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元孙中山三连体钞票,孙中山三张100元连体钞值钱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0-26 18:29:56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孙中山三张100元连体钞值钱吗

抱歉,我还没学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您可以问我一些其它的问题,我会尽力帮您解决的。
不值钱。100元孙中山人民币现在的市场价格不是很高,具体价格是多少还是要品相的,且连体钞虽然较为稀有但是价格并不特别高,但是同样也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1941年孙中山头像的一百元纸币值多少钱

应该是中央银行的全新200-500元,旧品15-40元
具体要看是哪一年的,不同年份的孙中山头像一百元纸币价格也是不同的。另外,还要看品相、票面是否完整等细节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其市场价格。
建议您可以到专业的收藏网站或者拍卖平台查询一下该纸币的市场行情和当前价格,也可以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价格信息。
再留留。
1,正面图案多重色背景配橄榄色全新价在100元左右,品相不好就只值几元钱了。
2,正面图案是深绿色全新价在200元左右,品相不好就只值几元钱了。
3,正面图案是蓝色全新价在100元左右,品相不好就只值几元钱了。
要是过于破旧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

100元上有孙中山头像的红票子现在值多少?

全新150 旧的40 去当地收藏品市场交易
是台湾正在流通的钞票。背面图景是阳明山中山楼。按照汇率10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5元。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钞有什么收藏价值 具有什么特点

发行量太大,收藏价值不会太高。
我国发行的纪念钞屈指可数,一般都在重大政治历史背景下或我国大事件才会发行纪念钞、纪念钞币。此次发行的辛亥革命纪念钞面额为100元新台币,寓意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
第一,“奇”!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钞每张为前后冠号。中间为数字,这在以前发行的纪念钞中从未出现过!
第二,“特”!这是首次在纪念钞上使用孙中山的肖像为纪念钞票面主题图案!
收藏一定要收整刀、整捆、整包或连体的,单枚的收藏价值就不太贵

中华民国邮政孙中山100元邮票价格

淘宝价新票1到2元每枚。旧票品好戳好的3元每枚,品一般的5毛、1元、2元不等。
您的这张邮票是一张民国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面值100元。现在价钱品相好的8元左右。虽然不怎么值钱但是可以留着欣赏啊。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像这种中华民国八十九年制版的100圆纸币有没有收藏价值?

没有,想玩纪念钞、连体钞、整版钞找我。
啊,都没见过。这种东西肯定有收藏价值了。
没有,100年后有
价值不大,这是台湾的新台币,合人民币20元左右。民国89年是公元2000年

精武门的所以资料

摆脱上面那位,人家问的是“精武门”,不是“精舞门”,识字识堵了吧... 2007年4月25日上午,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昏暗狭小的体育馆里,还有十几名来自瑞士的男女学员,跟着操英语口令的教练“哼哼哈嘿”地操练着。这个诞生于97年前的民间练武组织,至今在全世界还有50多处会所。“但它们不能叫做分会”,上海精武会副会长贾瑞宝说,根据《社团法》规定,上海精武总会只能在上海地区组织活动,其他各国、各地精武会只要经当地审批即可成立。 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还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 从来就没有“精武门”一说。1910年成立时,它就是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的体育教习所,欢迎一切武术门类加入,没有派别之分。精武会把武术分为长江、黄河、珠江流域派,拳、手、枪、刀、剑、鞭、空手入白刃都有人教授,在繁荣时期甚至还包括田径、球类、骑马、举重、溜冰、书法、绘画、雄辩、旅游、医学、弦乐、京剧等一切能想到的娱乐。“我们为国家队输送了很多队员。 ”贾瑞宝说,李富荣、张燮林都曾经在这里练球。 精武会的正堂供有霍元甲的半身像,他作为公认的创始人被电影演绎得恍若神人,可是其后代和精武会并不领情。贾瑞宝叮嘱记者说:“你得写上我们对电影《霍元甲》很不满意,李连杰来过我们这里不止一次,明明知道历史是怎样的,偏偏把霍元甲拍成了只知道打打杀杀,日本人倒是姿态很高。”霍元甲在精武会成立后的几个月就咯血而死,而他的形象,在创始人之一的陈公哲的描述中,“发辫盘束顶上,灰土布短衣、布靴,北方土佬装束,高五尺八寸,腰围横阔,面色赭黄,熊腰虎步,约二百磅”。 1909年冬,西洋力士奥皮音在阿波罗影戏院露肌健美,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展示肌肉在当时蔚为风气,陈公哲等人有一张合照,着斜肩豹纹连体衣,做出各种健美的姿势,与营养不良的国民相比,他们个个肌肉发达。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和五金行经理陈公哲等人气愤之下开会商讨,决定请个高人煞煞洋人威风。农劲荪和当时在他所开药栈当伙计的霍元甲实为好友,霍在河北也颇有武名,能轻松挑的起500斤柴,一人打得十几个无赖跪地求饶,还吓跑过俄国大力士。霍元甲被请到竹深居茶社暂住,奥皮音坚持用西洋规矩,手带皮套,只击腹围上部,不许踢,霍元甲则要求手足并用,最后双方同意摔跤决胜负,约好在张氏莼味园比赛。结果那天奥皮音逃得无影无踪,发起人失望之余,提议众宾可以登台比武,由刘振声和霍元甲接招,霍元甲与海门张姓拳师的比武中,“右手执张臂,出左手揽其腰间,轻轻抱起,张某两足离地,霍将其置于地上”。这个比武只有一个回合,远不是影视中血肉四溅的厮杀。但霍元甲还是凭此役名声大噪,陈其美考虑到武装起义推翻帝制需要军事人才,他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革命组织为了不引起当局注意,采用体育办学的方式聚众是常事。1905年,徐锡麟、陶成章托名为清廷征兵,在大通师范学堂购步枪50支,子弹2万发,学生均入光复会。毕业后还能得到清廷发的文凭,背面却印有组织暗号。生源也都是擅长狩猎、射击的浙东山地学生,秋瑾还在该校穿男装教过骑马、击剑、实弹射击,被乡绅群起攻之。霍元甲与精武门 陈公哲和现在的副会长贾瑞宝都矢口否认精武会有任何政治倾向。在陈炯明兵变后,陈公哲还在船上与孙中山长谈,阐述精武会为何不介入政治并求得谅解。但是精武会的成员复杂也是事实,陈其美是国民党元老,陈铁笙是同盟会会员,有位别名虚吾的会友,因为他加入了虚无党。另一些主力是商界名流,比如称作“精武三公司”的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都各有实业,上海最红的是永安、先施、新新公司,所以他们三人也叫三公司。这些爱好武术的富人为精武会出钱出力,陈公哲为精武会捐献了一幢4层小楼作为办公场所,他还举例说:“精武会建会花费8000元,地段值2000元,50年后翻了10倍;友人为雏妓赎身,花费10万金,50年后雏妓鸡皮鹤发,而精武活动无已,无时不在少年时。”深为自得。霍元甲只是精武会的缘起,而精武会能够延续壮大,完全依靠这些怕惹事的商人。1912年,袁世凯解散社团,精武会因为不问政治,奇迹般地未被取缔;上世纪30年代,南京国术院想把精武体育会合并,变为国立,会员不同意。贾瑞宝说:“如果当时变成国立,就不会再有精武会了。” 精武会的经费来自会员的会费和董事的捐赠,根据一份在公共租界警务处的“团体登记申请书”上的记载:精武会创始初期有3458人,一年会费18鹰洋,维持会员50元,12岁以下12元,女会员6元,永久会员150元,永久赞助一次性交纳300元,永久维持会员500元,永久董事1000元。精武会员大都家境不错,董事更是商界名流,也成为精武会的挡箭牌。 在纪念精武会10周年编撰的《精武本纪》上,明确写明霍元甲是被日本人谋杀。日人技击馆挑选了十几名柔道高手来上海挑战,在日方一再要求下,先是刘振声上场,日本人用撑肚抛挞法,先运气在肚子上,等对方用力时猛一松使其摔倒,但刘振声马步扎得很稳,轻松取胜。接下来霍元甲与柔道会教师较量,将日本人推入天阶,使其右手骨折。霍元甲有咯血病,日本医生秋野卖仁丹给霍治病,两周后霍元甲逝世。经过公立医院的检查,“此慢性烂肺药也”。 霍元甲突然去世后,精武会萧条如古刹,会员如入定老僧。经过几次搬迁,会员为了维持,甚至有人典当衣物。为了筹集基金,精武会还曾向社会公开募捐。 精武体操会在1916年改为体育会,以陈公哲捐出私宅为分水岭,开始壮大繁荣,《精武本纪》还是孙中山作的序,李宗仁是汉口精武分会的名誉会长。1920年,派遣了陈公哲、陈士超等“五特使”下南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都成立了精武会。 精武的体育标语是“体育万能”,高级学员的会服上缀有三星,代表“体、智德”,黄、蓝、红三色为服装主色,原因是这三色加起来是黑色,代表社会这个大染缸,三色相除为白色,表示在精武会学习后出污泥而不染。那时学员的会服是天蓝对襟短衣,二分黑线,黑色扣纽。这和民初的累赘运动服区别颇大,当时女子运动时要穿白布长袖大襟中长衫,黑色长裤,20年代后才改成白短袖、黑裙裤;男子穿白布对襟长袖上装,白布下装,20年代时背心裤衩连在一起,号称是“天下一统”。在精武会的资料图片中,运动员都是背心短裤,以尽量展现肌肉为美。 在控诉负责人卢炜昌侵吞公款时,陈公哲也提了精武会的会费来源,有他的名下纱厂的利润,有四处教武的收入,有与西贡马戏团联合表演赚的钱。这时的精武会管理已经出现漏洞,“三公司”之一的卢炜昌携两万元款项离去,后死于狱中。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一书中指责他是“一代伪人”,平时不烟不酒不沾女色,冬天只穿单衣,实际闭户吸烟、单嫖独饮,单绒袍内是上等全毛底衣,骗取会员崇敬。霍元甲与精武门 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史》的记录中,陈、卢失和,经营失利,精武公园不得不出让,精武体育师范学校也停办,陈公哲退会,因此陈的立场也未必客观,但精武会的衰落自此始。上海“孤岛”时期,会所被日本人侵占,资料大部分散失。解放后公私合营,一部分会所被收归国有,不复当年辉煌。

求各朝代服饰特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都要~不用太复杂只要各自的特点就行~~

三皇五帝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穿兽皮麻布,仅能勉强遮羞保暖,但也有极少数人能够穿上柔滑细密的丝绸,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至今史学家,服装界的专家们也未能找出五代人服饰特别让人眼睛一亮的地方。
夏商时代以上衣下裳为主,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当朝皇帝规定了谁应该穿什么样的衣饰,谁不应该穿什么样的衣饰,使衣饰开始具备了区分等级地位的政治功能。由于生产力低下,夏商时代能够用衣裳来装饰自己的只有少数的上层人物。就是大禹,在他治水的时候,也只能穿着一身麻布短衣短裙。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衣料越织越多、也越织越轻,衣裳才越做越长,最后才一次性解决了遮羞蔽体的问题。夏商的衣饰最大的贡献莫过如此。
周朝制定了“周礼”,完善了衣饰的等级制度。西周的款式仍以上衣下裳为主,但男装的衣襟和腰带比以前宽大很多。到了东周,群雄割据,百家争鸣,既有鲁国的古典礼服,又有赵国的胡服,还有郑国、卫国的轻纱长裙……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即将身体深藏的意思)——史家称为古代长袍,也是史家们称为这种样式奠定了中国服饰的基本格调。当时深衣的衣襟做得极长,穿在身上缠绕数道,每道花边显露在外,因之称为“曲裾袍”,风格十分独特。根据《论语》记载,孔夫子穿衣十分讲究,上朝穿礼服、在家穿便服。东周年代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经比较先进,走在大街上,也有许多少妇穿着亮丽的服饰招人眼目了。
秦朝男女穿三重衣。他们穿着多层且包得严严实实的古代长袍,每一层都要露出领子来。秦朝崇尚黑色,如果象现代一样时常开会,人们穿着黑鸦鸦的衣服会感觉到另类的严峻。据说秦国绝大多数人是军人,军装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从西安秦俑的军装上就可见一斑。总体来讲,尽管秦朝是以黑色与军装为服饰的主色调,但让人感觉秦代的衣饰还是比较单调的。
汉朝推翻了“暴秦”,但服装样式基本沿袭,只是颜色与装饰丰富多了。汉朝中后期“丝绸之路”开通,各民族、各国交流活跃,衣冠服饰日趋华丽。以前的“曲裾袍”因不便行动,逐渐被衣襟竖直的“直裾袍”所代替,但女性仍以“曲裾袍”为主流。此时还出现了上身为短衫下身配长裙的“襦裙”,这种服饰一直流行了两千多年。由于汉朝比较开放,女性也没有“三从四德”和“闺房”、“小脚”来约束,衣着自然色彩纷呈、纹路精美、千姿百态。
三国两晋时期。当时的盔甲战袍精美异常,可以想见貂婵之类的美女的衣服也是美如流云的。东晋顾恺之有一幅名画《洛神赋图》,描绘三国时曹植在洛水遇见洛神的情景。图中的洛女神彩衣飘飘,如燕子飞舞;曹才子长袍曳地,如玉树临风。
南北朝160多年,立国的倒有9个。这一时期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都掌过权,胡汉服饰进一步融合,增强了服饰的实用性。
隋唐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鼎盛时期,各民族、各国交往广泛。受北方胡服的影响,初唐衣裙流行紧身窄小。中唐以后,服装中加强了华夏传统审美观念,衣裙样式越来越宽大。唐代社会开放,当时的女装微露酥胸,有一种雍容的暧昧,色彩绚丽,造型丰满。唐朝男装是幞头、圆领袍衫、平底靴,它那鲜艳的色彩、华贵的图案、宽大的样式,充分表达了一种民族的自信、自强和大度。唐代的服装有如一部《全唐诗》,格式渐渐推进,内容精彩纷呈,真未负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名曲。那时候,唐朝的名城大都里,男的风流倜傥,女的绚丽多姿,华美的服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代十国只有50多年,北有五个朝代南有十个国家,走马灯似地更换国号和皇帝,对衣饰的主要影响是使衣服渐渐趋向窄细合体——主要的功能是方便打仗和逃亡。
宋朝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名扬天下,一部《水浒传》尽人皆知。这个朝代出现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服装:背子——窄长袖,衣长及膝,腋下开襟,男女皆穿。总体上,宋装简洁流畅,色彩明快,有规有矩,不事张扬,感觉跟宋词差不多。至于与宋朝大致同时代的辽、金等国,都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是左衽、窄袖、开衩,各有特色。
元朝是一个让史学家有些尴尬的一个朝代。虽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更为之骄傲的应该是蒙古人。元代最主要的服饰是蒙古的“质孙服”——冠、衣、履从上至下都用一种颜色,很单调。好在当时还可以穿保留唐宋遗制的汉服,但这种汉服不可避免地沾上了蒙古的元素,形象有些模糊。元朝的衣服有如元散曲,句式简短,可添加衬字加以发挥,但整体水平低于宋词,仿佛进入服饰的低潮期。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穿着唐、宋传统的宽松圆领袍衫,穿长统袜、浅面靴。但依照律法,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蓝、青、黑等色,平民妻女只能多穿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农出身,夺得天下后对官史的要求很严,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就要砍头。如此法治之下,服色上自然乏善可言。后来法治松了点,但理学盛行,精神桎梏前所未有,服装反而拘谨质朴。衣饰中除了增加前后补子的官服和皇家的服饰之外,明朝人的衣服均以冷色调居多,标志着那个时代循规蹈矩。
满清入关后,清朝政府所做的大事之一就是用武力逼迫关内各个民族剃发易服。清朝的服装大部分是按统治者的意思去设计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因此清朝的服饰比元朝的服饰好不到哪里去。满清统治中国300年,他们的瓜帽、马褂、长袍、马蹄袖和高髻旗袍、盆鞋琵琶襟一直影响到民国,基本上把传统的“宽袍大袖”等民族服饰特色抹杀殆尽,使汉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装,满清时期应该算是中国服装最黑暗的时期。
民国时期人们开始穿西装、打领带,向西方学习,走的差不多是两千两百多年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那一路子。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基本摆脱几千年的繁重衣饰,开始轻装前进了。民国时期的服装改变,它虽然没有恢复各个民族的服装,有时还带有一些满清的特征,但却奠定了我们今天穿沙滩裤、吊带裙的服装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十多年间,中山装与绿军装铺天盖地,一些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被人为地禁锢。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服装的国际化趋势才逐渐形成。除了重要的会议和节日,各个民族已经极少穿传统的衣服。从衣着上看,我们已经与世界大多数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了。
传说,从黄帝到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都穿着一种上衣下裳的服装。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黑色为尊贵之色,并进一步规范礼服制度。两汉四百年间,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并以大袖为多,领、袖都饰有花边。唐代至明代最具时代特色的礼服是常服,它是内有夹层的圆(盘)领连体长衣。此服皇帝与官员均可穿着,前者着黄色,后者以绯、紫、绿色等区别等级。而明代对常服最大的改进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以后,朝廷要求文武官员袍服的胸前和后背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衣冠禽兽”之称由此得来。此制被后来的清朝所沿用,称为“补服”。
明万历孝靖皇后凤冠到了清朝,礼服制度在保留满洲习俗礼仪的同时,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但彻底废弃了冠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及通天冠、绛纱袍服的传统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到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崇尚侈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章服制度。南北朝时按周制将冕服十二章纹饰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这些东西太复杂了。没办法简化。给你参考资料吧。
《尚书·舜典》有云:“服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服侍在古代中国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内涵,因此在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薄如蝉翼,仅重48克,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发达的纱织技术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文化。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对当时乃至现在的服侍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
质朴的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政治的大一统,使秦汉的服饰呈现出一种迥异于前代的破旧立新之感。秦汉服饰最具特色的便是质朴而又大方的深衣。深衣制下,男女均为上衣下裳,且衣裳连接中间束以腰带。深衣其特点是禅冠、朱衣、方心、田领、玉佩、朱履,所服总称“蝉衣”。由于秦汉崇尚黑色,深衣用色较深,更彰显古朴之色。
娟秀的魏晋服饰
魏晋时期,民族大融合以及玄学的兴盛,使本时期的服饰在保留秦汉基本形式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两大特色:北方的“裤褶”和南方的秀丽含蓄柔和。在少数民族的影响下,北方上衣下裳的形式发生转变,少数民族的大口裤与上衣(褶)合称为“上俭下丰”的裤褶,后发展为朝服。另一方面,南方玄学佛学的流行,使社会盛行空谈的玄虚风气。上层人士的服饰多卷曲的纹褶,流畅的线条组合,给人宽适之感。
雍容华贵的唐装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世家”,从杜甫这句诗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盛唐的气象,唐代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对外程度高,加之广泛的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文化,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体现着华丽、开放、多样等特点,而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就是唐代的女装。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我们从周昉的《簪花侍女图》和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可以看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所以在唐代不是所有女子都能半裸胸的。总之,从唐代那绚烂的服饰中我们更是直观的领略到唐代的风度。
深沉高雅的宋服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宋代的文化总体表现一种内敛的特性,体现在服饰上就是那种简单、深沉的特点,再者宋文人地位提高,所以这时期在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下,宋服用增添许多文人气质,显得特别高雅。
宋代在皇帝的朝服上最有特色的是出现了通天冠,而且宋代皇帝的朝服给人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的华丽,官员的官帽大多是展脚幞头。退休官员中流行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堂皇的明装
明代官服最具特色的就是“补子”,即给每级官员设计一种动物图案做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锦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官服又叫补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以区分等级。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雀,武官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xi)鶒(chi),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明朝政府通过这种规定强化等级制度,维护统治。这种标明等级的“补子”后来被清朝吸收。这样,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的明朝官员服饰。
华贵的清装
清代是由满族建立的,因此,清代的服饰充满了少数民族特色。
清朝,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其中最显著地就是将汉人的宽大衣袖改为紧身的窄袖,而这最以“马蹄袖”为特色。在清代,凡有身份的男子都穿清式的长跑马褂,长袍为大襟,窄袖口,官服为马蹄袖,袍长至脚踝。
清代女服分满式和汉式,两者互相借鉴,各具特色。满式女服主要是旗袍。初期的旗袍较为简洁素雅, 后来花色搭配变得光鲜亮丽,对比强烈,十分抢眼。而汉式女服继承明朝服饰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
中西交融的民国服饰
民国建立,结束了封建帝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从服饰上划分贵族与平民等级的基本上消失了,这时的服饰更多着眼于美观与实用。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旗袍与中山装。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并且独具民族特色,适应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在其形、其色、其风格、其意蕴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的精髓。20世纪20年代旗袍外形改变比较明显,衣身长度缩短,腰身收紧了许多;30年代旗袍盛行,改良式样日新月异,流行领高;到了40时年代,趋向于简洁,更加适应环境、舒适生活。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中山装是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设计推广的。这种服装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适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振奋民族精神,一经发明便受到当时革命民主人士的欢迎。后来的许多著名政治人物多穿中山装,如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等,西方人又称之为“毛装”、“人民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