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中国十大艺术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2 02:19:28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十大国宝有什么?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书法第一宝:(西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车马
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玉山
绘画第一宝:(宋) 张哲端 清明上河图
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
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
佛教第一宝:龙藏经
从上到下按价值分排名。
材料拓展:
国宝,即国家的宝物,不管是物品还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为国宝。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他们都特指
国家的宝器。
特指传国玺。
国家的宝贵人材。
更多的内容可以在百度百科中了解:百度百科 国宝
1清明上河图2越王勾践剑3后母戊鼎4金缕玉衣5马踏飞燕6曾侯乙编钟7四羊方樽8秦始皇铜车马9乾隆黄金编钟10明万历金丝善翼冠
十大传世国宝网上咋有这么多的版本呢。又朋友说青铜器都是破烂,那是你误解了古时青铜器的意义。古时青铜器多为礼器,是帝王祭祀时用的。是彰显帝王身份和权利的象征。由以有铭文的最为珍贵。我看过一档节目是说四羊方尊的,专家说四羊方尊在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绝对是无价国宝。但非要给它在经济上定个价值光这只尊100亿,而且尊上有20多个铭文,每个铭文值10个亿。问题是你真要拿出300个亿国家也不可能卖给你。
没有传说中的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 也没有清明上河图 就这些破铜烂铁全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明?除了青铜器还是青铜器,提供答案的兄台是不是收废品的啊!
清明上河图 第1本书
中国十大国宝
1.鸮尊
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四羊方尊
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 匽侯盂
西周时期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体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大盂鼎
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歧山县,鼎腹内记载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为史学家所重视。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5.琱生簋
周宣王时期器物,早年出土于陕西,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6.龙虎尊
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7.铜冰鉴
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8.虢季子白盤
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底部有铭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9.曾仲斿父壶
为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0.司母戊鼎
为商后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院。

中国的顶级国宝有哪些(下)?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如今仅存的这些宝贝都珍藏有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中,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国之宝都是些什么宝贝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分为(上)、(下)两篇介绍,此篇为(下)篇。
南京市博物馆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只以汉代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为主体图案的梅瓶,造型端庄,胎坚釉白,在制坯、绘画、施釉、烧制等方面均达到极高的水平,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前段)
《富春山居图》(前段)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江西省博物馆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有甗王之誉。
上海博物馆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上虞帖
《上虞帖》是书圣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曾是多代皇家收藏的物品。
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
湖南省博物馆
素纱禅衣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素纱禅衣
曲裾素纱褝衣,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号汉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轪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2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褝衣特别引人注目。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如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仅12-13克。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中国西汉绘画作品。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幕出土。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四川省博物馆
人面牛纹大铜罍
人面牛纹大铜罍
西周人面牛纹大铜罍,通高79厘米,腹径41厘米。
罍盖的顶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饰纹犹如头上戴冠的人面,与广汉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头饰有几分相象,使人猜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盖身反时针饰前蹄下跪侧面同向的四个牛纹,罍双耳为圆雕牛头形,而牛身一分为二饰于肩两侧,两牛尾之间再饰一牛头,腹下另饰一小牛头形耳。所有的牛纹都采用比较写实的圆雕或高浮雕塑造。值得一提的是,从牛角等造型特点看,所饰之牛,都有一对弯曲的牛角,当为四川地区耕田的水牛形象。由于该罍装饰的牛纹较多,因而也有人将该罍称作牛纹罍的。全器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器身素洁,翠绿亮润,如翠玉一般,是古玩界常说的典型绿漆古。整件器物制作精美,简洁大气,不愧是巴蜀青铜器的代表,国之重器。
四川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金量高达94.2%。该金饰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现藏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西汉偏将军印章
西汉偏将军印章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是一方汉代官印。
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偏将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
云南省博物馆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
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胡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贵州省博物馆
唐开元投龙铜简
唐开元投龙铜简
唐开元二十六年,高35.9厘米,宽12厘米,厚0.8厘米,重3270克。投龙简系封建皇帝举行投龙典礼时,刊刻告文的铜版或银版。
此简为长方形铜板,素地无纹饰,通体苍翠如玉,间有褐色斑痕。正面阴刻楷书李隆基告文、年款等共五行八十六字,背面刻字三行共五十一字。
这件简为唐玄宗李隆基为祈长生之法,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投刺紫盖仙洞之铜版简,时年玄宗53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翔鹭纹铜鼓
翔鹭纹铜鼓
西汉翔鹭纹铜鼓,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5厘米。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
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七晕圈,主晕为衔鱼翔鹭纹,其余饰栉纹、勾连雷纹和锯齿纹。鼓身九晕圈,饰锯齿纹、圆圈纹、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每船六人,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或花身水鸟,水中有游鱼。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舞上空有衔鱼的翔鹭。足部一侧卧刻篆文百廿斤。铜鼓实测重30750克,弥足珍贵,整器品相完好、铸造精良,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国宝级文物。
该鼓属石寨山型铜鼓。铜鼓是西瓯、骆越的重器,瓯骆人不仅用作伴舞节乐,还曾把它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是南方古代民族特有的综合艺术精品。铜鼓文化源远流长,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两千余年绵延不绝。直到今天,我们仍可在许多民族村寨领略到它的奇异风采。
广东省博物馆
千金猴王砚
千金猴王砚
千金猴王砚,是粤博其中一件镇馆之宝。猴王砚以端石中最名贵的老坑石雕刻而成,砚中集合了鱼脑冻、胭脂火捺、微尘青花、玫瑰紫和金线等众多名贵石品。凡具有鱼脑冻的砚台都质地高洁,发墨细腻。此砚中的鱼脑冻更是独一无二,天然呈现出一只猕猴形象。猕猴形鱼脑冻被完整的保留在砚堂中。
据说猴王砚因名气太大,曾几经辗转,多次易主。抗日战争时,何氏后代把猴王砚卖给了一古董商,后又转到汪精卫之妻手里。日本投降后被接收大员掠夺,再落入私人手中,1951年猴王砚又被卖到了广州文物店,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得知后又从文物店买下此砚,后再转让给了广东省文管会收藏。广东省博物馆建立后才正式收藏了此砚,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命运。
福建博物院
云纹青铜大铙
云纹青铜大铙
福建博物院馆藏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铙,是1978年12月26日,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泽大队社员在阳泽村东北黄科山开垦茶园时所发现的。铙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商周时期这样大型甬钟的出土,不但在我省是首次的,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已被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礼制和礼乐器的发展、演变;探讨福建古代文化及其与外地的关系等问题,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铙,形制似铃,但无舌而有中空之柄,属手执敲击乐器,其用途是在退军时敲击之止鼓,以示退兵,是一种古代的军乐器。铙腔体外表多有纹饰,体内外与柄或有铭文,纹饰与铭文皆以柄所在方向为正,由此可知铙在使用时,口是向上的。小型的铙,应是在中空短柄中接续木柄,手执木柄敲击发声的。但大型的铙不便手执,则当是插在座上敲击的。
建瓯出土的这件铜铙为大型铙,为双范合铸而成,铙口朝上,此铙器形高大,应是插在器座上敲击的。铙体两面花纹相同,无铭文,每面各有圆枚十八个。左右各列三行圆枚,每行三个。枚作半球状凸起,直径3.5、高约2厘米,上饰涡纹,枚上为景,景作乳头状,高约0.8厘米。铙通体纹饰以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为主,甬(即柄)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兽面纹。旋(甬上凸起的一圈为旋)上以细云雷纹为地,饰凸起的勾连云纹。鼓部(铙体的上部,敲击处为鼓)中央稍高起,装饰有云雷纹及其兽面纹。此种大铙目前所知主要出自南方湖南、浙江、广西、福建、江西、江苏六省,其时代约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海南省博物馆
越王亓北古剑
越王亓北古剑
越王亓北古剑,又称盲姑剑、不寿剑,系越王勾践之孙王不寿的自用剑,距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馆的这柄最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剑中最长的一把,品相极佳。
剑身通体散发冷光,刃口锋利,斜宽从厚格式,中脊起线,两从斜弧,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喇叭形素面剑首,茎为柱形,茎上有平行箍2道,上有错金纹饰,剑首环铭及剑格铭文共计32个字,全部为错金鸟虫书篆体,历经2400年风风雨雨,铭文依然清晰可辨,色彩鲜明。
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
毛公鼎、 《快雪时晴帖》
翠玉白菜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此件作品原至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东坡肉形石
这块清代的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
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这些各地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是不是让您大开眼界呢?如果有时间,也建议您到博物馆参观实物珍品,感受中国文化,历史变迁。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你知道是那些吗?

大禹治水九鼎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头骨
兰亭集序原本
永乐宝典原本
秦始皇传国玉玺
昭陵六骏
康熙御用扇子,正面唐伯虎画反面祝枝山字
倚天剑
广陵散
慈禧太后口含夜明珠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收藏於台北故宫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收藏於台北故宫
书法第一宝:(西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唐)怀素自叙帖 收藏於台北故宫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仰韶)、(是中国最早的国画,也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技艺)
陶鹰鼎(仰韶)、(中国鼎文化的开端,高超的铸造技术在6000年前实数罕见)
后母戊方鼎(商)、(镇国之宝,世界上最古老的鼎之一,世界上最大的鼎)
四羊方尊(商)(商代青铜工艺代表,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利簋(西周)、(上面记载了武王伐纣,进而推出了周朝的明确建立时间)
何尊(西周)、(“宅兹中国”是最早关于中国的记载)
曾候乙编钟(春秋战国)、(稀世珍宝:不论对于音乐界或铸造界,上面还记载了乐理)
云纹铜禁(春秋战国)、(早已失传的失蜡法工艺,将中国失蜡法技艺向前推了1100年)
素纱禅衣(汉)、(直到如今也难以复制的纺织工艺,代表汉代纺织技艺的巅峰)
清明上河图(北宋)、(北宋时期的人文风貌的真实展现,而且是张择端的真迹)
1清明上河图2越王勾践剑3后母戊鼎4金缕玉衣5马踏飞燕6曾侯乙编钟7四羊方樽8秦始皇铜车马9乾隆黄金编钟10明万历金丝善翼冠
中国十大国宝分别是四羊方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司母戊鼎)(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清明上河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越王勾践剑(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藏于陕西博物馆)
这些都是国之重宝,不允许出国展览。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书法第一宝:(西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唐)怀素自叙帖
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车马
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
玉山绘画第一宝:(宋) 张哲端 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
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 收藏於北京故宫 金薤留珍
佛教第一宝:龙藏经
【国宝】
即国家的宝物,不管是物品还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为国宝。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

四羊方尊(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司母戊大方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
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
马踏飞燕 (甘肃省博物馆)
这件铜奔马(也称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现已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成为中华民族向外展示自己文化传统的代表。
大禹治水”玉山(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唐朝兽首玛瑙杯(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
盛唐著名银器。通高18.5厘米,这件仿皮囊形银壶,器腹两面均锤出一马衔杯纹,马颈系飘带,昂首扬尾,似作舞状。纹饰鎏金。形制优美,图案别致,制作精工。圈足内有墨书一行:“十三两半”。

中国十大艺术品

中国十大艺术品有司母戊大方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清明上河图、马踏飞燕、金缕玉衣、太阳神鸟金饰、真珠舍利宝幢、摇钱树、长信宫灯、曾侯乙编钟。
1、司母戊大方鼎
也被称之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后期被铸造出来的。这个庞大的青铜器高度为133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个宝贝虽然名字有点复杂,但是整体来看相当漂亮。这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这个也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在中国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珍贵的宝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馆中。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优秀画作。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这是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从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高超手艺的代表作品。
5、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体长度大约为1.76米,居然是用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制而成,所以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
6、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整体相当耀眼,2001年2月出土于成都金沙村。
7、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宋代时期的物品,高度为122.6厘米,主要是用楠木制作而成的,设计方面相当的巧妙,镂雕的技术也十分精湛,不愧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之中。
8、摇钱树
摇钱树是东汉时期的东西,1990年在四川成功出土,它的高度为198厘米,整体是一颗相当完整的树木。
9、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的青铜器作品,宫灯灯体就是一个双手端着灯的宫女,神态十分优雅,设计巧妙。
10、曾侯乙编钟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之一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它在1978年的时候成功在现在湖北的随州市出土,这主要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乐器作品,不仅铸造技术高超,还有比较不错音乐性能。
艺术品
艺术品(artwork),一般指造型艺术的作品。美国著名分析美学家布洛克站在后分析美学的立场上。

国宝背后的故事,中国国宝级文物有哪些?

最近随着央视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也掀起了一股文物热。其实除了节目中所展出的这些文物之外,还有十大堪称国宝级的文物。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一件唐朝的文物,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这件文物的造型采用了皮囊和马镫相结合的形状,一定程度上提现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壶身上的舞马造型栩栩如生,因为这件文物印证了玄宗驯养舞马的故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金缕玉衣兴出现在稀罕文景时期,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在当时只有皇帝和一些近臣才有资格穿戴金缕玉衣下葬。这件金缕玉衣全都都是由手工磨制,一共用了多达2160块玉片,被誉为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8:镶金兽首玛瑙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代表了唐朝最精湛的玉器做工,也是目前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的玉器。杯身的材质都选用了非常罕见的玛瑙,兽嘴采用的镶金工艺,依然能够让人看到当年高超的制作水平。
7:马踏飞燕(甘肃博物馆)
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的武威雷台墓,这件青铜器代表了东汉时期高潮的铸造业水平。采用了浪漫主义的首发,来塑造了马踏飞燕的这个造型,非常富有感染力。
6: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是一件战国时期的文物,在1978年出土于湖北的随县。因为其高水准的铸造工艺和较好的音乐性能,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挽起的青铜器,通过剑身上的铭文确定了是勾践的佩剑。虽然历经了两千余年的岁月,但是当时高超的防腐水平,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剑身上的花纹。
4:大禹治水图玉山(故宫博物院)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由乾隆亲自雕琢而成,共计花费了多达十年的时间,在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画作,原画长达528厘米,高为24.8厘米。画作生动的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对于研究北宋历史有着非常伟大的意义。
2:司母戊大方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传说是商王组庚祭祀母亲所制。司母戊大方鼎制作精美,代表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水平。
1: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器,也是目前已知的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采用了两次分铸技术,整个造型一气呵成鬼斧神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以上十件国宝级文物,哪一件吸引到了你呢?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国宝级别的文物有很多,几乎每个朝代都能出品几个国宝。这次为大家介绍的十件国宝算是各个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背后都蕴藏了比较深刻的含义。其实国宝和古董还有是区别的,能被称为国宝是因为在当时就已经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古董大部分都需要岁月的累积才能使它变得更加宝贵。国宝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也是我们最自豪的。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有什么?看过盗墓笔记的朋友们还记得令人长生不死的玉俑吗?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应该是它的原型!中国的历史上你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快来长长见识吧!
1、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司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单。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就算是两千多年后的现在都无法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剑,中国古人的智慧超出常人想象。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7、马踏飞燕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以上全部列入禁止出国名单。

国宝级文物,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国宝级文物有哪些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7、马踏飞燕
藏于甘肃博物馆,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清明上河图
藏于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2、司母戊大方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

中国国宝级文物排名

中国国宝级文物排名前五的是: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清明上河图、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
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后母戊鼎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的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商后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繁荣的见证。
4、越王勾践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国宝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春秋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重875克,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
5、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商后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