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简介50字,吴冠中的简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8 19:00:0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吴冠中先生简介50字?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留法多年,开创个人画展。一生
淡泊与专注,高寿
吴冠中(1919年—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吴冠中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此外,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个人介绍

1、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2019年3月16日,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

吴冠中的简介

分类: 文化/艺术 >> 书画美术
解析: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当代画家吴冠中生平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 油画 家、 美术 教育 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画家吴冠中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201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他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也是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学习西洋画和中 国画 ,是林风眠、潘天寿的高徒。早年醉心于创作风景油画。直到70年代,开始博彩中国画之长,探求如何使用我国传统的工具和材料,来革新中国画,做出了不懈的尝试和努力。文革结束后,吴冠中先生当选为常务理事,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得到过法国 文化 部颁发的勋位,也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他曾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作品展以及回顾展。其油画代表作《小鸟天堂》曾于大英博物馆展出并成为馆藏珍品,《北国风光》更是以2700万元的高价拍出。除此之外,吴冠中的油画的代表作还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他的中国画的代表作有《长城》、《春雪》等。此外,吴冠中先生笔耕不辍,著有散文集《美丑缘》等等,可谓著作等身。

  从吴冠中先生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位专注而淡泊的书画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个耿介而较真儿的人。曾经因为对旧作的不满,将几百幅画作全部毁掉!还曾屡出狂言,引发热议。难怪陈丹青先生在回忆吴冠中时,崇敬追思之余,不忘加了一个注脚:说到底,他只是一名文艺青年罢了!
  吴冠中作品
  近代以来,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画家: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等。但今天要说的却不是他们,而是名叫吴冠中的画家,他虽然不向之前举例的那些耳熟能详,但也同样是我国近代以来的画作大家,下面就来谈谈吴冠中作品。

  他最擅长的是风景油画,一生都在追求油画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他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扑在美术 绘画 创作上,希望能够创新中国画,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望。

  《北国风光》是他最出名的创作之一,曾经被李瑞环珍藏30年之久。他自己也评价自己的这幅 画画 稿是用尽全力所作,这幅画画的是我国的北方的辽阔景象,既有中式画法,也有西式风格,可谓中西合璧,而拍卖所得全部金额也都捐给了贫困大学生。

  《周庄》是吴老的又一幅作品,描绘的是江南景色,不仅是创造了吴老本人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而且刷新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的画作在世界的拍卖纪录。

  吴老的画中据说有一幅富有传奇色彩的画。1974年,北京饭店需要创作一幅 壁画 ,以长江三峡为参照。正在下放的吴冠中被调回接受任务,赶赴长江写生,但最终因为各种变故,也未能呈现在北京饭店之内。

  与此同时,吴老还将自己多年对美术创作的认识和思考写成数篇文章发表,并在美术界迅速获得反响,掀起了一场大浪潮。

  通过介绍,想必对吴冠中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吴老的作品还有很多都非常优秀,感 兴趣 的也可以继续深入了解。
  徐悲鸿与吴冠中
  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大画家、“桃李满 天下 ”的美术教育家。两人还是老乡,都出生于江苏宜兴,后来又先后留法学习油画技巧。按理说,这两位既有同乡之谊,又有相似的学习经历,又都是蜚声 国际 、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理当“高山流水”、惺惺相惜,成就一段艺术佳话。奈何两人艺术分歧极大,早年又曾有过“私怨”,因此一直是一对画坛冤家。

  徐悲鸿比吴冠中大二十几岁,相当于吴冠中老师林风眠先生的同辈画家。论辈分和资历,吴冠中应该尊徐悲鸿为前辈。奈何当1950年,满怀一腔热血的吴冠中回到国内, 拜访 当时已是“画坛泰斗”的徐悲鸿时,二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艺术理念上也是相去甚远。徐悲鸿主张写实主义,并已成为当时国内画坛的主流。而吴冠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形式主义的绘画风格,推崇西方现代主义。在当时的主流艺术圈,难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再加之吴冠中本人性格和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此后的历次运动中,不断被边缘化,直到最终被赶出中央美院。而从吴冠中后来的回忆中,徐悲鸿在这件事上也是施加过影响的。除了艺术理念的南辕北辙和早年的“私人恩怨”,徐悲鸿和吴冠中的分歧还源于徐、林、刘(刘海粟)这一辈艺术家的画派之争,更是势同水火。也难怪徐悲鸿去世很久之后,吴冠中还要略显刻薄地称他一句“美盲”。

  如今恩怨散尽,当我们回首徐悲鸿和吴冠中这对“画坛冤家”的时候,终于可以多一份客观。二人对画坛的卓越贡献不容置喙,可是他们的主张都难免有失偏颇,还有值得检验和商榷的余地。

猜你喜欢:

1. 2017当代硬笔书法家排名

2. 苏州周庄导游词精选范文

3. 当代书画收藏价值分析

4. 哪些年画值得收藏

5. 无锡华西村旅游攻略

吴冠中的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2019年3月16日,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
扩展资料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2019年3月16日,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
?
扩展资料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个人简介:
  吴冠中(1919—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从艺年限表: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3年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
  1946年27岁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同年与朱碧琴在南京结婚。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同年秋长子可雨在宜兴出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去留问题经过多次反复研讨,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到中央美院任讲师。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任副教授、1956年北京艺术学院成立任油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64年调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8年59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这是他回国后首次个人作品展。
  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85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5年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成立,被推选为学会名誉主席。
  2002年获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l'Institut de Fance)通讯院士(Correspondant)。
  2006年12月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第63届学位颁授典礼上,向吴冠中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肺癌转移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吴冠中全集的作者简介

吴冠中 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谁?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
吴冠中(1919- 2010) 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
吴冠中兼取中西绘画,长期从事油画民族化实践,其油画清新、明快,富于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后又从事水墨画创新,其画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注重点、线与墨块交融的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现代气息。
内容简介
《父爱之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作家、中国绘画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梦境的形式回忆了父亲借姑爹的渔船送“我”上学等几件难忘的事,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激。
“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的爱。

吴冠中的简介

编辑词条吴冠中
编辑本段艺术家档案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根据《吴冠中年表》中可以知道,1939年,吴冠中20岁,吴冠中于国立艺专期间,酷爱梵高、高更,在画面中喜用大红大紫强烈的色彩,给自己取名“吴荼茶”的笔名,后改为“荼”,专做画面签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编辑本段艺术家生平

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编辑本段解读吴冠中
专注于该专注的

罗列吴冠中画作价格的变化或拍卖成交率无疑会令读者厌烦。概言之,他是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毋庸讳言,大多数人是因为他画价的惊人而引起对他画作的兴趣。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他最不关心的。画价价值连城,他本人却生活简朴,不尚虚华。
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市场价格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样,价格低了,也没必要沮丧。艺术品的优劣,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后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确。
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一以贯之的认真
早就听说吴冠中先生是较真儿的人: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不久,笔者便亲身领略了吴冠中的认真劲儿。1993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与香港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邀请吴冠中,张仃、刘迅、刘勃舒、朱乃正、邓林、袁运甫、王明明、李松为评委。评奖的当天上午,七十多岁的吴先生准时来到人民日报社,穿一身休闲的西服,脚着运动鞋。
第一轮,淘汰不佳的作品。礼堂四壁挂满画作,有的只能放在地上。粗劣不堪的作品自然遭淘汰,但形式不错的也会有同样的命运。每每见到模仿评委画风的作品,评委们都会会心一笑:拿下!所有模仿作品一概落选。模仿妨碍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担任评委会主任的吴冠中给大赛的题词是:“自家真情,勿效东施。”
第二轮,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吴先生认真地审视每一幅作品,远看近观,有时屈膝下蹲审视作品,不时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整整忙碌了一整天。
再后来,我们和公众一起领略了这位艺术家的认真劲儿。对簿公堂恐怕是吴冠中抗争最激烈的方式了。1993年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最终,吴冠中胜诉。
为何眼里揉不进沙子?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告诫人们说。
出入与拖鞋
中国书画之道,深不可测。历代名家非常注重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入,方能领略前人用心处之妙;出,则能运用得透脱。
吴先生曾经形象地概括了处理出入关系的诀窍。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方有自我,信然!
喝茶与喝酒
吴冠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清朝画家虚谷活到现在的话,他很想请他喝茶。而若张大千、任伯年请他喝酒,他却不愿意去,因为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以笔者的粗浅理解,虚谷的灵魂在略显生拙的画作中显现了;而张大千、任伯年们却因技术的纯熟而泯灭了自我太多的东西。
变则通,通则久
解读吴冠中无疑是一种徒劳。画家像是一个喜欢玩捉迷藏的顽童,当所有的艺术评论家拿着绳子要把他捆个结实,却发现难以措手:他总在不断地变、动!因为结论往往产生于终点,而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却没有终点。所有的标签都不适用。如果勉强要下一个结论,只能说,变,不断寻觅表达内心情感的最佳手段,就是他的主线。
吴冠中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当他的艺术观点被断章取义为“笔墨等于零”时,有的人期待吴冠中挑起全盘西化的大纛,出乎意料的是,吴冠中强调起当代水墨画与传统文化必要的联系,甚至对西方油画也产生了怀疑,他说,今天他对西洋现代美术的爱好与崇拜之心念全动摇了……
这种变是真诚的,不是投机,是郑板桥所谓的灵苗自探的漫长过程。最终他得出结论: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
吴先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至于是否把不跟外国人走,实行民族化,建立中国自己的面貌等作为中国人创作的标准,都不是重要的。太多的选择会带来太多的负担,无所适从才会最痛苦。他是不管用什么工具,也不会有意搞中西结合,艺术就是不择手段,百无禁忌,一切自有后人评价。真可谓大象无形,大艺无疆!
去年,吴冠中曾在文章中写道:“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自评新作道:“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处眉眼,画面随之而呈现简约,强调创痛,呈现无奈——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老之知音。”吴先生曾说过“一切艺术不止于音乐,而进于诗,诗更蕴人情”。观其近作,令人不禁想起晚年的八大山人,可谓异代同心、一脉相通!
·其他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被国际艺坛认定的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他提出"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坚持有自然根据的感觉抽象和油彩墨彩的轮转间作,尝试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形韵"新体系。
“大嘴事件”老人讲了真话
年高89岁的画家吴冠中近日开讲,他说: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人事派别之争)导致几十年里中国美术实际上没有什么发展和创见,美术成了政治的工具,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在这样一个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环境里,艺术家泛滥,空头美术家、流氓美术家很多,好的艺术却出不来了;现在的问题,不光是艺术教育,还有艺术场馆、大赛评奖、市场,全方位都有问题,而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南方周末》1月10日)
这些带刺的话语,响亮地激荡着耳鼓。老先生真是敢言,敢言人之心中或许都有却未必能够说出来的话。美术家的情怀问题、美术团体有否必要存在的问题、艺术的身价问题、创新问题、艺术家的命运问题——问题意识在艺术家渐渐老去的时候,真实地浮现出来,并以这样的一种强烈的措辞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感佩,让人叹息。
不谈具体的作品,也不论其是不是懂得中国文化,仅就吴老先生上边谈到的诸多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确实是困扰并将继续阻挠中国美术发展的桎梏。也可能,老先生的某些见解有些偏颇,比如把画院美协统统比做妓院,说得有些痛快有些过火。但某些见解的激烈掩盖不了思想的光芒,或者干脆说,很多话之所以强调到极致,就是要以这样的“过度表达”来引起注意。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耳朵变得娇嫩起来,不再能够听得了“不一致”的意见?艺术云者,不就是在不断地坚持与抗争中生发、成熟起来的?如果连允许质疑的勇气都没有,最多只配做一个独裁式的“艺术家”。
观诸吴冠中“大嘴事件”,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像这样应该成为常识的大实话,要一个已经89岁的老人来激烈地表达?而且老人在表达时,不自觉地表现出壮怀激烈的意味。那些青年才俊哪里去了?那些中年精英哪里去了?大家既然已经投身艺术,为什么不能同时投入一份热忱、投入一份责任在其中呢?联想 2006年、2007年陈丹青先生关于美术教育方面措辞激烈的批评,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激动之余,往往也看到了这个领域的空泛和苍白。
其实,诸如上边的提问,也不过是聊以自慰的说辞而已。大家都在利益的局中,真正愿意打破平衡的,只能是无所顾忌的那些人,不再打算在这里混的那些人。陈丹青,原本就是海归,与国内美术圈子若即若离;而吴冠中,一是“我都这个年纪了!”二是人家本身就是法兰西院士,跨国的。
几乎可以想见,吴冠中的这些言论会使他招致如何猛烈的还击——那样的情形,在他此前抨击美协画院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预演过一次了。尽管那一次美协领导人的回击过于拙劣,居然以如果取消了美协,政府安排的大画将何以组织来应对,但毕竟表明了态度。这一次,可能因为话语打击面更大,因而招致的回应可能更大更激烈。也好,早就应该撕破这样的一团和气了,吴冠中说得好,创新不能讲和谐。不然,如何发展?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吴冠中简介父爱之舟,父爱之舟

渝中区代虹伶老师执教的《父爱之舟》,是重庆市语文赛课一等奖的课例。整节课以课后第一题:
“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来展开。
课前预习的作业单设计的是这个内容,通过分析课前的自学内容,梳理主要场景的归纳方法。然后整节课锁定父亲带我逛庙会的场景来分析,父亲的爱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很落实的一节课。
课前交流
出示图片
师:孩子们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小舟
师:说清楚了,其他孩子呢?
生:都是吴冠中先生的画。
生:有很多小桥,很多河水,都是一个地方画的。
师:是的,就是江南水乡的场景。是吴冠中画的,谁能说说对他的了解?
生:他是一个画家
生:他生活在贫穷的家庭
生:他出生在江苏宜兴
生:他曾在自己的传记里说
故乡的白墙黑瓦都存在他的画境里。
一、检查预习
字词
师:《慈母情深》中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真情,今天走进
生:《父爱之舟》
师:在吴冠中的笔下父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会读吗?
出示
冤枉钱 缴学费 启迪者
生读
师:这些词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呢?
生:启迪者?
生:启迪者就相当于导师,教你很多不懂的东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读
师:文中指的是?
师:父亲为我做的万花筒,这是你现在的理解,待会儿学完了,我们再看看,你还有怎样的理解。第二组词语,谁来读?
出示
卖茧子 住客栈 踩高跷
生读
师纠正高跷的读音
师:结合课文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从卖茧子里我看到了父母在蚕宝宝
师:你很会想象
生:住客栈,我看到了他住在一个酒店里。
师:你这样一说,吴冠中童年生活的场景就在我们的眼前了。带着这样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开头怎么写的,谁来写的?
生读开头
师:结尾呢?
生读结尾
师:发现了什么?
师:醒来枕边一片湿,是什么让他如此感慨呢?
学习单,梳理描写父爱的场景
师: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呢?课前我们完成了预习单,谁愿意来展示预习单?
生展示预习单,并朗读
生:父亲和我
师:主要的行为有吗?
生:父亲为我换房间
师:这个场景写得既完整,又准确。其余的场景他写清楚了吗?
生:在写到第四个场景的时候,忘记了写父亲。
师:其余的呢?
生:第四段,没有写到父亲为什么背我上学。
师:这个不用写。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还有写得不完整的吗?(18:49)
生:第五部分没有写到父亲
师:还有吗?
生:第六段没有把父亲和姑爹的情形展示出来。
师:父亲还在船上为我做什么呢?
生:为我摇船
师: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为我做饭对吗?
生:我发现第六件事,船写错了
生:天气恶劣父亲才背他去上学。
师:第三个场景
师:还有什么?
生:我和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吃粽子
师:是啊,这也是父亲为我做的事情啊。孩子们,你们会归纳了吗?拿出自己的预习单,改正一下。
师:这些就是我梦中的场景。读
梳理文章中心
师:这一个个场景,让我醒来
生:枕边一片湿润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父爱是什么了吗?
生: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师:父爱是关爱
生:关心,对儿女的关爱
二、聚焦“逛庙会”的场景
自主学习
师:在这么多场景里,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我看到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大多数对逛庙会的印象最深刻,这节课走进这个场景。
板书:逛庙会
2.小组合作学习
师:这个场景中,有很多场景让我们印象深刻,在这些情节里,藏着什么更深的父爱的情节呢?
3.全班分享
师:我们按照表格的顺序,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吃凉粽子这一部分动人的细节是,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给我买了热豆腐脑,父亲心疼我,让我吃凉粽子。
师:这个动人的细节是让我吃凉粽子,还是觉得我委屈呢?
生:觉得我委屈
师:有不同的细节吗?
生:父亲带我去偏僻的地方吃
师:两组孩子体会到的是不同的
生:我从这一段里,看到父亲觉得我委屈,给我买了热豆腐脑。
师:但是这一处是在吃什么啊?凉粽子呢!
师: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别人看到他们穷,可能会嘲笑他们
师:这庙会是怎样的呢?
生:热闹
生自由读庙会很热闹的句子
师:在这么热闹的地方吃热豆腐脑不行吗?为什么要到偏僻的地方吃呢?
生:家里贫穷
师:父亲是在?
生:父亲为了把我带到偏僻的地方,这是两年一度的庙会,所以要带我去偏僻的地方吃。我体会到的父爱是
师:这是父亲在
生:关心我,不让我伤心
师:孩子们,是啊,父亲带我去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就是对我的保护、关心,更是呵护。读到这个细节,再想一想庙会上的热闹。我们就体会到了父亲对我自尊心的呵护。
板书:
找出细节 关联场景
师:继续交流,买热豆腐脑又有什么地方打动你?
生:明明没钱,还给我买豆腐脑。全给我吃了。父爱是让我吃好。
生:父亲领我吃豆腐脑,父亲不吃,父亲想让我吃饱,不让我饿着。
师:你找的和他一样,有没有不同的细节。
师:这么多好吃的,我哭着闹着让父亲买了吗?
生:没有
师:父亲已经和我吃凉粽子了,为什么又给我买热豆腐脑呢?
生:因为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他就给我买了一碗东西吃
师:是啊,庙会里多热闹啊,谁不是个小吃货,想吃东西,在这庙会里,你们感受到了我的委屈吗?
生:感受到了
师:我委屈什么?
生:我委屈别人能吃好吃的,我不能
生:我在委屈别人家好,我家贫穷,什么都买不了
师:虽然贫穷,可是父亲还是给我买了
生:热豆腐脑
师:你们的委屈父亲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所以父亲不让我委屈,他不仅感受到了还理解了
板书
理解
师:关联着庙会上的场景,我们体会到的内容就不一样了。读
生:吃凉粽子子,买热豆腐脑
师:这一凉一热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们吃的是凉粽子,那是从家里带过来的,放久了,很凉,父亲觉得很委屈我,就带我买了豆腐脑。
生:我觉得父亲觉得小朋友吃凉的不好,庙会很大,粽子凉了,父亲才带我热肚子。
师:父亲这一碗豆腐脑,不仅温暖了我的胃,还温暖了我的心。这样一对比,我们就体会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
生朗读这个部分的内容
师:孩子,你有自己的体会,老师也想读
师范读这个部分
师:谁还想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此处应该有掌声。继续交流,在糊万花筒这个背后,你还找到了哪些动人的细节呢?
生:我觉得父亲觉得我别人都有玩具,我没有,就给我糊了一个万花筒
生:这是唯一,珍贵的万花筒
师:用什么做的啊?
生:纸和玻璃做的
生:这个万花筒里包含了父爱。也可以看出父亲是很贫穷的,别的小孩买的都是塑料的,而我的只能用破玻璃。
师:这样一个破玻璃,却成了我童年的最珍贵的礼物,你再读一读,还有什么体会?
生:父亲用了很多时间在为我做这个万花筒
师:你感受到了父亲为我花了很多时间,请坐
三、总结,升华主题
生:我感觉到了,父亲一手一手将玻璃和彩色的纸放在一起,这样非常费力,还容易受伤。
师:可就是这样一个万花筒,是我最早的
生:美学启迪。
师:看来,启迪者不仅仅是课前那位同学说的万花筒,也是刚刚那个女生说的
生:父亲
师:这就是万花筒里的图案,这就是吴冠中的抽象画
师:正是万花筒里的图案,让吴冠中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抽象画,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绘画大师之一。
板书
启迪
师:所以,他要这样神情地说
生: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师:走进逛庙会的场景,恍恍惚惚中,父亲这些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细节让这份深沉的父爱,流淌进了我的心理,孩子们用力的朗读表达出来吧。课题是
生:父爱之舟
师:这父爱之舟也是呵护之舟
生:理解之舟,启迪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