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歧视的例子,大家帮忙举举一、二、三级价格歧视各自例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3 05:23:14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帮忙举举一、二、三级价格歧视各自例子

一级价格歧视:当卖方垄断势力比较强大且信息也比较灵通的情况下,卖方可以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收取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将消费者剩余全部收归己有。
假设某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并且他清楚每一个患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他将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们刚好愿意治疗,这样患者们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转移到了牙医那里。
二级价格歧视: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卖方对不同类型的买方收取不同的价格,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卖方收取的价格就越低;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卖方收取的价格就越高。通过这种方法,垄断卖方就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买方那里榨取更多消费者剩余。
比如,有的旅游景点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实行价格歧视,对外地游客收取较高的价格,对本地游客收取较低的价格。
扩展资料: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欺诈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参考资料:价格歧视_百度百科
1、一级价格歧视是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赚取最大垄断利润。
例子:一级价格歧视很难实现,毕竟信息是不通的,比如你去买包子,你愿意为它支付3元,可老板不知道你想多少,他可能卖你两元,此时你绝对会买,此时你的消费者剩余为一,如果信息相同,就是他知道你会付三元,他就卖了三元,多出一元他赚,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是数量歧视,购买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获得较低价格。
例子:二级很好理解,就我们日常 比如自来水,假设3元一吨 超过10吨 2元一吨 重点在购买量
3、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
例子:三级价格歧视 重点在于不同类型的人,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
扩展资料: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价格歧视有三种形式,我们称它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参考资料:价格歧视-百度百科
一级价格歧视是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赚取最大垄断利润,这个在生活中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要找例子的话,想想可以讨价还价的大市场,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竞价的
二级价格歧视是数量歧视,购买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获得较低价格。比如买二送一就相当于降价,多买多送什么的
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
一级价格歧视是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赚取最大垄断利润,这个在生活中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要找例子的话,想想可以讨价还价的大市场,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竞价的
二级价格歧视是数量歧视,购买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获得较低价格。比如买二送一就相当于降价,多买多送什么的
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
一级应该是最专业,学生和老师都很优秀成绩,二级属于中等,老师和学生资质中等成绩,三级属于一般,学生和专业一般
一级价格歧视:假设某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并且他清楚每一个患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他将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们刚好愿意治疗,这样患者们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转移到了牙医那里。
二级价格歧视: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
三级价格歧视:有的旅游景点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实行价格歧视,对外地游客收取较高的价格,对本地游客收取较低的价格。
扩展资料: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罗宾逊一帕特曼法》的规定,适用价格歧视禁止规定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企业将同样的货物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了不同的顾客; 其二是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竞争受到损害。
参考资料:价格歧视-百度百科

麻烦各位给我详细的写出三个三级价格歧视的例子


1、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
2、电影院的区别票价也体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应用;
3、同种商品在富人区的价格高于贫民区;同样的学术刊物,图书馆购买高于学生购买。更一般的,对于同种商品,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一样,黄金市场和非黄金市场不一样。

西方经济学中,三级价格歧视有哪些例子,注意我需要的是例子,越多越好

三级价格歧视指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价格, 最典型的例子有:电影院对持有学生证的消费群体给予半价优惠,药店对70岁老人有部分折让,专业性学术杂志对图书馆的售价往往高于对个人售价,因为相比而言图书馆对学术性杂志的需求更加缺乏弹性
一级价格歧视是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赚取最大垄断利润,这个在生活中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要找例子的话,想想可以讨价还价的大市场,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竞价的
二级价格歧视是数量歧视,购买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获得较低价格。比如买二送一就相当于降价,多买多送什么的
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

1、买一送一,相当于打几折? 2、买二送一,相当于打几折? 3、买四送一,相当于打几折?

在这边我们假设一件物品价格=1元。
1、买一送一,相当于你以1元买了两件货品。1÷﹙1+1﹚×100%=50%=5折
2、买二送一,你以2元买了三件货品。2×﹙2+1﹚×100%≈67%=6.7折
3、买四送一,你以4元买了5件货品.4÷﹙4+1﹚×100%=80%=8折
扩展资料:
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折扣,名目繁多,有一般折扣,还有为扩大销售而使用的数量折扣和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目的而给予的特别折扣以及年终回扣等。 凡在价格条款中注明折扣率的,叫“明扣”;反之,为“暗扣”。折扣直接关系到商品的价格,货价中是否包括折扣和折扣率都影响商品的价格,折扣率越高,价格越低。
折扣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正确运用折扣,有利于调动采购商的积极性和扩大销路,在国际贸易中,它是加强对外竞销的一种手段。民间称打折。
参考资料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
相当于打:五折。 六七折。 八折。
在这边我们假设一件物品价格=1元。
1、买一送一,相当于你以1元买了两件货品。1÷﹙1+1﹚×100%=50%=5折
2、买二送一,你以2元买了三件货品。2×﹙2+1﹚×100%≈67%=6.7折
3、买四送一,你以4元买了5件货品.4÷﹙4+1﹚×100%=80%=8折
扩展资料:
1、各大商场的促销大战再次打响。“满200元返100元”、“满300元减80元”……这样的促销算术题再次满场飞,让不少消费者雾里看花,算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得多少实惠。
2、近日,有购物高手发布了一个赠券“折扣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松了解自己购买的商品到底打了几折,享受了多少优惠。
(X-(X/N)×A)/X的“折扣计算公式
3、消费者只要将购买金额和享受优惠程度套用到公式里,就能轻松了解购买商品的优惠程度。
4、一家商场的服装专柜正在搞“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现在等于搞五折优惠活动,特别划算”。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所有的服装都是以“8”“9”结尾,很难正好凑够200元或者200元的整数倍。
5、为了算清优惠幅度,套用这个计算公式,其中,在“满200元返100元”的活动前提下,X代表消费金额,而公式中的N和A需要根据活动数额带入计算。如果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买一件399元的衣服,套用该公式可算出消费者享受到7.5折。
参考资料:折扣计算公式_百度百科
1、买一送一打五折。2、买二送一打6折。3、买四送一打八折。
资料拓展:折扣,是商品买卖中的让利、减价,是卖方给买方的价格优惠,但买卖双方给予或者接受折扣都要明示并如实入帐。法律上对折扣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本规定所称折扣,即商品购销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帐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
折扣店是指以销售自有品牌和周转快的商品为主,限定销售品种,并以有限的经营面积、店铺装修简单、有限的服务和低廉的经营成本,向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打折就是在原来售价的基础上降价销售,几折则表示实际售价占原来售价的成数。注意:10%就是一成,也就是一折,所以八折,就意味着实际售价是原来售价的80%。所以用所花费的钱除以获得的商品该花的钱,就可以算出打几折了。
买一送一,就是买了两件东西花了一份钱,1/【1+1】=0.5,相当于打五折。
买二送一,就是买了三件东西花了两件的钱。2/3=0.666,相当于打六六折、
买四送一,就是买了五件东西花了四件的钱。4/5=0.8,相当于打八折。
以此类推。
解:1、买一送一,相当于打几折? 1÷﹙1+1﹚×100%=50%=五折
2、买二送一,相当于打几折? 2×﹙2+1﹚×100%≈67%=六七折
3、买四送一,相当于打几折 4÷﹙4+1﹚×100%=80%=八折。
回答
五折
六七折
八折
1÷﹙1+1﹚×100%=50%=五折
2×﹙2+1﹚×100%≈67%=六七折
4÷﹙4+1﹚×100%=80%=八折
资料拓展
购物旺季,网店也好商场也好,类似“满299减120”这样的促销广告随处可见。与其说是商家在甩卖,不如说它是在诱惑你。实际上,最后买到手的东西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便宜。
春节即将到来,各大商场几乎都在疯狂地促销。死理性派观察发现,为了吸引顾客,除了万年不变的“包邮哦亲”,商家还会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导致每年流行的打折活动都不一样。去年是“ XXX 元当XXX 元花”,今年则是“满 XXX 元减 XX 元”。这两种策略到底有何不同?二者分别相当于打几折?而包邮的背后又有什么秘密?着急付钱之前,不妨先搞清楚再买不迟。
1. 把44元当99元花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去年商家采用的打折策略。所谓“XXX 当 XXX 元花”,比如 44 当 99 花,”,就是花 44 元买价值 99 元的购物券,然后在商场内用购物券消费。例如如果买一双标价 1091 元的鞋子,你可以花 11 个 44 元购买 11 张 99 元的购物券,抵掉 1089 元,然后掏现金付剩下的 2 元。这时,实际付款 486 元。用公式来说就是:
对于标价 P 元的商品,设 P = 99 n + m,其中 m、 n 为整数 消费者需付款 P1 = 44n + m 元然而,如果商品价格的 m 接近 99,我们其实有办法可以更省钱。比如,你当然可以买 11 张 99 元的购物券加上 90 元买一件价格是 1179 元的衣服,这时你花费了 574 元。不过,如果你直接购买 12 张 99 元购物券,那么你只需要花费 528 元,而且买完衣服后购物券上还会剩余 9 元(当然,这 9 元并不会找给你)。换句话说,当 m > 44 时,也就是价格接近 99 的整数倍时,采取多买一张购物券的策略更划算。此时,需花费 P2 = 44n + 44 元。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请出数学软件 Matlab,画出这种促销方法等同的折扣率在价格区间 1 到 2000 范围内的变化,就如下图所示。实际上死理性派曾在 你再怎么玩也玩不过商家 一文中详细分析过这种打折策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复习一遍。 满99元减55元 简单回顾了商家以前的促销手段后,我们着重来分析今年流行的打折方案。为了和上面对应,这里以“满 99 减 55 ”为例,实际上,分析的的思路是类似的。还是那双标价 1091 元的鞋子,因为它一共“满”了 11 个 99,因此需要减去 11 个 55,也就是实际付款 486 元就可以了。但不幸的是,如果碰到 m > 44 的情况,消费者却没有更划算的购物策略了,在商品价格接近 99 的整数倍时,因为“满” 99 的次数并没有变化,所以也就没办法再多“减”一次了。 总的来说,“满 99 减 55 ”就是实际付款 P3 = 44n + m。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类似的可以得到价格区间 1 到 2000 范围内这种促销方法等同的折扣率的变化。
2.商家更狡猾的地方在定价
也许你已经感觉到,“满 99 减 55 ”是“ 44 当 99 花”的升级版,看上去同样具有诱惑力,实际打折力度却缩水了,因为在标价接近 99 整数倍的区间内,并不能采取更划算的购物策略。我们把上面两个不同促销手段等同的打折率的变化画在一起,就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个趋势。在 m < 44 的区域,红线(满 99 减 55 )和蓝线( 44 当 99 花)重合,而在剩余区域, 44 当 99 花的实际打折率明显更低一些。除了打折率变得明显不给力外,今年的策略还让商家更方便的通过控制价格实现让利更小。商家在去年定价的时候,要达到这样的条件才最有利:
(1) 单件商品标价的 m 接近 44。从第一幅图上可以看出,折扣率较高的尖峰都出现在 m = 44 处。(2) 多个商品价格加起来不能离 99 的整数倍太近。但是很容易看到,这两个要求相互矛盾。假设商品单价可以保证 m = 44,那么两件商品总价的 m 就是 88,这离 99 就很近,同时购买两件商品就会让折扣率变低。可是,如果商家用了“满 99 减 55 ”的策略,今年定价的时候就会舒服很多。此时只要让商品单价的 m 离 99 越近越好。这样不仅保证只买一件商品的顾客折扣率位于尖峰上,也能保证同时购买多件商品的顾客折扣率不会下降太多。比如,两件商品的 m 分别为 98 和 97,那么总价的 m 为 96,此时折扣率仍位于尖峰附近。3.如何获得更低的折扣除去价格这个消费者不可控因素之外,想要获得更低打折率的方法只剩一个,那就是购买更多的商品。从上面的折扣率变化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价格增加,打折率会逐渐变低,波动变小,最终趋近于 44/99 = 44% 。商家为什么要给购买更多商品的消费者更低的价格?想象一下,你就是一个品牌鞋子的生产者。10月底的时候,你觉得因为随后会有三个节日(圣诞节,春节,情人节),出现一个购物狂潮。而你也希望多生产鞋子从而降低每双鞋的成本(平摊到每双鞋的各种租金和工人工资可以减少)。当然,聪明的商人都明白,如果鞋子不降价,消费者即使有购买力也不会去买比正常时更多的鞋,因为他们的选择很多。因此,为了保证自己多生产出来的鞋子都能卖出去(卖不出去第二年就属于旧款不得不降价了),必须降低鞋子的售价。你当然可以直接把鞋子价格降低一些,不过,这样的结果是不管消费者买了 1 双还是 10 双,折扣都一样。然而,如果你根据消费者买的数量定价,只给购买多的消费者更大的折扣,那你不仅可以促使消费者多买鞋子,也能让自己因为打折而损失的利益减小。 4.包邮的经济学原理这种随购买数量增多而价格降低的定价策略在微观经济学上叫做第二类价格歧视。实际上它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商家通过生产更多的产品降低了平均成本,增加了销售量。而顾客则受益于平均成本的降低,从而买到更便宜的东西。更常见的第二类价格歧视的例子是网购中的包邮。给购买力强的顾客免去邮费实际就是降低价格,和前面的例子不同的是,包邮对于商家更划得来。比如,邮费 10 元,50 元包邮的策略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只要自己购买的东西多于 50 元,商家就替自己交了 10 元邮费。但实际情况是,本来网购所有的交易都要邮寄,根据第二类价格歧视,商家对于快递公司来说是购买力强的顾客,因此快递公司也会给商家相应的优惠,所以有较大规模的网店单次邮寄的费用都会远小于 10 元,比如可能是 5 元。这样一来,商家对消费小于 50 元的顾客收 10 块钱,自己赚 5 元,而对消费大于 50 的顾客包邮,即损失 5 元,实际自己可能不赔不赚,却给顾客留下了优惠 10 元的好印象,最终塑造出“包邮哦亲”的传统美德。

一二三级价格歧视怎么区分

一二三级价格歧视怎么区分如下:
1、一级价格歧视
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因人定价),是假定生产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任何数量的任何产品可以接受去支付的最多货币量,并据此进行产品定价的行为。通过一级价格歧视,该生产者可以获得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发生。但最近,由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滴滴、飞猪、携程纷纷被曝光对消费者广杀熟,现象;
即根据消费者的搜索次数、出行欲望、对APP的依赖程度等消费画像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从而匹配最优定价,这其实就是一级价格歧视的现实事例。
2、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即数量歧视(因量定价)。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需求曲线分成几段段,根据购买数量的不同来确定价格,厂商可以获得一部分而消费者的消费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价格歧视,所谓的第二杯半价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3、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即分类歧视(因地定价)。指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三级价格歧视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比如在沙漠中的矿泉水,肯定比你们小区楼下711的贵。
价格的不同归根结底都是供需关系的不匹配,在不同地方或对于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实例用一个通俗的例子去解释三个等级的价格歧视。
假设有个老哥在你们小区楼下卖盖浇饭,如果他跟你们小区住户很熟,知道每个人最多肯花多少钱买盖浇饭,然后他跟这些住户都收每个人心里最高的价格,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如果他还没跟你们小区住户混熟,他可能会说买一份盖浇饭十块,两份八块,三份七块,这就是二级价格歧视;
如果他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新社会好青年,他可能会说60岁以上或15岁以下的来买盖浇饭一律八折,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三种等级的价格歧视的相同之处就是同产品的差异化定价。

你有遇到过消费歧视吗?遇到消费歧视你会怎么做?

遇到消费歧视是一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待遇,以下是一些建议应对消费歧视的做法:
1. 保持冷静:当你遭遇消费歧视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过于激动或情绪化,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2. 收集证据: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收集相关证据,例如记录下发生歧视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的姓名等。这些证据可以作为后续投诉或维权的依据。
3. 寻求支持:寻求朋友、家人或相关组织的支持和建议。他们可能能够提供经验或法律方面的帮助,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消费歧视情况。
4. 向管理层投诉:如果你觉得受到了消费歧视,可以向商家或服务机构的管理层提出投诉。写一封正式的投诉信件,并在信中详细描述所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并附上相关证据。
5.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其他方式无法解决问题,你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在法律上的权益和可行的救济途径。
6. 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在一些情况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公开披露消费歧视事件可能会引起更多关注和支持。但在这样做之前,请确保你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说法,并注意言辞的适度和客观性。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具体情况都有其独特性,因此最佳应对策略可能因情况而异。如果你遇到了消费歧视问题,建议尽快采取行动,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在当今社会,消费歧视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人在消费过程中遭遇到因性别、年龄或其他身份特征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消费歧视,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保护自身权益: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如果遇到消费歧视行为,可以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收据、影像或录音等,以便日后维权。此外,可以将投诉和举报投向相关的监管机构或消费者组织,以寻求帮助和支持。
2. 提高消费者意识:教育自己和他人对消费歧视的认识,加强对平等、公正消费的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消费歧视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有良好声誉和消费公正的商家进行消费,以示对消费歧视的抵制。
3. 组织团结行动:消费者可以联合起来组织团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维护。通过联合抗议、抵制某些商家或发起集体诉讼等方式,向社会和相关机构施加压力,促使消费歧视行为受到谴责和制止。
4. 反思个人态度: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态度。避免对他人进行消费歧视,强调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选择支持和支持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品牌和企业,鼓励社会的包容性和消费者和谐共处。
消费歧视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既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当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逐渐消除消费歧视,创造一个公平、包容的消费环境。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提高消费者意识,组织团结行动,反思个人态度,共同建设一个没有消费歧视的社会。
1. 保持冷静: 面对消费歧视,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言语或行为上的激动,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2. 寻求解决途径: 首先,我会尝试与服务提供者沟通,说明自己的遭遇,并要求合理解释。如果对方态度良好,我会尽量寻求和解和公平的解决方案。如果沟通无果,我将会考虑以下途径:
投诉:我会寻找有关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向他们投诉我的遭遇,并提供相关证据。这样可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社交媒体曝光:如果投诉没有明显效果,我可能会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我的遭遇,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声援。这通常会对企业形象造成一定的冲击,促使其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
3. 维护权益: 遇到消费歧视后,我会主动收集证据,如留下当时的收据、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据支持我的主张。同时,我也会留意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以便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
4. 教育和宣传: 遇到消费歧视后,我会积极参与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向更多人传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意识。通过提高大众的认知度,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减少消费歧视的发生。
总的来说,面对消费歧视,我会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会通过合理的方式寻求解决。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减少和消除消费歧视的问题。
前言:消费歧视是指在消费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国籍、宗教等因素,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或者遭到歧视。遇到消费歧视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和处理:
1.保持冷静:面对消费歧视,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过于激动或愤怒,以免事态扩大化或引发冲突。
2.留下证据:如果可能,尽量留下证据,比如记录涉及消费歧视的时间、地点、涉事人员、情况等。这将有助于后续的投诉和维权。
3.寻求解决:可以直接与涉事人员或商家负责人沟通,表达对消费歧视的不满和要求。有时候可能是误解或疏忽,通过沟通可以解决问题。
4.投诉和反馈:如果直接沟通无效,可以向涉事商家的客服部门或投诉渠道反映情况。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证据,让商家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5.寻求社会组织帮助:如果投诉无果,可以寻求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这些组织通常会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支持。
6.报警:如果遇到严重的消费歧视行为,涉及违法或侵犯权益的情况,可以考虑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7.社交媒体曝光:如果确实受到了严重的消费歧视,并且商家不作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曝光事件,让更多人了解并引起关注。
8.直接反驳:当你发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时,可以直接向商家或服务机构表示反感,并要求得到合理解释和处理方式。例如,在餐厅就餐时被拒绝进入某些区域或者被要求额外支付一些附加费用等情况下,可以直接向店员表达自己的愤怒并寻求解决方案。
9.消费选择:遇到消费歧视时,可以选择在其他商家消费,以表达对歧视行为的抗议。同时,也可以向亲友推荐优质的商家,帮助他们避免受到歧视。
10.维护权益: 遇到消费歧视后,我会主动收集证据,如留下当时的收据、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据支持我的主张。同时,我也会留意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以便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
11.教育他人:有时候,歧视可能是出于无知或误解,你可以尝试通过教育他人来消除歧视观念。
12.沟通协商:尝试与商家或服务人员沟通,表达您的不满和期望,看看能否解决问题。在沟通时,保持礼貌和理智。
最后,我希望每个人购物时都能获得公平尊重,不受外在标签的歧视。这个社会还需要持续努力,才能实现消费平权。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就一定能带来进步和改变。
首先,当你遇到消费歧视时,保持冷静和理智是非常重要的。遇到歧视时,我们的情绪可能会波动,但愤怒和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试着冷静下来,深呼吸,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避免用过激的言语或行为回应歧视者,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其次,了解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都有权利享受公平和平等的待遇。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消费歧视,可以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确认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如果确实受到了歧视,你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比如向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或者咨询律师。
第三,与歧视者进行沟通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歧视可能是由于误解或者无知造成的。你可以试着与歧视者进行沟通,解释你的情况和感受,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在沟通时,要保持礼貌和理性,不要将对方当作敌人,而是试着建立互相理解的基础。
第四,寻求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遇到消费歧视的经历,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关注。你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发声,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争取更多的公平权益。
第五,做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发现某个商家存在消费歧视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再支持这家商家,而选择支持那些尊重和平等对待消费者的企业。通过有意识的消费,我们可以为消费歧视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让那些歧视者感受到我们的力量。
最后,我们也应该关注整个社会的消费歧视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的改变中。消费歧视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倡导尊重和平等的消费文化,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消费歧视的错误,促使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在面对消费歧视时,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和忍气吞声。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歧视者知道我们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用行动和努力改变社会的观念和态度,让消费歧视在未来的社会中不再存在。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待遇。
遇到消费歧视是令人不愉快的经历,但可以通过理智、冷静和适当的方式来应对。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冷静:遇到消费歧视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左右。避免激烈的回应,以免加剧矛盾。2. 理性表达:可以以礼貌的方式向涉事人员(如空姐)表达不满或对不公平待遇的反感。使用理性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权益和合理需求,请求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3. 寻求支持:如果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可以向其他乘客或工作人员求助,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向航空公司投诉该事件。4. 保留证据:若有可能,尽量保留相关证据,例如拍照、录音等,以便日后有需要时提供证明。5. 投诉和反馈:在航班结束后,可以联系航空公司,向他们反映所遇到的情况,提供详细的信息,让航空公司了解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6. 保护自己权益: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轻易退让。如果觉得情况严重,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相关权益保护组织。7. 告知他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渠道分享遭遇的经历,提高公众对消费歧视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机构采取措施改善服务。下面是消费歧视的例子,我们每个人基本都遇到过:消费歧视是指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由于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外貌等原因,受到不公平对待或歧视。以下是几个消费歧视的例子:1. 餐厅歧视:一位顾客进入一家高档餐厅就餐,但因其穿着普通或非正装,被服务员以各种借口拒绝提供服务,而其他人则被优先接待。2. 商品定价歧视:某超市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同一件商品进行不同的定价,即使商品本身没有区别,比如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或民族等差异定价。3. 公共交通歧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务员或服务人员对某些旅客进行不公平对待,例如因为外貌或身份背景而歧视某位乘客。4. 医疗服务歧视:某医院对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因为患者的社会地位、背景或身份而影响其医疗待遇。5. 租房歧视:房东在出租房屋时,因为对租客的种族、宗教信仰或性取向存在偏见,而拒绝向其提供租房机会。6. 旅游歧视:在旅游景点或旅馆等服务场所,对游客进行不公平对待,例如因为游客的出生地或语言而产生歧视。7. 招聘歧视:企业在招聘时因为求职者的性别、年龄或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而产生偏见,从而影响求职者的录用机会。消费歧视是一种不公平和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平等权益的原则。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公平、包容和多元的消费环境。但重要的是,在应对消费歧视时,要坚持以理性和合法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采取过激或不合理的行为。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求得到自己应有的尊重和公平对待。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消除歧视现象。

为什么高峰负荷定价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它能使消费者受益吗?举一个例子。

【答案】:(1)高峰负荷定价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形式的原因
价格歧视是按不同的方法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从而索要不同的价格。划分的方法可以依据消费者特征、地理、时间等。时间价格歧视是用对不同时间定不同价格将消费者分成具有不同需求函数的不同组别的。高峰负荷定价(peak-load pricing)是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歧视,指针对某些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内会出现需求高峰的特点,可以在需求高峰时定高价,使价格更接近边际成本,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总和更大,在需求相对较少时定低价或以打折方式吸引顾客。
(2)高峰负荷定价能使消费者受益
当按高峰价格策略定价时,因为对那些需求弹性比较大的消费者收取比较低的价格,所以可以使总的消费者剩余增大,从而使消费者受益。
应该注意的是注意高峰负荷定价与三级价格歧视的区别。对于三级价格歧视,厂商对应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必须相等且等于边际成本,理由是给不同组提供服务的成本并不是独立的。例如,对无限制的二等舱和折扣的飞机票价,增加以折扣价卖出的座位的数量会影响卖出无限制二等舱机票的成本——当飞机满乘时边际成本上升很快。但对高峰负荷定价却不是,在工作日卖出更多的滑雪升降机或游乐场的票不会明显影响周末卖票的成本。因此,各时期的价格和销售,可以通过令各自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而独立决定。
(2)高峰负荷定价使消费者受益的例子
电影院夜场比日场票价高足高峰负荷定价的一个例子。对大多数电影院来说,为日场顾客服务的边际成本是独立于夜场的边际成本的。电影院的拥有者可以利用他对各个时间需求的估计和成本的估计分别决定夜场和¨场的最优价格。那些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因为对价格更敏感,可能就会选择日场,因为这部分消费者从选择日场中获得消费者剩余,从而增加消费者剩余的总量。

什么是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区分不同级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一般说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 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2存在需要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
价格歧视
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3价格歧视
直接差异定价
直接差异定价指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假定消费者市场由四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A、B、C、D组成,各子市场中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分别为40、30、20和10,单位生产成本为5,且假定每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个单位产品。如果采取单一价格,那么最优价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个。价格是40时,销售量是 l,利润等于35(40—5);价格是30时,销售量是2,利润等于50(30×2—5×2);价格是2O时,销售量是3,利润等于45(20×3—5×3);价格是10时,销售量是4,利润等于20(10×4—5×4);所以最优价格是30,最大利润是50。如果采取差异定价,使各子市场的价格分别等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那么利润将有明显提高,此时利润等于80(40—5十30—5十20—5十10—5)。
尽管直接差异定价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若干问题:
(l)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难以测定;
⑵市场难以细分;
⑶难以为特定的子市场确定价格;
⑷无法保证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⑸消费者可能认为差异定价是不公平的;
⑹市场细分和定价费用可能过高。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是下面介绍的间接差异定价。
两部分定价
即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价格,一是单位产品价格。因为单位产品平均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所以此方法可被视为数量折让的一种。与单一价格相比,固定价格的存在可以使厂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提高利润。
图 l 假定图 l表明一同质市场,且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采取单一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F*;而采取两部分定价时,可以将固定价格定为 Fc,单位价格定为边际成本c,这样固定价格就成为唯一的利润来源,厂商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图 2 那么厂商是如何利用两部分定价实现价格差异的呢? 首先,厂商可以将固定价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如果购买的话,固定价格将超过其消费者剩余。 其次,厂商可以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平均价格。如图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 A类消费者,那么最优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为 A类消费者剩余,而单位价格则高于边际成本,这样,两类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而且 B类消费者所付的平均价格低于 A类消费者支付的平均价格。
区域定价
区域定价是最常见的数量折让方式的定价策略,至少有两个边际价格,固定价格可有可无。图3表示一个无固定价格的三区域定价策略。
图 3 当购买量小于或等于 Ql时,单价为P1;当购买量介于 Ql和 Q2之间时,超过Ql的部分的单价为 P2;当购买量大于 Q2时,超过 Q2的部分的单价为 P3。
为了说明区域定价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将其与两部分定价作个比较。假设(F1,Pl)是图2所示的最优两部分定价。考虑:固定价格仍为 Fl,另外,购买量小于或等于 Qb时,单价为 Pl,Qb以上的部分的单价为 P2,这样,A类消费者的购买量仍为 Qa,但 B类消费者的购买量将从 Qb上升到 Qb’,而且,由于 P2大于成本 C,利润也会提高。
产品线定价
厂商往往向市场推出多条产品线、多种产品,因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占领货架对厂商来说非常重要,多种产品可以使厂商占领更多货架空间,所以产品线的管理和定价问题对厂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产品线由多个产品组成,这些产品的差异在于属性配置上的不同
地产的区域定价
,而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例如宝洁公司光洗衣粉系列就有7种产品,所以产品线定价时的一个潜在的困难是不同产品之间的替代问题。
图 4 在图4(a)中,两条消费者意愿价格曲线相交,所以厂商可以以 RyA向 A出售 Y产品,以 Blg向 B出售 X产品,而且不会出现替代现象,因为 X产品的价格高于 A的意愿价格,Y产品的价格高于 B的意愿价格。
在图4(h)中,两条消费者意愿价格曲线没有相交。如果仍采取(a)中价格,A就转向 X产品,即 X将替代 Y,因为购买 X产品时,A可以获得(Rxa— Rxb)的消费者剩余。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方法是:将 Y的定价从 Rya降到Rya—(Rxa— Rxb)以下,这样 A购买 Y将比购买 X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
如果替代问题比较严重,即 Y的价格需要下降许多,那么可考虑删除替代产品,即减少产品线长度。例如,假定 A、B消费者数量分别为 Na和Nb,若 NB* Rxb+Na(Rya—Rxa+Rxb)< NA dr Byn,那么删除 X产品,只以Rya的价格向 A销售 Y产品将对厂商更为有利。
产品集定价
厂商有时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作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这一般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产品集由不同产品组成,一是产品集由相同产品组成。
在第一种情况下,厂商销售产品集的原因在于: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集中的不同产品的偏好是负相关的,那么单独销售产品或者会使产品定价太低,或者会排斥某些消费者。而采取产品集销售既不会降低利润,也不会排斥消费者。通过产品集,厂商将异质市场同化为一个同质市场。
例如,某一厂商销售两种产品 A和 B,消费者市场由两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X和Y组成,其意愿价格分别为(12,4)和(4,12),假设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都低于4。如果采取单个产品销售,则 A的价格为12,B的价格为4,X不会购买 B,Y也不会购买 A。但是如果将 A和 B作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则 X和 Y对产品集的意愿价格都是16,这样,销售额从24上升到32,且不会排斥任何消费者。 但是,这种产品集策略也存在一个缺点,即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可能低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例如,假定上例中产品单位成本均为6。假如产品单独销售,利润为12。而采取产品集时,X对 B和 Y对 A的意愿价格均小于边际成本,则利润降为8。这时,采取单独销售则对厂商更为有利。
在第二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产品集是为了增加销售。最常见的例子是体育套票和音乐会套票等。以年度体育套票为例,假设年度比赛场次为 N,总成本为 E,预定价格为 P,厂商在确定 P时可以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愿意以价格 P购买套票,而观看场次为(1.2.3…N—1.N)的消费者的数量,由此得到总的收益,然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的 P。
上面讨论的都是单纯产品集销售,实际中更多采取的是混合销售,即同时采取单独产品销售和产品集销售。
在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中,促销是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价格促销作为促销的一部分,其任何形式都属于价格歧视。以商品券为例,19世纪80年代,舒斯特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市的百货公司就开始给其顾客发行商品券,到今天为止,美国已有大约250家商品券公司。40%的市场由斯佩里和哈钦森绿色商品券公司控制。这些公司的商品券只有约5%没有被收回。那么,为什么百货公司要发行商品券呢?
众所周知,产品的全部价格不仅要包括货币价格,而且要包括隐含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里的时间包括换寻产品和购买产品(以及消费产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人们对于免除购买所费时间估价越高,人们致力于寻找低成本的购买安排就越少。换句话说,一个对于时间的估价相对高于货币收入的人,为了节省购买时间,将更多地用货币支出来代替花费的时间,他将用更少的时间去发现更低的价格。因此,较高地估价时间的人同并不这么高地估价时间的人相比,在任何给定的商店里都表现出弹性较低的需求曲线。 让我们假定时间价值和一个人的相对财富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以及较富有的人时间价值比较贫穷的人更高。那么,在一个给定的商店,一个较富有的人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比一个较贫穷的人更低。零售商面临两类消费者,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小一些,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大一些。零售商的问题是区分两类消费者,并向较富有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一种方法
价格歧视
就是对那些乐于花费时间成本的顾客提供一个回扣,回扣形式就是商品券。因此,想要回扣的人必须收集并保存商品券,然后在指定的地点换成商品。所有这些活动需要时间,这样,我们所假定有较大需求弹性的较贫穷的人,为他们购买的商品支付了较低的价格,因为他们换掉商品券时,就能得到商品。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富有的消费者由于时间成本的缘故拒绝这些商品券。他们的购买不享有任何回扣。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①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②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叫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③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叫三级价格歧视.
4三个等级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价格歧视
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二级价格歧视
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
一级价格歧视
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对于这种采用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差别价格,将某些高峰需求调向低峰时期的行为,因为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设备资源,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中国,价格歧视行为还需要认真探讨,区别情况进行规范。《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经营者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对具有同等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这里所称的“价格歧视”,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
商品或服务时,使同等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在价格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交易待遇,例
如对具有同等条件的甲、乙企业,对甲可以实行批量作价,对乙则不允许享受批量作价;或对甲可以讨价还价,对乙则不允许;或因甲是本地企业,乙是外地企业就
实行不同价格待遇等,从而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5垄断
垄断厂商利用价格歧视来获取利润。
歧视就是差别待遇。以价格歧视为例,即同样的产品卖给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就形成了价格歧视。然而,推而广之,在同一个生活范围内,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的歧视现象,还有多种形式。
“不同的人”不仅仅是“经济特征”的不同,而且还可以是“种族特征”的不同,或是“性别特征”的不同,或是“地域特征”的不同。“不同的待遇”既可以是“不同的价格待遇”,也可能是“不同的就业待遇”,或者是“不同的美誉度的待遇”。由此,除了“价格歧视”之外,相应地还会产生“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等等。但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应当是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当卖方垄断势力比较强大且信息也比较灵通的情况下,卖方可以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收取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将消费者剩余全部收归己有。假设某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并且他清楚每一个患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他将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们刚好愿意治疗,这样患者们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转移到了牙医那里。
二级价格歧视: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卖方对不同类型的买方收取不同的价格,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卖方收取的价格就越低;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卖方收取的价格就越高。通过这种方法,垄断卖方就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买方那里榨取更多消费者剩余。比如,有的旅游景点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实行价格歧视,对外地游客收取较高的价格,对本地游客收取较低的价格。
显然,价格歧视使产品的卖方尽可能多地获益,因为通过价格歧视,原本属于产品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也被转移到了卖方那里。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价格歧视在经济上却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价格歧视是满足帕累托标准的,通过价格歧视,卖方获取的最大收益,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如果垄断的卖方实行统一价格,虽然也能达到一个最大的收益,但却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
当然,价格歧视要行得通,垄断的卖方必须能对买者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这种不同可能是买者的需求强度的不同,也可能是购买量的不同,或者是需求价格弹性的
不同,关键是要对这种不同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比如,航空公司之间经常发生价格大战,优惠价常常能打极低的折扣。然而,即使是价格大战,航空公司也不愿
意让出公差的旅客从价格大战中得到便宜。但是,当旅客去买飞机票的时候,他脸上并没有贴着是出公差还是私人旅行的标记,那么航空公司如何区分乘客和分割市
场呢?原来,购买优惠票总是有一些条件,如规定要在两星期以前订票,又规定必须在目的地度过一个甚至两个周末等。老板派你出公差,往往都比较急,很少有在
两个星期以前就计划好了的国内旅行。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优惠机票。
最厉害的是一定要在目的地度过周末的条件。老板派你出公差,当然要让你住较好的旅馆,还要付给你出差补助。度过一个
周末,至少多住两天,两个周末更不得了。这笔开支肯定比享受优惠票价所能节省下来的钱多得多,更何况,度完周末才回来,你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又少了好几天,
精明的老板才不会为了那点眼前的优惠,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就这样,在条件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优惠条件就把出公差者排除得八九不离十了。
这样,歧视者心满意足:既挖掘出了潜在的需求,又排除了从歧视者角度而言不应该享受此种优惠的人。由此看来,航空公司实行价格歧视获得圆满成功。
6规范
差别价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竞争法律均涉及价格歧视问题。美国反
托拉斯法律制度一直将某些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的价格歧视作为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研究和规范。根据《克莱顿法》和《鲁宾逊帕特曼法》的规定,从事商业
的人在其商业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同一等级和质量商品的买者实行价格歧视,如果价格歧视的结果实质上减少竞争或旨在形成对商业的垄断,或对竞争造成其他
损害,则是非法的。违法价格歧视的构成要件是:实施价格歧视的主体包括商品的销售者和购买者;价格歧视的标的物只是商品,不包括服务及无形物,且这种商品
必须是相同等级、相同质量,商品的销售发生在美国境内的商业过程中;实施价格歧视的后果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
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价格歧视的实施方式与信息密切相关,一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大,三级价格歧视次之,二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小。现实生活中,一级价格歧视不大可能发生,而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非常普遍。
一价格歧视在电信业中的体现
电信业定价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价格歧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时所面临的多种资费选择方式。选择资费的定价模式实际上是由多个二部资费定价方案组成,且二部资费中还可进一步包括分时段资费或分距离资费。所谓二部资费是指价格方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电信用户通信时间无关的基本费,如“月租费”;二是按通信时间支付的从量费。日常的工作生活规律决定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对通信服务需求的不同,通过在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资费标准,厂商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更进一步,通过制定包含多个二部定价的选择资费,对高需求者索取较低的边际价格(从量费)和较高的基本费,对低需求者索取较高的边际价格和较低基本费,厂商又达到了二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可见,通过将分时段定价和二部定价相结合,电信业厂商实际上对用户同时实施了三级和二级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在电子商务中的体现
与实物市场相比较,电子商务市场的价格歧视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适用程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个人化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一级价格歧视,即以不同的价格向每位用户出售,而销售商可以获得用户的全部详细资料;二是版本划分,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二级价格歧视,即提供一个产品系列,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三是群体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设置不同的价格,网络外部效应、数字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共享效应使得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更加具有优势。
三价格歧视在民航业中的体现
航空公司通过严格地运用一些限制条件,把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旅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提供的服务等级不同,在质量维度上对消费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民航业实施价格歧视的主要措施有:针对低价格机票设定提前购买或最短停留期限,规定不能退换或不能完全退换;针对非经停航班、经停航班、衔接航班,在某些具体时刻实行折扣;采用吸引旅客购买经济舱的全价票,如提供头等舱及公务舱的服务,对经济舱全票价旅客提供附加服务等。航空公司通过以上方法使市场上的旅客更加明确分化为不同的群体,使群体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在不同市场对基本相同的服务实行更有效的价格歧视。
7面临困境
除了由于同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外,价格歧视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的部分或全部收入再分配给了生产者,生产者利润的增加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除了最终产品或服务市场存在价格歧视外,中间产品市场往往也存在着价格歧视,这将直接导致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出于对消费者权
利的保护以及价格歧视所具有的明显的限制竞争性质,价格歧视为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所禁止。中国的《价格法》中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
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尽管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但厂商真正由于价格歧视的原因而被诉诸法律的情况却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点:
一价格歧视界定的困难
由价格歧视的定义可知,如果生产者根据生产成本的
不同而相应地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差别定价的形式不能称为价格歧视。如果生产者对生产成本不同的同种商品索取相同的价格,严格说来这时生产者也在实行价格
歧视,这样一来就会对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宽泛。反之,如果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交货的或存在质量差异的商品都看成是不同的经济商品,那么
“纯粹”价格歧视的范围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会使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狭窄。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恰好反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可以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但是正如只有消费者才知道的自身偏好和需求一样,现实中也只有厂商知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规制机构和被规制的厂商之间存在着成本信息不对称,这大大增加了规制机构界定价格歧视的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价格歧视现象,但真正被规制部门界定为价格歧视行为并加以限制的却很少。
二价格歧视的福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多见,所以本文只做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与统一定价相比较,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进行福利分析结果是不确定的。强迫垄断者制定统一价格的干预办法尽管可以降低垄断者的利润,但消费者并不一定因此而受益。尤其是当价格歧视的规制导致了部分市场的关闭,那么这样做就尤其危险。因此,在不实施价格歧视时相应产品就不可能被厂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价格歧视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这最终会增进社会福利。可见,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但由于其福利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规制部门在对价格歧视进行规制时处于两难境地。
三多维度的价格歧视
除了数量上的价格歧视外,厂商还可以在质量等其他维度上实行价格歧视。如果说在数量维度上界定价格歧视还相对比较容
易的话,那么在质量等其他维度上界定价格歧视则要困难得多,这主要是由于数量维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比较直观也比较容易度量,且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支
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质量维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除了面临度量上的难题外,还存在着厂商成本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情况下,消费者既选择数量变量又选择质量变量,这时垄断者可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进行价格歧视。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使得规制部门不可能对数量维度以外的价格歧视进行规制。
四 法律法规的欠缺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子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尽管存在禁
止价格歧视的法律法规,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中国境内,而国际法中又缺乏限制跨国价格歧视行为的相关条款。因而在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要对跨国公司在不同
国家市场之间实施的价格歧视行为进行规制实际上是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
8应用方法
[1](1)优惠券:消费者甄别
厂商经常通过报刊杂志和其他途径散发其产品或劳务的优惠券。凡持该券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比没有该券的消费者享受一定的优惠,这对于低收入阶层吸引力较大。通过优惠券折扣,需求价格弹性高的消费者付较低的价格,而弹性低的消费者付较高的价格。这里,厂商不同区分高收入或低收入的顾客,而让顾客进行自我选择,这大大降低了价格歧视的信息要求。
(2)双重收费
双重收费是指垄断厂商要求消费者首先付费以获得一种商品的购买权,然后,消费者再为他们所希望消费的每一单位该商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即先后收取进入费和使用费的行为。如电信公司索取的电话服务费包括电话初装费和每月通话费。当垄断厂商面对具有不同需求水平的许多消费者时,
没有任何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最佳的双重收费标准。但总是存在着某种替代:较低的进入费意味着较多的进入者,以及来自该项销售的较多的利润;但随着进入费的
降低和进入者的增加,来自进入费的利润会下降,这样,问题就在于选择一种能导致最佳数量进入者从而能产生最大利润的进入费。
(3)捆绑销售
捆绑销售是指厂商要求客户购买其某种产品的同时,也必须购买它的另一种产品。在顾客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而厂商又无法
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下,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增进厂商的利润。在需求负相关时,捆绑销售比单独销售更有利可图;在需求正相关时,捆绑销售不一定给厂商带来额外
收益。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剩余与价格歧视的阐述是什么?

消费者他们因为节省意识一定会去剩余某些物品,这些物品大多都是一些残次品,会不比其他商品吃香,以低价卖出。
他们的阐述是,如果消费者不太喜欢一样东西,那么就一定会剩余很多的商品,那么为了想把商品卖出去,价格就会出现降低。
其实他们觉得消费者赚钱就是为了花钱的,但是有的人就觉得如果价格贵的话,那根本就不需要去购买。
在传统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为人的内心有一个期望值,价格低于期望值,就会获得很大的交易效用。而价格歧视的概念为所以如果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
一.消费者剩余
不同人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有的低,然而市场价格对所有人都一样。举个例子来说倘若一个人要买一样东西,他可以接受的价格为一万元,而他实际买到那个东西消费了五千元,他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就出现了差价,这个差价是他少花钱所获得的额外收获,即他就会有五千元的消费者剩余。
对单个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越大,则消费时的满意度就越高,反映的是买东西过程中自己享受到的额外福利。而对全社会所有消费者来说,总消费者剩余的面积越大,那么开心的人就越多,开心程度就越高。社会总的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常常用来反映社会的经济福利。
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由一些商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了解客户的大致情况,通过让有钱人或对消费的金钱数量不太敏感的人来支付比对消费金额数量更加敏感的人花更多的钱而造成了价格差异。也有可能是按数量来定价,又或者按照群体来定价,来实现不同数量或不同群体的价格差异。
就像是,如果电视商家卖给普通消费者1万元一台,专门搞出来一个定制款,专门给消费不太敏感的人卖,卖5万元一台。那么,这些人知道真相之后,心里怎么想就不一定了,有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宰了。对与价格歧视是否好坏自己主观其实还不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