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歧视的定义,简述价格歧视的定义及其形式。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0-23 14:05:47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定义价格歧视,简述实行价格歧视所需的条件及价格歧视的种类。

【答案】: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实现价格歧视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收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有三种情况:
(1)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一级价格歧视可以再分为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与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又称纯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连续变动。在实际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被生产者完全剥夺了,但生产是有效率的,因为在边际点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总产出水平较高,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加总量较大。完全一级价格歧视纯粹是一种理论讨论,在现实中很少见到。
(2)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收取一种价格,对于另外一定数量的该种商品收取另一种价格等。二级价格歧视又称为成批定价。
(3)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如果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简述价格歧视的定义及其形式。

【答案】:完全垄断市场上是一家厂商垄断整个市场,所以,它就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一般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这就是,假设垄断者了解每一消费者为了能购进每一单位产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并据此来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
第二,二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垄断厂商可以把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第三,三级价格歧视。这就是,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即把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变为超额利润。

什么是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区分不同级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一般说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 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2存在需要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
价格歧视
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3价格歧视
直接差异定价
直接差异定价指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假定消费者市场由四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A、B、C、D组成,各子市场中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分别为40、30、20和10,单位生产成本为5,且假定每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个单位产品。如果采取单一价格,那么最优价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个。价格是40时,销售量是 l,利润等于35(40—5);价格是30时,销售量是2,利润等于50(30×2—5×2);价格是2O时,销售量是3,利润等于45(20×3—5×3);价格是10时,销售量是4,利润等于20(10×4—5×4);所以最优价格是30,最大利润是50。如果采取差异定价,使各子市场的价格分别等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那么利润将有明显提高,此时利润等于80(40—5十30—5十20—5十10—5)。
尽管直接差异定价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若干问题:
(l)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难以测定;
⑵市场难以细分;
⑶难以为特定的子市场确定价格;
⑷无法保证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⑸消费者可能认为差异定价是不公平的;
⑹市场细分和定价费用可能过高。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是下面介绍的间接差异定价。
两部分定价
即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价格,一是单位产品价格。因为单位产品平均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所以此方法可被视为数量折让的一种。与单一价格相比,固定价格的存在可以使厂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提高利润。
图 l 假定图 l表明一同质市场,且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采取单一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F*;而采取两部分定价时,可以将固定价格定为 Fc,单位价格定为边际成本c,这样固定价格就成为唯一的利润来源,厂商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图 2 那么厂商是如何利用两部分定价实现价格差异的呢? 首先,厂商可以将固定价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如果购买的话,固定价格将超过其消费者剩余。 其次,厂商可以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平均价格。如图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 A类消费者,那么最优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为 A类消费者剩余,而单位价格则高于边际成本,这样,两类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而且 B类消费者所付的平均价格低于 A类消费者支付的平均价格。
区域定价
区域定价是最常见的数量折让方式的定价策略,至少有两个边际价格,固定价格可有可无。图3表示一个无固定价格的三区域定价策略。
图 3 当购买量小于或等于 Ql时,单价为P1;当购买量介于 Ql和 Q2之间时,超过Ql的部分的单价为 P2;当购买量大于 Q2时,超过 Q2的部分的单价为 P3。
为了说明区域定价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将其与两部分定价作个比较。假设(F1,Pl)是图2所示的最优两部分定价。考虑:固定价格仍为 Fl,另外,购买量小于或等于 Qb时,单价为 Pl,Qb以上的部分的单价为 P2,这样,A类消费者的购买量仍为 Qa,但 B类消费者的购买量将从 Qb上升到 Qb’,而且,由于 P2大于成本 C,利润也会提高。
产品线定价
厂商往往向市场推出多条产品线、多种产品,因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占领货架对厂商来说非常重要,多种产品可以使厂商占领更多货架空间,所以产品线的管理和定价问题对厂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产品线由多个产品组成,这些产品的差异在于属性配置上的不同
地产的区域定价
,而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例如宝洁公司光洗衣粉系列就有7种产品,所以产品线定价时的一个潜在的困难是不同产品之间的替代问题。
图 4 在图4(a)中,两条消费者意愿价格曲线相交,所以厂商可以以 RyA向 A出售 Y产品,以 Blg向 B出售 X产品,而且不会出现替代现象,因为 X产品的价格高于 A的意愿价格,Y产品的价格高于 B的意愿价格。
在图4(h)中,两条消费者意愿价格曲线没有相交。如果仍采取(a)中价格,A就转向 X产品,即 X将替代 Y,因为购买 X产品时,A可以获得(Rxa— Rxb)的消费者剩余。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方法是:将 Y的定价从 Rya降到Rya—(Rxa— Rxb)以下,这样 A购买 Y将比购买 X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
如果替代问题比较严重,即 Y的价格需要下降许多,那么可考虑删除替代产品,即减少产品线长度。例如,假定 A、B消费者数量分别为 Na和Nb,若 NB* Rxb+Na(Rya—Rxa+Rxb)< NA dr Byn,那么删除 X产品,只以Rya的价格向 A销售 Y产品将对厂商更为有利。
产品集定价
厂商有时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作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这一般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产品集由不同产品组成,一是产品集由相同产品组成。
在第一种情况下,厂商销售产品集的原因在于: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集中的不同产品的偏好是负相关的,那么单独销售产品或者会使产品定价太低,或者会排斥某些消费者。而采取产品集销售既不会降低利润,也不会排斥消费者。通过产品集,厂商将异质市场同化为一个同质市场。
例如,某一厂商销售两种产品 A和 B,消费者市场由两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X和Y组成,其意愿价格分别为(12,4)和(4,12),假设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都低于4。如果采取单个产品销售,则 A的价格为12,B的价格为4,X不会购买 B,Y也不会购买 A。但是如果将 A和 B作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则 X和 Y对产品集的意愿价格都是16,这样,销售额从24上升到32,且不会排斥任何消费者。 但是,这种产品集策略也存在一个缺点,即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可能低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例如,假定上例中产品单位成本均为6。假如产品单独销售,利润为12。而采取产品集时,X对 B和 Y对 A的意愿价格均小于边际成本,则利润降为8。这时,采取单独销售则对厂商更为有利。
在第二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产品集是为了增加销售。最常见的例子是体育套票和音乐会套票等。以年度体育套票为例,假设年度比赛场次为 N,总成本为 E,预定价格为 P,厂商在确定 P时可以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愿意以价格 P购买套票,而观看场次为(1.2.3…N—1.N)的消费者的数量,由此得到总的收益,然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的 P。
上面讨论的都是单纯产品集销售,实际中更多采取的是混合销售,即同时采取单独产品销售和产品集销售。
在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中,促销是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价格促销作为促销的一部分,其任何形式都属于价格歧视。以商品券为例,19世纪80年代,舒斯特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市的百货公司就开始给其顾客发行商品券,到今天为止,美国已有大约250家商品券公司。40%的市场由斯佩里和哈钦森绿色商品券公司控制。这些公司的商品券只有约5%没有被收回。那么,为什么百货公司要发行商品券呢?
众所周知,产品的全部价格不仅要包括货币价格,而且要包括隐含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里的时间包括换寻产品和购买产品(以及消费产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人们对于免除购买所费时间估价越高,人们致力于寻找低成本的购买安排就越少。换句话说,一个对于时间的估价相对高于货币收入的人,为了节省购买时间,将更多地用货币支出来代替花费的时间,他将用更少的时间去发现更低的价格。因此,较高地估价时间的人同并不这么高地估价时间的人相比,在任何给定的商店里都表现出弹性较低的需求曲线。 让我们假定时间价值和一个人的相对财富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以及较富有的人时间价值比较贫穷的人更高。那么,在一个给定的商店,一个较富有的人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比一个较贫穷的人更低。零售商面临两类消费者,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小一些,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大一些。零售商的问题是区分两类消费者,并向较富有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一种方法
价格歧视
就是对那些乐于花费时间成本的顾客提供一个回扣,回扣形式就是商品券。因此,想要回扣的人必须收集并保存商品券,然后在指定的地点换成商品。所有这些活动需要时间,这样,我们所假定有较大需求弹性的较贫穷的人,为他们购买的商品支付了较低的价格,因为他们换掉商品券时,就能得到商品。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富有的消费者由于时间成本的缘故拒绝这些商品券。他们的购买不享有任何回扣。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①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②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叫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③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叫三级价格歧视.
4三个等级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价格歧视
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二级价格歧视
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
一级价格歧视
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对于这种采用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差别价格,将某些高峰需求调向低峰时期的行为,因为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设备资源,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中国,价格歧视行为还需要认真探讨,区别情况进行规范。《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经营者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对具有同等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这里所称的“价格歧视”,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
商品或服务时,使同等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在价格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交易待遇,例
如对具有同等条件的甲、乙企业,对甲可以实行批量作价,对乙则不允许享受批量作价;或对甲可以讨价还价,对乙则不允许;或因甲是本地企业,乙是外地企业就
实行不同价格待遇等,从而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5垄断
垄断厂商利用价格歧视来获取利润。
歧视就是差别待遇。以价格歧视为例,即同样的产品卖给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就形成了价格歧视。然而,推而广之,在同一个生活范围内,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的歧视现象,还有多种形式。
“不同的人”不仅仅是“经济特征”的不同,而且还可以是“种族特征”的不同,或是“性别特征”的不同,或是“地域特征”的不同。“不同的待遇”既可以是“不同的价格待遇”,也可能是“不同的就业待遇”,或者是“不同的美誉度的待遇”。由此,除了“价格歧视”之外,相应地还会产生“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等等。但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应当是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当卖方垄断势力比较强大且信息也比较灵通的情况下,卖方可以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收取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将消费者剩余全部收归己有。假设某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并且他清楚每一个患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他将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们刚好愿意治疗,这样患者们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转移到了牙医那里。
二级价格歧视: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卖方对不同类型的买方收取不同的价格,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卖方收取的价格就越低;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卖方收取的价格就越高。通过这种方法,垄断卖方就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买方那里榨取更多消费者剩余。比如,有的旅游景点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实行价格歧视,对外地游客收取较高的价格,对本地游客收取较低的价格。
显然,价格歧视使产品的卖方尽可能多地获益,因为通过价格歧视,原本属于产品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也被转移到了卖方那里。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价格歧视在经济上却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价格歧视是满足帕累托标准的,通过价格歧视,卖方获取的最大收益,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如果垄断的卖方实行统一价格,虽然也能达到一个最大的收益,但却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
当然,价格歧视要行得通,垄断的卖方必须能对买者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这种不同可能是买者的需求强度的不同,也可能是购买量的不同,或者是需求价格弹性的
不同,关键是要对这种不同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比如,航空公司之间经常发生价格大战,优惠价常常能打极低的折扣。然而,即使是价格大战,航空公司也不愿
意让出公差的旅客从价格大战中得到便宜。但是,当旅客去买飞机票的时候,他脸上并没有贴着是出公差还是私人旅行的标记,那么航空公司如何区分乘客和分割市
场呢?原来,购买优惠票总是有一些条件,如规定要在两星期以前订票,又规定必须在目的地度过一个甚至两个周末等。老板派你出公差,往往都比较急,很少有在
两个星期以前就计划好了的国内旅行。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优惠机票。
最厉害的是一定要在目的地度过周末的条件。老板派你出公差,当然要让你住较好的旅馆,还要付给你出差补助。度过一个
周末,至少多住两天,两个周末更不得了。这笔开支肯定比享受优惠票价所能节省下来的钱多得多,更何况,度完周末才回来,你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又少了好几天,
精明的老板才不会为了那点眼前的优惠,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就这样,在条件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优惠条件就把出公差者排除得八九不离十了。
这样,歧视者心满意足:既挖掘出了潜在的需求,又排除了从歧视者角度而言不应该享受此种优惠的人。由此看来,航空公司实行价格歧视获得圆满成功。
6规范
差别价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竞争法律均涉及价格歧视问题。美国反
托拉斯法律制度一直将某些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的价格歧视作为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研究和规范。根据《克莱顿法》和《鲁宾逊帕特曼法》的规定,从事商业
的人在其商业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同一等级和质量商品的买者实行价格歧视,如果价格歧视的结果实质上减少竞争或旨在形成对商业的垄断,或对竞争造成其他
损害,则是非法的。违法价格歧视的构成要件是:实施价格歧视的主体包括商品的销售者和购买者;价格歧视的标的物只是商品,不包括服务及无形物,且这种商品
必须是相同等级、相同质量,商品的销售发生在美国境内的商业过程中;实施价格歧视的后果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
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价格歧视的实施方式与信息密切相关,一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大,三级价格歧视次之,二级价格歧视对信息量的要求最小。现实生活中,一级价格歧视不大可能发生,而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非常普遍。
一价格歧视在电信业中的体现
电信业定价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价格歧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时所面临的多种资费选择方式。选择资费的定价模式实际上是由多个二部资费定价方案组成,且二部资费中还可进一步包括分时段资费或分距离资费。所谓二部资费是指价格方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电信用户通信时间无关的基本费,如“月租费”;二是按通信时间支付的从量费。日常的工作生活规律决定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对通信服务需求的不同,通过在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资费标准,厂商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更进一步,通过制定包含多个二部定价的选择资费,对高需求者索取较低的边际价格(从量费)和较高的基本费,对低需求者索取较高的边际价格和较低基本费,厂商又达到了二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可见,通过将分时段定价和二部定价相结合,电信业厂商实际上对用户同时实施了三级和二级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在电子商务中的体现
与实物市场相比较,电子商务市场的价格歧视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适用程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个人化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一级价格歧视,即以不同的价格向每位用户出售,而销售商可以获得用户的全部详细资料;二是版本划分,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二级价格歧视,即提供一个产品系列,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三是群体定价,对应于实物市场的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设置不同的价格,网络外部效应、数字产品的锁定效应和共享效应使得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更加具有优势。
三价格歧视在民航业中的体现
航空公司通过严格地运用一些限制条件,把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旅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达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提供的服务等级不同,在质量维度上对消费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民航业实施价格歧视的主要措施有:针对低价格机票设定提前购买或最短停留期限,规定不能退换或不能完全退换;针对非经停航班、经停航班、衔接航班,在某些具体时刻实行折扣;采用吸引旅客购买经济舱的全价票,如提供头等舱及公务舱的服务,对经济舱全票价旅客提供附加服务等。航空公司通过以上方法使市场上的旅客更加明确分化为不同的群体,使群体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在不同市场对基本相同的服务实行更有效的价格歧视。
7面临困境
除了由于同种商品对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外,价格歧视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的部分或全部收入再分配给了生产者,生产者利润的增加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除了最终产品或服务市场存在价格歧视外,中间产品市场往往也存在着价格歧视,这将直接导致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出于对消费者权
利的保护以及价格歧视所具有的明显的限制竞争性质,价格歧视为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所禁止。中国的《价格法》中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
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尽管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但厂商真正由于价格歧视的原因而被诉诸法律的情况却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点:
一价格歧视界定的困难
由价格歧视的定义可知,如果生产者根据生产成本的
不同而相应地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差别定价的形式不能称为价格歧视。如果生产者对生产成本不同的同种商品索取相同的价格,严格说来这时生产者也在实行价格
歧视,这样一来就会对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宽泛。反之,如果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交货的或存在质量差异的商品都看成是不同的经济商品,那么
“纯粹”价格歧视的范围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会使价格歧视的界定过于狭窄。如果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恰好反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可以认为不存在价格歧视,但是正如只有消费者才知道的自身偏好和需求一样,现实中也只有厂商知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差别,规制机构和被规制的厂商之间存在着成本信息不对称,这大大增加了规制机构界定价格歧视的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价格歧视现象,但真正被规制部门界定为价格歧视行为并加以限制的却很少。
二价格歧视的福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多见,所以本文只做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与统一定价相比较,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进行福利分析结果是不确定的。强迫垄断者制定统一价格的干预办法尽管可以降低垄断者的利润,但消费者并不一定因此而受益。尤其是当价格歧视的规制导致了部分市场的关闭,那么这样做就尤其危险。因此,在不实施价格歧视时相应产品就不可能被厂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价格歧视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这最终会增进社会福利。可见,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但由于其福利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规制部门在对价格歧视进行规制时处于两难境地。
三多维度的价格歧视
除了数量上的价格歧视外,厂商还可以在质量等其他维度上实行价格歧视。如果说在数量维度上界定价格歧视还相对比较容
易的话,那么在质量等其他维度上界定价格歧视则要困难得多,这主要是由于数量维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比较直观也比较容易度量,且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支
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质量维度上的价格歧视行为除了面临度量上的难题外,还存在着厂商成本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情况下,消费者既选择数量变量又选择质量变量,这时垄断者可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进行价格歧视。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使得规制部门不可能对数量维度以外的价格歧视进行规制。
四 法律法规的欠缺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子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尽管存在禁
止价格歧视的法律法规,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中国境内,而国际法中又缺乏限制跨国价格歧视行为的相关条款。因而在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要对跨国公司在不同
国家市场之间实施的价格歧视行为进行规制实际上是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
8应用方法
[1](1)优惠券:消费者甄别
厂商经常通过报刊杂志和其他途径散发其产品或劳务的优惠券。凡持该券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比没有该券的消费者享受一定的优惠,这对于低收入阶层吸引力较大。通过优惠券折扣,需求价格弹性高的消费者付较低的价格,而弹性低的消费者付较高的价格。这里,厂商不同区分高收入或低收入的顾客,而让顾客进行自我选择,这大大降低了价格歧视的信息要求。
(2)双重收费
双重收费是指垄断厂商要求消费者首先付费以获得一种商品的购买权,然后,消费者再为他们所希望消费的每一单位该商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即先后收取进入费和使用费的行为。如电信公司索取的电话服务费包括电话初装费和每月通话费。当垄断厂商面对具有不同需求水平的许多消费者时,
没有任何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最佳的双重收费标准。但总是存在着某种替代:较低的进入费意味着较多的进入者,以及来自该项销售的较多的利润;但随着进入费的
降低和进入者的增加,来自进入费的利润会下降,这样,问题就在于选择一种能导致最佳数量进入者从而能产生最大利润的进入费。
(3)捆绑销售
捆绑销售是指厂商要求客户购买其某种产品的同时,也必须购买它的另一种产品。在顾客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而厂商又无法
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下,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增进厂商的利润。在需求负相关时,捆绑销售比单独销售更有利可图;在需求正相关时,捆绑销售不一定给厂商带来额外
收益。

价格歧视用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如何解释?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罗宾逊—帕特曼法》的规定,适用价格歧视禁止规定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企业将同样的货物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了不同的顾客;其二是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竞争受到损害。但是,并非所有的价格歧视行为都是自身违法的,如果供应人能够证明他相应地降低了成本,实行差别价格,确定低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是合理的,也可免责。
基本定义编辑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2]
一般说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存在需要编辑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小邦财商系列原创
记得好几年前经常看到“杀熟”的新闻,特别是当时的旅游热让不少人吐槽自己买机票或者订酒店时被杀熟了。
那时就有朋友说,大数据时代会让杀熟的门槛越来越低。
果不其然,今天看到新闻《大数据“杀熟”行为下月明令禁止!这些套路你中过招吗?》,某种程度上表明杀熟情况堪忧。
其实,大数据或者网络是实现杀熟的手段,但杀熟的原理是源于经济学的定价策略以及价格歧视理论。
定价策略 Pricing Strategy
一个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两码事。
政治经济学里的“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价格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两者不相一致。
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细分市场、支付能力、市场条件、竞争对手行为、目标客户、贸易利润和投入成本等等。
定价是任何一个商家或者企业顶重要却也很头疼的事,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是定价的目的之一。
为什么唠叨这些?
人们问“东西值不值”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价格从来都不是直观地体现价值。
从某个角度看,定价策略其实是一个多种确定价格的方法的集合。
下图只是列举了一些方法,还有不少其他的方法。
价格歧视——谁在歧视谁?
价格歧视的名字是英文的直译,即 price discrimination,乍一看感觉相当贬义。
也有人用 differential pricing(差别定价)来表达差不多的意思,但其实两者有区别。
价格歧视是定价策略中的一个方法。
用一句话定义就是——价格歧视指的是同一或者相似的商品向不同人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是不是听起来就是杀熟呢?)
前面提到的差别定价虽然也有用来描述对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不同价格的做法,但它也可以指价格差异和产品差异的组合。
有别于差别定价,价格歧视依赖于垄断力量,包括市场份额、产品独特性、独家定价权等。
如果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会出现均衡价格,那么价格歧视下的所有价格都高于均衡价格,消费者不可能从中受益。
既然说了价格歧视出现在垄断市场,这里看看三个具体条件(举例)。
1、商家是定价者。
例如某果手机可以深度影响市场其他商家的定价,或者某程APP已经得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自行定价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2、独立的市场。
例如在无人机细分市场中,某疆品牌的无人飞机就是市场本身,或者那个在日本存活了1400多年的金刚组,它们处在一个寺庙修建的独立市场,几乎可以随意定价。
3、客户对价格不敏感。
例如,土豪对买一件衣服基本不考虑价格,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例如穿起来就能玉树临风),多少钱不是个问题。
早些年爆出的某些线上出游APP杀熟,不少的案例是在杀商务旅行者,或者经常出境游的土豪,就是因为这类消费者着眼点首先是商品或者服务要满足自己的要求。
总的来讲,消费者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价格歧视——分三级
价格歧视有三级,但不是指级别高低,更多是根据不同的形式去区分。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而且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听起来好像有点理论化了,因为消费者的最大支付意愿很难确定,因此,这种定价策略很少被采用。
二级价格歧视所指的根据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来定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买二送一,多买多送之类的。
三级价格歧视又称群体价格歧视,是指根据特定的细分市场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需要给更多的钱从商家那里量身定制。
如果单看这三级,似乎没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定价方法在高度发达的消费社会稀疏平常。
问题在网络和大数据让价格歧视的效率大大提升。
杀熟是效率极高的价格歧视
回想当年,在没有大数据的帮助下,确定合适的定价并非易事。
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收集海量的数据然后再加以分析,即便有那么多的人力手工进行,准确度必定会打折扣。
现今有了大数据,几乎随便一个APP都能生成一些可用的数据,直接能看到每一天甚至每一秒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稍微再花点钱横向和纵向分析更多行业或者竞争者的数据,定价的精准度会大幅提高。
科技已经完全可以针对单独某个消费者定向推送价格各异的同一产品,被杀熟者差不多就如接受癌症中的标靶治疗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使商家得以创造超额利润的原因。
#每天学点经济学# #差异化定价现象仍存在# #大数据杀熟# #消费# #财商#

价格歧视的分级。

根据歧视的程度不同,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1)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的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售出,因此也成为完全价格歧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事实上是把所有消费者剩余转变成垄断利润。
(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程度小于一级价格歧视,它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获得买者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3)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将顾客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对每个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每个群体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
拓展资料:形成价格歧视的条件:
(1)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而垄断厂商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差别,将这些消费群体加以区分。比如根据年龄和性别,可以把消费群体分成老年人和儿童、女士和先生。
(2)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某些中间商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可能性。比如,女士在“三八”妇女节半价观看的电影,不能再以介于半价和全价之间的价格转卖给男士。
相同商品之间仅仅存在价格差异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存在价格歧视的证据,只有当这些价格差异未反应成本差异时,才可以作为价格歧视的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价格歧视

四级价格歧视是什么意思

考生复习到微观经济中的完全垄断市场时,会学到这样一个知识点,完全垄断市场的竞争方式是价格歧视。这里的歧视并非一个贬义词,仅仅是当时定义者取的一个名字而已,价格歧视的英文:Price Discrimination,这是个经济学术语。Discrimination,中文翻译为区别或差别,所以我们把价格歧视也叫作区别定价或差别定价。价格歧视一共分为1级至3级,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定价方法。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会给定一些材料让考生结合材料选择相匹配的价格歧视类型。下面中公教育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三种不同的价格歧视类型。
一、一级价格歧视-看人定价
不同的人为相同商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不同的。一个旅游纪念品,经济条件好的人可能愿意花500元去购买,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可能最多只愿意出300元。那么为了多挣钱,景区卖旅游纪念品的老板会上下打量每一个询价的游客,如果你衣着光鲜,一身名牌,他认为你的经济能力比较好,报价就高,反之报价则低,这是看人定价。在电商中,商家可能设定一周内用户持续访问或搜索某一商品5次以上,则该商品价格上幅。这也属于看人定价。当用户高频次的去看某一类商品,说明用户购买意愿上升,愿意付出的价格更高,此时适当涨价依然有可能成交。如果我们把这个逻辑反过来,商家也可以设定持续访问搜索某商品,价格下降。这样能够更快的促成交易。生活中,我们加入购物车的商品经常会显示比加入时降低XX元就是这个道理。
二、二级价格歧视-按数量定价
正向二级价格歧视表现为买的越多越便宜,5元1个的小商品,商家可能定价为10元3个,如果消费者需求的数量更多,还可能更便宜。
逆向二级价格歧视表现为买的越多越贵,比如我们的手机流量,套餐内还算便宜,超出部分越用越贵。这就是逆向价格歧视,其本质是让拥有高消费能力且不太在意“小钱”的人支付利润最高的那部分,毕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懒的去办理新套餐而宁愿选择多缴纳电话费。
三、三级价格歧视-按群体定价
比如说,某些视频网站推出超前点播服务,这就将更在意时间,而不那么在意钱的用户与其他用户分离,不花钱的用户多等等也能完整看到电视剧,但两类人群收看同样电视剧的价钱却不同。再比如说,相同的公园,老年人免票,1.4米以下半价,成年人全价,这也是按不同群体在定价。

⒊何谓三级价格歧视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实施不同的价格。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实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垄断: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第二,企业必须有容易区别的、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的顾客群。因为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在需求弹性大的市场上制订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上制订较高的价格,通过价格歧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第三,企业必须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即企业能够成功地分离市场,防止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再以高价卖出。 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希望能帮到你。

价格歧视和价格差别定价有区别吗

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欺诈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如果同一种产品由于成本不同而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属于差别定价。
价格歧视要求所出售的同种产品具有相同的成本。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 P192 脚注
我也是来问这个问题的。查了下网上的说法,说法各异。
按照网上说法,听上去最有道理的是:价格歧视指的是厂家把同一商品在同一时间以不同价格卖给相同或不同的人,强调厂家这样做是为了人为降低消费者剩余而增加生产者剩余。
差别定价则强调价格是按照消费者意愿来支付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需求和创造消费,比如飞机票定价,早买飞机票可以买到低价票。
还有人表示说这两个定义区别仅在于是否违背了一般道德观,违背了就叫做价格歧视,没违背则叫做差别定价。

假设垄断者面对的需求曲线是:P=16-Q,一级差别定价,垄断者的收益是多少,掠夺了多少消

1.8个单位时收益是64.
2.15+14+13+12+11+10+9+8=92
收益为92.消费者剩余也是92。
第一题:
一级价格歧视的定义: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因此可知,此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依次为15,14,13,12,11,10,9,8,故此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之和为92,实际支付的价格为64,所以消费者剩余Cs=28。
第二题:
①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当处于长期时,必有p=LACmin,否则若不相等,则必有厂家挤进或退出该市场,由LTC可知LAC=Q^2-50Q+750,当Q=25时,LAC取最小值为125,故p=125,所以此时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为p=125。
②将P=125带入Q=2000-4P,知Q=1500,所以厂商数量=1500/25=60
③当按照产品价格纳税时,此时商品价格为1.2p,也就是150,故市场需求为1400,又因为每家厂商的产量仍为25,所以厂商数量为1400/25=5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