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币

钱币收藏与鉴赏,古钱币收藏与鉴赏的作者简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9 05:03:24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古钱币收藏与鉴赏的序言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也是一种财富储藏手段,是可以用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的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货币。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墓葬里也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经考证应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到了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东周至战国晚期,随着商业的繁荣,金属铸币开始大量流通,但不同诸侯国的铸币形态各异。自秦以后,以方孔圆钱为主,铜铸币的形态基本固定下来。唐初铸造的开元通宝成为后代铸钱的楷模,而且影响到邻近国家的货币形式。晚清以后,引进西方先进造币技术,采用机器铸币,传统的方孔圆钱逐渐被机器制造的金属钱币所取代。四千年来,中国金属货币的铸量极大,留存至今的难以数计。大部分古钱的造型简单,艺术水准和名贵程度往往不能与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工艺品等相比,因此不受人重视。历年来,被当做废铜烂铁销熔的古钱无法统计。实际上,古钱是历史长河中流存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实物资料。它们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收藏和研究中国古代钱币可以使我们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这点而言,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一些收藏品。如王莽政权的垮台,就是同当时推行新货币政策的失败有关。

如何鉴赏古钱币?

  一、古钱币常见作伪方法
  1、翻铸法。 此种方法以真钱原品做模型伪造。浇铸铜水多为古代铜钱或铜镜溶化而成,因此翻铸铜质仍为青铜或红铜。由于热涨冷缩缘故,以本钱翻钱要小于本钱,即翻铸小一匝。此种伪钱上市极多,有的几可乱真。
  2、改刻法。 选择旧铜钱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来伪造。此种伪造品为数不少。如五铢改刻为太清丰乐,小货泉改刻为永光景和等。还有选择铜钱文制模糊的添刻文字或星月,如改刻半两为两两或半半,改刻五铢为五五或铢铢。用种种办法标新立异。
  3、粘合拼接法。 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取相同品两至数枚,磨去没钱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连泉、合背或同文钱。还有磨去二个旧钱的背,拼合起来成为两面文字。
  4、色泽作旧法。 出土古钱历经百年地下腐蚀,有的满身翠绿、有的红、绿、黄、白,斑斑驳驳,钱币界称为“生坑锈”。传世的古钱由于长久玩赏,油汗入表,钱体呈黄褐或褐色。作伪者为取得“生坑”、“传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伪钱色泽上作旧。常见的方法如下:
  一是伪造绿色。因为出土的古钱都有绿锈,所以伪造古钱施以绿锈,方能逼真,伪造绿锈的方法有七种:
  (1)将伪造的钱埋入土中,经过二三年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颜色的锈了;
  (2)将伪造的钱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的绿锈了;
  (3)用胶水调以绿色粉末,涂在钱上,便成为一种类似硬绿的锈
  (4)用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涂在伪钱上,便成为了一种类似硬绿的绣;
  (5)用绿色瓷漆涂上伪钱,经过一年半载,瓷漆干燥坚硬,颇似硬绿绣;
  (6)用真的铜锈粘在伪品上,这样看上去硬绿满身;
  (7)将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
  二是伪造红锈方法。出土的古钱也有生红锈的,伪造红锈的方法有四种:
  (1)将造成的伪钱用火烧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带红色的锈;再浸以盐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取出来,便有红绿锈色,颇似出土古钱了;
  (2)用胶水调以红绿粉末,也能造成红绿锈色;
  (3)用松香调以红色与绿色,同涂在伪钱上面,便成了红绿锈;
  (4)用红色瓷漆与绿色瓷漆调涂伪钱上面也能造成红绿锈。
  三是伪造传世古法。流传数代王朝没有入土的古钱,钱面往往有一种黑褐色,这种颜色称为传世古。作伪者伪造这种颜色的方法通常有下述两种;
  (1)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冷,钱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衣带裹之,经过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便与真钱相似;
  (2)将伪钱用盐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现黑色,再裹入衣带一年半载,色泽渐发光润,与传世古钱相同。
  二、古钱时代风格鉴别
  1、先秦钱币风格。 先秦时期,货币以刀、布、圆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等为主。大部分的刀、布币币身极薄(部分地区釿布、戈邑方足布、即墨小刀等的币身较厚),刀币的浇口在首端。刀、布的浇口及边缘常有浇铸时挤出范外的多铜,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状态。有些伪造的刀、布币边缘被挫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暴露了伪造痕迹。大部分刀、布币的文字是用刀刻在泥模上铸成的,其笔画是一刀而成,绝不致窜,甚至还看得出落刀与收刀的形迹。这种战国文字书法流畅隽秀,前后相贯,生动自然,而伪造者由于对战国文字缺乏深入研究,故有些伪品字画呆滞,笔意全失。由于战国文字较难模仿,因此,伪造者每获真钱,即有以翻铸赝品。这种翻铸的伪钱比较难于识别,然而通过认真观察,可以发现翻铸的伪钱一般较厚重,铜质也粗。当然,这类伪钱中也有铸得极精的,这就必须细心观察整个钱的外表及其锈片的真伪,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汉钱币风格。 汉武帝时的三铢通行时间不长,存世也少。伪造者取五铢改刻,但三铢比普通五铢轻小,“铢”字写法也与五铢有明显不同,易于识别。也有以钱翻铸的伪品,但能乱真者少。汉代的普通半两、五铢钱存世较多,目前所见伪品几乎都是半两、五铢中的特殊品,如“两两”、“五五”等(实际上确有当时错范或戏铸的真品)。伪造者一般采用真钱改刻的方法,也有翻砂而成的,如伪钱“五五”、“平平五铢”但翻造不精,肉质粗糙。新莽朝的铸钱工艺非常讲究,向称铸钱好手,但仔细观察,王莽钱也有精细之分。拿著名的六泉十布来说,有轮廓斜削、笔画细挺、制作特别精美的;也有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的。十布又有通穿(即圆穿与首端间有中线者)与不通穿二种。从整体上来讲,当时的钱文以悬针篆为主,其笔画之流畅峻削,布局之匀称得体,皆臻上乘。六泉十布中除大、小泉及大布外,伪品较多。有未见真钱,仅按旧谱翻造的“幼泉二十”伪钱,制作粗劣,容易识别;也有取旧钱改制的“壮泉四十”伪钱;还有照真钱翻铸的,这种伪钱虽较精致,但与真品相比,文字缺乏生气,终能识别。新莽朝的大泉五十虽无人作伪,但一些特殊品如大泉五铢等亦有伪品。真的大泉五铢是当时铸的改范钱,原来的“十”字犹隐约可见;还有一种大泉五十背有吉语,如“长乐未央”等,文字书法生动有致,非作伪者所能摹仿,但极少见。
  3、魏晋南北朝钱币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钱币种类较多,在钱文上已打破了铢两相称的习惯,出现了一些国号钱、年号钱及古语钱,如“丰货”、 “汉兴”、“凉造新泉”、“大夏真兴”、“永光”、“景和”、“天清丰乐”等等。这一类钱由于奇货可居,伪造也多。“ 丰货”钱的铸工较差,但文字苍劲古拙,伪品则貌似而神异,真伪易对照。“汉兴”、“永光”、“景和”的直径在1.55至1. 7厘米之间,“凉造新泉”、“天清丰乐”的直径在2至2.2厘米之间,“大夏真兴”的直径在2.2至2.3厘米之间,若发现直径大于此者,基本上都是伪钱。“汉兴”有直接横读两种,文字亦有篆隶之分。“永光”、“景和”极为少见,解放以来未见有新的出土,且钱小穿大,容易破损毁灭,故现存精美完好者屈指可数;两者以“永光”尤为难得,伪造者常以六朝五铢改制,但形制、文字面目皆非。“凉造新泉”的文字瘦小端正自成风格,可惜笔画间常残留流铜,钱文不甚清晰。若发现特别清晰规整的“凉造新泉”,倒要细心观察,看看它究竟是否真品。北魏“太和五铢”以生坑为多,而伪品则多数做成熟坑(这非说凡熟坑的太和五铢都是伪品)。凡是传世流行的古钱,不论是携带或收藏,都是用绳索穿起来的,经过长时间的摩擦,钱的两面都一平如镜,若是人为的熟旧,往往字口轮廓磨塌,文字失去精神。
  4、唐代钱币风格。 唐代货币以开元钱为主。初唐开元大型精美,会昌开元铸工较为粗糙,其背文有“昌”、“京”、“洛”、“益”、“荆” 、“襄”、“蓝”、“越”、“宣”、“洪”、“潭”、“究”、“润”、“鄂”、“平”、“兴”、“梁”、“广”、“梓 ”、“福”、“桂”、“丹”、“永”等23种。背“永”字者最少,“永”字有穿上、穿下及大小之分,但文字多臃肿而平夷,精美者少。伪造者有取背文模糊的会昌开元改刻成永字开元,故鉴别时要留心观察“永”字周围有无刀刻痕迹,若系翻造者又当别论。会昌开元的背文系开铸前用小戳子打印在模上,上下左右位置并不严格固定,有时凸出钱面甚多。此外,尚有背文打印不清或一时不能确释的会昌开元,但确是真品,非改刻伪铸者。唐代的大历、建中钱存世也较少,亦有伪造,但摹仿逼真的尚不多见。大历、建中钱的制作不及初唐开元。大刀钱尚有大型精美者,建中钱多数薄肉小样,大型厚肉的极少。
  5、五代钱币风格。 五代时各地割据政权纷纷设炉铸钱,种类庞杂,由于连年征战,当局者为了应付财政困难,或铸大钱,或铸铁、铅和低质合金钱,故五代时大钱多、铁钱多、铅钱多,制作精粗不一。如后晋时“天福元宝”大多薄小寙劣,制作粗糙;后周的“周元通宝 ”却精美异常,于初唐开元相似。凡“周元通宝”大钱及小平背有龙凤、佛像、公鸡等图案者,皆系后代仿制,决非当时的行用品。又同时马殷的“乾封泉宝”大铁钱,其间精粗相差特别大。“乾封泉宝”大铜钱传世极少,所见伪钱文字过分造作,反失生趣,仔细分辨即能看出真伪。
  6、宋代钱币风格。 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有。两宋300年间,通行以小平及折二钱为主,间亦行用大钱,其轮廓、大小都有一定标准。自南宋淳熙七年开始,钱背以数字纪年,钱文书体也逐渐以宋体为主。总的来讲,两宋钱币的铸工考究,徽宗时期尤为突出,独创一格的瘦金体见于钱文,秀纤的书法配以精湛的铸工。常使伪制品相形见拙。宋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版别多,如宣和、政和共有数百种版别。南宋的嘉定铁钱除大小不同外,又红又专有通宝、元宝、重宝、新宝、永宝、真宝、珍宝、正宝、之宝、万宝等10余种,而背文以有纪地、纪年、纪值的区别,历朝以来,实属创见。普通宋钱无人伪造,而康定、至和重宝背坊、虢,圣宋通宝、靖康等品种的伪钱较多,凡遇到这类钱币时必须慎重对待,要仔细观察有否做伪痕迹,是否与大量的普通宋钱形制相合,南宋的临安府钱牌有三种式样;一种是上下圆角;另一种是上下方角;第三种是上圆下方。清代仿造者取其钱翻砂,制成的赝品几能乱真,唯锈色、色浆不及,个别字文走形。
  7、辽代钱币风格。 辽代钱币有其特殊的风格,钱文旋读,字含八分,笔意古拙,铜色较红。从辽代的天显到辽宋的天庆,近一二百年间,钱文、形制均一脉相承,这说明辽代铸钱有明显的传统性。辽代早期钱币如天显、应历、保宁、统和等存世极少,伪造者无从觅得蓝本,故伪钱亦少。有一种统和元宝伪品,与辽代风格相去甚远,亦易识别。
  8、金代钱币风格。 金代钱币向以精美著称,这与金人掌握了宋陕西炉的铸钱技术力量有关。金代的泰和通宝揩书大钱极为难得,数十年来,只发现二种版别,其书体甚佳,轮廓、文字略有肥瘦之分。曾见一种模仿细字版的伪钱铸得较好,显系用真钱翻铸而成,但为了掩盖新铸痕迹,外轮被敲击变形。小平楷书泰和通宝多数为白铜质地,亦甚难得;篆文的泰和小平钱未见真品;篆文折三泰和确有真品,然存世极罕;承安宝货铜钱未见真品。
  9、元代钱币风格。 元代通行纸钞,早期钱币除蒙文大元及至大通宝外,铸额均少。有些年号仅有庙宇钱传世,这种庙宇小钱不作货币行用,旧称供养钱。元末的至正权钞币值愈大(即钱形愈大),面背错范没有对准所致,造成文字和轮廓都倾于一边的现象,但出于自然,无造作气。其背文笔画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伪造者常用真钱翻铸,由于翻造不精,背文模糊,与真者大相径庭。也有一种伪品虽刻意摹仿,背文特别清晰,同样失去原钱雄浑自然的风貌。历朝铸钱除特使情况外,铸量以千、万贯计,必然是熟练工人才能胜任,他们按工序放手操作,不若作伪者肆意模仿,顾此失彼,弄巧成拙。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钱币如天启、天定、天佑、龙凤等,不仅书体极佳,铸造亦精。大义通宝的铸工不及以上四种,故有“精天定,滥大义”之称。大义通宝偶而也有精美者,但为数极少。以上五种都有伪品,其中最多的要推天启和龙凤。有一种天启通宝伪钱是取天定通宝改“定”作“启” 而成,伪劣品的“天”、“通”、“宝”三字与“启”字有明显的不协调感。
  10、明代钱币风格。 明代钱币,早期与后期的文字、形制都不相同。早期狭轮,文字挺秀;后期外轮变宽,钱文以宋体为主。明初的大中、洪武钱为早期风格的代表,当时各局均有铸造,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五式,版别较多,如“通”字就有单、双点之分,背有纪值、纪地及光背等数种,各地所铸的钱文自成系统,书体各不相同,存世多寡悬殊。伪造者有取常见的浙、豫版改成稀少的京、济、鄂版,以致面背文字不符,暴露了弱点,如伪钱大中通宝背十挂的面文就完全是浙版的字体。又如伪钱天顺通宝是取明末的大顺通宝改铸而成,天顺在弘治之前,属明代的早中期,不应出现明末的钱风,明代实际上没有铸过天顺通宝。明代钱文为避朱元璋的“元”字讳。一律称通宝,且直读(即通宝二字在右、左方);延至清代,钱文仍以直读通宝为主。直至咸丰发行大钱时有恢复了元宝、重宝之称。
  三、古钱的铜质铜色鉴别
  古钱的铜质主要有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数种。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颜色紫红。青铜属铜锡铅合金,其颜色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白、微黄等种。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淡黄、金黄之分。白铜指铜 合金,多见于近代机制币。有一些铜色银白的方孔古钱,习惯上也称为白铜钱,但实际上并不含 或含 很少。它仍是一种青铜,只是铅锡的成分较多而引起了铜色的变化,为了尊重习惯及鉴别上的便利起见,现仍称为白铜钱。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各地的铸钱方法、铜矿资源、成分配给都不相同,所以古钱的铜质铜色也有较大的差异。古钱的成反一般采取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获得,但这种破坏性试验对古钱鉴定来讲并无实际意义,所以古钱的铜色在鉴定上显得更为重要。先秦圆钱的铜色深红,接近紫铜。刀布币的铜色多呈淡红。先秦钱币的另一特点是币身较薄,伪造者常渗入过多的铅以增加铜熔液的流动性,这种伪品铜色暗红,质软易变形。半两及五铢的铸期较长,铜色也深浅不同。凡传世日久的太和五铢,铜质裸露,其色深红,且质地极为细腻,表面几乎找不到砂眼气孔。一种大字版的金旁略低,伪品的铜色较淡,且铜质也粗。五代时的天德重宝铜色微带青白。天策符宝传世品表面常有一层黑色的氧化层,内部铜质多呈水红。永安一百、永安一千铜色微黄,南唐钱币的铜色也多数偏黄。
  北宋早期铁母如宋元、太平等铜色淡黄或微黄,后期铁母如绍圣、圣宋、大观等铜色较深,而宣和、靖康、建炎小平铁母多属白铜。建炎重宝颜色深红,南宋铁母的铜色多数偏黄。辽钱铜色深红或紫红。西复钱铜色水红。元钱铜色深红及浅红者多,而寺观供养钱也有偏黄者。嘉靖之前铸钱用青铜,嘉靖之后则多用黄铜,着与掌握了锌的提炼技术有关。明清雕母(祖钱)铜色以金黄为主。清代新疆铸钱用紫铜,故称新疆红钱。咸丰宝福局钱为紫铜质,但宝福局阔缘红铜质,咸丰重宝当百大钱、背外缘外重五两者属伪品,真品存世仅5枚左右,铜色有暗黄及深红二种,外缘宽度与普通当百大钱同。一说宝福局大钱用铜炮材铸成,铜色深浅不同,但主要是淡红色的铜。小平铁母及部分当十当二十样钱以白铜铸成。咸丰宝河、宝陕当五百、当千大钱为紫铜质,当十至当百大钱为黄铜质,而黄铜的宝陕当千大钱则属伪品,宝泉、宝源及宝巩的当五百、五千大钱有黄铜、紫铜二种。咸丰满汉文浙字钱铜色微带金黄,且铜质细密,书体凝重,伪品钱文为普通楷书,铜色淡黄,铜质也粗。以上列举部分古钱的铜色,但不包括特殊情况。
  四、古钱币形制鉴别
  在钱币的形制中,钱文字体较多地表现了时代的一致性。每种钱币文字各有特征,但它总还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字,有时代共性。这一规律,也可作为鉴定依据之一。鉴定一个钱币字体对不对,首先看它是否合于时代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合于本品种的特点。
  比如,有的“东周”“西周”圜钱,钱文是小篆体,也有“ 化”钱文为小篆体,显然都是伪品。小篆体是秦统一后“书同文字”,才推广到全国的,战国时的两周钱文应具三晋两周金文的基本写法; 化钱文应有齐文字的特征。又如,宋代钱文有“方头通”,明清钱文也有“方头通”,但方的程度不同,有一个从不太方到很方的变化过程。一枚钱币上的字,同出于一人之手,应该彼此协调一致。用拼合法造的伪币,很难做到这点。有人用南明桂王的永历钱改成唐太宗时的大历钱,两种字体差距相距数百年,作法再精也能辨别出来。 各时期的铸钱,或出于需要,或出于规定而形成一些特定的现象。如齐的刀币为保护钱文而把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没有这一特点,多半是伪品。又如唐代的乾封泉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五代十国的保大元宝,钱文应旋读,钱文对读必假,因为 “制不类”。同一币形,先后也有变化。
  燕的明刀币,前期弧背,刀把上的二竖道不上侵,到刀把根部为止,明字长而狭。后期明刀币磬折形,把上的二竖道上侵道刀身,明字多偏。明字狭长,身形磬折,或明字扁圆而身形弧背,必为伪品,因字形不符。 星、月、决纹、出纹等记号,也是古钱形制特点值得注意的地方。钱币上铸星月等记号,是当时人有意的制作。铸星始于秦半两钱,铸月形、四决纹从西汉五铢钱开始。铸四出纹从东汉五铢钱开始,星、月一直到明代崇祯钱上还有,隋代以后已不具有四出纹钱,四决纹似乎未出东汉。这些记号在五铢钱上表现得最多样。试以五铢钱为例;独汉武帝时的赤仄五铢上铸过半菱纹,武帝五铢钱开始铸上、下半星,至王莽钱止。 西汉五铢有面四决纹,至王莽钱止,从至今钱币出土上看,东汉时已无此制。背四决纹开始于王莽时的“大泉五十”,西汉尚无此制。西汉五铢、王莽钱无月纹,东汉明帝至灵帝五铢钱已有月纹,但不多见。凡不符合上述情况者,多为假钱。

古钱币鉴赏与收藏的编辑推荐

俗语云:“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玩。”极言古玩文物收藏与世道乱治关系之深也。当今社会,万方乐奏,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乃和谐之盛世也。故收藏之事,水涨船高,于世人已成热门之举。本丛书分门别类,撷取精华,计有:古籍、古家具、古陶瓷、古钱币、书画、玉器、青铜器、邮票八种,除讲解收藏知识、鉴赏历代精品外,还教以鉴别真伪之法、介绍收藏市场前景等等,使初涉收藏之门者能从中获益匪浅。

古钱币鉴赏如何入门?

首先要有古钱币书籍
如∶《北宋铜钱》《新订北宋符合泉志》
接着就是去你们当地市场逛 在市场上多看多学 少发表意见
注意 要懂规矩 下面附件是古玩行业的一些规矩
仅供参考
仍需要买点有关书籍看看,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钱币铸造工艺、币质、书法和艺术、伪造方法,向钱币商、爱好者、收藏者、专家请教或拜师,上手实践,慢慢的您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多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尤其要先收集宋钱,因为宋钱的价格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低,可以收集很多的样子,并且对钱的各各方面进行研究,当对钱币有一些了解之后再收集清钱,之后再收集其他时期的钱币。慢慢来,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古币鉴赏师的。
您的问题,古钱币鉴赏如何入门;需要多到国内博物馆与艺术品市场、多听听周围老前辈的经验,很快就会入门的!
收藏古钱首先要了解相关信息,然后要多看实物,多过手,建议先从宋钱、清钱入手,因为存世量大,且价格不高,先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多看实物,为鉴别真伪打下基础,收藏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可操之过急:
1学习相关的知识
2多去实践研究
3新手多看少买,多听少说,多请教,不要贪心,买太高档的。
4交良师益友
5购买古钱币一定注意真假和品相,要买真不买假,买好品,不买差品。
收藏古钱首先要了解相关信息,然后要多看实物,多过手,建议先从宋钱、清钱入手,因为存世量大,且价格不高,先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多看实物,为鉴别真伪打下基础,收藏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可操之过急,慢慢来a

古钱币鉴赏与收藏的目录

第一章钱币学与货币文化简史0第一节古钱币与钱币学第二节货币文化简史第二章中国历朝钱币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秦半两与汉半两的差别第二节汉代钱币的演进第三节形制奇特的新莽钱第四节品类繁殊的五铢钱第五节唐朝钱币概况第六节宋朝钱币览胜第七节珍贵的辽、金、西夏钱币第八节明朝的币制和特征第九节清代钱制及其特色第三章历代钱币代表作品鉴赏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第二节秦汉时期的钱币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第四节隋唐时期的钱币第五节宋、辽、西夏钱币第六节元、明时期的钱币第七节清代钱币第八节古币收藏轶闻第四章古钱币的鉴定与收藏第一节古钱币鉴定的方法第二节古钱币的整理、分类和收藏第五章古钱币收藏的历史及前景展望第一节古钱币收藏史上的三次热潮第二节古钱币收藏的现状及前景附录中国古钱币参考价目

古钱币收藏与鉴赏的作者简介

苏平,1974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自幼受父亲的启蒙和引导,从8岁开始收藏、研究中国古代钱币。12岁加入上海市钱币学会。13岁在昆山举行个人首次收藏钱币展览。被媒体誉为“小小古币收藏家”。18岁由中国钱币学会推荐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同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典礼上举办个人收藏钱币展览,20岁在校内再度举办个展。27年来,从未间断对古钱币的收藏和研究,现同时兼顾古代陶瓷、古代书画的收藏与研究,现任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如何鉴赏古钱币?

究竟怎样辨别古钱币的真假呢?
  首先,要搞清楚假钱是怎样制作的,了解了这一过程,也就不难找出其纰漏了。
  假造古币,一般分为两步制作过程:第一制作钱坯,第二步是“作旧”处理,也就是上假
  造钱坯的主要手段有翻铸,改刻,挖补和拼接等。
  一、所谓翻铸,就是用真钱作模子,化铜翻砂铸新钱,市面上出现的大量假造珍贵钱币,都是用这种办法制作的。
还有一些所谓“臆造钱”就是历史上实际没有这种钱,而是钱商为了赚钱,扬言这种钱是“出谱”的稀见品(古钱谱上没有记载的称“出谱”)。欺骗收集者上当。这种钱就是在制作钱模时,雕刻上一些与常品不同的字。然后翻铸。如笔者曾在一位泉友处见到一枚“九字刀”形制与一般的“六字刀”没有区别,就是多了三个字。其锈色和文字气息都与六字刀很接近,铸工很精,极以乱真。如果不是钱币学者反复鉴定,确认为“臆造钱”,真会使不少人上当。
  
  而笔者手中还有一枚“端平元宝”(见图)就属于这种“臆造钱”。折十环读的端平元宝钢钱,各谱均无。根据马定祥批注,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眉批:“见端平元宝环读折十大铁钱,罕。”说明只有这种形式的铁钱,而无铜钱,如有铜钱必是铁母。但这枚钱,文字呆滞,锈色可疑,钱体歪斜,决非母钱。
  
  用真钱翻铸的假钱,一般工艺精湛者不易看出,但若仔细辨别,仍可看出文字笔划较粗,竖、横、撇、捺细部模糊。铜质亦有区别,有的翻砂时,把原真钱上的锈斑印上了砂型,翻铸的伪钱原坯上就有原锈斑状的铜块。由图中的两枚賹六化,加以比较,其文字上的差别,是明显的。
  
  集市上见到的大部分翻铸假钱,都是易于辨认的。有一些却极难判定,如一枚“国宝金匮直万”文字、锈色都不易看出问题:一枚元代珍品《中统元宝》篆书小平要价2000元,作工也很精细。二枚钱细部均有疑点,这些就要靠进一步的检测手段和数位学者共同商断,不要轻易成交。
  
  二、改刻法,就是把一般常见的古钱,改刻一两个字,使其变为珍稀贵重的钱币。如一般的五铢钱,把五字的两竖取掉,改为“三铢”。把“大观通宝”小平改为臆造的稀见钱“大同通宝”。把“三字刀”中间的字刻掉,改加上字,成为一把珍贵的“六字刀”,改刻后,又用作旧法处理,往往不好辨认,需特别慎重。
  
  一些记号钱币也有这种情况,如在普通“建炎通宝”背部穿上,刻一“川”字,也有利用流铜改刻为星月纹。把一般开元钱改为会昌开元的“稀见”品,等等。
  
  三、挖补法:把普通钱币的钱面文字挖掉一两个,然后用油漆、胶水或焊锡补贴上其它钱的文字,以抬高其价格。这种伪造钱币,常常使一些内行迷惑,因为文字形制都比较古老,铜质也基本相当,一时不易辨认。在丁福保编著的《历代古钱图说》第49页中,一种背带日月记号的半两钱,就是改刻的。而“两两”、“半半”则是用挖补之法伪造的假钱。当年,丁福保、戴葆庭这些钱币行家都受了骗,选入钱谱。说明这种伪造手段何等高明,另外也有用此法假造“五五”、“铢铢”等钱币的,收集者应当多加留神。
  
  “历代古钱图说”中的“两两”与“半半”钱系伪造钱,是马定祥先生在其批注本中指出的。图谱上的拓片,难以判定伪造的方法。初步推断属“挖补”,是因为如果用两个半两钱分割而重新焊结,其痕迹则较明显,丁、戴两位泉界老前辈未必会出此失误。由于未见到原来的钱币,难以下此结论。
  
  拼合的方法一般常用锡焊或银焊,有的把原钱截取一部分,焊上另一钱的一部分,使钱文改变。有的是把两个同样的钱背磨薄,然后焊结在一起便成了一枚稀有的“合背”钱。
  
  假钱原坯完成后,下一步便是“作旧”。“作旧”主要是上色和涂假锈。
  
  古钱币的锈色,一般有“生坑锈”、“水银古”和“传世古”几种类型。“生坑”有红、绿、蓝、黄等氧化锈色,有薄有厚,有的较均匀,有的凸凹不平。伪造假钱者,对造假锈很下功夫,冒充“生坑”的比较多。其方法是把钱坯加热后,放进不同浓度的酸类与盐类浸泡,一、两天后就会变得色彩“斑斓”。或者是用胶水、松香调和颜料,或者用油漆涂抹,然后再用细砂纸打磨,就变成不同色泽的“生坑”。
  
  “传世古”是指未曾入土或出土时间较长,经人手反复摩婆过的古铜钱。光泽明亮,颜色油黑或纯青、纯绿。假钱一般是用油烟薰黑,或者涂上黑色的油漆涂料之类的包装,然后打蜡上光。
  
  也有一些作伪者,把假钱经过酸洗后,再埋在土中,过一段时间生锈后拿出,冒充“生坑”。
  
  “水银古”,颜色黑而发亮,很像黑底上涂了一层水银,反光的感觉较强。这种锈色一般作假较难。
  
  知道了古钱作假的方法和过程,也就能寻找出鉴别真假的办法。
  
  辨便主要辨形和听声。
  
  辨形方法之一的是辨别文字。文字首先是看“气息”,“气息”就是风格和韵味。各个不同时期的钱币文字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和韵味。如先秦以前的文字叫“金文”,又叫“大篆”,就是布币、“刀币”上的那种文字。秦统一六国后用“小篆”,两种篆文不同,前者更古朴拙厚,笔画回合曲折度大。如果在刀、布上出现了“小篆”的字体,就值得怀疑。另外,王莽的“货布”用“悬针篆”,北周三品用“玉筋篆”,唐代钱文用隶书,北宋钱为“篆”“隶”“行”“楷”都有的“对子钱”。这些看得多,熟悉了,能对其钱文风格有所了解,见了“臆造”的生癖假钱,就能识别。比如有一枚“元祐元宝”,经查,北宋元祐年未铸过“元宝”,(因为钱文中惯例不应允许两个“元”字重复),又细看文字气息,“元”字呆滞,其它三字也与北宋钱风有异,就可断定为假钱。
  
  辨文字,还要看钱面上的文字组成,是否协调统一,改刻和拼接的钱,文字常常南辕北辙。文字气韵不协调,像书法一样,不是同一人书写,书体就不同。
  
  看钱文,还要看字迹是否清晰。翻铸钱,要用真钱作模子,而所用的真钱,又不是雕母,一般都有所磨损。翻出来的假钱,虽然铜质很新,而字迹都显得模糊。所以,凡是,遇到字迹模糊的珍稀钱,就要注意。这枚“永通泉宝”钱,不仅是一枚臆造钱(假冒南唐时的古钱,当时的稀有钱币中有“永通泉货”,与这枚钱的大小形制相类似),文字风格不统一,三个字隶书,一字篆书,而且字迹也很模糊,比如,“通”基本上属子篆书,但“之”的笔划,根本看不清楚。有的集币者可能要问:“真钱磨损时间长了,也会变模糊,假钱字迹也模糊。二者怎样区别呢?”
  
  其实,这也不难区分,主要参照钱体钢质的磨损情况。真钱字迹模糊,肯定整个钱体同时受到很大的磨损,二者应当是同步的。
  
  如果钱体铜质较新,形较完整。而字迹模糊,就可以肯定是新翻的假钱了。
  
  辨形的第二种方法,是分辨铜锈。生坑铜锈种类很多。色泽分为黄、红、蓝、绿、黑等。有的是通体绿锈,有的部分锈蚀,有的是点锈。
  
  一般来说,年代近一点的,锈结的程度要松一点,浅一点。传世的钱币,很多没有铅色,但色泽深沉古朴。有的虽磨的很亮,而铜质与一般新钢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
  
  入土几百年的古钱,因地下潮气的长期侵蚀,锈蚀程度很深,常常渗入钱体内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 种锈,古钱收藏家们称之为“入骨锈”,不但用手抠不掉,就是用金属工具也难以剔除。
  
  布币,刀币及汉唐以前的生坑出土钱,大部分都是这种“入骨锈”。如果我们遇到这种钱,拿到手中,用指 甲或火柴棒,轻轻一抠,就会掉下来,露出铜色,那就很可能是假钱。
  
  很多假钱,由于用酸类和盐类浸泡过,而其锈色是“粉绿”色,锈层薄而鲜艳刺目,这些都是很容易辨认 的。
  
  有的假钱,用胶水,油膝和涂料作假锈色,而质感粗糙,既不细腻,也不均匀,是一种小颗粒或糊状的堆积物。行家们称之为“疙瘩锈”,用指甲使劲抠,也就露出原钢的底色。这也是一种辨假的有效经验。
  
  识别假钱,还要看铜的质量。不同时代的古币,铸造时用的铜不一样。春秋、战国到汉魏,主要是青铜。明清钱主要是黄铜。唐宋以后各代也有用白铜的。新疆清代的钱币用红铜。
  
  铜色的白、黄、红、青,主要是铜合金成分不同。铸钱很少用纯铜,都掺有锡、锌、铅等金属。掺杂的有色金属不同,铜钱的颜色也就有了区别。
  
  各朝代铸钱都有严格的比例配方。所以,观察铜色,也是区别古钱真伪的一个方面。例如,现今集市上出卖的很多刀币、布币,锈色之下,能看到黄铜本色。而秦以前铸币都是青铜,所以,可以肯定是假货。
  
  正因为如此,有些手段高明的假钱制造者,在铸造先秦的稀有刀布时,所用的铜是熔化了一般的三株、小半两钱。这样就变成了青铜刀布,使人难以辨识。
  
  辨别真假古钱的另一种手段,就是除了用眼睛观看钱文、锈色,还要听声音。
  
  古钱币年代越久,掷在水泥地上的声音越暗哑。一般刀、布、先秦半两,都是哑音。而明清钱,距今时间较短,特别是清钱,只有一、二百年,钱币扔掷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则为亮音。
  
  如果齐“六字刀”、秦“三孔布”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很亮。就值得怀疑。
  
  总之,识别真假钱币,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有一些书法上的修养,冶金铸造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再能熟知各朝代铸钱的历史背景,就会更加方便,省去许多麻烦。
  
  事实证明:有一些文化程度不很高的人,通过长期实践,反复摸索,积累经验,终于掌握规律,最后成为行家
买参考书究竟怎样辨别古钱币的真假呢?
  首先,要搞清楚假钱是怎样制作的,了解了这一过程,也就不难找出其纰漏了。
  假造古币,一般分为两步制作过程:第一制作钱坯,第二步是“作旧”处理,也就是上假
  造钱坯的主要手段有翻铸,改刻,挖补和拼接等。

古钱币鉴赏与收藏的作者简介

刘建斌,笔名柳丛、伍文,男,1942年生于河北承德,成长于北京城中。曾任《中国交通报》编委兼副刊部主任、《新闻写作窗》杂志主编。长期从事古代钱币的研究、鉴定、收藏工作,现任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兼学术部主任、东方收藏家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个人主要学术著作有《古钱币掌故及鉴藏知识》等,与他人合著《中华收藏大辞典·钱币卷》、《古玩辨伪全书》等。

收藏钱币与字画时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应该是真假和品相
收藏纸币与字画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看这些东西的收藏时间以及价值,属于什么时期和真假性。
我认为收藏钱币和字画时最应该注意的是字迹和落款,一定要看清他,否则很容易被骗。
钱币和字画都非常有收藏价值,但收藏起来需要注意它们的防护工作要做好,这种容易破损的东西稍微保持不好就不值钱了。
个人认为收藏钱币与字画最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收藏品的来源是否正当,而且还要注意收藏品的是否是真品,结合自己的喜好收藏。
收藏字画和古钱币这里边是有很多门道的。在这里面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需要辨认所收藏的东西的真假与好坏。
很多人喜欢收藏,就是觉得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风险感觉刺激。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会存在着真伪之分,而如果收藏的东西是件赝品的话,那么收藏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在收藏和字画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有一点在于一定要了解关于字画以及钱币的相关知识,不能够不懂装懂的去靠运气来对一些钱币或者是字画进行收藏。在收藏的这个行当中,凭藉运气是很虚无缥缈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自己的眼力见,去了解关于文物的相关历史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比如多去了解一些钱币的历史,哪个年代的最具有收藏价值,切忌盲目跟随。
而在字画的收藏过程中,要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偏向不能够进行一个大综合的收藏,不然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去对藏品下手。如果是出于投资的角度进行收藏,会丧失许多乐趣在里面,更多的是看待利益的得失。在收藏的这个行当中最多的还是进行一种鉴赏,提高自己的品味以及对于字画文化的追求。在收藏字画的过程中,要懂得一定的鉴赏方法以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收藏适合自己能力的,不能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不然就会造成自身更大的困扰,甚至会出现一些悲剧的发生,那么也就丧失了收藏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字画与钱币来说,储存方式也是尤为重要的。像字画和钱比这种收藏品是很容易腐蚀的,一定要对字画以及钱币进行特殊的保护,以保证其存放得当不会受到破坏。

厌胜钱的收藏与辨伪

在我国古代钱币中有一部分非正式行用的钱币,它们虽然铸造成钱币的形状,但却不能行使货币的职能,这就是厌胜钱,亦称为“压胜钱”。因大多数有花纹图案、供赏玩,故汉族民间俗称为“花钱”、“玩钱”。厌胜钱上面的图案有反映古代民俗的内容,所以又有学者将之称作“民俗钱”。历代厌胜钱官方与汉族民间均有铸造,但大都是汉族民间私铸。材料一般是金、银、铜、锡、象牙,其中尤以铜质居多。厌胜钱主要用于馈赠、玩赏、配饰、卜卦、辟邪等,种类繁多,形制各异,是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货币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厌胜钱是我国古钱与民风、民俗渊源关系的一种体现,上面的图案多与历史上的宗教信仰、汉族民间艺术、社会风俗、神秘文化有关,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厌胜钱大都是私钱又是迷信的产物,主要因其是非正规货币,过去的钱币学者很少研究,往往只在论著中一语带过而未作进一步的探讨,但实际上厌胜钱流传很广、存在时间悠久。同时从厌胜钱的种类、铸工等来看,大都美观精致,故厌胜钱也应算是钱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对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情况、风俗习惯和汉族民间文化艺术等,有着极宝贵的参考价值。随着古钱收藏热的愈演愈烈,钱币收藏领域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由于钱币稀品、奇品存世有限以及受古钱市场的消化、饱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开始把收藏的视线拓宽,厌胜钱因其具钱形,亦为藏家青睐,日渐成为收藏新贵。因为厌胜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对厌胜钱的研究和收藏,也正是对我国祖先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探索。由于厌胜钱日益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间也极其可观。厌胜钱开始走俏、市场行情见长,是因为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保值功能。因为厌胜钱属于古代钱币范畴,钱币虽是锱铢小器,但亦如青铜器、书画和陶瓷一样,有其自身的文物价值,是不可再生资源。存放时间越长,年代越久,今后升值的机会就越大。二是欣赏功能。厌胜钱大都铸工精湛,文字优美,图案丰富,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的喜欢。因其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因而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欧美钱币爱好者也很喜欢收藏厌胜钱。三是研究功能。厌胜钱与古代社会民风、民俗渊源极深,上面的图案大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精神理念、宗教信仰,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随着钱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的研究视线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有的已跳出传统古钱学研究范围。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考证厌胜钱,甚至有的同志已提出“钱币民俗学”的观点,认为它是隶属于钱币学而又独树一帜的新学科。同其他古钱一样,厌胜钱的仿造也历来有之。人们伪造厌胜钱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受封建迷信的影响,祈求平安、富贵、辟邪;二是受崇古敬古的思潮影响,以及对当时民风、民俗的追慕;三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因为厌胜钱无定制,考证断代主要依据铜色及花纹图案。伪品厌胜钱的辨别主要取决于识别者的见识和眼力。从钱币市场上所能见到的伪品厌胜钱情况分析,历代厌胜钱的仿铸与作伪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真钱直接翻模。用真钱直接翻模铸造,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制作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不管真钱的铭文如何清晰,纹饰如何生动,一旦再次翻模,新钱风格总难免有些板滞,此类伪品容易鉴别。真品色泽自然细腻、光亮,文字、图案清晰,伪品则不然。但如果仿铸得逼真,就要仔细加以鉴别,在形制、铭文、纹饰相同的情况下,注意铜质、厚重、文字书写特点、时代风格和特征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种方法是借真钱的拓片或照片仿照制模。用拓片或照片仿照制模铸造出来的伪品存在四个致命缺陷:一是形制大小有异;二是轻重厚薄有别;三是文字生硬、呆滞;四是花纹图案不够生动,缺乏立体感。在鉴别这些伪品厌胜钱时,若有一枚真品,一份清晰原大照片或精工制作的拓片,二者对照,伪品会马上原形毕露。从钱币市场所能见到的厌胜钱伪品分析看,一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厌胜钱仿铸得最多。五代时期铸造的“周元通宝”?背星月、背龙凤纹、背北斗七星等 ,因后世附会了许多传说,所以仿铸不绝,臆造品更多。生肖品、八卦品厌胜钱因为符合中国的民风和国情,所以历代都有仿铸。明代还仿铸了宋代大量的打马格钱,目的是在当时流行的“马吊纸币牌”游戏中作筹码。所以我们今天见到此类厌胜钱,往往要视其具体特征而定,不能统归于宋。清代由于钱币学研究领域的深入,钱币收藏开始兴盛,同时清代也是仿造历代厌胜钱的高峰。当时多仿造一些吉语和附会有一些美妙传说的厌胜钱,如因为有明代洪武、正德花钱的各种传说,因而汉族民间竞相仿铸,形制、纹饰也千变万化,但早已不具备当时钱币的特征,而牟利成为唯一目的。现今古钱的仿铸与作伪技术非常高超,已严重扰乱了钱币市场和收藏领域,厌胜钱仿造也是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才识,才能不断提高钱币鉴定水平,以免自己在经济和情感两方面都受到假钱的伤害。明清以来,厌胜钱因为其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而受到广大钱币收藏鉴赏爱好者的喜欢。可以说,琳琅满目的厌胜钱为我们研究、考证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及民风民俗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厌胜钱属于最早的纪念币范畴,我国每年发行的金属纪念币大概就是承袭古代厌胜钱的一些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