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曾书画作品欣赏,范增画家的作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1 01:06:34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相关推荐


  范曾,是中国人物画画家、书法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范曾人物简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 。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范曾创作风格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范曾善泼墨人物,力追梁楷、牧溪、石恪诸人,深得海内、外行家推重,是当今中国新文人画的突出异军。范曾亦善书法,用笔得益于汉孔器碑和魏张黑女碑,行书结体受王羲之、文征明、米芾、黄庭坚诸人影响,博采众美,自成一家。
  范曾艺术评述
  范曾对自己的评述
  有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范曾对古今关于童心的独到评述
  从老庄到李贽,从孟子到朱熹等,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范曾对艺术的评述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吸取儒释道营养,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范曾书法作品 欣赏 相关推荐 :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1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2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3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我国当代知名的书画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图片1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图片2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图片3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图片4
  范曾个人荣誉
  范曾,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巨匠,散文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 教育家, 鉴赏家,杂学家,讲演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诗人。
  范曾获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 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 南通大学终身教授、 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兼职教授, 武汉大学特聘教授, 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济南大学特聘教授, 郑州师范学院、 中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家协会顾问,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名誉馆长,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学术顾问,天津盘山书院山长,山东 梁山县政府顾问。
  英国 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 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意大利 米兰市荣誉市民, 海航集团文化艺术总顾问、首都航空形象大使,北京浩天国展书画院名誉院长, 善品堂整体书房学术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士、世界名家文化评委会评委、世界统一字画院院士、世界美术家协会、世界美术家协会科学艺术讲师团教授、《中国全息书画统一研究专集》编辑委员会编委。
  1984年,日本 冈山县建立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2007年 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
  2010年9月,法国总统 萨科齐向范曾先生授予“法国荣誉军团 骑士勋章”,2010年12月30日,受聘担任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12月19日,荣获“ 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艺术生涯和学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为社会公益作出的重要贡献。
  2012年3月30日,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正式开工。艺术馆建成后,将展示、收藏、研究范曾先生的精品佳作,成为国内研究范曾艺术的重要基地。
  2016年3月24日,范曾进入2016胡润艺术榜完整名单前100位。

范曾优秀书法

  范曾先生的书法造诣非常之高,他的书法作品每每都是书法收藏家们热爱追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范曾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优秀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优秀书法欣赏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1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2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3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4
  范曾人物简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 。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书法中谈字外功夫
  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绘画,书法与音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流异而源同。因为它们都须注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讲究跌宕起伏的节奏、韵律,都得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气氛、场景、意境。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抄书写字,它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作支撑,以高尚的思想、人格、品行、追求做灵魂。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无不书纳万象,字内含情,书中蕴理,借书抒怀,从书法的笔墨、结体、布局彰显出书家的抱负、襟怀、性格和情趣,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生生不息、奋发向上、和谐相处的大道。一幅、一卷书法杰作,就是一首或者一组令人耳目一新、感人肺腑的诗篇,就是一部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文笔动人的小说、散文。所以,历代的大书法家,几乎无不是学问家、文豪、诗人,或者是儒、道、佛大家。古人云:“字外功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书的外在磨练、积淀越多越好,书法的格调就会越高,包容越大,内涵越深。试想一个灵魂卑劣、空虚,言行粗俗、胸无点墨的人,即便日夜苦练,穷首终生,也不可能写出具有真善美价值的书法来的。一个只会抄写而无创意的人,只能称作“经生”、“写者”、“字匠”,而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无涉。
  读书、写作、游历、修养等等会强化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发现、摄取,会窥见、领悟艺术王国的曙光,触发对事物的哲思和理念,会养成苦苦求索、锤字炼句、扑捉诗意的习惯。“字外功夫”对书法学习和创作,是一种动力,一种不可或缺的钙质补养,一种发轫于艺术营造的精神酵母。
  热爱并有志于书法的人,多一些文化积淀,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一定会使自己的笔下飞出新的光彩!

范曾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范曾先生的经典书法作品,在范曾先生的笔中,我们能看见范曾先生所构筑的书法之美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范曾经典书法作品图片1
  范曾经典书法作品图片2
  范曾经典书法作品图片3
  范曾经典书法作品图片4
  范曾个人简介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书法小知识墨条的使用方法
  墨条,就是研墨时在墨台上用的那个长条,墨水就是从墨条中来的。
  墨条是用来磨墨的,古时候,有钱的读书人、大老爷让书童、丫鬟帮他们磨墨.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很少有人用了。
  1、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2、度适中: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3、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4、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赏析?


  范曾先生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还是第一个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的中国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很多人喜爱的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图片1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图片2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
  范曾优秀书法作品图片4
  范曾个人简介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书法小知识砚台的储存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首先要避光: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可以养砚,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在砚匣保养时,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防止潮气侵入。如果遇到砚匣收缩,砚身放不下的情况,可用砂纸打磨砚匣的内侧,让它增宽易放。古砚匣如有破烂和损坏,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希望你们喜欢。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1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2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3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4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5
  走进大师——范曾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 文化 大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于白描,摒弃打轮廓描摹,并擅作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还兼长诗文、书法。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中国美术史和绘画理论,半年后转入中 国画 系,受教于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诸师。
  1963年 毕业 后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组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多件。
  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3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
  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
  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
  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绘画作品:《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样》、《范曾画集》、《徐悲鸿》、《范曾绘画壹百幅作品》、《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 。
  清华大学肖鹰评价:我不确定什么时候知道“范曾”,但我确切知道,无论美术界,还是学术界,对“范曾其人其画”(更不用说其诗作与书法)评价低者不乏其人。 收藏 家郭庆祥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不点名批评范曾“自我吹嘘”和“过度包装”,要旨也是范曾虽博得“名满天下”,却虚而不实。
  东方学大师季羡林评价: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
  文学泰斗钱钟书评价: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 范曾的历史 人物画 清新典雅,潇洒飘逸,诩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范增画家的作品

范增画家的作品有《灵泉道风图》《风尘三侠图》《广陵散》《竹林七贤图》《伯乐》《画龙点睛》等。
1、《灵泉道风图》
灵泉道风图。辛未年,抱冲斋主十翼范曾于巴黎寓。
2、《风尘三侠图》
人物出自唐传奇《虬髯客传》。李靖以布衣谒见隋末司空杨素,共谈国事。有一执红拂的歌妓在旁。
3、《广陵散》
画作体现了其挥洒自如的笔墨。
4、《竹林七贤图》
笔墨苍润、精粗兼具、布局井然,轻重虚实相辅相成,可谓用心至极,堪称其山水画之杰构。
5、《伯乐》
基于《列子》中善于相马的伯乐绘制,画面中具有骨力的线描勾勒施以明暗的画法。
6、《画龙点睛》
1991年作,尺寸是192×497.5cm,材质是设色纸本,题识:庚午年冬,余辞亲远游,无太白仗剑豪情,有稼轩登临浩叹,最恋故里风物、庭物小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范曾

范增画家的作品

代表作品《庄子显灵记》、《老子出关》、《泼墨钟馗》、《国学开讲》、《唐人诗意图》等。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文学院及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图

  范曾先生身为南通范氏第十三代传人,自幼秉承家学,颇露圭角,中岁以诗书画三绝飙名四海,可谓间世乃见,不坠家声。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范曾 书法作品欣赏 图,希望你们喜欢。
  范曾书法作品图欣赏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图1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图2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图3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图4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图5
  范曾:我跟市场没有任何关系
  身着深色中式上衣,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范曾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的语速非常快。来到山城,采访自然从重庆开始。范曾在很多年前来过一次重庆,“那次也只是路过,待了一天的时间。”范曾颇为遗憾的说:“这次主要是来参加这个活动,明天也就走了。”
  虽然来重庆的次数不多,但范曾对重庆、特别是重庆美术方面却非常的了解。提到重庆美术,就不能不提抗战时期。“例如傅抱石,他就在重庆的金刚坡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范曾介绍到:“他在重庆画的屈原就非常成功,也带给我很强烈的震动。我想重庆是一座多山多水的城市,具有悠久的 文化 历史,这也是傅抱石能够在重庆形成自己风格的原因之一。”
  范曾认为,抗战时期重庆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抗战时期对重庆人民来说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范曾建议,“抗战文化能够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抗战题材是一个值得艺术家们深入挖掘的题材”。
  近年来,重庆的当代艺术在全国非常有影响,但传统 国画 艺术似乎不太受到关注。在范曾看来,重庆国画界的艺术家们,“想要超越前人是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重庆,不像抗战时期是全国中心,所以也不会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云集。”但范曾很看好重庆艺术的前景:“重庆是一个有人文传统的地方,又是人口很多的城市,艺术前景也非常可观,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谈自身定位:除写诗还要继续写 文章
  在网络上,关于范曾的简介总会提到他的很多身份——“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国学家、作家、诗人、学者”。范曾最先成名是因为他是画家,而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等开讲国学,让更多人认识了范曾。同时范曾一直坚持写作,据资料显示,范曾已出版160余种诗、书画、哲学等著述,国家图书馆 收藏 了其中的119种。
  范曾对自己有一个24字的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谈到自己的多重身份,范曾认为,“绘画是我能流传后世的,而诗歌能够使我的内心感到愉悦。”范曾笑说:“但我的诗歌比起古人来说还是差的,我就非常妒忌杜甫,所以还要继续努力写诗。”
  “我想我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独特的地位,文章是我的思想。”范曾说,“写诗是让我快乐,但写文章是我的一种责任”。
  谈艺术市场:我跟市场没有任何关系
  2011年,时年73岁的范曾首次登上“胡润艺术榜”榜首,其作品2010年公开拍卖总成交达到3.9亿元人民币。在这之后,一直到2014年的“胡润艺术榜”公布,范曾一直是最贵的在世国画艺术家。2011年6月,范曾的作品《八仙图》在北京拍出了6900万元,这也创造了范曾作品的拍卖最高纪录。据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范曾拍卖价过千万的作品共有16幅之多。
  当问到范曾作品价格的问题时,范曾并没有回避:“其实我一直不知道我的作品在市场上有多贵,我跟市场没有任何关系,任何作品的买卖跟我也没有一点关系。”范曾说,他自己从来不去参加任何拍卖活动,“我不会听说画卖的贵了就高兴,更不会因为价格低就悲伤,市场不会影响到我的创作”。
  有的艺术家“羞于谈钱”,范曾并不反对艺术与市场产生关系,“画家的画能卖出钱来是光荣的,但我们不能说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的画就是不好的艺术品。”范曾解释到,“梵高一生几乎都没有卖出去一张画,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艺术与市场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其实我一直不知道我的作品在市场上有多贵,我跟市场没有任何关系,任何作品的买卖跟我也没有一点关系。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

  众所周知,范曾先生是中国 文化 的集大成者,是当代最著名的国学大师和书画大师之一。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范曾书法作品真迹,希望你们喜欢。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欣赏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1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2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3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4
  范曾书法作品真迹5
  范曾:自我造神的当代笑话
  有朋友打趣我,说你批评了黄永玉,何不 说说 范曾?言下之意,我得一碗水端平。可是,他二人的艺术并无本质联系,也缺少可比之处。更何况,在我的心目中,黄永玉值得批评,范曾却不值得,又何必浪费笔墨?可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范曾先生的确“值得”一说。一则我发现,在不着边际的夸赞以及更不着边际的道德评判遮盖下,真正的批评不多见。二则因为范曾的作品在大众的视野里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无论褒贬,他已是当代中国人艺术认知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对范曾艺术的 反思 ,也是对我们自己欣赏水准的反思。
  在我印象中,首度接触范曾作品,当是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两幅插图。在那个年代,中国传统白描蜷缩在《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连环画中,能堂皇入选教材的优秀作品太少了。相信很多学生和我一样,一笔一画地将那两幅插图临摹了不止一次,只是并不知道它们出自范曾手笔。
  范曾的功夫,七成来自白描。他曾放话“国内白描无人比肩”,未必全是虚言。他就读中央美院时,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刘凌沧等人,功底打得比较扎实。 毕业 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跟随沈从文先生编绘中国古代服饰资料,期间在白描上更是痛下苦功。据说,诸如《货郎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清明 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等等历代名作,范曾都一一临摹,所获不浅。说起来范曾真是幸运,当同辈人在时代浪潮里上下翻覆,命运为他做了相当不错的铺垫。
  正因如此,范曾没有在 国画 西洋化的弯路上走太远,加上自身的努力,就技法而言,他在三十岁出头的表现已远超同辈,与师长辈相比也毫不逊色。他所作的《韩非子像》、《屈原造像》足以证明这一点。之后十年,范曾的技艺日臻圆熟,其成就集中体现于《鲁迅小说插图集》(1978)和《蒋兆和像》(1979)。前者线条精纯,中规中矩,后者半工半写,张弛有道,初具风格。但是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彼时范曾的画里仅看得见功力,看不到自我。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范曾的艺术风格变得相当鲜明。他在《范曾自述》里写道,自己三十岁左右仍为未来画风郁闷彷徨。某日应挚友相邀,在四尺单宣放胆挥毫。画了一个美髯飘飘的名士,与一只活泼猴儿四目相对,赢得满堂喝彩。自此豁然开朗,天地一新。但就像我之前所说,范曾的苦恼与觉悟都是超前的。当别人在画《粒粒皆辛苦》(方增先)、《矿山新兵》(杨之光),他在潜心临写古人。当别人在画《同欢共乐》(刘文西)和《主席走遍全国》(李琦)的时候,他已在追摹古人。当别人刚从时代的余震中醒过神来,小心地借助少数民族风情,实现自我纾困的点滴念头,他笔下的人物已经袒胸舒臂,作风流潇洒状了。事实上,不单国画家们落在范曾之后,连油画家的步子也略显迟缓。以靳尚谊为例,他从《探索》(1980)、《画家黄永玉》(1981)开始,到《青年歌手》(1984),再到《画家黄宾虹》以及《画僧髡残》(1999),艺术风格的转变与确立,虽不能和范曾做生硬的比较,却提供了相当有趣的参照体。
  范曾认为画家分六品,由低到高依次为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巨匠、魔鬼。自况正迈向五品之境界,所谓“坐四望五,以待来日”。上世纪80年代他的确做到了超拔出群,那么之后是否一骑绝尘呢?情形恰恰相反——范曾盛极而衰的艺术曲线比他笔下的线条峻峭得多。
  设身处地,初次遭遇艺术市场的急切热烈,把持不住实属正常。再加上性格中本来就有的傲慢狷狂,范曾产生“睥睨南宋,伯仲梁楷”的想法并不奇怪。(《范曾自述》)以他四十岁之前的表现,若能由精进而入禅定,接近智慧,本是有可能的。难可逆料的是,情境与个性的交互作用如此长久,所结恶果竟如此丰硕。
  四十以后的范曾,在智性上表现出极其罕见的懈怠。如果隐去画上的题跋落款,我敢断定,大多数欣赏者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创作时间,将范曾的作品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顺序。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范曾1980 年画 的《钟馗稚趣图》和1987年画的《钟馗神威》区别不大,1994年《丰谷岁熟》与2000年《促织》里的人物相距甚微。这么多年来,他像一台全彩复印机,不断地复制自己的成功。一写仙风道骨,必仰头闭目,鼻孔翕张,做闻屁状;一画睿智老者,定然形容枯槁,蜷坐于地,捻须傻笑。数不清的达摩,数不清的钟馗,数不清的灵运吟啸,老子出关,让人哈欠连连。
  人物之所以“千人一面”,是因为范曾对人物动态缺乏深入,交代不清楚人物动作的来龙去脉,不得不用摆pose的方式来搪塞观众。而人的“pose”毕竟有限,画作当然不免单调重复。他试图用灵活多变的线条来弥补画面动感的不足,或用颠姿醉态的伎俩“藏拙”,可惜,那些无风自动的裙带衣袂,以及那些夸张造作的神情,非但没有正面的作用,反而衬托出人物动作僵硬,手足无措。
  画面布局方面,范曾的毛病更加突出。直露、粗浅,几近墙板报的水平。画中一两人还行,人物多于三个,则根本无力处理。稍微复杂的场面,更是不堪入目。他也尽力简化场景,避免处理人物的多重关系。而这种避重就轻, 说明书 式的做法,自然也会给观众造成单薄乏味的感受。譬如他创作的多幅《竹林七贤》,每一幅都在重复以上缺点。人物没有性格,没有精神,之间更无实质联系。一群人凑在一起,出现在同一画面,感觉不过乌合之众。若将他们手中的酒杯、古琴等道具换作拂尘、芭蕉扇,抑或朴刀、齐眉棍等等,都不会给人任何唐突滑稽的印象。所谓“竹林七贤”,也可以是八仙过海,甚至是刚劫了生辰纲,正在举杯庆功的吴用公孙胜等人。
  我相信以范曾的才华,上述问题他自己是最清楚的。然而事实是,他并无改正的迹象。随着年岁日增,他也失去了改正的机会。结果就是,他只好继续创作自我造神的当代笑话。
  在最近出版的《范曾自述》中,他是这样写的:“当我有了这样的明确的发现之后,我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我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仅仅十年的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插云天。”
  且让范先生继续。至于我等就不奉陪了,趁早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