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道家和阴阳家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关系,感觉思想有很想似?
- 2、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 3、在古代,诸子百家时期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
- 4、三大哲学流派是儒,道,阴阳家吗?
- 5、阴阳家是什么意思,和道教一样吗有关联吗有区别吗
- 6、什么是阴阳家?和道家有什么区别?
- 7、诸子百家时期,阴阳家与道家的区别在哪里?
- 8、古代的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呢?
- 9、诸子百家里的道家和阴阳家区别在哪
- 10、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道家和阴阳家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关系,感觉思想有很想似?
阴阳家和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的两个哲学流派。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推演五行变化,更注重于形而下的术,后世看相之流皆出于此。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对于诸如宇宙人生历史规律等更宏大的主题进行研究,偏重于形而上的道。
后来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相融合,道术合一,形成了道教信仰。
是很相似。所以现在有人说阴阳家是道家分出来的。阴阳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本,虽然名字最早是春秋时期才有,但追本朔源,可以追到伏羲八卦那个时期。所以道家的思想是”无为“,虽然”道德经“中有一些阴阳方面的理论,但不足支持阴阳家是道家分出来的。但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借用了易经所包含的一些东西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道家和阴阳家确实有很多的区别的,因为这个阴阳家是属于像算命的,但是道家确实有一种哲理方式的,所以他们有相似处。
道家和阴阳家在思想上有些相似,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道家强调个人修养、自然无为和内在精神等方面,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身与心的和谐。而阴阳家则注重天文历法、风水占卜等方面的研究,其思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虽然两者在一些方面有相通之处,但是它们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并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者等同起来。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教吸纳了.
在道家起源很早,而道教比较道家后
道教里不只有道家东西,还民间东西,五术等.所以道教和道家思想是不太相同,主只是主要部分是相同的
阴阳五行说是阴阳家和道家共同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
阴阳家,诸子百家之一,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是对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沿袭之称。以“道”为核心,讲求道法自然,主张清静无为。从老子的“无为”思想出发,道家反对政治上的一统和集权,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强调万物自然生长,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因此,阴阳五行说是阴阳家和道家共同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
在古代,诸子百家时期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其思想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崇尚贵虚守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的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并且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老子的哲学思想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老子看不到转化的条件,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之中。庄子的思想体系中,除了“道”,还强调“齐物”和“逍遥”的思想。
总体说来,道家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隐士派。
“阴阳五行,相辅相成,相生相离,去一不可存焉”。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声。
而他们,就是阴阳学家,一群渴望利用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对宇宙构成、万物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的伟大哲学人士。他们的研究内容不仅构成了华夏几千年来的哲学体系基石,而且更是成为华夏子孙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逻辑思维之一。
可以说,阴阳家,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期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 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邹衍生活的年代是在中国历史的战国时期,是道家代表人物、五行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
邹衍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七个国家之间连年征战,百姓生活在战乱之中,十分艰难。邹衍在战国大约活到了七十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了。邹衍原是齐国人,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后来齐闵王即位,邹衍无法容忍齐闵王,所以没有在齐国任职,反而是燕国的燕昭王对邹衍礼遇有加,据说还曾经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扫地,就怕灰尘落到了他的身上,于是邹衍就在燕国从事。邹衍在燕国如鱼得水,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好景不长,燕昭王去世,新上任的燕惠王对邹衍并不看重,于是邹衍就回到了齐国。当时的齐国是齐襄王在位,十分地强盛。邹衍的记载在燕赵之战之后就没有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后来又做了什么。对于邹衍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去世于公元前250年,享年约70多。在齐宣王时期,邹衍就学于下学宫,至于邹衍学了什么,司马迁有很深刻的认识。
邹衍是我国战国时期十分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了道家的思想,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五行的说法,同时在各国之间游学讲座,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世也对邹衍的学说十分认同,比如东方朔、董仲舒、诸葛亮等人都曾经学习过邹衍的学说,并且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他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邹衍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五行、五德终始说还有大九州理论。所谓的“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而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庄子将之定义为气所包含的矛盾对立要素,“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家则把阴阳矛盾作用引起的变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比如如今我们熟知的“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平衡”,便是出自于他们的研究结果。
由此可见阴阳学家是多么的杰出,而在战国末期,阴阳学家也的确凭借其独特而深具魅力的理论博得众人所爱,成为诸子百家中前三的代表学派。
并且在秦始皇一统全国之后,亦是信奉五行学说,使得阴阳学家到达了新的高度,而后世王朝也皆延续此说。那么说到这里,按理说,阴阳学家应该会一直繁盛延续下去才对呀。
但实际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大部分人除了能说出几句“五行相生相克”以外,对阴阳学家的其它内容,可谓一无所知。而纵观汉朝以后,也几乎未曾听闻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阴阳学家闻名于世。
这说明,阴阳学家并未流传下来。确实,阴阳学家在战国末期经历了一个高峰过后,很快便在西汉中期灭绝了。
阴阳学说内容甚广,有对立统一、同性相斥、异性相斥、消长转化等,细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佛家“四大”之理贯通:木对应风,火对应火,土对应地,水对应水。五行之金有坚硬、肃降、收敛之意,对应“空”,地水火风四大能变化,本有“空”在起作用,故也可谓“五大”。五行之金,正合“空性”如“金刚之固”,能息一切,又能生水,水即流动之念。
“河图”中“天一生水”,天,乾金也,乾为天,为阳卦,为动,为天行健,为动能也。天为乾金生水,水为坎卦,坎卦外阴内阳,由纯阴之静卦“坤卦”中间阴爻一变为阳。坤卦为静,中间一动而为坎水,坎卦为阳。此乾金生水,则乾对应“空”、坤对应“有”,五行金对应“空”之理明矣。
阴阳家和合神仙家在战国时盛行于齐燕一带,齐国是当时道家学派的大本营之一,有诸多道家高人曾在稷下学社执教,阴阳家从诞生开始就是道家支脉,在几百年的发展后阴阳家又融回道教。
儒学精英董仲舒便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便将阴阳学家的五行理论吸纳到了儒学之中,成为皇帝权力来自于天的有力支持点。
而这也是阴阳学家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段时光,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被统治者拿去,剩下的内容便被无情的抛弃掉了。
阴阳学家消失了吗?作为一种单独的学派,它确实可以说消失了,但作为一种学说,却不能够说其消失了。
因为它早已融入到了百家之中,儒家吸纳了其五行之说,用来维护封建君王的统治。而它的阴阳之说也早已与道家的阴阳相互融合,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阴阳。包括在医学、天文、历法领域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有着阴阳学家的影子。
可以说,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出现时间不同、研究者追寻的旨趣不同,然后是两者的流长迥异。联系则在于,象中国所有可以持续流传下来的文化一样,道家有吸收融合阴阳家的某些看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矛盾的观点来解释世界。
事实上,一种理论如果成为系统,然后再被世人接受,需要的不是清晰,而是无解,和虚幻,道家从此可以从理论上站住脚,并流传下来,甚至是后来传入我国的佛教也受到了本土道家思想的影响,然后是二者互相吸取理论精华,并各自发展。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变革与动荡,学问从庙堂流向民间,理性精神的萌生,共同造就这场知识与思想的爆炸。放眼全球,同时代的古印度诞生了佛陀,古希腊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个大神扎堆的时代,被现代学者称为“轴心时代”。
三大哲学流派是儒,道,阴阳家吗?
目前没有什么三大哲学流派的说法,即使在我国古代,三大哲学流派并非指儒、道、阴阳家。阴阳家的确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但你可以查阅一下历史,其实阴阳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道家“阴阳说”和“五行说”。也就是说道和阴阳家可归为一宗,二者无法并列为不同流派。
PS:与其说三大哲学流派是儒、道、阴阳家,还不如说是儒释道,其中“释”为外界传入内地,三者的创始人曾在内地长期视为并祀于一堂之类的三教堂。
中国古代三大哲学流派不是儒家、道家和阴阳家。
而是儒家、道家和佛教。
中国古代的三大学派,道家 主张自然,墨家主张人为,儒家主张中道。
道家及其主张
1.道家简介
道家认为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宇宙的根本规律,“道可道,非常道”;道更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哲学是一种乱世时期的哲学,战国时代特有的针对乱世而发并能在乱世中行之有效的学说。是百家中唯一能够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派别。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庄子的代表作《庄子》。
2.老子的思想
(1)无名之道:(道的基本特征)
天地万物都有道,但道无名,因为普通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达道。
(2)反者道之动
是对变动的合乎规律的表述。矛盾双方到了极端就会对立方向转化。有得必有所失。
(3)无为而治
必要--过度,自然--人为(对立统一)
人要做到:知足、寡欲、弃智、抱朴(【明灯注】葛洪自号抱朴子,乃源于此)
理想的国家是圣人当政,圣人的职责就是不做事,无为才能无不治。老子反对周公造作的礼乐典章制度。
3.庄子的思想
(1)万物一齐
齐物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是非--是非之争是无谓的争论,因为不存在是非对错之分。
(2)安之若命
用完全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用师法自然的方式认知世界,实现人的精神自由。
阴阳家是什么意思,和道教一样吗有关联吗有区别吗
一般指具有通灵能力可以跟鬼神沟通的人。道家是修行人。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战国时期,有一支专门主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被称为“阴阳家”,属于道家支派,史学家一般以齐国人邹衍(驺衍)、驺奭为创始人。
阴阳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道家“阴阳说”和“五行说”。
“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这和道家创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构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阳,阳生阴,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相同。
“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算来制订历法,掌握世间万象。到后来,发展出专门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天文家”、研究历法的“历数家”后与“五行家”相结合。
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鹖冠子》、《管子》、《黄帝内经》、《三十时》、《阴阳家佚书辑本二种》等道家著作。
地位和源头
"阴阳"的主导思想是以五行决定政治,概念最早见于《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鹖冠子》、《管子》、《黄帝内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即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一百多家,将阴阳家列入“九流十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先秦至汉代出现的学术流派)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有几十家,有:道家、德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文家 (儒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台湾岑压王在2005年发表的《先秦兵阴阳家问题探论》 ,是研究先秦兵阴阳家的专文。作者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兵书》中兵阴阳家书籍的复原,探讨了兵阴阳的定义和具体内容,认为兵阴阳家只是任宏校理兵书时以书籍特色来分类的方法,并非真正是兵家的一个流派;兵阴阳家与仪式、祭祀、卜笼等有密切的关系,但其源头却来自于黄老道家,军礼和兵阴阳家也存在着内在关系。文章探讨了先秦兵阴阳家的基本理论,认为兵阴阳家所用符号系统并非全然迷信而有其合理的成分。而兵阴阳家没落的原因,则包括体系牵涉广泛,学之不易,事涉迷信,战争收效有限以及兵器与战法不断更新等。该文还探讨了兵阴阳与天文、物候、气象、医学间的相互影响。绍岑文主题明确,搜集了较为丰富的史料,是兵阴阳家研究的重要之作。但作者对兵阴阳家的相关概念及关系未做细致梳理,探讨不够全面深入。田旭东《“兵阴阳家”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及《兵书四种之一:兵阴阳家的学术风貌》,从《汉书》所著录兵阴阳文献分析入手,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将兵阴阳家的具体内容归纳为兵忌、龟兆占验(含龟占、日月星气占、五音占、式占)、风角、刑德、辟兵五类。她认为兵阴阳家与阴阳数术家和道家学派之中的黄老之学有密切关系 。’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 精胜坚,故火胜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主要源于《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是百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时期的先哲们脑海里只有天地,阴阳,昼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对立的,对立的结果则必有阴阳,我为阴则对立为阳,我为阳则对立为阴,寻找道的过程就是寻找人类起源的过程。
在自然观上,利用《老子》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五德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什么是阴阳家?和道家有什么区别?
阴阳家,这个“家”
指的是对某种学术有深入研究者。说的是人。
道家,这个“家”
指的是门派。
这两个词不能这么比较。
就算是转换成门派,也不能等同,阴阳,本指的是周易的阴爻和阳爻,继而引申为指周易,在日本的一些文化中又引申扩大倒道家法术,但是道教文化则博大精深,包括道教神学,道教养生学,道教武术,道教法术,道教宇宙观,道教价值观等等等等。所以依然不能等同。
诸子百家时期,阴阳家与道家的区别在哪里?
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阴阳家的历史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道家的思想影响到了阴阳家,而阴阳家的思想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道家。
阴阳家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他们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他们提倡阴阳和五行学说,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而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是事物的自然发展。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除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之外,古代的学者和思想家们各自有各自的学说和理念,因为太多观念和学说同时存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出现过百家争鸣的景象。而阴阳家和道家就是其中的两派。
要说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或许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往回去看的话,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之处,或者说,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道家的思想影响到了阴阳家,而阴阳家的思想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道家。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他们提倡阴阳和五行学说,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这中间还有相生和相胜两种定律,阴阳学说把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都归入五行主运,而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邹衍。
道家的代表人物则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崇尚的是自然和辩证,主张无为而治。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和顺其自然。
对于道家,我们可能会比阴阳家更熟悉一点,因为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时,里面出现的很多神仙人物,他们的形象和事迹都是以道家为蓝本创作的。
道家学说因为更贴合执政者的政治需求,所以千百年来一直都流传下来,相反的,阴阳学则不被执政者所支持,我们很少在身边能接触到,只能够从书籍中去认识这个古老的学派了。
古代的阴阳家与道家有何不同呢?
阴阳家把阴阳五行奉为圭臬,是其教义的主旨;但是道家则只是将阴阳五行作为其描述世界的一个工具。后来阴阳家、道家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道教的一部分,阴阳之说也就成了道教的理论基础之一。
起源不同,道家主要由老子创立,主要是道法传教,更加注重自然,而阴阳家是出自于五行占卜,更多倾向于推演。
道家讲究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而阴阳家讲究的是术数、阴阳、天时、地理是术的方面。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阴阳家信奉万物如阴阳一样相生相克;而道家则信奉道法自然,尊重万物的生长规律,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
四气为径五德为纬!
秦亡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在现在看来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但在当时遇到了问题。
刘邦之前所有帝王,包括天子和诸侯皆为贵族,到了刘邦这里,非贵族的人却当上了皇帝,成为了最大的贵族。
这打破了当时的成例,自然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会对贵族的固有地位产生冲击。
在皇权领域里,这个问题被称为“帝王合法性”,而在国家层面上来说,这涉及到“正统”地位的确立。
即,汉代能不能成为一个正统王朝。
阴阳家将“五行”学说和朝代更迭联系起来,曾创造出了“五德终始”的说法,后世继承者用此来解决汉代正统问题。
邹衍曾经推算,黄帝为土德,那么夏商周依次就是木德、金德和火德,周之后是秦,那么秦就为水德。
刘邦本来也认为自己是水德,“北畤待我而起”,北方属水,服饰尚黑。但是张苍却认为汉应该是火德,因为刘邦当时宣传的是自己为“赤帝子”,斩白蛇起义。
而秦朝暴虐无道,不能算在“无德”之中,所以汉朝所承继的是周的火德。所以虽然服饰尚黑,但旗帜上却有红色。
汉朝的花饰多为黑红,与此有关。
但是秦朝毕竟也是一个正统王朝,不能不算,于是有人提出汉朝既不是火德也不是水德,而是克秦的土德。
这种说法也有人提出反对,认为“五德终始”不是相克关系,而是相生。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正因为秦朝是水德,顺序不对,所以才短命而亡,正该汉朝火德出世。
这一系列争端到了汉朝灭亡都没有争出一个结果来,但也能看出阴阳家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道家:以“自然”、“无为”谈治国
很多人认为道家学说比较“玄”,更像是对世界本质的阐发,其实不是,道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个,也是宣扬其治国理念的学说。
道家的治国思想主要是“无为”,是和儒家、法家等相对立的一种方法。
道家的阴阳观念和阴阳家不同,它更注重事物在对立中存在的辩证,有高才有低,有上才有下,所以因为将“德”作为推崇的品质,那么一定是因为有“失德”的现象存在。
所以,道家的阴阳观念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来支持自身理论的,而是用这样的论证方式来证明如何治国。
道家认为,当人们觉得某一件事情是好的,那么就说明这个世上已经出现了坏的事情。
这就是:
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所以,统治者如果想要达到圣人一般的统治,那么就需要让百姓将善行、善事当做本能来行动,而不是大力提倡。
它要求的是让治下百姓回归到一种原始的状态,而具体做法就是所谓的“愚民”。
道家的“愚民”随便不像法家那么残酷,它认为只要治下人民得到满足,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生活,那么自然就不会产生比较的心理,也就不会去“争”。
在一个范围内,所有人的生活其实相差并不大,人民不羡慕其他人的生活,同样也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糟糕,这样一来,小国寡民的社会就会变得稳固,国家也便更为安定。
诸子百家里的道家和阴阳家区别在哪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阴阳家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2012·黄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道家。
(2016·孝感)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儒家:主张“仁”、“礼”。
道家:主张无为自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反对礼制重视法律
兵家:就是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就是研究打战军事的理论。
名家:个人认为就是“诡辩”,著名论断“白马非马”。
阴阳家:关键思想“ 阴阳”、“五行”
纵横家: 游说各方,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杂家: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
农家:“重农”就是“重民”,农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是农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