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捷克斯洛伐克捷克Vz.58突击步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0-24 08:41:12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CZ52自动手枪


CZ52自动手枪
CZ52自动手枪是捷克斯洛伐克CZ公司设计生产的一款7.62mm自动手枪,发射7.62mm×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捷克斯洛伐克是著名的轻武器出口大国之一,该国的CZ兵工厂以生产高性能的枪械出名,如ZB26轻机枪以及CZ52自动手枪等。
整体情况:
CZ52自动手枪是依据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提出的新式手枪的要求设计的,于1952年采用了制式武器,并得到了CZ52的编号。在设计的时候,CZ52自动手枪本计划采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由于国际环境,改用7.62托卡列夫手枪弹。
CZ52自动手枪口径7.62mm,发射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或捷克斯洛伐克产7.62mm M48手枪弹,该弹是托卡列夫手枪弹的捷克斯洛伐克版。全枪长209mm,枪管长120mm,全枪质量0.95kg,容弹量8+1发,有效射程50m。
结构原理:
CZ52自动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8发单排弹匣供弹。在设计的时候,由于受到德国MG42通用机枪滚轴闭锁系统影响,CZ52自动手枪也采用了该闭锁方式。CZ52自动手枪由套筒部件、枪管部件、套筒座部件组成,均为钢制,全枪质量较大。
其枪管部件由枪管、检金枪管座销、闭锁楔铁和左右闭锁滚柱组成。套筒组件由套筒、照门钩、抽壳钩轴、抽壳钩簧、击针、击针保险和击针保险簧组成。
采用:
1952年,CZ52自动手枪被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采用,作为制式手枪,并被CZ75自动手枪和CZ82自动手枪取代。由于CZ52自动手枪采用的7.62mm手枪弹枪口动能太强、后坐力太大,而精确度和寿命不如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故而在民间市场的用户并不多。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Vz.58突击步枪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Vz.58突击步枪
Vz.58发射7.62x39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于20世纪50年代取代Vz.52半自动步枪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的制式武器。
尽管Vz.58与AK-47外形相似,实际上两种步枪是完全不同的运作方式(AK-47及其衍生型号使用了长行程活塞结构,Vz.58使用的是短行程活塞),而且两种武器之间没有任何可互换的零件,包括弹匣。
Vz.58突击步枪的发射机构整体设计相对简单,而且只有很少的活动部件。该枪的导气装置位于枪管上方,导气装置由活塞、活塞簧、导气箍、枪管和上护木的有关部分组成。
活塞有独立的复进簧,后坐行程约19毫米。气室下方有两个排气孔,活塞后坐16毫米后,气室内的火药燃气就会从排气孔泄出。活塞与枪管轴线间的距离较AK-47小,只有19毫米,减小了火药燃气作用于活塞的冲量距,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外文名称:SamopalVzor58。
研制国家:捷克斯洛伐克。
制造厂商:乌尔斯基·布罗德兵工厂。
重要型号:Vz.58P。
服役时间:1959年。
主要用户: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印度。

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起义是怎样的的?

1944年5月1日至5日,捷克斯洛伐克各地爆发了人民起义。5月5日晨,布拉格也爆发了人民起义。德军统帅部调遣中央集团军群重兵镇压捷首都起义。起义者的处境极其困难。他们向苏军和盟军统帅部求援。为了支援布拉格劳动人民的起义。会议要求在最短期限内粉碎仍在抵抗的敌军集团。
救援布拉格劳动人民起义的战斗是于5月6日打响的。5月6日晨,乌克兰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在进攻地带进行了战斗侦察,发现在这个方向上的敌人防御并不严密,而且在一些地段上敌人正在向南撤退。方面军司令员果断下定决心,直接投入主要兵力,在同一些地带同时投入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利用敌在一些地段撤退之机转入追击,迅猛地发展先头部队的战果。当天下午,在短暂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担任方面军右翼的第13集团军、近卫第3集团军的主力,以及在该地带作战的第25坦克军、近卫第4坦克军和近卫第3、第4坦克集团军的兵团立即投入进攻。黄昏时分,近卫第5集团军也投入战斗。近卫第4坦克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进攻最为顺利,5月6日日暮时,已推进23公里。有4万多兵力的布雷斯劳卫戍部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6集团军投降。
苏军的战斗行动昼夜不停。突击集团的进攻速度在继续加快。到5月7日日暮时,近卫第4坦克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又推进了45公里,前出到鲁德茨山脉的北坡。近卫第3集团军占领了迈森市,近卫第3、第5坦克集团军则开始攻打德累斯顿。这时,布拉格起义者的处境严重恶化,德军已开进市中心,残酷杀害无辜。保卫布拉格的起义者急需武器弹药,而混在起义者中间的资产阶级分子开始动摇不定,有的甚至倾向于投敌,不少前捷克斯洛伐克军官接二连三地离开街垒。这种局势要求苏军尽快支援起义者,并切断中央集团军群西撤之路。
5月7日,有些集团军此时尚未全部集中到新的地域,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和中路部队——波兰第2集团军,第28、第52、第31、第59集团军就开始了进攻,进展顺利。5月8日,苏军攻占德累斯顿,波兰第2集团军占领了包岑,第52集团军占领了格尔利茨。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解放了特普利开、比利纳、莫斯特等城市。
乌克兰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5月7日开始进攻布拉格。在30分钟炮火准备后,近卫第7集团军的兵团突破了正面25公里的敌人防线,到日暮时,向纵深推进了12公里。为了不断增强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突击力,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奉命调至近卫第7集团军的地带作战,在其左翼作战的是近卫第9集团军。第46集团军也在维也纳北面重新发起进攻。到日暮时,坦克部队推进50余公里,占领了亚罗梅日采市,并且逼近伊赫拉伐。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后,民主德国建立的苏联式德军去哪了?

上世纪末苏东局势骤然变化,令全世界眼花缭乱。很多东欧国家改旗易帜,有的国家分裂。但只有东西两个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统一也是东欧剧变的一个典型案例,标着西方阵营的胜利。德国统一后,那支以苏联模式打造的东德军队去哪了
建立
东德军队全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军”,简称“国家人民军”。是东德国防部所属的正规军。最初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后来又增加了边防军。
东德人民军并非是二战后所建,由于二战后,不允许德国再拥有军队,因此东德当时只有人民警察。但上世纪五十年中期,由于冷战的加剧,东西方阵营关系紧张。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并建立了联邦国防军,此举打破了二战后德国不拥有部队的规定。于是东德在加入华约后,也着手建立武装力量。
1956年,在苏联指导下,在东德人民警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人民军,建军初期只有9万多人。这支军队按照苏式军队打造,其体制与军制与苏联军队相似。国家人民军实行志愿兵役制,1961年改为义务兵役制。
国家人民军构成主要以原来德共地下党员和反战人士组成,很少有原德国的国防军军官。但西德的联邦军中就有很多原德国防噼里啪啦官。因此东德国家人民军的组成,与苏联军队差不多,主要由德共人员组成,并以德共制约军队。1961年东德人民军扩充到17万,1981年,东德人民军达到20多万。
东德作为华约组成员,因此东德国家人民军,也要参与苏联的一些军事行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时,国家人民军也参与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但由于二战时,德军曾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防止捷克斯洛伐克有阴影,东德国家人民军提前撤出捷克斯洛伐克。
据资料记载,东德国家人民军在华约组织中是一支强大武装力量,战斗力也很强。这里有苏联的功劳。
消失
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梅齐埃领导的东德基民盟政府和国防部长霍夫曼,曾想把东德国家人民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实现保留下来,使之在新的联邦国家中存在。但这种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当时主导统一的是西德总理科尔。
两德统一后,大部分东德人民军就地转业,只有5万多特种部队进入西德联邦国家军中服役。但五万多人民军在联邦国防军中也陆续转业回地方,只有少数的军官在联邦军内。目前两德统一已经近三十年,想必现在德国联邦国防军中不会再有东德国家人民军的人了。
随着东德国家人民军的消失,东德国家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也划归联邦国防军使用。由于国家人民军的武器装备都是苏制武器,而西德都是美制等西方国家先进武器。因此这些武器装备联邦国防军保留也没有实际意思,除了部分留作研究苏式武器外,大部分都卖给国外。
这支由苏联精心打造的东德军队,就这样随着国家统一消失了。不得不令人深思。
这是一个政治军事问题,据有关资料,两德统一后,民主德国建立的苏联式德军有的就地转业了,也有的加入西德联邦国家部队里,但有很多都转回了地方去了。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后,民主德国建立的苏联式德军大部分都转业了,只留下一部分特种部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特种部队都也转业成了普通公民。
当然该退役的退役,该想继续当的可以去西德。
大部分被解散了,小部分并入了德国国防军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后,民主德国建立的苏联式德军他们有的就地转业了,也有的去了西德联邦国家队里去服兵役,但是很多都转回了地方去了。
国家人民军构成主要以原来德共地下党员和反战人士组成,很少有原德国的国防军军官。但西德的联邦军中就有很多原德国防噼里啪啦官。因此东德国家人民军的组成,与苏联军队差不多,主要由德共人员组成,并以德共制约军队。1961年东德人民军扩充到17万,1981年,东德人民军达到20多万。
东德作为华约组成员,因此东德国家人民军,也要参与苏联的一些军事行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时,国家人民军也参与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但由于二战时,德军曾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防止捷克斯洛伐克有阴影,东德国家人民军提前撤出捷克斯洛伐克。
两德统一后,大部分东德人民军就地转业,只有5万多特种部队进入西德联邦国家军中服役。但五万多人民军在联邦国防军中也陆续转业回地方,只有少数的军官在联邦军内。目前两德统一已经近三十年,想必现在德国联邦国防军中不会再有东德国家人民军的人了。随着东德国家人民军的消失,东德国家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也划归联邦国防军使用。由于国家人民军的武器装备都是苏制武器,而西德都是美制等西方国家先进武器。因此这些武器装备联邦国防军保留也没有实际意思,除了部分留作研究苏式武器外,大部分都卖给国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支国家队人员名单

新中国的第一支国家队是在1952年成立的,当时叫“中央体训班”,领队是中国第一任足协主席黄中,主教练是李风楼。中国国家队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是在1952年进行的,当时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由于国际奥委会一些人的阻挠,中国队未能按时到达赫尔辛基参赛。中国队仅同芬兰运动员进行了两场比赛,结果,以0:4负于芬兰队,2:2踢平托尔多市队。 新中国的第一场国际足球比赛纪录不是由国家队队创造的。新中国第一支出访的足球队是解放军“八一”队,1951年10月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建军节的国际邀请赛,结果,“八一”队以1:9负于保加利亚人民军队,1:17负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队。可见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的足球水平只能说是“一穷二白”。
1952年中国足球队名单:
领队:黄中
教练:李凤楼
守门员:张邦伦(华东);
后卫:何家统、(华东)王礼斌(东北)王政文(东北)、从安庆(东北)、郑德耀(华东);
前卫:陈成达(华东)、李逢春(东北)、张杰(华东);
前锋:郭鸿宾(东北)、金龙湖(东北)、李朝贵(华北)、方纫秋(华东)、孙福成(东北)
新中国第一支足球队
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支实力较强的足球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队。当时的足球指导为李凤楼;队员有:高秀清(队长)、邢桂福(副队长)、李富哈提、伊什米、徐福生、杨保罗、顾华、王文荫、姜佳福、庄文权、张荣浩、李子云、沈本文、田容发、张逸、李洪揆、冯尧怀、胡国明。这支队伍在1951年10月访问东欧时,曾以1:9和1:17的悬殊比分负于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足球队。

2战之后的经典战争。


二战之后的经典战争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的经典战争,起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方攻入南方,为期三年。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未提前告知我国详细作战计划和开战日期,因此大陆和美国也是在战争开始时才得知。这也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单方面“不宣而战”。
经过: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协助韩国对抗朝鲜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逼至釜山,夺取了韩国90%的领土。
9月15日,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展开大规模反攻,联军成员还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卢森堡。10月25日,朝鲜请求中国的人民志愿军前来协助作战,战斗陷入僵持。
结果:1951年7月10日,中朝与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双方未达战略目标,三八线成国境线,朝鲜未统一。
战争影响:
朝鲜:朝鲜战争虽然没有达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统一朝鲜半岛的目的,甚至差点使其亡国,但在中国的帮助下还是保住了政权。
韩国:韩国经济在战后也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4.16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
美国:美国在朝鲜半岛有数万人阵亡,而且几乎就要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但是在经过了越南战争后的美国人,几乎已经遗忘了这场战争。因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
第一个,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的第一次正面对抗,北朝鲜发起所谓统一战争,结果两大集团均参与战争。
第二个,中东六天战争。埃及及叙利亚等国家计划消灭以色列,以色列以空中突袭开幕,拉开此次中东战争序幕,开战之初就彻底消灭埃及空军,随后以空制地,席卷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等地此战经典之处在于对制空权的争夺。
第三个,越南战争。美国为了帮助吴艳庭政权遏制北方,派兵进入越南。结果陷入越战泥潭,最后不得不和谈、撤军此战经典之处在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得到使用,开了精确制导武器使用的先河。
第四个,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不想跟着苏联的指挥棒转,苏联以大规模空降兵机降为先导,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此战经典之处在于苏联大量使用空降部队进行快速打击,其战争形态由平面转向立体。
第五个,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埃及总统萨达特为了雪耻,和叙利亚一起发动了对以色列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但仍然失败此战的经典之处不在战争本身,而在此后的影响,此后阿拉伯产油国一同发起了石油禁运,显示了力量,对世界经济有重大影响。显示了阿拉伯世界团结后的力量第六个,阿富汗战争。
苏联为了扶植代理人和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入侵阿富汗。结果,陷入越南式的泥潭,8年后不得不撤军此战的意义,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同时激进的伊斯兰力量走上舞台第七个,沙漠风暴。为了解放科威特,美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动武,100小时消灭了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此战的意义,精确制导武器大量使用,空地一体化战术全面展现。
被称为新军事变革的开端第八个,科索沃战争。为了支援科索沃独立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塞族进行了全面的空中打击,经历40多天的空中打击后,塞族宣布失败,科索沃独立此战意义,第一次没有地面部队的参与,全靠空中打击达成目标可谓是杜黑的《制空权》理论的全面体现其他的战争多为传统样式的战争,对军事和政治影响不这么大

抵抗运动的胜利

1944年是欧洲决战的一年。6、7月间,苏联红军展开大反攻,进入波兰、罗马尼亚作战。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在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刻,欧洲抵抗运动蓬勃发展,有力的配合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对德作战。1944年初,法国两个主要抵抗组织的武装部队联合为“内部武装部队”(亦译“内地军”),组建了全国参谋部。1944年夏,内部武装部队发展到50万人,其中法共领导的“自由射手和游击队”达25万人。8月,法国的游击战争发展为全民武装起义,席卷大半个法国。8月19~25日,巴黎爆发了民族起义,法国人民用自己的力量解放了首都。随后,法国武装部队和游击队配合盟军,解放其余国土,追击残敌,进军德国,直到对德战争的胜利。在比利时、挪威、丹麦、荷兰,群众性的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也广泛开展,为配合盟军作战、恢复国家的独立和自由作出了贡献。1944年,意大利人民的游击战争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广泛开展,解放区不断扩大。北意的民族解放委员会积极准备起义。6月,由各党派建立的游击队合并为“自由义勇军团”,总司令由美、英盟军委派,共产党人L.隆哥担任副司令。1945年4月,北意人民发动总起义,解放了北部地区。在希腊,1944年3月成立了民族解放委员会,开展武装斗争。10月初,希腊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雅典,德军溃退。不久英军在希腊登陆,希腊流亡政府回国。在苏联的敌占区,游击运动总部和各级地下党委领导下的抵抗运动广泛发展,歼灭了大批德国法西斯军队,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作战。在苏联红军胜利推进的同时,东欧和东南欧很多国家的抵抗运动发展为全民武装起义。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赢得了祖国的解放。1944年1月波兰各抵抗运动的武装力量统一建立了“人民军”。7月22日,在已经解放的地区建立了民族解放委员会,临时行使政府职权。不久,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迁往卢布林。人民军和苏联红军一起解放了波兰东部地区,直抵华沙城郊。8月1日,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家军”发动华沙起义,人民军抵抗运动及数十万华沙志愿人员也参加了战斗,但遭到德军镇压。1944年底,卢布林的民族解放委员会改为临时政府。1945年1月17日华沙解放。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I.安东内斯库的专制统治。9月9日保加利亚人民在Г.季米特洛夫为首的工人党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法西斯君主制统治。12月,匈牙利抵抗力量建立了临时民族政府。匈牙利游击队配合苏联红军于1945年2月解放了布达佩斯。同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人民起义,在苏联红军支援下解放了布拉格。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东欧和东南欧各国将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造任务紧密结合,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

历史上是否真有抢滩登陆战?具体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是谁?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伤亡、被俘,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3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自由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空降作战、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而两栖登陆战则在1944年6月6日早上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部署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诺曼底战役持续了超过2个月,最终,盟军成功建立滩头堡,并在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
仁川登陆

仁川为朝鲜半岛西海岸临江华湾的港口城市,坐落在汉江口南侧,与韩国首都汉城相距40公里,是汉城的外港。几乎所有地理书籍对仁川的描述都少不了这样一句话:"外有小岛屏障、潮差大",充分说明了仁川港外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同时仁川还位于朝鲜半岛东西方向最为狭窄的"蜂腰部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韩军队在势如破竹的人民军攻击下节节败退。鉴于朝鲜半岛的战局和战场上美军的处境,麦克阿瑟将军力排众议,经杜鲁门总统同意后,决定在朝鲜的仁川港登陆,以摆脱目前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为了谨慎起见,美军还多次派侦察机对仁川一带进行侦察。与此同时,杜鲁门也确定了主攻的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留在本土的第1师师长斯密斯接到命令后,马上行动起来。他与代理师长鲍泽一起到处搜罗人员和装备。他们以海军陆战队的行动速度和效率,在短短的10天内就神奇地把队伍扩充了一倍。1950年8月12日,他们出发了,于9月初和另一旅会合,重新组成了海军陆战队第1师。它与一个步兵师、一个工兵营、一个空降团和李承晚的海军陆战队四个营编成第10军,共70000多人,连同第7舰队的海军舰艇232艘、飞机318架构成了"联合特遣兵团"。
与此同时,美国一名气象研究专家通过仔细观察,终于给麦克阿瑟将军递交了一份相当准确的关于仁川岛的水文资料:9月15日、10月11日、11月3日是仁川仅有的三个汛期。有了这一准确数据,麦克阿瑟将军的心事终于见到了一半希望,兵贵神速,就选在9月15日。
但为了给金日成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美军登陆必在群山港无疑。麦克阿瑟将军又施诡计,采取种种欺骗行为:自9月5日起,美军派出自己的攻击空军与海军,向群山港及其周围的地点诸如桥梁、铁路、公路反复轰炸,并派出精锐的两栖登陆部队在离群山港不远的荒岛上进行登陆演习;到了开始突击的前一天,各登陆演习部队还不断地发出各种让朝鲜方面能够收到的假电报。这一切的确让朝鲜人民军大为上当,不但派出精锐之师火速往群山港一带增援,而且还匆匆地从北部抽调一个师的兵力至群山港。
金日成没有料到,就在他全力以赴地攻打釜山敌军、防备美军从群山港登陆时,另一支庞大的舰队已悄悄地驶向了仁川湾。这支舰队共有261艘舰艇、750余名官兵。这只舰队先是隐蔽地穿过济州海峡,继而又经过黄海海域,于9月14日午夜时分抵达仁川外湾。
夜幕深深,美军的第一进攻梯队已悄然逼向了仁川港外月尾岛上的守军。当时的朝鲜守军虽然知道美舰可能发起攻击,但未料到攻击竟是如此突然。加上夜色太浓,以致美军突然出现在他们眼皮底下时才开始还击,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9月15日凌晨5时,数以万计的炮弹从美军巡洋舰上铺天盖地而来,十几分钟过后,月尾岛上已是面目全非,到处是一个个深深的弹坑。与此同时,航空母舰上的数百架飞机一齐升空,对毫无防守之力的仁川港朝鲜守军倾泻下了数千吨炸弹,摧毁了守军阵地上的所有防护设施,造成大批朝鲜兵土伤亡。
炮声刚停,美军的陆战队便以迅猛的速度乘坐小艇爬上月尾岛松软的沙滩,继而逐步地向前推进。第一批美国登陆部队已被岛上顽强的守军压了下去,但第二批、第三批部队又迅猛地发起了攻击。凭借武器与人数上的优势,在开战二个小时内他们便一举夺下仁川港的防守基地月尾岛。在此登陆战中,进攻部队伤亡17人,守军伤亡20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被活埋或烧死在洞穴里的,另有136人被俘。
月尾岛陷落后,朝鲜军队的前线屏障已不复存在,通往仁川港的一切障碍在美军神速的攻击面前都形同虚设。下午14点,巷口内的朝鲜守军渐渐弹尽粮绝,死伤甚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陆战队在眼皮底下登陆。
15日下午17时,特混舰队开始进行登陆支援炮火准备。炮火预备半小时后,担任登陆作战的主攻部队,美国第5陆战团主力和第1陆战团分别在仁川的船坞地区和城南泥沼地区开始登陆作战。
第5陆战团主力登陆人员在进攻命令发出后数分钟内就冲到了仁川陡峭的岸边,陡岸的石墙比登陆艇艇首起障板还要高出不少,陆战队员们用事选准备好的梯子向上攀登,很快就冲上了石墙顶端。其间,遭遇朝鲜人民军对登陆部队的反击,进攻部队冒死拼命向陡岸上攀登,许多人中弹倒在岸边水际,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登陆后,该团第1营正在向墓地高地推进,其正对的是朝鲜人民军陡岸防御阵地的中央部分,墓地高地爆发了短时间的激烈战斗。美军陆战队虽压制住了守军火力并成功登上岩壁,但由于激烈的战斗而消耗掉大部分体能,已没有多余的力量向高地顶端冲击了,只能在正面与守在高地上的人民军保持对峙。另外一部陆战队员则绕过下面岩壁,从被炮弹炸开的豁口登陆上岸,打垮了守军在这里的反击并突进了市内,从后侧冲上了墓地高地。高地上防守的人民军只顾同正面的美军作战,没防备敌人从背后的偷袭,在处于腹背受敌情况下被迫放弃了阵地,墓地高地落人美军手中。
第2营负责去夺取游览山,他们从北面和西面同时向游览山高地进攻,随后在山岭的中部实现了会合。
在仁川港南侧泥沼地区登陆的第1陆战团的2个营基本上没有遇到反击,陆战队士兵们用梯子攀登上5米高的护岸石墙,向市区推进。此时,一支朝鲜人民军坦克车队正向登陆点驶来,已攀上石墙陡岸的美军没有携带反坦克武器,只好请求水面舰只紧急支援,"加尔凯"号驱逐舰向岸上坦克射击,阻止了人民军阻击部队靠近登陆点。
第1陆战团由于攀登石墙浪费掉许多时间,上岸速度很慢,待全部登陆完毕向内陆推进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在市区,人民军守军战士从各种建筑物居高临下射击的子弹和投出的手榴弹,使美军士兵不敢轻易行动,只得在黑暗中一边躲避阻击,一边摸索前进。当这支登陆部队推进到距海岸仅不到2公里处的汉城至仁川公路并将成功其切断时,已经是次凌晨了。与此同时,登陆点东侧地一个小高地也为陆战队所攻克,这样美国第一陆战团虽比预定计划稍迟一些,但也基本上实现了进攻日的目标。
在仁川抗登陆作战中,朝鲜人民军首次对登陆舰队使用了战场无线电干扰技术,大功率的发射机使登陆部队与海面舰队之间的联系几乎陷于瘫痪,因此登陆部队基本上是在各自为战的条件下取得成功的。
9月15日夜间,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认识到在仁川击退"联合国军"的登陆行动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决定在次日天明之前,从市内撤走了剩余的部队,重新组织防线。
16日天刚亮,第1陆战师的开始投入建立以登陆点为中心、半径10公里的圆弧形滩头阵地的作战,而扫荡仁川市内的任务则交由韩国陆战队完成。
16日黄昏,美国第1陆战师已完成了计划中滩头阵地区域的攻击,推进到目标线的前缘。
17日夜间第5陆战团占领了金浦国际机场,但第1陆战团在向永登浦推进途中遭到朝鲜人民军炮兵部队的猛烈打击,损失不小,加之雷场遍布,前进受阻,直到9月22日才最后扫荡了永登浦。
在这期间,仁川港不分昼夜地在拼命卸载,美军第7师也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于仁川成功登陆。到18日晚,已有2.6万名"联合国军"人员、4500多部各种车辆和近1.5万吨的物资上了岸。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部队向内陆迅速展开,切断了当时还在洛东江一线作战的朝鲜人民军的退路。
到9月22日,一直在"釜山防御圈"正面对美国第8集团军进行连日猛攻的朝鲜人民军作战势头明显减弱,随后便开始收缩战线向北撤退,沃克率第8集团军不失时机地冲出防线进行追击。
至此,麦克阿瑟这场取胜希望非常渺茫的大赌博仁川登陆作战,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在整个仁川登陆作战中,美军伤亡203人,朝鲜人民军伤亡和被俘人员共有1594人。
仁川登陆是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进行的一场近乎赌博式冒险的登陆作战行动,并且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这次登陆行动不仅影响到了整个朝鲜战争日后的进程甚至结局,从军事指挥的角度看,也的确显示出"出奇制胜"的谋略之妙,在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同时也为两栖作战模式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要出奇制胜,首先要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就是要抓住对手思想上的疏漏或麻痹,在其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上,对其最关键、最要害的部位实施突然袭击,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仁川港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它有着全亚洲最大的落差,涨潮时海浪不停上涌,高达10米,退潮时海滩竟长达几万米,宽达数千米,所有船只在涨潮时均可进港,退潮时则会全部搁浅。一旦在退潮时进攻,则会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之中,这显然不是舰队理想的登陆点,但麦克阿瑟却不这么认为,这位极富冒险精神的军事家更清楚此地登陆所带来的无数便利:这里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的中部、江华湾的东岸,距汉城仅37公里,一旦登陆成功,收复汉城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此外,朝鲜人民军大部分的兵力都已投入到南部釜山前线的战斗之中,北部的防守明显空虚。当然,麦克阿瑟更清楚地知道,一旦夺取了汉城,朝鲜半岛就可控制一半了。更让麦克阿瑟得意的是,此计一旦实施,便可以闪电般的速度瓦解整个朝鲜军队的攻势,继而牢牢地掌握整个朝鲜半岛的命脉,真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出奇兵,要示之以正。要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必须采取一定的伪装或欺骗手段以造成对方的错觉,而骗敌的行动又离不开"正",办法之一就是采取符合一般原则的示形手段,佯顺敌意,使其就范。仁川登陆作战的成败决定于是否能进行成功的奇袭。麦克阿瑟采取在周密计划下,实施欺骗和佯攻相结合战术,成功地把仁川海岸这个登陆目标隐瞒到最后一刻,令几乎全世界所有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忽视了对仁川这个公认的"世界上最不适宜进行登陆作战的港口之一"的防御,转而注视着群山。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当然有了,就是最著名的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战役
日期:1944年6月6日 - 1944年8月25日
地点:法国诺曼底
行动代号:霸王
参战方:
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
纳粹德国
战区地图
诺曼底登陆位置图
指挥官
盟军: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总司令)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陆军)
伯特伦·拉姆齐 (海军)
阿瑟·威廉·特德 (空军)
奥马尔·布拉德利 (美国第1集团军)
米利·邓普赛 (英国第2集团军)
邓肯·格雷尼姆 (加拿大第1集团军)
德军:
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西线总司令)
埃尔温·隆美尔 (B集团军)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第7集团军)
双方兵力:
盟军:2876,000 (7月25日)
德军:1380,000(7月23日)
伤亡
美国: 29,000 人阵亡, 1016,00人受伤或失踪;
英国: 11,000人 阵亡, 54,000 人受伤或失踪;
加拿大: 5,000人 阵亡, 13,000 人受伤或失踪;
法国: 12,200 平民死亡或失踪
德国:23,019人 阵亡, 67,060人 受伤,198,616人 失踪或被俘
诺曼底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6时30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盟军计划在1944年6月6日展开,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虽然这场战役离现在六十五年,但诺曼底战役仍然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只有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空降作战、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而两栖登陆战则在6月6日早上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部署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诺曼底战役持续了超过2个月,最终,盟军成功建立滩头堡,并在8月25日 ,解放巴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
浅谈“登陆战”,首先我们先应搞清楚什么是“登陆战”?这一战术在古今中外的战例中曾被无数次运用。“登陆战”顾名思意就是登上陆地进行作战,那么是从那儿登上陆地进行作战?在古代作战只有单纯从海上登陆进行作战。从二战暴发后,随着飞机在战场上的广泛使用,空降兵这一新的兵种由此也同时产生;登陆战的含义也因此而被再次的引伸。那就是现代战争中的“登陆战”,我们可以从其的登陆方式可以细分为,第一种为平面上的抢滩登陆以及第二种利用飞机而进行的空降垂直登陆。
平面上的抢滩登陆战指的就是进攻的一方通过海上通道对防守的一方发起的进攻。军事作战中陆地上的进攻方式可以有许多种,然而海上登陆作战的作战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船支搭载士兵进行登陆,上陆后再对敌发起进攻。由于其进攻手法的单一,因此此种战法在各种军事行动中所承担的风险也是最大的。《孙子兵法》上曾讲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登陆战由于其作战的模式设定了其在运用时必须要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进攻方肯定是从海上来因此防守一方可以通过沿海陆地的长度对兵力、兵器进行分配,同时对防守一方来说基本上属于依托大后方作战,可以建立大纵深的防御体系,也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战役预备队,随时把从海上发起登陆作战的一方赶下大海。然而作为进攻一方在发起登陆作战时却要面对许多的问题。
金门战役。一江山战役。
有,一战时期的加里波利之战,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1、加里波利之战
加里波利之战(1915年2月19日 - 1916年1月9日),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土耳其语:?anakkale Sava?lari)。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进行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协约军44,072战死,97,037负伤。
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2、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登陆过程: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
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扩展资料:
登陆作战从公元前五世纪的波希战争就已开始,一直到近几年的几场局部战争,尽管作战的具体形态变化很大,但登陆战的作战样式万变不离其宗。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登陆作战就进行了数十次,其中最大的一次,要数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美国和日本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登陆理论,并建造了大批登陆舰艇、两栖登陆车辆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登陆战的兴盛时期。登陆战规模、次数、战术、组织,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战期间,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次登陆行动;平均每月有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
1944年,在欧洲战场,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次登陆战役,该战役对改变欧洲战场形势起着重要作用。
二战后,登陆战又成为一些国家用来解决政治、军事纷争或某些大国干涉别国内政的重要手段:如塞得港登陆、吉隆滩登陆、柬埔寨登陆、马岛登陆和格林纳登陆等。
在通常情况下,登陆战主要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组织准备阶段,此阶段是从受领任务起,至登陆兵和登陆车辆向上船地域集结为止。二是集结上船阶段。
此阶段是从登陆兵和登陆工具开始向上船地域集结,至上船完毕船只离开码头或滩头。三是航渡阶段。此阶段是从船只离开码头、滩头或从集结海域向登陆地域开始航行起,至登陆编队抵达登陆作战展开线为止。
四是突击上陆阶段。此阶段是从登陆编队展开至登陆兵夺占登陆点为止。五是夺占、巩固登陆滩头阶段。此阶段是从登陆兵占领登陆点起,至夺占登陆滩头为止。
输送登陆兵渡海登陆作战,其输送方式也有以下三种:由岸到岸、由舰到岸、综合输送到岸。
登陆战通常是由诸军、兵种兵力共同实施的,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参战的兵力编成统一的、整体联合登陆兵团。主要根据作战意图、战斗规模、目的任务、敌防御情况和作战地域的自然条件等因素考虑确定。
登陆战是军事行动中极其复杂、艰巨的作战样式之一,因此各种最新武器装备与技术,必然会在登陆战中得到广泛的试验和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陆作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里波利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曼底登陆

苏联元帅: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的简介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俄语: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英语:Kirill Afanasievich Meretskov,1897年6月7日-1968年12月30日),苏联军事领导人,苏联元帅(1944年)。他于1918年加入红军,在俄国内战中曾多次负伤,后入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和第1骑兵集团军作战。内战结束后在多个军区担任参谋长,参与军事改革,十分看重士兵训练和改善交通的重要性。1936年作为苏方军事顾问参加西班牙内战,回国后升任副总参谋长。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争中,他率军突破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间短期担任苏军总参谋长,参与苏军"反侵略计划"的制定。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与折磨。三个月后他被释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御南下的芬兰军队和夺取德军控制的季赫温,防止列宁格勒被彻底包围。其后两年里,梅列茨科夫多次组织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的行动,经历过柳班战役的失败和"火花"行动的成功。列宁格勒解围后,组织了对芬兰军队的进攻,迫使芬兰退出战争。1945年在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攻势中歼灭位于北极圈中的德军,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挥远东第1方面军参加八月风暴行动,迅速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获得了苏联最高军事荣誉-胜利勋章。

1918年6月白军袭击了弗拉基米尔省的穆罗姆城苏维埃,占领了该市,梅列茨科夫率领赤卫队参与了收复该市的战斗。8月底红军发动喀山战役,以夺回被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立宪委员会人民军(英语:People's Army of Komuch)所占据的喀山,梅列茨科夫被选入弗拉基米尔支队,担任政委,开始了他五十年的军旅生涯。9月他在进攻中受伤,修养了两个月,也获得了自个的第一枚红旗勋章。恢复健康的他希望重返前线,而县委却希望他负责县军训普及工作。争论不下时,省级机关命令他去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学习。学院一二年级的学员常会中断学习被派到前线。1919年5月梅列茨科夫被派到顿河地区的第9集团军第14师任参谋长助理。最初任务是在司令部里收集情报,标注作战地图。他以为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难以反映实际情况,要求自个到各部队收集情报,得到了司令斯捷平尼的批准和信任。6月份,由于友邻部队撤退,第14师为避免被邓尼金的军队和哥萨克骑兵合围被迫撤退。在撤退途中他再次受伤,伤愈后和所有在战斗中幸存的一年级学员一起调回军事学院就读二年级。
1920年夏天,梅列茨科夫再次中断学习,被派往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哈尔科夫,见到了司令员亚历山大·叶戈罗夫,并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约瑟夫·斯大林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随后被分配到谢苗·布琼尼指挥的骑兵集团军下属第4师任参谋长侦察助理。他常为骑兵受阻于铁丝网和战壕,找不到迂回路线发愁。他试图和各旅旅长交流,发现他们不是无计可施就是觉得这应当是他这个参谋的责任。不久集团军分兵追击敌人,兵力分散,第4师设在科罗斯坚地域的司令部被偷袭。值班的梅列茨科夫喊醒了伏罗希洛夫。击退敌军中,梅列茨科夫再次受伤。休养半月之后,他被派往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率领的第6师任参谋长助理,除了负责侦察也参与作战工作。8月份他接受寻找浅水渡口和迂回小径的任务,以便出其不意地渡过斯特里河进攻。不久波兰军队在侧翼的行动,组织了集团军的全面进攻。红军总司令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俄语:Каменев, 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以为这是西南方面军与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西方面军协同不好出现缺口导致的,停止实施利沃夫战役,将第1骑兵集团军划归西方面军,梅列茨科夫因此回到军事学院进修三年级课程。梅列茨科夫在记忆录中以为这段在骑兵集团军的经验对他影响颇大,"1917年夏季到1920年夏季可以作为我成为军事首长的第一个阶段.

梅列茨科夫在总参军事学院的所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和军事科学等诸多课程,还常有军事首长来学院做讲座,比如图哈切夫斯基就和学员讨论过红军在华沙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学员们也常会和教授一起研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问题。1921年1月梅列茨科夫利用养伤假期回到苏多格达,和相恋五年的叶夫多基娅·波得罗夫娜·别洛瓦娅结了婚,她后来一直在梅列茨科夫所在方面军的军医部门工作。10月份他通过了学院的毕业考试,在论述"战略和战术中思想和意志的统一"的题目上得到优秀,而在论述吕岑战役、包岑战役和集团军规模的战役的题目上得到良好的成绩。

毕业后,梅列茨科夫被推荐到驻彼得格勒的独立训练旅任旅长,但图哈切夫斯基向谢尔盖·加米涅夫要求,把骑兵出身的他调往西部军区,组建白俄罗斯骑兵军司令部,他组建好了指挥部之后发现是徒劳的,因为新司令员会把自个的指挥部直接带过来,随后他用了九个月时间整顿了情况十分糟糕的托木斯克骑兵师,自个记忆说:"一个团刚整顿就绪,就被调走交给另一个骑兵师,最后一个团被调走后,此骑兵师就解散了"。他的下一个任务是检查六个地方民兵局的工作,这让他对彼得罗扎沃斯克、季赫温地区有了一定了解,多年后他将在这些地区抗击德军。1923年底,梅列茨科夫被派往高加索军区任顿河步兵第9师参谋长。他积极顺应该时目标为正规化,制度化的军事改革的要求,在补充兵员、训练新兵和加强装备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1924年7月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动员部部长。甫一到任,他就和组织部长戈尔巴托夫一起提出减少办事人员,增加效率的方案,得到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伏龙芝和军区司令伏罗希洛夫的支援。9月起他兼任军区副参谋长,在伏龙芝和伏罗希洛夫领导下参与了地方民兵制度和后勤制度正规化的改革,并试验了局部动员的效果。期间他还常受军事学院的委托,为学员介绍地方工作的经验,与院长帕维尔·帕夫洛维奇·列别杰夫(俄语:Лебедев, Павел Павлович)就正规军与地方军事力量配合进行过讨论。1925年秋伏罗希洛夫接任去世的伏龙芝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巴济列维奇(俄语:Базилевич, Георг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代理莫斯科军区司令。之后的三年,梅列茨科夫与他配合成功地完成了军区的军事改革工作,以为他的言传身教给了自个非常大帮助。
1928年11月莫斯科军区新任司令员伊耶罗尼姆·彼得洛维奇·乌博列维奇(俄语:Уборевич, Иероним Петрович)到任,他担任过多个军区的司令员,并曾于1927-1928年在德军总参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乌博列维奇一到任就强调阶级教育、训练和新式装备的重要性,组织了多次实兵演习。他对演习的讲评、他在提高平时训练和对坦克兵的指挥水平、建立坦克兵训练基地和需要加强空中防御的意见深深影响了梅列茨科夫。梅列茨科夫以为乌博列维奇影响了自个的一生,在记忆录中写道:"在这以前(也不妨说在这以后)还没有一位军事首长能像他那样使我获得那么多的教益。"

1930年梅列茨科夫轮到担任实习指挥员任务,被任命为步兵第1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莫斯科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赫鲁廖夫(俄语:Хрулёв, Андр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为梅列茨科夫的政委工作提供了许多建议,这让他了解了政工工作方式和怎样与政工人员相处。后来在卫国战争里,这一经验帮助他与一向和军事主官关系紧张的列夫·麦赫利斯(俄语:Мехлис, Лев Захарович)相处得不错。不久根据苏联和魏玛共和国签订的《苏德友好中立条约》,他被编入红军指挥官小组前往德国参谋部进行考察交流。他对德国参谋部里工作的熟练度和良好的组织印象深刻,但是也以为这样作过于墨守成规,会限制参谋人员的能动性。
回到俄国后,梅列茨科夫和当时莫斯科军区的司令员科尔克(俄语:Корк, Август Иванович)在因工作方式和个人性格不同,发生分歧。随着矛盾加深,1932年4月他被调往和德国接界的白俄罗斯军区任参谋长。重新在乌博列维奇指挥下工作。梅列茨科夫除了强调训练强度以外,还发现白俄罗斯军区交通状况不佳,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同地域上的部队将无法联络,于是在修筑军队调动所用道路和改善整个交通线路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因财政拨款不足只完成了一部分。1934年白俄罗斯军区组织了一次当时规模最大的联合演习,翌年梅列茨科夫和作战部部长马特维·扎哈罗夫(俄语:Захаров, Матв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合作编写的纵深战斗细则开始在部队中使用 。

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