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通宝大钱,这个大钱上的字,是什么字那个朝代的价值多少?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1 21:18:52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绪言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另外,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铸制形制在质量上,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_,折合质量约4.2克。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处于盛世,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也多半是此时铸造。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钱文《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开元通宝有哪些历史影响?

唐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开元通宝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闽、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皆铸造和流通“开元通宝”,甚至在形制方面有所发展,如闽国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比之唐代开元字体更为雄劲豪迈;南唐还铸出“开元通宝”对钱(即两枚钱币除书体不同外,在材质、大小、穿孔等方面完全一致,成双配对)分隶、篆两种钱文,是为中国对钱鼻祖;而吴越则铸出馏金“开元通宝”。迟至宋初仍有“开元通宝”在铸造,如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一方面清源不铸宋廷钱币以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铸造开元钱又可在宋、吴越境内和海外贸易中通行无阻。此后,历代都有铸造所谓开元大钱,但这类开元钱主要是开炉钱或戏铸钱性质,类似近世纪念币的功能,不用于流通。“开元通宝”至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开元通宝一枚值多少钱?

开元通宝有版别,有背星、背月、白铜等等,价格有几元到几十万的,看版别,还要看品相,下列是部分普品的价格,3/4。
钱文《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
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形制:
在质量上,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絫,折合质量约4.2克。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处于盛世,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也多半是此时铸造。
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

开元通宝值多少钱?

开元通宝银质小平一组三枚开价格:1135840元开元通宝(折十钱)价格:1339200元开元通宝(折十钱)价格:1239200元开元通宝背穿上月玩赏大钱背价格:1234500元。

这个开元通宝能值多少钱?

你这枚是开元俯元大字,市场价格600~800,品相不同 价格不同。
按照2020年行情,不同质量,价格也不同。开元通宝价格除了会受到版本影响以外,还会受到发行时期的影响,普通版本的开元通宝如果是早期发行的,那么,因为存世量非常大的关系,目前价格自在50万元左右一枚,如果是中期时候发行的开元通宝,那么,它的价格相对较贵,大约在150万钱一枚左右
如果是早期时候发行的银质的开元通宝,那么,它的价格可以达到200万元,另外,晚期发行的价格也还不错,在350万元左右一枚。
扩展资料:在质量上,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处于盛世,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也多半是此时铸造。
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
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

唐朝有什么铜币

唐朝的铜币有开元通宝、乾封泉宝和乾元重宝,举例如下:
1.开元通宝:
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2.乾封泉宝:

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乾封泉宝”,字体楷书。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唐朝 *** 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该钱之所以铸时仅八个月,还有其历史原因;
3.乾元重宝:
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大通元宝是什么时候的

唐代的钱币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颁行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币值改革,结束了从汉代以来五株钱的时代。
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
唐代的钱币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颁行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币值改革,结束了从汉代以来五株钱的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43.htm
大通四年(532年)
开元通宝
名称: 开元通宝
制造年代: 唐
材料: 铜
规格: 直径2.4厘米
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图示开元通宝为铜质,表面有锈,磨损严重。钱外郭宽粗,并且不均匀;内郭极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除“元”字头部模糊,余三字方正摆放。通字“甬”头极有特色。“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外部较阔,且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又“开元通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时期形有小异,“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区分,其中又以后两者少见。
开元通宝由于出土较多市价较平,普通开元通宝,每枚人民币1元;中期开元每枚约10元。较昂贵的早期银开元,可到数千元。另有晚期会昌开元通宝,市价略高,每枚百元左右。因此普通开元收藏家不必大量收藏,存一两枚观赏足矣。对于会昌开元鉴别应加以注意。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昌”字戮,与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不规整。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或背文有“扬”者,定为伪古。保存钱币入盒袋均可,钱文朝下或内置,以防磨损。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开元通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决定金融,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唐朝(公元618—907年)承隋之后,又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时,封建地主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励精图治,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极盛时期,是唐朝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在农业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耕地面积扩大,百姓生活殷实富足,府库充实。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兴盛情景。在城市中,商业兴旺,交通发达,很多城市都设邸店,为商人服务,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飞钱”(或称“便换”)和信用机构“柜坊”,当时商品交换活跃、钱币收支频繁程度可见一斑。唐代冶炼技术取得新成就,全国有168个银、铜、铁、锡冶炼所,金属器物以捶击与浇铸制为主,运用切削、刻凿、焊接等技术。另一方面,汉五铢钱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其间历经盛衰,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即使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样式,至隋末战乱,社会上薄小劣钱大量出现。再加上前代周、齐、梁旧钱的流通,则通货之状况极度混乱。唐建国后,为适应其统治需要,于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着手整顿货币,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通谓之开通元宝钱。《龙川略论》中记载,苏辙至京师,参知政事王介甫问铸钱。对曰:“唐开通钱最善,今难及矣”。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方孔圆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我国的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如五代的周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都模仿了开元通宝的文字形制。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而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开元钱的划时代地位表现在:
(1)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
(2)我国古代的重量计数,多以面文标出重量,均将二十四铢为一两,而自从二铢四丝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甾、铢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为一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在钱币铸造的形制和重量上,开元钱成为唐代以后各代铜钱的标准。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
钱文通宝始于唐代,也是从开元通宝开始的,至此不管是宋代还是明清都有通宝,意思为通行宝货,开元通宝并不是开元时期才开始铸造,而是从唐高祖武德四年的时候就开始铸造,因为唐初使用的钱币混乱也比较杂。
所以当时也是准备铸造新的钱币,开元意思为开辟新的纪元,所以当时铸造了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文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钱文“开元通寳”,形制依然沿用秦时的方孔圆钱,这也奠定了我们国家钱币的统一形制。
开元通宝收藏
开元通宝虽然价值不大,但是还是值得收藏的,尤其是一些专门玩唐代钱币的朋友,或者一些玩大五帝的朋友,开元通宝也是五帝钱之一,很多喜欢大五帝的都会买开元,所以开元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开元通宝初期铸造基本上是没有背纹的,到了中期才有背月等纹饰,末期才有钱局所在地名。
开元通宝前前后后一共铸造了三百多年,铸造的版别也是错综复杂,收藏起来也是比较有难度的,并且开元通宝还有一些折十大钱和金币,只不过这些都不是流通发行的,因此很少见,市面上基本见不到,都在博物馆里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开元通宝

这个大钱上的字,是什么字那个朝代的价值多少?

开元通宝是唐代时期铸造的货币,怎么可能会有宝福局满文呢,两者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枚地地道道的现代工艺品而已。
开元通宝上有满文,这就是玩玩而已。
现代的工艺品花钱,正面是唐朝的开元通宝,背图是满族文字与汉族福字
开元通宝,不过像是打磨过的花钱。
开元通宝背福
开元通宝
唐代的钱币
流通时间久
铸造精美
存世量大
图片所见这个
正面是开元通宝
背面是福字和满文
所以既有唐代的开元
又有清代的满文
很显然
这是一个随便玩玩的现代工艺品
自己玩的

开元通宝因为版制较多可分为哪些时期?

从传世的开元通宝钱看,唐代前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制作精良,字迹清晰,直径为2.4厘米,重3.6克。唐玄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文字不够匀称。此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比较粗陋,直径和重量都略小一些。
唐代在市面上流通的开元通宝一般为铜质,钱外郭宽粗,并且不均匀;内郭极细,圆穿铸造方正。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其中银钱较多,金质开元传世较少。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另外还有玳瑁、铁、铅等材质。
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唐初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外部较阔,而且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
开元钱和其他唐代钱的背部,有的有一个突出的圆点,有的有一条或几条弯曲的凸钱,有的甚至还有浮云的标记,这种圆点和凸钱,钱币学称之为“星月纹”。
钱背星纹分穿上星纹,穿下星纹,月纹上弯叫仰月,下弯叫俯月,穿旁侧立称侧月。关于开元钱的月纹和浮云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以至于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除此之外,开元通宝还有“元”字左挑右挑、双挑之分。最初铸的开元钱元字不挑,武德年间所铸,元字左挑出现。右挑开元钱应是贞观年间及其以后所铸的;双挑开元数量极少,应是高宗时的纪念币性质,有大事件发生时所铸。
唐玄宗李隆基以后的元字仍有挑笔的情况,但因其铜质、重量、轮廓等均与以往不同,分辨起来比较困难。
与开元通宝同行的还有乾封泉宝、会昌开元及“飞钱”等其他几种货币。
唐高宗李治即皇位后,武则天涉理朝政时,在泰山举行规模空前的封禅盛典,参加的人竟排数百千米,在我国历史上是绝对的罕闻。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双束碑”,意在武则天与高宗共创天地。
有人认为是封禅活动花费太大了,朝廷想通过铸大钱补补亏空。因此,朝廷下令铸造乾封泉宝钱,取代开元通宝。
这次不光是铸大钱,还修改了币制,连货币的名称都改了。为了确保新钱流通,唐高宗还下诏严禁私铸,违者立判死刑。
但新钱出来后,商人拒绝使用,根本流通不了。第二年就只好下诏把这大钱废了,并昭告天下:开元通宝为“万世之法”,今后不再进行货币改制。乾封泉宝禁止流通后,仍然有储值功能,可以兑换。
唐代“安史之乱”爆发时,为了筹措军费,填补财政亏空,唐肃宗李亨根据御史中丞兼铸钱史第五琦的建议铸造乾元重宝钱,但开元通宝依旧通行。
758年,乾元重宝发行。乾元重宝钱径2.6厘米至3厘米,重约6克至10克,每吊重10斤。钱文为隶书,直读,“乾”字的“乞”字成钓鱼钩状。版别分狭缘、阔缘、光背、背星、月、祥云、瑞雀、背十、背洪等,按照一当十的比价与开元通宝并行流通。
在朝廷财政开支重压下,唐王朝又发行了乾元重宝当五十的大钱,该钱背面的外郭为重轮,俗称重轮乾元钱,这种大钱3.6厘米左右,重约20克,每吊重20斤,但是对开元通宝作价则为一当五十。
这样,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开元通宝三钱并行流通仅半年,市面出现了混乱。理财家第五琦因推行货币减重政策引起物价狂涨,被贬职。接替第五琦为铸钱史的是度支郎中兼侍御史刘晏,他担任新职务后立即改行新的货币政策,注意了调整开元通宝与重轮乾元钱。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铸钱史刘晏更进一步将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的法定价值贬值到它的实际价值以下,使这两种乾元大钱成为良币,有意识地利用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迫使其退出流通领域,从而恢复了原来开元通宝钱的正常流通制度,收到统一币制的效果,这在货币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唐武宗李炎继位时,佛教繁兴,寺院林立,朝廷的铜都被放进寺院,成为寺院财产,脱离正常的社会生产等经济生活。无铜铸钱的局面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于是,一个毁佛铸钱的构思渐渐在唐武宗的脑海中形成了。
845年,唐武宗毅然下令毁佛铸钱。令僧人还俗,没收寺院良田,和尚尼姑们遣回原籍,从事生产。寺院内的佛像,僧尼钵盂等用具统统被砸碎,化铜铸钱。
当时的扬州率先铸造背有“昌”字的开元通宝钱进呈,朝廷下令各地仿铸,并于钱背添铸各自州名以便检查。这种背文记地名的开元通宝俗称“会昌开元”。
会昌开元铸行后,社会上的财富增加了,货币流通畅快,人民生产、生活安定了,也就逐渐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拥护。毁佛铸钱也使唐武宗成为历史上的一位明君。
后来由于朝廷有限的铸币量不敷使用,各地出现了飞钱。飞钱又称“便换”,就是用一张纸券,写明钱数,盖上图章,分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用飞快的速度发往目的地。双方所持纸券相合,核对无误,即会拿到现钱。
此项办法,是我国汇兑业务的初始,也是世界第一。此方法对于北宋“交子”的出现有很深的影响。
飞钱成为了唐代后期货币流通中的重要制度。这种新的流通方法,对于后世金融业的发展贡献颇大。
洪武通宝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