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马未都2013,马未都:我收藏过一幅名画,奉为镇馆之宝,为什么专家鉴定后皱起了眉头 ?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0-25 06:29:44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马未都说他见过一种文物造假,把玉塞入活羊体内,3年后取出来,你怎么看?

造假这种事真的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有的仿的好的都可以以假乱真了,而最后呢受骗的还不知道这是个假的,还以为是真的到处说呢,后悔都晚了
我个人觉得这种造假水平也是真的牛,这种方法都能够想得出来,现在的人真的是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太意外了
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为了欺骗人还要让动物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这些人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古文中提到:“真敖假孟,毕竟谁封?”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购买货品,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因为真真假假而感到困惑。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害怕自己交了一个心口不一的人,害怕被对方虚伪的面孔所欺骗。
其实在文物收藏界方面,有很多人也花了大价钱想要买的一个趁手的文物作为收藏品。但是最后却发现,有些假货真的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实在是让人寒心。自1986年我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国内有很多商业都出现了让消费者寒心的局面。
导致于后来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旅游局发布消息称,很多中国消费者跑到其他国家去买中国的土特产。这一差异传到国内之后,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共鸣,觉得在国内买到中国土特产是正品的情况实在是太小了,这一问题的背后也值得国人反思。
而在文物界,有一种残忍的文物造假手段,是将玉塞到羊腿里面去,之后过去3年才将其取出,然后卖出一个高价。这一新闻是在2013年时,有一位文物收藏大家名字叫做马未都先生,曾经在镜头面前直面揭露过文物背后的一些黑心事件。
马未都表示,有一些现代商人为了想要谋取暴利,就将自己的一些现代化工艺品,想方设法冒充且古玉的质感。一方面可以提高文物的收藏价值,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货品的价格。但是这些黑心商家经过了很长的琢磨之后,终于研究出来了一个方法。
那就是将一些现代玉,放到粪缸里面,让粪缸发酵出来的尿酸影响到现代玉的成分。让浸泡在粪缸里面的现代玉,看起来很像是古玉。当然,还有一种以假乱真的玉叫做雪沁玉。
这种玉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名气,价格也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但是外行人很容易会被这精美绝伦的表面所欺骗,其实有一些黑心商家是用现代玉放进马、羊腿肚子里面去,可以达到两者融合的目的。
几年过后,再将现代玉从羊腿肚子里取出来,现代玉的表面就会有一种雪沁色,也就被称之为是雪沁玉。但是这种方式实质过于残忍,所以于情于理都不值得推荐。
2013年曝光雪沁玉背后的骗局之后,2015年雪沁玉骗局基本上已经到了全网都已经知道的状态。所以自此之后,很多喜欢收藏的爱好者们也举步维艰。大家是真心害怕花了大价钱,最后买到的却是一块假货。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4》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醉文明》(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Q5ROcekb62a_BPnEOalRw
提取码:uaky
书名:醉文明
作者:马未都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2
页数:200
内容简介: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4》延续第叁册的文化主题系列,以藏品为载体,以主题为线,讲述了传统“五福”系列、“中华传统美德”系列、历代龙纹系列、君子六艺系列、瓷之纹系列等等,全面展示了几千年文明的恒常与流变、古人今人的风骨与气质。以小看大,见微知著,在这里宝物与文化交相辉映,尽显我们历史长河中温情感性的一面;藏品背后蕴含的最朴素的人生智慧,更是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2010年,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了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2011年,观复博物馆隆重推出“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展”,并出版《瓷之色》一书。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俬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俱、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俬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著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俬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 *** 、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使用者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使用者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收藏家马未都的个人经历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十余年里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20世纪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出版过《马说陶瓷》、《明清笔筒》、《马未都说收藏》、《中国古代门窗》等收藏类书籍。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当了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扩展资料
据马未都统计,历史上,中国经历了五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当下。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
1992年,在香港苏富比,马未都拍下了第一件艺术品。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2011年,马未都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强”。他指出“现在文物鉴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也就没有行规。文物知识很深奥,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专业工作者或“疑似专业工作者”的机会就来了,电视里的好多“专家”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
他的话再次提醒收藏爱好者,人眼已经不可靠,光凭经验太不科学。专业的鉴定工具和一流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收藏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未都与他的观复博物馆

白玉的主要作品

《西安虎家》、《旅行社的故事》、《向阳照相馆》 微博喜剧:《客服很忙》饰宋石男参加电视台的晚会有:中央电视台“元旦相声小品晚会”“心连心”“周末喜相逢”“五一晚会”“七一晚会”等。天津电视台“春节晚会”,大连电视台“春节晚会” ,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 ,长春电视台“春节晚会”, 杭州电视台“元宵晚会” ,上海电视台“元旦相声小品晚会”, 南京电视台“五一晚会”, 2008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与王宝强合演小品《特殊访问》演王宝强的指导员,等等。2005年参演《武林外传》客串展堂,剧中展堂和倒霉的包大仁笑料百出。   2012年10月 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2013年1月 BTV文艺《我爱我家》 《雷人晚餐》 饰演:勒布朗 导演:陈佩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饰演:网络作家 导演:胡淑芬/白玉《老宅》 饰演:刑警 导演:陈佩斯《如此佳期》 饰演:刘凯 导演:白玉

马未都说收藏的介绍

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传统家具的10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我们了解历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文献及证物。文献的局限在于执笔者的主观倾向,以及后来人的粉饰。因此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此套书共五册,分为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杂项篇。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时受时间限制,内容不尽完整。此为全本,未做删节。全套图书从当今百姓喜爱的传统文化入手,试图解释文明成因,展现文化魅力。只要你对文物乃至文化有兴趣,读此书就一定乐趣无穷。这个乐趣是你熟知的文化带给你的,而不是我。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RtMedzaLHYaXlq3Yvy8Ag
?pwd=kery 提取码:kery简介:《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的作者是马未都。

马未都说收藏的杂项篇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lhvPJy6AzNs0plksz2gqw
提取码: vgg6马未都说收藏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观众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马未都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增色不少。
作 者:马未都 著出 版 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 2009-2-1字 数: 120000版 次: 1页 数: 201印刷时间: 2009/02/01开 本: 16开印 次: 1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64919包 装: 平装本书看点1.“百家讲坛”图书,拥有广泛而稳定的读者群。2.马未都本人的传奇经历,近三十年的收藏经验。3.近300幅精心选配的图片,引领读者走进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的世界。4.作者收藏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故事,情节跌宕,可读性极强。内容简介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目录第一讲 漆艺之光曲水流觞——早期漆器第二讲 粉饰生活 千文万华——唐至清代漆器第三讲捉刀代笔科罗曼多——雕刻漆器第四讲含英咀华百宝争辉——镶嵌艺术第五讲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第六讲 文玩珍赏 游刃有余——名贵材质雕刻第七讲炉火纯青铸造精湛——明清铜器第八讲 掐丝填彩 繁缛华丽——景泰蓝第九讲 方寸之间别有洞天——鼻烟壶(上)第十讲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烟壶(下)第十一讲 文明积累 受用清福——文化的力量后记
《马未都说收藏》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pfnclTcKWV_C7kxq0CU4w
提取码:8y72
马未都说收藏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观众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马未都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增色不少。

马未都:我收藏过一幅名画,奉为镇馆之宝,为什么专家鉴定后皱起了眉头 ?

马未都是我国当下“网红鉴宝专家”,他为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在短短数十年间积累起了价值亿万的文物。早期的文物,基本上没花什么钱,有时候帮别人搬个煤球,就能得到成色,不错的乾隆官窑。除此之外,马未都还广泛涉猎玉器、家具等。不过,我们却很难见到马未都收藏书画。其实马未都此前收藏过一幅名画,还将其奉为镇馆之宝。后来经过故宫专家的鉴定,人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皱起了眉头。这可就坏事儿了,马未都知道自己打眼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马未都这件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古董行,有两个专业词汇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是捡漏,另一个就是打眼。捡漏也好,打眼也罢,背后都是需要掏学费的。马未都简陋的段子很多,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马未都捡漏的本领相当的高超,什么东西在他的面前晃一下就知道真假。马未都曾经有一个朋友让他看自己的瓷器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拿着包袱让他看。结果马会都没怎么去看,透过包袱就知道他的东西不真。
这是为什么呢?马未都在多年的捡漏经验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件东西他听了朋友说了之后,再去看大致的形状就知道朋友所带的东西体格过大。按照文物鉴定中的说法,这东西就不对。所以,你是不得不佩服马维度的眼光实在是毒。马未都自信可以捡漏不失手,他曾表示“我收藏过一幅名画”,这幅画正是他早年在机缘巧合下,收藏的东晋名家顾恺之的画。
马未都对这么一幅名画,那是视为珍宝,将其奉为镇馆之宝。由此可见,没怎么涉及书画收藏的马未都,对于自己相中的顾恺之名画还是很中意得。此去经年,他带着一棒子故宫专家来自个的观复博物馆参观,有意无意的让故宫专家开开眼看看自己收藏的名画。故宫专家看真东西多了,感觉往往都是下意识的,路过顾恺之名画,一棒子专家鉴定后皱起了眉头。
马未都自个儿就是做这一行出身的,这皱起眉头可不是什么好事。马未都就想问个所以然,故宫专家承情让他知道自己死在哪儿。故宫专家收起皱起的眉头,呵呵一笑:你也有今天啊!马未都心中一个激灵,铁定是打眼了。马未都表示自个儿很是无奈,听人家说说怎么个打眼法。原来,故宫专家对于书画仿品很敏感,是真是假过一眼就知道了。专家表示,这幅画是清朝仿品。
马未都一听,也没说什么,只是淡定的说家里客厅有什么摆放了。至于这幅画花了什么价位,马未都再也没说,只是以“很珍贵”为由搪塞过去。马未都对文物的感情多深,这“很珍贵”的字眼里头,潜台词可是多了去啊!马未都自此以后不再怎么接触书画,也成了观复博物馆一个不成文规定。
因为他收藏的这个作品并不是真的,而是一副仿品,这也算是他在这个上面栽了,但这种情况也是常有。
因为专家鉴定后发现这个宝贝其实是假的,他买了一幅赝品,他也因此再没有碰过书画之类的宝物了。
马未都,中国古文物界的一个奇才。作为一个学历只有小学水平的马未都,既出过书,又担任过诸多金牌节目的主持人,主讲者等,还在收藏界玩得风生水起,可谓是一个活脱脱的励志榜样!
(《收藏马未都》 )
在众人眼中,马未都给人的印象,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风雅有趣,尤其是在诸多主持的节目中,总是能够把各种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为此,许多人都被他的智慧和才识所折服。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人物,却也干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傻事。
01 马未都在中国收藏界很有威望,但是却是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
众所周知,收藏家的门槛都很高,因为一是你既要有钱,二是你更要懂得鉴宝。否则,纵使你再有钱,一旦不识货买的都是赝品,恐怕也只能赔得只剩条裤衩了。
而马未都玩古董,搞收藏,完全是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知其一,不知其二,并非完全懂。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之后干过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才开始搞文学创作。之后因为写了一部关于车间工人风花雪月爱情故事的小说,名为《今夜月儿圆》的而一炮走红。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未都有幸被调到了《青年文学》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编辑。
当然,马未都能够在文化圈得以一举成名,还和那个叫王朔的小孩离不开关系。话说当年,小屁孩的王朔,在门口给马未都塞了一本自己的小说《橡皮人》就跑。马未都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
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开始的……
马未都惊呼,这真是个“人才”,小说写得实在不赖,得帮他发表。结果,找到领导被告知写得太赤裸,不能发!
最后,《橡皮人》还是发表了,王朔成为80年代青年的信仰。
之后,马未都和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一个影视创作室,拍了不少的电视剧。也是从那时开始,马未都接触了不少的古代器物,收藏也渐渐有了规模。
本来,马未都玩古董,搞收藏,也不过是想体验一把当“顽主”的滋味,结果却不曾想到,一玩玩了几十年,玩出了高水准,成为了全国出名的收藏家。
然而,纵使玩了多年,对古董、瓷器、书画等文物有着比较独到的见解,但是也肯定不比人家的“术业有专攻”。
为此,就曾闹出过不少戏剧性的事情。比如当年马未都收藏过一幅名画,被他奉为镇馆之宝,结果被专家鉴定之后,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02 假货书画作品被马未都当成"镇馆之宝"
作为国内响当当的收藏大佬,马未都鉴定过不少的文物宝藏,虽然很少出现"打眼"的情况。但是,拿破仑也有滑铁卢的时候,更何况是“半吊子”出身的马未都。
马未都曾讲过自己关于收藏古董名画的故事。提到了自己"打眼"的经历时,不禁感慨道:
打这儿以后,书画方面我是再也不敢轻易碰了。
原来,早年间,他曾收藏过一幅名画,是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作品。马未都将该名画作品视为“心头肉”,一直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盗走,从不轻易拿出来给人看。后来,由于收藏品越攒越多,马未都就有了筹建博物馆的想法,等到博物馆终于建成之后,他决定把这幅画拿出来当作自己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结果,却不曾想,大师也翻车。
03 领着专家一起看“假货”
等到时日都算好了,事情都办好了后,一切古文物都被井然有序地摆放到了该放的地方。开馆之日,马未都开心地邀来了一群故宫里的朋友来参观鉴赏。
在故宫里待的人,都是专家级别,没少品鉴各种古董文物。初次看到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专家们可谓是赞不绝口,马未都听了吹捧夸奖也是洋洋得意。
专家们一边走一边看,走着走着,走到了"镇馆之宝"面前。马未都看着大伙都站立自己视为珍宝的作品面前,忍不住为大伙介绍起来,说得有声有色,专家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结果,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专家仔细端详着画作,越瞧越不对劲,最后都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头。
马未都见状心头一阵寒意涌过,暗想:不好,于是赶忙把画作取出来给专家们仔细端详。
专家们研究了半天,给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马爷,你也有今天啊!这幅画是一件清朝时期的仿品!
听到如此晴天霹雳的答复,要说一般人估计要当场晕了过去。要知道都把它当成了"镇馆之宝",可见其分量有多重!
不过,马未都是个心胸大的人,他笑称:
本来就不踏实,现在不怕偷,不怕抢,我就敢把它挂客厅里看了!
听完,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总言之,马未都是个奇才,从最初一个毫不起眼的厂工,到全国著名的文化人,他的成功故事一直被当成是一个成功的励志典范。纵然他在“鉴宝”上翻了车,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在收藏界的地位和威望。
一个厉害的人物!
对此你又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当年的《青年文学》杂志社编辑,他就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编剧之一。正当电视剧火热播出、观众为剧中故事兴奋连连之时,这位编辑却已经沉浸在另外一种比文学更令他兴奋的事物中,那就是文物收藏。1997年,马未都集合自己众多的藏品,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他自己担任馆长。
扔了烟卷抽雪茄
说到观复博物馆,说到马未都,不得不提到他的经历。
论出身,马未都曾是典型的文学青年,他的小说、剧本写得非常出色。
上世纪80年代末,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冯小刚等,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他曾担任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的主创人员。作家触电,收入激增,竟然引发了他对文学生存强烈的危机感。尽管《海马歌舞厅》给他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但痛苦思索之后,马未都认定:文学已经不行了!
他觉得,文学是个虚事儿,只供三种人欣赏:一、憧憬未来,浪漫幻想的年轻人;二、真正爱好文学的中年人;三、沉浸在回忆中的老年人。诗歌、散文、小说这些东西,也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精神慰藉,可如果文学沦为一种孤芳自赏的精神佐料儿,那么,它的生存就是个大问题。
于是,《海马歌舞厅》还没拍完,马未都就决心转行了。马未都曾做过一个风趣的比喻:比如吸烟,你突然在人家怂恿下吸了雪茄烟以后,就特别不爱吸普通烟卷,你觉得烟卷没味了。因为雪茄的力量很大。文物就是雪茄,文学就是普通烟卷,一旦你喜欢文物以后,就很难再喜欢文学了。
当马未都闲逛琉璃厂时,已经彻底变成了自由职业者。除了文学,还有更贴心的事等他干呢。
三十学艺未晚矣
古人说:三十不学艺。一过而立之年,就很难长本事了。马未都可不管那一套,盛事藏古董,乱世买黄金。他很快迷上了收藏。其实,早在离职前,他就开始涉猎这一行了。当时,工资只有六七十元钱,省吃俭用攒一年也剩不下千八百,可是,他竟然咬牙买下一件四扇屏——1600元!当时,这些钱足能抱回一台电视机了。不过,到手的那件东西,如今增值更快,至少是原价的100倍。
文物集藏,风险很高,一个大件看走眼,就可能元气大伤,甚至倾家荡产。想在这一行里呼风唤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靠眼力,二靠财力。马未都边干边学,从小做大,经过了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手上的陶瓷、玉器、漆器、金属器和古家具等,已达上千件——在收藏界,这个规模,相当惊人了。
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了。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观,即看。复,即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观复,大约是奉劝世人: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观察,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自创办之日起,观复已经搬过三次家了。每搬一次,都破茧重生,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