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砚台是什么意思
砚台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台是什么意思
砚台的解释(1) [inkstone] 同砚 (2) 详细解释 磨墨的文具。 唐 皮日休 张贲 等 《药名联句》 :“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台。”砚,一本作“ 研 ”。 元 姚燧 《阳春曲》 :“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 清 沉复 《 浮生 六记· 坎坷 记愁》 :“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曹禺 《北京人》 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 老爷 啊?” 词语分解 砚的解释 砚 (砚) à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台。笔砚。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砚。砚友。 部首 :石;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台,⑥台⑦台)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 东西 ,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 用于 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 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砚台古代又称为什么
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
因此,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
在“笔墨纸砚”中,砚排名最后,但是它却被称为“四宝之首”。
因为它质地坚固,能传百代,又是集书法、诗词、绘画、雕刻多种艺术为一体,因此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砚台作为研磨的器具,与笔、墨、纸一起为传播、记载中华文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
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
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
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扩展资料
汉代使用砚台比较普遍,传世的数量也较多。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一座墓葬中,还出土了笔、墨、石砚等成套文具,许多汉墓出土时带有砚台,说明当时的墨需要用研石研磨,这就证明了砚台最早是一种研磨器,直到汉代仍旧保留着这种性质。
两汉的砚台,从出土的资料看,有陶制的,也有石制的,形状大多为圆形、三足,足上有的刻花,有的作兽足,造型古朴,也有龟形砚。
汉代用砚石将墨块研磨成墨粉沾水来写字。
*** 席地而坐,所以三足砚较多。
汉代以后,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墨可以在砚台上直接研磨,就不再使用研石了。
砚台怎么读
砚台读yàntai。
词性:名词,字体结构:砚为左右结构,台为上下结构,指的是磨墨的文具。砚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汉语汉字,意思是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古歙州(今黄山)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引证解释
1、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台。”
2、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
3、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砚台是什么?
古时候文人写字时用的墨,加入水以后了墨汁
磨墨的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四大名砚台是什么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
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以及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什么是砚,砚是干什么用的
砚,也称“砚台”。汉族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砚的别称与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
“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
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
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
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8)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明代高谦《遵生八笺》曰:“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
(9)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10)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治成,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例如唐代吴融《古砚瓦赋》曰:“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
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邵氏闻见后录》曰:“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为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11)研磨器。对原始砚的俗称。在新石器时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颜料的器具。例如,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一套绘画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称为“始祖砚”。
用途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砚台,研磨用具。汉刘熙《降名·释书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与研磨用义。我国自古就把砚解释为研磨工具。我国制砚,历史久远。古砚多用铁、铜、银、石、瓦、陶、澄泥、玉、漆等制成,最早的砚材,大概是石。品种繁杂,装饰各异。随历史的演进,形制也各具特色,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产地以广东肇庆、安徽、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主,都具有砚石细腻、雕刻精美、发墨快、不损笔、不易干涸和易于洗涤等优点。艺人因材施艺,充分利用砚石的各种天然形态、色汗纹理、透明石眼,巧于雕成各式砚台,风格清隽高雅,堪称文房之宝。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
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砚,也称"砚台"。汉族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最常见的砚台的制作材料是石材。
砚就是砚台,写毛笔字用来磨墨用的。文房四宝之一。
就是砚台,磨墨用的。写书法,山水花有用。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用途: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在一个方面, 它领先,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其坚实的纹理,能传之百代。
扩展资料:
砚的起源: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有许多石头可以用砚、我国广阔的领土、到处的河流制成, 自然也有很多种类的石头。石材生产, 一定要有砖石,所以生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砚
端砚是什么
据网上搜索知:端砚之石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故称这种砚为端砚。
“端砚”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具之一。其石质像玉石一样细润,不吸水,发墨快,光泽好。磨墨时没有声音。制砚艺人们运用砚石的各种天然纹理,在端砚上刻成龙凤、麒麟、山水、鱼虫等精美图案,使端砚不但是实用的文具,还成了供人观赏的艺术品。
千百年来,端砚一直被书法家、国画家和广大群众所喜爱。历代文人把端砚和宣纸、徽墨、湖笔一起看成是“文房四宝”。曾经有一个关于端砚传说:唐朝某年,长安遇上严寒天气,考生们刚研好墨要蘸墨行文,但墨却结成了冰。只有广东考生们用端砚研磨出来的墨汁,却油然生辉,墨香扑鼻。监考官向皇帝报告了这个奇迹。皇帝亲自试笔,果然墨迹丰满,行文流 畅。自此以后,端砚闻名于世,被列为贡品。
端 州有端溪清泉长流,两岸重峦叠翠,山上怪石兀立,山下幽谷深渊,烟雾弥漫,生产砚石的坑洞就分布在悬崖陡壁之间。有些坑洞常年积水,开采十分困难,一年里采石时间也不过三个月左右。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在一块端砚上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见,开采砚石是多么不容易。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生动地描绘了 古代端州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开采砚石的情景。
端砚的名贵还与其独有的石品花式有关。名贵的端砚石中, 天然生长有各种花纹、石核,历史上为了研究、品评的方便,称其为“石品”。端砚的石品比较多,常见的有“青花”、“蕉叶白”、“冰纹”、“金银线”以及“石眼”等。端砚的石眼指天然生在砚石上像眼睛一样的石核。
端砚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端砚是用广东省高要县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这个,也就是砚台的一种,据说很出名,很好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应该是文房四宝中的其中之一。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端砚以石色青紫带圆形青绿色石眼的为最上。肇庆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砚,滑如玉,磨墨无声,也是上品。上好的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干。
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砚台是什么材料做的
摘要: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那么砚台是什么材料做的?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我国最好的砚台当属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一、砚台是什么材料做的砚台也被称为研,是中国传统的书房用具之一,和笔、墨、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最开始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经过改良变化而来,初期时的形态为磨平的石器,到了汉朝时,砚上才慢慢出现雕刻形态也变得丰富起来。砚台自汉朝开始形态和材料越发丰富起来,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较为有名的例如端石、歙石、澄泥石以及洮河石等,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砚台制作材料,如今也出现了橡皮砚。而制作砚台的材料非常丰富,除了较为有名的端石、歙石、澄泥石以及洮河石之外,还有玉砚、瓦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明清时就有一方好砚能换一座四合院的说法。汉代时最初为瓦砚、陶砚、玉砚等,到了晋代之后,开始流行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的时候是泥岩,明清时砚台也是主要的收藏品,甚至出现了纸砚,现如今比较出名的也有橡皮砚。二、砚台哪里的最好那么砚台什么材质的好?材质好的砚台要数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它们是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1、端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禅台端砚。不但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之特点,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的长处。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并且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为中国文房至宝。2、歙砚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3、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岷县等县洮河沿岸,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4、澄泥砚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澄泥砚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澄泥砚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东泗水、山西新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