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通宝简介,唐开元通宝的简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14 12:21:10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唐开元通宝的简介

朝代:唐朝单位:“开元通宝”钱以“文”为单位始铸年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尺寸重量:大小大体仿汉五铢,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每十文重一两。历史意义:标志了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和宝文钱制的建立,是中国衡法两以下改为十进位的开始。

废五铢而改铸开元通宝的朝代介绍

1、废五铢而改铸开元通宝是唐朝。在唐朝武德四年,李渊颁诏废除五铢钱,并亲自主导,再由事中欧阳询监制,全国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2、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四字体现唐朝包罗万象,恢弘大气,奋发进取的精神,开元通宝四个字由欧阳询题写。铸行开元通宝,开创李唐王朝金融货币新纪元。

通宝的历代概况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元通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康熙通宝”背满、汉文“苏”罗汉钱式方孔铜钱,钱径为26毫米,穿径6毫米,面缘3.5毫米,背缘5毫米,重4克。该钱黄铜鎏金,钱文楷书,清晰秀丽,地张平滑,缘宽品佳。该钱于2000年在通州被发现,因存世比较稀少,也较为特别。该钱的特点是,康熙的“熙”字类似“臣”旁,“宝”字中的“缶”写成“生”字不出头,“通”为单点,“甬”头略俯;边缘较宽,尤其是在面背文字的笔划间及钱缘的内边道处留有刻琢的刀迹;钱面、背地张皆凸起,钱文微下陷,字字显得深峻、干净,与翻铸之钱有着明显的区分;内、外廓和文字的表面都鎏过金,并有金属剥落的流通痕迹等。孙仲汇先生在《钱币鉴赏》中说:“仿罗汉钱康熙套子钱,所见有满汉文同、宁、宣、原、蓟、广等多品。这种康熙通宝的“熙”字写法和罗汉钱同,但其余三字接近楷书,所以称它们为仿罗汉钱式……可能当时20局并铸,为某局之开炉套子钱。”据载,在康熙时期和康熙之后,对通州实行奖励垦荒制度,农耕面积不断扩大,使人口逐渐地迁移和增加,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该钱流入通州一地,是与之大有关系的。 崇祯通宝铸于明思宗朱由检祯年间(1628-1644年)。钱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四等各类钱近百种,是明代形制最杂,品种最多的末代钱币,小平至当十钱径2.2厘米-4.4厘米,重2.6-2。8克,其间的轻重没有什么规律。钱文崇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另外有一种背文为满文的宝泉二字,据说为清兵入关时所铸,也有人怀疑可能是民间私铸钱。小平、折二、折五钱背文繁杂混乱,有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记局兼记值、吉语钱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其中以光背及记地平钱为最多。传世当十大钱光背无文,若见有文者,必为伪作。另外崇祯通宝还有合背钱。

一枚很小的开元通宝值钱吗?市场价格是多少?

从图片上看,你这枚开元宝为晚唐开元或私铸,普品,品相偏差,价位10元以下
知识简介: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常见的开元通宝共有12个版别。分别是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短头元,直元,尨(与莽同音)字,低头通,平头通,小字,小通,小通小宝。可依据12种版别的特征进行集版收藏。其中,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尨字和小字为特色版别,下面是对特色版别的详解。
大字
大字是开元通宝的代表字体,整体钱文肥大。”开“字横而阔,”元“字相对比其它三字稍小,“通”字足部长而锐,“宝”字肥大与内廓相接,上下延伸超过内廓长度。
大字狭元
大字狭元的文字书写近似大字。钱文整体狭长,“元”字下部窄高且靠近,“宝”字整体长度超过内廓,“宝”中的“贝”比大字较窄。
遒劲
遒劲在字体上基本同大字一样,钱文由大字演变而来,较大字窄且更为强劲。“元”字第二笔强顿成直角,“通”字足头第一笔较长顿。
容弱
容弱体的开元通宝四字书写较弱,收笔之处多圆润。“元”字双足平衡,挑笔较弱,“通”字走步为三撇,三撇较小且多为向下四十五度角斜,“宝”字广贝,足小且开,收笔也是较圆润。多铸于唐高宗后期。
尨字
尨字由短头元演变而来,四字均较阔。“开”字宽,“元”字第二横较长,“通”头较大,足头第一点弯,“宝”字头宽,光背尨字中“宝”字下端一般不封口。
小字
小字版也叫窄通宝版,四字钱文都有各自特点。“元”字小而劲挑,“通”字头大,部分“通”为断舟通(即通字足部长横断开为两横,据说是为了说明反周复唐。),“宝”字窄长。多铸于武周时期。
开元通宝铸造根据时间可分为以下时期:
初唐开元
公元621年,开元通宝始铸。初唐开元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终于唐高宗中后期。初唐开元通宝行用钱是钱文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又叫武德开元。从质地上看,初唐开元所用材料为青铜和白铜,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从形体上看,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质量为4克到4.5克。从钱文上看,正面“开元通寳”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内部作“井”状且“井”部不与内廓相接,“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寳”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整体钱文笔画较粗,但书写的自然,灵动,富有活力。钱背光背无文。但是,自初唐后期起,出现了一些寄郭大字的版别,笔画也逐渐变细,并着手开始向盛唐开元过渡。
盛唐开元
盛唐开元始于唐高宗中后期,终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从质地上看,盛唐开元主要采用青铜和紫铜铸造。面,廓更加精细,做工更加精美。从形体上看,钱径25毫米到26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到3毫米,质量为4.2克到5克。从钱文上看,盛唐时期的开元钱文是变化中的。相比初唐,盛唐的钱文变得更加纤细,并逐步从欧阳询书写的初唐开元钱文端庄沉稳,大气洒脱的笔体,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开”字逐步变长,内部的“井”部与内廓相连。“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由三撇状逐步演变为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逐渐变扁,“寳”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逐步演变为三个竖道。整个字体比初唐更加标准,规范,但少了初唐开元字体的灵动与活泼。这些演变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完全定型,脱离了初唐开元的体系,自成一版并趋于稳定。对于钱背面而言,盛唐初期的光背无文,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起开始有星月印记。背面的月型印记在坊间传说为杨贵妃的指甲痕,故民间又称其为贵妃钱。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可信。事实上,星月型印记为各钱局钱炉上的炉记,用来区分不同的钱炉。另外,对于做工精好的那些右挑,双挑的开元通宝,一般也铸于此时。
中唐开元
中唐开元始于唐肃宗初年,终于唐宪宗元和末年。这一时期的开元通宝特点与盛唐后期的大同小异。从质地上看,中唐开元主要采用青铜和紫铜铸造,并夹有一定量的铁,铅。面,廓比较精整,但做工不及初唐精美。从形体上看,中唐开元的直径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间,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到3毫米,质量为3.2克到4.5克,相比盛唐有所减重。从钱文上看,中唐开元的正面钱文与盛唐后期无异,只是“开”字向宽体发展,相比正面其背文却更加繁缛,出现了如祥云,同心结等新型背文。同时,传统的星月背文铸造量也大幅增加且成为主导。中唐初期钱文尚且精整,但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铸钱水平呈下滑态势,后期铸工不精,边廓不整,向晚唐过渡。这一时期出现了阔字版的开元通宝,并在之后成为主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主要铸造于中唐,流行于晚唐,但多为私铸,做工也很草率,应属后期所铸。
会昌开元(特殊晚唐开元)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将灭佛所得铜料铸成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之前的开元通宝,只是在钱背铸上铸钱局所在州的州名,如京师长安铸“京”字、东都洛阳铸“洛”字。而淮南的扬州为纪念会昌灭佛,所铸背文为“昌”字。从质地上看,会昌开元采用较为优质的佛铜铸造,铜质为青铜和紫铜。从形体上看,会昌开元普遍质量在3.8克到4.2克之间,钱体大小与中唐基本相同,但也有小钱,可能是私铸品。相比初唐开元通宝的统一,晚唐时的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个别出现花穿现象。时过一年,唐武宗驾崩,但继任的唐宣宗认为钱币精好,继续铸造,并持续至唐亡。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从钱文上看,会昌开元有京(长安,今西安),昌(扬州),洛(洛阳),益(成都),荆(江陵,今荆州),襄(襄阳),蓝(蓝田),越(越州,今绍兴),宣(宣城),洪(洪州,今南昌),潭(潭州,今长沙),兖(兖州,今济宁),润(润州,今镇江),鄂(鄂州,今武汉),平(平州,今秦皇岛),兴(兴平,今咸阳),梁(梁州,今汉中),广(广州),梓(梓州,今三台),福(福州),桂(桂阳,今郴州),丹(丹州,今宜川),永(永州)共23个记地钱局标识。
普通晚唐开元
普通晚唐开元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之后铸造,一直持续至唐亡。它沿袭了中唐开元的特点。从质地上看,这种开元通宝所用铜料很杂,说不清是何种铜合金,铜质发黑,纯度低,含铁量高,个别可被磁铁吸引。从形体上看,质量较小,普遍不超过4克。钱径在23毫米至24毫米之间。铸工草率,多数轮廓不整,普遍不如中唐开元精美。很多应属私铸之列。从钱文上看,正面钱文笔划比较纤细,与中唐后期的钱文一致,但字迹模糊。在背文上,多有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及孕星开元出现,还有合背开元。它们普遍做工粗糙,有的连钱文都难以辨识。
私铸小径开元
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
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近平,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质量在1.7克到3克之间,多数是私铸。
五代十国开元
公元907年6月1日(唐哀帝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其中闽,楚,南汉,南唐等政权先后铸造过开元通宝,除南唐开元基本延续唐代开元通宝特点外,其余皆形制与唐有别。其中,闽开元字体雄健,背后有“闽”,“福”,“殷”字样,过去曾被误认为是会昌开元。楚和南汉的开元通宝多为小平铅制,钱币轻小,做工粗糙,文字漫晦,背文多种多样,但由于铸量较小,市价较高。南唐开元通宝基本延续中唐特点并有所发展,开创对钱,即除字体不同其余特征完全相同的一组钱。南唐开元通宝有篆书和隶书两种,其中隶书基本沿袭唐制,无论篆书还是隶书,做工均很精美。它们是五代钱币中做工非常精致的。早期钱币缘较阔,后期由于南唐国力衰退,铸币较初期轻小些。由于南唐开元通宝铸量大,价格较低,但比唐开元通宝略贵。另外南唐开元通宝中还有背四决纹的,价格较贵。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由于宋朝通行宋元通宝,故开元通宝官铸停铸并退出流通舞台,但直至清末民间仍有私铸,主要是厌胜钱。
另附价格
唐与五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使得开元通宝版别,样式繁多。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故价格平平。
唐代开元通宝零售价格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传世品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生坑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白铜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单月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挑元 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挑元 25元
中唐开元通宝贵妃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下月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面星 1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孕星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蓝三云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1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桂”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右挑元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蓝”上下左三云(即蓝三云) 9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面鎏金刻花 15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1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1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1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1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15元
南汉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15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 500元
五代开元通宝零售价格
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 60元
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二” 80元
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三” 100元
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四” 120元
闽开元通宝小平背“福” 85元
闽开元通宝小平背上“闽”下月 1000元
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5元
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5元
南唐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5元
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面菱花 135元
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决 35元
开元通宝批发价格
开元通宝批发价大概为1.5-3元一个,通常为2.5元一个。一斤开元筒子钱批发通常价格为200-300元之间。

明朝货币详细介绍 明朝各阶段的货币有哪些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明太祖洪武八年开始制造,称“大明宝钞”,同时也在铸造了不少铜钱,大明所有的钱币统称“通宝”,当时交易金额大的用白银,因为白银可以保值,交易金额数量小用钞钱(钱和钞因为制作工艺和通货膨胀容易贬值)。
“通宝”意为通行宝货,“通宝”是中国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南唐的“唐国通宝”、宋代的“太平通宝”、元代的“至正通宝”、明代的“大明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等。
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货币。 到了明朝末期诸侯称帝封王,各自为政,割据称雄,自铸货币展示出一朝暮景。 鲁王监国朱以海在江浙铸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造弘光,隆武帝朱聿键据福州铸隆武,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改元永历,铸永历通宝。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时曾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时铸大顺通宝。
那么明朝的货比价值多少呢,根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谈》、清代康熙年《明史》、《儒林外史》等可以衡量一天一钱,一月3两,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相当于人民币660.8元,那么一钱相当于66元人民币。
不同帝王在位时,合法的货比都是用当代帝王称号的通宝,不同帝王利用这种强制使用帝王称号的通宝实现对经济的控制明,朝通宝应为更换朝代,在民间可以根据铜币的成色来换当时帝王称号的通宝。

谁能介绍一些钱币收藏的知识

??适宜人群
??普通金属流通币和纪念币:普通收入者
??普通流通纪念币价值比较低,一般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属于物美价廉的东西。以美国1999年发行的美国五十州纪念币为例,当时它的公开发行价是25美分,现在批发价已经增至1.5美元,零售价已达到2美元。4年翻了8倍的价格。虽然增幅高,但相对价值还是低。因此,它尤其适合那些初级入门者。相对贵重金属货币,它的投入相对小,但有助于投资收藏者了解各国货币,培养初期的收藏兴趣和币感。
??投资收藏普通金属币的注意事项:在收藏的时候要注意收藏品的本身题材,选择那些国际性比较强的。比如收藏毛泽东题材的,因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毛主席,因此价格稳定,而且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一句话,收藏时挑选众所周知的题材。
??
??贵重金属流通币和纪念币:中上等收入者
??在收藏钱币中常见的是贵金属币,包括特种金属流通币和特种纪念币。这些钱币中,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几个发行国家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国家。
??这种货币在各国都是限量发行,一个品种在英国平均只有5万枚,在中国大概也只有五六万枚左右,在美国大概有50万枚,在澳大利亚大概有二三万枚。从发行量和人口比例看,英美等国家发行的比例相对中国来说还是很高的,换句话说,收藏人数的比例高,发行题材被世界认可度也高,自然全世界的收藏爱好者都比较青睐这些国家的贵金属币,因此它的增值潜力也比较高。
??投资收藏贵金属币的注意事项:除了关心收藏钱币本身的价值,还应该多关注国际金价的变化,关心国际金融及国际政局的变化。因为这些都将影响收藏品价格的变化。例如,去年伦敦金价下跌到每盎司275美元的时候,英国所有的金币全部下跌,下跌幅度在30%-40%之间;南美洲金融危机刚到来的时候,所有的贵金属币都半价出手;而伊拉克战争导致萨达姆时期的货币和纪念币大幅增值。中国市场的价格目前已经同世界接轨,自然会同步受到影响。
收藏钱币的几点建议
先知后行:首先要学习钱币知识,充实头脑,购置书籍;其次要善于利用报纸和一切社会传播媒介获取、交流和传递与钱币内容有关的信息、行情,掌握全国各地钱币市场情况;再次,请高手指点,听行家意见,要多结交钱币收藏家做朋友,巧妙借助智者的头脑和经验。
·先易后难:钱币收藏不是一日之功,是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向难逐步积累的过程。初集币者可先从最熟悉的钱币——第三套人民币、纪念币开始收集。
·先近后远:古钱真假难辨,有时高手也有失手,风险较大。现代钱币特别是纪念币离我们最近,价格较低,容易收全。近年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尽管数量比过去多,但由于价格只高于面值几倍,不妨多买多存些,待天长地久,集者如云时,自然体现物以稀为贵的规律。
·先国内后国外:集币要立足国内,至于国外钱币,一是中原难觅,二是信息不灵,加之经济水平差距和国内外钱币收藏市场尚未接轨,若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沛的精力,短时间难以奏效。而收集国内钱币则不同,只要用心就有用武之地。
·先普通后金银:国外收藏钱币多以金银币为主,因为金银币更能保值、增值。从国情出发,我国集币应先从普通币开始。金银币价高,多数收藏者难以承受。所以应先从小钱练功,培养兴趣,提高收藏和投资水平。
·先特色后全面:集特色,主要以某类,某专题钱币为主,独辟蹊径,集中力量在此范围内尽量收全一些,尽量丰富内涵,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新价值。在此基础上再扩大外延,特色常产生在司空见惯之中。
·先本地后外地:增加钱币品种时要以本地买为主,以自己买卖为主,以亲朋好友代购为次,最后才是外地邮购。哪怕本地有时价格高一些,但毕竟是亲眼所见,比较安全。邮购虽然有时价格诱人,但个别信誉难保,或品相不称心,或石沉大海,有苦难言;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其信誉一般较好,可放心邮购。即使发生问题,也好找单位组织解决。初次邮购可少购一点,后逐渐增加。·先下手后总结:买卖钱币时,人们常怀着买嫌贵,不买后悔的两难心理。世间从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总在等你的机遇,有时甚至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每次选择后还要及时总结、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订出计划,切不可心存侥幸,盲目操作。
·先选择后操作:在钱币收藏操作前,应先做以下选择:(1)选择发行量少的钱币收藏。发行越少,增幅越大、收藏价值越高。(2)选择有收藏价值的钱币投资。一般可选纪念钱币、旧钞新票、精致流通新硬币,有特殊意义的钱币和特殊号码的钱币等。另外,收藏钱币时还应清弄币和章的区别。


??
??■相关知识
??钱币收藏攻略
??入门慎买三种钱币
??第一种是慎买古钱币,第二种是慎买初期机制贵金属币。
??初级入门者收藏知识少,币感不强,对钱币的鉴别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买这两种钱币应该慎重。因为古代和初期的钱币工艺简单,市价价格高,是钱币制假者“青睐”的对象。目前收藏市场中仿制的非常多,而且工艺高超,别说入门收藏者,就连专家都很难鉴定出来。
??这些制假者根据市场需求,在24小时之内就能仿制出假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且他们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欧洲的技术,电子翻版,用原时代的钱币做原料去铸造,然后仿古作旧。中国某位研究钱币收藏的教授,花了毕生的精力和财力收藏钱币,他去世后,家人去出售他收藏的钱币,才发现基本上全是假的。
??第三种是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临时替代货币职能的“货币”,如打游戏机的硬币等。但如果你收藏的是比较久远的代用货币,比如在集中营使用的代用货币,比如国际贸易中的代用币,这些还是有极高价值的。但对于那些刚刚入门、准备收藏货币的人,我不建议大家收藏代用货币,因为它属于比较“冷门”的范畴,入门者不适合太深的东西
必看“秘籍”
??《世界硬币标准目录》与《世界纸币标准目录》
??收藏世界各国钱币的工具书主要是美国克劳斯出版社(Krause)出版的。《世界硬币标准目录》与《世界纸币标准目录》是世界钱币收藏者公认的最具权威的英文版钱币收藏用书,每年4月发行。
??我们圈里人都叫《世界硬币标准目录》为“小人书”。现在《世界硬币标准目录》每百年一卷,至今已有29期。收藏流通币、近代纪念币的爱好者都必备一卷1901年-2003年的克劳斯目录。该书收录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的法定货币和纪念币,并附有钱币的图案、发行量、发行时间、发行品质、等级参考价格。
??这些书在北京主要的钱币收藏场所都可以买到,如报国寺的世界钱币馆。
??保存窍门
??针对钱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保存办法:
??金币:比较容易保存,因为金子不易氧化。不过要注意一点:很多人在买金币的时候,卖家会建议,如不信,可以用火烧。即使你真的打算采用这种方法鉴定,也不要随便烧。一定要用防风打火机,因为防风打火机和普通打火机的火苗是不一样的,既能检测出是否是真金,而且对钱币造成的损失也小。
??银币:这种材质的钱币非常容易氧化,容易发黑发黄。很多老百姓的常识是,用牙膏洗银饰比较好,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牙膏中含有微小的颗粒,虽然一般人是感觉不出来的,但如果用它清洗银质的钱币,会给钱币造成划痕。我提供给大家一个方法——用洗银水。但不要买普通的洗银水,最好买德国或者美国产的洗银水。当然,预防是最重要的,在你平时收藏的时候,最好把它放在抽屉里,抽屉里再放一点干燥剂。如果买的时候钱币是密封好的,不要轻易把它拿出来。
??镍币:保存比较容易,没有什么特殊需要,镍这种材质比较抗氧化。
??铜币:是最娇贵的,最不容易保存的,因为它容易氧化,容易发黑。如果你把它收藏在塑料袋里,铜币还容易发绿。所以,在保存铜币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用牛皮纸包好,放在透风的地方。当然牛皮纸每年也要更新一次。
??纸币:很多人认为,把纸币放在我们平时收藏邮票的夹子里就可以。那是不行的。收藏纸币要把它放在PVC材质的塑料袋中保存,而且一定要买好的PVCJUYI,是通过国际检测的那种。因为如果买不好,纸币放在里面也会发暗、变色。不要心疼这些收藏费用,真正的藏家根本不会计较这些,要知道可能你收藏的钱币卖价就要几万元一张,跟这个价格比起来,那点PVC花费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且平时不要随随便便地就用手拿着看,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手上有多少汗渍,你也不知道你随便一摸可能就会让钱币的四个角受伤。平时要用镊子和放大镜看。
一楼太不地道!居然抄袭我以前给别人的建议,还不注明出处!
http://www.coinsky.com/htm/index.cgi
  你可以进入这个网站,这是一个关于钱币的比较专业的一个网站:
  http://www.coinsky.com/htm/index.cgi
  今古收藏网:
  http://www.98866.cn/showart.asp?id=44
  大排档天下coin钱币(这个里面有外国纸币的知识):
  http://www.pp369.cn/dir/entertainment/collection/coin/
  钱币收藏知识钱币收藏知识
  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现在已成为新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
  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
  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以下是一些基本知识。
  一、古钱币是铸造出来的,模具的形状如同大树,此法铸币称为“钱树”。数量大的钱币价值就低。因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难免会有
  疏漏,版别漏验及试铸币便成为珍品。
  二、当代钱币学家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并以现在钱币收藏市场的行情为依据,把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
  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
  三、钱币的品相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1美,是指钱正背面轮廓完整,钱文清晰;2近美,是指钱之正、背面轮廓
  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纹,或纸张有微小的漏孔,同时钱文因铸造和使用磨损而造成的微小粘连或混沌者也属近美钱币;3上,是
  指钱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损和漏孔,但没伤及钱文;4近上,是指钱币正、背面缺损、裂纹、漏孔较为明显,而且已经导致钱文
  出现一至二处断笔。5中已经没有大收藏价值。
  四、钱币种类繁多
  1、贝币又叫齿贝,由在热带海水中的咸水贝壳打磨穿孔而成。一般为乳白色,大小轻重基本相同。贝币始于殷代,当时贝是一种贵重物
  品,贝币的使用经夏商周三代,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币贝大致有六大种类:即货币、拟枣贝、伶鼬榧螺、阿文绶贝、大
  小孔式贝化、背磨式贝化。
  2、秦半两又叫两锱钱,秦始皇所铸,为当时全国惟一通行的钱币。秦半两外圆内方,钱文高突,朴拙浑厚。
  3、圜钱又叫圜金、圜法、环钱,为战国中期出现的铜质圆形货币。此币制造简单携带方便,比布币更为优越,圆形货币最终取代布币。
  圜钱币中部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圆形圆孔者,无郭;圆形方孔者,周缘有郭。其重量大致在12克左右。
  4、六泉隶属西汉王莽货币中的极品,为收藏家们所重视。六泉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今日壮泉和中泉存世稀少,成套的价值连城。
  5、五铢有西汉、东汉五铢之分,其中东汉五铢比较有名。此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体圆孔方,外廓较窄,直径2.5厘米,重
  3.4—3.5克。五铢钱较秦半两轻便精美。但在流通时间长,数量极多,因此不值钱。
  6、布币流行战国时期,上面文较复杂,自一个字到四个字,有100多种。早期的布币有用於装柄的銎,即空首、釿布、圆足布、平足布、
  尖足布、三孔布等币种,但面文无雷同,所以无版别之分。其中三孔形制极为独特,圆首,圆肩、圆足,布首与两足又各有一孔,故
  称三孔布。而且面有文字多记赵国地名。稍后,布币扩大到秦、周、晋、宋、鲁、燕等国。
  7、金错刀亦称“错刀”。王莽于居摄二年所铸高面值仿古刀币。身形如刀,环扣大钱,青铜所铸,刀身铸“平五千”三篆字,环郭用黄
  金镶错“一刀”二篆字,表示一个金错刀可当五千钱用。
  8、制钱,明清两代制造的铜钱。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钱。
  9、元宝,最早使用“元宝”一词为唐肃中宗乾元元年。到了元代,元宝便以银锭的形式开始流通,一般上面铸时间、地点银匠的姓名。
  10、刀币是春秋时期由渔猎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它通常由狭长弧形的刀身、带裂沟刀柄及柄端圆环三部分组成。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
  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的刀币,厚大精美,面文书体隽秀;燕国刀币,形制单薄,刀体较宽,
  背文复杂,面文有一个“明”字,故称明刀;赵国的刀币,刀身直,刀首圆,今日多称其为直刀和圆首刀,赝品极多。
  11、开元通宝,唐高祖李渊废五铢后所铸宫廷赏赐钱,重一两,我国币制中的一两十钱制由此时起源。其面文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由
  唐初书法家欧阳洵书写,字体端正有力。制作轮廓深峻,精美绝仑,十分珍贵。开元钱的出现宣告了自秦开始流通了800多年的半两
  和五铢两种货币的终结,“通宝”一词从此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12、对钱,亦称“对品”、“对子钱”,是指同一种钱的钱文、大小、内外轮廓、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
  仍互相吻合,可以成为双配对的钱币,又叫“和合钱”。对钱始于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开创对钱
  之先。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均可作对。
  13、招纳信定,有铜、银、金三币,南宋初年刘光世为招降纳叛所铸的凭信钱。钱文旋读,背文有“使”字和押文。因其不属流通货币,
  所以传世稀少。为世界珍币之一。
  五、藏品越老不见得价值就越高。比如汉五铢钱,今日普通品价格仅2至5元,而明朝钱币价格普遍高於汉五铢,如明代“弘治通宝”、
  “宣德通宝”,定价均为10元以上。又如宋代大珍泉品“靖康通宝”,每枚价格达数百至数千元,而明末张献忠占领成都后所铸的“西
  王赏功”大珍泉品,今日价格已达25000元。不要想把一个朝代所造的钱币收集齐全。比如汉五铢尽管售价低廉,但在汉300多年中,
  所铸版别272种之多,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失传,钱再多也无法买全。元前后仅97年,但所造钱币共有128个不同种类,其中四种钱币
  已无实物遗存。
  六、珍贵钱币有
  1、十布,是王莽恢复贝、布、刀布所铸十种布币的总称。其特徵为严格遵循从小到大的形制,以求与其面文相符。即:小布一百、么布
  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时下,十布中大布黄千较为习见,其
  他九布均为珍品。
  2、爱金,爱是战国时期楚国金币重量标度。此币多铸成方形、饼状或长方版状,每版重0.5公斤,含金量大多96以上,有的达99,上面多
  铸压成带有“郢爱”、“陈爱”、“少卣”、“鬲爱”、“寿春”等文字的小方戳,所以又称“印子金”、“饼金”或“金爱”。爱金
  流通于河南、湖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流通时间直至西汉。
  3、清康通宝,北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所铸年号钱,直径3.3厘米重6.7克,此钱为北宋最后一套钱币,刚铸成适逢金兵南下故流传甚少。
  4、贞佑通宝,金宣宗贞佑年间所铸,隶书,直径3厘米,它有小平、折二两种,即大小二品,均罕见。大珍品原为方药雨收藏,后转让陈
  仁涛,解放前夕陈携宝物赴港,因经济拮据有意卖给祖国,现藏於中国历史博物馆。惟一发现一枚孤品小贞佑通宝,现为日本收藏家平
  岛春水珍藏。
  5、咸丰通宝,清咸丰三年福建宝福局当十型试铸钱。青铜质直径3.9厘米,穿孔0.7厘米,重16克,因其“咸”字两侧有“大清”国号,
  在我国历代孔方圆钱中实属罕见。大收藏马定祥1940年在苏州购得一枚,现藏上海博物馆。

十进位制年号宝文钱币的意思

十进位制年号宝文钱币指的是中国清朝时期(1644-1912)发行的一种钱币,它们上面印有清朝皇帝年号和面值。其中年号是由清朝皇帝根据自己登基年份而定的,通常为4个数字表示,如“光绪元宝”、“道光通宝”等。而面值是指钱币的价值,如1文、2文、5文、10文等。十进位制是钱币的计数方式,即每10个为单位,取代了传统的六十进制。这种钱币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流通和使用。
钱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瑰宝。下据有关专题学习,参考上海历史博物馆傅为群先生所著《图说中国钱币》和周祥先生授课等,整合资料成文。试由货币史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经济,政治与社会风貌,以丰富历史学习内涵。此文初涉钱币学,仅供参阅,不周之处供指正。
一、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二、先秦货币初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
以上所列为流通钱币史,钱币界还有众多非流通性货币,如压邪用的压胜钱,祷福避邪的镇墓钱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杰出人物的纪念币之类此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钱币俗称“花钱”,在货币流通上无足轻重,但对民俗研究却可提供珍贵史料。
总之,钱币学是一门学问,结合历史教学活动初涉古钱币知识,对于领悟与解读中国古代历史变幻开拓历史视野有助,愿此文对你有启示和借鉴,供指正

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敏,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
根据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开始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现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价值形态的渐次演变,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地交换过程中,于诸多的交换物中间逐步筛选出与交换相适应的货币形态。
到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为以后的货币文化开创了先河。在殷商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都有记载,特别是出土大量铜仿贝、包金贝,证明我国在殷商时期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货币经济讯速发展的时代,西周晚期,随着领主经济的动摇,出现了独立的商业资本,在货币经济发展与金属铸币流通范围上亦相应扩大,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货币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区域。
北方的周、郑、晋、卫以农业为主并产生了由农具镈划演变而来的布币区,滨海的以渔牧业为主并由渔猎工具削演变而来的刀币区;南方以楚国为主沿袭贝币形制的蚁鼻钱区;此后,由于手工业的发燕尾服,并由手工业的工具纺轮演变而来的圜钱体系在周、韩、魏、赵、秦、齐、燕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
由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原来不同形制的货币流通范围亦逐步被突破,燕、赵则成为刀、布并行区。圆钱分东方系和西方系,东方系圆钱的特征为圆钱方孔,以“化”为货币单位;西方系圆钱的特征是由圆钱圆孔到圆钱方孔,以釿、两为货币单位。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悉刻六国货币,将圆钱方也的“半两”钱推行全国,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此后两千多年的我国货币,基本上皆 沿袭此种形制。
汉承秦制,仍铸行“半两”钱,吕后铸八铢半两,继而更铸“五分钱”,由于减重现象愈演愈列,文商时铸行四铢半两钱,直到武商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铸五铢钱。由于五铢钱更能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成为中国铸行时间最长的货币,历经西汉、江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诸朝代,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才由铢、两货币改为按数计算的通宝制,五铢钱先后行用了700多年之久。
有隋,唐始,由于铸造技术由模铸法改进为母钱翻砂铸法,此后宋、辽、金、元、明、清皆沿袭此法。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加之历代上几次大的政治动乱,封建割据政权几经更迭,各自为政,私铸、盗铸钱之几屡禁不止,致使中国钱币从形制、版别、大小、数量及币村等方面形成的多样化和货币流通范围的区域性特点。
由于中国货币文化历史悠久,对东方货币文化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诸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爪哇及东南亚地区,不仅铸造自己的汉文钱,还仿铸中国历史的某些年号钱,并且从形制、币材等方面亦与中国钱币雷同。这样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
以历史古钱币为内涵的中国货币文化,它不仅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铸造技术进程,从以钱文为主的古钱币,还反映出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敏,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
根据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开始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现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价值形态的渐次演变,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地交换过程中,于诸多的交换物中间逐步筛选出与交换相适应的货币形态。
到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为以后的货币文化开创了先河。在殷商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都有记载,特别是出土大量铜仿贝、包金贝,证明我国在殷商时期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货币经济讯速发展的时代,西周晚期,随着领主经济的动摇,出现了独立的商业资本,在货币经济发展与金属铸币流通范围上亦相应扩大,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货币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区域。
北方的周、郑、晋、卫以农业为主并产生了由农具镈划演变而来的布币区,滨海的以渔牧业为主并由渔猎工具削演变而来的刀币区;南方以楚国为主沿袭贝币形制的蚁鼻钱区;此后,由于手工业的发燕尾服,并由手工业的工具纺轮演变而来的圜钱体系在周、韩、魏、赵、秦、齐、燕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
由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原来不同形制的货币流通范围亦逐步被突破,燕、赵则成为刀、布并行区。圆钱分东方系和西方系,东方系圆钱的特征为圆钱方孔,以“化”为货币单位;西方系圆钱的特征是由圆钱圆孔到圆钱方孔,以釿、两为货币单位。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悉刻六国货币,将圆钱方也的“半两”钱推行全国,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此后两千多年的我国货币,基本上皆 沿袭此种形制。
汉承秦制,仍铸行“半两”钱,吕后铸八铢半两,继而更铸“五分钱”,由于减重现象愈演愈列,文商时铸行四铢半两钱,直到武商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铸五铢钱。由于五铢钱更能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成为中国铸行时间最长的货币,历经西汉、江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诸朝代,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才由铢、两货币改为按数计算的通宝制,五铢钱先后行用了700多年之久。
有隋,唐始,由于铸造技术由模铸法改进为母钱翻砂铸法,此后宋、辽、金、元、明、清皆沿袭此法。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加之历代上几次大的政治动乱,封建割据政权几经更迭,各自为政,私铸、盗铸钱之几屡禁不止,致使中国钱币从形制、版别、大小、数量及币村等方面形成的多样化和货币流通范围的区域性特点。
由于中国货币文化历史悠久,对东方货币文化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诸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爪哇及东南亚地区,不仅铸造自己的汉文钱,还仿铸中国历史的某些年号钱,并且从形制、币材等方面亦与中国钱币雷同。这样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
以历史古钱币为内涵的中国货币文化,它不仅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铸造技术进程,从以钱文为主的古钱币,还反映出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钱币的形制和名称
古代货币形制十分复杂,仅用作货币的的币材就不下几十种,如铜、铅、
铁、金、银、玉、龟、贝、牲畜、皮革、谷帛、纸张等。但沿袭几千年的
基本形态是方孔圆形铜钱,其标准式样是西汉元狩五铢、上林三官钱及唐
初开元通宝,轻重适中,重约4克,肉好皆有周郭。此外也有圆形圆孔、圆
形无孔、铲形、刀形、长方形(钱牌)、不规则椭圆形等形式。同一钱
形,又有大小、轻重、成分、质料、版别、钱面文字、钱背符号、有郭或
无郭、重轮、重好、四出、决文、传形等区别,有合背、合面、剪边、磨
边、对读、旋读、复文等不同情况,按钱币性质分,又有记重钱、记值
钱、年号钱、国号钱、记号钱、纪年钱、镇库钱、纪数钱、厌胜钱、庙宇
钱、撒帐钱、罗汉钱、对钱、母钱、祖钱、开炉钱、样钱等,这些情况又
时有两种以上并存现象,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至于钱币鉴定和文物考古
方面所定的专门分类,那就更多了。
铜钱最普通的形制是小平钱,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又有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甚至当百、当千大钱。
一些形制较为特殊的钱币,或为特殊用途,或出于私铸恶钱,或出于错范误铸,这就造成了一些正用币中较为珍稀的品种和非正用通货的纪念性钱币和宗教用钱币等,例如:
厌胜钱:也叫压胜钱,是一种具有避凶取吉含义的钱币,钱上有吉语、符咒、人物、动物、林木花草各种图案花纹,相当于一种护身符。
佩钱:广义地说也是一种厌胜钱,作佩带之用,一般有各种花纹、吉语、人名、官名等。
洗儿钱:贺人生育子女的赠钱。
撒帐钱:婚礼上分发的赏钱称为撒帐钱。
这些用于节日、婚娶、生育、新友间互相馈赠以及宫中庆功赏赐的特殊的纪念性钱币统称吉庆赏钱,区别于一般正式流通的正用钱。
供养钱:寺观内用作供品的钱币,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悬于佛龛之旁。
雕母:铸钱前先用铜、锡、铅、牙木等材料雕成的第一枚钱币样品,又称祖钱、雕祖。
母钱:翻铸时作范型翻铸的铜钱。
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铁母:铸铁钱的铜质母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对钱:对品钱。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剪轮钱:周边被剪去或磨去的钱币。
綖环钱:铜钱剪去内圈只剩下外圈。
传形钱:钱文反写,文字地位也随之颠倒的错范钱,原在右者反在左,原在左者反在右。
合背钱:浇铸时误用两件面范造成正反两面都有相同钱文。
中国古代钱的读法
唐以前,从春秋战国至秦汉钱文的读法基本依汉字书写习惯,由右向左读,如“半两”、“五铢”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读法,比如从左至右、传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读。这种情况下双字钱文一般不容易误读。最容易读错的是多字钱文圜钱,大多依圆随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读。如“漆垣一釿”、“铢重一两 · 十二”等。
唐以后各代多以“通宝”、“元宝”作宝文,顺读、旋读并行,形成一定的结构,明以后建立了专以“通宝”为宝议、顺读的固定结构,其间的演化过程容易造成误读,如受唐“乾元重宝”的影响而将宋的“乾道元宝”误读为“乾元道宝”等等。只要掌握了各代钱文规律,即可避免这种错误。
顺读:按上下右左、先纵后横的顺序读,始见于新莽的“六泉”,至元明清占绝对优势,遂成定型。如“小泉值一”、“咸丰通宝”等比比皆是。
旋读:按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旋读,宋钱中较多,元以后绝迹。如“大泉当千”、“大夏真兴”、“天福元宝”、“淳化元宝”等。
先纵后左横读:按上下左右顺序读,极为少见,有“乾亨重宝”,且“重宝”二字为传形,是汉以后所仅见。
右起先横后纵读:按右左上下顺序读,如“永安一百”、“太平天国”等。
左起先横后纵读:按左右上下读,仅见“永安一十”孤例。
此外,新莽时期所铸仿古布向十品的钱文是以上下两横列为序,先上列后下列由右向左读,如“么布一百”至“次布九百”、“大布黄千”等,是比较特殊的读法
古代货币形制十分复杂,仅用作货币的的币材就不下几十种,如铜、铅、
铁、金、银、玉、龟、贝、牲畜、皮革、谷帛、纸张等。但沿袭几千年的
基本形态是方孔圆形铜钱,其标准式样是西汉元狩五铢、上林三官钱及唐
初开元通宝,轻重适中,重约4克,肉好皆有周郭。此外也有圆形圆孔、圆
形无孔、铲形、刀形、长方形(钱牌)、不规则椭圆形等形式。同一钱
形,又有大小、轻重、成分、质料、版别、钱面文字、钱背符号、有郭或
无郭、重轮、重好、四出、决文、传形等区别,有合背、合面、剪边、磨
边、对读、旋读、复文等不同情况,按钱币性质分,又有记重钱、记值
钱、年号钱、国号钱、记号钱、纪年钱、镇库钱、纪数钱、厌胜钱、庙宇
钱、撒帐钱、罗汉钱、对钱、母钱、祖钱、开炉钱、样钱等,这些情况又
时有两种以上并存现象,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至于钱币鉴定和文物考古
方面所定的专门分类,那就更多了。
商人用贝,周人用布。春秋、战国之际,列国没有统一标准的货币(燕、赵、齐大多用刀币,楚用鬼脸钱)到秦用半两(定下形状,圆形方孔),汉代铸造五铢,通行至于隋唐,历时七百年(其间,战乱多代,很多伪劣虚值不足重量,董卓所铸造五铢,据说可以浮在水面上。另外,三国的汉、吴,经贸往来较多,之间货币战争很搞笑)。开元通宝定下了标准,后来的钱都以年号居多。唐朝以后,基本固定了。
晕!我只知道,商人用贝,周人用布。春秋、战国之际,列国没有统一标准的货币(燕、赵、齐大多用刀币,楚用鬼脸钱)到秦用半两(定下形状,圆形方孔),汉代铸造五铢,通行至于隋唐,历时七百年(其间,战乱多代,很多伪劣虚值不足重量,董卓所铸造五铢,据说可以浮在水面上。另外,三国的汉、吴,经贸往来较多,之间货币战争很搞笑)。开元通宝定下了标准,后来的钱都以年号居多。唐朝以后,基本固定了。
古代货币形制十分复杂,仅用作货币的的币材就不下几十种,如铜、铅、铁、金、银、玉、龟、贝、牲畜、皮革、谷帛、纸张等。但沿袭几千年的基本形态是方孔圆形铜钱,其标准式样是西汉元狩五铢、上林三官钱及唐初开元通宝,轻重适中,肉好皆有周郭。此外也有圆形圆孔、圆形无孔、铲形、刀形、长方形(钱牌)、不规则椭圆形等形式。同一钱形,又有大小、轻重、成分、质料、版别、钱面文字、钱背符号、有郭或无郭、重轮、重好、四出、决文、传形等区别,有合背、合面、剪边、磨边、对读、旋读、复文等不同情况,按钱币性质分,又有记重钱、记值钱、年号钱、国号钱、记号钱、纪年钱、镇库钱、纪数钱、厌胜钱、庙宇钱、撒帐钱、罗汉钱、对钱、母钱、祖钱、开炉钱、样钱等,这些情况又时有两种以上并存现象,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至于钱币鉴定和文物考古方面所定的专门分类,那就更多了。铜钱最普通的形制是小平钱,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5cm.又有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甚至当百、当千大钱。一些形制较为特殊的钱币,或为特殊用途,或出于私铸恶钱,或出于错范误铸,这就造成了一些正用币中较为珍稀的品种和非正用通货的纪念性钱币和宗教用钱币等,例如:厌胜钱:也叫压胜钱,是一种具有避凶取吉含义的钱币,钱上有吉语、符咒、人物、动物、林木花草各种图案花纹,相当于一种护身符。佩钱:广义地说也是一种厌胜钱,作佩带之用,一般有各种花纹、吉语、人名、官名等.洗儿钱:贺人生育子女的赠钱.撒帐钱:婚礼上分发的赏钱称为撒帐钱.这些用于节日、婚娶、生育、新友间互相馈赠以及宫中庆功赏赐的特殊的纪念性钱币统称吉庆赏钱,区别于一般正式流通的正用钱。供养钱:寺观内用作供品的钱币,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悬于佛龛之旁.雕母:铸钱前先用铜、锡、铅、牙木等材料雕成的第一枚钱币样品,又称祖钱、雕祖.母钱:翻铸时作范型翻铸的铜钱.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铁母:铸铁钱的铜质母钱。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对钱:对品钱。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剪轮钱:周边被剪去或磨去的钱币.綖环钱:铜钱剪去内圈只剩下外圈.传形钱:钱文反写,文字地位也随之颠倒的错范钱,原在右者反在左,原在左者反在右.合背钱:浇铸时误用两件面范造成正反两面都有相同钱文.

和同开宝的历史介绍

公元708年,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铜元年(相当我国唐中宗景龙二年),日本按照我国“开元通宝”钱币风格,由日本著名书法家藤原鱼养书写面文,铸造银质“和同开宝”钱币。一年后,因银材紧缺,停止银质“和同开宝”的铸造,转向铸造铜质“和同开宝”钱币。  由于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盛唐以来,两国交流较多。“和同开宝”钱币也就可能作为馈赠礼品或贸易中的货币,流传到中国来。我国清末的泉币学家丁福保先生,在他的《历代古钱图说》中载有“和同开宝”钱币的价格,铜品“和同开宝”钱每枚仅一元,银质“和同开宝”钱也不过一百元(当时价格)。可是银质的“和同开宝”钱币,在我国露面的机会并不多。清末泉币学家王荫嘉先生留下的《王荫嘉品泉录》曾载:“六十年前,殷公(即荫嘉先生)于苏州旧货摊上,获得银和同开宝一枚。众皆惊呼,得此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