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代的鼻烟壶是做什么用的啊?
- 2、鼻烟壶是什么东东,干什么用的?
- 3、马末都:小小鼻烟壶,就是一部清朝工艺史,集多种工艺之大成
- 4、中国的鼻烟壶发明于哪个朝代
- 5、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内画艺术起源于什么时期?
- 6、鼻烟壶是哪来做什么用的,鼻烟又是什么东西做的呢?
- 7、清宫鼻烟壶是什么物件?是国宝吗?
- 8、鼻烟壶的作用与用途是什么
- 9、清代鼻烟壶
古代的鼻烟壶是做什么用的啊?
盛鼻烟的
好的鼻烟用料十分考究,内有冰片、樟脑等名贵药材,用高级富有油分且香味好的晒烟叶、磨成粉未,装入密封容器,待经一定时间陈化后方可使用。如果患感冒,头昏鼻塞,吸点鼻烟,痛打几个喷嚏,立通关窍,呼吸畅通;如头昏疲倦,吸点鼻烟,即可醒脑提神,确有独到的妙用。据史书载,鼻烟从明朝万历九年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进中国,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中国朝野上下皆嗜鼻烟、被视为当时的时髦。裕固族吸鼻烟也是从清朝时候开始的,一直流传到今天。虽然现代化的卷烟、雪前,使吸纸烟者遍及肃南各个地方、各个阶层,可裕固族人吸鼻烟者也还大有人在。
自明末以来,由于鼻烟流行,我国匠人结合自己民族工艺传统,大大发展了鼻烟壶的制作工艺。至今在裕固人手中珍藏的玉石壶,可分为自玉、青玉、翡翠、珊瑚,玛瑙、水晶,玛瑙壶中又分琐琅、藻草、缠丝、冰糖。造型上有鸡心、鱼蔷、砖方、月园、双连式、美人肩等等。烟壶虽小,却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特征、审美习尚、技艺水平和以代风貌。裕固族还把鼻烟壶装入绣制精美的鼻烟壶荷包内,挂在胸前衣扣上。荷包图案精美,做工精细,色彩鲜明,下垂红缨穗,是裕固族人的一件心爱工艺品,点缀美化着他们的生活。
鼻烟壶的起源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法等国。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习,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鼻烟壶的传说
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 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 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鼻烟壶是如何制作的?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原衡水市特种工艺厂)是“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1972年创建.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在国际上有的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
鼻烟壶从材质上分为:
金属 玉石 有机物 陶瓷 料器 内画
简介: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吸闻此烟,对解除疲劳起着一定的作用。它起源于美洲印地安,后被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带回欧洲,很快流行一时。当时法国宫廷里上至国王、王子、公主,下至仆从,都竟相吸闻鼻烟,把此举当成一种时髦。拿破仑一世也是一个嗜喜鼻烟爱好者 ,据记载他每月耗费鼻烟达7磅多。
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儿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筒吸烟。因此鼻烟传入正适合他们野外吸闻特点,为了让鼻烟壶具备坚固,不怕摔碰,游民们用 各种玉器、金属、骨角材料来制作鼻烟壶。据史籍记载鼻烟在当时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访主人的账蓬时,主人必须鞠躬,用双手捧着鼻烟人给客人,而客人也必须用双手主人的鼻烟过倒出少许鼻烟,放在鼻上吸闻一会儿,然后用双手将鼻烟壶还给主人。这一非常细小的举动,却充满文明的礼仪,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虽然鼻烟和鼻烟壶不是诞生于中国,而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关内外盛行。最初到中国的外国鼻烟壶,均是玻璃制品,王士祯在《晋祖笔记》中写着:“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然而终究舶来数量较少,满足不了百姓需求,聪明的工艺匠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精巧的鼻烟壶,诸如悲翠、宝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属等材料。越是珍贵材料制成的烟壶,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18世纪初中国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并通过欧放商人、罗马教皇的使节、各国的使节和传教士、官员们逐渐流传到国外。当年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朝拜康熙皇帝,献上了彼得大帝送给清皇宫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的礼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场制作的鼻烟壶。到了清代嘉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曾作为国与国交流的最珍贵礼品又流传到海外,名闻遐迩。
曾有人评论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因此,早在19世纪末欧美艺术品收藏家,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壶的集藏。东南亚地区只是在1989年后,才出现收藏鼻烟壶之热潮,至今方兴未艾,促使鼻烟壶价格迅速上涨。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丝珐琅仙鹤纹鼻烟壶,以104.5万港元的高价被台湾一位收藏家购得,创下世界鼻烟壶拍卖纪录。
内画鼻烟壶四派:
京派
当今内画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百业兴旺、人才咸集,经济文化的发达,蕴育出内画鼻烟壶艺术有着必然性,内画画工们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地形成诗书画印并茂的京派艺术风格。 京派内画以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为代表,当今京派首屈一指的为刘守本先生。
鲁派
鲁派画工云集地在山东博山,鲁派因着山东博山籍的内画艺术师毕九荣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从北京回到博山后发展起来。鲁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够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烟盒的内壁上作画,然后,烘烧形成内画鼻烟壶的瓷釉画,即使盛水画面也毫不受损。 鲁派内画的代表人物是毕九荣,当今的内画艺术名家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当代的形成,虽然形成的较晚,然而,现在冀派内画鼻烟壶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最多的。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以国画色和油画色综合表现手法摹拟多个画种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题材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内画工具为王习三首创的金属杆钩笔。冀派内画画工云集地为衡水,饶阳县是衡水内画鼻烟壶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 冀派的开山鼻祖为王习三先生。
粤派
粤派以艳丽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著称于世,他也是一个年轻的派系。粤派在广东汕头。 代表人物为吴松龄。
鼻烟壶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16世纪以后,鼻烟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里的游牧民族无法在马背上用烟筒吸烟,鼻烟正适合他们马上吸闻,所以很快流行开来。为了使鼻烟壶坚固耐用,游牧民族多用各种玉器、金属、骨角材料来制作。鼻烟壶以其小巧玲珑的独特造型、种类繁多的选材用料、精美细致的制作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供人玩赏和显示身份地位的艺术佳品。中国的鼻烟壶,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是中外文化艺术有机融合的典型器物。
鼻烟壶是什么东东,干什么用的?
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
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
扩展资料: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它起源于美洲印地安,后被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带回欧洲,很快流行一时。当时法国宫廷里上至国王、王子、公主,下至仆从,都竞相吸闻鼻烟,把此举当成一种时髦。
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清宫造办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
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著送礼餽赠、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鼻烟壶
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
鼻烟壶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着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扩展资料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
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
鼻烟壶是用来装鼻烟的。鼻烟是当时人们常用的东西,粉末状。使用时用指甲挑少许放到自己的鼻孔下,用力吸进去,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或数十年而成,有紫黑、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气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鼻烟传入我国后,中国工匠即使用我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了很多精美的鼻烟壶,如今很多已经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和古董。
扩展资料
清代名贵鼻烟壶都不宜接触强烈阳光,因为红外线会促使鼻烟壶内部湿度增加,分子活化,分子内解,内部的应力变化,产生龟裂或翘曲;紫外线可损坏内绘鼻烟壶的色彩。为此,鼻烟壶应放在与天然光隔绝的地方,亦要避免强烈灯光、紫外光灯或太阳光管。放置的玻璃柜最好用一种有机玻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鼻烟壶
鼻烟是发酵烟叶粉末调香而成,以鼻吸用的无烟烟草制品。鼻烟的粗细度、湿润度、色泽、刺激程度及香味,根据配方多种多样。当代世界鼻烟有1000多种,主要风味有烟草、薄荷、干果、浆果、花、草药、咖啡、酒香、木香、泥土、皮革、麝香、龙涎香等。
中国清代将鼻烟风味类型总结为酸、膻、豆、糊、甜五种。白鼻烟是一种特殊的鼻烟类型,特指无烟草成分的鼻烟。
鼻烟以香味较好的烟叶,晒干后和入必要的名贵药材,磨成粉末,装入密封容器,经一定时间的陈化,即可应用。不需燃点,单以手指粘上烟末,轻轻由鼻孔吸入。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七:“ 吕宋国 所产烟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丝薰,余既详之前卷。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
《红楼梦》第五二回:“ 宝玉 使命 麝月 ,取鼻烟来,给他闻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快了。”茅盾《子夜》十:“ 杜竹斋 两个鼻孔里都吸满了鼻烟,正闭了眼睛,张大着嘴,等候打喷嚏。”
明万历九年,鼻烟由意大利传入中国。其原料为经晾晒后的富有油分且香味好的干烟叶。
制作时,先拍除烟叶上的沙土,再在碾磨上磨细,筛取 100目以下部分,和入必要的名贵药材,然后封贮在陶缸内埋入地下,使其陈化一年以上,并窨以玫瑰花或茉莉花增加其香气。用时以手指粘上烟末送到鼻孔,轻轻吸入。消费者主要为西藏、内蒙古等地的牧民。
康熙时,《熙朝定案》谓“康熙二十三年,圣驾南巡,汪儒望、毕嘉,进献方物,上命留西蜡,赐青伫白金”,按西蜡,即鼻烟瓶,似此康熙皇帝,前述虽恶烟草,然于进贡方物中,得留鼻烟,足示其珍爱之意,此时宫廷皇族,盖已盛用鼻烟,观汪灏《随銮纪恩》“七月十五日,皇太子赐鼻烟一玻璃瓶”,竟将鼻烟作宠赐之物。
至雍正年间,使用鼻烟之风气更甚,进贡者以是为贵,赏赐者以是为恩。雍正三年,意大利教皇伯纳第尔进贡方物,有各色玻璃鼻烟壶、咖什伦鼻烟罐、素鼻烟壶、玛瑙鼻烟壶及鼻烟,居六十种之多。
后来葡萄牙国王若瑟遣使麦德乐进贡方物四十一种,亦有鼻烟,若干年后,葡萄牙国王若瑟复贡方物二十八种,各色鼻烟壶与鼻烟估有六种。当时皇帝宴会,诸王贝勒大臣以下,皆赐鼻烟与鼻烟壶,以示圣恩广大。而缙绅阶级对于鼻烟好,更可知矣。
鼻烟的原材料主要是用晒烟或雪茄烟的烟叶,先将其研磨成细细的粉末;然后加入鲜茉莉花入缸发酵,一缸鼻烟要进行七八次发酵以后才算基本成功;再将这些鼻烟密封保存,行话叫“泄劲”,四年以后才可出售;出售前还要再用新鲜的茉莉花进行“提味儿”。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多年后制成的。
鼻烟壶是用来装鼻烟的。鼻烟是当时人们常用的东西,粉末状。使用时用指甲挑少许放到自己的鼻孔下,用力吸进去。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或数十年而成,有紫黑、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气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
鼻烟传入我国后,中国工匠即使用我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了很多精美的鼻烟壶,如今很多已经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和古董。
盛装鼻烟之容器。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清宫造办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著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马末都:小小鼻烟壶,就是一部清朝工艺史,集多种工艺之大成
鼻烟是万历年间随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宫廷,并迅速在宫廷内风靡,并由宫廷传入民间,这时期盛装鼻烟的工具是鼻烟盒。到了清朝,因为统治阶层是马上民族,所以对盛装鼻烟的工具有特殊的需求,所以鼻烟壶成为主要的盛装鼻烟的工具。 从传世的鼻烟壶来看,使用的工艺繁多,按照材质有金属、珠、玉、石、木、瓷六大门,体积小者如指节,精致玲珑,工艺上雕镂纤奇、色彩叠套。著名民间收藏家马末都先生就曾说过,鼻烟壶的历史,就是一部清朝工艺史。 套料鼻烟壶 金属材料鼻烟壶 入清后,因为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而明朝使用的鼻烟盒非常不方便马上使用,大者不容易打开,小者又容易打翻。于是出现了能够在马上轻松使用的鼻烟壶,体型较小,扁平状,非常容易携带。由于清初嗜好鼻烟的人并不常见,所以装鼻烟的容器也并不讲究。 康熙皇帝接触鼻烟之后,逐渐迷上鼻烟,上行下效,吸闻鼻烟的风俗从康熙朝开始兴起。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铜胎画珐琅传入中国,受康熙皇帝喜爱,随之出现了金属胎画珐琅的鼻烟壶。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 到了雍正时期,对御制铜胎画珐琅鼻烟壶非常重视,命令造办处大量生产,用各种方式鼓励本国珐琅工匠创新,经常抽时间对对画珐琅鼻烟壶的款式、纹样,甚至收藏都一一给予指点,这一时期,鼻烟壶出现了大量新的样式。 乾隆时期鼻烟壶工艺在康熙、雍正工艺的基础上,不仅取材广泛、造型多变,而且技艺精湛、格调繁褥秀丽。在这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鼻烟壶中,金胎、银胎、铜胎、玻璃胎在此时大量涌现,其中又以为金属胎为大宗,乾隆朝的御制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多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画珐琅鼻烟壶的重要艺术特征。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 瓷质鼻烟壶 清三代瓷胎鼻烟壶纹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经历了初创、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康熙时期制瓷业刚开始迅速发展,在康熙皇帝的督促下,匠师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创烧了瓷器鼻烟壶。 这一时期的瓷胎鼻烟壶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和山水人物纹等。康熙时期制作的瓷胎鼻烟壶形体简洁大方,釉面晶莹亮丽,略为泛青,但是釉色的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以青花为主。 粉彩鼻烟壶 雍正时期的瓷胎鼻烟壶纹饰的绘制技艺日趋成熟,釉面大都光洁细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样式,但是这一时期的鼻烟壶传世作品不多,品种主要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除了传统的动植物纹饰等题材外,另外还有锦纹、夔龙纹、宝相花纹等纹饰。 乾隆时期瓷胎鼻烟壶纹饰的绘制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纹饰也由雍正时期的简明疏朗而变得繁复与华丽,是纹饰发展与形成的成熟阶段。对技术要求高、制作难度大的仿生瓷,制作的惟妙惟肖,十分形象。 青花鼻烟壶 这一时制作的鼻烟壶主要以粉彩为主,很少见青花与釉里红等种类。乾隆时期瓷胎鼻烟壶纹饰的题材丰富多样,以植物纹、动物纹、景物纹和人物纹为主。构图上讲究对称、均衡的布局,用色上对比强烈,颜色艳丽,十分具有装饰性。 由于瓷器鼻烟壶成本低廉,普通百姓也能使用得起,所以从康熙时期到民国时期瓷质的鼻烟壶都有烧制,而且数量巨大。 粉彩鼻烟壶 玉质鼻烟壶 玉器的制作在中国源远流长,到了清代已经非常的高超。乾隆以前玉质鼻烟壶玉质比较粗糙。为了将玉的瑕疵去掉,琢出各种花纹。乾隆以后,由于新疆玉路的打通,优质玉石进入中原,玉质鼻烟壶多做得光素,体现玉质本身的美。 玛瑙鼻烟壶色泽丰富,利用玛瑙本来的色泽就能妙趣横生,有中间带有一条白线的腰横玉带玛瑙鼻烟壶,也有像珊瑚状纹理的水草玛瑙。还要琥珀、蜜蜡、松石、水晶、碧玺、青金石等材质的鼻烟壶。 非常鼻烟壶 玻璃质鼻烟壶 康熙时期玻璃工艺进入中国,康熙皇帝下令组织内府生产玻璃鼻烟壶制品,并将其作为赏赐品,用以封赏朝臣,以示恩德,这极大地促进了鼻烟壶的发展。玻璃材质的鼻烟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套料鼻烟壶,一种是内画鼻烟壶。 套料鼻烟壶是在料胎上套上一种以上颜色的玻璃,然后把带有颜色的玻璃雕刻成花纹。也有直接用半溶解状的玻璃在料胎上做出纹饰。 内画鼻烟壶 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易于着色,在嘉庆时期有人发明了用小钢珠和石英砂混合以水灌入鼻烟壶内,均匀摇晃,在鼻烟壶的内壁打磨出类似于磨砂效果,使颜料和墨汁更易于附着在内壁上。再将竹笔弯曲伸入鼻烟壶,在其内壁里反向作画。内画鼻烟壶是出现最晚的鼻烟壶工艺。 鼻烟壶内画艺术来说,其壶内的构图与题材的选择,以及内画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沿袭了中国书画艺术风格。内画艺术的初期基本承袭中国山水画的全景式构图,到了中后期,内画艺术的绘画方式又融入了宋、元、明三代的山水画精华。在人物绘画上融入了唐代画家唐寅的笔法,题材也从初期的山水画为主变为民间典故、吉祥纹样和肖像画等为题材。 玻璃鼻烟壶 清朝鼻烟壶的发展是从小到大的过程,早期器型较小,装鼻烟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使用鼻烟的量越来越大,鼻烟壶的器型也越来越大。到了新中国成立,随着卷烟的盛行,鼻炎壶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中。 参考:清三代瓷质鼻烟壶纹饰研究 参考:清宫造办处御制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历史演变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中国的鼻烟壶发明于哪个朝代
明朝隆庆年间,当时的鼻烟壶就是普通的药瓶一样,没有后来的这么精美。
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外人士珍爱收藏的对象。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清宫造办处经常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 、玉作 、牙雕作和镶嵌作;壶盖、勺由镀金作或牙雕作配制。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为盛装鼻烟之容器,鼻烟系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後,加工转化後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闻鼻烟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徵之一。
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内画艺术起源于什么时期?
清嘉庆年间的一位年轻画家 ,将小钢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壶内晃动,使颜料易于附着,然后以带有弯钩的竹笔蘸上颜色,在内壁反向作画。
内画艺术起源于清代时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在那个时候鼻烟壶已经得到人们的喜爱,内画艺术就开始广为流传了。
起源于清朝的中晚期,那个时候社会是非常流行鼻烟壶的,这样的话产生了一些鼻烟壶的画作。
鼻烟壶内画是我国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它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方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变形细画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预制件上画出详细的画面,风格优雅,笔触细腻。据说,嘉庆、道光年间,有一位地方官员到京城述职,并在寺庙里住宿。因为他几乎吸完了鼻烟,所以他用香烟拭子刮去了烟壶里剩下的鼻烟。寺院的一位僧人看到烟斗在壶内壁留下了许多划痕,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非常线性的,因此他将其扩展到内画壶的艺术中。
内画鼻烟壶制作工艺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画鼻烟壶,简称“内画壶”,是北京形成的一种传统工艺品,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这个过程是用一根细竹竿做一支钩形钢笔,蘸上颜色,把它拉伸成透明材料或水晶壶,然后把它画在磨砂机的内壁上。内画壶是集书法、绘画、材料制作和玉雕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它对明清工艺史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艺术家画画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腕上。最重要的是写得无怨无悔。要求一次完成,否则一个小缺陷可能导致整个工作从头开始。鼻烟壶内画以中国画为基础,继承了中国画的精髓。一平方英寸的鼻烟壶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故事、中国风景和中国人文。其中,被公众熟知的北京式鼻烟壶历史最悠久。在后期,它扩展了几所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如河北学校、鲁学校、广东学校等。
总体文艺修养较高,多以传统题材和历史故事为主,色彩简单,结构严谨,给人高雅独特的艺术享受;冀派擅长肖像画,形神兼备。尤其是幼儿游戏画和白子画最能体现冀派画鼻烟壶的艺术特色;鲁派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可以用瓷器上的釉色作画,然后烘烤成鼻烟壶的珐琅画,即使装满水也不会损坏;目前,最年轻的派系是广东派系,它以华丽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而闻名。
鼻烟壶是哪来做什么用的,鼻烟又是什么东西做的呢?
鼻烟壶原来就是用来存放鼻烟的,清末自西方传入.
鼻烟是一种经特殊加工并加上香料之类的很幼如粉末状的烟丝,它不是用来烧而是用来抹在鼻孔内吸入的.
鼻烟壶多系内画壶,因口孔细小,探笔进去绘画难度很大.现在主要用来欣赏和收臧.壶体有用玉石,玛瑙,玻璃等材料制作的,因材料,工艺的优劣和历史远近而价值云坭.
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
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
拓展资料:
鼻烟是发酵烟叶粉末调香而成,以鼻吸用的无烟烟草制品。鼻烟的粗细度、湿润度、色泽、刺激程度及香味,根据配方多种多样。
当代世界鼻烟有1000多种,主要风味有烟草、薄荷、干果、浆果、花、草药、咖啡、酒香、木香、泥土、皮革、麝香、龙涎香等。中国清代将鼻烟风味类型总结为酸、膻、豆、糊、甜五种。白鼻烟是一种特殊的鼻烟类型,特指无烟草成分的鼻烟。
参考资料:鼻烟-百度百科
清宫鼻烟壶是什么物件?是国宝吗?
(清宫鼻烟壶)
说到清宫的鼻烟壶,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清朝末年,一个皇室成员想弄个官当当,就花了10多万两银子,在意大利买了2个鼻烟壶,一个是红宝石的,一个是蓝宝石的。
他不敢直接向慈禧太后要求,便托太监李莲英介绍。
那个皇室成员对红、蓝宝石的价值也一无所知,听说蓝宝石价值高,就让李莲英把蓝宝石进献给太后,并信誓旦旦地说事情办妥后,红宝石就送给李莲。
李莲英对这个皇室成员投机钻营行为很反感,想“治理治理”一番,收下两个鼻烟壶后,将蓝宝石的呈给慈禧,但他对太后旁敲侧击说,这个蓝宝石鼻烟壶么,不如红的吉利,他怎么不送红的给您?
慈禧一拍大腿,对啊,蓝的什么颜色啊,是天的颜色,原来他是变得法子骂我归天啊,气死我了。脸红脖子粗的慈禧顿时火冒三丈,立即下旨问罪。
那个皇室成员不仅官没当成,而且还遭到了惩罚。当然,10万两银子打了水漂,两个鼻烟壶也要不回来了,算是自讨苦吃,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了。
(清宫鼻烟壶)
据说鼻烟是一个意大利烟贩子发现的,距今有500多年历史。“鼻烟”是雍正的“发明专利”,外国人向清廷进贡,皇帝用它来赏赐大臣,大臣们用了后都认为闻鼻烟可以预防伤风感冒。
雍正率先将鼻烟瓶改为鼻烟壶,由于上行下效,宫廷里制作鼻烟壶才蔚然成风。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许多皇帝专用的鼻烟壶,这些鼻烟壶有的是铜胎和瓷胎的珐琅彩,有的则是玻璃胎的内画壶。
有一个康熙的鼻烟壶,高6厘米,口径1厘米,足径2厘米。铜胎镀金,两面用同样的梅花纹作装饰,整体上都是白釉为底,两面开光。两圈垂叶装饰于颈部,有勾莲纹装饰于肩部,这是一种珐琅器,有“康熙御制”款。
另有一个清代雍正年间画珐琅勾莲荷包式鼻烟壶,也有白釉为底,两央装饰有相同的勾莲纹,相同的缠枝花纹装饰在两肩上,宝蓝色玻璃盖连象牙勺。
乾隆时的画珐琅孔雀开屏鼻烟壶,同样是铜胎镀金的,锤成孔雀开屏形状,整个瓶体用红色、蓝色、白色和绿色填出孔雀开屏的斑斓色彩;
瓶颈和瓶体,则以黄色作底,它也是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的,这个鼻烟壶高4.9厘米,口径1.2厘米。
(清宫鼻烟壶)
除了画珐琅母婴鼻烟壶外,还有一些玻璃胎的鼻烟壶,比如珐琅彩瓜蝶鼻烟壶,制成葫芦形状;玻璃胎珐琅彩仕女烟壶,则是方形的。
清廷制作的鼻烟壶形状各异,材质有官料的琉璃,色彩鲜艳、质感光滑细腻,壶身上有各种画作,如孔雀开屏、人物风景画、乾隆康熙画作等。
制造琉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英石和长石、石英砂,经过高温焙烧而成的,这与制造玻璃的方法有些相似。玻璃是透明的,琉璃是半透明的,元明清三代,料器发展很,工艺也很先进。
鼻烟壶,体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制作工艺,不仅有着日常防风感冒的作用,也可成为皇室贵胄手中把玩的物件。
话说如此精美的东西,真让人爱不释手啊。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鼻烟壶的作用与用途是什么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
鼻烟壶还具有著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扩展资料:
起源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乾隆朝时鼻烟壶艺术在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显示身份的东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鼻烟壶
清代鼻烟壶
中国鼻烟壶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玲珑之态让人爱不释手,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逐步形成了收藏鼻烟壶的热潮。鉴于鼻烟壶板块在国内市场上才刚刚走强,相信未来的3~10年间,鼻烟壶的投资和集藏将迎来历史性的黄金时刻。
历史悠久的艺术品
鼻烟壶是随着鼻烟的逐步流行而出现的便携盛器,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即将原产在美洲的烟草带到了欧洲,吸闻鼻烟也于16世纪盛行欧洲。明朝万历九年,意大利教士利马窦来中国传教,开始把鼻烟壶带到中国,当作提神醒脑活血防疫药品,治疗风寒、头痛和鼻塞等症。鼻烟输入中国后,开始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后来一般的市民、商贾中也有人染上了闻鼻烟的习惯。
中国自制的鼻烟壶不晚于清初,据清康熙十四年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当时不仅内府制造贮鼻烟的玻璃瓶,而且在民间也大量制造,只是称之为“瓶”而非“壶”。清朝的康熙皇帝思想放,胸怀博大,乐于接受和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他在与那些有真才实学、懂科技的外国传教接触交往中,学会了吸闻鼻烟,并养成嗜好。如此上行下效,吸闻鼻烟习俗从宫廷蔓延至民间,作为盛放鼻烟的专用器皿——鼻烟壶也从宫廷流向民间,到康熙朝中后期,宫廷已设制造鼻烟壶的作坊,材质和工艺均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此后鼻烟壶的艺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精品荟萃、异彩纷呈和琳琅满目的家族。所以真正意义上流传至今的鼻烟壶,应该以康熙年间的为最早,到清雍正、乾隆时期则达到了高峰。此外,清代末叶又出现一种精美的内画鼻烟壶,其工艺技法变化无穷,各色精品美不胜收,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清朝末年以后,旱烟、水烟和纸烟的出现逐渐代替了鼻烟,鼻烟壶最终也被社会所淘汰。但作为“集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继续为人们谈论、研究、收藏和玩赏,近年来则开始作为古玩投资品而受人们的重视。
种类繁多增趣味
鼻烟壶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传入中国后却在能工巧智慧的运用下,将普普通通的外国玻璃制鼻烟壶演变成蔚为壮观的各种形式艺术品,而纵观各类艺术收藏品,也很少有像鼻烟壶那样能够集各种材质、工艺、造型、纹饰于一身的工艺品,且变化无常,鲜见重复,玲珑之态更让人爱不释手,堪称集中华传统优秀工艺美术之大成。无怪乎有人这样评论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 “小小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
鼻烟壶种类繁多,从质地上分有玉石类、宝石和晶石类、内画烟壶、料烟壶、杂烟壶等; 从工艺上讲则融汇了雕刻、书画以及工艺美术诸领域的各种技法流派; 从造型上看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纹饰则多姿多彩、应有尽有。其中身价较高的集中在清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如巧作玛瑙(白玉),套料玻璃,粉彩、珐琅彩(铜胎、瓷胎、料胎)以及名家内画壶等。
市场价格上涨快
尽管很长时间内,国内藏家并不重视鼻烟壶的收藏与投资价值,视其为冷门品种,但随着近年来鼻烟壶的拍卖价格不断走高,许多投资者开始对这一过去问津者不多的板块青睐有加。事实上,鼻烟壶在近20年中的价格一直在攀升,如1992年4月1日香港佳士德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丝珐琅仙鹤纹鼻烟壶即以104.5万港元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世界鼻烟壶拍卖纪录。1996年春季的北京翰海鼻烟壶专场再现高潮,此场拍卖总成交额1441万元,其中一件4.7厘米高的清乾隆粉彩轧道西蕃莲纹鼻烟壶拍出104.5元; 3年之后,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描金葫芦形鼻烟壶以115.5万元成交。到了 2000年天津文物公司春季展销会拍卖专场上,一件清乾隆料胎珐琅彩山水鼻烟壶,拍卖前的估价仅30万元,但最后却以惊人的242万元成交价,创下了内地鼻烟壶拍卖的最高纪录。更值得鼻烟壶藏界骄傲的是,2004年4月25日香港佳士德推出李公伟先生鼻烟壶珍藏专场拍卖会,一件估价高达130万~180万港元的清乾隆御制白料珐琅彩牡丹翠鸟鼻烟壶以230.375万港元造了鼻烟壶拍卖世界纪录,而晚清、民国时期的水晶内画“寿臣”画像鼻烟壶(马少宣款),则以174.375万港元创造了单件内画鼻烟壶世界纪录,整场2330.978万港元的总成交额,使得其与内地的中型艺术品拍卖会相媲美,鼻烟壶的名声由此远扬,并在内地掀起了一股投资浪潮,鼻烟壶的身价更是快速飙升。
集藏可从多方入手
集藏和投鼻烟壶,必须考虑质料、工艺和年代等因素,初入道者需先宜后难,切忌一步登天。由于鼻烟壶的质料多,有瓷质、料质、玛瑙、玉质、金属质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家族庞大,选择收藏时应控制自己的收藏范围,而资就必须考虑量力而行,选择那些价位适中、潜力巨大和材质与工艺上乘的品种。
通常存世量较多的是瓷、玻璃、玛瑙和玉等材质的鼻烟壶,其中瓷质鼻烟壶世量最多,市场价格也较低,初入门者可以选择瓷质鼻烟壶集藏鉴于近年来瓷器的价格呈快速上扬状况,由此瓷质鼻烟壶的投资空间不小,投资者应重点切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的瓷质鼻烟壶,初入道者可花小资金从青花、青花加紫瓷质烟壶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再逐步向粉彩、珐琅彩等较高档次的瓷质烟壶深入。
料质鼻烟壶目前藏市中流通得较多,大都具有做工精致,质地滋润等特点。购买此类鼻烟壶时,可先购买一般价格不高的单色料鼻烟壶,然后向套多的鼻烟壶深入。此外,玛瑙材的鼻烟壶价格较高,而玉石类鼻烟壶近段时间升幅较大,其中雕工精美的羊脂玉系上品,价值不菲,投资者近期可考虑介入普通的白玉和青玉鼻烟壶入手。另外,目前藏品市场上还有用特殊材质制成的鼻烟壶,如橘皮鼻烟壶、石榴鼻烟壶、椰壳鼻烟壶、葫芦鼻烟壶等等,但这类鼻烟壶不仅觅,且易遭虫蛀,保养起来十分困难,尽管市价并不高,但投资者需考虑保存的问题,目前尚非投资主流品种。
值得关注的,在清嘉道光年间即创制的内画鼻烟壶近年来异军突起。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内画是艺术家们以玻璃、水晶和茶晶等料为壶坯,用特制的变形细笔,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手内绘精妙入微的画面,作画时气收于丹田之中,力发于手腕之上,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可谓鬼斧神工,所以被誉为奇特的、瑰丽的、富有价值的艺术珍品,令人如痴如醉。
内画鼻烟壶以1949年为界限分为新、老内画鼻烟壶,投资以此作为分类,老内画鼻烟壶的价格颇高,尤其是名家作更是千金难求,如京派代表人物马少宣、叶仲三和丁二仲与鲁派代表人物的毕荣九、孙星五和薛万京等的内画鼻烟壶作品。鉴于他们创作的老内画鼻烟壶具备较高的审美与收藏价值,尽管未来的升值空间较大,不过目前的市价也不低,普通投资者较难承受。相对言,1949年之后出现的新内画鼻烟壶价格较低,但些代表人物的作品同样体现出较高艺术价值,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相信未来的3~10年间,鼻烟壶的投资和集藏将迎来历史性的黄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