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 2、民国时期1元钱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 3、一块袁世凯头像白大洋现在能卖多少钱?
- 4、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如题 谢谢了
- 5、袁小头开国纪念币银元一个值多少钱袁小头多少钱一个?
- 6、1958年的1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1958年人民币社会流通价值和现在的比例是多少呢?
- 7、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 8、民国时期,就是大染坊里边,一个大洋值现在多少人民币啊?
- 9、鹰洋银元最新价格图片
- 10、老银元价格(附图片)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涵义:
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
中国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
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洋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扩展资料
大洋基本属性
大洋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洋
民国前(1912年1月1日以前),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800元
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4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至现在),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200元
一块现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呢?
我们应该查照历史上日常生活用品的物价等各种复杂因素来综合计算。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30年代初叶,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若要拍摄电视剧的话,必须注意这个细节。本来“块”这个量词专用来计数“有分量”的事物。读者看完本文就会明白,为什么我在这故事里说的是金属,而非轻薄的纸。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扬。所以我们可以对“一块钱”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1911-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而当时在北京(北平)的物价普遍比上海低些。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银圆可以买8斤好猪肉,或买两丈(6米)“蓝士林”布……
我定义1934—35年间(法币改革前夕)的银圆为“基准银圆”;定义1955—56年间新人民币为“基准人民币”。
根据一系列史料考证和研究成果,我有充分把握指出——
“基准银圆”1圆 =“基准人民币”3元
以此两者为基本坐标,可以计算出历年银圆与人民币购买力的比值。详尽论证请参看拙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以及《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皆文汇出版社印行)
举些形象的实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
1块大洋等于35元人民币。当时每个银元的重量大约在27克左右,每个银元的含银量都在9%以上,含银量相当高,而金银的价格在2-3元左右,按照这样来进行计算的话,1块银元的价格相当于1克黄金的价格,现在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在每克35元左右。得出结论:1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5元左右。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在民国时期,任教的工资从刚入校的6银元每月到后来根据教龄的成长涨到了35个银元每月。鲁迅先生的工资在当时可谓是真的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后来鲁迅先生花费了35银元在北京购置了一套45平米的四合院,才用了他不到一年的工资。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银元的发展历程
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
这种运沙船厂,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银饼值白银5钱。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是清朝咸丰6年所铸。
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一般人对银元的重视。
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
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洋
民国时期1元钱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扬。所以我们可以对“一块钱”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1911-19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而当时在北京(北平)的物价普遍比上海低些。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银圆可以买8斤好猪肉,或买两丈(6米)“蓝士林”布…… 我定义1934—35年间(法币改革前夕)的银圆为“基准银圆”;定义1955—56年间新人民币为“基准人民币”。 根据一系列史料考证和研究成果,我有充分把握指出——“基准银圆”1圆 =“基准人民币”3元。 以此两者为基本坐标,可以计算出历年银圆与人民币购买力的比值。 举些形象的实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7-01/31/content_5674504.htm
三年前民国时期的1块大洋大概等于现在的六十至一百元人民币,现在相当于二百元至五百元人民币,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
--------------------------
当然要是带有甘肃字样和意大利工艺的那种袁大头,可就贵了,7000-12000RMB。 普通的也不会低于500rmb 如果你有的话也要谨慎出手要注意格式 版本 ..恩大致就是这样 楼上的也太乐观了点吧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民国抗战前一年或通行法币前夕(1936年)的1银圆折合今人民币30元。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1根金条为10两,1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从1912年到1936年24年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
中华民国成立到20年代初,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
20世纪头30年(1900-1930),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guo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因此可以对银圆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扩展资料:
1911-1919年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36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
凤凰网-民国时期文人经济收入 鲁迅24年收入12万银元
一块袁世凯头像白大洋现在能卖多少钱?
正宗的600元,仿的300元,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原版,普通价格如下: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上佳品市场价500--550元左右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美品市场价560--600元左右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优美品市场价630--680元左右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如题 谢谢了
一块现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呢? 我们应该查照历史上日常生活用品的物价等各种复杂因素来综合计算。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30年代初叶,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若要拍摄电视剧的话,必须注意这个细节。本来“块”这个量词专用来计数“有分量”的事物。读者看完本文就会明白,为什么我在这故事里说的是金属,而非轻薄的纸。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扬。所以我们可以对“一块钱”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1911-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而当时在北京(北平)的物价普遍比上海低些。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银圆可以买8斤好猪肉,或买两丈(6米)“蓝士林”布…… 我定义1934—35年间(法币改革前夕)的银圆为“基准银圆”;定义1955—56年间新人民币为“基准人民币”。 根据一系列史料考证和研究成果,我有充分把握指出—— “基准银圆”1圆 =“基准人民币”3元 以此两者为基本坐标,可以计算出历年银圆与人民币购买力的比值。详尽论证请参看拙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以及《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皆文汇出版社印行) 举些形象的实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 请勿EG。
1块大洋等于35元人民币。当时每个银元的重量大约在27克左右,每个银元的含银量都在9%以上,含银量相当高,而金银的价格在2-3元左右,按照这样来进行计算的话,1块银元的价格相当于1克黄金的价格,现在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在每克35元左右。得出结论:1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5元左右。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在民国时期,任教的工资从刚入校的6银元每月到后来根据教龄的成长涨到了35个银元每月。鲁迅先生的工资在当时可谓是真的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后来鲁迅先生花费了35银元在北京购置了一套45平米的四合院,才用了他不到一年的工资。
袁小头开国纪念币银元一个值多少钱袁小头多少钱一个?
看品相,700-1000左右
那不是袁小头,那是孙小头开国纪念币,目前市场价在8O0至1O0O元之间
有一个共和国的纪念币,很旧,它值多少钱?中华民国的纪念币是非常好和真实的,目前的市场价格是550-600元。还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共和国纪念币,如果共和国纪念币上有10到20个。背面十个字的价值约为100元,背面200-250个字。
还有一枚共和国纪念币。她很老了。它值多少钱?中华民国成立纪念币很好,很正宗,目前市场价格为550-600元。还有一枚共和国纪念币。她很老了。无论是十字还是二十字的共和国纪念币。背诵十个单词的价值约为100元,背诵二十个单词的值约为200-250元。
还有一枚共和国纪念币。它很老了。它值多少钱?建国纪念币非常好,真品,目前市场价格为550-600元。还有一种共和国硬币,它非常古老,无论是10个字符还是20个字符的共和国硬币。背诵十个单词的价值约为100元,背诵二十个单词的值约为200-250元。
没看到币的样子,只能是猜测,你所说的是开国纪念币国父孙先生像银币,因为不知道保存的情况,所以只能划一个普通品种的范围,差品300/500,好品900左右;差品就是有戳子并且腐蚀或者破坏的严重,单纯一个戳子影响不大。好品就是没洗没伤的,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958年的1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1958年人民币社会流通价值和现在的比例是多少呢?
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
1958年的一元,少说也得有7.8000吧。
查一下1958年1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再对比一下现在,不就行了
民国抗战前一年或通行法币前夕(1958年)的1银圆折合今人民币30元。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1根金条为10两,1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从1936年到1958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
中华民国成立到20年代初,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
扩展资料:
1936-1958年1个银元可买30斤优质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2分到13分,1元银元可以买到8斤猪肉;棉花每平方英尺10美分,1银元可以买到10英尺棉花;白糖6分/公斤,植物油7-9分/公斤;盐每斤1-2美分。在这个时期,“1元”在今天大约是40到50元。
从1958年到1945年,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约为20角至23角每斤,1银元可买到4至5斤猪肉;棉布大约是每平方英尺15美分到18美分。一枚银币可以买六英尺的棉布。糖每斤15分,植物油每斤20分,盐每斤3-5分。在此期间,“一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35元。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民国时期文人经济收入 鲁迅24年收入12万银元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高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元。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一个工人的工资,可能一个月也就几个大洋。
我们当然不能直接把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因为大洋现在在市面上并不流通。所以想要计算出大洋的具体价值,我们只能通过中间法。我们可以按照史料的记录,根据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来换算出现在与它等值的人民币数额。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是它的价值尺度职能让它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按照这样的方法换算出来,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在大洋刚刚开始发行的阶段,一块大洋的价值大概是现在的两三百元。
我们举个例子,在清末与民国初期,也就是大洋刚刚流通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昂贵的。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5块大洋。我们现在一头牛的价格可能要好几千元。这中间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价格规律,因为以前对于牛的需求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说牛的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但是我们折算下来一块银元也能够抵现在两三百元左右。同时还有记载,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米,所以说一块大洋的价值肯定会超过百元。
综上所述,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后来因为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大洋也就不断地贬值。
从最开始的“物物交换”,到后来的贝币、金属货币,再到后来的纸币,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交易的方式不断改变,货币形式也不断的变化。1912年,随着满清政权的没落,民国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在民国时期,当时所用的货币是银元,又称作是“大洋”,那么,当时的一块“大洋”,如果放到现在的话,价值多少呢?
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正式将“银本位制度”实行。在《国币条例》中,正式对“圆”的单位进行了定义,当时,一圆的银币,整个的重量在7钱2分,且是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1914年12月的时候,“圆银币”正是开始进行制造,在每一枚银币上面,都刻上了袁世凯的头像,所以,后来大家都习惯性地叫圆银币为“袁大头”,也有人叫“袁头币”。
在当时,除了发行这种“圆银币”之外,还发行了很多的“角币”,当时的元、角、分、厘之间的换算,和现在是一样的,单位和数字都不变。当然,当时除了有银元之外,还有“铜板”,不过,当时的一个铜板就是1文钱,1000个铜板就是1个银元。(可以简单理解为1个铜板是1厘钱)
这1个银元,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不像是很多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买一头大大的水牛,需要花费的银元是5个,买一袋大米的话,要用1个银元。在当时,1个银元差不是就是0.9左右的银子,但是,在当时会考虑到“耗损”,所以,基本上1个银元就是1两银子。所以,结合现在的物价来看,民国时期的1个银元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50元。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你如果想要在北平吃一顿当地正宗的“涮羊肉”,那么,你只需要拥有1个银元便可以实现;如果你是去上海玩,迷恋于当时的西餐,那么,1个银元就可以让你得到2套西餐;当然,如果你想要去看演出的话,就更好办了,只需要1个银元,你可以叫上你们一大家子的人一起去看,因为,在那时候,单是1个银元,就可以买到10张戏剧观赏票或者10张电影票……所以,对比一下现在的物价,你便知道当时的1银元有多么值钱了。
虽说,1银元看上去确实就那么点,但是一旦用起来,还是可以做出不少事情的。在当时,如果是在最发达的上海地区上班,那么,你要是个普通工人的话,每个月可以得到20个银元的工资,如果是教师、护士一类的工作,那工资就会高一些,每个月差不多有50个银元以上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最高的是医生、律师等工作,在当时每个月有200银元左右的工资。所以说,技术类的工作,在什么时候都是吃香的。
由此可见,在民国的时候,货币的价值是比较高的。你现在的工资换做是民国的话,每个月可以得到多少银元呢?
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00块钱左右,当时普通人的工资也就每个月不到10个大洋,但是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了。
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如果用这个价格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民国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
按照当时大洋的购买率与现在人民币的购买率来算,一块大洋应该等于现在100人民币。
民国时期,就是大染坊里边,一个大洋值现在多少人民币啊?
大洋,就是北方对“银元”的俗称。从中华民国成立到30年代初,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信誉不佳,并未成为正宗。民间交易多使用银元或铜钱。银元的购买力,按时代分举例如下:
1911-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 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而当时在北京(北平)的物价普遍比上海低些。例如1934-36年北平市1银圆可以买8斤好猪肉,或买两丈(6米)“蓝士林”布……
举些形象的实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当然,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的。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
1937---1945
1大洋大约200--500吧
民国时期,大馆子里,十人一桌的鱼翅席是10快大洋,十人一桌的燕窝席是12块大洋。折合现在的物价你自己算算吧。当年大洋的购买力绝对是惊人的。
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大约是6块大洋。
也就是说,六块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元左右。
这是从购买力来说的。
卢家驹从德国留学回来,卢老太太要给儿子做点好吃的,拿出一毛钱,吩咐翡翠去买2斤花肉。按现在的行情,一斤猪肉10元钱,一块大洋能买20斤猪肉,相当于现在的200元钱。
陈寿亭的儿子福庆到街上游行,临走前周采芹给了他1分钱,嘱咐中午买两个烧饼吃,按现在的市价,一个烧饼1元钱,折合起来,一块大洋也相当于现在的200元。
我对象给我买棉布做西服,需要2.7米,大约要200多元。陈寿亭的棉布卖价是1毛5一尺,我这样的身材做一套衣服需要8尺,就需要花1个大洋另2毛,相当于说1.2个大洋约合人民币也是200多元。
由此,可以粗略的认识到,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约合现在的人民币200元,至多不少。
这样,我对民国时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周村、张店的土地,好一点的地的价格在每亩12元,差地每亩8元,既现在的1600——2400元之间。
陈寿亭初到青岛时,在马路上溜达,遇到一个拉洋车的,拉洋车的说他送一个客人要二分钱,第一天刚干,一分钱也行,陈寿亭给了他一毛钱,那一天他又挣了一毛二。他一个月的收入应该是三块大洋,在今天他每月的收入是600元,朋友前几天到北京,摩的的价格是3元/次,一天若拉8-10次客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600-800左右。与古代的车夫收入差不多。上海的高级技工每个月5块大洋,即现在的1000元,确实不太尊重人才。陈寿亭把他们挖到济南后,给他们的工资是每人30个大洋,约合现在的6000元。
巴黎和谈后,学生们反对将青岛割让给德国,陈寿亭借机做了一次广告,宴请记者时花了5块大洋,按今天的市价,吃一顿高档次的的饭局,十个八个人,需要1000元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其他高档商品的价格。沈远宜从沈阳到青岛寻找霍长鹤将军,当时身上穿的衣服是花了300元大洋买的,价值6万元,确实价格不菲,却被车夫以1.5个大洋,即300元当了。
陈寿亭的宏巨染厂在济南开业时,青红帮头领白志生每个月要300块大洋的保护费,即6万元,不愧为民间税务局,怪不得陈寿亭要跟他拼命呢?
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与现在相比,有很大的出入。陈寿亭为了掌握染布时水的温度,买了6根温度计,每个花了3块大洋,即现在的600元左右。物以稀为贵,温度计在那时是稀罕的物品,只有德国才能制造。后来陈寿亭每天买一篓子鱿鱼放在车间,根据鱿鱼打卷的程度来判断水温,一篓子鱿鱼估计要30斤左右,需要花一毛钱。现在如果要买20斤鱿鱼,价格应在150元左右,看来现在海产品的价格比以前上涨了许多。估计那时候的海鲜一是很多,二是基本没人吃。
还有一些东西的价格就有点离谱,比如有人到地痞白志生的药房买感冒药,一盒感冒药要价6个大洋,我们什么时候见过1200元一包的感冒药?
沈远宜的叙情馆,一个小时收费50块大洋,相当于10000元人民币,这着实高得离谱了,现在到练歌房去唱歌,好一点的也就200元.
陈寿亭到底挣了多少钱?我们不妨大约计算一下。
卢老爷子花了一万块大洋买下了大华染厂,包括一台全新的海德堡印花机和新建的厂房,折合成现在的价格,应该是200万元。卢老爷子说,陈寿亭一年挣了三个厂子,又准备买新机器。陈寿亭购买的新机器,日本人报价是4万大洋,这样看来,陈寿亭第一年赚了7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400万元。后来,日本人买他的厂子时,陈寿亭使诈,欺骗了一下藤井,藤井花了14万大洋,即现在的2800万元水平。
陈寿亭发家在日本人的一船布上,由于日军占领东三省,要用青岛的商船运输军粮,加上学生抵制日货,藤井原值每件77元的一万五千件布被陈寿亭以35元吃掉,转手以56元卖给济南三元一万件,净赚21万,折合现在四千二百万。陈寿亭空手套白狼,由此发了大财。
陈寿亭迁址济南时,给了卢家驹一张支票,卢家驹说,他这些年拿了八、九十万了,当初合伙时,双方之间有约定,陈寿亭拿6成,卢家驹拿4成,算起来,陈寿亭的财产有150万,折合到现在就是3亿人民币。陈寿亭是九一八事变后一年迁址济南,应是1932年,至日军1937年占领济南,经营年限是5个年头,书中没有具体记载他的财产总量。他最后一次从上海进坯布,总数是3万件,恰逢青岛陷落,车至徐州,林祥荣害怕坯布落到了日人手里,通过关系将货物截住。林祥荣给陈寿亭的坯布价格是每件67元,这一车坯布总价是200多万大洋,合现在4个亿,怪不得林祥荣后怕得说:这一车货如果落到日本人手里,六哥一辈子的心血就全完了。而这应该是陈寿亭的三分之二的家底,做企业,除了留下少数流动资金,发放工资外,一般都会倾其所有来购买原材料,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总的看来,陈寿亭的全部资产应该在300万大洋左右,折合现在的物价水平,如果在今天,陈寿亭的资产总量是6亿元人民币。
鹰洋银元最新价格图片
700左右吧!
估计值1000元左右吧
这个的东西是很值钱的,但是具体的值多少钱?还是根据当天及市场行情吧!
这个不好回答你,本人从来没有用过银元,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可以到银行去把银元换成人民币,对吧,知只能这样回答你了,相信肯定对你有帮助!!!
值不了多少钱吧,看喜欢收集银币的人,他们应该出价高一些不
目前鹰洋的标准价格350元,最好再看看正面品相
老银元价格(附图片)
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近一两年来钱币市场里涨幅最大的品种,既不是前几年风光无限的彩色金银币,也不是最近正在炒作的流通纪念币,而是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的近代银币。
随着近年来我国集币热的不断升温,价格长期稳定的近代银币现在也逐渐开始“不甘寂寞”,由于一些收藏爱好者的介入和投资者的关注,其价格也在悄悄地攀升。
近代银币获利空间逐年走高
我国的近代银币一般可分为四大类:晚清时期银币、北洋军阀时期银币、民国时期银币、中华苏维埃时期(红色根据地)银币,由此组成了银币的大家族。近代银币从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起一直到解放前夕,前后共发行了各种银币近千余种,其中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所铸银币数量和品种较多,在民间广为流传。
从面额上划分,近代银币的面额有半毫(伍分)、壹毫(壹角)、贰毫(贰角)、半圆(伍角)和壹圆五种。从品种上看,近代银币有龙洋、船洋、“小头”(孙中山像)、“袁大头”、四川卢比等,其中不乏一些深受钱币收藏家喜爱的稀世珍品。
由于我国近代银币长期以来价格一直比较平稳,它不像现代币中的一些热门品种价格经常会出现飙升,因而非常稳定地具有保值增值功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普通版“袁大头”、“孙小头”等低档老银元价格就一直在50到60元左右盘整,但从2005年秋起,低档老银元价格开始向上攀升,至2006年秋涨到120元,现在市场上的成交价已达到170多元一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绝大部分老银元的涨幅都超过了当初的两倍甚至更高,为许多近代银币收藏者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而在近几年来各地举办的钱币拍卖会上,也屡有近代银币拍出好价钱的记录。
近代银币尽管没有各类现代币那样引人注目、成交活跃,但其潜在的投资价值不可低估,从长远看,近代银币的获利空间也绝不在现代币中的各种热门品种之下。
近代银币何以受青睐
近代银币深受集币爱好者青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近代银币是由贵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材质珍贵,制作精美,银光灿烂,让人爱不释手,它代表了一个时期的货币文化,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其次,近代银币品种纷繁,图案漂亮,文字隽秀,民国初期各地军阀铸造过带有自己肖像的纪念银币,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而苏维埃根据地银元更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珍贵实物和依据。一枚“中华苏维埃造列宁像”银元,在美国拍卖成交价曾高达1.4万美元。
第三,近代银币制作量比铜、纸、布币少得多,当年的拥有者大多为官宦商贾,本不普及,加上明末、清末、民国时期战乱频频,寻常人家中已不多见,况且解放初期大量兑换,近代银币中的一部分做了戒指、耳环、筷子等他用,加上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使银币的损耗极大,特别是一些较珍贵的银币品种存世量已很少,现在散落在民间的数量更为有限,这种稀缺度增添了近代银币的身价。
第四,目前近代银币普通品种的售价仍不高。比如一枚品相上好的民国三年铸造的“袁大头”银元虽说在近一年里涨幅较大,也不过只卖170多元,一枚民国十八年铸造的“孙中山像贰毫银辅币”还不到30元钱,该价格比一枚普通的流通金属纪念币还低,因而仍然具备较高的升值潜力。
第五,近代银币传世日久,一些较为珍贵的银币备受欢迎,在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钱币拍卖会上,不少珍稀银币品种被钱币收藏家热烈追捧,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也带动了收藏市场上对近代银币的收藏热情。
近代银币收藏有窍门
集币爱好者在收藏近代银币时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从价格便宜、存世量较多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低档银辅币入门,在收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看品相,品相的好坏是收藏品能否稳定增值的关键。由于目前一些低档近代银币的存世量仍较多,价格相对较便宜,集币爱好者在挑选低档近代银币时一定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情愿多花几元钱也要挑品相最好的购进。对量多价低的低档银币而言,品相太差也就失去了收藏意义,除非是存世量极少的稀世珍品可例外。
其次要注意防伪。目前许多珍稀近代银币能够在市场上见到的几乎都有赝品,令钱币收藏者防不胜防,而现在更是发展到一些低档银辅币中也有造假现象出现。集币爱好者在挑选近代银币时尽可能去固定摊位上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去流动钱币摊贩那儿购买,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同时还应多看一些钱币参考书籍,向有经验的钱币收藏家学习,多揣摩和了解各种真伪银币的区别。
第三要货比三家。近代银币与现代银币的最大区别在于,现代币由于发行时间很短,一般在各种收藏类报刊都有统一的参考价;而近代银币由于传世年代日久,品相参差不齐,价格差异很大。集币爱好者在挑选近代银币时应多跑几个摊位,多掌握一些银币市价行情,防止盲目被斩一刀。
第四要注意保存。购进近代银币后,对币面上的包浆千万不可随意擦去,保留完好的银币包浆将更有价值,对个别污迹锈蚀十分严重的银币可放在醋或明矾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橡皮擦拭除污,并放在清水中漂洗揩干后,装入硬币册或塑料袋内。这样不仅便于保存和收藏,还便于集币爱好者之间相互交流观赏。
【相关链接】
理智收藏 谨防上当
近代银币虽说是集币爱好者最喜爱的品种之一,但目前一些钱币交易市场中高档银币赝品泛滥,有些改刻的珍稀银币伪品几可乱真,令一些初涉钱币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感到无所适从。
对此,有关收藏专家表示,对于初涉近代银币收藏圈的人,应该购买和阅读一些银币收藏和鉴赏类书籍,在鉴别近代银币真伪时进行比较参考。有条件的话可去结交一些钱币收藏专家,经常向专家讨教,如能有机会亲眼看到高档老银币实物的话,对提高自己鉴赏高档银币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收藏者应当对中国近代银币的发展历史、主要品种、存世数量、价格高低和真伪特点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其中以辨别近代银币的真伪最为重要。
收藏者若想避免受骗,还应当找准收藏渠道。因市场上高档银币的赝品实在太多,依笔者经验,较保险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朋友介绍。俗话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除非虚伪奸诈之辈,绝大部分钱币收藏家是不会用赝品或者劣品充作精品银币,来欺诈自己朋友的朋友的;二是去正宗的文物商店淘货。例如设在一些大城市的国有文物商店,不仅货源多,而且品质有保证,但惟一不足的是售价过高,普通集币爱好者难以承受;三是参加各类钱币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举牌参拍自己喜爱的银币珍品,但在拍卖时头脑要清醒,千万不要被当时激烈竞争的气氛所左右,以免高价买进超出其价值的品种。
对于收藏者经常光顾的邮币市场,在购买高档银币时也要当心。一是在马路边或集币市场门口外低价兜售者出售的高档银币,赝品的可能性最大,集币爱好者决不可见低价以为便宜而掏钱包,一旦买进伪币,再想找此人就很难了;二是集币市场一些临时设摊人员,尽管摊主将自己的银币说得天花乱坠,但集币爱好者仍不宜从他们手中购买高档银币;三是集币市场上一些长期卖纸币或其它币种的固定摊位上,突然出现一枚高档银币而摊主自己却对银币不熟悉,集币爱好者也不可轻易出高价去购买;四是对函购高档银币要特别慎重,有些从事函购业务的个体币商本身可信度就不佳,人们若贸然将钱汇去,就很有可能收到赝品。
即使对一些可信度很好的实力函购单位,也不可轻易汇钱去购买,因为近代银币都经过流通市场的损耗,品相的新旧对银币本身价格造成的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