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作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2 00:10:53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简介,傅抱石艺术特点,傅抱石主要作品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1904-1965)傅抱石简介,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是同步的。1925年,年仅22岁的学生傅抱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1929年,傅抱石为编写教学讲义又完成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一书。在主本书里,傅抱石提出了“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部、天才”,还提出了“提高中国绘画的价值”和“增进中国绘画对于世界贡献的动力及信仰”的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的一些独特的思考。
傅抱石艺术特点

傅抱石先生长期坚持写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的人物画,线条劲健,俊逸传神。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傅抱石的山水画在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局,常将山峰峰顶伸出纸外,表现出天地山川雄奇、峻险的风貌,也有惊心动魄的苦涩与悲情。他以浓重的渲染方法,把线、皴、点统一成面与体,其外观的浑然一体,改造和突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琐碎、堆砌的通病。
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洪绶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傅抱石艺术成就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历史时代,不仅体现在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上,在文化领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风起云涌,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宗匠。其中在绘画领域,尤其是中国画领域,更是异彩纷呈,名家辈出。傅抱石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创新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思想观念和绘画风格,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逐渐成熟,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进入绘画创作的高峰时期,旺盛的创作 *** 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为止。建国后江苏绘画能跃居中国画的中心地区之一,江苏绘画能群体性崛起,傅抱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江苏中国画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人物,作为“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一代领袖和灵魂,傅抱石在中国画尤其山水画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傅抱石和齐白石曾被郭沫若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可见其当时的艺术地位。傅抱石的绘画创作题材主要来自五个方面:自然、诗境、历史、临摹古人、想象与感怀。他的绘画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写意”之风,酣畅淋漓,诗情文思并重。同时,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傅抱石简介,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是独特的一分子,他厌倦墨守成规,对于中国画进行了一种内部改革,从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出,他的画法、气韵、格调是古典的,但笔法、气势却是新颖的,而画风、个性是独特而自由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中国画面貌犹如春雷乍响,曾经震惊整个中国画坛。
傅抱石代表作品
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待细把江山图画漫游太华西陵峡高山仰止图秋山访友风雨归舟图携琴访隐林峦雨气图行山图夏山图策杖踏雪图巴山夜雨千里关河图溪山行旅图白岳黄山两逸民观瀑图1953听泉图芙蓉国里尽朝晖月落乌啼霜满天兰亭图1943王维《渭城曲》诗意图急雨孤棹云台山记图卷及设计稿茅山雄姿图访石图
人物画:今古输赢一笑间擘阮图游春仕女图丽人行眉锁章台李太白像杜甫像洞庭秋风·湘夫人渔父1954屈原渔父图九老图卷1957九老图轴1952竹林七贤图轴1945湘夫人1962东山捷报图卷山鬼二湘图1954山鬼1945天女散花图湘夫人图1962

傅抱石山水画的特点

傅抱石山水画的特点有用纸特点、笔墨的认定很重要、气韵是关键之关键。
(一)、用纸特点
先生作人物喜用宣纸、作山水喜用皮纸。1938年以前,无论人物、山水均用煮单宣,后来多用贵州都匀县出产的四尺皮纸,而小幅或册页,则用日本卷筒米浓纸;1956年又从北京荣宝斋购得大批乾隆丈三匹宣纸和乾隆皮纸,60年代的画作,大都用这两种纸。
(二)、笔墨的认定很重要
笔墨的认定应该是中国书画鉴定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傅抱石曾经指出“中国画从技法角度来说,实质上就是怎样用笔用墨的问题”。对于中国画来说,首先是用笔,因为用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用笔来完成的。而用墨所留下的墨迹则常常是用笔轨迹的记录。
(三)、气韵是关键之关键
千百年来气韵生动一直是评判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它也是鉴定者水准优劣的试金石。傅抱石的真迹就有这种气韵生动的强烈感受,而伪作绝无这种感受。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
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擅画山水,中年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
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的意思傅抱石的意思是什么

傅抱石的词语解释是: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傅抱石的词语解释是: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拼音是:fùbàoshí。注音是:ㄈㄨ_ㄅㄠ_ㄕ_。结构是:傅(左右结构)抱(左右结构)石(半包围结构)。傅抱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人名。(西元1904~1965)_江西新喻人,日本帝国美术学校毕业。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善画山水人物,山水画皴法综合乱柴皴、披麻皴、鬼面皴、荷叶皴等皴法,人称「抱石皴」。人物画多取材于古典诗词。能从我国绘画的传统思想及技法中求新,画史画论亦具权威。著有《石涛上人年谱》、《中国美术史年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绘画理论》等。词语翻译德语FuBaoshi(Eig,Pers,1904-1965)_二、网络解释傅抱石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考察了傅抱石留日期间创作的和归国后摹仿日本画家的人物故事画之后,并不能以充分实证的方式确认其对日本历史画直接的仿摹与复写。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2017年6月5日晚,傅抱石《茅山雄姿》在北京保利上拍,现场以1.45亿元起拍,1.625亿元落槌,加佣金1.87亿元成交。关于傅抱石的诗词《观傅抱石画展于省博扬院,遇斋技三怀饼为午餐》《癸未端午馀在渝州过傅抱石适抱石方写屈子像遂以见赠》《金刚坡过傅抱石》关于傅抱石的成语牵合傅会面如傅粉齐傅楚咻调朱傅粉穿凿傅会关于傅抱石的词语为虎傅翼施朱傅粉牵合傅会施丹傅粉调朱傅粉傅粉施朱涂脂傅粉傅粉何郎穿凿傅会深文傅会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傅抱石的详细信息

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和作品有很多,如下:
《策账携琴》、《竹下骑驴》、《秋林水阁》、《松崖对饮》、《云台山图(局部)》、《大涤草堂图》、《初夏之雾》、《临石涛山水》、《山水》、《万竿烟雨》、《夏山图》、《丽人行》、《将进酒》、《潇潇暮雨》、《擘阮图》、《阮咸拨罢意低迷》、《晋贤图》。
《金刚坡麓》、《虎溪三笑》、《山鬼》、《山阴道上》、《抢渡大渡河》、《九老图》、《屈子行吟图》、《观瀑图》、《九歌图——湘夫人》、《九歌图——湘君》、《九歌图——少司命》、《九歌图——国殇》、《四季山水——春》。
《四季山水——夏》、《四季山水——秋》、《四季山水——冬》、《平沙落雁》、《风雨归舟》、《阳朔诗意》、《秦淮小景》、《山水》、《兰亭图》等。
人物经历: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考察了傅抱石留日期间创作的和归国后摹仿日本画家的人物故事画之后,并不能以充分实证的方式确认其对日本历史画直接的仿摹与复写。
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豪放型山水画艺术大师傅抱石

生平与成就:
傅抱石像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县人,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他青少年时期酷爱绘画、书法、篆刻; 1933年得徐悲鸿鼎力推荐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 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迁南京,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庭,少年生活贫苦。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期间在治印之余开始研读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思想。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山水画融合了日本绘画技法,上追南宋梁楷 (生卒年不详) 、牧溪 (生卒年不详) ,并深受石涛的影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大胆进行艺术变革,以破笔散锋在皮纸上绘山水,创独特的散锋 “抱石皴” ,下笔风驰电掣,又能小心收拾,创造出雄强、豪迈、诗情画意的新山水画风,雄震了近现代山水画坛。徐悲鸿赞誉其画是 “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感悟,其画意深邃,笔墨豪放,善用散锋、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元气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近现代山水画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人物画受顾恺之、陈洪绶的影响较大,又能自成一格。人物形象多以古典名着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描写古人形象或其逸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其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还是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着述二百余万字,涉及中国画史论等各方面。 艺术地位: 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傅抱石和齐白石曾被郭沫若推崇为画坛上的 “南北二石” ,可见其当时的艺术地位。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是独特分子,他厌倦墨守成规,对于中国画进行了一种内部改革。从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出,他的画法、气韵、格调是古典的,但笔法、气势却是新颖的,而画风、个性又是独特而自由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中国画面貌犹如春雷乍响,震惊了中国画坛。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一面旗帜,傅抱石是当之无愧的开创者。他不仅提出了“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这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口号,而且创作了一批能够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名作,从而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不仅成就了其大师的地位,而且推动了新金陵画派的成功,钱松岩、魏紫熙 (1915-2002) 、宋文治(1919-1999)、亚明(1924-2002)等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日渐被人们熟悉和喜爱,同时代还有一大批不错的画家深受傅抱石的影响。 技法特征: 笔法: 傅抱石的山水画早年师法石涛,用笔以中锋为主并带有金石味。风格成熟期,主要用破笔散锋笔法作画,被后人称为“抱石皴” 。这种笔法最早出现在南宋梁楷、牧溪的画中,以后中国画家鲜有使用,未成为主流。这种散锋笔法,既不是中锋,也不是偏锋,而是用散开的笔毫,揿倒后以笔根触纸,随时重按疾擦,因势铺衍而成,实际等于数支极小的中侧锋同时作画。画出的线条既有中锋的圆劲、挺秀,又比中锋灵活多变、恣纵洒脱; 既有侧锋的苍茫、险峭、枯涩,又比侧锋更含蓄蕴藉、邃密丰润。这种散锋笔法,是以较粗犷奔放的线条和浓淡的墨块,构成奇谲多姿的山川形象,创造出一种既雄健飘逸又深莽妩媚,既深邃缜密又空阔疏朗的艺术氛围。这种氛围虽与作品的主题、意境、构图有关,但独特的散锋笔法却是主要因素。这种散锋笔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灵动活泼,自然奔放,淋漓痛快,能化去斧斫之痕而独领 *** 。傅抱石的人物线描虽从顾恺之和陈洪绶而来,以近于游丝、铁线描为主,但一些好的作品,却是在此基础上,运用飞动的散锋笔法,只勾取其动势,而不拘泥于形似的精确,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人物面部精神的刻画上。这种画法看似荒率含混,实际却反衬了面部的精神,焕发了人的风采。傅抱石常常于酒醉半酣时落笔,解衣盘礴,忘怀一切,自有我在地挥洒 *** 。这种笔性特征,从20世纪40年代初见端倪,不断发展至逐渐成熟,又从日臻完善到炉火纯青,在其以后20余年的笔墨生涯中一以贯之。 用墨、设色: 笔性与傅抱石的墨法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用笔的节奏感是构成傅氏独特笔性的极其重要的特征。这种节奏感通过用墨被化迹于纸上,这种节奏感源于傅抱石作画的状态,与散锋笔法一起组成了傅氏独到的 “笔性” 。笔中有墨、墨中带笔、用墨的明润、淡墨重叠、反复积墨、色墨混用、干湿并举、染墨结边造型等,都是傅抱石用墨的独到之处。尤其是积墨到浓黑后,又能小心收拾,以焦墨提醒,达到透明腴润的效果,给观者一种经营再三又巧夺天工的感受,真可谓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傅抱石作画以墨为主,色彩为辅,喜欢用泼墨和重墨,当焦墨、浓墨用过后,还要用淡墨轻染,最后才用一点颜色渲染,但十分讲究用对比色,如红绿相配的鲜艳色彩应用等,从而使画面明快、醒目。 造型: 傅抱石山水画的造型,既不同于传统的程式化,又与西画的写实有别。他注重对实景写生,往往都是用硬笔以简单的线条,乱笔勾勒出山水的大致轮廓的速写式草稿,作画时根据草稿,加以润色,最后,解衣盘礴,以 “抱石皴” 的笔墨尽情挥洒完成。由于他受过一定的西画训练,造型能力较强,画名山大川能抓住特征,做到神形兼备,尽管风格强烈,但观者还是能够看出画的是何山何水,这一点,造型能力差的黄宾虹是做不到的。傅抱石的人物画主要师法顾恺之,人物画造型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中都能找到痕迹。此外,初唐阎立本 (约601-673)的 《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也是他人物画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又汲取明末陈洪绶的造型、石涛的意态等优点,形成自己高古典雅、生动感人的艺术风格。其仕女画还借唐代仕女画体态丰腴、雍容华贵的形象来塑造传统女性温情典雅、仪闲态静的气质。 图128 傅抱石1925年作 《松崖对饮》
构图: 傅抱石的山水画构图也与传统山水画不同,比较强调气势、连贯、虚实、动静结合,山水多画正面主峰,变幻莫测,整体的美感强烈。他打破门户之见,构图形式灵活多样,全景式、分段式、边角式以及一水两山式的自然分疆法都采用,不拘一格。傅抱石的作品多采用传统的卷轴画形式,同时也根据画面的需要吸收了西画中的焦点透视法。 不足与遗憾: 傅抱石属于极具才气的 *** 豪迈型艺术大师,其艺术成熟于40年代的重庆金刚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屡次政治运动对他的整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束缚,有时会使他陷入苦闷、尽失创作 *** ,在这种情况下画出的作品反而不如他重庆金刚坡时期的作品感情真切、生动激昂。出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对领袖的热爱、崇拜,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画过不少 *** 诗意图,但这些作品却不能代表他的最高艺术水平。因长期嗜酒,使他于艺术创作的盛年溘然长逝,极为可惜! 但也避免了在接踵而来的“文革”中可能受到的迫害与折磨。 图129 傅抱石20世纪40年代初作《仿梅瞿山笔意山水》
图130 傅抱石1943年作《竹林七贤》

画作点评: 一是傅抱石1925年作《松崖对饮》 (图128)。此画是傅抱石早年山水画,构图饱满,用繁多的细笔勾勒,笔法放逸、洒脱,迅疾,充满了豪气。师法石涛,又有自己的笔法。画法虽不成熟,但已看出“抱石皴”的端倪。若将这些细笔的线,改为大笔散锋,就是后来的“抱石皴” 。 二是傅抱石20世纪40年代初作《仿梅瞿山笔意山水》 (图129)。此画是以梅瞿山之笔法画石涛绝句诗意。梅瞿山即清初黄山派的代表人物梅清。这是傅抱石40年代初期的典型作品,用笔盘转激昂,看似粗头乱服,率性为之,却能大胆落笔,小心收拾,水墨与皴法融为一体,皴擦点染兼用,淋漓尽致,将石涛诗意阐发得尽善尽美,又深得梅清“笔法松秀,墨色苍浑”之韵。此画为抱石精品。 三是傅抱石1943年作《竹林七贤》 (图130)。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因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纵酒昏酣,遗落世事,故有“竹林七贤”之称。他们大都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生性放达,为世外之人所推崇与艳羡。魏晋以降,画家们常常将他们的形象入画,借以表达对七人的处世方式、个性精神以及人生追求的认同。此画作于1943年,正是傅抱石 “金刚坡”时期,作品突显了晋人洒脱不羁的飘逸韵致。人物开脸气息高古,细观人物面部的神情却不复轻松,七贤的面目表情平淡,看似未喜未忧,而眼神却是暗淡的,带出几多神伤。傅抱石的人物不媚、不漂亮,招牌式的表情是 “冷漠” ,在冷漠的背后,是作者丰富内心世界的挣扎冲突与哀痛。在纷乱的抗战时期,傅抱石借竹林七贤的形象,抒发出对于和平安宁的深切祈盼,希望能有快乐悠闲的生活,能有谈天说地的自由。《竹林七贤》抱石一生画过多幅,唯此画最精! 图131 傅抱石1943年作 《巴山夜雨》
四是傅抱石1943年作 《巴山夜雨》 (图131)。傅抱石善于以诗意入画,此画即描绘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之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写尽蜀中旅人之感。傅抱石以此诗入画,尽得天地苍茫雄浑之气概。此时正值深秋月夜,巴山之中淫雨连绵,不见月明。傅抱石把画幅大半都布置成重重山峦,形成了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画家从金刚坡的山水中发现,川东是土石混积而成的山脉,平时无水,而在一场大雨后,迷雾即起,此时的山石、树木、溪泉混沌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自然风貌。抱石以破笔散锋大胆入画,连皴带擦,营造出天地一体,苍茫混沌的景象,通过渲染,把线和皴统一成面,将整幅画面的调子和谐起来,于是山水云雾交汇糅合在一起,成就一个山雨交加的世界。此画为抱石最为激昂的山水画之一。 图132 傅抱石1944年作《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五是傅抱石1944年作 《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图132)。此画为大条幅,这样大的作品,在金刚坡时期颇为罕见,那里的条件太艰苦了。大约是傅抱石酒后挥毫,横涂竖抹,痛快淋漓! 画家用的是四川土皮纸,毛且有韧性,格外增加了沧桑感和莽野的趣味。选择了传统山水皴法中最不规律,最自由,也是最洒脱的两种——乱柴皴和乱麻皴,又取了其顶礼膜拜的石涛上人的拖泥带水皴,并加倍地用水晕染。这种选择,不是出于技法上的取巧,而是因为性格、性情方面的一致,所以能够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艺术风貌和标志。雄壮磅礴的气象,淋漓苍茫的韵致,强烈迅疾的律动,是这幅作品给观者的整体感觉与印象。画的下方山坡树林间,画七高士、一小童。高士之中哪一位是杜甫,有待详查。画中人物,皆用洒脱的细线疾写而出,神采奕奕,错落有致,与前后景致浑然一体。顾恺之的古韵,石涛的逸兴,傅抱石的 *** ,杜甫的诗意,被画家融合于一画。此画为罕见的抱石山水代表作。 图133 傅抱石1945年作 《柳荫仕女图》
图134 傅抱石1950年作《湘夫人》
六是傅抱石1945年作《柳荫仕女图》 (图133)。傅抱石画仕女始于抗战入蜀后。抗战爆发后的岁月,兵荒马乱,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颠沛流离。傅抱石的仕女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心灵最受压抑的时候,挣扎在死亡线上时,给人以信念、温情与希望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美,美最能感化、安抚人的心灵,而女性美又聚集一切美于一身,更是灵魂的寄托之处。傅抱石在抗战时期创造出他理想的美人,可见他心中的希望之泉从来没有干涸过。此画以其自在潇洒的笔触,不经意中能把人物描绘得那样精致、安详,人物的精神和画家的精神融合到了一起,使画具有使人倾倒的生命力。此画为抱石仕女画中较激昂的精品。 七是傅抱石1950年作《湘夫人》 (图134)。《湘夫人》是傅抱石一生所画屈原《九歌》题材中的作品之一。屈原的《湘夫人》描写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念以及不能相遇的怨怅,叙述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傅抱石画《九歌》题材是受郭沫若的影响,傅抱石也十分崇拜屈原,《九歌》成为他经常画的题材。据考他的第一幅《湘夫人》绘于1943年,以后画过多幅《湘夫人》。每幅画都反映出画家不同的心情。此画中湘夫人侧立江边的秋风中,淡墨勾勒的体廓,下笔肯定,线条轻快、流畅,似乎已无重庆金刚坡时期的 *** 。衣袂、发辫随风飘动,侧身凝望间,眸子里蕴含着渴望与思念。抱石作此画时似乎 *** 不足,应是一般的应酬之作。 八是傅抱石1956年作《清荫雅集图》 (图135)。1956年傅抱石被增补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此时 *** 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还比较宽松,抱石的心情也较为愉快。在这种心情下,傅抱石为 “光炜先生”画了这幅山水画精品。“光炜先生”即着名书法家胡小石,是傅抱石的老朋友。描绘的是高山流水,雅士观瀑,傅抱石以其前无古人的笔墨将壮观山色由近及远往上画去,而流水出涧一路击石跌宕的涛涌之下,上下之间画的气势豁然眼前,令人有置身画中之感。近景密林浓荫处透出光亮,观瀑亭里雅士闲谈,几位高士作为画眼,点缀出古幽深邃。此画给人一种浑然苍茫令人置身画前仿佛不知古今的感受,而表现出这苍茫之气的正是画家那前无古人的 “抱石皴” 。此画是抱石为好友精心绘制的杰作。 图135 傅抱石1956年作 《清荫雅集图》
图136 傅抱石1957年作 《海天落焰》
九是傅抱石1957年作《海天落焰》 (图136)。1957年,傅抱石率中国美术家访问罗马尼亚、捷克,无意间躲过了反右一劫,不然像他这种率真的性格,很可能被打成右派。此画是根据写生草稿整理而成的小品。抱石写生一般是用铅笔或钢笔,对景很潦草地勾勒出草稿,然后根据草稿和记忆,再用笔墨在纸上画出正式的国画稿。此画正是观景勾硬笔草稿后3天,在布加勒斯特根据草稿和记忆整理完成的。海边树木画得有些草率、粗糙。 十是傅抱石1963年作《镜泊飞泉》 (图137)。60年代初傅抱石彻底摆脱了政治整肃,此时他心情宁静,画技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师法造化中,丰富了 “抱石皴” 。1961年他曾到东北写生,此画应是在两年后,根据写生和记忆画成。以焦点透视结合中国画传统的 “高远法”构图,更显飞瀑的雄伟壮观之气势,瀑布之水之字形奔涌下泄,成滔滔泉水,配以险绝、峻峭的山崖,山崖上、泉水边点缀现代人物,突显出瀑布的汹涌澎湃,画中的“抱石皴”已剔除了狂野,代之以豪放中的老到、成熟与稳健。此画为抱石晚年成功的代表作与精品,类似题材的作品,抱石画过几幅,都不如这幅精到。 图137 傅抱石1963年作 《镜泊飞泉》
图138 傅抱石款 《高士图》
图139 傅抱石款 《风雨归舟图》
图140 傅抱石款 《山水》
鉴定要点: 近20余年来,傅抱石的伪作猖獗。有些甚至是专人仿题款书法,专人仿画,专人仿印,专人作旧,专人制造假出版物,分工合作的集团作伪。千百年来,气韵生动一直是评判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鉴定者水准优劣的试金石。傅抱石的真迹都有气韵生动及强烈的笔墨节奏感,而伪作绝无这种感受。另外,对于作品的纸张、用墨、用色、用印、印泥、印色、印文、落款内容,以及是否有作旧的痕迹等细节,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些对准确鉴定傅抱石作品真伪都大有裨益。一件作品流传有序,考证明确,有时甚至其他都可不考便能断定其真迹无疑,而且还可以作为日后鉴定的 “参照物” 。傅抱石在世时有大量作品问世,并在当时就被出版,无疑这些都是鉴定的标准参照物。虽然现在已出现伪造这种有参照物性质的印刷品的例子,但有 “气韵生动” 、“笔性认定”和 “流传有序” 的考证,这种假印刷品伪证也是很容易被识破的。 赝品举例: 一是傅抱石款《高士图》 (图138)。此画题款的书体与抱石款倒有几分相似,但印章粗糙,明显为翻刻。人物的画法虽略似抱石,但线条功力不足,后面人物衣服的勾勒出现明显败笔。人物后面的大树更是笔弱、墨乱,一派躁气。应为近十余年来仿造的赝品。 二是傅抱石款《风雨归舟图》 (图139)。此画的题款,从字形到用笔都与抱石书法差距较大; 印章虽盖了多枚,但都与抱石真印有差异,为伪造仿刻。仿款的年代写的是1962年,而画的风格却仿的是抱石20世纪40年代的画风,驴唇不对马嘴,而且笔法乱、无章法,混沌一片。为赝品无疑。 三是傅抱石款《山水》 (图140)。此画的题款写得较相似,画法与 “抱石皴”也相近,唯独画面上三座山的构图无远近、大小,平行排列于画面上,感觉很不和谐。大师级画家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构图的。此画应为近年来学抱石画法臆造的高仿品。

云中君和大司命作者

《云中君和大司命》的作者是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是国画大师傅抱石于1954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傅抱石是以郭沫若写的《屈原赋(今译)》为蓝本,创作了《九歌图册》及两幅同名的《云中君》。
从历代各家关乎《九歌》的传世作品来看,尽管不同画者风格不太相同,且艺术水准也有高低之异,但在人物性别的设定上,几乎没有太大出入,尤其是对云中君和大司命的描绘,呈现的均是男性形象。
反观傅抱石所画的《云中君》,同样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想象的作品:大司命乘龙持剑,英姿勃发;云中君御辇凝神,镇定自若。不仅将以往《九歌》题材中的“云神”云中君画成了飘逸的曼妙女子,还将持杖须眉的“寿神”大司命“减龄”为俊朗的青年男性,并让他俩同框。
傅抱石人物生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傅抱石最著名的画

到最著名的画作,便是傅抱石与关山月一起绘制的大型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该画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画中高山大岭,白雪皑皑,万里长城,逶迤起伏,莽莽黄河,奔流不息,气象万千。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今新余市)北岗乡樟塘村,原名长生,名中洲,字庆远,学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屈原》《江山如此多娇》《煤都壮观》《林海雪原》《天池林海》《镜泊飞泉》等。
傅抱石于1922年入读于江西省第一师范本科;1936年3月,创作作品《青松图》《山居对饮图》;1944年1月,创作作品《苏武牧羊》《东坡赤壁》《江上渔隐》《策杖行吟》《幽对鸣泉》;1945年2月,创作作品《大涤草堂图》《晋贤图》《无量寿佛》《虎溪三笑》《擘阮图》《日日凭栏洗耳听》;1947年3月,作品参加全国首届美术节美术展览;1951年6月,当选为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常委;1953年9月,作品《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在“全国第一届国画展”展出;1954年5月,当选为华东美术家协会理事,9月,当选为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1955年4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60年3月,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4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和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8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10月,作品《虎踞龙盘今胜昔》在“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作品展览会”展出,另当选西泠印社副社长,1965年9月29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62岁。

傅抱石旧居位于哪儿

傅抱石旧居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傅抱石故居是中国美术家傅抱石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定居的住所,共2处。一处在玄武区傅厚岗6号,现为私人住宅,局部开放为纪念馆(预约参观),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在鼓楼区汉口西路,现为傅抱石纪念馆(长期开放参观),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傅抱石旧居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傅厚岗6号,原为傅抱石执教中央大学芤术系时所置,直到他在1963年搬往汉口路132号前,他一直住居于此,该旧居始建于1948年,是一代画坛宗师傅抱石先生一家在南京定居后的长期住所。由于当时战乱连连,房屋质量不是很好,以后又因年久失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04年,傅抱石傅厚岗故居经过整修后作为纪念馆开放,现有两层小楼及附属平房和庭院,陈列傅抱石生平、傅抱石作品的高仿画,以及部分傅抱石遗物。2006年6月,该处住宅以“傅抱石故居”的名称成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傅后岗6号乘车线路:南京市内乘26、30、46、47、52等路公交在傅厚岗站下车即到。傅抱石(1904-1965),字庆远,谱名傅中州,普用名长生、瑞麟,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章塘村人。父亲傅聚和、母亲徐氏因生活贫困,流落南昌市以修补雨伞为生。傅抱石于1904年出生于南昌,7岁入私塾读书。1913年父亲逝世,生活极其艰辛,全家靠母亲白天修伞、晚上给人浆洗衣服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1915年抱石刚11岁,就到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绘画、篆刻。由傅抱石详细信息++

傅抱石故居位置在哪里

傅抱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傅抱石故居位于渝水区罗坊镇北岗樟塘村。清代民居建筑。1938年2月,为避战乱,抱石先生携妻儿老小来到老家,在此居住达半年之久。傅抱石故里,著名国画家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故乡,座落在距新余市城区东部50余华里地的罗坊镇北岗章塘村。据[傅氏族谱]载:“北宋咸丰年间傅氏由清江(今樟树)石头迁此,因村处塘边樟树旁,名樟塘,后简称章塘”。近千百年来,经过傅氏祖辈艰苦创业,眼前的章塘村已是一片明山秀水的田园景色,那显耀高贵的“傅抱石故里”门牌楼,为章塘村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傅抱石的作品在国内外名声响亮,他的画屡创中国书画市场价位新高,1996年在中国嘉德的拍卖的一副《丽人行》以1078万元成交,创下中国现代绘画拍卖最高价位。200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的一套《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册》以1980万元拍卖成功。这一价位不仅改写了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世界纪录,而且创造了中国书画在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新高峰。傅抱石(1904-1965),字庆远,谱名傅中州,普用名长生、瑞麟,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章塘村人。父亲傅聚和、母亲徐氏因生活贫困,流落南昌市以修补雨伞为生。傅抱石于1904年出生于南昌,7岁入私塾读书。1913年父亲逝世,生活极其艰辛,全家靠母亲白天修伞、晚上给人浆洗衣服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1915年抱石刚11岁,就到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绘画、篆刻。由傅抱石详细信息++罗坊镇:罗坊镇位于新余市东北部,地处新余、樟树、新干、峡江交界处。东连樟树,接姚圩镇,西邻水西镇,北连水北镇,南与峡江、新干接壤。全镇总面积270多平方公里,辖3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76个自然村。总人口近8万,总户数18598户,集镇人口1.2万人。有耕地面积99215亩,其中水田79596亩,是新余市第一大镇。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2530万元,比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作品大全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作品大全
  傅抱石(1904-1965),1904年10月5日出生于南昌市。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他十分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清代山水画革新家石涛,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1933年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1935年7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
  傅抱石早年立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一生潜心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与技法,善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之长,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挥写大自然生命的律动,描绘人物的精神气韵,融会进他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浓烈的情感。从三四十年代于巴山蜀水间创作的《潇潇暮雨》、《大涤(di)草堂图》,以及忧国忧民的人物画《屈原》、《二湘图》、《丽人行》等,到五六十年代率江苏省国画家壮游六省二万三千里创作的《山河新貌》系列——《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虎锯龙盘今胜昔》,以及远游东三省创作的《镜泊飞泉》、《白山林海》、《满身苍翠惊高飞》,与关山月合作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骄》,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创造性、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傅抱石一生创作中国画3000余幅,并曾与郭沫若、徐悲鸿、陈之佛等书画艺术名流举办联展。徐悲鸿评价傅抱石全新的山水画使“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张大千称他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千年未有之新画风。
  傅抱石长期从事美术史和绘画理论的教育与研究,一生建树甚丰,撰著的美术史和绘画理论达200余万字。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国画源流概述》、《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等力作,融通古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通史性、开创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