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票

龙邮票的资料,清代大龙、小龙邮票的单张尺寸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7 14:15:50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大龙邮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埠邮票”。
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是1878年的大龙邮票
1878年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9033/10275534.htm?fr=aladdin
主要用它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位置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代海关邮政发行的,该套邮票共3枚,图案为云龙图,俗称——大龙邮票。
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发行数量约在100万枚。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大龙”。
扩展资料:
大龙邮票的历史由来
1878年,总管大清外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奏请:“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这五处通商口岸,效仿欧洲试办海关邮政。“光绪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批复:“准奏!可先在天津试办。”
海关邮政的开办,打破了几千年中国传统的通信模式,利用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提高了邮件运行速度,并且仿照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办包括快信、包裹、汇兑等多项邮政业务,使得邮路遍布全国,充分显示出国家邮政的力量。
海关试办邮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行了大龙邮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龙邮票

大清龙票是什么东西?

传说中的“龙票”是十七世纪清太祖向债权人出具的用龙玺盖章的债权票证;龙票代表了到期一定可以兑现的承诺,表明最高的信用级别。
龙票是一种还款票据,票据上盖有皇帝玉玺。清太祖开国复兴资金短缺,向豪门大户大量借款,出具了盖有龙玺大印的债权凭证。凡手执龙票的关内大户,后来都被追认为是为大清立过大功的功臣。
“蟠龙”邮票发行于1896年,是光绪皇帝御准开办“大清邮政”以后第一次正式发行的邮票,也是中国邮票史上首次由皇帝御批的邮票。
扩展资料
清代邮票是中国邮票的鼻祖,其中包括“大龙”、“小龙”、“蟠龙”等以龙纹为图案的邮票。在国内收藏市场中,清代邮票是收藏者的“终极”目标。“清代邮票比较‘高大上’,种类多、门槛高、鉴别难。
大龙”邮票有多个版本,一种是阔边“大龙”,还有光齿“大龙”(即边齿切得比较整齐干净),而毛齿(即边齿切得比较粗糙)的价值相对较低,另外,同样的邮票品相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票

大龙邮票的资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扩展资料
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薄纸大龙,即大龙薄纸票。“大龙”邮票,是1878年(光绪四年)7月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分三期印制发行,首期发行的“大龙”票是同薄纸印制,故称薄纸大龙。
阔边大龙,即大龙阔边票,与第一期薄纸大龙票纸质相同,故又称薄纸阔边大龙票。第一、第三期印制的“大龙”票,图案与齿孔距离(齿槽宽度)较窄,而1882年(光绪八年)第二期印制的齿槽宽度为4毫米,故称阔边大龙。
厚纸大龙,即大龙厚纸票。1883年(光绪九年)第三期发行的大龙邮期邮票129票,采用较厚的纸张印制,故称厚纸大龙。厚纸大龙邮票有光齿、毛齿之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龙邮票
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是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是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发明的

大龙邮票说明文400字

1878年8月15日,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清皇室的象征——蟠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发行日期: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经研讨,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被认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
历史
按照常理,邮票应该由邮政部门发行,但是中国的这第一套邮票却与海关有着不解的渊源。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天津海关副关长靳辰光告诉我们,中国的邮政最早是由中国海关来试办的。那么在中国海关试办邮政中又是首先从津海关开始办起。1878年税务总司赫德就指派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那么就以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中国近代邮政是由海关开始试办的,而海关邮政又是从天津开始的。历史的逻辑有时也会出人意料。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
靳辰光副关长说,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那么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虽说是应急之策,但现在看这些邮票,印刷质量应该还是上乘的, 基本是按照德璀琳当时的设想来完成的,并没有太多将就的痕迹。那个时代,一枚小小邮票的出世竟也是如此的不易。
设计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是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印制发行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薄纸大龙 1878 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阔边大龙 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 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厚纸大龙 1883 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 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评价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 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为什么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

  因为“龙”图案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还显示清政府是代表中国的(不是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吗)! 所以清代邮票多用“龙”作图案。如大龙邮票就是大清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套邮票。后来还发行过 小龙邮票、蟠龙邮票等龙和龙图案的邮票。(大龙邮票、小龙邮票、蟠龙邮票的图片见下):



2012龙年邮票介绍

为纪念壬辰龙年的来临,中国邮政将2012年1月5日发行《壬辰年》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元。
   壬辰龙年邮票设计参考了明清团龙造型。明清是中国龙纹图案的全盛时期,团龙造型遵守严格的程式,甚至连盘曲角度,鳞爪造型都有严格的规范。龙的形象,一方面表现力量与权威,另一方面体现民间对避邪和吉祥的期盼。邮票图案中的正面龙形象威严庄重、着色喜庆、一身正气,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可以说,壬辰龙年邮票的设计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该套邮票由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陈绍华先生设计。
2012壬辰龙年生肖邮票设计灵感来源于皇帝龙袍前胸织绣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画面采用了龙正面角度,力求表现出龙的雍容与威严。画面色彩丰富而艳丽,既有皇家气度,又具有喜庆氛围。在封建王朝时代,龙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在民间,龙主要是以辟邪降福而被人们膜拜。人们将龙视为降魔趋避的神物,故而形象威严。由陈绍华设计 龙年邮票大版24张、小版6张共680元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寓意着富贵吉祥。为迎接2012中国壬辰龙年,中国邮政于2012年1月5日推出发行2012年第三轮生肖龙年整版邮票,以邮票的形式诠释龙在华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中的影响,2012年第三轮生肖龙年整版邮票的发行意义深远。 【藏品详情】   在封建王朝时代,龙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在民间,龙主要是以辟邪降福而被人们膜拜。2012年第三轮生肖龙年邮票设计灵感来源于皇帝龙袍前胸织绣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画面采用了龙正面角度,色彩丰富而艳丽,既有皇家气度,又具有喜庆氛围,力求表现出龙的雍容与威严。   此次2012年第三轮生肖龙年邮票的设计,在基本构型上参考了明清蟠龙的造型,这也与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的形式有某种程度的呼应。蟠龙造型是古代龙图形发展到巅峰时期的“正宗造型”,甚至连盘绕角度,鳞爪造型都有严格的规范,选取蟠龙造型,正是希望凸显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这一历史事件所带给人民的精神气度。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多少年清政府发行的什么邮票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朝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
扩展资料
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1、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2、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
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3、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
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龙邮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通信手段是邮驿。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王朝在宁夏境内设置邮驿机,
任命传邮驿臣,开驿道、建驿站、备车马,藉以传递公文。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开办“大清邮政”。但是邮驿大多是为官府服务。民间只好使用托人带信。
在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出现了“民信局”,专门经营民间私人邮件。
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后,英国率先在香港殖民地设立邮局,然后列强纷纷效仿:德国,日本,法国,俄国等。这些邮局现在我们称之为“客邮”。
在客邮存在的同时,各地还出现了“书信馆”。以1963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最早。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埠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 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设国家邮政,摆脱了中国邮政完全受外国人统治的局面。改用银元为单位。由于新票还未印出,所以就用小龙票加盖银元单位,后用新印的万寿票加盖银元单位。但是还是不够用,于是就用一种大清朝的红色印花税票加盖银元单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套邮票出现了很多珍贵的邮票。
1897年8月16日,新设计的邮票终于出来了,这就是蟠龙邮票。图案有蟠龙,鲤鱼,飞燕。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
1、相关背景: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1] ”,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扩展资料
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降低了邮费,按重量计费,先付邮费。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期。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
出信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龙邮票

龙票生肖邮票的相关资料

作者陈绍华是中国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陈绍华-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常务理事、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也是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他在1988年故事片《孩子王》任美术指导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美术金鸡奖,1992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银奖及评委奖,1995年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设计纪念邮票,1996年全国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海报评审奖、银奖,1998年“第十八届布鲁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海报获大会主席奖及评委主席奖,1998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中国现代设计》专题演讲,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公益海报获银奖,并加入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协会(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2001年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申办标志设计中选,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院徽设计、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年会会徽设计,2003年设计世界艾滋病日邮票及甲申年生肖邮票设计。第三轮生肖邮票中,他设计了2004年的卡通“猴”,2007年凸显和谐的“猪”和2009年抽象奔逸的“牛”。“这次龙票设计其实是救场之作,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他表示,壬辰年生肖龙票的设计,在基本构型上参考了明清蟠龙的造型,这与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的形式有某种程度的呼应。蟠龙造型是古代龙图形发展到巅峰时期的“正宗造型”,甚至连盘绕角度,鳞爪造型都有严格的规范。而选取蟠龙这一造型,正是希望凸显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这一历史事件所带给人民的精神气度。

清代大龙、小龙邮票的单张尺寸是?

票幅22.5×25.5毫米,图幅间距约2.5毫米。
大龙:
1878—1882年发行的第一版(期)大龙邮票采用半透明无水印薄纸印制,俗称“大龙薄纸”。票幅22.5×25.5毫米,图幅间距约2.5毫米。第二版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印行,票幅为26.5×29.5毫米。图幅间距约4.5—5.0毫米,俗称“大龙阔边”。第三版票幅为25.5×28.5毫米。图幅间距约2.5—3.25毫米,俗称“大龙厚纸”。
小龙:
毛齿小龙 1885年第一期发行的海关小龙邮票。一分银为绿色,三分银为紫色,五分银为橄黄色,齿孔度数为 12.5。齿孔毛糙不齐,称“毛齿小龙”。1888年印制的齿孔光洁,则称为“细齿小龙”。
齿孔度数:12.5 图幅:19.5x22.5 
光齿小龙邮票 1889年第二期发行的海关二次云龙邮票。齿孔度数为11.5。因使用新打孔机打孔,齿孔光洁,称 为“粗齿小龙”或“十一度半光齿小龙”。
齿孔度数:11.5  图幅:19.5x22.5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