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二战是从什么时候爆发的?
- 2、各个国家教师节的时间
- 3、二战中德国攻陷各国所用的时间 国家写全点
- 4、捷克经历过哪几个历史分期?
- 5、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都是什么时间?
- 6、德波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德波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 7、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是怎样的?
- 8、捷克斯洛华克解体的时间
- 9、斯洛伐克与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 10、中国宣布与捷克断交时间
二战是从什么时候爆发的?
不同国家对于“二战”开始的时间、标志,有不同的看法:
1、亚洲中国和朝鲜、韩国等国认为二战开始时间是日本1937年7月7日进攻卢沟桥。
2、欧洲各国都以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为二战开始时间。
3、非洲国家则认为二战开始时间是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突然进攻埃塞俄比亚军队。
4、前苏联国家认为二战开始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5、美国单方面认为二战开始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
西方史学家观点是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偷袭波兰开始,现在中国史学界更倾向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其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英美等国出于想利用日本反苏、压制中国革命力量等目的,对日本侵华行径采取了姑息养奸的纵容政策。次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无视中国核心利益明确表示,“事件不是政府间而是地方局部冲突,不适用于国际公约”。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申诉也只是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止一切冲突,并且把中国东北划为“非武装区”,由“国际共管”。这实际上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纵容和偏袒,进一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国继续采取绥靖政策,不愿制裁日本,只是重申《九国公约》,对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不加区别,要求双方停止战争行动,致使日本法西斯侵略更加猖狂。
慕尼黑阴谋(左起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的实际纵容下得手。1936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同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对于希特勒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法国按兵不动,英国也不愿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这不仅使得希特勒这一冒险军事行动获得成功,同时也让他摸清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底牌,导致日后德国的侵略扩张更加肆无忌惮。[140]1936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首领佛朗哥叛乱。德意法西斯借口反对“共产主义威胁”,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政。英法对此却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美国也宣称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最终,促使德意迅速靠近,签署《柏林协定》,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8年3月,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在英法的继续纵容下,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沦为德国的一个省。奥地利是英法的盟友,对此英法两国虽然表面上提出了抗议照会,但实际上4月初英法美就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侵略,分别撤销使馆,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1938年9月,德国陈兵捷德边境,将侵略的黑手伸向捷克斯洛伐克。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从10月1日开始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
慕尼黑协议签订之后,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与苏联进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
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法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1940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下午,日对美国宣战,还有德国,意大利同时对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华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斗。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1945年4月25日,美国军队将意大利解放{意大利的解放日}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各个国家教师节的时间
如下:
一、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的教师节日期是1月15日,在这一天,人们除了常规的庆祝大会之外,还有向老师们献花等活动。
二、泰国:
泰国的教师节定于1月16日,在教师节这一天泰国全国的学校都会放假,然后各地有专门的庆祝仪式。在庆祝仪式上,人们会给当年退休和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献花并颁发奖状。
另外,泰国教育部规定把国家体育场作为教师节活动的主场地,主要纪念活动包括赠送泰国教师历史的书籍、教师节纪念书籍和物品。
三、苏丹:
苏丹的教师节定在2月24日,这一天苏丹全国的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
四、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的教师节是3月7日,这一天阿尔巴尼亚会放假一天以示庆祝。
五、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教师节是3月28日,这一天是17世纪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的生辰。
每年教师节这一天,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教育金奖在这一天颁奖,学生们会提名提名心目中最敬重的老师参加教育金奖的角逐。
六、伊朗:
伊朗的教师节为5月2日,这也是为了纪念1980年5月2日被杀的教授阿亚图拉莫尔塔扎。
教师节当天,学生们会向老师敬献鲜花,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七、韩国:
韩国的教师节在5月15日,这一天政府为了表彰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会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学生们会给老师送康乃馨一类的鲜花。
不过,之后韩国教师节送礼成风,许多学校干脆在这一天放假了。
八、德国:
德国教师节为6月12日,这一天学生们会给老师赠送各式各样的小礼物,比如鲜花、巧克力、自己做的手工和自己画的画等。
九、新加坡:
新加坡教师节在9月1日,这一天新加坡所有学校会放假一天。
当然,这一天的活动也很多,老师们会受到学生送的各种小礼物。
十、印度:
印度教师节为9月5日,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印度第二位总统、教育家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生日。
教师节当天印度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有些学校高年级的学生会代替老师给低年级上课,以此来向老师表达谢意。
二战中德国攻陷各国所用的时间 国家写全点
只算攻陷,不算合并占领?以下是攻陷全境的的时间。
1.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分两部分
①1938年10月1日,慕尼黑协议签订,德国凯对苏德台地区实施军事占领。
②1939年3月15,16日,德军完全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2.波兰
1939年9月1日-9月27日
注:与苏联瓜分。
3.丹麦
1940年4月9日,大约4小时
4.挪威
1940年4月9日-6月10日
5.卢森堡
1940年5月10日
6.荷兰
1940年5月10日-5月14日
7.比利时
1940年5月10日-5月28日
8.法国
1940年5月10日(曼施坦因计划开始实施)-6月14日(首都巴黎被攻占)
注:占领法国约3/5的领土。
9.希腊
1941年4月6日-6月1日(克里特岛战役结束
10.总结一下,到1940年德国占领了捷克、波兰西部、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到1942 年末,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获得了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不仅控制了几乎整个东南欧,还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第三帝国的势力范围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一下是德极盛时期的版图
捷克经历过哪几个历史分期?
捷克在中古时期又称为波西米亚,10世纪时已形成国家。这里的土地开发得较早,生
活比较富裕。但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和,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
年)时,由于他本人远征意大利的需要,得到了捷克王公的支持。德国皇帝以一统欧洲之主
的名义,授予捷克之主弗拉提斯拉夫二世(1061—1092年)捷克国王的称号,但王
位不得世袭。于是捷克得到了正式的册封,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此后在1156年
又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准予世袭。到13世纪,捷克
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候之一。但是捷克实际
上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
德国人在12世纪以后开始大批向捷克移民。首先移入捷克的是德国的僧侣和高级教
士,这些人成为捷克的主教和修道院长;随后而来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很快占据了捷
克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和矿山。此外,德国人根据捷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在捷克享有
很多特权。他们在捷克可以按自己的法律行事,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形成特殊的集团。他们控
制着城市,收取大量地租和什一税。捷克钱财大量流入了德国人的钱袋。
14世纪初,捷克王统中断,封建贵族争夺王位,结果,王位于1310年落入了德意
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王子约翰之手,从此开始了卢森堡王朝在捷克的统
治。在卢森堡王朝统治时期,捷克的经济发展很快,捷克国王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王之
一。1347年,捷克国王卢森堡王朝的查理一世(1346—1378年)当选为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称为皇帝查理四世。他在捷克推行奖励商业,努力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经济
的发展却带来了人们对德国人的更大不满。人们的反抗斗争首先是对着教会的。在捷克,教
会是被德国人把持的,而且拥有大量地产。在反对教会压榨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以胡司为代
表的一批领袖。约翰·胡司(1369—1415年)出生在捷克南部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
苦家庭。他毕业于布拉格大学,1396年获硕士学位,1398年开始在布拉格大学任
教。此后他进入神学院学习。1402年当选为布拉格大学的校长,并担任伯利恒教堂的神
甫。1403年成为捷克王后索菲亚的解罪神甫。
他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败行为,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他的思想受英国宗教
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他主张把天主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是产
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地产才能清除教界的愚昧、贪婪和放荡。才能恢复真正
的基督教。胡司不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斥责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教会应当服从世
俗政权。他反对教会的特权,当时神职人员可以在圣餐礼仪中使用圣杯,而一般的教徒只能
领取象征基督肉体的面包,胡司主张一般教徒也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这个主张是胡司教派
的一条基本纲领。他基本上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指出一个教徒不向神甫忏悔照样可以赎
罪。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胡司努力宣传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的活动最初得到了捷克国王温西司拉斯四世的支
持,因为国王想利用胡司派的活动来提高捷克人民的爱国热情。温西司拉斯四世甚至在14
09年颁布了法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和其它
的机构中占有三个席位,而德国教师只准占有一席。这对于德国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
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的管理权回到了捷克人的手中。恰在这时,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
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声称购买它之后,罪人的灵魂死后也可以升入天堂。胡司大胆揭露
这种欺骗行为。他在大学的辩论会上论证买卖赎罪券是不能容忍的欺骗。胡司的宗教改革主
张激起了天主教会的仇恨。1411年胡司被开除教籍,1412年10月,胡司被迫离开
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的农村。但他继续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并写了大量的论文来反驳敌人
的攻击,大胆地揭露教会和教皇的欺诈行为。
1414年,教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宗教大会,要求胡司前去参加。德皇西吉斯孟德(1
410—1437年)出面保证胡斯的人身安全,并发给他人身保护文书。胡司不顾危险前
往参加。1414年11月3日,胡司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到达了康斯坦茨。但是宗教会
议根本不许他发言,就把他逮捕下狱。胡司在法庭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对教会强加的种种罪
名予以驳斥,但法庭根本不听他的申辩。1415年7月6日,法庭宣布胡司是异端,决定
将他处以火刑。临刑前,胡司作了他最后的一次讲演,重申自己是无罪的。教会为了灭迹,
把胡司的骨灰抛入莱茵河。
胡司死后,捷克人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的暴行和皇帝的失信。甚至捷克的
贵族会议也向康斯坦茨宗教大会提出了抗议。人们自发地掀起了反抗教会的斗争,拒绝交纳
什一税,驱逐德国的教士。终于在1419年7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矛头指向德
国人控制的教会,所以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的性质。
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
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
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
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
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
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
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
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
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
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
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
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
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
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
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
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
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
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
杰式卡出身于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起义爆发后
他立即参加了起义军,并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杰式卡采用了“战车堡垒”战术。他把战
车用铁链子联结起来,围在步兵的外面,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同时躲在里面的步兵可以通
过空隙用挠钩把敌人拉下马来。这种方法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致
使敌人一听到塔波尔战车的隆隆声和塔波尔战士的军歌声就胆战心惊,闻声而逃。1421
年7月,杰式卡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仅有的一只好眼睛被箭射中,从此双目失明。但他
仍然继续指挥战斗。1424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他死后起义军在大普罗可比和小普
罗可比的指挥下继续战斗。起义军在得到初步胜利之后,曾发起反击,一直打到德国境内。
但是在一片胜利声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是因为圣杯派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
们中的富有者已获得了一些城市的管理权,取代了德国贵族在捷克的地位。他们害怕起义军
继续发展壮大,希望结束战争。1433年,德国封建主和圣杯派在布拉格签署协定,根据
这个协定,宗教会议承认一般教徒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同时圣杯派已经得到的财产不必归
还。于是圣杯派背叛了起义,和德国人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塔波尔派军队。
1434年5月30日,塔波尔派军队和圣杯派军队发生激战,塔波尔派中被对方收买
的一些人在战斗中突然叛变,投向圣杯派,塔波尔派大败,大普罗可比阵亡,1万多名塔波
尔派战俘被杀害,许多家属也在战后被杀。但塔波尔派余部一直坚持到1452年。
胡司战争作为一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是失败了,但作为一次民族独立运动还是取得
了很大成功,对捷克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捷克历史分期:
(1)早期斯拉夫公爵(4公爵,830-870)
(2)普舍美斯王朝(11王,870-1003)
(3)无王朝统治(1003-1004)
(4)普舍美斯王朝(29王,1004-1306)
(5)无王朝统治(3王,1306-1310)
(6)卢森堡王朝(5王,中间经过16年空位,捷克胡斯战争,1310-1437)
(7)哈布斯堡王朝(2王,1437-1457)
(8)无王朝统治(3王,1458-1490)
(9)亚盖隆王朝(2王,1471-1526)
(10)哈布斯堡王朝(5王,1526-1619)
(11)无王朝统治(1王,1619-1620)
(12)哈布斯堡王朝(7王,1620-1780)
(13)哈布斯堡—洛林王朝(6王,1780-1918)
(14)现代(1920年2月29日,正式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20日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部与苏联相邻,南部和匈牙利、奥地利接壤,西部与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相连、北部与波兰交界。疆土面积127905平方公里,人口1552.3万(1986),其中捷克人占63.5%,斯洛伐克人占31.2%,余为匈牙利人、波兰人等。天主教为主要宗教。官方语言为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首都布拉格。 1526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公元5~6世纪,西斯拉夫人从维斯瓦河、易北河上游西迁至今斯洛伐克和捷克地区。623年,在同来自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的斗争中,形成西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658年,该公国灭亡。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国建立,封建社会开始。9世纪末,统治集团内讧加剧。906年,匈牙利王国(见匈牙利历史)兼并斯洛伐克地区,大摩拉维亚国瓦解。10世纪上半叶,捷克公国在普舍美斯王朝的统治下,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故又称布拉格公国。11世纪中期,捷克公国的疆域从波希米亚扩大到摩拉维亚,封建关系迅速发展,出现许多城市,对外贸易也有发展。捷克封建贵族长期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0~1106在位)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062~1092在位)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从此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2~13世纪,大批德意志人移居捷克,逐渐形成德意志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捷克贵族也日益德意志化。14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遂为波希米亚国王。其子查理四世在位期间(1346~1378),捷克手工业,特别是采矿业发达,城市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开始渗透农村。德意志城市贵族控制着城市、矿山,绝大部分高级教士为德意志人的天主教会占有捷克全部地产的1/3以上,德意志世俗封建主也占有广大地产。15世纪初,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农民、城市贫民、矿工将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以J.胡斯为首的捷克教士革新派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罪行。1419年 7月胡斯战争爆发,反封建斗争席卷捷克各地和斯洛伐克部分地区。这场革命虽遭失败,却加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联系。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地区。 《波西米亚年纪》中的手抄画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统治时期 1617年狂热的天主教徒、奥地利斯捷里亚公爵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次年,他禁止布拉格新教徒集会,引起捷克人民起义。图伦伯爵组成临时政府,捷克暂时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619年,捷克国会选举巴拉丁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为国王。1620年,捷克和巴拉丁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斐迪南复位,残暴迫害捷克人民,强迫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文书籍,德语成为国语。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 波希米亚的起义领袖被处死(1621)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强制农奴每周服役3天。1775年3月捷克农民起义遍及捷克北部、东北部及摩拉维亚。农奴袭击贵族城堡,向布拉格进军。8月起义被镇压。但迫使约瑟夫二世于1781年11月 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诏令。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纺织、机械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波希米亚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新生的民族知识分子阶层致力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在法国二月革命、维也纳五月起义(见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 6月10日,布拉格的大学生要求撤走奥地利军队。12日,学生、工人、市民举行示威游行遭枪击,引发起义。17日起义被镇压。奥地利当局不得不废除劳役制。这标志着捷克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1867年,奥地利政府与匈牙利国会达成协定,把统一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经济发展缓慢。从70年代始,捷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壮大。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在捷克成立。19世纪末期,由于改良主义渗透到该党内部,党逐步走上机会主义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要求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国家。1916年,T.G.马萨里克在国外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会议。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同年10月14日,捷克工人举行总罢工,迫于人民的压力,10月28日资产阶级控制的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共和国,马萨里克当选第一任总统。1919年初期,东欧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6月16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在普雷绍夫宣告诞生,实行企业、银行和土地国有化,并赋予劳动人民以选举权及其他民主权利,7 月初为资产阶级政府和外国武装干涉者所镇压。1921年5月,社会民主工党左派联合其他马克思主义小组组成捷克斯洛伐克***。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捷克斯洛伐克,工人运动高涨。A.希特勒利用“苏台德德意志党”作为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具。捷政府妥协退让,接受了慕尼黑会议的决定。1938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次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并肢解了捷全部领土。前总统E.贝奈斯逃亡英国组织流亡政府。捷共成立中央民族革命委员会,开展游击抵抗运动。1943年12月,捷共领导人K.哥特瓦尔德与捷流亡政府达成在战后成立民族阵线政府的协议。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爆发了反希特勒的民族起义,解放了1/3的国土。1945年4月捷共制定了《科息斯纲领》,成立了以Z.费林格为总理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5月初,布拉格起义爆发,5月9日配合苏联红军解放布拉格,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为一个人民共和国。(见彩图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战士重返祖国(1945)) 捷克斯洛伐克抗德游击队队员 1946年 5月2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以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E.贝奈斯任总统。政府没收了外国资本家和卖国贼的财产,颁布了工业、银行和私人保险公司的国有化的法令;没收了外国占领者的土地;颁布第 1个土地改革法令。1948年,联合政府中的资产阶级右派势力制造捷克二月事件,企图推翻人民民主制度。工人阶级在捷共的领导下挫败了这一阴谋。政府颁布了第 2个土改法,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大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残余。1948年5月9日,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以保证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哥特瓦尔德当选为总统。1949年10月6日,同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1949~1960年执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接近完成。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由于突击发展重工业和管理体制落后,第 3个五年计划(1961~1965)执行不到两年便宣布停止执行,重新调整计划指标。1968年 1月,A.杜布切克继A.诺沃提尼之后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4月主持召开中央全会,制定了《行动纲领》,改组了捷共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8月20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0月16日,苏捷签订《关于苏联军队暂时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条件的条约》。10月27日,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的宪法性法令》,宪法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是两个平等的民族-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联邦国家,由享有平等地位的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改国民议会为联邦议会,设人民院与民族院。1969年4月G.胡萨克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1971年改任总书记,1975年起接替L.斯沃博达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捷采取经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的合作并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经济发展较快,先后完成了3个五年计划(1966~1985) 。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627美元,按人均计算工业产品名列世界前茅。现在正在执行第 8个五年计划(1986~1990)。在1987年12月17日举行的捷共中央全会上,胡萨克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共和国总统。M.雅克什当选中央总书记。1989年12月10日胡萨克任命M.恰尔法为总理,组成新政府。同日胡萨克又辞去总统职务。28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29日选举V.哈维尔为总统。
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公元830年成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成为第一个包括捷克族,斯洛伐克族和其他斯拉夫族在政治上联合聚居在一起的国家。
公元9世纪,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同是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组成部分。10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捷克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捷克公国,12世纪后改称为捷克王国。15世纪,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1620年捷克王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失败,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区。1781年废除农奴制。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在人民的要求和捷克资产阶级政治家马萨里克的推动下,于1918年10月28日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开始拥有自己共同的国家。
第二次大战开始后,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利用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1938年9月,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捷,后又宣布斯洛伐克为所谓“独立国家”。
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恢复了共同国家。1946年成立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联合政府。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3月初,两民族共和国将原名中的“社会主义”取消,分别改称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同年3月29日,捷联邦议会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改称为:用捷克文书写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用斯洛伐克文表达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即一个国家两个名称。
1990年4月20日,捷联邦议会又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更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全国大选,政治主张和经济纲领截然不同的捷克“公民民主党”和斯洛伐克“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获胜,两党都成为两共和国的执政党。两党就国家体制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双方都确认在联邦国体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最后于7月23日在布拉迪斯拉发达成联邦解体、国家一分为二的协议。
1992年11月25日,捷联邦议会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法》,决定捷联邦共和国于1992年12月31日自动解体,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1993年1月19日,联大接纳捷克为其成员国。1999年11月24日,斯洛伐克和捷克两国总理在布拉迪斯拉发签署关于解决两国财产分割遗留问题的条约及其议定书,根据议定书,捷克政府归还斯洛伐克4.5吨黄金,同时免去斯洛伐克政府所欠的258亿克朗(约34克朗合1美元)的债务。至此,捷克和斯洛伐克1993年分别成为独立国家时遗留的财产问题已全部解决,两国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得以扫除。
捷克
土著居民为凯尔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623年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形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斯拉夫王国。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公国。9世纪末~10世纪上半叶帝国解体,普热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捷克公国。
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此后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306年,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成为捷克国王,此后卢森堡家族取代普热美斯家族拥有捷克统治权。1346年查理一世登基,1355年以查理四世身份接管神圣罗马帝国,布拉格成为帝国统治中心。15世纪初波希米亚盛行以胡斯领导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被教会以异教徒罪名处以火刑而死后,引爆捷克反抗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
罗马教皇联合欧洲封建势力,在1420~1431年期间组织了五次欧洲十字军对该运动进行征讨。1526年,身为天主教徒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奥皇斐迪南当选为中欧多民族国家国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沦为被压迫民族。1867年后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SSR)。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维亚成为德国的保护国。1945年4月以共产党为主要领导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众起义,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哥特瓦尔当选为总统。1960年7月11日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并开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华沙公约组织成员苏、波、匈、保、民主德国5国出动50万大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萨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1975年任总统。1989年11月捷政局发生剧变。12月29日公民论坛取得政权,“天鹅绒革命”领导人、作家哈韦尔当选临时总统,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改称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6月举行首次自由选举,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分别在捷克、斯洛伐克执政。11月,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谈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瓦茨拉夫·哈维尔于1月20日当选为捷克共和国总统。
1996年6月,捷克举行独立后首次议会选举,克劳斯继任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泽曼担任议会众议院主席
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公元830年成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成为第一个包括捷克族,斯洛伐克族和其他斯拉夫族在政治上联合聚居在一起的国家。
公元9世纪,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同是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组成部分。10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捷克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捷克公国,12世纪后改称为捷克王国。15世纪,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1620年捷克王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失败,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区。1781年废除农奴制。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在人民的要求和捷克资产阶级政治家马萨里克的推动下,于1918年10月28日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开始拥有自己共同的国家。
第二次大战开始后,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利用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1938年9月,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捷,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捷,后又宣布斯洛伐克为所谓“独立国家”。
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恢复了共同国家。1946年成立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联合政府。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3月初,两民族共和国将原名中的“社会主义”取消,分别改称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同年3月29日,捷联邦议会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改称为:用捷克文书写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用斯洛伐克文表达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即一个国家两个名称。
1990年4月20日,捷联邦议会又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更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全国大选,政治主张和经济纲领截然不同的捷克“公民民主党”和斯洛伐克“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获胜,两党都成为两共和国的执政党。两党就国家体制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双方都确认在联邦国体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最后于7月23日在布拉迪斯拉发达成联邦解体、国家一分为二的协议。
三个 1526年前为一个时期,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地区开始到1918年为一个时期。1918年10月28日资产阶级控制的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到现在为一个时期。
1526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公元5~6世纪,西斯拉夫人从维斯瓦河、易北河上游西迁至今斯洛伐克和捷克地区。623年,在同来自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的斗争中,形成西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658年,该公国灭亡。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国建立,封建社会开始。9世纪末,统治集团内讧加剧。906年,匈牙利王国(见匈牙利历史)兼并斯洛伐克地区,大摩拉维亚国瓦解。10世纪上半叶,捷克公国在普舍美斯王朝的统治下,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故又称布拉格公国。11世纪中期,捷克公国的疆域从波希米亚扩大到摩拉维亚,封建关系迅速发展,出现许多城市,对外贸易也有发展。捷克封建贵族长期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0~1106在位)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062~1092在位)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从此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2~13世纪,大批德意志人移居捷克,逐渐形成德意志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捷克贵族也日益德意志化。14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遂为波希米亚国王。其子查理四世在位期间(1346~1378),捷克手工业,特别是采矿业发达,城市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开始渗透农村。德意志城市贵族控制着城市、矿山,绝大部分高级教士为德意志人的天主教会占有捷克全部地产的1/3以上,德意志世俗封建主也占有广大地产。15世纪初,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农民、城市贫民、矿工将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以J.胡斯为首的捷克教士革新派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罪行。1419年 7月胡斯战争爆发,反封建斗争席卷捷克各地和斯洛伐克部分地区。这场革命虽遭失败,却加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地区。 《波西米亚年纪》中的手抄画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统治时期 1617年狂热的天主教徒、奥地利斯捷里亚公爵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次年,他禁止布拉格新教徒集会,引起捷克人民起义。图伦伯爵组成临时政府,捷克暂时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619年,捷克国会选举巴拉丁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为国王。1620年,捷克和巴拉丁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斐迪南复位,残暴迫害捷克人民,强迫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文书籍,德语成为国语。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 波希米亚的起义领袖被处死(1621)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强制农奴每周服役3天。1775年3月捷克农民起义遍及捷克北部、东北部及摩拉维亚。农奴袭击贵族城堡,向布拉格进军。8月起义被镇压。但迫使约瑟夫二世于1781年11月 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诏令。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纺织、机械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波希米亚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新生的民族知识分子阶层致力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在法国二月革命、维也纳五月起义(见欧洲1848年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 6月10日,布拉格的大学生要求撤走奥地利军队。12日,学生、工人、市民举行示威游行遭枪击,引发起义。17日起义被镇压。奥地利当局不得不废除劳役制。这标志着捷克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1867年,奥地利政府与匈牙利国会达成协定,把统一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经济发展缓慢。从70年代始,捷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壮大。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在捷克成立。19世纪末期,由于改良主义渗透到该党内部,党逐步走上机会主义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要求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国家。1916年,T.G.马萨里克在国外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会议。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同年10月14日,捷克工人举行总罢工,迫于人民的压力,10月28日资产阶级控制的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共和国,马萨里克当选第一任总统。1919年初期,东欧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6月16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在普雷绍夫宣告诞生,实行企业、银行和土地国有化,并赋予劳动人民以选举权及其他民主权利,7 月初为资产阶级政府和外国武装干涉者所镇压。1921年5月,社会民主工党左派联合其他马克思主义小组组成捷克斯洛伐克***。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捷克斯洛伐克,工人运动高涨。A.希特勒利用“苏台德德意志党”作为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具。捷政府妥协退让,接受了慕尼黑会议的决定。1938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次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并肢解了捷全部领土。前总统E.贝奈斯逃亡英国组织流亡政府。捷共成立中央民族革命委员会,开展游击抵抗运动。1943年12月,捷共领导人K.哥特瓦尔德与捷流亡政府达成在战后成立民族阵线政府的协议。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爆发了反希特勒的民族起义,解放了1/3的国土。1945年4月捷共制定了《科息斯纲领》,成立了以Z.费林格为总理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5月初,布拉格起义爆发,5月9日配合苏联红军解放布拉格,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为一个人民共和国。(见彩图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团战士重返祖国(1945)) 捷克斯洛伐克抗德游击队队员 1946年 5月2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以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E.贝奈斯任总统。政府没收了外国资本家和卖国贼的财产,颁布了工业、银行和私人保险公司的国有化的法令;没收了外国占领者的土地;颁布第 1个土地改革法令。1948年,联合政府中的资产阶级右派势力制造捷克二月事件,企图推翻人民民主制度。工人阶级在捷共的领导下挫败了这一阴谋。政府颁布了第 2个土改法,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大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残余。1948年5月9日,制宪议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以保证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哥特瓦尔德当选为总统。1949年10月6日,同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1949~1960年执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接近完成。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由于突击发展重工业和管理体制落后,第 3个五年计划(1961~1965)执行不到两年便宣布停止执行,重新调整计划指标。1968年 1月,A.杜布切克继A.诺沃提尼之后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4月主持召开中央全会,制定了《行动纲领》,改组了捷共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8月20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0月16日,苏捷签订《关于苏联军队暂时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条件的条约》。10月27日,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的宪法性法令》,宪法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是两个平等的民族-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联邦国家,由享有平等地位的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改国民议会为联邦议会,设人民院与民族院。1969年4月G.胡萨克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1971年改任总书记,1975年起接替L.斯沃博达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捷采取经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的合作并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经济发展较快,先后完成了3个五年计划(1966~1985) 。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627美元,按人均计算工业产品名列世界前茅。现在正在执行第 8个五年计划(1986~1990)。在1987年12月17日举行的捷共中央全会上,胡萨克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共和国总统。M.雅克什当选中央总书记。1989年12月10日胡萨克任命M.恰尔法为总理,组成新政府。同日胡萨克又辞去总统职务。28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29日选举V.哈维尔为总统。
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都是什么时间?
全体会员国和它们的加入日期如下:
会员国--(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尔巴尼亚--(1955.12.14)
阿尔及利亚--(1962.10.8)
安道尔--(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亚美尼亚--(1992.3.2)
澳大利亚--(1945.11.1)
奥地利--(1955.12.14)
阿塞拜疆--(1992.3.2)
巴哈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国--(1974.9.17)
巴巴多斯--(1966.12.9)
白俄罗斯--(1945.10.24)
比利时--(1945.12.27)
伯利兹--(1981.9.25)
贝宁--(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维亚--(1945.11.14)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博茨瓦纳--(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文莱达鲁萨兰国--(1984.9.21)
保加利亚--(1955.12.14)
布基纳法索--(1960.9.20)
布隆迪--(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麦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佛得角--(1975.9.16)
中非共和国--(1960.9.20)
乍得--(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国--(1945.10.24)
哥伦比亚--(1945.11.5)
科摩罗--(1975.11.12)
刚果--(1960.9.20)
哥斯达黎加--(1945.11.2)
科特迪瓦--(1960.9.20)
克罗地亚--(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古巴--(1945.10.24)
塞浦路斯--(1960.9.20)
捷克共和国--(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 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捷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捷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9.17)
刚果民主共和国--(1960.9.20)
丹麦--(1945.10.24)
吉布提--(1977.9.20)
多米尼克--(1978.12.18)
多米尼加共和国--(1945.10.24)
厄瓜多尔--(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了它自己的联合国会员资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国名改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萨尔瓦多--(1945.10.24)
赤道几内亚--(1968.11.12)
厄立特里亚--(1993.5.28)
爱沙尼亚--(1991.9.17)
埃塞俄比亚--(1945.11.13)
斐济--(1970.10.13)
芬兰--(1955.12.14)
法国--(1945.10.24)
加蓬--(1960.9.20)
冈比亚--(1965.9.21)
格鲁吉亚--(1992.7.31)
德国--(1973.9.18)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于1973年9月18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两个德国即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加纳--(1957.3.8)
希腊--(1945.10.25)
格林纳达--(1974.9.17)
危地马拉--(1945.11.21)
几内亚--(1958.12.12)
几内亚比绍--(1974.9.17)
圭亚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洪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岛--(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亚--(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亚来信宣布,“在现阶段和当前情况下”决定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它发来电报宣布,决定“恢复同联合国全面合作,并重新参加它的活动”。1966年9月28日,联大表示注意到这一决定,并由联大主席邀请印度尼西亚代表返回其在联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爱尔兰--(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意大利--(1955.12.14)
牙买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约旦--(1955.12.14)
哈萨克斯坦--(1992.3.2)
肯尼亚--(1963.12.16)
基里巴斯共和国--(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尔吉斯斯坦--(1992.3.2)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55.12.14)
拉脱维亚--(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莱索托--(1966.10.17)
利比里亚--(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1955.12.14)
列支敦士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卢森堡--(1945.10.24)
马达加斯加--(1960.9.20)
马拉维--(1964.12.1)
马来西亚--(1957.9.17)
--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在接纳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加入之后,新的联合邦将国名改为马来西亚。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成为独立国家,并于1965年9月21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马尔代夫--(1965.9.21)
马里--(1960.9.28)
马耳他--(1964.12.1)
马绍尔群岛--(1991.9.17)
毛里塔尼亚--(1961.10.27)
毛里求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91.9.17)
摩纳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黑山共和国--(2006.6.28)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
--2006年6月28日,黑山共和国由大会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摩洛哥--(1956.11.12)
莫桑比克--(1975.9.16)
缅甸--(1948.4.19)
纳米比亚--(1990.4.23)
瑙鲁--(1999.9.14)
尼泊尔--(1955.12.14)
荷兰--(1945.12.10)
新西兰--(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尔--(1960.9.20)
尼日利亚--(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帕劳--(1994.12.15)
巴拿马--(1945.11.13)
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鲁--(1945.10.31)
菲律宾--(1945.10.24)
波兰--(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塔尔--(1971.9.21)
大韩民国--(1991.9.17)
摩尔多瓦--(1992.3.2)
罗马尼亚--(1955.12.14)
俄罗斯联邦--(1945.10.24)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书长,俄罗斯联邦在独立国家联合体11个成员国的支持下,承续苏联在安全理事会和联合国所有其他机关的成员资格。
卢旺达--(1962.9.18)
圣基茨和尼维斯--(1983.9.23)
圣卢西亚--(1979.9.18)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80.9.16)
萨摩亚--(1976.12.15)
圣马力诺--(1992.3.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特阿拉伯--(1945.10.24)
塞内加尔--(1960.9.28)
塞尔维亚共和国--(2000.11.1)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根据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第60条规定,塞尔维亚共和国将承续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系统内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成员资格。
塞舌尔--(1976.9.21)
塞拉利昂--(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斯洛伐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斯洛文尼亚--(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所罗门群岛--(1978.9.19)
索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兰卡--(1955.12.14)
苏丹--(1956.11.12)
苏里南--(1975.12.4)
斯威士兰--(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45.10.24)
--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它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塔吉克斯坦--(1992.3.2)
泰国--(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1993.4.8)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大会1993年4月8日A/RES/47/225号决议决定接纳该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国国名引起的争端解决之前,该国在联合国内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东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汤加--(1999.9.1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斯--(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库曼斯坦--(1992.3.2)
图瓦卢--(2000.9.5)
乌干达--(1962.10.25)
乌克兰--(1945.10.24)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12.9)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5.10.24)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1.12.14)
--坦噶尼喀从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联合国会员国,桑给巴尔从1963年12月16日起成为会员国。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协定批准之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1945.10.24)
乌拉圭--(1945.12.18)
乌兹别克斯坦--(1992.3.2)
瓦努阿图--(1981.9.15)
委内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也门--(1947.9.30)
--也门于1947年9月30日加入联合国,民主也门于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1990年5月22日两国合并成为一个会员国,称为“也门”。
赞比亚--(1964.12.1)
津巴布韦--(1980.8.25)
阿富汗 (1946.11.19) 巴林 (1971.9.21) 孟加拉国( 1974.9.17) 不丹(1971.9.21) 缅甸 (1948.4.19) *中国 (1945.10.24) 塞浦路斯 (1960.9.20) * 印度 (1945.10.30) 印度尼西亚 (1950.9.28) *伊朗(1945.10.24) *伊拉克 (1945.12.21) 以色列 (1949.5.11) 日本 (1956.12.18) 约旦 (1955.12.14) 柬埔寨 (1955.12.14)科威特 (1963.5.14) 老挝 (1955.12.14) *黎巴嫩 (1945.10.24) 马来西亚 (1957.9.17) 马尔代夫 (1965.9.21) 蒙古 (1961.10.27) 尼泊尔 (1955.12.14) 阿曼 (1971.10.7) 巴基斯坦 (1947.9.30) *菲律宾 (1945.10.24) 卡塔尔 (1971.9.21) *沙特阿拉伯 (1945.10.24) 新加坡 (1965.9.21) 斯里兰卡 (1955.12.14) *叙利亚 (1945.10.24) 泰国 (1946.12.16) *土耳其 (1945.10.24) 阿联酋 (1971.12.9)也门 (1947.9.30) 越南 (1977.9.20) 文莱(1984.9.21) 韩国 (1991.9.17) 朝鲜 (1991.9.17) 亚美尼亚 (1992.3.2)哈萨克斯坦 (1992.3.2) 吉尔吉斯斯坦 (1992.3.2) 乌兹别克斯坦 (1992.3.2) 格鲁吉亚 (1992.7.31) 塔吉克斯坦 (1992.3.2) 阿塞拜疆 (1992.3.2) 土库曼斯坦 (1992.3.2) 东帝汶 (2002.9.27)
非洲国家(54)
阿尔及利亚 (1962.10.8) 安哥拉 (1976.12.1) 贝宁 (1960.9.20) 博茨瓦纳 (1966.10.17) 布基纳法索 (1960.9.20) 布隆迪 (1962.9.18) 喀麦隆 (1960.9.20) 佛得角 (1975.9.16) 中非 (1960.9.20) 乍得 (1960.9.20) 科摩罗 (1975.11.12) 刚果(1960.9.20) 科特迪瓦 (1960.9.20) 吉布提 (1977.9.20)* 埃及 (1945.10.24) 赤道几内亚 (1968.11.12) * 埃塞俄比亚 (1945.11.13) 厄立特里亚 (1993.5.28) 加蓬 (1960.9.20) 冈比亚 (1965.9.21) 加纳 (1957.3.8) 几内亚 (1958.12.12) 几内亚比绍 (1974.9.17) 肯尼亚 (1963.12.16) 莱索托 (1966.10.17) *利比里亚 (1945.11.2) 利比亚 (1955.12.14) 马达加斯加 (1960.9.20) 马拉维 (1964.12.1) 马里 (1960.9.28) 毛里塔尼亚 (1961.10.7) 毛里求斯 (1968.4.24) 摩洛哥 (1956.11.12) 莫桑比克 (1975.9.16) 纳米比亚 (1990.4.23) 尼日尔 (1960.9.20) 尼日利亚 (1960.10.7) 卢旺达 (1962.9.18)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5.9.16) 塞舌尔 (1976.9.21) 塞内加尔( 1960.9.28) 塞拉利昂 (1961.9.27) 索马里 (1960.9.20) * 南非 (1945.11.7) 斯威士兰 (1968.9.24) 坦桑尼亚 (1961.12.14) 多哥 (1960.9.20) 突尼斯 (1956.11.12) 乌干达 (1962.10.25)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0.9.20) 赞比亚 (1964.12.1) 津巴布韦 (1980.8.25) 苏丹 (1956.11.12) 南苏丹共和国(2011.7.14)
欧洲国家(43)
安道尔 (1993.7.28) 奥地利 (1955.12.14) * 比利时 (1945.12.27) * 丹麦 (1945.10.24) 芬兰 (1955.12.14) * 法国 (1945.10.24) 德国(1973.9.18) *希腊 (1945.10.25) 冰岛(1946.11.19) 爱尔兰 (1955.12.14) 意大利 (1955.12.14) 列支敦士登 (1990.9.18) * 卢森堡 (1945.10.24) 马耳他 (1964.12.1) 摩纳哥 (1993.5.28) * 荷兰 (1945.12.10) * 挪威 (1945.11.27) 葡萄牙 (1955.12.14) 圣马力诺 (1992.3.2) 西班牙 (1955.12.14) 瑞典 (1946.11.19) * 英国 (1945.10.24)阿尔巴尼亚 (1955.12.14) 保加利亚 (1955.12.14)*白俄罗斯 (1945.10.24) 波黑 (1992.5.22) 克罗地亚 (1992.5.22) 捷克 (1993.1.19) 爱沙尼亚 (1991.9.17) 匈牙利 (1955.12.14) 拉脱维亚 (1991.9.17) 立陶宛 (1991.9.17) *波兰 (1945.10.24) 马其顿 (1993.4.8) (因希腊坚决反对其使用“马其顿”为国名,而以“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FYROM)”的名义)摩尔多瓦 (1992.3.2) 罗马尼亚 (1955.12.14) 斯洛伐克 (1993.1.19) 斯洛文尼亚 (1992.5.22) *乌克兰 (1945.10.24) * 俄罗斯 (1945.10.24) * 塞尔维亚 (1945.10.24 ) 黑山 (2006.6.28) 瑞士 (2002 .9.10)
北美洲国家(23)
*美国 (1945.10.24)* 加拿大 (1945.11.9) 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11.11) 巴哈马 (1973.9.18) 巴巴多斯 (1966.12.9) 伯利兹 (1981.9.25) * 多米尼加(1945.10.24) 多米尼克(1978.12.18) 哥斯达黎加(1945.11.2)* 萨尔瓦多(1945.10.24) 格林纳达 (1974.9.17) 危地马拉 (1945.11.21) * 海地(1945.10.24) 洪都拉斯 (1945.12.17) 牙买加 (1962.9.18) 墨西哥 (1945.11.7)* 尼加拉瓜(1945.10.24) 巴拿马(1945.11.13) 圣卢西亚 (1979.9.1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2.9.18)* 古巴(1945.10.24) 圣基茨和尼维斯 (1983.9.23)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0.9.16)
南美洲国家(12)
*阿根廷 (1945.10.24) * 玻利维亚 (1945.11.14) * 巴西 (1945.10.24) *智利 (1945.10.24) *哥伦比亚 (1945.11.5) *厄瓜多尔 (1945.12.21) 圭亚那 (1966.9.20) * 巴拉圭 (1945.10.24) *秘鲁 (1945.10.31) 苏里南 (1975.12.4) * 委内瑞拉 (1945.11.15) *乌拉圭 (1945.12.18)
大洋洲国家(14)
*澳大利亚 (1945.11.1) 斐济 (1970.10.13) * 新西兰 (1945.10.24)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75.10.10) 所罗门群岛 (1978.9.19) 瓦努阿图 (1981.9.15) 萨摩亚 (1976.12.15) 马绍尔群岛 (1991.9.17) 帕劳 (1994.12.15) 密克罗尼西亚 (1991.9.l7) 基里巴斯 (1999.9.14) 瑙鲁 (1999.9.14) 汤加 (1999.9.14) 图瓦卢 (2000.9.5)
政权更替概览
☆中华民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替。 ☆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创始成员,1993年1月1日分成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斯于1993年1月19日同时加入联合国。 ☆ 埃及和叙利亚均为联合国创始成员(1945.10.24),1958年2月21日,埃、叙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成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独立国家地位,同时恢复其联合国成员资格。1971年9月2日,阿联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73年9月18日同时加入联合国。民主德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两个德国合并为一个主权国家——德国。 ☆ 印度尼西亚于1965年1月20日宣布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印尼决定重新参加联合国的活动。1966年9月28日,印尼返回其在联大的席位。 ☆ 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在接纳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加入后,改国名为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 ☆ 苏联为联合国创始成员(1945.10.24)。1991年12月24日,俄罗斯承续苏联在安理会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成员资格。 ☆ 坦噶尼喀于1961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桑给巴尔于1963年12月16日加入联合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成员国,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加入日期:1947.9.30)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加入日期:1
联合国办事处降半旗致哀
[4]967.12.14)合并成为一个成员国,称为“也门”。 ☆ 2000年9月5日,图瓦卢加入联合国。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1945.10.24),其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成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0年11月1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加入联合国。2006年5月3日,黑山宣告脱离塞黑成为主权国家。塞尔维亚共和国随后继承了原塞黑国家共同体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而成为主权国家。 ☆ 贝宁在1975年改名前使用“达荷美”的名义加入联合国。 ☆ 布基纳法索在1984年改名前使用“上伏尔塔”的名义加入联合国。 ☆刚果共和国最初以“刚果(利奥波德城)”的名义加入联合国。 ☆ 缅甸(Myanar)在1989年改名前使用英文名称“Burmar”的名义加入联合国。
以下是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1. 美国 - 1945年10月24日2. 英国 - 1945年10月24日3. 法国 - 1945年10月24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1年10月25日5. 苏联 - 1945年10月24日6. 俄罗斯 - 1991年12月24日7. 加拿大 - 1945年11月9日8. 澳大利亚 - 1945年11月1日9. 新西兰 - 1945年11月24日10. 印度 - 1945年10月30日11. 日本 - 1956年12月18日12. 韩国 - 1991年9月17日13. 巴西 - 1945年10月24日14. 阿根廷 - 1945年10月24日15. 墨西哥 - 1945年11月7日16. 秘鲁 - 1945年10月31日17. 埃及 - 1945年11月24日18. 南非 - 1945年11月7日19. 沙特阿拉伯 - 1945年10月24日20. 以色列 - 1949年5月11日21. 塞浦路斯 - 1960年9月20日22. 希腊 - 1945年10月25日23. 意大利 - 1955年12月14日24. 西班牙 - 1955年12月14日25. 德国 - 1973年9月18日26. 波兰 - 1945年10月24日27. 乌克兰 - 1945年10月24日28. 匈牙利 - 1955年12月14日29. 捷克斯洛伐克 - 1945年10月24日30. 斯洛文尼亚 - 1992年5月22日31. 克罗地亚 - 1992年5月22日32. 塞尔维亚 - 2000年11月1日33. 罗马尼亚 - 1955年12月14日34. 保加利亚 - 1955年12月14日35. 印度尼西亚 - 1950年9月28日36. 越南 - 1977年9月20日37. 菲律宾 - 1945年10月24日38. 缅甸 - 1948年4月19日39. 塞拉利昂 - 1961年9月27日40. 尼日利亚 - 1960年10月7日41. 喀麦隆 - 1960年9月20日42. 摩洛哥 - 1956年11月12日43. 突尼斯 - 1956年11月12日44. 刚果 - 1960年9月20日45. 坦桑尼亚 - 1961年12月14日46. 利比亚 - 1955年12月14日47. 瑞典 - 1946年11月19日48. 芬兰 - 1955年12月14日49. 丹麦 - 1945年10月24日50. 挪威 - 1945年11月27日51. 冰岛 - 1946年11月19日52. 瑞士 - 2002年9月10日53. 奥地利 - 1955年12月14日54. 荷兰 - 1945年11月10日55. 比利时 - 1945年12月27日56. 卢森堡 - 1945年12月27日57. 爱尔兰 - 1955年12月14日58. 内比都 - 1982年9月20日59. 葡萄牙 - 1955年12月14日60. 阿联酋 - 1971年12月9日注:该列表不包括一些已经不存在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
一下图片标明了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
扩展资料: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发展起来,也因此有很多国家想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想要加入联合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那么加入联合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首先联合国主要以五大战胜国组建而成,分别都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这五个国家。并且他们都是二战的战胜国,也就是说在二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非常大贡献的几个国家。
其次,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必须要有一定的潜力,比如中国。在联合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国各方面的条件根本不满足于加入联合国,但全世界各国都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家,事实证明,人们的观点和想法都是非常正确的。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当然这也是三个条件中必不可少的硬要条件,毕竟联合国的成立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对于一个创始国来说,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参考资料来源:联合国-百度百科
德波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德波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德国波兰发起的波德战役,也称为波兰战役或者是德波战争,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开端。
1939年9月1日清晨,纳粹德国在与苏联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一星期之后对波兰发动了闪电式进攻。纳粹德国先是动用了大批量的飞机轰炸了波兰境内重要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地面军队由分别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了全面的进攻。面对纳粹德国的猛烈进攻,波兰军队节节败退。10月6日,波兰全境被纳粹德国与苏联占领,战争结束。
德波战争(1939年9月-1939年10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发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波兰重要军事目标;地面部队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发动全线进攻,数千门大炮向边境线猛烈轰击。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为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德军统帅部于4月3日颁发《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决定以突然袭击消灭波兰武装力量。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辖第8、第10、第14集团军,司令为伦德施泰特大将,北方集团军群辖第4、第3集团军,司令为博克大将。他们将在第4、第1航空队支援下,分别从斯洛伐克、上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对华沙实施向心突击,围歼波军主力于维斯瓦河、纳雷夫河以西地区。
德军投入了44个师(其中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总兵力88.6万人。波军(最高司令为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拥有7个集团军、4个战役丛集、870辆坦克和装甲车、400余架飞机,共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100万人。波军采取前沿防御战略,重点保卫但泽走廊、波兹南和克拉科夫地区,以掩护全国动员并期待英法支援,适时转入反攻。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发起突然袭击,出动空军摧毁波兰各主要机场和通讯、交通枢纽;地面部队迅速突破波军防线。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法军仅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象征性进攻。5日,德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合围波军"波莫瑞"集团军于但泽走廊,一部从东普鲁士向华沙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在琴斯托霍瓦地域突破波军防御,向华沙推进。当晚,波军统帅部下令向维斯瓦河以东退却。次日,波兰 *** 迁往卢布林。14日,德军完成对华沙的包围。16日,北、南两路德军在华沙东南弗沃达瓦地域会师,合围波军主力于布格河以西地区。17日,苏军进占波兰东部;波 *** 撤至罗马尼亚。19日,波军19万人向苏军投降。28日,华沙陷落。10月6日,波军结束有组织的抵抗。
战争背景
地处中欧的波兰西接强大的德国,东临社会主义苏联,这种与强国毗邻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波兰多灾多难的命运。20世纪以前,它曾三次被俄国人和德国人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重新恢复了独立。
一战德国战败后,根据《凡尔塞和约》,德国东部的领土划给了波兰。这些划给波兰的领土包括"波兰走廊"这个狭长的地带,走廊尽头的但泽被辟为了一个非军事化的国际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罗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这里生活着100多万日耳曼人,他们已被波兰分隔,而远离了祖国。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
希特勒的报复
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或许在他看来,波兰甚至是比法国更不可饶恕的敌人。更重要的是,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波兰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德国假如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个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下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强的军事强国。
自1938年10月起,德国曾多次向波兰提出归还领土的要求,要波兰交出"波兰走廊"和但泽,并将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德国,遭到了波兰 *** 的严辞拒绝。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迅速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下一个侵略目标直指波兰。希特勒给武装部队下达了一份代号"白色方案"的绝密命令,它的目标是在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入侵波兰,同时要求这个时间不可更改。
希特勒似乎算准了英、法的心理,他对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他们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才不肯为一个小小的波兰送死!"
然而,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了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
1939年7月28日,希特勒获悉一个重要情报,英、法军事代表团将赴莫斯科,届时将形成共同抗德的联盟。
苏联方面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军事大忌就是同时在东线和西线作战。希特勒纵然再狂妄自大,也绝不敢违背这一原则,愚蠢地将自个陷入疲于奔命的尴尬境地。他如果要入侵波兰,准备在西线与英、法开战,就必须稳住东线的前苏联。同样,英、法的目的则是要调动起东线的前苏联,迫使希特勒因惧怕两线作战而退缩。
双方都将最大的赌注压在了苏联身上,对于斯大林来讲,暂时还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问题,现今英、法和德国双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想利用这一历史的机遇做出最有利于苏联的决策。眼下斯大林还不想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卷入双方的争斗,"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而充当一方的炮灰"。此外,再加上苏联提出要保卫波兰,抗击纳粹入侵,就必须允许苏军进入波兰境内,遭到了波兰 *** 的拒绝,因为他们对苏联人的戒心并不比德国人的小。波兰的这一决定使斯大林下定了决心。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是怎样的?
“二月事件,是1948年2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一次政变。”
捷克斯洛伐克的二月事件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捷共党。成为国内的第一大党。由哥特瓦尔德出任总理。
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的2月份,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在领导的带领下粉碎了反动派的反革命阴谋,当时资产阶级中的12名政党部长,突然提出辞职,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联合政府倒台,之后劳动人民出现了罢工以及武装游行的情况,和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
捷克斯洛华克解体的时间
1992年12月31日
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
在1992年6月大选中,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两个政党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获胜。同年11月25日,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协商,决定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离,并经联邦议会通过解体法,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两个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体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均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继承国。从此,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史称“天鹅绒分离”。分裂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由捷克共和国使用。
斯洛伐克与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位于欧洲中部、原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的东部。北临波兰,东接乌克兰,南界匈牙利,西南与奥地利接壤,西连捷克。面积为49035平方公里。内主要为西喀尔巴阡山脉所盘踞,西南和东南有小片平原。北部是西喀尔巴阡山脉较高的地带,大部分海拔1000—1500米,山地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全国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6.8℃。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山区1,000毫米以上。主要河流有瓦赫河、赫朗河等,属多瑙河流域。森林面积占全境三分之一。山地南坡为阔叶林,北坡为混交林和针叶林。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国际电话码 421
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位于多瑙河畔小喀尔巴阡山麓,人口40多万(2005年12月),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内河港口和政治、经济、文化及石化工业中心。市内建有斯洛伐克科学院和大学城等文化机构。布拉迪斯拉发由新、老两个城区组成。旧城区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古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布拉迪斯拉发城堡。这里原是古罗马人建造的要塞。新城区,横跨多瑙河的铁索大桥飞架南北。
斯洛伐克地势北高南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历史文物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全国共有大小湖泊160多个。美丽的湖泊既是旅游观光景点又是发展淡水养鱼业和农业的重要基地。 斯洛伐克虽然是内陆国家,但其交通运输便利。全国拥有3600多公里的铁路,多瑙河在斯洛伐克境内长达172公里,可行驶1500—2000吨的驳船。驾船逆流而上可抵德国的雷根斯堡,顺流而下,可经罗马尼亚进入黑海。
斯洛伐克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食品、烟草加工、交通工具、石化、机械、汽车等。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油料作物、马铃薯、甜菜等。
主要城市:科希策、布拉迪斯拉发
语 言: 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捷克语
宗 教: 罗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货 币: 斯洛伐克克郎
人口530多万(2005年12月)。主要民族为斯洛伐克族,占人口的85.69%,此外有匈牙利人、茨冈人、捷克人、还有乌克兰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60.4%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8%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少数信奉东正教。
斯洛伐克属于中欧+1时区,标准时区+ 1.00 时区 UTC/GMT+ 1.00个小时,每年有夏季时间。
北京则是东八区
它比北京时间晚 6个小时!
如:北京是正午12点,斯诺伐克就是早上6点!
斯洛伐克与中国的时差是7个小时。
中国都采用首都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时间。斯洛伐克同样采用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时间,也就是东一区时间。正常情况下,中国与斯洛伐克的时差为7小时,也就是当中国是中午13点时,斯洛伐克是早起6点。
从每年三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1:00(格林尼治时间)开始,至十月份最后一个周日 1:00(格林尼治时间)结束,欧洲实行夏令时(除冰岛外),此时斯洛伐克与中国的时差为6小时,也就是当中国是中午13点时,斯洛伐克是早起7点。
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
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中国宣布与捷克断交时间
中国并没有与捷克断交,只是在2019年10月宣布解除北京与布拉格的友好城市。1、中国同原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中方即予以承认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商定,继续沿用1949年10月6日为两国建交日。1994年10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捷外交部副部长翁德拉签署换文协议,确认中国与前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缔结的条约、协定继续有效。2014年10月,中捷两国领导人及外长就两国建交65周年互致贺电。
2、2009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捷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会见捷总统克劳斯、过渡政府总理菲舍尔。2010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同捷总统克劳斯友好交谈。2012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华沙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同捷总理内恰斯举行双边会晤。2012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万象出席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同捷总统克劳斯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