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7 05:08:21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只含有一个末知数,并且可以化为 ax '+ bx + c =0( a , b , c 为常数, a ≠0)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条件:①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的方程)。如:'-3=0是分式方程,所以﹣2-3=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 ax^2+ bx + c =0( a ≠0),系数 a , b , c 中, a 一定不能为0, b 、 c 则可以为0,所以以下几种情形都是一元二次方程:①如果 b =0, c ≠0,则得 ax '+ c =0,例如:3.x-2=0;②如果 b ≠0, c =0,则得 ax^2+ bx =0,例如:3x+4x= O :③如果 b =0, c =0,则得 ax^2=0,例如:3x=0;④如果 b ≠0, c ≠0,则得 ax '+ bx + c =0,例如:3x+4.x-2=0。其中, ax 叫做二次项, a 叫做二次项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叫做一次项系数; c 叫做常数项。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例题:将方程( x -3)(3x+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 x -3)(3x+1)=去括号,得: 3x^2-8x-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8.x-3=0(一般形式的等号右边一定等于0)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形式:( x + a )^2= b 举例:解方程;9( x +1)^2=25解:方程两边除以9(2)配方法:(理论依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 a '±2ab+が=( a ± b ),将原方程配成( x + a )'= b 的形式,再用直接开方法求解)(3)公式法:(求很公式: x =- b ± Vb -4ac/2a(4)分解因式法:(理论依据: a ● b =0,则 a =0或 b =0;利用提公因式、运用公式、十字相乘等分解因式方法将原方程化成两个因式相乘等于0的形式。)【1】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法【2】运用公式分解因式法:【3】十字相乘分解因式法(简单、常用、重要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教学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主要知识点: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加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2bx?b2?(x?b)2。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x??b?b?4ac
2a2(b?4ac?0) 2
公式法的步骤: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5、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2ax?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b?4ac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
x1x2?caba,。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
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五、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因式分解法,在应用因式分解法时,一般要先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同时应使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直接开平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公式法和配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公式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有人称之为万能法),在使用公式法时,一定要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以便确定系数,而且在用公式前应先计算根的判别式的值,以便判断方程是否有解。
配方法是推导公式的工具,掌握公式法后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所以一般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配方法在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一定要掌握好。(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0的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方程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等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方程中比较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单独考查,还可以结合函数来考,但是只要把知识点吃透了就不会很难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实数大小比较
1.文字叙述
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b是负数,那么a2.符号表示
a-b=0a=b;
a-b<0a二、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若a=b,则b=a。
2.传递性:若a=b,b=c,则a=c。
3.可加性:若a=b,则a+c=b+c。
4.可乘性:若a=b,则ac=bc;若a=b,c=d,则ac=bd。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ax2+bx+c (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①a≠0,②最高次数为2,③代数式一定是整事
2、二次函数y=ax2+bx+c 的结构特征:
(1)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2)a,b,c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y=ax2的性质: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的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做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补充一点,十字相乘法,函数图像法,不过函数图象法用在一元二次不等式会比较方便。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 = ;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义:a>b、a<b、a≥b、a≤b、a≠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b、ax≥b、ax≤b、ax≠b(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b←→a+c>b+c ⑵a>b←→ac>bc(c>0) ⑶a>b←→acb,b>c→a>c ⑸a>b,c>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初三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

一、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2)当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x1和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公式ax2+bx+c=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可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
二、二次函数抛物线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b/2a ,(4ac-b^2)/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ax^2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①、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②、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
  ③、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④、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中,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
  ①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方程无实数根.
  ④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反之:①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③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
  ④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

初三年级奥数知识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 #初中奥数# 导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一些。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年级奥数知识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欢迎大家阅读。
(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得方法步骤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拓展,两者的解题方法类似,但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解,所以要注意检验得出的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其步骤如下:
(1)审: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选用适当的方式设未知数(直接设未知数或间接设未知数),不要漏写单位,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题目中涉及的量.
(3)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未知数,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注意等号两边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4)解:解所列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一是检验得到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二是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怎么问就怎么答,注意不要漏写单位.
(二)主要题型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增长率(降低率)问题、利息问题、数字问题、利润问题、动点问题等.
方法技巧
(一)增长率(降低率)问题的解题方法
(1)增长量=原产量×增长率;(2)增产后的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点拨
增长率问题:若设基数为 ,平均增长率为 ,则增长 次后的值为 .
(二)利息问题的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如本金、利率、利息等.
注意
对于存款利息问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每次增长的基础量是否相同.
习题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A.x2+bx+c=0
B.ax2+c=0(a≠0)
C.ax2+bx+c=0
D.ax2+bx+c=0(a,b,c为常数,且a≠0)
2.方程2x2-7x=5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 )
A.7,2,5 B.2,-7,5
C.2,-7,-5 D.2,7,5
3.若方程(m+2)x2-3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2 B.m

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

结合抛物线图形及解析式来理解。几种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1.一般式:y=ax^2+bx+c. a>0则开口向上,a<0则开口向下
判别式delta=b^2-4ac=a^2(x1-x2)^2
大于0则2相异实根(曲线与X轴相交),等于0则2等实根(曲线与X轴相切),小于0则无实根(曲线与X轴无交点)。
2.顶点式:y=a(x-h)^2+d. h=-b/(2a), d=c-ah^2=(4ac-b^2)/(4a), 由一般式直接配方而来。
顶点为(h, d),a>0时为最小值,a<0时为最大值
x=h为曲线的对称轴。若有两根分别在对称轴的两边
ad<0则有2相异实根,d=0则2等实根,ad>0则无实根。
3.因式分解式:y=a(x-x1)(x-x2)
x1+x2=-b/a, x1x2=c/a,
  两根同号则c/a>0, 两根异号则c/a<0
两正根则-b/a>0, 两负根则-b/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