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砚什么坑料最好,有翡翠斑的端砚是什么坑口?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4 06:15:12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端砚老坑最好的石品是什么

端砚老坑最好的石品是水岩石。水岩石集端溪各名坑砚石之优点于一身。水岩石质细腻、娇嫩、致密、坚实,石色偏紫蓝而又在丰富多彩,还具有绚丽多姿的石品纹,古人赞美日:“细润如玉”、“温软嫩而不滑”、“扣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久用锋芒不退”,确无愧为砚中之至宝。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之所以称雄于世一千余年,满誉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端砚石的原始母岩形成于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在地球演化史上,4亿年前,肇庆这个位置是一条沿东北方向延伸的滨岸潮坪,广州一带为古陆,当时的大海在广西方向,海水从西部进入肇庆地区。

三大名坑哪个坑磨墨好呀?

端砚三大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
一、老坑(又名水岩),一直是砚中的代表,砚家族的祖辈尊。
二、麻子坑(昵称麻坑),堪称端砚中的“中年人”。
三、坑仔岩(学名康子岩),算是端砚中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
老坑磨墨最好

绿端砚好还是梅花坑好

通常来说是梅花坑好,因为绿端砚的产量是很高的,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绿端中也不乏佳品出现。梅花坑石多眼,石色苍灰白微带青黄色,石质对较为粗糙。梅花坑宋代开始便已开采,以砚石带有梅花点著称,石质非常接近宋坑,发墨也比较快。
但质地相当来说会比坑仔岩的要粗糙一些,梅花坑而言,颜色上是苍灰带有军绿色的;绿端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浑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绿端的上品结合石色和石皮的巧雕,不乏精品。
端砚梅花坑的特点
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然而,仍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端砚四大名坑,都有哪四大名坑?还有其它的坑吗?谢谢

端砚名坑有以下几个:
1. 老坑:端砚名坑之一。开采于唐代,是端砚最早的开采地。所出产品为青紫色、沉静腻润,是砚中之上品。由于矿源枯竭,战乱频繁,矿脉沉睡400多年,直到明末清初才重新开采。
2. 坑仔:位于老坑之南,因开采时间比老坑晚(唐代末期至宋代初开采),所产石质、石色、花纹均与老坑相似,但质量逊于老坑。
3. 麻子坑:是宋代开采砚石的主要地点之一。以其石纹像麻子而得名,又称“水岩”,位于水归(龟)洞之西、北江之东。
4. 宋坑:别名奥岩,宋代开采砚石的主要地点之一。因洞口位置原来江水相浸,故又名水岩。所产石质是“紫石凝清霜”,纹彩有如秋水之波,十分美观。
此外还有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等名坑。
端砚之所以名贵,其一是因为材质优良。其坑种有老坑(也称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为端砚的四大名坑。
还有梅花坑等几十种之多.
端砚名坑
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端砚分老坑、坑仔、麻子坑、梅花坑、宋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十大名坑。
老坑

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幼嫩、滋润,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其名贵的石品花纹有:鱼脑冻、青花、玫瑰紫、 火捺、猪肝冻、云青、金银线、冻纹及石眼等。《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坑仔岩
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
麻子坑
麻子坑在离老坑四里之遥东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其质地高洁、娇嫩,细腻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砚石媲美。石色油润,色青紫略带蓝,色彩丰富。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及石眼等,其中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正由于麻子坑石多眼,很宜于雕龙刻凤,将天然的石眼作龙目、龙珠或凤尾拖翎的翎眼,极为生动。
宋坑

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润滑,细密、坚实,石品多样。优质的宋坑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在端砚石的宗族中,宋坑砚石以发墨快而著称。不过,它发墨虽比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稍快一点。但研磨出来的墨法却比不上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所磨的墨汁细腻、油润。
梅花坑
北岭的梅花坑是宋代以后所开的,它砚石也很有特色,呈苍灰微带青黄色,里面有许多淡黄色的梅花纹,有如梅花鹿的皮毛,这个坑的砚石也是因为有此特点而命名的。这个坑的砚石以多眼为其主要特色,石质近似宋坑。
 古塔岩位于坑仔岩之南,屏风背附近。古塔岩石色凝重,紫色稍带赤,有些部位带紫红,或玫瑰红,色彩有变化,不单调,且看上去油润生辉;石质娇嫩、坚实、滋润;间中会发现石眼,并且有佳眼,但甚少有火捺、蕉叶白等。古塔岩砚石一般可作雕花砚材,我以为它仅次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完全可与宋坑媲美,有些特别好的甚至可作高档砚材。
朝天岩
  朝天岩位于宣德岩附近,开始采石于清康熙年间,由端溪水拾步登麻子坑,朝天岩是必经之地,且两边距离相当。朝天岩洞不深,洞内宽敞,因洞口大且朝天而开,故名曰朝天岩。朝天岩砚石质地较细腻,砚石呈紫蓝色,有青苔斑点,这是朝天岩独有的。
宣德岩
  宣德岩开坑采石于明宣德年间,故得此名。其石色以猪肝色为基调,略带紫蓝、苍灰,石质也较细腻,幼嫩,仅次于坑仔岩和麻子坑,宣德岩之佳石与麻子坑、坑仔岩砚石不相伯促。但宣德岩砚石多断脉。较难采,佳石亦不多,故目前基本上停止开采。
白线岩
  白线岩位于羚羊峡以西、以北的山岭上,岩洞内分三层,第一层石皮青带翠绿色,质优者可作雕花砚材;第二层叫二格青,多作低档的顺水淌池砚;第三层是青石,质优之青石时有火捺,亦可作砚材。质优白线岩砚石多有白筋暗浮石面上,乍看有点象散碎的冰纹。
斧柯东
以出产端砚著称于世的斧柯山,位于肇庆市羚羊峡东南,绵延十多公里,崇山峻岭,气派非凡。其东麓地域一直是沙浦镇辖区,故有些人习惯称这一带产出的端石为沙浦石,还有羚羊峡以东(属鼎湖区)的沙浦诸坑,此地自明末清初曾断断续续开采过砚石,沙浦石现在称之为新麻坑或斧柯东。石质不俗,细腻,坚硬致密,石品纹理丰富,实用性很强,送礼佳品。
绿端
素有“中国第一绿砚”之美誉的绿端砚石色泽青绿、微带黄色。优质的绿端砚石则绿如翡翠,晶莹无暇为上品。绿端作砚玩赏自有一番情趣,它黄绿相间,秀丽雅洁,一块上好的绿端砚石仍属难得。

端砚名坑有哪些?

老坑(水岩)
从砚石质地而论,端砚以老坑砚(水岩)为最佳,可以这样说,老坑集端溪各名坑砚石之优点于一身。它石质细腻、娇嫩、坚实、石色丰富多彩,还具有绚丽多姿的石品花纹。古人赞美它的质地“细润如玉”,“温软嫩而不滑”,“扣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而且“久用锋芒不退”,确实无愧为砚中之至宝。
老坑,有称水岩,又称皇岩。现在人们将大西洞和水归洞所采的砚石均称之为老坑。(这与人们称新坑,旧坑完全不同)又因老坑洞内长年累月受泉水浸渍,砚石质地纯净这大概与水的净化作用有着密切关系,而称之为水岩。历来从老坑洞开采出来的砚石中经过选取佳品,再经名师巧匠刻制成砚后,作为朝廷贡品,故称之为皇岩(也有人说是清康熙后如称皇岩)。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毗邻西江,砚坑一侧,依山傍水,端溪水从山脚下涓涓流过。老坑洞全长(斜距)135.5米(从洞口至洞底),洞口至洞开底高差为25.5米,洞底与西江正常水平面间距约150米。
坑仔岩
坑仔岩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但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
麻子坑
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洞内泉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旱坑在上,亦为“泉生石中”,不过积水时间比水坑稍短。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
相传麻子坑得名于一位脸上生有麻子的采石砚工,该砚工在清代乾隆年间发现此坑,并冒险开采,为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子坑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砚石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间有鸲鹆眼、鹦哥眼等佳石,眼中有晕,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材。
端砚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采石、选材、设计、雕刻、制砚盒及磨光上色六个工序。
1. 采石
是端砚生产的重要一环。开采出来的砚石质地的优劣,有赖于采石工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在同一个坑洞中的砚石,并不是每一件石坯都能制成砚,必须要按照砚石石脉的走向来进行开采。有的时候砚石石脉会出现断层,这需要采石工人靠经验来判断石脉的走向来继续开采。所以采石工人要基本掌握砚石的形成规律,根据砚石石脉的走向来进行开采,才能采到好的砚材。由于端砚的石质细腻,而且大部分砚材不抗震,又因多数是洞内坑道式的开采而不是露天开采,所以砚材都是用人工开采,靠采石工人用手工一块一块开凿出来。开采出来后的砚材亦靠工人一块块挑下山,其劳动强度之大不言而喻。
2. 选材
俗称“围料”或“维料”,是端砚生产的关键工序。前面讲过,并不是每件砚材都能制砚,要将开采出来的砚石进行认真细致的甄别、分类,挑选出石质好的砚材进行各种形状的人工或机械加工。机械加工属于“粗加工”,主要是锯石和磨石等。锯石:将砚材中石质不好的部分锯去及各种外形的规格砚(如方形、圆形等)的机械加工。磨石:又称“刨石”,是将砚材的背面磨平和将墨堂部分、外形部分进行成型。
在选材过程中,要将砚石中的裂痕和瑕疵尽量避开不要,将其石质好、有石品花纹的作为墨堂。通过选材加工后的砚石称为“砚璞”。
3. 设计
一方端砚的艺术欣赏性和价值的高低,除了砚石自身的质地优劣之外,在设计及雕刻方面也占相当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由名师设计雕制,名人题铭、收藏的砚石甚多,不胜枚举,其价值连城、流芳千古,足以证明砚石设计雕制的重要性。
端砚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实用与欣赏相结合,应根据砚璞的形状、石质、石品来进行构图布局,要以“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既要注重砚的整体艺术效果,又要考虑雕刻制作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问题。应繁则繁、须简则简,繁简得宜,相得益彰;要粗中有细、粗中有精,粗细结合,恰到好处。这就要求设计者除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外,还须懂得端砚雕刻的各种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件好的端砚作品。例如一方有七颗石眼的砚璞,我们可以将这七颗石眼喻为天上的七颗星星,再配以圆形的墨堂作月亮,加以云彩衬托,这样一方“七星伴月砚”的设计就跃然画面。
4. 雕刻
艺人在雕刻端砚过程中,除了要领悟设计图纸的意图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和审美基础,同时还须掌握多种雕刻技法(浮雕、浅雕、线刻等)以及多种刀法的运用,并在雕制过程中将这些技巧灵活地运用在一砚之中,这样才能操刀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形神兼备,更好地表达出主题。
雕砚用的刻刀很多,大致上分为平口刻刀和圆口刻刀两种,此外还有木槌和铁槌等辅助工具。刻砚的步骤是首先将墨堂(砚堂)刻好,再对图饰进行粗刻,然后才进行细刻精雕。粗刻是将图饰刻成一个大体的轮廓;细刻就是将图饰的轮廓进行精雕而最后成型。
5. 制砚盒
配制砚盒是端砚生产的辅助工序。砚盒是用名贵的红木料来制作,主要作用是防尘并起到保护砚的作用。但因“砚形”而合理配盒,在外观上会使端砚更加凸现古朴、凝重的效果。同时,做工精致的砚盒其本身又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
6. 磨光上色
这是端砚生产的最后工序,分为磨砚和磨盒两个部分。传统的磨盒方法是先用砂纸将整个砚盒磨平磨滑(干磨),然后进行上色粉,最后上清漆。砚盒要求色、漆厚薄均匀,必须将原本的木纹清晰地表现出来。
磨砚采用水磨方法进行。首先用细的研磨油石将砚粗磨一次,然后用水磨砂纸及滑石进行精磨,磨好后的砚石要求在墨堂部位没有砂划痕,手感平滑。最后进行浸墨、退墨,上蜡、退蜡。

如何辨别端砚的好坏?请各位行家指点一下。

端砚石常见的有十几个坑种,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大名坑。鉴别端鉴基本可从三步入手:
第一步,从石色去辨别。老坑以石玉为准,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紫带青和紫带赤也是好料,如果用其它坑石互相对照就更为明显。
麻子坑石色紫中带青,特别水岩麻子坑带有天青冻是最为名贵的,石质滋润、细腻。坑仔岩紫中带赤。以上三大名坑有“紫玉”等美誉。
第二步,从石声去辨别。将一件石料或成品放在五只手指之上,而另一只手轻轻弹击砚石,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泥声或木声,这件石料九成是端溪水一带出产,石质最好;如果敲出“当当响”或很强烈的金属声,就是斧柯东一带出产的砚石,石质较为次之。声音木声,变质泥和水云母就特别明显,石质柔软细腻;反之声音越响,含沙量较多的矿物质越多,微粒则越粗。
第三步,看石品花纹。石品花纹有很多种,最为名贵的有鱼脑冻、冰纹冻、浮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石眼、玫瑰紫,如果老坑石有以上特征,那是难得可贵的,金银线、火捺、翡翠斑为次之,麻子坑和坑仔岩以优美的鸲鹆石眼为代表,石眼多、圆而大的为贵,石眼有睛而且眼晕多是最好的,颜色有青绿色、象牙色、黄色等。
第四步,看砚形及雕刻。砚形常见的有随形、方形、长方形等,总体为实用形和观赏形。雕刻则分为高浮雕、半浮雕、浅雕、线刻和平板。我个人认为浅雕较为经久耐用,不易破损,容易清洗,也不损害石头本质,雕刻要线条流畅,做工精细,设计巧妙,因材施艺,题材鲜明,布局得当不繁琐。
总的来讲,选购者不妨参照下面五贵:1、砚以紫为贵:紫色砚是指老坑、麻子坑、坑仔岩。2、砚以品为贵:是指石品花纹丰富,如冰纹冻、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石眼、天青、火捺、金银线等。3、砚以古为贵:年代久远的古旧端砚。4、砚以人为贵:名人使用或名人雕刻创作的端砚,砚背刻有铭文或印章者。5、砚以方为贵:方砚有君子之德,大方朴实,有稳重之感,而且用料非常讲究。

有翡翠斑的端砚是什么坑口?

1、这种常见于宋坑、斧柯东、梅花坑,但并不是说带翡翠斑的就是这些坑口的砚石,因为翡翠斑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石品,不属于标志石品,在很多坑口都有出现。
2、这是典型的宋坑端砚,从石色看,呈现猪肝红,再从石品上看,有翡翠斑,火奈,是一方比较好的宋坑板砚。
3、这方砚台上圆形的绿色,并非石眼,因为没有睛,只能叫翡翠斑,从石色看,宋坑,梅花坑的概率大一些。
4、翡翠斑是下等石品,算砚台的瑕疵,尺寸非常好。因为是宋坑,价值不会太高,另外价值还和很多方面有关,比如,石质,雕刻,名人使用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单从给出的信息来判断只能给出这个大概的结论。

坑仔岩与宣德岩哪个好

坑仔岩和宣德岩都是端砚名坑之一,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点。
坑仔岩的石色紫蓝而带苍灰,石质细腻幼嫩,仅次于水岩、麻子坑。石中多有青斑,形如煮熟之蛋,青花多而细,多集中在砚堂中。研磨出的墨颜色较深,在使用时落笔清晰。
宣德岩的石质细腻、幼嫩、致密,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等石品。石色为猪肝色,略带紫蓝,整体色调偏暗。研磨出的墨较差,落笔太淡,不易长期存储。
总的来说,坑仔岩和宣德岩各有特点,选择哪种石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预算。
坑仔岩。1、坑仔岩和宣德岩都是端砚名坑之一,其中坑仔岩研磨出的墨颜色较深,其在使用时落笔清晰,而宣德岩研磨出的墨较差,落笔太淡,不易长期存储。2、坑仔岩的价格是650元/块,而宣德岩的价格在780元/块,坑仔岩的便宜。

砚台石料最好是哪一种

砚台石料最好是:
1、端砚
其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3、澄泥砚
山西澄泥砚为陶砚,为唯一烧制的砚品。在中国砚史上,它独树一帜,为山西省特有,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三晋特色的艺术珍品。
4、洮砚
洮砚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北方最为贵重。
5、红丝石砚
红丝石主要在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周围出产,有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常见有黄地红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等色彩,是制作砚台的优质材料。
6、苴却砚
四川苴却砚,石质温润如玉、嫩而不滑。叩之有铮铮金石声,抚之如婴孩肌肤般细腻温润者为上品石,颜色以紫黑澄凝为最佳。
7、贺兰砚
贺兰砚,产于宁夏蓝宝。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
8、思州石砚
贵州思州石砚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又名金星石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古时即驰名神州。其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经磨耐用。
9、松花御砚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
10、易水古砚
易水古砚的石料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上。这种石料是蓝灰色或带有紫、碧、黑、灰等颜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还生着天然的碧绿色、淡黄色或白色的斑纹或“石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