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郑州市域范围包括哪些
- 2、成语“文攻武备”的出处
- 3、河南二七公社袖章现值多少钱
- 4、郑州市域范围包括哪些
- 5、g2201高铁时刻表
郑州市域范围包括哪些
截至2022年11月,郑州市下辖6个区、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中牟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市简介
郑州,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东与开封市毗邻,南与许昌市和平顶山市相邻,西依中岳嵩山与洛阳市接壤,北临黄河与新乡市、焦作市隔河相望。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郑州市有常住人口1274.2万人。
历史沿革
1952年6月,郑州专区辖县增至16个。
1953年1月,设立郑州市回族自治区;同年2月,撤郑县(其辖区分别划入郑州市、新郑县和中牟县),建郊区。
1954年6月,撤成皋县入荥阳县。
1955年1月,开封专区辖荥阳、新郑、密县、巩县、登封5县;同年10月,第一区更名陇海区、第二区更名二七区、第三区更名建设区。
1956年11月,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
1958年8月,金水回族区与陇海区合并为管城区,23个乡合并为东郊(祭城)、西郊(须水)、南郊(十八里河)、北郊(老鸦陈)、古荥5个公社;二七区改为七一公社。
1959年,七一公社改为二七公社。
1960年5月,建设区更名中原公社;同年6月,增置金水区。
1961年8月,中原公社更名中原区,二七公社复为二七区;同年12月,荥阳县、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复归开封专区。
1962年,增设上街区。
1966年5月,管城区改名向阳区。
1971年11月,荥阳县划归郑州市。
1981年11月,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
1982年2月,增设金海区;同年12月,增设新密区。
1983年,向阳回族区更名管城回族区;同年8月,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中牟县划归郑州市。郑州市共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郊区、上街、金海、新密8区和荥阳、巩县、登封、密、新郑、中牟6县,117个乡(镇)。
1987年2月,撤郊区、金海区、新密区,增置邙山区。
1991年6月,巩县改巩义市(县级)。
1994年4月,荥阳县改名荥阳市(县级),密县改名新密市(县级);同年5月,新郑县、登封县分别改名新郑市(县级)、登封市(县级)。
2000年末,郑州市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邙山、上街6区,共39个街道、11个乡、11个镇;荥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5市及中牟县,共28个乡、67个镇、3个街道。
2004年5月,邙山区更名惠济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郑州市
成语“文攻武备”的出处
出自西晋灭吴之战
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水陆军六路并进,突破长江防线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吴而实现统一的战争。
一、战前形势
公元263年魏灭蜀后(参见魏灭蜀之战),打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昭父子之手。2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形成晋、吴对峙。晋当时已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州郡府县,吴沿江为国,仅有荆、扬、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双方接壤数千里,时有攻战。司马炎为了吞灭孙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编练水军。西晋拥有一支50万人的陆军,但缺少水军,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虽“武骑千群,无所用之”(《资治通鉴》·卷七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司马炎命王浚在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造战船,治水军数万人,使晋军的弱点得以克服,实力大为增强。吴国地跨大江南北,战乱较少,有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军队总人数为23万,尤以水军为强,有舟船5000余艘。(《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注引《晋阳秋》)但孙权死后,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已,政局动荡不安。统治集团与人民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士兵暴动,在今天的浙江和广东先后发生,动摇子孙吴的统治。这种局势对晋灭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双方的战前准备和战略
司马氏早在灭蜀之前即有灭吴的打算。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资治通鉴》·卷七十八),再并东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为实现先辈统一天下的遗愿,司马炎晋武帝司马炎从晋泰始五年(269年)起,即着手筹划灭吴。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厚待刘禅及诸葛亮等人的子孙,以巩固其在巴蜀的统治,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对吴国实行分化瓦解政策,以动摇其军心民心。改善内政,屯田积谷,安定边防。同时,优选将帅,调整部署,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今属湖北);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仙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泰始八年(272年),晋武帝依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旋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州诸军事,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后命其加快造船进度。如原来王浚在巴蜀只奉令以五六百屯田兵造船,后来又增加各郡士兵一万人,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浚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晋灭吴的准备基本完成。征南大将军羊祜奏请伐吴,指出伐吴的条件已经成熟。应不失时机地向东吴进军,并根据“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灭吴的部署。其要点是:针对吴军部署上东强西弱的情况,确定在徐、扬方向实行牵制,首先集中水陆主力夺取夏口以西地区,然后顺江而下,集中全力合击吴都建业。这一方针的好处是:水陆并进,多路齐发,可以充分发挥水陆军的优势,从薄弱而又重要的长江上中游横切纵割,一举粉碎吴军的整个防御体系,从而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司马炎接受了羊祜的建议,但由于西北鲜卑族首领起兵反晋,后方不稳,加之太尉贾充等的反对,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三年(277年)七月,又以都督豫州诸军事王浑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以镇南大将军司马亮为都督豫州诸军事,左将军胡奋为都督江北诸军事。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羊祜死,晋武帝发兵20万,依羊祜生前所荐,以杜预继任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孙吴方面,面对晋军进攻的严重威胁。一些大臣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吴国虽有长江天险,但“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资治通鉴》·卷七十九),因此向孙皓建议,在政治上“省息百役,罢去苛扰”,“养民丰财”,以加强内部的安定和经济实力;在军事上,为防晋军从上游顺流而下,加强建平(郡治在今湖北秭归)、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的防务。东吴名将陆抗指出:“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屏障)”,“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三国志·吴书·陆抗传》),因此,他担任乐乡都督后,请求庄西陵屯精兵3万人。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王浚在巴蜀造战船,大量碎木顺流而下,建平太守吾彦见后,知晋将发兵顺流而下,请求增强建平守备。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陆抗再次上疏,陈述加强建平、西陵防守的重要性。他说。“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资治通鉴》·卷八十)但是,这些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吴主孙皓认为晋无力攻吴,且吴有长江天险,难以攻破。因此他不修内政。暴虐如故。在军事上不重军备。放松长江上游的防务,当然更谈不上通盘的战略考虑和进行全面的防御准备了。
三、晋军的作战部署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王浚上书清求趁孙皓荒淫凶逆,上下离心,战备松懈之机,举兵伐吴。十一月,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20万人,分6路进攻吴国: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4.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广;6.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总的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浚所率的7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浚、司马伷、王浑军南下东进,夺取建业。这样的部署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吴国尚有兵力20万人,就兵力对比而言,晋军南下的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只是吴军兵力分散于沿江和江南各地,晋军要分路予以各个击破,才能迅速灭吴。
四、作战经过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二月,王浚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在王浚自巴蜀顺流东进的同时,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向江陵,并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部循江西上,接应王浚。王浑出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克吴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赖乡诸城,俘吴武威将军周兴。司马伷出涂中,遣琅琊相刘弘等临逼北岸,又遣长史王恒等渡江,破吴边守,俘吴将蔡机等。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二月初,王浚、唐彬攻破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由于王浚俘获吴国间谍,对于吴军设置的这些障碍早有准备。他命制作大筏数十,长百余步,上置披挂整齐。手持武器的伪装草人,另派水性好的士卒驾驶。木筏在船队前面开路,筏遇铁锥,而被扎住,顺流将其带出随筏而去。又制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置于船首,遇拦江铁链即用火炬烧之,须臾铁链融化而断。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吴军以为这些障碍晋军难以清除,未派兵把守。晋水军顺利地扫除水中障碍,继续进军。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初五,又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俘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监军陆晏等,继而进逼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与此同时,杜预遣牙门周旨等率奇兵800乘夜渡江,在巴山(今湖北松滋西南)多张旗帜,点燃火把,迷惑吴军,并伏兵于乐乡城外,待吴军都督孙歆遣军阻击王浚大败撤退时,随吴军进入城内,擒孙歆。晋军占乐乡,杀吴水军都督陆景。杜预进占江陵,杀吴江陵督伍延。于是吴沅江、湘江以南直至交、广二州,各州郡纷纷降晋。
司马炎鉴于各路晋军进展顺利,于二月十八日进一步调整了部署:命王浚都督益、梁诸军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鹜,直造秣陵”(《晋书·武帝纪》);同时命杜预南下。镇抚零陵(郡治在今湖南零陵)、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衡阳(郡治在今湖南湘潭西)诸郡,并分兵1万人给王浚,7000给唐彬;命胡奋攻克夏口后分兵7000人给王浚;王戎平定武昌后分兵6000人给唐彬,以加强顺流直下的兵力。
依照晋武帝之命,王浚继续顺江而下;王戎即自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今湖北蕲春西南)、邾(今湖北黄冈西北)二城降。王戎又遣参军罗尚、刘乔会同王浚攻克武昌,吴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投降。至此,长江上游的作战基本结束。
在长江中下游,司马伷进据涂中,逼临江边,一部渡江破吴国江防守备,斩获五六万人。王浑出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分兵克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高望(今江苏江浦县西南)等城。吴主孙皓闻王浑率部南下,命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3万人渡江迎战。三月,张悌军渡江,围王浑部将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今安徽和县北),张乔兵仅7000,闭栅请降,实为缓兵之计。诸葛靓看破张乔意图,欲斩之以除后患,张悌不允,遂受降后继续北上。旋与晋讨吴护军张翰、扬州刺史周浚遭遇,两军结阵对峙,沈莹率丹阳精锐士兵5000人三次冲击晋阵,不能破,沈莹退兵时部众混乱,晋将军薛胜、蒋班乘机反攻,吴兵崩溃,张乔又率军自后面夹击,大破吴军于版桥(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斩张悌、孙震、沈莹等7800人。王浑屯军江北,等待王浚。王浚率水陆军于三月十四日自武昌东下顺流到达牛渚。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师万人阻击,但军心已散,部下望旗而降。其吴徐陵督陶浚向孙皓自请亲率水军2万迎战,士卒闻知当夜逃溃。王浚军乘势东下,过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三月十五日,以“戎卒八万,方舟百里”(《资治通鉴》·卷八十一),进至建业,孙皓请降。至此,吴国灭亡,三国分裂的局面随之结束。
点评: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堑的江河进攻战。此役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大江河进攻方略,结束了东汉以来数十年的分裂局面,亦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在晋灭吴的战争中,西晋准备充分周密,战略指挥正确,作战部署得当,所以取得了胜利。王浚率的水军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千里长江天堑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何况吴国以舟楫为舆马,水军向来强大。曹操败于赤壁;曹丕攻吴,临江而返,都因受限于长江。司马炎接受了这些教训,编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从巴蜀启航,沿江东下,破铁锁,除铁锥,斩关夺隘,所向披靡,只用40多天就驶抵建业。然后又不失时机地配合步兵发起总攻。终于迫使吴主孙皓投降,灭亡了吴国。
文成武备又叫 文修武备
修:设置,备:具备
指文治和武功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明代,无名氏《十样锦》头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文攻武备”不是成语。您要找的可能是“文攻武卫”!
“文攻武卫”
在众多“文革”口号中,有一个非常 “知名”的便是“文攻武卫”。这个口号的来源同江青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正是由于江青的极力鼓吹,使得这个口号流传到社会,并成为了当时用于打派仗,搞武斗的常用口号。
“文革”开始一年后,全国即陷入了全面内战的极度混乱之中,武斗造成的流血事件不断发生。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分别发布了制止打砸抢歪风的“六·六通令”和制止大规模武斗的“七三布告”,但打砸抢和武斗歪风并没有得到遏止。就在这时,江青发表了公开鼓吹武斗的讲话。
1967年7月22日,江青接见河南“二七公社”的代表时说:“当挑起武斗的这一小撮人在达成协议以后他们的武器还没有收回的话,你们自卫的武器不能放下!我记得好象就是河南的一个革命组织提出这样的口号,叫做‘文攻武卫’。这个口号是对的!……放下武器,这是不对的,这是要吃亏的,革命小将要吃亏的。”“你们不要天真烂漫,放下武器,我支持这一点。”第二天,“文攻武卫”的口号在上海《文汇报》上公开发表。同年9月5日,江青在接见安徽代表时又大讲“文攻武卫”。更为严重的是中央办公厅于9月9日发出通知,号召学习江青的“九·五讲话”。于是各地纷纷成立五花八门的所谓“文攻武卫”组织。这些组织以“文攻武卫”为指示和口号,大肆进行派系武斗和打砸抢活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破坏交通设施,抢夺部队武器装备的恶性事件,全国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之中。
河南二七公社袖章现值多少钱
比较比较便宜吧
网上报价是50左右。
这个关键看你怎么卖。得找对买家。
郑州市域范围包括哪些
截至2022年11月,郑州市下辖6个区、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中牟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市简介
郑州,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 、特大城市 ,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东与开封市毗邻,南与许昌市和平顶山市相邻,西依中岳嵩山与洛阳市接壤,北临黄河与新乡市、焦作市隔河相望。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郑州市有常住人口1274.2万人。
历史沿革
1952年6月,郑州专区辖县增至16个。
1953年1月,设立郑州市回族自治区;同年2月,撤郑县(其辖区分别划入郑州市、新郑县和中牟县),建郊区。
1954年6月,撤成皋县入荥阳县。
1955年1月,开封专区辖荥阳、新郑、密县、巩县、登封5县;同年10月,第一区更名陇海区、第二区更名二七区、第三区更名建设区。
1956年11月,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
1958年8月,金水回族区与陇海区合并为管城区,23个乡合并为东郊(祭城)、西郊(须水)、南郊(十八里河)、北郊(老鸦陈)、古荥5个公社;二七区改为七一公社。
1959年,七一公社改为二七公社。
1960年5月,建设区更名中原公社;同年6月,增置金水区。
1961年8月,中原公社更名中原区,二七公社复为二七区;同年12月,荥阳县、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复归开封专区。
1962年,增设上街区。
1966年5月,管城区改名向阳区。
1971年11月,荥阳县划归郑州市。
1981年11月,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
1982年2月,增设金海区;同年12月,增设新密区。
1983年,向阳回族区更名管城回族区;同年8月,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中牟县划归郑州市。郑州市共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郊区、上街、金海、新密8区和荥阳、巩县、登封、密、新郑、中牟6县,117个乡(镇)。
1987年2月,撤郊区、金海区、新密区,增置邙山区。
1991年6月,巩县改巩义市(县级)。
1994年4月,荥阳县改名荥阳市(县级),密县改名新密市(县级);同年5月,新郑县、登封县分别改名新郑市(县级)、登封市(县级)。
2000年末,郑州市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邙山、上街6区,共39个街道、11个乡、11个镇;荥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5市及中牟县,共28个乡、67个镇、3个街道。
2004年5月,邙山区更名惠济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郑州市
g2201高铁时刻表
g2201高铁时刻表如下:
郑州东 ---- 07:11 ----
洛阳龙门 07:47 07:49 2 分钟
三门峡南 08:20 08:22 2 分钟
渭南北 09:01 09:03 2 分钟
西安北 09:24 09:29 5 分钟
佛坪 10:12 10:14 2 分钟
洋县西 10:31 10:33 2 分钟
汉中 10:51 10:53 2 分钟
广元 11:35 11:40 5 分钟
绵阳 12:32 12:35 3 分钟
广汉北 12:58 13:00 2 分钟
成都东 13:19 13:19 ----
郑州历史沿革
1952年6月,郑州专区辖县增至16个。
1953年1月,设立郑州市回族自治区;同年2月,撤郑县(其辖区分别划入郑州市、新郑县和中牟县),建郊区。
1954年6月,撤成皋县入荥阳县。
1955年1月,开封专区辖荥阳、新郑、密县、巩县、登封5县;同年10月,第一区更名陇海区、第二区更名二七区、第三区更名建设区。
1956年11月,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
1958年8月,金水回族区与陇海区合并为管城区,23个乡合并为东郊(祭城)、西郊(须水)、南郊(十八里河)、北郊(老鸦陈)、古荥5个公社;二七区改为七一公社。
1959年,七一公社改为二七公社。
1960年5月,建设区更名中原公社;同年6月,增置金水区。
1961年8月,中原公社更名中原区,二七公社复为二七区;同年12月,荥阳县、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复归开封专区。
1962年,增设上街区。
1966年5月,管城区改名向阳区。
1971年11月,荥阳县划归郑州市。
1981年11月,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
1982年2月,增设金海区;同年12月,增设新密区。
1983年,向阳回族区更名管城回族区;同年8月,巩县、登封县、密县、新郑县、中牟县划归郑州市。郑州市共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郊区、上街、金海、新密8区和荥阳、巩县、登封、密、新郑、中牟6县,117个乡(镇)。
1987年2月,撤郊区、金海区、新密区,增置邙山区。
1991年6月,巩县改巩义市(县级)。
1994年4月,荥阳县改名荥阳市(县级),密县改名新密市(县级);同年5月,新郑县、登封县分别改名新郑市(县级)、登封市(县级)。
2000年末,郑州市辖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回族、邙山、上街6区,共39个街道、11个乡、11个镇;荥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5市及中牟县,共28个乡、67个镇、3个街道。
2004年5月,邙山区更名惠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