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砚老坑最好的石品是什么,什么石头可以做出好端砚?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00:14:16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端砚老坑最好石品是什么?

端砚四大名坑是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

老坑石质细腻润泽,石肌长期受水浸渍,净化,石品丰富多彩:有冰纹冻、天青冻、金线、银线、雨林墙青花,微尘青花、鹅毛绒青花,蚁脚纹青花、玫瑰紫青花,蕉白,鱼脑冻,浮云冻,石眼等石品。冰纹冻和五彩癞病等是该岩特有的石品。老坑石色灰蓝,稍带紫,俗称宝蓝状。

坑仔岩开采于宋代治平年间,石质与老坑相比稍带刚性,石色比老坑稍偏红紫,且较老坑均匀没有老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质十分幼嫩,滋润,经验不足者容易与老坑混淆。常见石品有:玫瑰紫青花,微尘青花,天青,火捺,蕉白,翠斑,鱼脑冻,石眼等,眼较多,也常见群集。

麻子坑质地高洁,滋润,优质的麻子坑与老坑可以相媲美。它一直与坑仔岩同等级别,如遇佳石,又优胜于坑仔岩。砚品有鱼脑冻,蕉白,火捺,青花,金线,天青,天青冻,石眼,翠斑等,石眼尤佳,多碧绿带瞳睛,间有鸲鹆眼等佳石。断口层次分明,色泽油润,青紫色微带蓝色,偏老坑石色,多有虫蛀斑。

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

老坑端砚特点推荐

首先看石品,金银线,五彩丁,石英斑都属于老坑的标志性石品,尤其石英斑和五彩丁是老坑独有的
其次看,敲击声音,好的老坑砚石,用手指敲击有木声,
最后看表面触摸的细润情况,一般老坑表面,细润而有弹性,有句老话形容老坑砚石,触摸如儿童的肌肤般细润。
最后比较少见,老坑石眼呈现白色,称之为象牙眼,十分稀少。

什么石头可以做出好端砚?

青石!
石灰呀
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肇庆是端砚产地,制作端砚的历史达一千三百余年,为砚台之首,久负盛名。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
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刻制。
石品
鱼脑冻
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青花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火捺
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天青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
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
金银线
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冰纹
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
鹧鸪斑
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石眼
石眼
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
端砚石眼神态各异,区别有三:一是从形态分,一般以其形似而名其石,且又多以鸟兽类眼来定名。如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二是从神态区分,有所谓瞎眼、怒眼、死眼、活眼、泪眼、翳眼等;三是从眼的生长位置来分,有所谓高眼、低眼和底眼等。明学士刘定之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活眼圆明层晕,或晕为一点间色而已;又认为上眼胜中眼、中眼胜下眼。上眼在砚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
制作工艺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

什么石头可以做出好端砚??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1、采石
是制作端砚极其重要的一环,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端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故采石这道工序极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端溪名坑,自古以来都以手工开采,劳动强度大,采石技术高,故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因端溪石大多不抗震,砚石开采至今仍以手工开采为主,不能以机械代替。在开采砚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脉,就会浪费好砚材。特别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有时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谓之断脉,即断层),就得将它一块块地凿下来,再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石脉(石层)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时也会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层才能找到。因此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从接缝处下凿,尽量保住砚材的完整。
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凿为主。这些刀具长短有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但每个石工必备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后都要修理或磨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2、维料
制璞维料又称选料制璞。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砚材,须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别等级。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顶板底板……统统去掉,剩下"石肉"。这个过程首先要懂得看石。凭实践经验,内行的维料石工能够"看穿石",可以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如砚石的侧面发现有石眼般的绿点,或绿色的翡翠带,那么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现;砚石的两侧如果微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围有火捺包着,则可能隐藏鱼脑冻或蕉叶白。砚工还要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用锤或凿制成天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兰亭式、太史式……等砚形砚式的砚璞。制璞者同样必须懂得看石,因为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端砚石质的优劣都以墨堂之砚石作评价,鉴赏石品花纹亦放在墨堂之部分(石眼除外)。
3、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外,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可以说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2、开璞:砚石在矿坑开采后,去掉"石皮",保留"石肉",然后按质分组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4、雕刻
端砚的雕刻是端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艺人要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砚要线条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
采用什么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古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则要线条细腻、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5、配盒
端砚雕刻完毕,必须配上名贵的木盒。砚盒起着防尘和保护砚石的作用,同时,砚盒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砚盒的用料很讲究,名贵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自端砚问世以来,其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称"豹脚",长方形砚盒的"四脚"则要与盒形的四角线条相吻合,成为直角形的"脚"。砚盒之脚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重要是从实用去考虑,使移动端砚或洗涤时方便。砚与盒必须吻合,同时要考虑到木盒的干湿度,可能会整体收缩,砚盒本身要稍比砚石四周宽些,以便于砚石取出洗涤。总之配上盒子,能使端砚显得更加古朴凝重,更加名贵。
6、磨光
砚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后。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墨润石",过一两天后褪墨处理。砚石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的效果。人们在选择端砚的时候,除了以水湿石察看石色,鉴赏石质和石品花纹外,还常用手按摸砚堂(所谓手感),看是否细腻,润滑,这一切都与砚石的磨光有直接关系。

如何辨别端砚的好坏?请各位行家指点一下。

端砚石常见的有十几个坑种,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大名坑。鉴别端鉴基本可从三步入手:
第一步,从石色去辨别。老坑以石玉为准,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紫带青和紫带赤也是好料,如果用其它坑石互相对照就更为明显。
麻子坑石色紫中带青,特别水岩麻子坑带有天青冻是最为名贵的,石质滋润、细腻。坑仔岩紫中带赤。以上三大名坑有“紫玉”等美誉。
第二步,从石声去辨别。将一件石料或成品放在五只手指之上,而另一只手轻轻弹击砚石,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泥声或木声,这件石料九成是端溪水一带出产,石质最好;如果敲出“当当响”或很强烈的金属声,就是斧柯东一带出产的砚石,石质较为次之。声音木声,变质泥和水云母就特别明显,石质柔软细腻;反之声音越响,含沙量较多的矿物质越多,微粒则越粗。
第三步,看石品花纹。石品花纹有很多种,最为名贵的有鱼脑冻、冰纹冻、浮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石眼、玫瑰紫,如果老坑石有以上特征,那是难得可贵的,金银线、火捺、翡翠斑为次之,麻子坑和坑仔岩以优美的鸲鹆石眼为代表,石眼多、圆而大的为贵,石眼有睛而且眼晕多是最好的,颜色有青绿色、象牙色、黄色等。
第四步,看砚形及雕刻。砚形常见的有随形、方形、长方形等,总体为实用形和观赏形。雕刻则分为高浮雕、半浮雕、浅雕、线刻和平板。我个人认为浅雕较为经久耐用,不易破损,容易清洗,也不损害石头本质,雕刻要线条流畅,做工精细,设计巧妙,因材施艺,题材鲜明,布局得当不繁琐。
总的来讲,选购者不妨参照下面五贵:1、砚以紫为贵:紫色砚是指老坑、麻子坑、坑仔岩。2、砚以品为贵:是指石品花纹丰富,如冰纹冻、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石眼、天青、火捺、金银线等。3、砚以古为贵:年代久远的古旧端砚。4、砚以人为贵:名人使用或名人雕刻创作的端砚,砚背刻有铭文或印章者。5、砚以方为贵:方砚有君子之德,大方朴实,有稳重之感,而且用料非常讲究。

端砚名坑有哪些?

老坑(水岩)
从砚石质地而论,端砚以老坑砚(水岩)为最佳,可以这样说,老坑集端溪各名坑砚石之优点于一身。它石质细腻、娇嫩、坚实、石色丰富多彩,还具有绚丽多姿的石品花纹。古人赞美它的质地“细润如玉”,“温软嫩而不滑”,“扣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而且“久用锋芒不退”,确实无愧为砚中之至宝。
老坑,有称水岩,又称皇岩。现在人们将大西洞和水归洞所采的砚石均称之为老坑。(这与人们称新坑,旧坑完全不同)又因老坑洞内长年累月受泉水浸渍,砚石质地纯净这大概与水的净化作用有着密切关系,而称之为水岩。历来从老坑洞开采出来的砚石中经过选取佳品,再经名师巧匠刻制成砚后,作为朝廷贡品,故称之为皇岩(也有人说是清康熙后如称皇岩)。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毗邻西江,砚坑一侧,依山傍水,端溪水从山脚下涓涓流过。老坑洞全长(斜距)135.5米(从洞口至洞底),洞口至洞开底高差为25.5米,洞底与西江正常水平面间距约150米。
坑仔岩
坑仔岩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但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
麻子坑
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洞内泉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旱坑在上,亦为“泉生石中”,不过积水时间比水坑稍短。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
相传麻子坑得名于一位脸上生有麻子的采石砚工,该砚工在清代乾隆年间发现此坑,并冒险开采,为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子坑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砚石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间有鸲鹆眼、鹦哥眼等佳石,眼中有晕,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材。
端砚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采石、选材、设计、雕刻、制砚盒及磨光上色六个工序。
1. 采石
是端砚生产的重要一环。开采出来的砚石质地的优劣,有赖于采石工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在同一个坑洞中的砚石,并不是每一件石坯都能制成砚,必须要按照砚石石脉的走向来进行开采。有的时候砚石石脉会出现断层,这需要采石工人靠经验来判断石脉的走向来继续开采。所以采石工人要基本掌握砚石的形成规律,根据砚石石脉的走向来进行开采,才能采到好的砚材。由于端砚的石质细腻,而且大部分砚材不抗震,又因多数是洞内坑道式的开采而不是露天开采,所以砚材都是用人工开采,靠采石工人用手工一块一块开凿出来。开采出来后的砚材亦靠工人一块块挑下山,其劳动强度之大不言而喻。
2. 选材
俗称“围料”或“维料”,是端砚生产的关键工序。前面讲过,并不是每件砚材都能制砚,要将开采出来的砚石进行认真细致的甄别、分类,挑选出石质好的砚材进行各种形状的人工或机械加工。机械加工属于“粗加工”,主要是锯石和磨石等。锯石:将砚材中石质不好的部分锯去及各种外形的规格砚(如方形、圆形等)的机械加工。磨石:又称“刨石”,是将砚材的背面磨平和将墨堂部分、外形部分进行成型。
在选材过程中,要将砚石中的裂痕和瑕疵尽量避开不要,将其石质好、有石品花纹的作为墨堂。通过选材加工后的砚石称为“砚璞”。
3. 设计
一方端砚的艺术欣赏性和价值的高低,除了砚石自身的质地优劣之外,在设计及雕刻方面也占相当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由名师设计雕制,名人题铭、收藏的砚石甚多,不胜枚举,其价值连城、流芳千古,足以证明砚石设计雕制的重要性。
端砚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实用与欣赏相结合,应根据砚璞的形状、石质、石品来进行构图布局,要以“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既要注重砚的整体艺术效果,又要考虑雕刻制作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问题。应繁则繁、须简则简,繁简得宜,相得益彰;要粗中有细、粗中有精,粗细结合,恰到好处。这就要求设计者除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外,还须懂得端砚雕刻的各种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件好的端砚作品。例如一方有七颗石眼的砚璞,我们可以将这七颗石眼喻为天上的七颗星星,再配以圆形的墨堂作月亮,加以云彩衬托,这样一方“七星伴月砚”的设计就跃然画面。
4. 雕刻
艺人在雕刻端砚过程中,除了要领悟设计图纸的意图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和审美基础,同时还须掌握多种雕刻技法(浮雕、浅雕、线刻等)以及多种刀法的运用,并在雕制过程中将这些技巧灵活地运用在一砚之中,这样才能操刀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形神兼备,更好地表达出主题。
雕砚用的刻刀很多,大致上分为平口刻刀和圆口刻刀两种,此外还有木槌和铁槌等辅助工具。刻砚的步骤是首先将墨堂(砚堂)刻好,再对图饰进行粗刻,然后才进行细刻精雕。粗刻是将图饰刻成一个大体的轮廓;细刻就是将图饰的轮廓进行精雕而最后成型。
5. 制砚盒
配制砚盒是端砚生产的辅助工序。砚盒是用名贵的红木料来制作,主要作用是防尘并起到保护砚的作用。但因“砚形”而合理配盒,在外观上会使端砚更加凸现古朴、凝重的效果。同时,做工精致的砚盒其本身又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
6. 磨光上色
这是端砚生产的最后工序,分为磨砚和磨盒两个部分。传统的磨盒方法是先用砂纸将整个砚盒磨平磨滑(干磨),然后进行上色粉,最后上清漆。砚盒要求色、漆厚薄均匀,必须将原本的木纹清晰地表现出来。
磨砚采用水磨方法进行。首先用细的研磨油石将砚粗磨一次,然后用水磨砂纸及滑石进行精磨,磨好后的砚石要求在墨堂部位没有砂划痕,手感平滑。最后进行浸墨、退墨,上蜡、退蜡。

如何鉴别老坑端砚麻子坑,坑仔岩端砚

第一从石品,老坑的标志石品是五彩丁,石英斑,麻子坑的标志石品是虫孔,坑仔的标志是朱砂钉。

端砚老坑石的特征

凭肉眼辨别
由于砚石材料采自深于河床之底的石脉,长年受水的净化浸渍,自身石质温润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带蓝紫,制成砚后经历长期的使用揣摸与墨长期相伴,加之漫长年月的空气接触氧化,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表面皮壳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里必然有墨渗痕,甚至用细砂擦开小片砚堂观之,所见的石肉也与新砚有明显的区别,色泽变深,由紫蓝偏灰黑,砚的本身有些也会出现断续的细小裂纹状或分层剥离,细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隐约可见:如玫瑰紫青花,金银线,冰纹或鱼脑冻,蕉白等。
靠手掂试重量
老坑出品的端砚,有着“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因此我们可利用这一特性来辨别。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为听声:端砚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为优良,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
为用指按:只要用手指下,端砚上就会有一圈“水气”形成的手指痕迹;
为呵气:朝近端砚呵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抹可见凝聚的水多为好,品质好、优良的端砚可呵气研墨这是其他砚种不能比美的。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1]
端砚
端砚
产地环境编辑
端砚之所以称雄于世一千余年,满誉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端砚石的原始母岩形成于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在地球演化史上,4亿年前,肇庆这个位置是一条沿东北方向延伸的滨岸潮坪,广州一带为古陆,当时的大海在广西方向,海水从西部进入肇庆地区。肇庆位于古陆与半岛之间的海陆交替处,两侧的古陆为沉积提供了物源。古陆风化剥蚀下来的大量泥沙被海水带到滨岸停下来,按比重和粒级的大小依次沉积堆积成层,较轻的漂浮物被水水解后停留在潮坪较低洼的湖区,缓慢沉降,最后沉积成层。这就是端石最初的物质聚集。 [1]
出产端砚石的砚坑,主要分布在肇庆城郊端溪一带故端溪泛指为端砚产区。据清道光何传瑶《宝砚堂砚辨》所记载,历史上共开采过70多个砚坑,其中绝大多
数已枯竭、停采,新中国成立以来,仍在开采的砚坑还有10多个。主要分布在:
一、端溪东侧,斧柯西麓。
端砚石主要石材产地分布在肇庆西江羚羊峡两岸,北岭山等地一带,东歪沙浦,西达小湘,南沿崇隆,北据北岭,开采的砚坑星罗棋布,制砚之石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分布在羚羊峡南岸,端溪东侧斧柯西麓一带是砚坑岩最集中而且石质也是最好的地方,计有老坑(水岩)坑仔岩、麻于坑、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芭蕉岩、古塔岩等。这些坑岩的石质比较好,制出来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与欣赏都很有价值。
二、西江北岸,羚山南麓。
与斧柯山隔河相望的羚羊峡北岸羚山南麓,也有几个砚岩:自线岩、二格青、有冻岩等,所产的砚石为中低档砚石,由于石质不够好及数量少,现已很少开采。
三、北岭一带。
西江北岸,七星岩背后的北岭山小湘至鼎湖一带,砚坑有宋坑(将军坑)、盘古坑、陈坑、伍坑、竹篙岭坑、北岭梅花坑,有位于小湘的蒲田坑,位于鼎湖的蕉园坑等。
四、桃溪、沙浦。
分布在斧柯山东部的砚坑有沙浦诸坑,计有典水梅花坑、绿端岩、苏坑、有冻岩等,因为沙浦砚石中有的跟老坑、麻子坑、坑仔”等砚石相似,为避混淆,统称为斧柯东石。 [4]
取用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斧柯山端溪水一带的砚石,按加工技术规范雕刻而成具有磨墨功能或者观赏性的砚台。
端砚
端砚
1.按颜色分:紫端砚和绿端砚。
2.按外形分:分规格端砚和异形端砚二类。
3.根据岩石名称分:含铁水云母页岩(老坑)、泥质岩(老坑)、含铁质页岩(坑仔岩)、含粉砂泥岩(麻子坑)、含粉砂泥质页岩(蕉园)、含粉砂泥质页岩(梅花坑)。
4.按质量等级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二级又分为1级和2级。
(二)原料
1.水云母石(占60%)。
2.端砚石含有Fe2O3、FeO
3.端砚石还含有少量石英颗粒,大部分粒径在0.01毫米。
(三)端砚特性。
1.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等实用性;具有纹路细密、软硬适度、宜于雕刻等工艺性;具有色彩柔和、可紫可绿、石品花纹丰富等观赏性。
2.体重而轻、质刚而柔。嫩而不滑,柔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2]

中国端砚哪些有名

最有名的当属老坑、坑仔、麻坑三大名坑。广州瑞哲轩艺术馆是广东地区端砚藏品最多、种类最齐全的艺术馆,馆内珍藏有三大名坑出产的精品端砚以及其他品类的几乎所有种类坑别的端砚,对肇庆端砚、中国端砚感兴趣的可以去瑞哲轩。
传统的端砚四大名坑: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和宋坑,还有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蕉、白线岩(有冻岩),除这些以紫色为主的紫端外,还有绿端和白端,都是名贵砚材。
图为:绿端兰亭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