吃大亏的。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7   《两个小洛特》的作者德国埃里希·凯斯特纳写的书中最有名气的一本。
  《两个小洛特》这是一本关于亲情的书,书中的主要内容是: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姑娘,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来到了一起。他们不但长得一样,而且生日和出生地点也一样,原来她们是一对双胞胎,由于父母离异,她们被拆散了。破碎的家庭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她们多么渴望一家人团聚啊!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她们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姐姐和妹妹互相代替,回到离异的父母身边。由此发生了一连串有趣,奇特,惊险的故事。经过种种曲折和磨难,她们终于地消除了父母之间的误会,使他们破镜重圆,一家人又幸福地生活。这两个小姑娘的名字分别叫做路易丝·帕尔菲(姐姐)和洛特·科尔纳(妹妹)。
  我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两个小姑娘,路易丝·帕尔菲(姐姐)和洛特·科尔纳(妹妹)就像高尔基说的:“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越看越觉得这是一个刺激,十分有趣,引人深思的好故事!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8   20xx年1月30日
  凡事并不需要追求太多的结果,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文中的父子俩都喜欢棒球这项运动,但技术都很糟糕。父亲“尽量避免亲自去打”,看到儿子打得糟糕时,自己觉得很丢脸,内心也感到非常痛苦。而儿子则不同,虽然自己的成绩不尽人意,但感觉到快乐,打完球后“满面笑容”。为什么他们的态度迥然不同呢?
  我想,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棒球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性的体育运动,目的是身体得到锻炼,心情得到放松。可是父亲意识上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既然参加了这项运动,就要有好的成绩,如果成绩太差,会遭到别人的嘲笑的。这是一种功利性的心态。以这种心态活着,人会觉得很累,很痛苦。而且像父亲那样因害怕丢脸而却步,那也永远都不会成功。
  “第五次失误”,“仍然面带微笑,就像刚刚得了冠军似的。”儿子的态度是乐观的,健康的,积极的。他能在一个玩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享受着自己快乐的人生,这不就是我们许多人需要寻找的人生本源吗?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如果你以一种快乐、轻松的心态对待,反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人生,与其痛苦着,还不如快乐着。不需要追求太多的结果,当作游戏,会有不一般的收获。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9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我最喜欢春天啦。《森林报》里描绘的春天就十分令我向往:
  雪刚化,庄员们就驾着拖拉机到田里去了。耕地用拖拉机,耙地也用拖拉机,要是给拖拉机按上钢爪子,拖拉机还能铲除树墩,清理出新的耕地呢!紧随拖拉机之后的是蓝黑色的白嘴鸦,它们有板有眼,双脚一前一后地迈着方步,而身后不远处,灰色的乌鸦和白腰身的喜鹊正蹦蹦跳跳的,它们都在翻过来的地上找蚯蚓、甲虫和甲虫的幼虫当美味的小点心吃。
  田地耕过耙平后,拖拉机带着播种机在地里忙开了。播种机把精选的种子均匀地撒进了地里。我们这里最先种下的是亚麻,接着是娇嫩的小麦,最后是燕麦和大麦等春播作物。
  这篇纪事让我知道了播种种子的过程,农民付出的汗水和艰难,让我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
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篇10   这是我在《读者》上看见的一篇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大哥哥,一天晚上他妈妈见他没写完作业就在玩手机,违反了约定的规矩,于是,大哥哥的妈妈就把手机给没收了,就这样这个大哥哥在第二天离家出走了,到了晚上大哥哥的父母下班回家,没见到大哥哥,却看见了大哥哥留的纸条:“爸爸妈妈,我离家出走了。”大哥哥的妈妈知道自己的儿子离家出走后,就非常担心,但大哥哥的爸爸却说:“没关系的他,马上就会回来。”到了九点大哥哥果然回来了,大哥哥回来后,父母就装什么事都没发生。到了第三天,大哥哥起了床,却怎么也没看见他自己的父母,但看见一张纸条:“儿子,我们也离家出走,明天才回来,一日三餐自己解决。”大哥哥这才后悔他昨天离家出走,到了晚上,大哥哥一个人在床上想些事,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到了第四天,大哥哥一醒来,就看见了自己的父母,于是就向父母拥抱过去。
  我也明白了一个家庭不管缺少了谁,都会让家人担忧,难受。所以不管有什么事情,都要敞开心扉和家人沟通。

国庆纪事作文该怎么写

有人说,生活像七彩的彩虹。我说,生活像百色的花园。
可不是吗?就说我国庆期间去的成都吧,到处都有好玩的公园,到处都有繁华的街道,到处都是学知识的课堂……
在坐车的途中,我觉得天好像比以前更蓝,云朵好像比以前更白,花儿草儿都在跟我点头微笑,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
大概开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成都,“啊!成都,你是个多么繁华,多么美丽的城市。”一下车,我便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到了猛追湾游乐园,我像只欢快的小鸟,又蹦又跳。爸爸去买票,我们随着游玩的人流踏进了猛追湾游乐园的大门。我看见人群朝一处拥去。我也跟着走过去。啊,好一个庞然大物!我一看,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成都眼”?好像一个扁圆的小房子在缓缓地转动着。我们坐了上去。我透过两旁的玻璃窗向下俯视,游乐园的全貌尽收眼底。那好玩的游戏真是数不胜数:有悠闲自在的“美人鱼”、有刺激好玩的“激流探险”、“疯狂的大老鼠”、还有那惊险可怕的“地狱探险”……
随着观览车的升高,眼前的景物越来越小。当我们坐的大览车往最高点升的时候,眼前的景物一下子使我惊呆了:一条条道路就像一条条五彩的带子弯弯曲曲地交错在一起,碰碰车就像一只只小甲虫在缓缓地蠕动着……我看得心旷神怡。忽然,大览车降下了,眼前的景物渐渐恢复了原样。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响,我们便下了大览车。
顺着小路往前走,我们来到“疯狂大老鼠”旁边。只见一列列的人排着队,便可以想象这个游戏有多受欢迎了。
一只只小老鼠不停地跑啊跑,飞快地滑过一圈钢轨。似乎在对我说:小哥哥你看我跑得多快啊,你也来玩玩吧,于是我便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玩这个吧。”“好吧。”爸爸笑着说。于是我们买了票,做上了这只大老鼠。
一阵铃声响过后,小老鼠便开始跑了。一开始,它缓缓地向斜坡上升。忽然,小老鼠似乎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它猛地震动,将要开始滑行。我的心随着震动,像上了弦的箭紧绷起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把手。只听“轰隆隆”的一声,他又突然拐了个直角弯,飞速地向下面的轨道滑行起来。我把头低下,眼中只见一根根轨道飞速而过,不由得心“咚咚”地跳了起来。“轰!”小老鼠跑到了最使人胆战心惊的地方。这里的轨道有些倾斜,当滑车在转弯处一下子随着倾斜的轨道冲去的时候,我吓得魂飞魄散,紧闭起眼睛。我想,这一回,我非得摔个头破血流不可!没想到小老鼠却轻巧地转了个弯,又继续驶向另一圈轨道。我的心里仿佛放了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慢慢地平静下来。后来,小老鼠累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它。
再后来我和爸爸又玩了“激流探险”、“天翻地覆”等很多有趣的游戏。
最后,晚霞已天边,霞光给成都镀上一层金色,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乘上车子,望望窗外,天还是那么蓝,云朵还是那么白,马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好像在跟我说再见,我回想起猛追湾游乐园那令人向往、令人陶醉的情景,兴奋的心情好久难以平静……
啊!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借给你参考】

纪录片中细节的重要性?

谈谈纪录片中的细节
刘静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业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元素。它好比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于整个艺术创作中建筑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
利用细节是影视节目创作中具有共性的特点之一。所不同的是影视剧中的故事细节包括人物的造型细节、故事的发展细节等都是编剧、导演们在生活中提炼出来、设计出来的;而纪录片编导则不同,这里所运用的细节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影视剧中除细节外更主要的是凭借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去塑造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引发人们跟着编创者的步履去领悟、去感动。而纪录片不可能借助虚构来制造情节,它只有通过一个个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细节成了重要的情感启动因素,它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现出来。因此有人提出: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决不能没有细节。还有人说:捕捉和运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
细节的魅力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境:当你看一个节目,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又可能具体内容是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是片中的精彩生动的情节却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让你永远记忆犹新。这正是因为细节在纪录片中表现出的引人入胜、画龙点睛、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
一、情感表达,使生活中原本所具有的情感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浓烈、更加震撼。观众们通过节目中的一个小小细节,能够洞察、理解、认识人物的内心令人震撼的世界,从而更增强了真实性和生动性。《故事爷爷孙敬修》中的这样一个细节:老人的一份遗言。那是老人临去世前给徒弟写的一张“咱们爷俩为孩子们造福吧”的字条,字迹颤颤巍巍,但又是那样的认认真真,“造福”二字已难以辨认,老人又在下面重新写了一遍。这一细节,生动地反映了孙敬修老人毕生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爱北京天安门》一片为了表现天安门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分量,运用了一组生动的细节:摄影家焦波的老父母在天安门下用拐杖丈量城墙的厚度;84岁的山东老太太坐着儿子拉的平板车来到天安门前;一个“老外”背着几十个相机,逐个给相机的主人在天安门前拍照……
二、对细微之处的挖掘和表现,使人物更生动、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节目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细节表现更细腻、更具体、更生动。纪录片《国庆纪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游行队伍中一位老农民突然停了下来,对着天安门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表现了刚刚获得了土地的农民对党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科技英才》栏目《水土保持专家——关君蔚》一片中,为了表现主人公执著的个性用了这样一个细节:凡是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会议,他从来是不请自到,哪怕是自费也要去。《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几个细节:毛泽东回到故乡为母亲上坟时,摘了路边的一束树枝献到坟前:毛泽东在杭州山上逗耍山上的小猴;毛泽东的那根心爱的拐杖等,这些细节使我们能够真正地走近伟人身边,感受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三、深化主题,把细节作为一种强调的手段来使用,使细节本身的价值通过对主体的表现凸现出来。这一点在纪录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纪录片《上海老店寻踪》选择了“老介福”、“王开”、“金鸿祥”、“冠生园”等几家老店进行寻踪,旨在向人们展示他们成功的经营理念。节目运用了几个细节用于突出和深化主题,如卓别林20年代到上海慕老介福之名,一次就订做了300件高级丝绸衬衫;王开照相馆为保证质量,以高于普通职工近百倍的薪水聘用最好的摄影师;金鸿祥女服店为当时大上海的当红女星特制洋服,并拍下照片在各家报馆宣传。
《征服“死亡之海”》为了表现我国的地质勘探队员征服“死亡之海”——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精神的主题,运用的一些细节令人难以忘怀。骆驼因干渴倒下时留下的眼泪;勘探队员那干裂的嘴唇;在那罕见人至的沙丘上插了十几年的标志旗……
四、渲染气氛,以轻松、活泼、幽默的细节造成某种情趣。这在纪录片中常常被采用,它会使观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捧腹大笑,或是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却又泪流满面。《从农村赶集去》说的是江南农村农民靠加工羊毛衫致富,建起了羊毛衫集市吸引了大量的城里人去采购的故事。片中跟拍了一位城里妇女在集市上的两个细节:她试穿了一件大红毛线外套后,满意地对老板说:“满好,满好,买下了。在那我就不脱下来了噢!”另一个细节是她抱着一大堆买来的商品,兴奋地对镜头前的记者边说边展示:“我买了二十几件,这是两条毛裤、这是一件毛背心……”说着她已经抱不住了,衣服直往地上掉。这生动、幽默的细节在突出节目主题的同时也增加了一种欢悦的气氛。记得笔者还看过一个反应新疆棉农科学采棉的节目,说实行科学采棉后,为了减少棉花的杂质,棉农们都穿起了白大褂、戴上了白帽子。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场院看场的小狗身上也穿上小白衣、戴上了小白帽。
细节的分类
细节的表现在纪录片中是多样的,有时是一个细微的动作、有时是一句方言、有时是一个场景、有时是一个静物。
场景细节:场景细节在片中往往表现为一个画面,因而也叫做画面细节。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古代时为了选拔宫廷画师,让画师们根据一句诗“踏花归来马蹄香”来作画,中选者画的是一位达官贵人骑在一匹马上,马蹄周围一群五彩斑斓的蝴蝶在上下翻飞。这一构思百年来一直令一代代人不停地叫绝,其缘故就是画面细节抓得太精彩了。在我们纪录片中这种画面的细节运用是十分普通的。《难圆绿色梦》中说的是因砍树造成生态沙化的故事,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农妇用小扫帚扫炕上的尘沙,请记者坐,只见随着扫帚扫过,掀起了一层厚厚的尘沙;一个儿童在沙丘上挖了很深很深,也没有挖出想挖的湿沙……画面中炕上尘沙的特写和那个深深地沙洞的特写,都是很有说服力的细节。
人物细节:主要是指用人物身体传递出的细微内在含义。《难圆绿色梦》中有一个细节:主人公治沙英雄徐治民,来到已经被砍掉的当年他亲手栽种的树王前时,一双粗粗的手,久久地久久地抚摸着这棵大树的树桩,一句话都没有,泪水一滴滴地滴在了树桩上。《黄浦江的记忆》说到新的黄浦大桥建成上海市民的喜悦时,有一个细节:一位盲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在还未通车的大桥上一步步地丈量着大桥的宽度,又一根一根地抚摸着大桥的栏杆。
同时声、音响细节。同时声细节在纪录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纪录片《第二十一个夏天》中有一个细节:因为夏天是石油管道工人最繁忙的季节,节目中的这支管道队已经有二十一个夏天没有在亲人身边度过了,当记者问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一个工人回答说:“想看到老婆穿裙子的样子”,这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声,把管道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人性的一面都展示了出来。《情系杨树塘》讲的是老俩口克服重重困难,养育国家濒危保护动物扬子鳄的故事,有一段为寻找走失的扬子鳄,,满山遍野传来的老俩口的呼喊声的同时声,非常感人;纪录片《小平您好》的几段同时声的设计,更是突出了细节的魅力。
音响细节在节目中更是普通。《哈纳斯湖畔的笛声》那独特而悠远的笛声、《第2001只黑嘴鸥》中那如诉如泣的鸥鸣、《最后的山神》中那呼啸的山风、《英与白》中那一段意境幽远像是从心灵深处哼出来的女声独唱等,都在节目中起着不可多得的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解说、口述细节。解说或口述细节在纪录片中主要起着画面细节和诠释画面细节的作用,使信息量加大,能够满足观众渴知更多信息的需求,弥补记者不在现场,缺乏画面的遗憾。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说到1927年12月举行的广州起义受到残酷镇压时,有这样一段解说细节:“由于汗的浸湿,起义军脖子上系的红布带掉了颜色,结果凡是脖子上查出染有红颜色的人一律被杀。”又如《走近毛泽东》讲到“十大”闭幕毛泽东因腿疾无法站起目送代表退场时,则采用了解说加画面细节,增加了故事性、真实性和感染力。口述细节近年来在纪录片,特别是电视纪录片中被广泛应用。《打过长江去》采访了140多位亲历者和当事人,讲述了那次战役前后许多令人难忘的细节。《西部往事》中我厂的老摄影师也讲述了当年他们拍摄修建成昆铁路过程中一些画面所看不到的细节。
细节的捕捉
纪录片最大的亮点是纪实性,细节是纪录片最易生亮点的所在,也是纪录片创作,特别是拍摄中的难点所在。因为它必须靠我们的摄影师在现实生活中去捕捉,靠我们的编导们在众多的影像资料、图文资料以及见证亲历者的口述中去捕捉。因此捕捉细节应该是纪录片创作者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成功的细节捕捉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一是创作者的责任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二是创作者的职业敏感性。三是过硬的业务能力。这里有两个例子非常说明问题:
在我厂出版的回忆录《我们的足迹》第三卷中有一篇金永福的文章《我拍到了“听不见”的声音》,讲的是他1987年随北京佛教音乐代表团出访西欧拍摄的一件小事:
“在拍完演出片段以后,我观察观众的神情,选择拍摄近景的人。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双目合闭,睡着了?我再仔细看时,发现那人放在膝上的手有两个手指在随着音乐节拍上下拍动。说明这个观众非但没有睡觉,而且听得格外入神。这使我很激动,于是,我赶忙调准距离,对准这位观众的脸部取特写开机拍摄。镜头先在这特写位置上拍摄五六秒,让我们这部影片的未来观众像我一样以为他睡着了,然后慢慢拉开镜头,画面变成这个观众的中景——纹丝不动,让人确定这位观众是睡着了。继而再缓缓推向那放在膝上击拍的手指特写。这个镜头会给人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位先生没有睡觉,是听得入神了!”
这段实实在在的文字,让人们看到了一位老摄影师心中装着观众的责任心,也看到了他对捕捉细节的敏感,更看到了他高超的业务技巧的运用。
还有一个纪录片节目,说的是关于法律援助的故事。一个人的女儿在家中遭到邻居的强暴,此人愤怒地将邻居打成重伤而被捕入狱,而恶邻却凭借关系逍遥法外。一年后,由于入狱者得到了法律援助,终于将恶邻绳之以法。片中的那个受害的女孩一直躺在一间小屋的炕上,远远地背对着镜头。小屋的门旁歪歪扭扭地写着:“不想见任何人”几个字。女孩的母亲哭着告诉记者,从出事以来女孩再也没有上学,再也没有迈出过这个屋门,而且大部分时间就这样躺着。当记者对后一次到女孩家,在门口告诉女孩恶邻居已经被法办时,女孩依然背对着镜头躺着。天下起了雨,记者要走了,带着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正是这种遗憾使得摄像师没有关掉摄像机,当记者们走到女孩家的院子里回头望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小屋的窗前露出了一张女孩稚嫩的脸,她笑了。一个珍贵的细节就这样被捕捉到了。这个片子虽然已经看到很久了,但那难忘的一笑,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说起这个细节至今仍使我怦然心动。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恐怕难以捕捉到如此精彩的细节。
总之,认真地捕捉细节、合理地安排细节,对做好纪录片至关重要。可以说在纪录片创作中谁拥有丰富的细节,谁能驾驭好、运用好这些细节,谁就有可能胜人一筹,创作出精品节目。
摘自《纪录影视》2005年第

双节记事作文怎么写

双节纪事作文如下:
范文一:
今年的10月1号是一个很特别的一天,因为,中秋节和国庆节他们两个相遇在一起了!早上,我和妈妈很早就起来了,目的是为了能准时的在电视上观看升旗仪式。
妈妈和我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时间的到来,倒计时开始5、4、3、2、1,看着军人叔叔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地从天安门下走来,我和妈妈的心情好激动,好羡慕崇拜他们。
国歌响起来了,我和妈妈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国歌来,看着缓缓升起的国旗,我的手也不由自主的举了起来。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象征着民族的强大力量。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来到天安门广场的现场去看一看。
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舅爷爷的家里,哇!当我们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美食。但是,我最喜欢的是月饼,因为今天是中秋节。圆圆的月饼象征着我们所有的家人都团团圆圆,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范文二:
这一次,国庆节和中秋节赶上了同一天。使我觉得今年的10月1日格外不寻常。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整个世界像换了新装似的。
晚上要有很多人来家里吃饭,人很多,都是我们家的亲朋好友。他们下了车,我们出来迎接。也不知道是哪位好友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都很熟悉,你一句、我一句。说的那么亲切、那么热情。
我们聊着聊着,便进了屋。茶水倒上,饮料摆上,都坐了下来,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菜一个一个端了上来。我们向他们敬酒,他们回敬。我们就这样,吃着、聊着,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
饭后,大家一起赏月、聊天、嗑瓜子。渐渐地,月亮升入了空中,天色也黑昏昏了。但谁也不肯走。是啊!亲情胜比友情:亲情胜比感情!
范文三:
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两个令人高兴和激动的节日一—中秋节与国庆节。这两个节日,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人民文化的瑰宝。一个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象征着团团圆圆。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平常离家较远的人都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年的这一天,还是一个特别的节日,便是国庆节。在国庆节这一天,很多的学校里面会举行红歌比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并且有的人还会在这一天买上一两面小国旗,插到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或是插在自己平时出行的交通工具上。
10月1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好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国庆一天纪事 800字

又迎来了举国同庆的日子-国庆节。马路两旁,新种满了五彩缤纷的花草,还插上了五颜六色的彩旗,整个城市显示出一派节日气象。街道上更是人山人海。货摊上来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走在大街上,都会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我漫步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件令我目瞪口呆的事情:一位穿着清洁服的老奶奶【估计都六十岁左右了吧!】不畏严寒酷暑正在扫灰尘垃圾呢。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清洁车上竟也插了一面鲜红的小红旗。一阵秋风拂过,小红旗随风飘动,突然,她注意到了什么,用那粗糙的手抚摸着小红旗,轻轻的拍了几下,接着,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一会儿,我才注意到,刚刚的风将尘土扬到小红旗上了。此时,我感受到了一位清洁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接着,国歌在我的耳畔响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不禁止步沉醉在这悠扬的乐曲中,
我知道这不仅代表着祖国一日千里的趋势,而且还说明我们的祖国正在不断发展,迈向富强!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想大声地喊出:“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
爸爸向我说我们现在之所以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都是去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所以,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肯努力,明天就一定是光明的。

新疆礼赞观后感鉴赏

9月30日21时,装修一新的新疆人民会堂里,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新疆礼赞》盛大上演。六十年沧桑钜变,一甲子春华秋实。新疆人的幸福与骄傲,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情深,都浓缩在了这台精彩的晚会里。 歌曲《光荣的使命》讲述一代代屯垦戍边的兵团人建设新疆的故事。歌舞表演《戈壁滩上盖花园》,则讲述了如何从风沙漫天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一座花园式的城市——克拉玛依。 "当年为了开发建设新疆,我们从天津来到新疆。就像节目中演的一样,修路、架桥、种树,从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座城市。再看看今天的新疆,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城市令人眼花缭乱。我们都是新疆变化发展的见证人,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精神矍铄的刘健老人语气铿锵有力。 以自治区"访惠聚"活动为背景创作的音乐剧《连心桥》,讲述住村工作组给村里修建一座"连心桥"的感人故事。"过去木桥常常断,今天大桥立眼前" 村里的羣众赞誉住村工作组:"讲解政策,解决困难,家家人心暖;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咱的贴心人;解决民生,百姓受惠,致富道路宽。你们就像远方飞来的幸福鸟,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咱心间。"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娜菲莎汗?阿丽马斯是一位来自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姑娘。音乐剧《连心桥》深深打动了她,一边看节目一边偷偷抹眼泪。她说:"访惠聚工作组在南疆书写了许许多多暖心感人的故事。 剧中工作组为了不惊扰村民,起了大早准备离开,没想到村民们早早就等候在村口为他们送行了,一位老妈妈和孙女还送来热腾腾的馕。尤其是当孙女声泪俱下地回忆村里没有修建大桥之前,老支书为了送孩子上学而牺牲的故事时,我的眼泪模糊了双眼。就像剧中唱的那样,工作组就像远方飞来的幸福鸟,给我们南疆老百姓带来幸福。"由100多名小学生用维汉双语表演唱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赢得阵阵掌声。这个反映新疆双语教育成果的节目获得众多观众的点赞。 ?音诗画《援疆纪事》邀请了援疆干部用诗歌的方式讲述援疆故事。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援疆女教师,有治病救人无私奉献的"馕饼医生"……他们来自山东、山西、湖南、广东、辽宁……?一个个感人的援疆故事让帕提古丽?吾甫尔为之动容。直到整台晚会结束,帕提古丽?吾甫尔还是不能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她手捂着胸口,告诉记者说:"我很激动,很感动,心里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我是新疆人,看到那么多省市的兄弟姐妹来援助新疆,来建设新疆,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唱起来,舞起来,共圆祖国梦想。晚会结束,观众以持久的掌声报以倾情演出的每一名演员,报以为新疆稳定发展无私奉献的每一分子。 走出新疆人民会堂,打出租车回家。一上车,司机师傅问:"是来看60周年大庆文艺晚会的吧?我在广播里听了一些,晚会很精彩,明天我要看重播。"车窗外,张灯结彩的乌鲁木齐,人们三三俩俩地在路灯下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