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他后来成了一名什么?
- 2、关于吴冠中的资料是什么?
- 3、父爱之舟的作者是谁?
- 4、吴冠中先生简介50字?
- 5、谁能提供吴冠中的历史背景啊
- 6、《桥之美》吴冠中作者资料
- 7、吴冠中的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所在的朝代、写过哪些文章等。
- 8、吴冠中简介资料
- 9、吴冠中简介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他后来成了一名什么?
画家,教育家。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扩展资料
吴冠中在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与新加坡有深厚渊源。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
在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中,有其精神父亲鲁迅的形象与野草共生出现在作品《野草》中。吴冠中说过,“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
我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那时受到很多攻击,说齐白石和鲁迅怎么比较。我讲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
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他后来成了一名:画家
《父爱之舟》,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父爱之舟》,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作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他后来成了一名画家。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
《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扩展资料
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谨严。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
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关于吴冠中的资料是什么?
吴冠中1919-2010江苏作家
关于吴冠中的资料: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2016年4月4日,吴冠中油画《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2019年6月2日,吴冠中水墨画《狮子林》以逾1.4亿元价格成交。
人物经历: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就读吴氏小学。
1930年,入宜兴县县立鹅山小学学习。
1931年,小学毕业,考入无锡师范学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师范初中,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5年,投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林风眠率领全校师生,与人民一起撤离杭州。
1938年,艺专附中结业,升入本科学油画,师事常书鸿及关良。同时亦学习中国画。
1940年,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
1941年,仍迷恋油画色彩,转回油画系。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3年,于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07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冠中全集》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主要作品: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谁?
《父爱之舟》的作者是吴冠中。
吴冠中(1919- 2010) 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
吴冠中兼取中西绘画,长期从事油画民族化实践,其油画清新、明快,富于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后又从事水墨画创新,其画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注重点、线与墨块交融的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现代气息。
内容简介
《父爱之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作家、中国绘画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梦境的形式回忆了父亲借姑爹的渔船送“我”上学等几件难忘的事,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激。
“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的爱。
吴冠中先生简介50字?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
?
扩展资料:
吴冠中是在当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深受人民尊敬的艺术家。数十年来历经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
2006年8月,吴冠中将代表作品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 长江》、水墨作品《江村》、《石榴》无偿捐赠给国家,并由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多年来,吴冠中捐赠给国家和公立机构的作品超过百件。
吴冠中先生曾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印尼国家展览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
1991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金勋章,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06年12月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1919年8月29日(阴历闰七月初五)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一个农民家庭。
扩展资料:
吴冠中是在当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深受人民尊敬的艺术家。数十年来历经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
2006年8月,吴冠中将代表作品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 长江》、水墨作品《江村》、《石榴》无偿捐赠给国家,并由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多年来,吴冠中捐赠给国家和公立机构的作品超过百件。
吴冠中先生曾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印尼国家展览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等处举办个展数十次,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
1991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金勋章,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06年12月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冠中
谁能提供吴冠中的历史背景啊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wo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 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
1943年 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展。
1946年 与重庆大学附小教员朱碧琴结婚。通过教育部留欧考试。
1947年 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48年 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 为寻根毅然回国。
1951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 因教学观点不同而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从此以画风景画为主。
1956年 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 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 文革期间,下放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 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 中央工艺美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1979年 中国美术馆主办“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81年 出访西非三国并至巴黎访旧友。
1985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吴冠中新作展“。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香港艺术节“认识现代中国画“画展及研讨会。
1987年 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作品于开幕40分钟内全部售完。
1988年 参加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
1989年 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在美国举办作品巡回展。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开创中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0年 赴香港、新加坡、泰国展画讲学并写生。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开创中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1年 接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吴冠中师生展“在北京举行。墨彩《交河故城》以225万港币售出。
1992年 大英博物馆首次破例举办“吴冠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
1993年 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接受“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 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出访北欧五国。访问印尼并写生。
1995年 接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创意和成就奖“。香港主办“叛逆的师承-吴冠中“画展及“20世纪中国画国际研讨会“。
1996年 参加李政道博士主持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并作抽象画。
1997年 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吴冠中画展“,巡回高雄市山美术馆。
参考资料:http://wuguanzhong.yishujia.com/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桥之美》吴冠中作者资料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艺术家生平
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1919年10月29日-2010年7月25日),江苏吴江人。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享有“东方徐悲鸿”的美誉。吴冠中13岁时即以状元的成绩考入苏州美专学习美术。后来前往南京继续深造,师从徐悲鸿。在南京时期,他与徐悲鸿、朱屺瞻、冯雪峰等人合称南京画派四大家。1945年,吴冠中赴法国巴黎,进入巴黎美术学校深造。在巴黎时期,他接触到了西方绘画的创作理念,并对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1949年返回中国后,将西方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吴冠中的作品风格独特、多样,包括油画、书法、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作品宏大而富有感染力,常常以自然景观(如桥梁、水乡等)为主题,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与追求。他的代表作品《桥之美》即以桥梁为主题,以精湛的绘画技巧和鲜艳的色,表达了他对桥梁的热爱和对生命力与活力的追求。吴冠中是中国美术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多次展出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他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成就也使他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2年毕业,任国立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同时在A?洛特工作室学习,并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美学小品。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文字相向杂出,让人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而文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 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 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 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 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 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 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 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 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课时: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
第一课时(课内指导)步骤: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 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 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课外进行)
学生课外自读全文,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把难懂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课外辅导。
把生字词注音解释后抄在笔记本上。
或
【简介】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详介】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作者叙述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人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这段文字为读者开辟了一个视角: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对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吴冠中的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所在的朝代、写过哪些文章等。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吴冠中是画家,没写过文章。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 《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雪》,《长城》
吴冠中简介资料
吴冠中简介资料: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中国现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
主要油画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主要中国画作品有《春雪》、《狮子林》、《长城》等;主要文集有《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望尽天涯路》、《画外音》、《我读石涛画语录》、《吴冠中谈美》、《横站生涯五十年》、《我负丹青》、《吴冠中文丛》等。
主要画集有《叛逆的师承—吴冠中》、《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冠中》、《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集》、《吴冠中全集》等。
人物评价
吴冠中是中国现当代知名画家,他身上承载着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记忆,并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重要转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他将自己兼习油画和水墨画比作‘水陆兼程’,在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两个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在绘画的深层观念上投注着传统文人的精神取向。
吴冠中是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积极投身中国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为中国文化艺术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俭朴,把很多作品无私捐赠出来,留给了人民,体现出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人品,是文化艺术界学习的楷模。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艺术巨匠。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画领域有着独到建树,代表作有《春雪》《狮子林》《长城》等,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等,出版个人文集《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吴冠中的作品赏析:
1、江南水墨画
彩色镶嵌是画里珠宝,人间衣衫。小镇中前、后、左、右房屋相挤碰,一间屋连接一间屋铺展开来,丰富了画面。灰调中有色彩的出现,冷暖变化多。大笔横扫,有纵横交错之感,高高的白墙有着五彩斑斓的色彩。点线面的结合,黑白灰的构成,色彩的点缀,让画面有了更深层次的韵味,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情。
2、油画
吴冠中的油画更是色彩丰富,用油画表现东方的底蕴。从吴冠中的画作中,时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的神韵和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独特的绘画思想和影响力,不仅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拓展了中国油画的表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