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治通宝钱谱,顺治通宝.背上南.没有满文.康熙通宝.背右广.值多少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0-24 23:53:30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顺治通宝有几种

按背文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
1、顺治一式:
第一式为“仿古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八年(1644~1651),顺治十七年停止使用并回收。包括光背、背符号、背纪值三类,其中纪值类有背“一”、“二”与“十·一两”仿明天启大钱试铸品,背符号类有背星、背圈等。
由于仿古式顺治钱从形制、铸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明显的明朝铸币的特点,故称其为“仿古式”。又因为钱背无纪钱局文字,也称为“无纪局”式,是清朝入关后铸行的唯一一种无纪局标识的制钱。
2、顺治二式:
第二式为 “单汉字纪局式”,该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十年(1644~1653),钱背以单个汉字标示铸造钱局简称,先后有右单字、穿左单字及穿上汉字几类。
由于顺治早期铸钱局众多,故钱背纪局文字较为丰富,共发现十九个钱局,三十一种背文,分别为:右户、上户、右工、上工、右宣、上宣、右临、上临、右延、左延、右云、右同、右蓟、上蓟、右原、上原、右阳、上阳、右河、上河、右浙、上浙、右东、上东、右荆、上荆、上宁、上昌、上襄、上福、上新。
其中:上工、上新未正式发行,仅见数枚样钱,背右延字钱较为罕见,背上延字钱未见真品。旧谱记载背右昌、右宁、上陕、右陕等品种实不存在。顺治十七年仿古式与单汉字纪局式顺治钱一并停用,并被收兑销毁。
《清文献通考·卷十三·钱币考》;“国初,尚仍其制,嗣后有铸汉文,户工字及各省镇地名一字,于钱幕之上,或钱幕之右者,皆顺治十年以前之制。”说明仿古式与“单汉字式”为顺治钱的早期形式。
3、顺治三式:
第三式为“一厘”式,钱背穿右以一单汉字标示铸局,穿左书写“一厘”二字。铸行时间为顺治十年至十四年(1653~1657),停用时间为康熙二年(1663)。
4、顺治四式:
第四式为背“满文”式,钱背书写满文“宝泉”或“宝源”分列穿左右。顺治十四年(1657),户部题准各省铸局一律停铸,仅由户部宝泉局与工部宝源铸背满文局名钱。
《清史稿食货五》记载:“顺治十四年,直省局钱不精,私铸乘之,卒壅不行,悉罢铸,专任宝泉,宝源精造一钱四分重钱,幕用满文,俾私铸,限于作伪,现行钱限三月销毁?”
可见由北京户?工二局改铸顺治背满文“宝泉”?“宝源”重钱是为了达到统一管理防止私铸的目的,也是历史上最重的小平制钱。背“满文”式制钱铸行时间为顺治十四至十八年(1657~1661),钱体大而厚重,钱背铭文改为双满文形式,较之前顺治钱有很大不同。
从这一式开始,清朝制钱在形制从上沿用明朝的时代进入了真正的清钱时代,背满文宝泉、宝源形式的制钱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时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顺治五式:
第五式为“满汉文”式,钱背分别以满、汉书写铸钱局简称,分列穿左右。铸行时间为顺治十七年至十八年(1660-1661)?
据《清朝通志》所载:顺治十七年(1660)户部又重定顺治通宝背文制式,除宝泉局、宝源局续_背满文式外,提准重开十五个地方钱局,并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开铸新钱,每文重一钱四分,其背文由穿右省府局汉文局名,穿左为满文局名,故称满汉文式。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为了稳定流通铸币混乱的局面,一方面有选择地继续沿用明代旧钱,另一方在北京设中央钱局开铸“顺冶通宝”钱。新钱每文重量定为一钱与明钱兑换。
这一举措逐渐统一了流通钱的形制,为恢复国民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作为刚刚入关的清朝政府推行顺治通宝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先后经历了五次重要的改革,最终完成了脱离明代而建立清代铸币体系的过程。
五次货币改制铸就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顺治五式。每一式顺治通宝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为我们后来的收藏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钱谱的本书目录

序前言凡例前编 顺治钱的专题研究第一节 顺治钱研究成果综述第二节 顺治通宝钱概述一 顺治以前的满族政权铸币二 早期顺治钱(仿古式顺治钱)三 顺治单汉字纪局式钱四 “一厘”式钱五 背满文式钱六 背满汉文式钱第三节 单字纪局钱探索——迷失的顺治背单字钱考第四节 顺治钱铸地考一 仿古式钱铸地初探二 纪局式钱铸地初探三 纪局式钱铸地分布图第五节 顺治通宝钱分类法探索一 光钱的分类法二 面、背文结合分类法正骗 顺治钱的版式图谱一 图谱说明二 拓片来源简称说明第一节 仿古式(A)一 计值类二 光背类第二节 单字纪局式(B)第三节“一厘”式(C)第四节 满文式(D)第五节 满汉文式(E)第六节 私铸、后铸与安南(越南)铸顺治钱(F-H)一 私铸钱类(F)二 后铸钱类(G)三 安南铸钱类(H)后编 附录一 参考文献二 名词术语注解三 国内主要钱币网站介绍后记

顺治通宝背满汉文有多少个局

十三局。顺治通宝满汉文局,史书和钱谱都记录有十五局,但可惜密云局和云南省局一直找不到实物,后世怀疑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投入生产,因此只有十三局开铸,但这十三局仍然十分精彩。
直隶蓟州局的顺治宝蓟和直隶宣府局的顺治宝宣可以合并记忆,它们同时开炉,面文都采用户部标准版本,存世量大,版本单一;山东省局的顺治宝东的面文为山东局特有面文,其中又分标准版和寄郭类两种。山东临清镇局的顺治宝临,面文分为三类,一种是户部标准版本,但略有小变化;一种是临局特有面文;还有一种是借用山东省局的面文。
河南省局的顺治宝河,类似于顺治宝临,也是除了户部标准版和山东省局面文以外,自己还有独特的河局面文。山西太原府局的顺治宝原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直径大,达到29.2mm以上的都很常见,普通顺治局很少有28mm以上的。
顺治宝原的面文为原局所独有面文。山西大同局的顺治宝同,直径也不小,一般也大于28mm,面文为户部标准版。山西的两个钱局制作得大,与此相对的是陕西省局的顺治宝陕,直径为顺治钱局中最小,一般很少有28mm以上的,面文单一,类似于户部标准版。
江西省南昌府局的顺治宝江,是所有顺治满汉文铜钱中存世量最小的(除福、密云和云南局以外),面文为江局所特有的。浙江省局的顺治宝浙直径也比较小,很少有上28mm的,面文为浙局所独有。湖广省武昌府局的顺治宝昌,直径较大,存世量较小,面文为昌局独有。江南省江宁府局铸造的为顺治宝宁,直径大,存量多,面文为宁局独有。
但主要分为三个版本:降宁、昂宁、十字宁,尤以十字宁较少。另外,各种钱谱都记载顺治宁局有一种面“试铸大吉”,背面是光背或满汉宁的试铸钱,在别的钱局未曾发现,存世极少。
扩展资料
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
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 “顺治五式”在明清钱币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军入关之后,清政权、南明政权、农民起义军政权之间爆发的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清政权的统一战争主导了前期顺治钱的铸造,它是一个战时货币演化的经典案例和实物证据。

顺治通宝钱谱的介绍

《顺治通宝钱谱》是中华书局2006 年出版的一本图书。

介绍铜钱的书

一、孙仲汇的《古钱》之所以第一本就推荐这个是因为此书是分专题的,想要收藏哪个方面哪个系列的都可以在里面找到,通俗易懂,内容覆盖较广,而且后面还会简单的介绍古钱的鉴定知识,作为入门读物较为合适。这本书的内容在当年被《文物》杂志大量的连载,书中介绍了古代的各时期特色,对先秦的介绍较为出色,对邻国货币及古钱的名称也有简释。而且书中还标明钱币的重量、大小的大概范围,图文并茂,是一本比较不错的参考书。
二、许光的《古钱币辨伪图录》《中国历代古钱币大集》这两本书对于刚入门的学者很有用处。
三、《大明泉谱》钱币初学者,学习大纲性的知识,可以买华光普的书来看,性价比比较高,大而全,但不细。适合初学者树立一个泉序概念。如果是有特定偏好的,那就需要买专业性的书籍了,如《北宋铜钱》、《大明泉谱》、开元谱,咸丰图谱,五铢图考,半两考,等等等等有针对性的书籍了。
四、《泉志》共15卷。此书为我国传世最早的钱币学著作。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书成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 引据旧说上自虞夏、下至五代十国和辽国钱,并及外国钱币,共收录各种钱币348种,统分为正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压胜品共九类。这种分类方法对后世钱币著述有很深刻的影响。
古钱币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回答图中有个红色标记,钱币的古籍都有,其中有很多罕见的古钱币的书籍之类的非常多的可以参考,钱币书籍目录:
《大观钱谱》
《天命汗钱》《历代古钱图说》
《古钱大辞典》
《太平天国钱币》《铜元版式一眼法》
《银元大全》
《阎福善等编着:两宋铁钱 中国钱币丛》
《隆武通宝》《上海博物馆藏钱币·魏晋隋唐钱币》《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部+魏晋隋唐钱币》
《隆武通宝泉谱》
《顺治通宝钱谱》
《顺治钱谱》
《安南泉谱-历代钱部》
《乾隆通宝宝浙》
《光绪通宝钱谱》《全套人民币》
《北宋崇宁钱币图谱珍奇实物版》
《北宋折二篇》《北宋铜钱》《半两货币图说》
《古泉大泉北宋(上)》
《寻宝手册》《中国刀币汇考》《中国古钞图辑》《中国古钱图录(最新版)》
《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崇宁重宝分类图谱》《崇祯通宝泉谱》
《崇祯通宝泉谱》《干元重宝小平钱简谱》
《康熙钱谱》《中国古钱大集 丁 》《中国古钱大集 丙》《中国古钱大集 乙》《中国古钱大集 甲 》
《开元泉谱》《弘光通宝》《钱币丛书甲种本之三新订北宋符合泉志》
《铜元版式一眼法》《银元大全》
《阎福善等编着:两宋铁钱 中国钱币丛》
《隆武通宝》《隆武通宝泉谱》
《顺治通宝钱谱》《中国古钱大集(丁 咸丰钱部分)》《中国古钱辨伪图录》《顺治钱谱》
《古钱学纲要》《古钱考略》《上海博物馆藏钱币·钱范》
《中国机制铜元目录》《中国硬币目录》
《北宋铜钱》《新订北宋符合泉志》
介绍北宋钱币的 算是入门书
《古钱大辞典》网上有售,古钱大辞典由近人丁福保编著,共十二册,本书资料搜集比较完备。
唐石父主编《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三楼可能有打折卖的。仅供参考
《古钱小辞典》朱活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次印刷。此书大部分内容曾在《文物》杂志连载,书中简要介绍我国各时期特色(主要是孔方兄),对先秦介绍比较出色,书中还介绍了部分常见的邻国货币及古钱名称简释,而且还注明钱币的重量、大小大概范围,图文并茂,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朱先生还有《古钱新典》存世,分上下册,着重介绍钱币出土情况,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如欲钱币进行深入研究,建议读一读。
《古钱》孙仲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第一版,曾多次再版。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分专题,针对某一系列或某一时代钱币或某一钱币进行一题一议,通俗易懂,内容涵盖了铜钱、铜元、纸币、金银币等,在最后还简单的古钱鉴定知识,做为入门读物是相当好的,这本书也是我入门指导书籍之一。
《简明古钱辞典》高汉铭著,江苏古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第一版,曾多次再版。与朱活先生的《古钱小辞典》有相同的特点,书中增加了部分花钱资料及历代有关钱币的著作名称、作者、内容提要等。
《中国古代钱币略说》高英民、张金乾著,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第一版,这本仔细看来,有点像一本钱币的通俗演义,作者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情况,对钱币发展进行概说,如果结合有关钱币实物看,别有味道,此书在最后标明一些钱币的价格,只能看一看参考价值不大。
《钱币学纲要》上海市钱币学会编,史松霖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年第一版,钱币史学要首彭信威先生《钱币学》可惜这本书我一直没有买到,未能拜读,所以不能妄加比较。《钱币学纲要》对各时期钱币进行简述,不过内容贪大求全,说的太粗。
《简单钱币辞典》孙仲汇、施新彪、周祥、胡薇、黄锡明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本名声在外,不用我介绍大家肯定也已经知道了,1991年1月第一版,同年12月已再版五次,这也能说明当时此书热销情况。
《古钱币图解》孙仲汇、胡薇著,上海书店出版发行1989年8月第一版,曾经多次再版,此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货币产生与演变过程、各朝代铸币和流通情况及有关钱币知识,第二部分为钱币拓片,本书大概是因为容量有限,收录的普品很少,甚至有些纲要亦未收录。
《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市钱币学会主编,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发行,1985年11月第一版,曾经多次再版,本书着重介绍了钱币的鉴定、辩伪,并简单介绍版别分类的方法,本书的特色是介绍了古代铸币工艺与特点。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建初涉泉河的此本书要读一读。
《中国古钱目录(上中下三册)》华光普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第一版。华光普是目前泉界评论较多的一位人物,各种说法不一,我个人认为,华光普先生在推动古钱币货币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其对许多钱币定级定价不是十分正确或者说是错误,但我认为是瑕不掩璧,华光普先生的《中国古钱目录》出了很多种版本,是根据每一年或几年调整一下价格(都是一册),我认为这种东西属于粗制滥靠造,图片变形,失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最有用还是三册的《中国古钱目录》。
《中国古币真假辨别入门》张治中著,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第一版,虽然张治中和我同姓张,应该是一家人,但我不得不说此书图片极差,定级不准,根本不具参考价值。
另外市场上还能见到许多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专家出的书,大都质量不佳,错误百出,建议大家购书时小心选择。我在这里向各位初涉泉河的泉友推荐《简明古钱辞典》(或《古钱小辞典》)、《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中国古钱目录》(上中下三册)、《简明钱币辞典》几本书。

顺治通宝.背上南.没有满文.康熙通宝.背右广.值多少

什么情况我不说了,因为有人已经说了,我只说价格
顺治通宝.背上南RMB20--150
康熙通宝.背右广RMB20--350
这些只是参考价。
  顺治通宝背上南非常罕见,钱币谱上也未记载。顺治通宝背上“南”钱极罕见,旧谱中仅见泉界前辈张叔驯旧藏的拓图,注为“无明显改刻痕迹而定为真品”。
  佟昱著《顺治通宝钱谱》一书对顺治通宝背上“南”钱是这样认为的:《清朝通志》记载康熙六年(1667年),湖广省被分为湖北、湖南二省,湖南长沙府局成立,并开铸康熙通宝背满汉“南”字钱。这说明清代第一种以“南”字记局的钱应为康熙六年所铸,顺治年间不可能出现官铸“南”字钱,故不能排除后人臆造或改刻的可能性。此种说法,笔者以为仅是一家之言。
  现存的一些可供参考的文献,也存在着一些遗漏或谬误。清钱因其存世数量极多,版别品种又十分复杂,一般泉谱很难包罗万象,集藏者无法窥其全貌,在大量传世的清钱中容易发现前谱未载的新品,于是,触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有的钱谱中有顺治通宝背上“新”铸于南京“新”局,与崇祯通宝背上“新”的型制、字体、尺寸一致,是一种改范制钱,用实物证明了顺治初期的确沿用明代钱局铸钱的说法。
  顺治通宝背上汉字纪局的版式,大约在顺治二年至四年时开铸,顺治八年停铸,且大多沿用前朝旧局所为。
  再看隆武通宝,是南明唐王朱聿键1645年在福建称帝时铸币。改元隆武,府治在南平。隆武朝廷所铸的通宝,背上有“户”,是指户部,背上“工”是指工部,背上“南”是指延平府南平县(今南平市)所铸。1646年9月清军占领延平,隆武朝廷逃往汀州府,10月6日朱聿键被清军所杀,隆武朝廷结束。顺治通宝背上“南”,我认为就是这个时候在南平县所铸的钱币,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观点。
  1649年顺治六年福建省铸背上“福”的顺治通宝,但并未正式开铸,也有说是吉语钱的。也就是说顺治通宝背上“南”是1651年之前的产物。1653年顺治十年开始铸背“一厘式”的顺治通宝版式。 康熙通宝背右广有好几种版别,第一种是普通的北广市场价5-15元,第二种是大满文广,市场价在500-600元左右,还有一种就是北广罗汉钱俗称罗汉广,市场价400-500元左右。

顺治钱什么价钱?

据了解顺治通宝铜钱版本有许多,但是大部分的收藏价格都不高,基本上价格都在几块到几十元,不过也有价格贵一点的,如顺治通宝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这样的收藏价格是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
  顺治通宝铜钱价格表:(价格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建议)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5000元

推荐几部古钱币鉴赏的书籍?

《野云说钱》、《中国古泉大集》一套4本(甲乙丙丁)华光普、《钱币学与冶铸史》、《顺治通宝钱谱》、《中国铜元谱》、《古钱仿品鉴赏录》更名(古董赝品鉴赏实录)米博编著 适合入门参考

清朝的通宝都有哪些?

还有十个,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
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
清朝钱币大全之一:天命通宝
  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xp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
清朝钱币大全之二:天聪通宝
  天聪汗钱铸于清太宗皇太极1627年在满州即帝位,改元天聪明才智之时。钱径4.4厘米,重2.2克左右。天聪汗钱为老满文当十大钱。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俗称天聪汗钱。钱背穿孔左方老满文"十",右穿孔侧为"一两",是仿照明天启记值记重制。天聪汗钱制作精好,品相优美,边廓坚挺,今天很难得到。旧谱还载有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很是少见,据传当时仅铸造了200余枚,目前市场价格估计已经上万。
清朝钱币大全之三:崇德通宝
  清初的崇德通宝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6—1643年)所铸造,崇德通宝是珍品、奇品。目前市面上的崇德通宝多是:利用崇祯通宝小平作模,再挖去祯字换成德制成罕见的崇德通宝。
清朝钱币大全之四: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局各于穿上下左右。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
清朝钱币大全之五: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康熙年间,全国设有24个铸钱局,不同铸钱局铸行的钱币各不相同,将这24种钱币集齐即一套,从这24种钱币正面文字看,没有多大区别,皆为康熙通宝,其背文却各不相同,除户部宝泉局和宝源局为满文外,其它22种钱币均为满汉两文各有一字,其左为满文,右为汉文,这22个汉字代表22个铸钱局,若细分版别,还有一种康熙“罗汉钱”。
清朝钱币大全之六: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雍正年间计有15个铸钱局,为: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巩等,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

顺治通宝满汉原大小尺寸是多少

满汉原制作精美,尺寸在所有顺治钱中也属于偏大,一般都有28mm左右,即使29mm以上也很多。
顺治通宝的大小厚度,各钱局常见版式一般在厚度0.1--0.16厘米左右、大小直径一般在2.6--2.85厘米之间!
其中:上工、上新未正式发行,仅见数枚样钱,背右延字钱较为罕见,背上延字钱未见真品。旧谱记载背右昌、右宁、上陕、右陕等品种实不存在。顺治十七年仿古式与单汉字纪局式顺治钱一并停用,并被收兑销毁。
《清文献通考·卷十三·钱币考》;“国初,尚仍其制,嗣后有铸汉文,户工字及各省镇地名一字,于钱幕之上,或钱幕之右者,皆顺治十年以前之制。”说明仿古式与“单汉字式”为顺治钱的早期形式。
顺治二式:
第二式为 “单汉字纪局式”,该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十年(1644~1653),钱背以单个汉字标示铸造钱局简称,先后有右单字、穿左单字及穿上汉字几类。由于顺治早期铸钱局众多,故钱背纪局文字较为丰富,共发现十九个钱局。
三十一种背文,分别为:右户、上户、右工、上工、右宣、上宣、右临、上临、右延、左延、右云、右同、右蓟、上蓟、右原、上原、右阳、上阳、右河、上河、右浙、上浙、右东、上东、右荆、上荆、上宁、上昌、上襄、上福、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