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开元通宝怎么分版别
- 2、怎样鉴别开元通宝的真假
- 3、唐朝有初唐,盛唐,中唐,睌唐四个时期之分,那么怎样区分开元通宝的版别
- 4、唐开元通宝铜钱名誉版大字手是指什么?请详细说明!
- 5、开元通宝版别大全
- 6、银质开元通宝值多少钱 怎么鉴定
- 7、开元通宝银质怎么看
- 8、谁知道“开元通宝”有几个版本?分别值多少钱?怎么鉴别?
- 9、初唐,中唐,晚唐的开元通宝各有什么特征?
开元通宝怎么分版别
开元通宝版别有多种,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开始钱背面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钱在钱背面加字,字为钱局所在地。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常见版别有背星、背月版,月孕星版,有右挑元、双挑元、大字、小样、尨字、容弱,通下星、宝下星…太多了,如果想了解更多版别,最好买本古钱图谱学习。
怎样鉴别开元通宝的真假
第一、看文字,它选择的文字是欧阳询所写的,所以说,其中的文字气息和神韵是假币无法模仿的,如果看到过假币就会发现,它的手法是很不自然的,给人感觉是牵强而且很做作的,文字的神韵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第二、看开元通宝的成分和颜色,正品是锈和铜结合在一起的,给人感觉是锈色入骨,而且不容易出现脱落情况,假币的锈只是在表面,你只要用醋一擦就会脱落,另外,因为真的钱币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它的内部成分也有了很大程度变化,重量也会比原本的重量更轻一些,你只要掂一掂就能够分辨出真假。
第三、通过声音来判断开元通宝的真假,因为真币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所以,不会再有新铜的火气存在,在经过氧化一样,声音往往会比较沉闷,不会是清脆的,而如果是新铸造出来的假币则会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上面就是开元通宝的真假鉴别方法,其实,它的鉴别方法不是特别困难,只要你在购买时候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但是,这也要求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如果是新手,可能鉴别的难度就会比较大,因此,建议新手朋友一定要熟练掌握真伪鉴别技巧以后再下手。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另外在网上帮您找了一些背景资料,仅供参考: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大唐国祚近三百年,其间所铸开元通宝钱的版别、样式繁多,传世品很丰富。从传世的开元通宝钱看,唐朝前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制作精良,字迹清晰,直径为2.4厘米,重3.6克;唐玄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文字不够匀称;唐德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比较粗陋,直径和重量都略小一些。
《旧唐书·食货志》还说:“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楷书,以“平正中见险绝”,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开元通宝”四个字,“含八分及隶体”,写得方圆兼备,端庄浑厚,颇能显示大唐文化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拿出一枚“开元通宝”钱,按上下右左顺序读钱文,称“直读”,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是“在国内通行宝货”的意思。《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直读它。如果“旋读”,也就是按上右下左顺序,如时针旋转,读为“开通元宝”,意思是“开始通行的主要货币”,完全讲得通。《旧唐书·食货志》虽然承认旋读“其义亦通”,但却斥之为“流俗”的读法。其实,在唐朝官方文献中也有旋读开元钱文的。如旧题唐玄宗御撰的《唐六典》,李林甫等奉敕作注,卷二十二的注中就说:“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钱。”再如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宣布别铸以一当十的乾元重宝诏书中说:“其开通元宝者依旧行用。”这件诏书收在《册府元龟》里,不过在它编入《旧唐书·食货志》时,却改为“开元通宝”。实际上,该钱文的直读与旋读在唐朝都存在,只是后来直读占了上风,成为主流。另外,直读钱文的语义,才更能让人们感受大唐王朝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也更符合唐朝初期的时代精神。
有些开元通宝的钱背上铸造有短弧状凸起线,被称为“月纹”。月纹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铸造开元通宝的技术已经不再用传统的范铸,而是采用母钱翻砂铸造法。母钱翻砂铸造法,要先用蜡制成样钱,再依样钱翻制成钱模,最后浇铸铜液,就能造出铜钱。用母钱冶铸货币,既可以节约铸钱成本,又使得工艺流程合理,产量成倍增长。
唐玄宗时的才子郑虔在《会稡》中说:当年负责铸造开元通宝钱的给事中欧阳询进上蜡样,文德皇后观赏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这样,蜡样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纹。
可是,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因为武德年间皇帝是高祖李渊,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又哪来的文德皇后呢?后来,有人发现这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离谱,使人无法相信。
开元通宝钱传世品很丰富。我们发现带月纹的开元通宝钱不只一种,有带一道月纹的;有带两道,甚至三道月纹的;还有月纹上再加一个星的。这就彻底否定了文德皇后也好、太穆皇后也好、杨贵妃也好,无论是谁在观赏蜡样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的说法。
我们认为,对开元通宝钱背上出现月纹合理的解释是:铸钱的工匠们留下的用来区分版别、铸监、铸局的标记,同时带有防止伪币的作用。
开元通宝钱的问世,结束了自西汉以来延续七百余年以重量五铢命名铸币的传统,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自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开元通宝,早期光背无文,小平直径2.4厘米左右,并铸有当十型钱,直径2.8厘米左右,与乾元重宝当十钱差不多,而没有铸折十型钱的开元通宝,属于后期仿造,当十与折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中期铸小平背面有图文,晚期背面铸记址及图文。还有一种开炉大钱,属于纪念意义的钱。开元通宝有小平,当十,及开炉大钱三种,其它折三,折十的都是后期的意造品,假开元钱。
鉴别开元通宝的方法如下
1、听声音
开元通宝属于初唐时期的钱币,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在选料方面很有讲究。但因其已经发行很久,到了今天钱币的内部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当铜被氧化之后,可以将真正的开元通宝仍在地上,此时会听到一种暗哑低沉的声音,而假冒伪劣的古钱币则是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2、闻气味
真正的开元通宝大多都是从土中挖掘出来的,会散发出纯正的泥土芳香。而假的钱币色绣是人工做出来的,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闻起来会有一种刺鼻的味道。
3、看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拿与几个开元通宝相同质量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真品的开元通宝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也相同;而伪品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比它同一种物质大,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比它同一种物质小。
扩展资料:
不同材质的开元通宝
1、铜制
铜质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由于年代较远,出土钱币较多,故大多表面有锈,磨损严重。初唐外郭较细,中唐以后外郭变宽变粗。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通字“甬”头极有特色,融合了篆书的特点。
2、金银制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朝也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金开元通宝是仿铜开元通宝铸造,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为宫廷赏赐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开元通宝
唐朝有初唐,盛唐,中唐,睌唐四个时期之分,那么怎样区分开元通宝的版别
唐朝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的分别,想要区分开元通宝的版别的话,你可以在其对应的铜钱的面板上进行一个查看,通常如果它的薄厚程度较薄的话,通常是初唐时候的,而且还有它相对应中间的正方形孔洞的大小,还有整体的铜板的大小的一个比较,因为四个时期相对应的版本还有相对应的形状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唐开元通宝铜钱名誉版大字手是指什么?请详细说明!
您的问题,唐开元通宝铜钱名誉版大字手,就是“通”的走支脚比穿口大的!
辵部(通字)似遒劲,宝字也强劲有力,是大足
宝,开字教小。
唐开元通宝铜钱名誉版大字手是指大手笔. 唐初大字开元通宝,初唐短一元,钱文接近欧阳询大手笔,元字首横略短,第二横略左挑,“通”字中“辶”结构为三撇不相连,钱文饱满拥塞地章,轮廓、钱文深峻,笔画端庄,密而有序,光背无文。是钱直径2.48厘米,内穿0.7厘米,重4.2克。但钱文开始蜕变。其特征是“元”字首横变长,“通”字“辶”部三撇呈折拐状,但钱文笔画保持粗壮饱满拥塞地章,轮廓、钱文同样深峻,密而有序。“通宝”二字宽大,开元通宝严慎端庄。是钱直径2.45厘米,穿0.7厘米,重4.2克,白铜质。早期唐初开元宝字有一共同点是贝部内二横不与左右相连接,笔画较粗,光背。 大字开元存世很少,且易被钱币收藏爱好者疏忽,希望喜欢的藏友引起足够的重视。称名誉版大字手见图.
开元通宝版别大全
对古玩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们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们想必一定不会对开元通宝陌生吧,毕竟作为一大盛世的见证物,无论是古玩界或是历史界对它都是比较关注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开元通宝版别介绍,大唐作为一个盛世,经历几百年的历史,大唐发行的开元通宝的版本还是有很多的,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开元通宝版别,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开元通宝版别大全吧。开元通宝开创了货币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一、初唐武德开元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二、中唐月痕开元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三、晚唐开元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四、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五、小径开元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六、南唐开元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与唐开元有明显的差别。南唐首创中国实行对钱的开端,其盛行于宋代。关于南唐开元的铸造年代,经考证应是立国初期铸造的。南唐开元的特征,《言钱别录》中指出:“南唐开元,文字必小,轮廓特阔”。篆书开元的“宝”字很有特点,“宀”下左“王”右“缶”,四字纤细齐整,方中见圆。隶书“开元”出自谁手尚无定论。南唐开元,篆、隶两体钱都有。青铜篆书大型开元,直径26.6毫米,重4.4克,小型者24.6毫米,重3.7克;白铜隶书目前只发现大型一种,直径25.3毫米,重3.9克;青铜隶书大型者,直径25.7毫米,重3.7克,小型者直径23.3毫米,重2.5克。另有折二、折三等大型南唐开元钱币,极少见。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比较昌盛的一个小国,它所铸造的钱币,虽与唐朝开元同名,但不是同一个系列。说了这么多的开元通宝的版本介绍,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在心底也有个大致的别列图了吧。小编为大家列出了开元通宝的六个版别分别为:初唐武德开元、中唐月痕开元、晚唐开元、花穿开元、小径开元、南唐开元。小编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列举的开元通宝版别是非常详细的,也算是囊括了所有的开元通宝的版别,所以大家按照小编准备的资料去鉴定或是写论文准没错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日隆,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银质开元通宝值多少钱 怎么鉴定
【区分银质开元通宝方法】
一、钱径24.6毫米,穿6.6毫米,厚1.8厘米,重4.6克,形制规正,地章平正,钱文端庄,字迹清晰。钱面书体为“开元通宝”四字直读,文字在隶、篆书之间,又含楷意。穿孔内切削整齐,干净利落,棱角规矩,钱背素面。与同版别的钱币相比,属精美制品。
二、钱径22毫米,穿5.5毫米,厚1毫米,重2.5克,材质为银质(含银度不清),形制为宽缘超薄型版别,在开元通宝钱币中比较少见,钱体表层由黑漆古和淡淡的绿锈覆盖着,禄锈下可见年代久远自然形成的不规则锈蚀斑迹,局部呈现质地原色,微微泛白,是一枚开门见山的生坑钱币。
开元通宝银质怎么看
开元通宝银质品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听声音:真品开元通宝掷于地上,声音清脆响亮,有一定弹性。而伪品由于做的锈往往富有一定弹性,声音低沉。
2. 闻气味:真品开元通宝很多都是罐装窖藏,有纯正的泥土香味。而伪品有刺激性气味。
3. 探针法:用缝衣针对生坑开元通宝进行试挑,把缝衣针针头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真品开元通宝上的缝衣针会掉下去,而伪品由于做的锈往往富有一定弹性,针不会掉落。
4. 比较密度:拿与几个开元通宝相同质量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做比较,真品的开元通宝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也相同。而伪品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比它同一种物质大。
5. 掂重: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6. 酸检验: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以上是开元通宝银质品的鉴定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步判断从钱币色泽和重量判断,银质为银白色金属,且区分铅,其包浆为黑色,铅包浆有白粉状。重量,比白铜开元重很多,普通直径25mm的开元,重量在3.5到4克,同样大小银开元,重量在5克以上。版别方面,银开元为容弱版,但也有部分晚期铸的其他版。
谁知道“开元通宝”有几个版本?分别值多少钱?怎么鉴别?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另外在网上帮您找了一些背景资料,仅供参考: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大唐国祚近三百年,其间所铸开元通宝钱的版别、样式繁多,传世品很丰富。从传世的开元通宝钱看,唐朝前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制作精良,字迹清晰,直径为2.4厘米,重3.6克;唐玄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文字不够匀称;唐德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比较粗陋,直径和重量都略小一些。
《旧唐书·食货志》还说:“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楷书,以“平正中见险绝”,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开元通宝”四个字,“含八分及隶体”,写得方圆兼备,端庄浑厚,颇能显示大唐文化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拿出一枚“开元通宝”钱,按上下右左顺序读钱文,称“直读”,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是“在国内通行宝货”的意思。《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直读它。如果“旋读”,也就是按上右下左顺序,如时针旋转,读为“开通元宝”,意思是“开始通行的主要货币”,完全讲得通。《旧唐书·食货志》虽然承认旋读“其义亦通”,但却斥之为“流俗”的读法。其实,在唐朝官方文献中也有旋读开元钱文的。如旧题唐玄宗御撰的《唐六典》,李林甫等奉敕作注,卷二十二的注中就说:“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钱。”再如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宣布别铸以一当十的乾元重宝诏书中说:“其开通元宝者依旧行用。”这件诏书收在《册府元龟》里,不过在它编入《旧唐书·食货志》时,却改为“开元通宝”。实际上,该钱文的直读与旋读在唐朝都存在,只是后来直读占了上风,成为主流。另外,直读钱文的语义,才更能让人们感受大唐王朝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也更符合唐朝初期的时代精神。
有些开元通宝的钱背上铸造有短弧状凸起线,被称为“月纹”。月纹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铸造开元通宝的技术已经不再用传统的范铸,而是采用母钱翻砂铸造法。母钱翻砂铸造法,要先用蜡制成样钱,再依样钱翻制成钱模,最后浇铸铜液,就能造出铜钱。用母钱冶铸货币,既可以节约铸钱成本,又使得工艺流程合理,产量成倍增长。
唐玄宗时的才子郑虔在《会稡》中说:当年负责铸造开元通宝钱的给事中欧阳询进上蜡样,文德皇后观赏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这样,蜡样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纹。
可是,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因为武德年间皇帝是高祖李渊,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又哪来的文德皇后呢?后来,有人发现这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离谱,使人无法相信。
开元通宝钱传世品很丰富。我们发现带月纹的开元通宝钱不只一种,有带一道月纹的;有带两道,甚至三道月纹的;还有月纹上再加一个星的。这就彻底否定了文德皇后也好、太穆皇后也好、杨贵妃也好,无论是谁在观赏蜡样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的说法。
我们认为,对开元通宝钱背上出现月纹合理的解释是:铸钱的工匠们留下的用来区分版别、铸监、铸局的标记,同时带有防止伪币的作用。
开元通宝钱的问世,结束了自西汉以来延续七百余年以重量五铢命名铸币的传统,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自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初唐,中唐,晚唐的开元通宝各有什么特征?
只有开元的通宝叫开元通宝,晚唐?
初唐开元
公元621年,开元通宝始铸。初唐开元通宝行用钱是钱文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又叫武德开元。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背面光背无文。
中唐开元
这种开元通常背面带有星月型的痕记,中唐开元始于武周时期,又叫星月开元。中唐的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初唐开元钱文端庄沉稳,大气洒脱的笔体,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且稍欠匀称。“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背面的月型印记在坊间传说为杨贵妃的指甲痕,故民间又称其为贵妃钱。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可信。事实上,星月型印记为各钱局钱炉上的炉记,用来区分不同的钱炉。
会昌开元(特殊晚唐开元)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将灭佛所得铜料铸成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之前的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个别出现花穿现象。时过一年,由于唐武宗驾崩,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会昌开元有京(长安,今西安),昌(扬州),洛(洛阳),益(成都),荆(江陵,今荆州),襄(襄阳),蓝(蓝田),越(越州,今绍兴),宣(宣城),洪(洪州,今南昌),潭(潭州,今长沙),兖(兖州,今济宁),润(润州,今镇江),鄂(鄂州,今武汉),平(平州,今秦皇岛),兴(兴平,今咸阳),梁(梁州,今汉中),广(广州),梓(梓州,今三台),福(福州),桂(桂阳,今郴州),丹(丹州,今宜川),永(永州)共23个记地钱局标识。
普通晚唐开元
普品晚唐开元在安史之乱之后铸造,沿袭中唐开元特点,多有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这种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有一些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很多应属私铸之列 。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中文名 开元通宝
外文名 Kaiyuan Tongbao
制造年代唐朝初年至宋朝初年
材 料铜,金,银,铅等
规 格 直径2.4厘米
钱文撰写者欧阳询
始铸时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
官方停铸日期 宋太祖开宝八年
质 量 3.8-4.5克,通常重4克 钱文字体 隶书,间有篆书成分 钱币特征 非年号钱 钱文释义 开辟新纪元的流通宝货
常见的开元通宝共有12个版别。分别是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短头元,直元,尨(与莽同音)字,低头通,平头通,小字,小通,小通小宝。可依据12种版别的特征进行集版收藏。其中,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尨字和小字为特色版别,下面是对特色版别的详解。
大字
大字是开元通宝的代表字体,整体钱文肥大。”开“字横而阔,”元“字相对比其它三字稍小,“通”字足部长而锐,“宝”字肥大与内廓相接,上下延伸超过内廓长度。
大字狭元
大字狭元的文字书写近似大字。钱文整体狭长,“元”字下部窄高且靠近,“宝”字整体长度超过内廓,“宝”中的“贝”比大字较窄。
遒劲
遒劲在字体上基本同大字一样,钱文由大字演变而来,较大字窄且更为强劲。“元”字第二笔强顿成直角,“通”字足头第一笔较长顿。
容弱
容弱体的开元通宝四字书写较弱,收笔之处多圆润。“元”字双足平衡,挑笔较弱,“通”字走步为三撇,三撇较小且多为向下四十五度角斜,“宝”字广贝,足小且开,收笔也是较圆润。多铸于唐高宗后期。
尨字
尨字由短头元演变而来,四字均较阔。“开”字宽,“元”字第二横较长,“通”头较大,足头第一点弯,“宝”字头宽,光背尨字中“宝”字下端一般不封口。
小字
小字版也叫窄通宝版,四字钱文都有各自特点。“元”字小而劲挑,“通”字头大,部分“通”为断舟通(即通字足部长横断开为两横),“宝”字窄长。多铸于武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