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是怎样的?
- 2、被西方称作布拉格之春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说明了什么?
- 3、二月事件的名词解释
- 4、苏联为什么当初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 5、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 6、天鹅绒革命是怎么回事
- 7、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 8、1939年3月德国毁灭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资...
- 9、德国是如何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
- 10、捷克斯洛伐克为什么解体?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是怎样的?
“二月事件,是1948年2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一次政变。”
捷克斯洛伐克的二月事件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捷共党。成为国内的第一大党。由哥特瓦尔德出任总理。
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的2月份,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在领导的带领下粉碎了反动派的反革命阴谋,当时资产阶级中的12名政党部长,突然提出辞职,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联合政府倒台,之后劳动人民出现了罢工以及武装游行的情况,和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
被西方称作布拉格之春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说明了什么?
解决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有春天复苏的意思,再加上首都为布拉格。
1968年1月5日开始的这次改革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
二月事件的名词解释
二月事件指 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粉碎反革命阴谋的事件。
1948年二月,参加联合政府的国家社会党、天主教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中的反动分子,阴谋恢复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力量的联合行动迅速粉碎了这个阴谋,并把反动分子清除出政府,使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巩固,为走向社会主义扫清了道路。
二月事件指 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粉碎反革命阴谋的事件。
主要内容
1948年二月,参加联合政府的国家社会党、天主教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中的反动分子,阴谋恢复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力量的联合行动迅速粉碎了这个阴谋,并把反动分子清除出政府,使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巩固,为走向社会主义扫清了道路。
二月事件指 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粉碎反革命阴谋的事件。
简介
主要内容
1948年二月,参加联合政府的国家社会党、天主教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中的反动分子,阴谋恢复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力量的联合行动迅速粉碎了这个阴谋,并把反动分子清除出政府,使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巩固,为走向社会主义扫清了道路。
2月,2月是阳历年中的第二个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在历史上,曾经有3次,2月出现30天。在北半球,2月是冬季的第三个月。本月节气有:立春、雨水。英文中的2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Februus(斋戒月),也可能是源自于萨拜恩。
二月的别称有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等。
事件,定义为:比较重大,对一定的人群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 事件(event)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
苏联为什么当初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7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政府由于国内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而陷入困境。68年1月5日,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有摆脱苏联绝对控制的趋势。3月2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高层选举中,亲苏派主要成员被解除职务。4月,苏联数次发表声明和警告,企图制止捷克斯洛伐克走向独立及民主。
准备
5月末,以苏联为主的华约军队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兰南部地区举行军事演习。6月,以华约名义邀请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参与演习,演习地域随即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7月,原定于6月30日演习结束后离开捷克斯洛伐克之约16000名苏军继续滞留该地。7月29日,苏军与东德军队在东德南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地域开始对抗演习。同日,受捷克斯洛伐克邀请之苏捷双边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召开。8月4日,按照原定计划之东欧六国共产党会议如期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会议结果虽有较大分歧,但双方都相信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上述会议一结束,与会之勃列日涅夫等苏联最高领导人随即前往克里米亚休假。与此同时,滞留捷境内的参演苏军开始按计划撤出。
行动/苏联
8月20日傍晚,常驻和潜入之苏联秘密警察及特工人员开始控制或破坏捷克斯洛伐克关键部门、重要通信设施及秘密逮捕主要领导人。2230:苏军西部方面军群特种任务作战部队乘坐的运输机飞临布拉格国际机场,佯称发生机械故障、请求紧急降落,经机场同意“迫降”后,苏军特种部队迅即占领塔台,引导大批满载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的运输机降落。2300:以苏军西部方面军群巴甫洛夫斯基指挥苏军地面部队25个师从苏联、东德、波兰、匈牙利四面突入捷克斯洛伐克:从西部第1方面军抽调的B集群向布拉格突进;从西部第2方面军抽调的A集群沿捷德边境突进;从西南方面军群抽调的C集群分兵两路,一路突入捷克斯洛伐克腹地,一路沿捷匈边境突进。与此同时,苏军电子战部队对西方国家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措施,沿“铁幕”施放大量金属箔条,导致西方国家沿“铁幕”部署的大批雷达和电子侦听设备失效,荧光屏上满是雪花。
21日0200:经集结数十架运输机载员之西部特种任务作战旅向布拉格市区发动进攻,在预伏特工的协助下迅速控制各交通要点,通讯中心,政府、军队首脑部门。苏军空降部队也在捷克斯洛伐克各要地成功实施伞降,帮助地面部队完成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占领。
23日,入侵之约20万苏联军队及后来参加的东德、波兰、匈牙利等华约军队基本完成对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军事占领。
行动/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虽然企图摆脱苏联的控制,但采取的是法律手段,对苏联入侵缺乏军事准备。原准备在9月9日举行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大会上通过合法选举来脱离苏联的实际控制。20日晚,捷共政治局为此正在布拉格举行预备会议,正式接到苏军入侵报告已是2330。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面对苏军的突然袭击束手无策,虽有14个陆军师(包括基干部队)、2000辆坦克、500架作战飞机,近10万常备武装,但主力作为华约责任区部署在西线,且基本没有作战准备。国家主要城市和政府关键部门均遭苏军突袭占领后,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不抵抗政策,束手就擒。逐于21日0150通过布拉格广播电台向全国发布特别公告:“昨天,苏联、德国(东)、波兰和匈牙利军队越过了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党和政府希望全国人民保持平静,不要采取抵抗行动。”
21-23日,除少数零星抵抗外,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被解除武装,预备部队武器及军事工业均被苏联控制。
评论
苏联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一个中等军事国家,看似简单,实质其军事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是3月份捷克斯洛伐克高层选举后已经为脱离苏联铺平道路的情况下,苏联选择在捷克斯洛伐克尚未从正式脱离华约(苏联)的模糊时机,不作只会适得其反的警告,抢先突击行动,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和法律上的尴尬局面;其次充分利用捷克斯洛伐克还属于华约组织成员的有利机会,通过“正常的演习”、“和平的谈判”、“计划中的各国共产党集会”及“苏联领导人休假”等行动为军事入侵做了成功的掩饰和准备;最后在入侵过程中,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利用华约演习机会、利用西方国家和捷克斯洛伐克都麻痹大意,对其实施突然占领,最终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出不抵抗的决定,这恐怕也是该政府作出的唯一正确的决定。
我觉得就应该学习捷克的不抵抗。遇到强敌,不应该做无谓的牺牲。凡是忽悠人去送人头的,什么为国捐躯之类的,都是反人类。俗话说得好,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但在苏联看来,这种改革是为了拜托苏联控制,为了更好掌控东欧各国,苏联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
1968年,新当选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实施了政治民主化运动,然而苏联苏联领导人认为,作为华沙条约成员的捷克斯洛伐克走得太远,双方激烈争论但没有任何结果。
8月21日,各华约国家的军队出兵数万人及2000辆坦克入侵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开始的几周,占领军士兵遭到抗议,但抵抗力量有限。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抵抗力量逐渐消失,杜布切克被撤职,改革方案被撤销,捷克斯洛伐克组成了一个更加服从苏联的政府。
扩展资料:
1968年1月和3月,改革派杜布切克当选为第一书记,斯沃博达任总统。杜布切克执政后大力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改组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撤换反对改革的重要人物。
4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行动纲领》,强调捷克斯洛伐克正处于新的转折时刻,“必须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
并提出建立联邦制国家,在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盟与合作的同时,发展同一切国家的互利关系等等,西方电讯社称该国出现了“布拉格之春”的活跃局面。
布拉格之春事件导致人们对苏联的模式的失望,使人们认清了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不允许有民主的存在的现实,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对抗苏联的威胁的意愿日趋强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布拉格之春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指的是有时我们压力过大,容易被情绪几款,所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比较大的革命实践。
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918事件,请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反应了苏联入侵波兰后,造成的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你也不能承受之轻反应的那个历史事件啊,不是很了解,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话,一些事情并不是特别熟悉,也没有网上看到过大四的学生,所以说并不是特别的清楚的。
生命虽然不能够承受,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现金生意事件,都是爱国的表现。
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遭遇经济困难,引起部分工人罢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兼共和国总统的诺沃提尼对待经济持消极态度,抵制经济改革,压制民主,引起党内外人士的不满。
捷共中央连续举行会议,讨论国内经济和政治问题。杜布切克于1968年1月接任第一书记,随后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
1968年1月中央全会通过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行动纲领》。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适合其国情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制度。但苏联认为此举脱离了他们的控制方向,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遂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实行武装干涉,以达到实行统一苏联体制的目的。
1968年6月,“华约”在捷克境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参演部队又在捷克斯洛伐克逗留几日才撤离。直到7月之后局势才有所缓和。
8月20日晚11点,一架苏联民航客机降落布拉格机场并迅速占领了机场。1小时后,在苏联大使馆汽车的带领下,苏联士兵向布拉格进击。6小时后,苏军就控制了整个捷克。北约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捷克军队已经全部缴械投降。
21日,苏军占领了布拉格,杜布切克被逮捕,也标志着“布拉格之春”的夭折。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也彻底因苏联的武装侵略而付诸东流。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重大的,具有国际性的政治事件,使华约内部的分裂显现出来,也是东欧剧变的导火索。
天鹅绒革命是怎么回事
“天鹅绒革命”,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民主化革命。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命是与暴 力革命相对比而来的,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 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治制度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
天鹅绒革命是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瓦解,分离为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的历史事件。
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运动,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中受到苏联的镇压;但是国内对捷克共产党统治不满的知识份子仍然以地下方式活动,并且于1977年提出要求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人权条款的七七宪章;而继任胡萨克出任第一书记的雅克什,企图推动经济改革与民主化,不过为时已晚。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而且之后每天都有游行活动向政府要求结束捷克共产党统治。
1989年11月24日雅克什辞去捷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一职,并且捷克政府举行了第一次的多党选举。多党选举的结果,哈维尔所领导的“公民论坛”获得胜利,在布拉格之春中失势的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担任联邦国会议长,哈维尔担任总统,完成政权的和平转移。
扩展资料
捷克的历史沿革:
1989年11月捷政局发生剧变;12月29日公民论坛取得政权,“天鹅绒革命”领导人、作家哈韦尔当选临时总统,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改称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6月,举行首次自由选举,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分别在捷克、斯洛伐克执政;11月,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谈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同年联邦解体。
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1月20日,瓦茨拉夫·哈韦尔当选为捷克共和国总统。1996年6月,捷克举行独立后首次议会选举,克劳斯继任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泽曼担任议会众议院主席。2004年5月1日,捷克加入欧盟成为正式会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鹅绒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捷克
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1,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
2,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后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
显然是B。东欧剧变由苏联解体引起,使得和苏联关系较近的东欧国家纷纷发生颜/色革/命,甚至国家分/裂
1992年7月23日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
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后出现了15个独立的共和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随后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也一分为二。
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从1918年10月28日这两个民族组成共同国家起,斯洛伐克民族就失去了独特性。斯洛伐克地区成了工业发达的捷克统治和剥削的对象,两者经济发展程度日益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在70年代胡萨克当政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斯洛伐克原先贫困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但两个民族间的矛盾并未得到真正解决。1989年底,这个联邦国家政局发生剧变后,两个共和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便更加突出。1990年初,在斯洛伐克要求下,两次更改国名,最终确定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8月,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同联邦政府分权问题。1991年1月,联邦政府开始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推行私有化,全面放开物价。由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共和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这一政策的消极面在斯洛伐克更为明显。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主席梅恰尔说:“我们受到经济崩溃的威胁,斯洛伐克将走自己的道路”。
1992年6月5日至6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举行了大选。这是这个国家自1989年11月政局剧变后举行的第二次大选,有41个政党为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的300个议席和两个共和国民族议会的350个议席进行了激烈的角逐。选举结果是,在捷克共和国,以联邦财政部长克劳斯为首的公民民主党得票最多,在联邦两院和本国议会获得了1/3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前总理梅恰尔为首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也独占鳖头,在联邦议会中得了1/3的选票,成为第二大党。
大选后,获胜的两大政党主席克劳斯和梅恰尔就组阁问题举行了4轮会谈均无结果。面对两党严重对立的情况,7月2日哈韦尔总统任命了联邦政府。但这个政府仅向联邦议会提出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施政纲领,这实际上是为分家做准备。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政府分别在7月13日和14日向本国的民族议会提出了施政纲领。克劳斯在施政纲领报告中强调,为独立的捷克国家奠基是以他为首的政府的首要任务。为此他要尽快地起草《捷克共和国宪法》。梅恰尔所拟定的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施政纲领把谋求斯洛伐克的主权和独立摆在最突出的地位。7月17日斯洛伐克民族议会宣布了《主权宣言》,强调“《宣言》是斯洛伐克民族主权国家的基础”。
7月22日,在大选中获胜的捷克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举行第5轮会谈,双方在23日凌晨达成协议,同意把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成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1月25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法》,决定联邦共和国于1992年12月31日自动解体,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成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至此,具有74年历史的统一国家宣告解体。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1939年3月德国毁灭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资...
(1867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同年10月28日独立,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次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3月13日希特勒策动斯洛伐克脱离捷克“独立”,由德国“保护” ;1945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获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再次与捷克组建捷克斯洛伐克和国。
1993年1月1日起,两个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权国--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1939年3月15日, 德国第一批军队开进。
过去一直是捷克斯洛伐克首都的布拉格,仅仅18小时以后,希特勒就以惊人的速度得意洋洋地来到这里。这个国家现已被分割成许多部分,但都臣服于希特勒德国。
德国旗帜在波西米亚几代国王的城堡上飘扬,德国人欢呼着向希特勒致敬。但此次希特勒到达的场面并不像他征服奥地利和苏德台时那样壮观。那些没有声称具有德国人血统的捷克人嘲笑着德国士兵,而另外一些人则躲在街巷里嚎啕大哭。
在希特勒到来的几个小时以前,电台就宣布波西米亚和摩拉维将于今晚被德德军占领。
东部的斯洛伐克也在德的控制之下。这个地区的总理,约瑟夫-蒂下在捷克总统埃米尔·哈查试图要逮捕他之后,两天前与德国人达成一笔交易。 这个月的早些时候哈查企图解散喀尔巴索一乌克兰自治政府的计划没有成功。据报道,这个地区现已被由希特勒全力支持的匈牙利军队所占领。 15日晚,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将实行宵禁。公共建筑和银行部已被德国人接管。盖世太保手里握着名单到处在抓人。
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希特勒又把目标对准了领国捷克斯洛伐克,这是一个较大的、强大得多的国家,除拥有东中欧唯一幸存的民主制度外,还拥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和相当多的工业企业。但是,苏台德边沿地区300万日尔曼少数民族的存在使捷克斯洛伐克易受纳粹的宣传和颠覆。事实上,苏台德的日尔曼人所享有的自由比欧洲其它少数民族要多得多,因此,他们过去一直比较满足和安定。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密探开始工作,他们的煽动加上由大萧条造成的严重失业引起了不满情绪,使大多数日尔曼人少数民族转而反对布拉格。
随着纳粹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台德问题突然成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严重威胁。这个国家这时三面被扩张了的德国所包围。更为严重的是,有某些迹象表明英、法政府准备放弃捷克斯洛伐克,就象它们先前放下奥地利一样。3月24日,张伯伦在众议院宣布,他不能保证援助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保证在法国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下援助法国,因为英国的利益“与法国和比利时的利益并不相同”。
与英国相比,法国受到了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无端侵略的条约义务的束缚。但是,法国的将领们警告说,他们的军队不能到国界以外的地方作战,因为整个军事机构只适应防卫用的马奇诺防线的防御工事。因此,法国政府在理论上不得不尊重它对条约承担的义务,但在实际上,根本不愿这么做:在最后的较量到来时,它断然地拒绝援助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始于9月12日。当时,希特勒发表了一次煽动性的演说,在这一次演说中,他猛烈地抨击贝奈斯总统对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迫害”,并警告说,“如果这些受折磨的人得不到权利和帮助,他们将从我们这里得到。”希特勒的要求得到了对中欧事务毫无经验的英国富裕商人朗西曼勋爵的支持,朗西曼曾被张伯伦派到捷克斯洛伐克担任他的私人“调查者和调解人”。
朗西曼当时报告说:“绝大多数居民渴望与德国合并。”(这是一种未经证实的看法,因为苏台德的纳粹分子以往一向所要求的是自治而不是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并以这一纲领赢得了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支持),因此,他建议“日耳曼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的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少数民族“不占多数”的地区实行地方自治。
以上是张伯伦和希特勒举行决定捷克斯洛伐克命运的著名的贝希特斯加登会晤的背景。促成这一会晤的是苏台德的日耳曼人,他们在希特勒发表演说之后挑起了普遍的骚动。布拉格政府宣布了军事管制法,纳粹领导人逃往德国。于是,希特勒把军队集中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一带。张伯伦担心,如果希特勒真的入侵,很可能会引起一个使法国、最终使英国卷入纠纷的连锁反应。为了避免这一危险,张伯伦接受了达拉第总理的意见,向希特勒建议举行一次私人会谈。希特勒接受了这一建议,张伯伦于9月15日抵达贝希特斯加登。
希特勒不加掩饰地提出了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吞并苏台德区的要求,并表示,为了达到其目的,他宁愿“冒世界大战的危险”。张伯伦回国后,首先说服他的内阁,然后说服法国接受希特勒的条件。两国政府又催促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这些条件;当后者提出反对时,它们便向它施加了一切压力,其中包括抛弃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威胁。9月21日,布拉格终于屈从德国的要求,作为回报,英法答应保障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
第二天,张伯伦飞往戈德斯贝格,他认为只需要同希特勒一起制定出割让领土的具体方法就行了。然而,元首却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等公民投票就立即交出日耳曼人占多数的地区,而且不能撤除或破坏这些地区的任何军事机构或军事机构。此外,希特勒这时还支持波兰和匈牙利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领土要求。
这些新要求引起了严重的国际危机。捷克斯洛伐克下令全国总动员,法国也动员60万后备役人员入伍,苏联外交部长马克西姆·李维诺夫在9月21日的国联大会上宣布:“我们打算按照《苏捷条约》履行我们的义务,并准备与法国一起以我们可采取的方式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援助。”
正如丘吉尔所指出的那样,西方列强对“这种公正的、无条件的宣言虽说不上蔑视,但很冷淡”。相反,它们按照墨索里尼的建议,召开了英、法、德、意四国会议。会议于9月29日在慕尼黑举行,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没有参加,会议决定答应希特勒的所有要求,唯一的更改是作出若干保全面子的规定:德国对苏台德区的占领应分阶段进行,边界的最后划分应由一个国际委员会来决定。
正如丘吉尔向众议院说指出的那样:“德国独裁者没有从饭桌上抓取食物,而愿意让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他——这就是首相为捷克斯洛伐克所获得的一切。”不过,事实仍然是,慕尼黑的妥协受到了英、法两国人民的欢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当张伯伦宣布:“我认为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时,人们向他热烈喝彩。当希特勒声明“这是我不得不向欧洲提出的最后的领土要求”时,人们轻易地相信了。第二年发生的事件以灾难性的结局证明了这类声明的价值。
逐渐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许多边境地区是德国即将提出进一步要求的第一个信号。按照慕尼黑会议作出的规定,当时成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来决定新国界。不久就变得很明显,尽管英国和法国作出过承诺,但他们对委员会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因此,没有举行公民投票,种种决定是由委员会成员中的两名德国将军作出的。
最后,德国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10000平方哩领土和350万人口,其中1/5是捷克人。同时,波兰夺得了拥有丰富煤矿的特申地区,匈牙利占领了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的大片地区。在德国的帮助下,残缺不全的捷克斯洛伐克这时分裂成三小块:自治的斯洛伐克、自治的卢西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波希米亚省和摩拉维亚省。
1939年3月,最后一场戏拉开了:希特勒把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的傀儡政府首脑召到柏林,要他们解散各自的国家;3月15日,德国军队开进布拉格。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被宣布为德国的保护国,斯洛伐克也被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同时,希特勒还允许匈牙利人入侵,并吞并东部的卢西尼亚。
这样,不仅打破了人们认为希特勒的目标仅仅是重获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这样的幻想,而且消灭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一国家。对斯拉夫人占优势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使那些完全相信元首的话的人猛然意识到情况不妙。张伯伦尤其感到震惊,因为作为一个信奉正教的英国商人那,他先前认为希特勒会遵守他的不再对欧洲有任何领土野心的诺言。希特勒对这一诺言的违反,不仅迫使达拉第,也迫使张伯伦痛苦地重新考虑他们的政策,在希特勒突然攻击波兰时采取了较坚定的立场。
德国是如何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
1938年9月,英、法、德、意4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在1938年9—10月,波、匈等国出兵侵占捷部分地区,以及1939年10月英、法、德、意“国际委员会”决定,无论日耳曼人是否占多数的地区,均可不经公民投票就交给对其提出领土要求的德国之后,德国便开始策动斯洛伐克的“独立”。在德国支持下,斯洛伐克于1939年3月14日宣布“独立”。同日,希特勒召见捷总统哈查和外长赫瓦尔科夫斯基,强迫其在由德所起草的《德捷协定》上签字。这一协定的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德国对捷实行“保护”。次日,德军进入捷克境内。3月16日,德军占领斯洛伐克。3月16日,希特勒还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并由他所任命的“保护长官”进行统治。于是,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不到半年,德国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期间,英法等西欧大国并未履行《慕尼黑协定》附件所确定的原则,坐视捷克斯洛伐克惨遭肢解和吞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了巨大的增长。这一重要国际事件也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各国以及各阶层的人士,从此,欧洲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捷克斯洛伐克为什么解体?
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于一战后,是在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上建立起来的,领土超过12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600万。而建立后的借卡斯洛伐克其实发展很快,到二战时期就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工业强国了,拥有自己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曾经创造年均10.9%的经济增速,是整个华约发展最快,最发达,最有钱的国家了。而苏联解体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并没有明显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困难,为何最终也一分为二,走向了解体呢?这其实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捷克觉得吃亏其实在捷克斯洛伐克内部,就是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个民族国家组成。而长期以来,捷克的发展远远高于斯洛伐克,当时捷克工业发达,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斯洛伐克相对较慢。因此,长期以来,捷克人认为自己吃亏,在补贴穷兄弟斯洛伐克,所以一直都有不满。而在冷战时期,捷共领导下,这个矛盾才不那么突出。而苏联解体,使得捷克想自己单干,自己过好日子。
第二,斯洛伐克也不满意斯洛伐克一直是欧洲一个主要民族,早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时期,斯洛伐克就想要独立建国,成立自己的国家,最终还是被并入捷克。而斯洛伐克人虽然穷,发展滞后一点,但是这种独立的愿望那是非常强烈。而在捷克斯洛伐克内部,政权都是捷克掌控,斯洛伐克认为自己吃了亏,处于被支配的状态。所以也想自己单干,不受捷克的气,因此斯洛伐克也想独立。在冷战时期那是没办法,搞不过捷克,更是害怕苏联,所以才压制住了。第三,政权的失去本来捷克和斯洛伐克是强行在一起的,当时捷共领导。但是在1968年布拉格事件中,苏联对捷共进行了清洗,开除了超过50万人。而且此后捷共的政策基本上是完全听苏联的,就是苏联的附属国。为此,捷克斯洛伐克百姓不满,尤其是捷共,日益失去人心。因此,苏联刚解体,捷共在选举中就失去了执政地位,这使得两个国家连统一在一起的标志都没了。因此,在和平协商的基础之上,两个国家和平分手。值得一提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那是全世界的典范,和平分手,而且分手后还是和和气气的,到现在两国都是非常紧密联系,相互帮助。直到现在,解体后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发展不好,两国甚至都想再次合并,可见这两个国家都是很理性的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