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砚什么颜色最好,端砚如何鉴赏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3 16:53:25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端砚茶盘什么颜色的好

端砚茶盘什么颜色的好材质必须天然,色彩选择纯色,如:纯黑色、浅绿色等,其主体不得含有人工加色。石色紫中带蓝是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除紫色外,还有白、青、绿等颜色。

端砚是什么颜色

端砚是什么颜色 一、看颜色: 端砚中,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除紫色外,还有白、青、绿等颜色。 二、观石质: 一般选购端砚先由质开始,好的端砚石质可永远保值,石质细润、坚实的为佳。 三、感重量: 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太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 四、听声音: 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 五、用指按: 用手指按砚台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汽”形成的手指痕迹。 六、哈气: 靠近端砚哈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摸可见凝聚水的多寡
端砚什么颜色 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颜色。网上搜搜或者找专业的书籍看看。当然,这个还需要时间的、经验的积累。看你的目的了---
砚是什么颜色 砚台的颜色取决于石材的颜色。
石砚是什么颜色 石砚根据石料色彩不同。 1、端砚以暗紫色、猪肝色居多,也有绿端。 2、歙砚(龙尾砚)以黑色带眉纹、罗纹、金晕、金星居多,还有像黄鳝身上斑点纹路的鳝鱼籽石料,暗黄色。 3、洮砚以绿色较多,好的品种比如鸭头绿,还有偏赭红的鹧鸪血石料。 4、松花砚以暗绿色、姜黄色和朱膘红色居多,也有玉白色的。
端砚黑颜色是用什么调出来的 端砚严格来说,没有黑色,有蓝紫灰紫,红紫,猪肝红,黄金石皮,翡翠绿,胭脂红,大理石白,等 你说的端砚黑,我估计是,端砚漆墨之后的颜色。

方端砚和歙砚是什么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巖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巖(老坑)、坑仔巖、麻子坑、朝天巖、古塔巖、宣德巖......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北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定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的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矽墨三者称为天下之冠。宋代,歙砚又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7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素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宝重。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着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铁是什么颜色,铜是什么颜色,绿是什么颜色 铁粉是黑色,纯铁块是白或是银白色 金属单质一般都是银白色的,当然这是在它的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当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时,它的晶体几何形状会被毁坏,这是金属就是黑色的粉末。铁块和铁粉的颜色不同,就是因为它们晶体单质的几何形状不同,铁粉没有单晶的几何形状。非金属单质一般都是有颜色的。 归根到最终还是光学的问题: 就是光学的原因!因为它们晶体单质的几何形状不同,铁粉没有单晶的几何形状。这样,铁块吸收一部分可见光,将另一部分可见光镜面反射了出来;铁粉没吸收完的光却被漫反射,能够进入人眼的可见光少,所以是黑色的。 金属铜是紫红色的,故金属铜有赤铜、红铜和紫铜之称。化学手册和教科书关于金属铜的颜色的记述则有如下几种:红色、紫红色、玫瑰红色和棕红色。这些记述大同小异,都描绘了金属铜最基本的色调——红色。但也有书认为铜也可以是黄色的。最近,A.H.盖勒罗等人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撰文(下称盖文)认为:Cu是黄色的,Cu的淡红色是在空气中很易生成的Cu2O所致。其根据有三个:①磷青铜呈黄色;②从Cu2O基体的特殊显微照片中看到Cu的黄色针状结晶;③预热至红热后的铜条在甲醇或丙酮蒸气中能显示出明亮的黄色。 由此看来,关于金属铜的颜色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有澄清的必要。笔者拟通过对盖文的辨析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盖文作者把磷青铜的黄色当成金属铜原本的颜色与金属锡和铝的白色混合后产生的居间颜色,显然是把这种合金的形成简单地看成是黄色颜料与白色颜料的调合,这是不恰当的。事实上,即使是两种结构相同,而且彼此能以各种比例互相溶解的金属,它们的合金能呈现居间颜色的情况并不多。在大多数合金系统中,由于可能出现新的晶体结构,合金的颜色往往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例如,在Au中加入某些白色金属,所形成的合金的颜色会因金属的不同而异:加入Fe,呈蓝色;加入Al,呈绛紫色。有的情况下,甚至所加白色金属的量也会使合金呈现截然不同的颜色:在Au中加入少量Ag、合金仍呈黄色;加入25%的Ag,合金则变成绿色 铝是银白色
什么是端砚?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是什么意思?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中国四大名砚。 就是古人写字用的砚。 名列名砚前茅的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其砚石石料属泥盆系泥质矽质云母板岩。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石英和微粒磁铁矿,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成份均匀,质地细腻而易于发墨。岩石中绢云母使砚石细密柔润,溜而不损毫。泥质与矽质并存,使砚石柔中有刚。板岩的致密性,又使砚石贮墨不涸。端砚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声誉海外。端砚砚石,尤以老坑石最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歙砚因产于安徽省歙县而得名,其现石石料属元古界震旦系上板溪群的灰黑色含石英粉砂枯板岩。矿物成份为绢云母、石英、微晶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褐铁矿和泥质等,矿物颗粒细小,一般在0.005-0.01毫米之间。石质致密而细腻,因而用之不损毫,砚石中普遍含绢云母,使发墨耐用;而石英微粒的均匀分布.使歙砚具有“细中有锋,柔中有刚”的特点。砚石中的黄铁矿、白铁矿微晶呈现点点金星和银星,称之为“金星砚”或“银星砚”。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歙砚评价很高:“砚之美,润而发墨,其它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者不退墨,二德难兼。唯歙砚不留笔,滑不振墨,二者德相兼。”在苏东坡眼里,歙砚是天下之宝,砚苑之冠。 洮砚产于甘肃洮河,是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发现时。砚石石料为下石炭统水云母泥质板岩,是泥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其矿物成分为泥质、水云母、石英、绿泥石等,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质地致密,细腻温润。贮墨其中,经夜不渗不干,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不损毫。洮砚一经面世,文人墨客争相求购,名噪一时。黄庭坚说:“洮州绿不含风漪,能淬锋利如锥。”苏东坡咏曰,“缥缈神仙栖到仙,幻出一掬生云烟。”米蒂描述说,“绿色如朝衣,深者更可爱,”张文潜赞曰,“明窗试墨吐秀润,端州歙州无比色。”大师们从不同侧面深刻地描述洮砚的物理特性和书法功能。 四大名砚之一的澄砚,产于何处?众说纷纭:有说产山西绛州的,也有说产河南灵宝的,还有说产江苏苏州的。苏州澄砚石料为深灰色至黑发绿色的泥质板岩及含粉砂泥质板岩,岩层形成时代为上古生代二叠纪,由泥质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其次为泥质,铁质及少量石英粉砂,可见结核和腕足类化石。岩石硬度中等,不易跌碎,大块板岩可达100 X 100厘米以上,砚石单层厚达几十厘米。苏州砚石以质地细腻,易于精雕细刻著称。制作出的石砚贮墨不涸,发墨而不损毫颖,受到国内外使用者青睐。 石砚在我国历文悠久,从唐代至今,已有几千年。历代名砚中,绝大多数石砚的巖性为板岩、泥质板岩和含粉砂泥质板岩。除四大名砚外,还有宁夏银川贺兰砚为粉砂质泥质板岩,江西玉山罗纹砚为含石英粉砂粘板岩,河南济源盘古砚为紫灰色钙质泥板岩,浙江绍兴砚为凝灰质泥板岩等。以泥灰岩和灰巖为原料者,如吉林通化松花砚和山东益都红丝砚为微晶灰巖。有些灰巖中还含有动物化石,更是锦上添花,乃石砚中上品,如湖南菊花石砚和三叶虫砚。可见,石砚的优劣取决于岩石的质地,四大名砚突出的书法功能得益于砚之岩石质量之优。(作者:姚建平)

绿端砚哪种绿最好

端溪绿端,小湘绿端,沙浦绿端,根据查询360个人图书馆得知。1、端溪绿端:已绝产,色灰绿,木声,极细糯,泥性强,研墨和老坑相似。2、小湘绿端:色翠绿,人们常说的豆青色,没有端溪的细糯泥性,下墨犀利。3、沙浦绿端:颜色没有小湘的绿,但细润,玉质感明显。
绿端砚的绿色变化丰富,有深青绿色、浅青绿色、豆青色等。其中,深青绿色为上品,具有艳丽的光泽,石质幼滑,纯净细润,发墨润笔等特点。
因此,在选择绿端砚时,可以选择深青绿色的砚石,以确保其品质优良。

端砚宋坑什么颜色最好

认为黄颜色比较好,因为这黄颜色显得非常有气质,非常有内涵,能达到这种效果的一些都是能够体现出这种艳丽颜色的一些色彩搭配效果。

绿端砚好还是梅花坑好

通常来说是梅花坑好,因为绿端砚的产量是很高的,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绿端中也不乏佳品出现。梅花坑石多眼,石色苍灰白微带青黄色,石质对较为粗糙。梅花坑宋代开始便已开采,以砚石带有梅花点著称,石质非常接近宋坑,发墨也比较快。
但质地相当来说会比坑仔岩的要粗糙一些,梅花坑而言,颜色上是苍灰带有军绿色的;绿端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浑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绿端的上品结合石色和石皮的巧雕,不乏精品。
端砚梅花坑的特点
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然而,仍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如何辨别端砚的好坏?请各位行家指点一下。

端砚石常见的有十几个坑种,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大名坑。鉴别端鉴基本可从三步入手:
第一步,从石色去辨别。老坑以石玉为准,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紫带青和紫带赤也是好料,如果用其它坑石互相对照就更为明显。
麻子坑石色紫中带青,特别水岩麻子坑带有天青冻是最为名贵的,石质滋润、细腻。坑仔岩紫中带赤。以上三大名坑有“紫玉”等美誉。
第二步,从石声去辨别。将一件石料或成品放在五只手指之上,而另一只手轻轻弹击砚石,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泥声或木声,这件石料九成是端溪水一带出产,石质最好;如果敲出“当当响”或很强烈的金属声,就是斧柯东一带出产的砚石,石质较为次之。声音木声,变质泥和水云母就特别明显,石质柔软细腻;反之声音越响,含沙量较多的矿物质越多,微粒则越粗。
第三步,看石品花纹。石品花纹有很多种,最为名贵的有鱼脑冻、冰纹冻、浮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石眼、玫瑰紫,如果老坑石有以上特征,那是难得可贵的,金银线、火捺、翡翠斑为次之,麻子坑和坑仔岩以优美的鸲鹆石眼为代表,石眼多、圆而大的为贵,石眼有睛而且眼晕多是最好的,颜色有青绿色、象牙色、黄色等。
第四步,看砚形及雕刻。砚形常见的有随形、方形、长方形等,总体为实用形和观赏形。雕刻则分为高浮雕、半浮雕、浅雕、线刻和平板。我个人认为浅雕较为经久耐用,不易破损,容易清洗,也不损害石头本质,雕刻要线条流畅,做工精细,设计巧妙,因材施艺,题材鲜明,布局得当不繁琐。
总的来讲,选购者不妨参照下面五贵:1、砚以紫为贵:紫色砚是指老坑、麻子坑、坑仔岩。2、砚以品为贵:是指石品花纹丰富,如冰纹冻、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石眼、天青、火捺、金银线等。3、砚以古为贵:年代久远的古旧端砚。4、砚以人为贵:名人使用或名人雕刻创作的端砚,砚背刻有铭文或印章者。5、砚以方为贵:方砚有君子之德,大方朴实,有稳重之感,而且用料非常讲究。

端砚如何鉴赏

一看石色,古今有差别
古代流传至今的端砚大多被风化了,只需拿一块绒布蘸水在砚池上轻轻擦拭,再抹去积年的墨锈后查看砚石的石色,端砚石至今为止主要颜色有三种:
一种是紫石,主要是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地开采的,相对来说比较常见。
一种是绿端石,最早是在北宋时期露天开采出来的,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还有的带橙黄、胭脂色。最好的绿端石是翠绿色,细嫩润滑,没有瑕疵,较为名贵的品种,颜色容易跟吉林的松花石、甘肃的洮河石混淆。
一种是白端石,砚石呈乳白色,触感细腻油润,因砚石脆且硬度高,雕刻难度极大。从宋代末期开采,因为地处自然保护区到60年代禁采,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传说古代还有人用过红端石砚和黑端石砚,并没有实据。
二看石眼,“无眼不成端”
“无眼不成端”是自古以来端砚的评判标准之一,在1985年《广东省肇庆市端砚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端石“石眼”是一种含铁质结构体,在成岩早期掺和进去,被矿物质或黏土包裹,最后形成不同颜色的外壳,譬如紫端、绿端。其中最为名贵稀有的当属超过十圈同心圆包裹而成的鸲鹆眼,请看下图:
以下罗列几种名贵端砚常见的石眼供参考:
鸲鹆眼,类似八哥鸟眼,呈翠绿色,夹杂黄、碧之色;
鹦哥眼,翠绿色为上等品,中间有黄黑相间的瞳孔状晕染;
鸡翁眼,如同公鸡眼般大小,眼晕黄绿相间,中间有黑点;
此外还有的像麻雀的眼睛,似大象的眼睛,如象牙般乳白色的石眼尤为名贵。
三看石品花纹,独一无二
端砚之上的石品纹理特殊,堪称独一无二,这在其他类型的砚石上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你见到一方砚台上面没有天然纹理,那大概不会是端砚。
名贵端砚上的石品花纹,常见有晕块状的诸如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青花、火捺等。鱼脑冻的色泽白中有黄略带青色,也有白中带灰的,使用时发墨好,出墨快,是难得的珍品;蕉叶白形如蕉叶伸展,娇嫩的白色中略带青黄,如凝脂般细润;端砚石中色青微带苍灰色便是天青;遇水显露出蓝色的微小斑点则是青花的显著特色;至于火捺,顾名思义类似火烙下的痕迹,或者被熨斗烫焦的紫红色带黑纹理。
此外还有线纹状的,诸如金线、银线、冰纹、彩带纹、玉带状;有斑点状的,诸如翡翠、古斑、雀斑状、金星点、银星点;有石瑕疵类的,诸如虫蛀、黄龙、黄膘、朱砂钉、五彩钉、凤涎、石线等。

怎样选购端砚? 老任

一、坑别:一般练习书法国画,选宋坑、绿端、梅花坑、朝天岩等就足够。宋坑研墨稍粗,但下磨极快,特别是带彩带的宋坑,呼呼生风。绿端颜色非常漂亮,研墨细,特别小湘绿端在下墨、发墨上非常出色。梅花坑也稍粗,下墨飞快,梅花眼很好看。朝天岩离三大名坑很近,泥性很强,研墨比较细。这些坑都是非常好的材料,价格又实惠,只是三大名坑三分之一的价格甚或更低,可以作为选购端砚的首选。如果是画国画,特别是工笔,就要选老坑、麻子坑、坑仔砚。特别是麻子坑研的墨特别细。
二、大小:作为研墨之用,五、六寸的砚就足够用了。且适合拿在手里把玩,古端砚多是这样的尺寸。以前日本人定的砚也是如此,08年竟缩减为四寸小砚!七、八寸砚对于现代人更合适,研起墨来顺手,放在案上顺眼。九寸以上的砚贮墨多,宽敞大方,是专业书画家用的。放在案头要占很大位置。
三、形状:方正最贵,卵圆形次之,随形最次。
四、式样:端砚大概分淌池、门字、抄手、象形、随形等几类。淌池砚最为实用,砚堂宽大,墨池深广,不管研墨,还是贮存墨汁,都十分好用。门字砚也属于淌池。抄手砚身量高颀,造型方正,已有近千年历史,功能同淌池砚,是好古人士的珍爱。象形砚取法自然,形状有古琴、荷叶、白菜、瓜果等,式样古老,生活情趣浓。随形砚取自天然形状,多数雕刻山水人物,具现代人审美特征,观赏性强,但有的实用性较差。
五、纹饰:端砚按纹饰可分光素、点缀和繁雕三类。素砚以实用为目的,以造型和线条取胜,不事雕琢,如淌池、抄手、门字、走水等。点缀砚一般在砚首或砚沿雕花鸟、山水和龙凤等简单图案,兼顾实用和观赏。繁雕砚一般满雕山水云龙等,以文饰繁复精细见长,如古代的兰亭砚和现在随形山水砚。如果购砚主要用来研墨写字画画,就尽量选素砚,不要选有雕工的,这样价格要便宜一百到几百块,实惠的多。现在随便一个雕工都要一百块以上。
六、品级: 1、坑别:从下墨、发墨的快、细、浓上讲,老坑最好;麻子坑、坑仔次之;绿端、宋坑、梅花坑再次之。斧柯东情况很复杂,有的材料很好,完全可以和麻子、坑仔媲美;叫“新麻子”、“新坑仔”。有的则石质较粗,下墨不好。 2、石色:紫色(含紫红、深紫、紫蓝)最上,红色次之,苍灰色最次。绿端是个另类。 3、石声:木声为上(因好的端石是泥质结构,刻出的粉像米粉一样细滑),石声次之,金声再次。 (老任原创。

如何鉴别端砚

端砚鉴赏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
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
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刻制。
听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
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
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
石品
鱼脑冻
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青花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火捺
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天青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
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
金银线
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冰纹
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
鹧鸪斑
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石眼
石眼
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
端砚石眼神态各异,区别有三:一是从形态分,一般以其形似而名其石,且又多以鸟兽类眼来定名。如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二是从神态区分,有所谓瞎眼、怒眼、死眼、活眼、泪眼、翳眼等;三是从眼的生长位置来分,有所谓高眼、低眼和底眼等。明学士刘定之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活眼圆明层晕,或晕为一点间色而已;又认为上眼胜中眼、中眼胜下眼。上眼在砚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
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有云:“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说起砚台的收藏,多数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唐代时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晚唐时出产自安徽婺源的歙砚,东晋时产自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宋代时出产于甘肃临潭的洮河砚)作为重点收藏对象。无论自用还是收藏,甄别砚台的优劣尤为重要。其实,一些小技巧对于挑选好上乘的砚台还是很有帮助的。首先,“看其材”,主要看砚台的材质、品相、工艺以及铭文等。第二,“摸其身”,好的砚台,用手抚摸,会给人以润滑细腻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肤。另外,好的砚台还会给人以冰凉之感。第三,“掂其重”,用手掂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一方砚,重得好,轻者差。第四,“听其声”,将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或用另手指轻弹,歙砚以具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者为佳,而端砚则以竹木之声为好,如果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第五,“洗其墨”,这里指的是把砚台上的磨痕洗掉,还原其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楚砚台是否有损伤或者修补过的痕迹。 有人说,砚台是“养”出来的,一块好的砚台,在保养方面的确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首先,要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台会出现干燥、爆裂等情况。另外,尽量不要让砚台和金属、玻璃器物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因为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砚台刮伤。再者,定期给砚台打蜡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这样可以养砚。其实这些做法并不妥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蜡涂抹于砚台四周,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是最不可取的。 据《古砚考》记载:“昔日云: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甚矣。砚之必当勤洗也,多洗则不竭燥,多洗且得神气,三日不涤,宿墨胶凝,书写滞笔,墨色尘灰,不能清鲜矣……”意思是说,砚台要注意及时清洗,而洗砚最好用清水(切不可用热水、茶叶水等含酸碱性的水)配以丝瓜瓤慢慢洗涤。另外,洗砚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盛水的器具最好用木盆,如果在水泥盆或者瓷盆中清洗,很容易将砚台碰伤。
端砚的鉴别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书本知识最主要的还是多看实物才能鉴别真假,以及各坑口石质的区别。同样的端砚,坑口不同,石质差别巨大。
向端砚吹口气,雾气水朱形赘在一起的就是好的
一、端砚是什么
端砚石是古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间,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二、特点
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
三、分类
端砚石分紫端、绿端、白端三种,其中紫端石为富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绿端石和白端石为富钙、镁的碳酸盐类岩石。紫端石和绿端石形成于同一个泥盆纪。白端石形成于比紫端石晚7000万年石炭纪。
四、如何鉴别端砚
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
石色: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
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
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