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两铜钱,半两钱是那个朝代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2 08:58:21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秦始皇统一货币要以秦半两钱为标准呢?

这个问题的描述有点别扭啊。其实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在征战六国期间秦国的货币就已经慢慢的传到了各国,只是在统一六国后正式颁布法令,将货币统一成秦国的半两钱。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先秦时期各国的货币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
先秦时期各国的文字不一样,同时使用的货币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总体上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圜钱、铜贝(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
根据考古发掘的钱币实物,大致在周王室直接统治的都城洛邑(今洛阳)及其周围地区,以及三晋(山西、河北)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空首布,后来又演变为平首布,统称为布币。
燕国、赵国,以及齐国等地,大约从春秋晚期开始铸造使用刀币。
齐国刀币
秦国使用的是圜钱。这是一种圆形有孔的货币,最早由魏国铸造。已发现的圜钱约有20多种,分别是由魏、赵、东周、西周、秦、齐、燕等国铸造的。
南方的楚国则使用铜贝,也就是蚁鼻钱。另外,楚国还铸造一种金版,称量使用。
蚁鼻钱真的很可爱有木有
秦统一后的货币
前面已经说了秦国统一后使用的是半两钱,而秦国在战国使用的是圜钱。那么半两钱是秦统一后新铸的货币喽?
秦半两钱
《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司马迁的这段记载确实让大家误解了几千年,以为秦半两钱是秦始皇统一化为统一货币所铸。直到考古学家们在多个战国古墓里发现秦半两钱。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四川省巴县的冬笋坝、青川县的郝家坪、浦江县的战国船棺墓,以及陕西省咸阳塔尔坡等多处战国时期的秦墓考古挖掘中,都先后出土了半两钱。这个时候,学者们才意识到秦圜钱就是秦半两钱。
所以,秦半两钱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随着秦的开疆拓土传播到了六国,逐渐取代了六国的货币,最终实现了货币的统一。秦统一全国币制的措施由宰相李斯负责制定,具体内容如下:
①规定了钱币的种类与名称
②统一的货币分两种,一种是贵金属黄金等高价值的,另外一种则是半两钱
③统一了钱币的形制和单位,即半两钱,圆形方孔,单位为半两
④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
⑤制定了钱币的立法

这个铜钱是什么时期的?祖辈传下来的,上面写着半两

这个是战国末到秦的半两,应该是老一辈的压箱钱,品相完美原铜色.
半两铜钱
战秦及汉初铜币名
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
大样为3.12-3.72厘米,重量在7g-14g左右,重量达14g以上者比较稀有
半两钱个别有外郭,背平素
面文“半两”二字
存世有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三种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
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请对比直径辨认
大开门真古铜钱
汉半两铜钱。

日月半两钱值钱吗

**日月半两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具体价值要根据钱币的品相而定。
值钱。此种具有日月纹的半两钱币存世量极少,尤其金质者更为珍稀,品相好真品在市场上还是很值钱的。半两钱是战秦及汉初铸造的铜钱币,该钱币正面有半两二字,圆形方孔,两字在方孔的左右两边。

我有一枚铜钱正面是秦阿方宫,后面是半两的铜钱,颜色是黄色的,不知道值不值钱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枚铜钱可能是中国古代秦朝的半两钱。秦朝的半两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圆形铜钱之一,其制作精良,字体清晰,直径约为2.8厘米,重量约为10克。
然而,由于缺乏更多具体的信息,如铜钱的年代、品相、保存状况等,很难确定这枚铜钱的具体价值。此外,铜钱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的价格也有所不同。
如果您想了解这枚铜钱的准确价值,建议您将其带到专业的钱币收藏者或钱币鉴定机构进行评估。他们可以通过对铜钱的详细观察和鉴定来确定其年代、品相和价值。
如果要是你祖传的,或者是从地下刨出来的,那有可能就是秦半两了,那可就值钱了,而且是秦阿房宫,这种钱是为阿房宫,特意发行的,现在城市比较少,如果是在文物市场买的,那八成是假的就只是一件艺术品,没有什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铜钱是带有阿房宫的。
所以你那个大概率就是个假的,伪造的,几十块钱吧

秦半两铜钱和衡器八斤铜权属于哪一类史料

史料。半两铜钱和衡器八斤铜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属于实物史料。“秦半两钱”见证了秦始皇统一货币。

这个铜钱值多少块钱?谢谢大家

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铜币,形状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目前十分稀少,你家能流传至今实在是不容易。目前市面上价值1.4万,遇到识相的,大概能卖个十万左右
这个铜钱值多少钱要取决于铜钱的种类、品相、朝代以及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铜钱的价值可以从几元到上百万不等。普通的铜钱可能只有几元一个,但是一些珍贵的铜钱,如稀有的古代铜币或者存世量极少的铜钱,可能价值高达数百万。
因此,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铜钱值多少钱,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铜钱的信息,例如它的历史、稀有程度、品相等,才能确定它的价值。
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铜币,形状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目前十分稀少,你家能流传至今实在是不容易。目前市面上价值1.4万,遇到识相的,大概能卖个十万左右

兽半两铜币有收藏价值吗

有,而且非常有收藏价值。收藏价值远远高于它自身的价格,值得大家收藏一枚,按理说,秦距今上千年,久远的年代会让这种铜钱价格高,其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与传承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

战国有没有半两铜钱上面一个兽的

有的。半两铜钱,最早铸于战国中晚期,战国半两为大篆,字体较狭长,笔划随意性较大,版式众多。由于早期铸工水平的原因,其铸体形态不规则,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很少看到完全一致的钱形,穿较小,不规整,钱体较厚重。到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使用,禁民私铸。1、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汉代续铸半两,故半两钱延续有三个历史时期,即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

半两钱 是什么朝代的?

半两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惠文王二年(战国),汉武帝元狩五年半两钱停止铸造。半两钱币经历了战国、秦朝、汉朝,历时21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钱币制度,将秦国原有的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于天下。
钱币以重量为名称的方法,一直延续至唐朝初期。而方孔圆钱的货币制度沿袭了两千年,直至民国初年才被无孔机制铜币取代,成为了中国货币形态的主流。
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仍然使用半两铜钱,但是名称和实重脱离了半两铜钱。吕后二年铸造了八铢半两的钱币,至吕后六年又减重,铸造五分钱。武帝建元元年铸造三铢钱,武帝建元五年推出郭半两。
武帝元年狩五年改铸五铢钱。由于五铢钱的大小轻重适宜,所以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一直沿用七百余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钱币最早的国家,钱币品种浩如烟海,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钱币历史中,可以将钱币的主要单位分为三类,即计数单位(如贯、文)、计重单位(如两、铢)和计值单位。
半两钱应该是从王莽改制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新货币,当时王莽新朝承受的财政压力比较大,所以才决定在铸造货币的时候,减半两而成!
《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所以最早是战国秦惠王二年开始发行,始皇在为最后一年又发行一次,可见规模不大
西汉初复行半两钱,可是轻重无常,民苦之,到汉武帝发行五铢钱,币值才开始稳定,半两钱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综上所述,半两钱字早行了战国秦惠文二年,始皇末又行,两次规模都不大,西汉初年同样发行,汉武帝铸五铢钱后逐渐消失
西汉.半刃,公元前206年.
战国、秦朝和汉朝。半两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惠文王二年(战国),汉武帝元狩五年半两钱停止铸造。半两钱币经历了战国、秦朝、汉朝,历时21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钱币制度,将秦国原有的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于天下。

半两钱是那个朝代的?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沉寂多年的收藏热随着改革开发而逐渐火爆起来,中国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已经70年了,中国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积弱积贫的国家进入到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了。收藏已经是遍地开花。小编喜欢历史,也喜欢收藏。说一说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今天说一说秦半两。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秦半两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对天下权利重新分配。分封各地诸侯。周朝800年,这个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仅仅过了不到300年时间,被西部少数民族犬戎所灭,随着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天子实力衰微,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图强,各地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军阀割据,诸侯争霸,天下分崩离析。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经济文化不同,造成百家争鸣,大放异彩。钱币也大放异彩,形状不一。流行于中国东北部像燕,赵,齐的刀币;流行于南方楚国的蚁鼻钱,流行于中部韩赵魏三晋之地的布币,流行于西部秦国的环形币等等,各国几乎都有各国的货币。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钱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繁多复杂的六国旧钱,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
从此这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基本没变。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和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都有关于秦半两的记载,其中《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秦汉时期,1斤16两,1斤相当于258.24克,1两等于16.14克。那么半两就是8.07克,秦半两重量也不一.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这个少年在赵国当人质,13岁少年登基,在位37年,除吕不韦、杀嫪毐人,杀伐果断,在38岁时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经过多年政治历练才智和精力日渐成熟,他风格独特,在丞相李斯辅佐下锐意改革。
你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以后2000多年的版图。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近2000多人口的东方大国,经济往来都使用秦半两。人们方便多了。
钱文半两为秦朝丞相李斯所书,钱文高挺,多小篆而兼大篆,朴拙而深厚,豪放而俊逸。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为小篆,李斯为中国书法第一人。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这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基本没变。直至清末。
 半两钱
  形制为圆形方孔,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 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 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 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
“半两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惠文王二年(战国),汉武帝援元狩五年半两钱停止铸造。半两钱币经历了战国、秦朝、汉朝,历时21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钱币制度,将秦国原有的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于天下。钱币以重量为名称的方法,一直延续至唐朝初期。而方孔圆钱的货币制度沿袭了两千年,直至民国初年才被无孔机制铜币取代”
因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十二铢)而得名。在此之前,战国时各国发行有刀、布、贝等货币,种类杂乱,不便流通。秦始皇废除各国货币,发行半两钱统一货币,是巩固国家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汉初所铸的钱虽重量逐渐减轻,但仍称为半两钱。
“半两”大都是秦朝的,汉朝也有。
半两钱的版式那么多,我们要怎样才能区分先秦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呢?今天星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半两钱
先秦半两
先秦半两:铸法原始、古朴,幕面不甚平整,背面或有铜渍,铸口宽大而不修平,有上下左右流口;外形不圆,厚薄不均,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圆孔;钱径较大,钱体较厚;面文“半两”二字,大小不一,“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常见“长人两”。
秦半两
秦半两:是指秦统一中国后全国流通的钱币。铸期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据传秦半两钱文出自丞相李斯之手,玉箸体篆书、气韵飞动、纤细有力、十分潇洒。 汉半两与秦半两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但是在秦半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区别是客观存在的。相比较而言:秦半两粗放原始,汉半两秀气精致;秦半两厚实不圆,汉半两平整成园;秦半两字体洒脱,汉半两字体规正;等等。只要细心品味,还可以找出许多区别。
秦半两
下面,我们具体地来看秦半两和汉半两的辨别要点:
秦半两标准程度不高,钱肉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总体上讲,要比汉半两为厚实,边缘铸口茬多不磨栩,钱体欠圆,穿不方者亦属常见,是比较粗糙的钱币。
秦半两书体用小篆,笔划宽长,方中有圆,文字较高挺;“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除“长人两”外,更多的是“短人两”。后期形小穿广的秦半两中,还出现“连山两”。
目前已经认定的秦半两类型有:原始型(战国中期)、大型、大篆文、小篆文、大字、小字、传形、有郭半两、小型灯笼半两、小型(秦后期)、以及在字体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类型。
汉半两主要有:榆荚半两(秦末至西汉初期,约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钱体轻薄,重三铢上下----秦汉1铢约合现在的0.7克,形同榆荚)、八铢半两(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仿秦半两书体,略浅,重八铢)、五分钱(吕后六年,前182年,薄小,孔大,重只为秦半两的五分之一)、大半两(西汉早期,字文平整)、四铢半两(汉文帝五年,前175年,钱文平正,重四铢)、有郭半两(建元五年,前136年,新铸的四铢半两,有外郭,亦有内外郭的,也有称三分钱)、铁半两(西汉早期,湖南一带,钱体如四铢半两)、特大型(镇库大钱或开炉大钱)。
汉半两
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版式复杂,大小亦相差悬殊。大的钱径有至20毫米以上者,重2克左右约合当时三铢;小的径不足10毫米,重仅零点几克,不及汉制1铢。
较厚重的荚钱,多为一个镏口,较宽。钱文“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长,笔法随意,字形方中透圆,少数的似四铢半两写法,字形略长;两字多为“双人两”和“连山两”,“十字两”所占比例较少。这种钱大多数为民间私铸,残存较多秦钱气息,表明为汉初铸。
八铢半两
八铢半两:笔划直角方折,字形结构疏郎;钱文平坦,字口极浅。大多“半”字二横划等长,有的“半”字下横两端上翘;有的“半”字写法有宽阔方正和狭长,上宽而下窄两种;“两”字有“长人两”、“短人两”两种,其“两”字上横笔多短而偏向内侧,下都呈一个不封口的正方形。
从制作工艺上看,比秦半两平素轻薄,皆无内外郭。大样薄肉,钱径在27—31毫米之间,重量多在3.5—5.5克之间;轮郭齐整,穿孔周正,镏口有二至四个不等,且较窄,不磨栩。
八铢半两
五分钱
五分钱:五分意为半两(十二铢)的五分之一,约为1.5—2克之间。形制规整,穿孔较大(11—12毫米);镏口多为两个,或居上下,或处上下斜侧对应位置。
文字狭长细峻,小篆书,“两”字多为“十字两”。
有少数五分钱,肉分高低两层,钱文半在高处,半在低处,术语称“蛇目半两”。
蛇目半两
四铢半两
四铢半两:是官民同铸的钱币,一般早期铸造的“半两”钱比晚期铸造的钱为重。根据陕西省博物馆贮藏的秦“半两”和汉“半两”测定,真数据为:秦的十二铢“半两”钱,平均重量为8.16克;汉吕后的八铢“半两”钱,平均为5.44克;汉文帝的四铢“半两”钱,平均重2.27克;武帝的四铢“半两”钱,平均为2.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