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10位著名私人收藏家,安思远:中国古董第一教父,马未都一生最佩服的收藏家之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8-05 23:31:54 浏览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头号”收藏家:自建博物馆放置藏品,知道是谁吗?

马未都,一位居住在北京二环的私人博物馆馆长,他的博物馆内藏品无数,身价也让人难以估量。他是一位热爱文物的收藏家,买了很多收藏品,而他的爱好就是做收藏。他的博物馆也对外开放,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

马未都一九五五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他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童年时便住在一个空军大院里。童年的马未都和任何处于那个年龄段的男孩子一样,顽皮淘气,对外界都充满了好奇。他好多次与院里的小伙伴相约一起捅马蜂窝,还爬上过古城墙一览老北京城全貌。在他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搞运动,所有的学生娃都要上山下乡。作为干部家庭的子女,马未都当然也不例外。于是只上过四年学的马未都就此离开了心爱的学校,而且再也未能再回到其中,因此他一生中并没有拿过任何文凭。

在他十六岁到十八岁那两年,他赋闲在家,不用去上学也不用去工作,闲在家里做些什么呢?他想到了看书。据他自己回忆,那时候他有一个邻居家里有一本《红楼梦》,这本书在当时是禁止翻阅的,但是也正因为是一本禁书,才激起了马未都更大的阅读欲望。那个时候,他尽情畅游于《红楼梦》世界中,他的个人情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这与他后来成为一个收藏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开始工作,依靠副业赚取大笔财富

一九八零年,饱读中外名著的马未都开始从事于文学创作,早年的知识积累让他在这一行业如鱼得水。一九八一年是他展露锋芒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就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以后,他的才华就被“伯乐”慧眼相中了。很快,这个虽然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作家就调任为《青年文学》的编辑。要知道,在那时候编辑可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

那个时候,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变得越来越有活力。涌现出了许多敢闯敢拼的“下海”商人,马未都也不例外,他选择了那时候最有利可图的中药材买卖。中药材买卖在当时可是一个可以牟取暴利的行业,多的时候,他一个月就能赚到七八万块钱。但是在当时这可是人们眼中的不务正业,于是他一直没把这份副业告诉别人,别人也不知道他每个月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

买卖中药材赚取许多利润为他收藏古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把经商赚来的大部分钱用来卖古玩。古玩这个东西,不仅要看收藏者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还得有物质基础才玩得起这种阳春白雪的东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马未都与在文学界认识的作家王朔、刘震云等人合作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编辑室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就是在那时候被他们创作出来的。

爱上古玩,成为全国知名大收藏家

据马未都自己透露,他很幸运能成为一个收藏家,并且赶上了好时候。在他收藏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文物根本就不值钱,人们像卖白菜一样卖古玩。他写一篇小说稿的稿费都能买好些个古董,要放到现在恐怕一百篇小说都难以买一件真正的古玩。他从乡下回到北京城的时候,更是开始加速了他的收藏。那时他去单位上班的路上有一个买卖古玩的跳蚤市场。马未都每次路过这里都要和这里的文物贩子唠嗑上几句。一段时间下来,他与那些文物贩子都成了好朋友,他也从他们口中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都学不到的真才实学,这充分提高了他的鉴宝能力。

一九九二年,马未都将他在收藏方面的心得和在实践中反复验证都行之有效的鉴宝方法都写进了书里,出版了多部有关于收藏方面的书籍。那段时间,他就萌生了建立一个私人博物馆的想法。一九九六年,在马未都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在北京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建立。一九九七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他的博物馆不仅受到了诸多普通观众的好评,还收到了一些政界大佬的称赞。一九九九年世界建筑大会召开时,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古建筑方面的陈设展,把中国的建筑之美展现给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观众。不仅如此,他还曾远赴法国展现中国传统艺术,引来外界一片好评。二零零二年,观复博物馆杭州分馆正式建立,二零零五年,厦门分馆建立。可想而知其身价之高。

身价成迷,连平时的零花钱都超过百万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这位在北京二环都买得起房子的收藏界大佬的身价充满了好奇。我们先来对他的藏品做一些分析:他收藏了包括紫檀画桌、锦地拼面画桌、磁州窑梅瓶、景泰蓝火龙纹壶等顶级文物,再加上其他的藏品,二零一五年有人曾经估计过,他的这些藏品的总价值超过了七十五亿美元,换算人民币的话就是700亿!商界大腕在他面前也得低着头说话!除了可以交易的文物,马未都手里还保存着一条汉代的鎏金蚕

安思远:中国古董第一教父,马未都一生最佩服的收藏家之一

在中国的古董界,安思远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尊称为“中国古董第一教父”和“明代之王”。他的独特见解和卓越贡献,让马未都等收藏家对他钦佩不已。自幼对东方艺术抱有浓厚兴趣,14岁的他就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从微小的交易中崭露头角。

17岁那年,安思远与艾丽丝·庞耐的相遇,开启了他专业艺术品交易的崭新旅程。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明清家具,通过深度的剖析与收藏实践,让这一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著作《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不仅极具学术价值,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度解读。

1979年以后,他频繁踏足中国,最为人称道的是将珍贵的《淳化阁帖》回归故土,交还给上海博物馆,这份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令人动容。他在纽约第五大道的私人博物馆里,艺术品味得到了极致的展现。他精心挑选的雕塑、绘画,以及明清时期的青铜器和瓷器,共同构建了一个华美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空间。

他坚信,收藏应该与作品紧密相连,让艺术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来访,都能感受到他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细腻处理。安思远的财富并非单纯的物质积累,而是对艺术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他慷慨捐赠,将大量中国艺术品奉献给博物馆,支持徽派民居的保护,积极追寻并归还被盗文物,他的行动彰显了艺术商的高尚情操。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将艺术融入生活,收藏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对中国文化的深情厚意。花黎笙玥海南黄花梨体验馆的藏品照片,仿佛是对他生活态度的最佳注脚。安思远,一个用生命热爱古董,用收藏讲述中国故事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就是中国古董收藏史上的一个永恒印记。他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教导我们如何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如何在收藏的道路上,坚守文化之根,传承历史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