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画大师吴冠中作品,吴冠中的个人生平简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17 08:14:31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吴冦中的著作有哪些?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quot;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大英博物馆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展览--吴冠中个展,展出44幅作品,作品是他1970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号称"前所未有",是由于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因此这次个展,不仅对吴冠中而言是他绘画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着东西艺术交流的向前发展。 吴冠中说,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吴冠中散文选》等 。

吴冠中经典国画——《兵马俑》被收录在什么画册里

《兵马俑》收录于《吴冠中全集6》(2007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并曾于2004年6月2日,在巴黎进行的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办的“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画展中展出,并于次月在中国美术馆展览。
  其中,《兵马俑》将中国画的细腻和油画的色彩质感相结合,构思新颖,章法别致,用点、线、面的交织把大气磅礴的兵马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1988年创作的《泼墨漓江》则是吴冠中自己比较喜爱的作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当收藏家、玥宝斋主郭庆祥拿出这幅画给吴冠中看时,吴老还清晰的记得其中的题诗:泼墨漓江,旧思量,新梦长!在画面中,吴老用泼墨来表现漓江山水的奔涌之势,使泼墨之法与山势之动相得益彰。画面中的泼墨山,大气磅礴,纵横千里,吞噬万有。山势的奔腾不息和水流的波澜不兴恰成鲜明的对比,动静之间,彰显大美。
  艺术中国
  :《兵马俑》、《泼墨漓江》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并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因为在中西绘画融合方面做出的成功探索,吴冠中在中国现代美术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的这十余年间,正在成为里程标志和牵引力量。而近年来,他的国画作品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收藏品之一。
  兵马俑》和《泼墨漓江》。此两幅作品均收录于《吴冠中全集6》(2007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并曾于2004年6月2日,在巴黎进行的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办的“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画展中展出,并于次月在中国美术馆展览。
  其中,《兵马俑》将中国画的细腻和油画的色彩质感相结合,构思新颖,章法别致,用点、线、面的交织把大气磅礴的兵马俑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1988年创作的《泼墨漓江》则是吴冠中自己比较喜爱的作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当收藏家、玥宝斋主郭庆祥拿出这幅画给吴冠中看时,吴老还清晰的记得其中的题诗:泼墨漓江,旧思量,新梦长!在画面中,吴老用泼墨来表现漓江山水的奔涌之势,使泼墨之法与山势之动相得益彰。画面中的泼墨山,大气磅礴,纵横千里,吞噬万有。山势的奔腾不息和水流的波澜不兴恰成鲜明的对比,动静之间,彰显大美。
  七、张大千吞化古今的代表作:《栾林幽树?对联》
  作为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绘画以山水成就最高。其以摹古入手,从清代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各个时期的古代书画精品,在临摹上花费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心力。
  四十岁之后,张大千开始将学习重点由明清石涛、八大转向宋元大家。从对董源、巨然的临写,到对黄公望、王蒙的观照,都体现了张大千吞化古今、意境深远的豪迈大气。
  据考,此画为张大千1949 年所作,时年51岁。设色浅绛,以黄大痴之笔墨营董、巨之丘壑。近景处有松柏数珠利于岩石两侧,松荫之下、河水之旁有二人正在谈话。山腰处数所民居隐于山林之间,其间有一栈道山路连接左右,栈道之下一飞泉顺流而下,承接整幅画面。山头运以披麻皴法,以中锋画出毛而空灵之感,渴笔淡墨,层层皴擦,以求心迹抒发。
  此幅配有一幅对联。言曰“庭前大树老于我,天外斜阳红上楼。”此幅对联书法结体老练,用笔苍劲而别有风骨,是前人集宋诗之作。张大千书学曾李,对三代两汉金石,六朝三唐碑文都有研习。主要得力于《痊鹤铭》,取其稳重古朴。该幅作品画面意韵深远,与之匹配的七言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且文意极佳,堪称张大千书画之神品。书法与绘画的配合可谓相得益彰。
  八、惊疑故宫的遗物:嘉庆粉彩凸雕婴戏螭耳大瓶
  此件嘉庆粉彩凸雕婴戏螭耳大瓶,形体硕大,精工烧制,是嘉庆粉彩瓷器中百年难遇的大器。据考,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精品中,有一件粉彩凸雕婴戏螭耳大瓶与此件酷似,无论从体型、绘画和凸雕工艺来看,都难分伯仲。因此,有专家认为,两件瓷雕本为一对,后因故分离,今又重新聚首,实乃一大幸事。
  作为嘉庆时期陶瓷烧造的代表之作,此粉彩凸雕婴戏螭耳大瓶高85.8厘米,口径31.5厘米,足径29.0厘米。盘口,长颈,溜肩,直腹,圈足外撇,无款。颈部两侧对称轩螭耳,螭耳以青花为饰,瓶内施松石绿釉。口沿、胫部各描金彩一周,其下绘松石绿地云头纹一周。它于今年苏富比澳大利亚墨尔本春拍中首次露面,以48万美元成交价创造了该场纪录。
  九、工笔写意相得益彰:齐白石《工笔草虫》八开册页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八开册页,是本次盈时首拍令人期待的精品之一。
  花卉草虫是齐白石的“绝活”,其表现方法包括工、写和兼工带写三种。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是齐白石的创格,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
  此《工笔草虫》八开册页全面展现了齐氏笔下工虫面貌,每一幅画作皆一丝不苟、设色谨严,以最精致的手段刻画草虫,捕捉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举一动,同时以最简约的方式挥写花卉与果实,把自然物的基本特征传达出来,形成真放与极工、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视觉对比,造成一种出人意料的奇趣,形成强烈视觉效果。
  白石老人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又说:“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
  画中物象,皆来源于白石老人的亲眼所见,是其真情实感沉蓄后的开掘与展现,同时渗透了其对自然的体悟。不仅营造出画面的诗意,也勾画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自然情趣的传达已臻于极致,属于难得精品力作。
  十、至尊种色:玻璃种翡翠原石
  无色晶莹通透的玻璃种翡翠是玉石中之极品,历来为行家和玉石投资者所珍视。
  此次盈时首拍将首次推出玻璃种翡翠原石。该原石长20厘米、宽9厘米、高27厘米,重达10.5公斤,体型硕大,皮色优美,是翡翠原石收藏者难得之宝物。
  与此同时,从此原石开窗处可见,其质地晶莹通透,玻璃光泽极强,种老,水足,是玻璃种翡翠原石中极为罕见之珍品。
  据了解,目前,玻璃种翡翠的原石非常稀少,其占翡翠矿石出产总量不到1%,故在原料市场上其价格极为昂贵。在2010年11月缅甸仰光的玉石交易会上,一块6公斤的玻璃种原石以近两亿元人民币成交。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0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
  2011中拍国际秋季拍卖会 杂项介绍
  揭开拍卖行的隐秘阴谋 金融风险转嫁给第三方
  歌德拍卖王晓文:性价比高的拍品不会降价
  《艺术+拍卖》杂志2011艺术权力榜100强榜单发布
  首尔拍卖“现代及当代艺术”拍卖会香港举行
  四川艺术品秋拍破亿 本土拍卖公司扎堆入场
  香港佳士得名酿秋季拍卖总成交额830万美元
  佳士得秋拍海外拍卖会艺术精品在香港展出
  荣宝斋拍卖竞拍需缴纳30万元保证金
  隐藏在幕后的第三方担保:拍卖行的金融阴谋

吴冠山的画有什么?

好像没有叫吴冠山的画家。画家吴冠中
代表作品:《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长城》。
主要作品
油画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吴冠中散文选》等 。
绘画
《北国风光》某某同志珍藏30年的吴冠中先生油画《北国风光》,
这幅作品是吴冠中当年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绘的大型壁画的画稿,吴老评价这幅作品:“画稿并不小,并且是尽了全力的,所以其实不再是‘稿’,已体现了巨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此幅作品描绘了中国北方自然景象的气势磅礴,融合了中国笔墨的细腻与西洋油画色彩的和谐,作为吴老极为珍贵的画作。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桑梓助学基金会资助特困大学生就学。
《狮子林》
《长江万里图》
《大瀑布》
吴冠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处于油画创作巅峰期,其曾于1975年绘下两幅构图极为相似的瀑布作品分别是《维多利亚瀑布》与《大瀑布》。
展览
追溯吴冠中的第一次在重庆的画展,应该是69年前的1943年 ,24岁的吴冠中,于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是年春,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作品展。画风大胆狂放,很为青年们喜欢,作品销售一空。而他决心跨出国门到久已向往的巴黎求学,正是因为画展的成功。
第二次在重庆举办的个人画展是2008年4月,那时这位艺术界泰斗带着2007年创作的新作品来重庆展览拍卖,并将拍卖所得用于支持公益事业。遗憾的是,由于这是一次艺术圈内的小众展览,山城人民错失与大师作品相遇相交的机会,在我们期盼着大师再次光临重庆的时候,吴冠中却于2010年6月25日与世长辞。艺术界一颗闪耀的巨星,熄灭了。
时光飞逝,4年的时间过去了,几经周折,长江汇当代美术馆终于将大师的作品再一次请回重庆,让广大艺术爱好者在长久的等待中,能近距离观赏、品味与大师的这一次心灵之约。长江汇当代美术馆馆长陈京说,此次吴冠中版画作品展定于11月25日至12月10日举办,为期15天,无任何门票收费。这次除了大师的版画作品外,同时也将展出大师的三幅总价值超过千万元的水墨真迹,它们分别是《高山流水》(1978年)、《大宅》(2001年)和《网师园》(1980年),让各位爱好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感受大师融合了西方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后的作品之独特韵味。

吴冠中的个人生平简介

  吴冠中(1919年—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吴冠中的个人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冠中的个人生平简介: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当代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先生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艰辛磨难的经历,寻味良久……而其所著文章也育人,朴实无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作为其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在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他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清华大学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吴冠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清华大学将举行吴冠中教授追思会。
  艺术履历:
  1926年,就读吴氏小学。1930年,入宜兴县县立鹅山小学学习。
  1931年,小学毕业,考入无锡师范学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师范初中,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5年,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林风眠率领全校师生,与人民一起撤离杭州。
  1938年,艺专附中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师事常书鸿及关良。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40年,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
  1941年,仍迷恋油画色彩,转回油画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
  1943年,于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赴法国留学。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70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2010年6月25日晚23时57分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1岁。
  主要作品:
  油画
  吴冠中在写生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吴冠中散文选》等 。
  绘画
  吴冠中 大瀑布《北国风光》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珍藏30年的吴冠中先生油画《北国风光》,这幅油画精品经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拍卖成功,被拍2700万人民币。
  这幅作品是吴冠中当年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绘的大型壁画的画稿,吴老评价这幅作品:“画稿并不小,并且是尽了全力的,所以其实不再是‘稿’,已体现了巨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此幅作品描绘了中国北方自然景象的气势磅礴,融合了中国笔墨的细腻与西洋油画色彩的和谐,作为吴老极为珍贵的画作。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桑梓助学基金会资助特困大学生就学。
  《狮子林》
  《长江万里图》
  《大瀑布》
  吴冠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处于油画创作巅峰期,其曾于1975年绘下两幅构图极为相似的瀑布作品分别是《维多利亚瀑布》与《大瀑布》。

如何欣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

这是吴冠中在1992年画的一件“江南水乡”题材画,人们已经见不到原来的江南风光画法,一改江南才子型的画法,转而进入到一种境界式的画法,与他的代表作《桂林水田》的追求大同小异。此幅《梯田》能将江南水田的山色、水色、光色同时画出来,与《桂林水田》相比,还是此幅作品略胜一筹。此图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点线纵横交织,繁而不乱;色墨交融,华而不杂,非大功力不可有此境界。此图在画面增添了空隙与生气,水波不兴的水面,起到动中有静的调节作用,令人胸中紧张之气得以一舒,妙不可言。吴冠中诞生於江南鱼米之乡。儿时故乡生活的回忆,深深烙印在画家的脑海里,成为其创作的素材之一。吴冠中在其回忆童年文章中写道:“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著我们的村子。”此图堪称吴冠中艺术成熟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赢得高价当在情理之中。

吴冠中是一个诗人。苏轼说:“诗画本一律。”诗人应该有的一切,敏锐的视角、善感的心灵以及澎湃的激情,他都拥有,而且切实地表现于他的画作中;就像这幅《春山新雨后》,朦胧的、空灵的、欲语还休的、欲罢不能的,就如春夜里,聆听窗外雨滴芭蕉的那种刻骨缠绵。烟雨后的春山,粉红的桃,新绿的柳,白的壁,黑的瓦,迂回的小道,以及三三两两檐前树影里隐约着的盛装春沐的人们,似乎在告诉你,这不是实在的江南,而只是梦里的江南;或者,只是江南的梦。谁能说清楚,究竟是庄周跌入了蝶的梦还是蝶跌入了庄周的梦?
这又是吴氏对作为梦里梦外故乡的江南的回忆。江南的山水,是诗人的山水,是艺术家的山水。它生动地承载着少男少女朦朦胧胧的青春和梦,活泼泼的展露着生气。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活脱脱刻写出江南独特的魅力。吴冠中《春山新雨后》则以画家的笔墨来表现诗人的情怀:“春来桃花红胜火,雨后柳丝绿如蓝。宁不忆江南?”


墨之花  45×48cm  墨彩
  石涛说他用拖泥带水皴、邋遢透明点,称自己的作品是万点恶墨图,显然他明悟绘画的效果依凭于全局的笔墨构成,孤立的、局部的笔墨无所谓价值,如果说有价值,其价值在于体现了整体效果的需求,因之每幅画有每幅画的独特笔墨运用,故曰:笔墨当随时代。
  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受害的,是模仿。
酱园 85×100cm 油彩
  童年在镇上念小学,班上一位显得女生优越而傲气,据说她家里有钱,原来她家在镇上开着大酱园。酱园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大门外墙上写着“酱园”两个特大墨黑的繁体字,大约由于是人民的必需食品,那时南方各乡镇、县城都有酱园,大门外白墙上一律书写着大大的长方形的“酱园”二字,这有点像所以当铺的统一格式,触目便是一个特大的黑色方正的繁体“当”字。单凭这纪念碑式的黑体字,“当”铺和“酱园”一直深印在我的视觉记忆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铺和酱园日益衰败,几乎消失了。近几年到南方小镇参观,偶见昔日酱园的老模式,颇有新鲜感,那白墙上巨大端庄的黑体汉字极具视觉冲击力,那纵横的粗笔汉字构架无异一幅造型绘画。这绘画铭记了一个时代,亦可说是酱园时代吧,那时代酱园威风,今门前冷落,我于作品中引来当年小户人家乘坐的小舟,停泊于冷落的河滨,聊仪寄托或追思酱园的霸业盛年。
江南居 45×48cm 墨彩
  一河两岸皆人家,家家白墙黑瓦,这是江南。白墙、黑瓦、门窗、河,都是集合体,大大小小的各式几何形构成丰富多样的画面,孕育着无穷美感。
  砖木结构的住宅经不起岁月的消磨,新材料、新形态的建筑必然替代我们旧情脉脉的故居。除了作为文物保护的少数典型老街故宅外,我熟悉的江南人家的音容笑貌即将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送别故人,故人的印象在心目中浓缩成一种抽象符号;几个块面,几种色彩,依傍一条灰色的河流,这就是我的新作《江南居》,亦即故人的肖像、遗像。

都市之网  水墨设色纸本  48×40厘米
  人们先筑巢而居,而今高楼华宅,都市林立。但辉煌的物质条件掩盖不了生活之艰辛,竞争之无情,犹如鱼虾,人们都落入了都市之网,谋生之网。
红蜻蜓 51×46cm 油彩板本
  那年月(文革期间),残荷无人收,直到冬天,冻成僵尸,有依然站立的,有已经倾倒的。冰天雪地中居然飞来一只红蜻蜓,以她身体的红色来凭吊冤魂。
都市之恋  85×100cm  油彩
  现实世界中万象的形与色是一个整体,不可剥离。古代杰出的绘画作品既严谨于形,又力求色之稳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近代人生活多样,感情奔放,审美的要求随之大大展拓,于是对形、色、构成、韵律……萝卜青菜,各有偏好。画道万千,如各人心目之异,且情绪又随时起伏。《清明上河图》的图式都市,已成其时代的绝唱,今日新城,五彩缤纷,城之恋多半体现在线之恋及色块之恋中,这幅《都市之恋》拜倒于色块之石榴裙下。



吴冠中作品《忆杭州》
在画面中,作为主体的桥、桥下的水和桥后的天,都是灰色调的,这个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但是作者用对颜色以及不同笔触纯熟的运用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桥上的行人仅用彩色和黑色错落地点出,用笔轻松而放逸,使这些小点成为画面中最亮眼的部分,不仅提高了画面的重心,也和桥下黑色的小船构成了呼应。作者大胆地置入了一叶扁舟,其画法很明显来源于中国画。江汀渚岸上白墙黑瓦的中国民居更是和小舟一起,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整幅画将西方的材料技法和东方审美的内涵和韵致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吴冠中作品-鲁迅乡士组画之二
吴冠中画笔下的江南是鲁迅笔下的〈故乡〉,因喜欢鲁迅而开始描绘江南,并将鲁迅的故乡视为自己的故乡,此题材自然也成为他画中的最佳主角;此件作品〈鲁迅故乡〉系列属江南系列,但其构图方式及表现手法在此类题材中却是相当罕见的。他在画中,擅以全景式、俯瞰或鸟瞰的方式描绘江南水乡,因此,画笔下有着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门前柳树垂挂的夏江南如〈鲁迅故乡〉,而此类的构图方式是较为常见的。在此次拍品中,他改以近景及一点透视的构图,画中依旧是江南白墙黑瓦的建筑特色入画,但以主体场景乃仅容身过的窄巷穿越两壁高墙,画面空间经此安排,营造出深巷巨宅的幽邈,空间亦无限延伸,让人不禁想入画中,一窥巷后风光;宅前的老树新枝,门上的红联更是刻划出送旧迎新之感。

吴冠中作品-谁建大宅荫子孙
这又是吴冠中对作为梦里梦外的故乡江南的回忆。除了江南的山水─承载着朦朦胧胧的青春和梦,活泼泼的展露着生气的山水。江南民居同样是画家不可忘怀的素材,紫红的花卉,新绿是翠竹,白的壁,黑的瓦,铺满石块的门前小道,墨色的假山,还有让人感受历史和沧桑的门庭。画家题款“谁建大宅荫子孙,门庭几翻易主人”意味深长,似乎大家族的一幕幕历史闹剧在这里演开来了……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先生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吴先生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先生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先生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双燕》
  2011年6月3日晚间,北京保利春拍《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吴冠中重要书画作品》专场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开拍。本场压轴作品《双燕》以3000万起拍,以4000万的落槌价被8963号买家拍得。
  作品简介:
  燕子飞去 画境犹存
  吴冠中一生都在以他的故乡江南为题,断断续续的记录着他对故乡的艺术印象。在为数众多的江南题材作品中,以《双燕》为题的作品是吴冠中的最爱,他自己就曾经多次谈到,“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
  “双燕”的灵感来自于江南的民居印象,来自于吴冠中无尽的乡愁,他说:“画不尽江南村镇,都缘乡情,因此我的许多画面上出现许多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这种乡情其实是吴冠中艺术作品背后最重要的灵感母体。作为视觉艺术大师,对吴冠中来说,“双燕”的主题一方面承载了他对故乡的情思,更为重要的是,从最纯粹的艺术角度来说,它也是吴冠中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转述中国文化视觉特质的工具载体。他曾解释说,江南情调之所以成为其绘画的主要源泉,是因为其中存在的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对他来说,“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形式构成……分析其中的造型因素,主要是黑与白的对比,几何形的组合:方、长方、扁方、三角、垂直的、横卧的……简单因素的错综组合,构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感,这大概便是色调素雅的江南民居耐人寻味的关键。”(《吴冠中文丛·文心画眼》,团结出版社)我想这才是吴冠中真正寻求的“画境”,即使燕子飞走了,画境犹然存在。
  《双燕》的画面着力于平面分割,画面的意象完全是出于几何形的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烈的对照关系。有抽象的意味,像蒙德里安、像马列维奇,但它又绝然不同于抽象。在吴冠中看来,西方所谓的纯粹主义、所谓至上主义,虽然“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像是断线的风筝,最终会使艺术家的情感无从寄托,甚至等于零。“不断线的风筝”是吴冠中在中西艺术对撞中发现的契合点和理论创造,是他在具象与抽象、意境与意味的默契之间寻求到的一个重要平衡点。“风筝不断线”为他充满情感内容的艺术实践增添更为理性的色彩。《双燕》中的白墙黑瓦,这时都己经转化成了理性构成的借体。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之后,便成为长留在吴冠中艺术中的一个艺术眼目。其后来的佳作《秋瑾故居》和《忆江南》,都是从《双燕》的母体中幻化出来的嫡系。
  用其学生钟蜀珩的话说,《双燕》乃是吴冠中—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因为它的确太美了,是千真万确中国江南的美。作为水墨画,它没有抄袭古人的任何痕迹;虽然借助了西方现代艺术对视觉科学规律的剖析,使画面的块面构架具有视觉张力,但却不见模仿西洋绘画的影子。动感的树干和枝条与特意添加的一对燕子,在画面中拨动起充满春意的诗境。东西方深厚的文化素养被艺术家的激情与智慧融化了,得到的是出自艺术家坦诚心灵,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原创性作品。”(钟蜀珩,《唯真、唯善、唯美》,《江苏画刊》1991年第9期)作为当年陪着吴冠中发现这一母体的学生,钟蜀珩的回忆可能最直观的体现了作品的艺术特质。

作为一位知名画家的吴冠中,他最好的画是什么?

作为一名知名的画家,吴冠中最好的画是名为周庄的布性油画,在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以两千三千港元成交。
他的画都不错,最好的因该是《周庄》,这幅描绘江南水乡的布面油画曾经被卖出了1.96亿的高价,当之无愧是最好的一幅画。
作为知名画家的吴冠中,他的画确实是比较珍贵的,每一幅画儿都是特别的好看,一看就是功力特别的非凡,而且收藏家们都争相踊跃的珍藏,现在可以说是特别昂贵的画。画的最好的是山水。
其实吴冠中先生最好的作品是油画,他早年出国留学专攻油画,当然了,他的国画造诣也是很高的。
周庄;长江三峡;玉龙雪山画;黄山;武夷山。
最好的画《北国风光》吧我认为,因为他等我一生画了很多画,而这个好坏程度是看大家的审美它没有一定的标准去决定,任何作品都有不同的评价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是我觉得综合下来《北国风光》是最好的一幅画。
他的名声享誉世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师这评价是非常高的。可是谁知道他却过了一辈子的平民生活,晚年的他,住着简陋的房子,吃着咯牙的煎饼,总穿着朴素的衣服他一生都非常的,他凭借诗意风景画,一举成名的画坛巨匠吴冠中先生的一生,他是一位有真性情、不说假话的人,是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他对艺术有很高的见解,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小学教书先生,可后来他爱上了绘画,不停父亲劝他开始了绘画生涯,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出国留学,回国后他结合两国的绘画风格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当代中国艺术有重大贡献。他的艺术在文化界和广大群众心目中引起广泛的共鸣,他为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争得了荣誉,他作为革新家的形象会永远记载在中国艺术史册上
他的一生几乎都把时间花在了艺术上面,他背后的努力与成就都是我们平常人想象不到的,他出生贫寒,不能靠父母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吴冠中1950年秋回国,他先后任教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他的绘画功底是公认的好,一直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还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

吴冠中资料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2019年3月16日,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扩展资料:
作品拍卖
吴冠中巨幅油画作品《周庄》2016年4月4日晚在保利香港2016年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上,经过激烈竞逐,最终以2.36亿港元高价成交,不仅创造吴冠中本人作品的拍卖纪录,同时也刷新中国现当代油画世界拍卖纪录。
此作画于1997年,尺寸为148x297cm,画面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在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得到江南的小家碧玉,更看得到江南人的大气,是艺术市场上所见最大尺幅的吴冠中佳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先生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艰辛磨难的经历,寻味良久……而其所著文章也育人,朴实无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作为其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在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他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长城》。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遵照吴冠中生前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
  个人履历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1926年,就读吴氏小学。
  1930年,入宜兴县县立鹅山小学学习。
  1931年,小学毕业,考入无锡师范学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师范初中,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5年,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林风眠率领全校师生,与人民一起撤离杭州。
  1938年,艺专附中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师事常书鸿及关良。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40年,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
  1941年,仍迷恋油画色彩,转回油画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3年,于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2010年6月25日晚23时57分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1岁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性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编辑词条吴冠中
编辑本段艺术家档案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根据《吴冠中年表》中可以知道,1939年,吴冠中20岁,吴冠中于国立艺专期间,酷爱梵高、高更,在画面中喜用大红大紫强烈的色彩,给自己取名“吴荼茶”的笔名,后改为“荼”,专做画面签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编辑本段艺术家生平

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编辑本段解读吴冠中
专注于该专注的

罗列吴冠中画作价格的变化或拍卖成交率无疑会令读者厌烦。概言之,他是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毋庸讳言,大多数人是因为他画价的惊人而引起对他画作的兴趣。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他最不关心的。画价价值连城,他本人却生活简朴,不尚虚华。
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市场价格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样,价格低了,也没必要沮丧。艺术品的优劣,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后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确。
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一以贯之的认真
早就听说吴冠中先生是较真儿的人: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不久,笔者便亲身领略了吴冠中的认真劲儿。1993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与香港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邀请吴冠中,张仃、刘迅、刘勃舒、朱乃正、邓林、袁运甫、王明明、李松为评委。评奖的当天上午,七十多岁的吴先生准时来到人民日报社,穿一身休闲的西服,脚着运动鞋。
第一轮,淘汰不佳的作品。礼堂四壁挂满画作,有的只能放在地上。粗劣不堪的作品自然遭淘汰,但形式不错的也会有同样的命运。每每见到模仿评委画风的作品,评委们都会会心一笑:拿下!所有模仿作品一概落选。模仿妨碍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担任评委会主任的吴冠中给大赛的题词是:“自家真情,勿效东施。”
第二轮,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吴先生认真地审视每一幅作品,远看近观,有时屈膝下蹲审视作品,不时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整整忙碌了一整天。
再后来,我们和公众一起领略了这位艺术家的认真劲儿。对簿公堂恐怕是吴冠中抗争最激烈的方式了。1993年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最终,吴冠中胜诉。
为何眼里揉不进沙子?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告诫人们说。
出入与拖鞋
中国书画之道,深不可测。历代名家非常注重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入,方能领略前人用心处之妙;出,则能运用得透脱。
吴先生曾经形象地概括了处理出入关系的诀窍。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方有自我,信然!
喝茶与喝酒
吴冠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清朝画家虚谷活到现在的话,他很想请他喝茶。而若张大千、任伯年请他喝酒,他却不愿意去,因为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以笔者的粗浅理解,虚谷的灵魂在略显生拙的画作中显现了;而张大千、任伯年们却因技术的纯熟而泯灭了自我太多的东西。
变则通,通则久
解读吴冠中无疑是一种徒劳。画家像是一个喜欢玩捉迷藏的顽童,当所有的艺术评论家拿着绳子要把他捆个结实,却发现难以措手:他总在不断地变、动!因为结论往往产生于终点,而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却没有终点。所有的标签都不适用。如果勉强要下一个结论,只能说,变,不断寻觅表达内心情感的最佳手段,就是他的主线。
吴冠中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当他的艺术观点被断章取义为“笔墨等于零”时,有的人期待吴冠中挑起全盘西化的大纛,出乎意料的是,吴冠中强调起当代水墨画与传统文化必要的联系,甚至对西方油画也产生了怀疑,他说,今天他对西洋现代美术的爱好与崇拜之心念全动摇了……
这种变是真诚的,不是投机,是郑板桥所谓的灵苗自探的漫长过程。最终他得出结论: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
吴先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至于是否把不跟外国人走,实行民族化,建立中国自己的面貌等作为中国人创作的标准,都不是重要的。太多的选择会带来太多的负担,无所适从才会最痛苦。他是不管用什么工具,也不会有意搞中西结合,艺术就是不择手段,百无禁忌,一切自有后人评价。真可谓大象无形,大艺无疆!
去年,吴冠中曾在文章中写道:“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自评新作道:“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处眉眼,画面随之而呈现简约,强调创痛,呈现无奈——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老之知音。”吴先生曾说过“一切艺术不止于音乐,而进于诗,诗更蕴人情”。观其近作,令人不禁想起晚年的八大山人,可谓异代同心、一脉相通!
·其他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被国际艺坛认定的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他提出"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坚持有自然根据的感觉抽象和油彩墨彩的轮转间作,尝试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形韵"新体系。
“大嘴事件”老人讲了真话
年高89岁的画家吴冠中近日开讲,他说: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人事派别之争)导致几十年里中国美术实际上没有什么发展和创见,美术成了政治的工具,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在这样一个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环境里,艺术家泛滥,空头美术家、流氓美术家很多,好的艺术却出不来了;现在的问题,不光是艺术教育,还有艺术场馆、大赛评奖、市场,全方位都有问题,而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南方周末》1月10日)
这些带刺的话语,响亮地激荡着耳鼓。老先生真是敢言,敢言人之心中或许都有却未必能够说出来的话。美术家的情怀问题、美术团体有否必要存在的问题、艺术的身价问题、创新问题、艺术家的命运问题——问题意识在艺术家渐渐老去的时候,真实地浮现出来,并以这样的一种强烈的措辞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感佩,让人叹息。
不谈具体的作品,也不论其是不是懂得中国文化,仅就吴老先生上边谈到的诸多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确实是困扰并将继续阻挠中国美术发展的桎梏。也可能,老先生的某些见解有些偏颇,比如把画院美协统统比做妓院,说得有些痛快有些过火。但某些见解的激烈掩盖不了思想的光芒,或者干脆说,很多话之所以强调到极致,就是要以这样的“过度表达”来引起注意。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耳朵变得娇嫩起来,不再能够听得了“不一致”的意见?艺术云者,不就是在不断地坚持与抗争中生发、成熟起来的?如果连允许质疑的勇气都没有,最多只配做一个独裁式的“艺术家”。
观诸吴冠中“大嘴事件”,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像这样应该成为常识的大实话,要一个已经89岁的老人来激烈地表达?而且老人在表达时,不自觉地表现出壮怀激烈的意味。那些青年才俊哪里去了?那些中年精英哪里去了?大家既然已经投身艺术,为什么不能同时投入一份热忱、投入一份责任在其中呢?联想 2006年、2007年陈丹青先生关于美术教育方面措辞激烈的批评,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激动之余,往往也看到了这个领域的空泛和苍白。
其实,诸如上边的提问,也不过是聊以自慰的说辞而已。大家都在利益的局中,真正愿意打破平衡的,只能是无所顾忌的那些人,不再打算在这里混的那些人。陈丹青,原本就是海归,与国内美术圈子若即若离;而吴冠中,一是“我都这个年纪了!”二是人家本身就是法兰西院士,跨国的。
几乎可以想见,吴冠中的这些言论会使他招致如何猛烈的还击——那样的情形,在他此前抨击美协画院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预演过一次了。尽管那一次美协领导人的回击过于拙劣,居然以如果取消了美协,政府安排的大画将何以组织来应对,但毕竟表明了态度。这一次,可能因为话语打击面更大,因而招致的回应可能更大更激烈。也好,早就应该撕破这样的一团和气了,吴冠中说得好,创新不能讲和谐。不然,如何发展?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扩展资料:
2010年,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据介绍,此次香港艺术馆获赠的5幅画作均为水墨作品,其中4幅为2010年的新作,包括《休闲》《幻影》《梦醒》和《巢》;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朱颜未改》。
2006年9月,他将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长江》及水墨画《江村》《石榴》3幅作品无偿捐赠国家,并永久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吴冠中的美术作品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也是中国当代硕果仅存的艺术大师和文学巨匠。他在油画、水墨、彩墨、速写及艺术理论和文学创作等方面均造诣卓著。他的水墨画是他心中江南城镇的写照,若将他的作品加以提炼,我们可以感觉到常有某些共通之处--民俗气味。这就是那些斑斓彩点激发起来的中国农村生活中的情调。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北国风光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绘画的传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作为著名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吴冠中画作有什么代表作


荼:茅、苇之类的白花。《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音其;旗)、素甲、白羽之矰(音增;箭),望之如荼。”
荼者,自必需要一份热情,壮烈似火。
吴冠中初曾以优异成绩考入浙大电机系,研学工科,那时读工科特别是像浙大这样的名校即便意味着以后生活衣食无忧,其父与之君子约定,选此专业不能中途更改,但对于吴冠中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一次吴冠中和同学利用浙大在杭州军训的间隙参观了杭州艺专,第一次吴冠中和艺术碰了面,先生这样形容这次邂逅“我一看就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个美。绘画的美这么吸引我,好像小孩儿刚生出来,没见过世界这样一种感觉。”吴冠中便这样一见钟情于艺术,非要爱上她不可,但钟情于艺术就意味着要放弃未来稳定安逸的生活,意味着要违背父命……吴冠中心里很清楚这些牺牲究竟会意味着什么。然而,对于一个十六、七岁陷入艺术“初恋”的年青人而言,似乎已经丧失了理智,什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唯有艺术。于是,吴冠中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就读了一年的浙大,改考入杭州艺专。艺术是疯狂的感情事业,需要这份疯狂的热情,吴冠中的这种感情非常强烈超过了他的血液承受能力。吴先生曾说:“如果不用艺术作为发泄的话,此生不知如何度过。不能想象以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也许疯了,也许怎么了。”以至于后来,这份强烈的感情用他的绘画也不能完全表达,于是转向于写作。
荼者,还须保有一份纯粹,源自内心。
吴先生表达他作品的时候,经常提及“真感情”这三个字。艺术之所以伟大,也正是因为它承载了无数伟大艺术家各自独特的“真感情”,凡高曾经说过:“我要人们看了我的画之后,赞叹到我感受到的深刻和敏锐。”如果一个人不能真诚的对待自己,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能执着于自己内心最本初的想法,遇到事情总是有所顾及,背叛于内心,那么他给人的呈现便是一种表面,是一种轻浮的东西,这种东西对自身而言是一种耗费,因为他内心得不到表达,便无法有所长进,内心永远都是那颗止步不前有所顾及的内心。艺术不是这样,相反,艺术是一种描述内心的语言,艺术家们都寄希望于自己的作品能展现出当时创作时自己的真实心态,这种要求是极高的,对于吴冠中而言,他也坦言自己并没有创作出自己当年热爱美术时想要创作出来的东西,但是吴冠中坚定的执着于自己的“真感情”,以至于曾一次毁去自己不满意的200幅作品。这种“真感情”犹如一只画笔,描述的是人的心灵语言,呈现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各种艺术形式中。欣赏者可以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通,男女老幼;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于各种技法,不拘一格,但是最后能震撼人心灵的东西是一样的,这便是美,这便是人性。
荼者,定要寻其一方志向,坚定不移。
初到法国的吴冠中对其热爱的美术理解并不是很深,一次苏弗尔皮老师在课上谈及艺术时讲到,艺术是分两种路的,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小路艺术是娱人耳目使你感觉很舒服,好看,这叫漂亮。大路艺术是震撼你的心魂,这才叫美(美与漂亮在法文里是两个词)。一下子,吴冠中便寻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应该走大路艺术,震撼人心魂的艺术”。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吴冠中心中艺术是极其的神圣,比什么都伟大,艺术已然成为了他心中的上帝,“想成为很伟大的艺术家,成为很有成就的艺术家”这个坚定的信念占据着他的内心,以至于为了专注于搞出自己内心所笃定的好艺术,他甘愿放弃一切,这个想法在他内心十分真切。同时,也正是源于这份坚定不移的信念,使吴冠中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全身心投入作画的状态,吴先生戏称这种状态为“气功”。一次,其岳母生病,吴冠中随妻赴桂林探望,此时,吴冠中亦身受肝病折磨,生活十分清苦,夹带着这种苦闷,吴冠中一路上疯狂的作画,甚至想过借助于这种疯狂而远离人世,整整8小时,他能不吃不喝,只用心于画画,这次旅程后奇迹般的吴冠中的肝病不治自愈,难怪吴先生会称之为“气功”。

荼:一种苦菜。《诗经 邶风 北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音即;荠菜)。”
荼者,深植于苦难,汲取营养
凡高—吴冠中仰慕的艺术大师,公认为是一个“极端痛苦艺术家”,曾亲自削去自己部分右耳,并最终自杀而亡,死时年仅37岁,临终遗言“苦难永远没有终结”。但也正是透过这位痛苦艺术家的心灵,我们才得以窥视到如天堂般的灿烂艺术。苦难对于人,一者可以将人击垮,一者却可以给人巨大滋养,吴冠中和凡高就是这种乐于在苦难中成长的人,吴先生说过,其一生当中有两大幸运:第一就是年轻的时候出国,第二便是中年封闭的苦闷。归国后,吴冠中自以为找到了自己艺术得以壮大的土壤,但是解放后处于文革时期的中国,自然是不会接受吴冠中从西方带来的现代主义绘画,很长的一段时间,吴冠中被责令不准作画而去从事一些最底层的农村劳改。一方是自己神圣的“大路艺术”,一方是为政治画像的“小路艺术”,一方是劳动改造,吴冠中没有权利选择“大路艺术”,便毫不犹豫的去参加了劳动改造,这段经历对于吴冠中是十分珍贵的,他深切的体会到了劳动阶层的生活,体会到了凡高画作中土壤的意义,这对于致力于创作“憾人心魂”艺术的画家来讲,无疑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吴冠中乐于将自己创作的过程比喻为一次艰难的分娩,并称“每一张画的苦难经历都是不一样的”。现实中的苦难是那么艰涩,而画布上的苦难确是那么壮美,是一种“憾人心魂”的壮美,无论是凡高,无论是吴冠中,都看上了这种壮美,这是其它任何精细、婉转的感情所望尘莫及的。
荼者,自安于卑微,不屈不挠
吴冠中另一位精神父亲便是鲁迅。对于鲁迅的热爱,吴冠中说:“为什么我对鲁迅那么崇拜?因为鲁迅写的东西都是我家乡的, 都是故乡的,他写的小说里面都是我童年的那些印象。所以我更爱我的故乡,读了鲁迅的小说,我更了解我的故乡,通过鲁迅的认识我更认识自己的位置了。”正如凡高,“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应该在麦田里”,而这株不起眼的麦子,让我们体验到了麦子眼中麦田的绚烂。吴冠中的位置也是平凡的,平凡到你无法从外表分辨出这是一个艺术家或是一个年迈农夫,在平凡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丰富的精神生活。吴冠中安于这种平凡,虽然其作品拍卖价格以致巅峰,但其从不过问,甚至痛心于作品在商业上的流失,他想保有这份平凡,用对艺术一如既往的真诚眼光去审视世界,去跋涉于自己心中永无终点的“艺术大路”。平凡卑微并不意味着软弱,鲁迅的文字带给吴冠中一种振奋的感觉,相比于自己的画作和鲁迅的文章,吴冠中发现了自己先前所追寻的苦难壮美的感觉在鲁迅文章中能更亲切体验到。“是鲁迅感染我的,美术这东种艺术形式的力量和文学不一样,它不能表现那样悲剧性的感人的东西,它的功用是审美提高”吴先生如是说。由于心中强烈的感情和绘画上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出现了不一致,吴冠中忧郁于自己的“真感情”得不到完全的表达,这种忧郁却让吴冠中更加坚强的去抗争,犹如鲁迅,以至于后来他无法用美术来表达的东西,就改用文字,一定要忠于自己的“真感情”,忠于自己的艺术信仰,将自己内心体察到的深刻感悟,通过艺术形式去发泄出去,以“憾人心魂”,这种功效,好似“一百个齐白石也比不上一个鲁迅”。
[吴冠中其人] (以下来源网络,笔者略有整理)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