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铢半两和秦半两,秦统一后的货币叫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9 07:22:41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秦半两是哪个朝代

秦半两是秦代的,由秦国丞相李斯统一书写小篆文字,为秦国统一货币后的官方货币,为后世所沿用
秦半两当然是秦代的。半两钱分早期先秦半两也叫战国半两,大篆大小重量不等。秦统一铸造的秦半两小篆重八点左右铸造规范,西汉早期八铢半两文字平,重量轻钱体薄一般三五克左右,四铢半两直径小。

概括汉初到汉武帝时期货币制度的变化

有关汉初到汉武帝时期货币制度的变化如下:
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物品。先秦时期,各国的货币杂乱无章,空首布、刀币等类型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形状、制式的差异,亦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先秦货币
等到始皇帝统一后,废掉了六国旧钱,“秦半两”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央,占据了主导地位。
秦半两
秦祚短暂,二世而亡。汉高祖于是乘风而起,御宇九州。可等到汉朝建立时,情况早就不一样了。天下动乱导致百姓凋敝,百业待兴。像秦半两这种大额度的钱币早已不适应汉初人民的生活水平。钱币的形制改革又将在汉朝掀起一股风浪。
汉武帝之前的货币
《史记·平准书》谓:“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此时所铸的钱,是为榆荚钱。此种货币因其形如榆荚而得名,后世简称荚钱。荚钱轻而易制,故市面上的荚钱愈发的增多。
荚钱
而此时又有所谓的“不轨逐利之民”在那里操纵物价,囤货居奇。于是就出现了“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的形势。物价上涨得如此厉害,朝廷自然是要出面调剂的。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令:“更造四铢钱,除盗铸钱令,使民得自铸。”
汉文帝时改造四铢钱,但他却令百姓自主制钱。往先,盗铸之风屡禁不止。因盗铸而被判刑的,一县多至百人,至于因被怀疑而拷问的那就更多了。
这是一个两难的题目,如果放开限制让百姓铸钱,则天子之家不足富,而钱币益轻。吴王刘濞便因铸钱而富甲一方,以至后面的七王之乱爆发;如果加以限制的话,市面上的钱币减少,则参假的利润更高,底下的一些人也就更疯狂。
汉武帝时的币制改革
武帝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钱币自然包括在内。当时的情况是,国家疲于战事,府库空虚,民无藏盖;商贾大亨冶铸煮盐,财累至万金,却“不佐国家之急”。汉武帝为了改善中央财政与钱币贬值的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改革。
1.第一次改革,是建元元年,将汉景帝时的四铢钱废除,改铸成三株钱。
因盗铸、参假的问题,曾经的四铢钱早已没有四铢,故而武帝这次改革是为了让钱币“名副其实”,变成真正的三株。
2.第二次改革是建元五年,民间私铸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汉武帝无奈只能变回原来的样子,行“四铢半两”钱。
但这次有钱币的制式有了划时代的变化,那就是在铜钱的外围加上一个“外郭”。这个外郭能够防止盗铸的人从铜钱边上磨取残屑制币,有利于抑制私铸之风气。
3.第三次改革是针对诸侯的,制造了白鹿皮币等,我们此处按下不表。
4.第四次改革发生在元狩五年。
武帝下令废除四铢钱,允许郡国建造一种五铢钱。自此,五铢钱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5.第五次、六次改革则是针对五铢钱而言。
因郡国五铢钱的尺寸、重量不一,便使得不轨之民依旧有机可乘,利用其中的差距谋利。因而武帝下令收回郡国铸币权,统一由京师钟官铸造,并废除了以前所有流通的钱币。自此,盗铸钱币之风逐渐平息。

秦半两是哪个朝代

秦半两当然是秦朝的,半两钱有战国半两,秦半两和西汉早期半两,每个时期有不同变化,秦半两制作规范,重约八点左右,直径3cm左右。西汉半两轻薄,西汉四铢半两直径小、文字平夷。

古钱币半两钱。有个有多少版别?

版别非常丰富,包含,战国半两(文字大篆),秦代半两(小篆),汉半两(小篆)
战国半两价格最高。
版别非常丰富,包含,战国半两(文字大篆),秦代半两(小篆),汉半两(小篆)
战国半两价格最高。
半两的价值看重量决定,10克以上的,价值都能过百元。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战国秦半两,秦朝半两,汉半两。其中汉半两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八铢半两,五分钱,四铢半两等。最小的一种形似榆钱,成为榆夹半两。
半两钱。有秦半两、汉半两荚钱、等半两版别.
他的价值能有多少?问题补充:我的着个钱是大的是真笔字的只有一面有字秦半两版别较多,直径重量是衡量半两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直径而言在3cm以下
先分个大类:先秦半两;秦半两;汉半两
在分个小类:上面说的三种都分为早中后期三个时期所铸,都分大小两种
其中先秦半两就是指战国半两,用的大篆(其实和小篆区别不大,主要就是文字较粗犷)早起的厚重多,中后两个时期开始出现7克左右的了(具体多少也忘记了。。。)
秦半两,早中后三个时期差别不大,无非就是钱币较先秦半两规整,字体统一,重量各个时期也不相同,大型有的重20多克,小的5~7克
汉半两,品种更多,有六铢半两,四铢半两,邓通半两等各个诸侯郡国也都铸有不同的半两,最轻的不到1克,称“榆荚半两”
链接是邓通半两的百科介绍,你可以看看

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统一了中国用的什么钱币?

半两钱也被称为榆荚半两或者是荚钱,这种钱币的重量是2.1克,即三铢,是秦半两的四分之一
毫无疑问用的是五铢钱。
铁钱是中国古代以铁铸成的钱币。由于铁的价值小,所以铁钱的铸造,意味着货币的贬值。
中国铁钱的铸造始于汉代。而最早的铁铸钱,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称帝时(公元25年-36年)铸造的铁五铢。但据1956年衡阳出土的“西汉小半两”铁钱和1960年从长沙古墓中出土的“面文篆书半两,方孔无廓与有廓两种形制的铁钱,轻重与汉武帝四铢半两相近”。这种铸于西汉早期的铁钱才应是我国最早的铁铸钱。按年代推算,距今已有2000多年!
铁钱是中国古代以铁铸成的钱币。由于铁的价值小,所以铁钱的铸造,意味着货币的贬值。
中国铁钱的铸造始于汉代。而最早的铁铸钱,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称帝时(公元25年-36年)铸造的铁五铢。但据1956年衡阳出土的“西汉小半两”铁钱和1960年从长沙古墓中出土的“面文篆书半两,方孔无廓与有廓两种形制的铁钱,轻重与汉武帝四铢半两相近”。这种铸于西汉早期的铁钱才应是我国最早的铁铸钱。按年代推算,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公孙述
西汉成立初年,汉太祖刘邦并未改变货币制度,一直沿袭秦朝,使用半两钱,而直到汉武帝确定五铢钱为止,当时的钱币依然和之前一样,因而也被称为半两钱,为西汉半两。西汉半两前后共铸造了五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改变:
西汉半两
第一次:汉太祖刘邦时期的半两钱也被称为榆荚半两或者是荚钱,这种钱币的重量是2.1克,即三铢,是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自铸造的半两钱都达不到三铢,因而到了汉惠帝时候,已经明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
西汉半两
西汉半两
第二次:吕后时期吕后时期的西汉半两重量是八铢和五分。据史料记载,吕太后亲证之后,觉得钱币太重,行走携带不便,钱币重量太轻,又容易折损,因而在高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86年的时候,铸造了八铢半两钱。这种钱主要是减重,其特点是体大肉薄,而且背面没有文字。此时西汉半两的书体扁平,有隶书的趋向,钱币的直径是2.8厘米到3.2厘米之间,重量在4.8克到5.5克之间,是西汉半两中最大的。其制作非常工整,而且此钱流通不久,就被很多商人私自熔化,改成小的荚钱牟利。六年之后,高后不得不停止铸造,改成五分钱,重量只有2.4铢,为秦半两的五分之一。
西汉半两
第三次:汉文帝时期。公园前175年,汉文帝下令铸造了四铢半两,也被称为四铢钱,其直径为2.4厘米到2.6厘米,重量是2.2克到2.8克,穿孔很小,没有外廓,制作工艺比较规范。汉文字铸行四铢半两钱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需要,因而之后的三四十年里一直没有改变,百姓也得到了一定的安稳。
西汉小半两
第四次:景帝时期。在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下令削减诸侯王国官吏等措施,把行政大权归拢中央。公元前144年,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货币,同时只准许郡国铸币。而郡国都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因而此时的西汉初步掌握了铸币权。
西汉半两
第五次:到汉武帝时期,刘彻推行了五铢钱,此时的钱币无论是重量还是大小,都极为规范,因此也被称为半两钱。而从汉太祖时期到汉武帝时期,所铸行的钱币都被称为半两钱,因而统称西汉半两,受收藏人士追捧。
西汉半两
西汉半两
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又铸“铁五铢”(梁铁五铢),重五铢(二钱),体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因而使当时的物价飞涨。
铁五铢

铜钱上有半两是啥时候的

半两起于战国止于西汉初期,为记重钱,半两是指此钱重半两,以后的五铢也是记重钱。从图看,你这个是西汉的减重四铢半两。
有秦半两,汉半两
铜钱上有半两,真品是战汉时期的钱币品种;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半两钱是那个朝代的?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沉寂多年的收藏热随着改革开发而逐渐火爆起来,中国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已经70年了,中国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积弱积贫的国家进入到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了。收藏已经是遍地开花。小编喜欢历史,也喜欢收藏。说一说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今天说一说秦半两。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秦半两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对天下权利重新分配。分封各地诸侯。周朝800年,这个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仅仅过了不到300年时间,被西部少数民族犬戎所灭,随着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天子实力衰微,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图强,各地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军阀割据,诸侯争霸,天下分崩离析。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经济文化不同,造成百家争鸣,大放异彩。钱币也大放异彩,形状不一。流行于中国东北部像燕,赵,齐的刀币;流行于南方楚国的蚁鼻钱,流行于中部韩赵魏三晋之地的布币,流行于西部秦国的环形币等等,各国几乎都有各国的货币。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钱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繁多复杂的六国旧钱,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
从此这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基本没变。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和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都有关于秦半两的记载,其中《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秦汉时期,1斤16两,1斤相当于258.24克,1两等于16.14克。那么半两就是8.07克,秦半两重量也不一.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这个少年在赵国当人质,13岁少年登基,在位37年,除吕不韦、杀嫪毐人,杀伐果断,在38岁时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经过多年政治历练才智和精力日渐成熟,他风格独特,在丞相李斯辅佐下锐意改革。
你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以后2000多年的版图。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近2000多人口的东方大国,经济往来都使用秦半两。人们方便多了。
钱文半两为秦朝丞相李斯所书,钱文高挺,多小篆而兼大篆,朴拙而深厚,豪放而俊逸。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为小篆,李斯为中国书法第一人。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这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基本没变。直至清末。
 半两钱
  形制为圆形方孔,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 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 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 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
“半两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惠文王二年(战国),汉武帝援元狩五年半两钱停止铸造。半两钱币经历了战国、秦朝、汉朝,历时21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钱币制度,将秦国原有的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于天下。钱币以重量为名称的方法,一直延续至唐朝初期。而方孔圆钱的货币制度沿袭了两千年,直至民国初年才被无孔机制铜币取代”
因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十二铢)而得名。在此之前,战国时各国发行有刀、布、贝等货币,种类杂乱,不便流通。秦始皇废除各国货币,发行半两钱统一货币,是巩固国家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汉初所铸的钱虽重量逐渐减轻,但仍称为半两钱。
“半两”大都是秦朝的,汉朝也有。
半两钱的版式那么多,我们要怎样才能区分先秦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呢?今天星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半两钱
先秦半两
先秦半两:铸法原始、古朴,幕面不甚平整,背面或有铜渍,铸口宽大而不修平,有上下左右流口;外形不圆,厚薄不均,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圆孔;钱径较大,钱体较厚;面文“半两”二字,大小不一,“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常见“长人两”。
秦半两
秦半两:是指秦统一中国后全国流通的钱币。铸期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据传秦半两钱文出自丞相李斯之手,玉箸体篆书、气韵飞动、纤细有力、十分潇洒。 汉半两与秦半两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但是在秦半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区别是客观存在的。相比较而言:秦半两粗放原始,汉半两秀气精致;秦半两厚实不圆,汉半两平整成园;秦半两字体洒脱,汉半两字体规正;等等。只要细心品味,还可以找出许多区别。
秦半两
下面,我们具体地来看秦半两和汉半两的辨别要点:
秦半两标准程度不高,钱肉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总体上讲,要比汉半两为厚实,边缘铸口茬多不磨栩,钱体欠圆,穿不方者亦属常见,是比较粗糙的钱币。
秦半两书体用小篆,笔划宽长,方中有圆,文字较高挺;“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除“长人两”外,更多的是“短人两”。后期形小穿广的秦半两中,还出现“连山两”。
目前已经认定的秦半两类型有:原始型(战国中期)、大型、大篆文、小篆文、大字、小字、传形、有郭半两、小型灯笼半两、小型(秦后期)、以及在字体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类型。
汉半两主要有:榆荚半两(秦末至西汉初期,约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钱体轻薄,重三铢上下----秦汉1铢约合现在的0.7克,形同榆荚)、八铢半两(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仿秦半两书体,略浅,重八铢)、五分钱(吕后六年,前182年,薄小,孔大,重只为秦半两的五分之一)、大半两(西汉早期,字文平整)、四铢半两(汉文帝五年,前175年,钱文平正,重四铢)、有郭半两(建元五年,前136年,新铸的四铢半两,有外郭,亦有内外郭的,也有称三分钱)、铁半两(西汉早期,湖南一带,钱体如四铢半两)、特大型(镇库大钱或开炉大钱)。
汉半两
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版式复杂,大小亦相差悬殊。大的钱径有至20毫米以上者,重2克左右约合当时三铢;小的径不足10毫米,重仅零点几克,不及汉制1铢。
较厚重的荚钱,多为一个镏口,较宽。钱文“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长,笔法随意,字形方中透圆,少数的似四铢半两写法,字形略长;两字多为“双人两”和“连山两”,“十字两”所占比例较少。这种钱大多数为民间私铸,残存较多秦钱气息,表明为汉初铸。
八铢半两
八铢半两:笔划直角方折,字形结构疏郎;钱文平坦,字口极浅。大多“半”字二横划等长,有的“半”字下横两端上翘;有的“半”字写法有宽阔方正和狭长,上宽而下窄两种;“两”字有“长人两”、“短人两”两种,其“两”字上横笔多短而偏向内侧,下都呈一个不封口的正方形。
从制作工艺上看,比秦半两平素轻薄,皆无内外郭。大样薄肉,钱径在27—31毫米之间,重量多在3.5—5.5克之间;轮郭齐整,穿孔周正,镏口有二至四个不等,且较窄,不磨栩。
八铢半两
五分钱
五分钱:五分意为半两(十二铢)的五分之一,约为1.5—2克之间。形制规整,穿孔较大(11—12毫米);镏口多为两个,或居上下,或处上下斜侧对应位置。
文字狭长细峻,小篆书,“两”字多为“十字两”。
有少数五分钱,肉分高低两层,钱文半在高处,半在低处,术语称“蛇目半两”。
蛇目半两
四铢半两
四铢半两:是官民同铸的钱币,一般早期铸造的“半两”钱比晚期铸造的钱为重。根据陕西省博物馆贮藏的秦“半两”和汉“半两”测定,真数据为:秦的十二铢“半两”钱,平均重量为8.16克;汉吕后的八铢“半两”钱,平均为5.44克;汉文帝的四铢“半两”钱,平均重2.27克;武帝的四铢“半两”钱,平均为2.6克。

秦统一后的货币叫什么

圆形方孔钱1.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来考量,商品流通和交换中使用“单一货币”是一种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安排。秦始皇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货币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大小不一的混乱局面,克服了货币换算上的困难,消除了商品交换的货币障碍,在经济生活中真正实现了“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减少了交易成本,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使粮食等重要的商品物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2.巩固了集权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统一货币,是秦始皇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统一币制,既有利于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的征收,也可以从财权、财力上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利用其原来的货币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止地方分离。同时,货币统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秦始皇形成的统一理念被世世代代的统治者所继承借鉴。
半两钱
形制为圆形方孔,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 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 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 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统一货币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
“半两”钱在外圆内,无内外轮廓,平背;篆书“半两”两个字都列在两边的穿孔处,钱文凸出,是李斯创作的,布局严谨,笔画方正,文雅粗犷。“半两”的钱圈有一个正方形,外面的正方形有一个圆形,既有刚柔结合,又有动静结合,达到了对称平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扩展资料:
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秦二世即位刚一年就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私铸蜂起。于是制作粗劣,穿孔较大,钱径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两,亦称“秦榆荚钱”也出现于市场。可见一国之货币可以反映国力之盛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钱币

秦半两和汉半两怎么区分

秦半两直径3公分左右,重约8克左右,文字突起。汉早期半两有八铢半两轻薄,四铢半两,直径小,两字中间有些是短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