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元青花瓷器足底特征
- 2、古董鉴定,元青花瓷器的底足有哪些特征
- 3、如何鉴定元青花?怎样鉴定元青花?
- 4、如何鉴定元青花
- 5、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是什么?
- 6、元青花大盘的底部特征
- 7、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 8、元青花如何鉴定真假?
- 9、元青花怎样辨识真伪
元青花瓷器足底特征
元青花底足特点。
一、梅瓶、大罐等琢器呈现不规则的环形足,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不很圆。底部多不施釉,但会有制作时留下的不经意的粘釉痕迹。部分玉壶春瓶底部施釉。带有明显的刷釉痕。沙底可见明显的旋削痕及收刀点。
二、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深浅不一。器底厚重、圈足厚宽。从圈足呈八字形旋削修胎;足底普遍有螺旋状旋坯痕、跳刀痕和乳钉状突出点。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三、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较多,呈现出颗粒状态突出,瓷胎断面处会有有偏狭形气孔或杂质留下的缝隙。元青花的瓷胎老化干燥,但断面会呈现糯米光泽,这种情况在玉壶春瓶上最为明显。大部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这就是元青花的底足特点。谢谢
古董鉴定,元青花瓷器的底足有哪些特征
元青花的底足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谢谢
如何鉴定元青花?怎样鉴定元青花?
首先是器型硕大,大瓶大罐大盘,这与元人的气魄有关。元人是骑马民族,也称游牧民族,心胸宽阔,不会畏畏缩缩。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酒杯上书有"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
三万六千场",极准确地反映了元人的心态。对于元青花,把握住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是大瓶大罐一般纹饰层次多,可达八九层或更多,而后世不再如此费事。纹饰主要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种,瓶、罐的腹部和大盘的盘心,多绘主题纹饰。但也有单一层次的元青花,一般只绘有龙纹。
总体看来,元青花的装饰手法多样,有印花、雕花,但大部分器物都是使用传统的绘画手段,即白地绘彩。还有一种"反青花",学名是"青花拔白",即以青料作为地色,
主题纹饰以露出的白瓷部分呈现。
元青花所用的青料有浓翠和灰淡两种,多有铁斑。绘法有几点与后世不同。莲瓣纹,俗称八大码,绘在器物最下部,每个莲瓣单独成立,互不相连。明以后就不这么画了。
花卉叶子,多呈葫芦型,有两节和三节画法,笔触肥硕,意趣古拙。
再有就是元青花的题材多样,主要有植物纹,如缠枝牡丹、莲花运用的最多;动物纹也较普遍,龙纹、凤纹、鱼藻纹、狮子纹等,这些动物均被表现得肢体有力,面貌写实,
龙飞凤舞,鱼游狮吼,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这一点也与元人的民族性相吻合。此外,还有一些杂宝、人物故事等纹饰较流行。
一、元青花一般皆胎体厚重。
二、釉有青白釉、枢府釉及典型的青花瓷釉。
三、青花色泽有浓翠及灰淡两种,均有铁斑。
四、器底无釉。碗、盘之类底足中心有乳丁状突起。
五、具有圈足外墙斜削的元代瓷器普遍特征。
六、多棱梅瓶、多棱玉壶春瓶、多棱瓢瓶及方形扁壶、高颈大罐等为元代特有的器型。
七、梅瓶之口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八、少数青花器仍沿用枢府瓷特有的小底足。
九、多数器物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次布局。
十、某些图案花纹具有明显的元代特征。梅瓶、罐、玉壶春瓶等类器物近底部往往有仰莲瓣纹,元代的仰莲瓣有两个普遍特征:一是每瓣分开描绘,人明以后往往各瓣之间
不再分开,而借用边线;二是莲瓣边框均有青花涂抹之粗线,人明以后往往用细线条双勾莲瓣边框,而且其中不再涂施青料。缠枝牡丹的叶子,元代十分规矩,入明以后则多变形。缠枝莲叶瓣,元代成葫芦形,入明后都变形。 上海古雅艺术收藏品交易中心属于顺事集团旗下十五个子公司之一的艺术品交流平台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立两年多的艺术品交流平台,主要以买家市场及各大国内外财团为根本拓展的公司。从去年到今年六月一年当中公司以开发买家客户为主线的业务方向,至今为止的开拓及聚积一定有资金实力的买家市场工作中取得了众多卖家客户的认可和好评。公司众多渠道的经营思路正是迎合于古玩拍卖交流的市场需求,针对不同藏品不同市场不同需求,公司搭建了真正体现出“南藏北调,互通有无”的交流交易为目的“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宗旨的流通平台,与客户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长期“同盟共利”三赢局面。“好藏品、好平台、好价格”是我们公司一直追求的企业结果,以诚为本的企业宗旨诚邀您与本公司共享成功的企业愿景,希望能有您的支持和参与。公司地处凯旋路1020号,具有2000平方米的临街的大规模展览交易厅,为您尽显藏品的展示,专业的鉴定师市场专家为您提供专业鉴定和市场行情准确分析及推荐,专业的营销团队为您服务。
公司目前产品服务有鉴定、展销、拍卖等,本次秋拍拍品已经征集结束,明年春拍拍品正在火热征集中,本次征集范围:陶瓷、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钱币、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钱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公开征集的藏品,有明确的断代,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较高的工艺程度,品相完好,没有违法违规的嫌疑。
1.看瓷底。一般元青花瓷的底部是没有釉的。如果被鉴定的瓷器底部有釉,则可判定为假。因为元青花底部没有釉,所以可以看出瓷胎的颜色。在元青花瓷胎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高岭土。在烧制过程中加入高岭土,大块瓷器不会变形。如果鉴赏的瓷器底部没有上釉,就不能确定是元青花。如果底色和胎体颜色又细又白,多半是假的。2.元青花瓷的珐琅彩和釉色。元青花覆盖的透明釉是一种高温钙碱釉,继承了宋代景德镇的影青釉,并加以改进。因含铁量高,釉色白中带青,釉面不像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积釉呈湖蓝色。3.观察瓷器上的图案。青花瓷中常见的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等。元代青花瓷中,人物最为珍贵。4.元青花瓷的珐琅彩和釉色。元青花覆盖的透明釉是一种高温钙碱釉,继承了宋代景德镇的影青釉,并加以改进。因含铁量高,釉色白中带青,釉面不像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积釉呈湖蓝色。5.看这釉面真正高品质的元青花,釉色鲜明,能感觉到兰花盛开,美丽而坚硬,胎釉光滑细腻。普通的元青花釉也有一种气质。简单来说,可以用“润”来形容,而仿元青花釉可以用“嫩”来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去观察和培养。
如何鉴定元青花
鉴定元青花的方法:底足、看显色与气泡、用料、斑迹、元青花呈色中的点晕现象、旋痕纹。
元青花的底足有粘砂现象,有残余没有擦拭干净的釉斑,然后底部比较干净,露胎之处显得细腻如粉比较油润。元青花的底足有粘砂现象,有残余没有擦拭干净的釉斑,然后底部比较干净,露胎之处显得细腻如粉比较油润。元青花用的苏勃泥青也是发色蓝灰的。
过于鲜艳蓝中带紫的反而不是真正的苏麻离青。有凝聚斑、斑迹钻胎,重时显褐色,轻时称锡斑。这种斑,有的叫吃胎、钻胎,是一个意思。这种斑常表现在色料重的地方。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
元青花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是什么?
元青花可以看胎体鉴别,真元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器外有接胎痕,有泥浆条痕迹,假元青花瓷器胎体规整,局部平滑,厚薄一致。可以看釉面鉴别,真元青花瓷器釉层较厚,釉面泛青绿色,假元青花瓷器釉层薄而发黑,釉面无缩釉斑。
1、胎体
元青花可以看胎体鉴别,真元青花瓷器胎体厚重,上下分段制作,器外有接胎痕,内部和底部有拚接痕或溢出的泥浆条痕迹。假元青花瓷器胎体规整,局部平滑,厚薄一致,略感轻盈,表面的金属膜也是用机器弹涂上去的。
2、釉面
元青花可以看釉面鉴别,真元青花瓷器釉层较厚,釉面泛青绿色,常有桔皮纹,局部也会有些发黑。假元青花瓷器釉层薄而发黑,气泡紧密,釉面无缩釉斑,无修胎痕。
3、颜色
元青花可以看颜色鉴别,真元青花瓷器颜色为苏麻离青,较为通透,表面有锡光斑。假元青花瓷器颜色仿苏麻离青发黑,不通透,也不发灰,比较暗沉。
元青花大盘的底部特征
元·青花瓷器——底足特征
古陶瓷鉴赏有一句行话叫“举足轻重”,意思是说鉴定瓷器真伪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关键,所谓举其足而知其轻重(比喻瓷器的真伪和年代)也。“看瓷不看底,断代没道理”说的意思也差不多。的确,瓷器的底足传递了许多不同时代瓷器制作的诸多信息(包括原料信息、泥料加工制备信息、器物成型信息、修坯整形信息、施釉信息、窑具使用信息、装烧信息、窑室火焰信息、出窑脱匣信息、后期修整信息……等等),还传递了瓷器的时间信息、流传信息(出土或传世)等等,瓷器底足也是赝品制作的“软肋”,可以“形似”,而“神似”极难。所以观察瓷器的底足对鉴定瓷器的真伪和年代意义重大。
元青花的底足具有一切古瓷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个性。即元青花本身的底部特征也非整齐划一。早些年也上手过国内部分元青花瓷,时间匆忙,也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反而不如后来陆续收集的图象资料看得真切。故对元青花底足的观察和领悟大多也是得自图象资料,再就是亲自在元代土层采集的瓷片中带底者。以下所论元青花瓷器的底足以至正型为主。所选图片资料均为国内外馆藏品中入藏时间早、有明确档案记录或明确出土地点者,近年入藏而无初始档案或明确出土地点者,虽国家级著名博物馆亦不予选用,以保证讨论材料的真实可靠性。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底)
元青花瓷器的底足特征:
1、圈足之大小:大盘类为大圈足。罐类也是大圈足。小盘和大碗为小圈足。瓶类适中,与瓶身成适当比例。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为:大盘、大罐、瓶、小盘和大碗。前者圈足大于后者。
2、挖足之深浅:大瓶及玉壶春瓶为深圈足。中小瓶类为浅圈足。罐类都是浅圈足。大盘也是浅圈足。小盘反而有深圈足者。
3、足墙之宽窄:大瓶为窄墙。中小瓶类为宽足墙。罐类多为宽矮足墙。盘类为窄墙。
4、足端之形态:大瓶为扁平式泥鳅背(一般认为“泥鳅背”始于清代,这种见解看来不对了)。中小瓶类多为双面斜削(即“两面坡”),个别为单面斜削(即外墙向里斜削,内墙为直墙)。罐均为双面斜削,但坡面很小。小圈足的盘和大碗为平切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底)
5、胎色:由于土沁的程度、清洗的程度及火石红的程度不同,胎色的“能见度”也有异。显然,不应该把土色、火石红呈色、铁锈斑、霉斑及其它附着物的颜色视为“胎色”。所谓胎色,应该指瓷器胎体的本色。有的瓷器露胎部分全部被窑红(火石红)覆盖,有的土沁满布而未经清理(或只略为清洗,土色仍在),这种情况下辨认“胎色”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无从辨认。辨认胎色最理想的状态是从器物的破缺处(哪怕很小的磕点)观察。其次为既无窑红又无土沁,呈“本来面目”者,这种状态的元青花不多。再其次为底部清理比较彻底者。国外收藏的元青花一般清理的较彻底,有时火石红也被磨去一些而见真正胎色(这种做法须有分寸);国内收藏者许多基本不做任何清理,如高安藏品,许多根本无从观察胎色。元青花的胎色有这样四种:莹白色(最好的一种胎色,有润泽感);灰白色(最普遍的一种。说它灰白,此指白中略带一点灰色调,不同于宋瓷的“灰白胎”);米白色(往往带有不明显的浅紫斑点);姜黄色(胎质细而稍松)。
6、胎质:大多已使用二元配方(瓷石+高岭土),已呈近代瓷特征。胎质坚致细腻,气孔率极低,基本不吸水,叩之声音浑厚响亮。部分为青白瓷和卵白瓷瓷胎。也有一些瓷胎不够致密,比较松软,可能与烧成温度有关。不少瓷胎表面有铁锈斑点。锈斑坚硬,不易去除,锈色极深,呈黑褐色。但也有基本不见锈斑者。说明元青花瓷的胎土含杂质(主要是铁分子物质)还比较多,但如果使用含铁分较高的垫具,也有可能在底足出现铁锈斑点。区别主要是观察锈斑是从胎体析出还是由外部粘连所致。如是后者,铁锈斑点一般都分布在足端(即与垫圈、垫饼的接触面),外底中心地带少有;如是前者,则分布比较没有规律,外底中心地带常可见之。还有一点对鉴别很有参考意义,即大的锈斑常呈现银面,有云母般的光泽。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底)
7、旋纹:修坯时大多已经修去,不见旋纹。也有少数保留,多为疏间距旋纹,绝无明清时的密旋纹。起刀点如逗号,干脆利落,或带起一个小乳丁。旋纹方向为左旋。
8、窑红:大多不见窑红,但也有少数有之。多为浓重的橘红色,不见后世才有的“枇杷黄”。
9、砂底和釉底:绝大部分元青花瓷器为砂底,即底部露胎不上釉,但也有釉底的,如河北省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狮子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即是釉底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底)
10、釉斑:有一部分砂底元青花瓷器底部有釉斑。釉斑或多或少,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一般呈青白釉色。为什么会特地加上这些并不美观的釉斑呢?经观察,我发现这些釉斑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即经常分布在圈足内墙根和外底边沿的交接处,外底中心区域。这不就是经常会出现裂缝的地方吗?由于胎泥的问题(如熟化程度不够)、成型的问题(如拉坯不匀)、瓷坯干燥环境问题(查有关资料,元代尚没有“晾晒池”这种玩意),所以生坯在干燥过程中的坼裂现象当比较常见,这些釉斑即是用来填补瓷坯缝隙的。再观察釉斑呈圆形的很少,许多都是呈不规则长条状的,又可证实我的推测。另外这些釉斑都很厚,也能说明此道理。现代一些元青花仿品,也效仿釉斑,但因为作伪者不明元代人在器底加釉斑的用意,或者任意挥洒,在不可能产生坼裂的部位也乱点一通,毫无道理可言。或者分布整齐、具装饰意味,不知古人是在需要的地方(也就是有坼裂的地方)才加釉斑的,并没有装饰意图,哪有这样整齐的分布?
这种大盘的底部特征就是极度缩量,人气非常低迷。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
元青花的底釉为白色,釉质细腻,肥厚,单看底釉有玉的温润感,釉层气泡大小不一分布,气泡透明度高,有局部气泡破碎。
饰彩为进口苏麻离青颜料,颜色青翠,线条勾勒清晰,有3D浮感,颜料浓重部位有颜色自然的深浅不一的变化,有浓彩的地方釉色有反铅和反铁的瘢痕,画片布局清晰合理,大物件大多分层次表达,艺术色彩明显。
画片表达的意思多种多样,有中国传统汉文化,蒙元文化,和西方文化,三种文化相结合在一件器物上表现出来,整个器身布局清晰,不凌乱,比如说一件器物分三层布局,那么一定是一层一个意思。
元青花瓷器鉴别:
1、颜色:真元青花采用进口马谡李青材料,烧制完成的青花颜色为深蓝色中间带紫色,中间为绿色。
2、质地:由于元代器物多采用工艺画或剥塑工艺,所以元代青花器物内壁会留下明显的指印和螺线。
3、胎质:元代青花瓷胎质重而坚,壁厚,器大多。但胎儿一般有铁褐色斑点,因为元青花瓷含杂质较多。
4、釉:元青花瓷的珐琅质饱满厚实,但缺乏平整度,因为采用了蘸、浇、刷的工艺,没有现代机器那样光滑平整。
元青花瓷器颜色
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
元代使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
元青花如何鉴定真假?
元青花作为青花瓷中的霸主,如今世人对元青花的钟爱,导致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升。因此,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
第一: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
真正的元青花瓷胎质厚重而坚硬,且多是大型成品,鉴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元青花瓷胎里面含有较多杂质,多呈现为铁褐色的小点,胎土不够细致,胎壁上的小孔也较多,另外,元青花瓷外形圆润、线条流畅,没有刀痕。仿制的青花瓷往往是土质细腻,没有杂质和气孔,刀修得痕迹较明显。
第二:元青花瓷圈足一般大而矮,器底和器内盖不施釉,但是器底和器内会有釉斑,罐瓶类的元青花瓷的胎体一般是四段三接或者是五段四接的,接口一般位于底部、腹部和颈部,接口处用泥浆粘住,会有明显的凸起。元青花瓷的内壁和器底一般是不施釉的,内壁呈现火石红色,器底布有红色斑,仿制品在这些细节处都会有破绽,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第三: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这只是相对而言,也不能排除现代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的器物,还得在器形、纹饰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断。
第四: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元代使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
第五:元青花瓷采用手工拉坯后脱坯,成品内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和旋纹,修坯常用的两种刀是条刀和板刀,清康熙之前,使用条刀修整青花瓷外壁,内壁是不修的,清康熙中期之后,板刀开始使用,青花瓷的内壁也才开始修整,如果标明为元青花瓷的瓷器出现了内壁修整的痕迹,那就一定是赝品了。
相信这些能在元青花鉴别方面帮到大家~
元青花的鉴定方法都是通过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没有明确的方法,这里给出几个经验之谈供参考:
一、元青花一般胎体厚重,上手感觉适中;
二、器底无釉,多数器底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刀痕并黏有填砂。
三、青花色泽有浓艳、灰浇两种,均有铁锈斑;
四、具有圈足外墙斜削处理,往往留有浸釉时的手抓指痕,露胎部分呈褐红色;大件器底无釉露胎部分常黏有较大面积的釉块。
五、分段制造,拼接而成,接底痕迹十分明显,特别是罐类内壁釉面有不平状。
六、有人说元青花都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不是元青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鉴别技巧:
一、在收藏交流学习中一定要找对门路和结识良师,包括书籍资料一定要寻找正确,参考图标选用确保正确。
二、我们也是从学习标本入手的,标本就是古瓷碎片。这些珍贵的古瓷片,正是认识元青花、熟悉元青花、掌握元青花特性的法宝。通过大量的摸索研究总结,才能让我们的收藏研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才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真伪,淘得真品。
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
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
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
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
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的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
元青花是非常珍贵的一种瓷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手段辨别真假。
在纹饰的层次上,层次不一样的元青花会有对应的大小,就相当于一个容器一样,容器有的容量就决定这个容器的大小,这个就是辨别出元青花的一个方法之一。
在长久的鉴定里,还有也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元青花的真假了,如果这个元青花的装饰层为七的话,那么不好意思,这个就是仿品的了,因为这个七字是元朝时比较忌讳的,作仿品的很多人是 不知道的,一旦有这样的元青花,那就是仿品的概率很大。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第一,在一定的色感上造假的无斑,而真的则有斑,造假的褐色也不够,往往造假的釉子非常的厚重;第二,真的斑痕在运笔的笔路中,这种斑痕是非常自然的存在纹路中,斑痕有动感。假的用重笔和多次复笔,有的重笔再加复笔。
1、独有的青花云散与独有的模糊迷离感。
2、画工自然奔放,无半点滞续感。
3、底足的沧桑感无法复制。
4、青花与白釉的互动,应用到了极致,后代再无超越。
5、任何一种有历史岁月的瓷器,都会留下一些陈旧微痕迹,需要细心发现。
6、其实,任何门类的仿品,包括所谓的高仿,都无法仿制其气韵。
元青花的鉴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型。
窑工们在器物工艺把握上非常熟练,分段接胎塑造器形是基本工艺,器形朴实优美,手艺潇洒自如,淳朴的窑工在被压迫、管制的环境下,靠着祖辈传下来的高超娴熟手艺,创造出的每一件艺术品,看上去都会有时代印痕,我们理解的神韵就要从器形上找到,看型是第一关。
二、看青。
元青花的青花色彩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这种青花色调,是根据器物的质量来使用的,各地区的元青花色彩不是统一的,并不都是铁锈斑明显深入胎骨,也不都是有夕光和触摸有凹凸感觉。
有时候一件器物会出现几种青花色调,这样的装饰手法,既能节省优质青料,又能突出主题,还能感觉出青花色泽所表现出的层次感。
三、看花。
绘画是元青花的一大特色,画面不断创新,流畅随意、豪放粗犷、精美粗细结合,笔功有速度、笔法有气度,不迟钝而有气势。
一些人物故事场面的绘画,应该是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参与其中,甚至几件著名的人物罐有可能出自一人之手。这种超级水平的发挥,带动了整个元青花的水平提升。
四、看釉。
真正上乘质量好的元青花,釉色很有特点,能感觉出幽兰绽放、靓丽坚硬,胎釉结合平滑细腻。普通元青花的釉同样有着一种气质,简单说可以用一个“润”字来形容,仿品元青花的釉则可以用一个“嫩”字来表达,这需要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去观察培养锻炼。
五、看胎。
元青花的胎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差别很大,越是高档产品,胎土越是淘练精细,总体越是坚硬匀称有空气,断茬处有凹凸面。有些胎土还能呈现出我们所说的“糯米胎”,这种胎质洁白细腻,使用在薄装、模印、器物上成型非常好。
元青花大器看上去显厚重,但实际手头非常适中,不压手,给人一种稳重感。而胎土,是仿品的致命弱点,即便能够仿制出胎内的小气孔,仔细对比就会看出这些气孔没有自然活力,尤其表现在底足上。历史沧桑和自然痕迹是漫长岁月造成的,仿品是无法超越的。
六、综合看。
元青花从制作到分配有很多等级,会有千变万化的情况,仔细观察,元青花都会多少带有一些缺陷,器形不够规正,生烧、过烧造成发色不够艳丽,有的还有少量窑沾窑裂等,窑工们会根据手里现有的泥料,随意制作出胎质薄厚不一的产品,要注意每一件器物胎釉的结合部位,区分淡淡的“窑红一线”的变化.。
元青花怎样辨识真伪
故宫馆藏元青花独有特征分享(本内容依据故宫博物院专家共同观点,本件作品曾由原上海朵云轩首席鉴定专家梅亚民老师与他原同事黄老师共同亲鉴过,上过一次拍卖,因不到保留价而流拍
1全球公认元青花进口苏麻尼青料特征(根据馆藏和英国大维德一对高瓷瓶和二个鬼谷大罐,一个国外,一个是捐给中国博物馆,是江苏一位企业家捐的,最开始是由丘小君蔡国声专家组鉴定,后来博物院专家组再鉴,科技仪器X萤光扫描再鉴)
2最上蕉叶纹画饰与震惊中国……英国大维德画法一致
3进口苏料在麻仓土上多为正蓝色,有光侧照略发紫色
4青花凝聚斑会遍布全身各处青花色,且自然,没规律,更没形状规律,放大图片看或配合30倍放大镜看,必须要有,肉眼看不一定明显
5青花铁锈斑一定在色浓处,自然分布,有流动感,画法方向与器放置方位有一定关联,必须要有
6真品到代元青花铁锈斑上一定或多或少的锡斑,必须要有
7锡斑处一定凹陷,手摸放大看……至于凹多少不统一
8有一定晕散感,有弱有强,浓度不一,也可能混有国产青料
9青花釉面整体有下浮沉感,手摸明显有凹凸感
10釉面酥油感!玉质感,有的全开片,半开片,少开片,不开片
11宝光全身各处(有釉处即有,侧光下,不是直射)
12在光照某角度下,能看见一层雾朦胧薄膜似玉的一层……非常养眼
13外底有足墙和无足墙,有火红石,有旋文,手摸釉胎结合处细腻光滑,放大看有……手摸但有软的感觉
14侧光下,青花下沉感明显
15瓶口沿胎薄釉薄有自然类似虫咬班,是漏釉缩釉之体现,放大看色,陈化,侵蚀……
16全身有少许腐蚀斑,缩釉,漏釉处,甚至有没规则孔洞,麻仓土特有,放大看,生长出许多陈化腐蚀物,有一图,没规律,没大小形状位置规律,纯天然,很重要……
17瓶劲部能见工艺高超工艺特征,也有火红石
18馆藏多数开片 本件也全开片,大片长粗色深,小片在大片间,不穿越,土沁明显
19釉下土沁明显,有垃圾,有变色,汽泡破裂死亡,大少,小多,大比小大得多,大在小群里,自然没规律
20胎内接胎处挤压出泥浆经600多年有断裂脱落现象,内不修胎,有模机纹,包浆老老原重自然
21瓶身和内外底周围有明显使用痕迹
22有原重感
23一点一支笔一笔画法,从不复笔,哪怕色浅色断(放大开有色),人物勾边,再平涂……
挥酒自如,大气豪迈,不过于追求细节,自由奔放,人有神态,花草有灵动感,写字钢劲有力,基本上一笔一笔,满画而不乱,很有美感,栩栩如生感……神韵天成!
24有一张是视频截图,有一闪照,有一放大150倍,光偏暗,没有放大拍!最好持一放大镜30倍看……
综上述23点(全是馆藏专家共同论点)……真品到代元青花!
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