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为罕见的稀世珍品开元通宝,唐朝的钱叫什么名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2 02:19:46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通元宝是什么时候的

唐代的钱币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颁行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币值改革,结束了从汉代以来五株钱的时代。
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
唐代的钱币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颁行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币值改革,结束了从汉代以来五株钱的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43.htm
大通四年(532年)
开元通宝
名称: 开元通宝
制造年代: 唐
材料: 铜
规格: 直径2.4厘米
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图示开元通宝为铜质,表面有锈,磨损严重。钱外郭宽粗,并且不均匀;内郭极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除“元”字头部模糊,余三字方正摆放。通字“甬”头极有特色。“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外部较阔,且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又“开元通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时期形有小异,“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区分,其中又以后两者少见。
开元通宝由于出土较多市价较平,普通开元通宝,每枚人民币1元;中期开元每枚约10元。较昂贵的早期银开元,可到数千元。另有晚期会昌开元通宝,市价略高,每枚百元左右。因此普通开元收藏家不必大量收藏,存一两枚观赏足矣。对于会昌开元鉴别应加以注意。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昌”字戮,与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不规整。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或背文有“扬”者,定为伪古。保存钱币入盒袋均可,钱文朝下或内置,以防磨损。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开元通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决定金融,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唐朝(公元618—907年)承隋之后,又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时,封建地主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励精图治,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极盛时期,是唐朝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在农业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耕地面积扩大,百姓生活殷实富足,府库充实。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兴盛情景。在城市中,商业兴旺,交通发达,很多城市都设邸店,为商人服务,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飞钱”(或称“便换”)和信用机构“柜坊”,当时商品交换活跃、钱币收支频繁程度可见一斑。唐代冶炼技术取得新成就,全国有168个银、铜、铁、锡冶炼所,金属器物以捶击与浇铸制为主,运用切削、刻凿、焊接等技术。另一方面,汉五铢钱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其间历经盛衰,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即使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样式,至隋末战乱,社会上薄小劣钱大量出现。再加上前代周、齐、梁旧钱的流通,则通货之状况极度混乱。唐建国后,为适应其统治需要,于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着手整顿货币,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通谓之开通元宝钱。《龙川略论》中记载,苏辙至京师,参知政事王介甫问铸钱。对曰:“唐开通钱最善,今难及矣”。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方孔圆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我国的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如五代的周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都模仿了开元通宝的文字形制。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而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开元钱的划时代地位表现在:
(1)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
(2)我国古代的重量计数,多以面文标出重量,均将二十四铢为一两,而自从二铢四丝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甾、铢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为一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在钱币铸造的形制和重量上,开元钱成为唐代以后各代铜钱的标准。

治元平宝,天通憘宝,开元通宝,景元德宝,绍元圣宝是什么年代的古钱币

唐开元通宝,北宋治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绍圣元宝。基本上都属于普通的钱币,价值不高。只有极个别是罕见品。
你读错了,钱币是:年号+通宝、元宝、重宝。
应该是:治平元宝、景德元宝…等等。
除开元通宝为唐代、其余均为北宋钱币。
价格:总价值在二十圆之内,属於普通钱币。
古钱币不都是直读(先上下,后左右读法),还有旋读(上右下左读法)。唐开元通宝因为根据字的不同,背面的不同分很都版别,价格也相差很大,最好有图片区别鉴定。治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绍圣元宝,都是北宋普钱,存世量也大,基本没有什么特殊的,价格基本也在2-5元之间,还要看品相。
治平元宝吧!
治平元宝: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公元1067)铸造。为对钱,各有楷书,篆书,古篆书三种书体,直读,旋读皆有,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6克。有背四出纹版式,且通宝,元宝成对。
天禧通宝: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年~公元1021年)铸。小平钱,光背,有大小字不同的版别。普通钱铸造量大,存世极多。另有小平,折二铁钱。以折二铁钱较为稀有。
开元通宝: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绍圣元宝: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铸造。对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几种。绍圣元宝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铜、铁钱。小平广穿者较多,另有背星月纹者。

我有一枚写着“开元通宝”的古币,它是哪个朝代的?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而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文是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直读“开元通宝”或旋读“开通元宝”,钱文书体为著名的八分书,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 ,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重一钱。早期开元通宝轮廓深峻,文字精美。“元”字第二横左挑,稍后所铸、背有月纹;中期“元”字左、右挑或双挑,“宝”字较小,背常有月纹、星纹或星月纹;后期边廓较宽,铸工粗劣,大小不一并常有错范。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估价:
开元通宝由于出土较多市价较平,普通开元通宝,每枚人民币1元;中期开元每枚约10元。较昂贵的早期银开元,可到数千元。另有晚期会昌开元通宝,市价略高,每枚百元左右。对于会昌开元鉴别应加以注意。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昌”字戮,与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不规整。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或背文有“扬”者,定为伪古。(阿冷阳)
tang chao de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开元通宝继承了秦半两、汉五铢货币的形状,大小,每枚直径8分(约24毫米),重2株4絫(音:累),一枚为一钱,每10钱为一两。并由此演变出新的十进制重量单位——钱两取代了过去的株、絫。
影响
--------------------------------------------------------------------------------
开元通宝的铸行,取代了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五铢钱,结束中国古货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在中国货币史上是一种重大的改革,使中国货币从记重的株两制演进到按数记值的货币制度。
开元通宝分类
--------------------------------------------------------------------------------
初唐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铸武德开元,钱文为欧阳询所书。
中唐铸月痕开元
晚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后有州名。
五代十国的南唐和闽也铸有开元通宝。
小径的开元通宝,多为民间私铸。
开元 是唐玄宗的 年号 那当然是唐朝了
唐钱铸造的比较好,字口铜色都惹人喜欢,可以留着玩,开元钱也是美币之一,是真的留着无妨。钱先不论,有唐人遗物亦养眼。
开元盛世当然是唐朝嘛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扩展资料:
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自此,青铜铸币告别了以半两和五铢标重命名的传统,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开元通宝”还在形制和重量上树立了中国货币的标准形象,它以一钱为法定重量单位,每十枚钱重一两。十钱一两的十进位制由此产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开元通宝”这四个字出自唐初欧阳询的手笔。所谓“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而“通宝”则指在统一之国度内的通用宝货。“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它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开铸——这比唐开元年早了近百年——在唐代约三百年的历史中通用,未有中断,这在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开元通宝
中国网——中国钱币里的故事

唐朝货币种类有哪些?唐朝货币的发展及变化是怎么样的?

硬币
硬币
唐朝货币种类有哪些?唐朝货币的发展及变化是怎么样的?唐代时,银币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流通的货币,人们用青铜或丝绸作为货币时,纸币仍然没有出现,“钱和丝绸”。吴德四年,李渊“还清5铢硬币,实行开元硬币汇率”,即李渊政权取消了5铢硬币的效力,从武帝开始就存在于这个城市,并开始使用人民币硬币。开元通宝又称开元宝,是唐代第一种法定货币,也是整个唐代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发行了最大的一笔钱。聚铜,也有一点金银来制造金钱(皇帝的奖励,不流通,极为罕见和珍贵)。根据其造币表面和生产时间,可分为三类:早期发现硬币要做工好,大小一致,指精致的货币产品;硬币背面有图像的中期硬币,通常为星形或锯齿形条纹;后来发现的钱币是粗糙的,质量也稍有不同,这是由于唐国势力后期衰落所致。
在“开元通宝”字样的硬币上,大书法家欧阳问,字体“突出个性,突出正面”,对评鉴和收藏有重要意义,因此,优先考虑不同世代的收藏家。由于唐朝是中国古老的黄金时期,所以中国人民重视反恶、敛财的时代。谷物和织物。食物和衣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因此织物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货币,它可以在退出交换后立即消耗。在动乱期间,他们比任何金属货币都受欢迎,不吃不吃,死于寒冷和饥饿,对吗?
“丝绸、丝绸、布料、杂货等,一切交易都是共同的……商品与金钱结合使用,违法即为犯罪。”政府税收,如“实物税”,也是有偿丝绸。军事开支一次就达到几十万块丝绸。高中时,兄弟俩都知道,一个白衣半机械人,一个麻烦老爷,被太监用木炭处死,但他也不是白衣人:一半是红线,一个是张阿阳,对公牛来说是碳的。锤子也不知道,就念诗骂那些死太监,用红绸换煤,后来才知道钱是给的。
一半是红的,一个是张阿ai,钱,白菊写的,说给少了钱,老人有亏本,但中国唐朝首先使用银币,但中国的银币王朝并不参与市场流通。只用于征收所有的税,即税和银。而唐朝用什么钱来进行市场流通呢?唐武德四年,李渊下令取消五次开放式钱币交易,开放人民币河。开元通宝有大量的贞操铸件,而且做工精良,重量、材质均为优质青铜。欧阳文所有的书法书籍,文字与礼仪、篆书与李之间的字体,以及斜体字,对后人的钱币都有深远的影响。

我有一枚开元通宝古钱,繁体开字门中有一个星点,极少见,请问是什么版别?

有收藏价值
铸造流铜。
开元通宝
左挑元
开字的一点为流铜
不是星,市场价10一15元

怎样鉴别开元通宝的真假

第一、看文字,它选择的文字是欧阳询所写的,所以说,其中的文字气息和神韵是假币无法模仿的,如果看到过假币就会发现,它的手法是很不自然的,给人感觉是牵强而且很做作的,文字的神韵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第二、看开元通宝的成分和颜色,正品是锈和铜结合在一起的,给人感觉是锈色入骨,而且不容易出现脱落情况,假币的锈只是在表面,你只要用醋一擦就会脱落,另外,因为真的钱币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它的内部成分也有了很大程度变化,重量也会比原本的重量更轻一些,你只要掂一掂就能够分辨出真假。
  第三、通过声音来判断开元通宝的真假,因为真币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所以,不会再有新铜的火气存在,在经过氧化一样,声音往往会比较沉闷,不会是清脆的,而如果是新铸造出来的假币则会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上面就是开元通宝的真假鉴别方法,其实,它的鉴别方法不是特别困难,只要你在购买时候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但是,这也要求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如果是新手,可能鉴别的难度就会比较大,因此,建议新手朋友一定要熟练掌握真伪鉴别技巧以后再下手。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另外在网上帮您找了一些背景资料,仅供参考: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大唐国祚近三百年,其间所铸开元通宝钱的版别、样式繁多,传世品很丰富。从传世的开元通宝钱看,唐朝前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制作精良,字迹清晰,直径为2.4厘米,重3.6克;唐玄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文字不够匀称;唐德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比较粗陋,直径和重量都略小一些。
《旧唐书·食货志》还说:“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楷书,以“平正中见险绝”,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开元通宝”四个字,“含八分及隶体”,写得方圆兼备,端庄浑厚,颇能显示大唐文化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拿出一枚“开元通宝”钱,按上下右左顺序读钱文,称“直读”,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是“在国内通行宝货”的意思。《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直读它。如果“旋读”,也就是按上右下左顺序,如时针旋转,读为“开通元宝”,意思是“开始通行的主要货币”,完全讲得通。《旧唐书·食货志》虽然承认旋读“其义亦通”,但却斥之为“流俗”的读法。其实,在唐朝官方文献中也有旋读开元钱文的。如旧题唐玄宗御撰的《唐六典》,李林甫等奉敕作注,卷二十二的注中就说:“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钱。”再如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宣布别铸以一当十的乾元重宝诏书中说:“其开通元宝者依旧行用。”这件诏书收在《册府元龟》里,不过在它编入《旧唐书·食货志》时,却改为“开元通宝”。实际上,该钱文的直读与旋读在唐朝都存在,只是后来直读占了上风,成为主流。另外,直读钱文的语义,才更能让人们感受大唐王朝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也更符合唐朝初期的时代精神。
有些开元通宝的钱背上铸造有短弧状凸起线,被称为“月纹”。月纹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铸造开元通宝的技术已经不再用传统的范铸,而是采用母钱翻砂铸造法。母钱翻砂铸造法,要先用蜡制成样钱,再依样钱翻制成钱模,最后浇铸铜液,就能造出铜钱。用母钱冶铸货币,既可以节约铸钱成本,又使得工艺流程合理,产量成倍增长。
唐玄宗时的才子郑虔在《会稡》中说:当年负责铸造开元通宝钱的给事中欧阳询进上蜡样,文德皇后观赏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这样,蜡样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纹。
可是,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因为武德年间皇帝是高祖李渊,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又哪来的文德皇后呢?后来,有人发现这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离谱,使人无法相信。
开元通宝钱传世品很丰富。我们发现带月纹的开元通宝钱不只一种,有带一道月纹的;有带两道,甚至三道月纹的;还有月纹上再加一个星的。这就彻底否定了文德皇后也好、太穆皇后也好、杨贵妃也好,无论是谁在观赏蜡样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的说法。
我们认为,对开元通宝钱背上出现月纹合理的解释是:铸钱的工匠们留下的用来区分版别、铸监、铸局的标记,同时带有防止伪币的作用。
开元通宝钱的问世,结束了自西汉以来延续七百余年以重量五铢命名铸币的传统,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自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开元通宝,早期光背无文,小平直径2.4厘米左右,并铸有当十型钱,直径2.8厘米左右,与乾元重宝当十钱差不多,而没有铸折十型钱的开元通宝,属于后期仿造,当十与折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中期铸小平背面有图文,晚期背面铸记址及图文。还有一种开炉大钱,属于纪念意义的钱。开元通宝有小平,当十,及开炉大钱三种,其它折三,折十的都是后期的意造品,假开元钱。
鉴别开元通宝的方法如下
1、听声音
开元通宝属于初唐时期的钱币,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在选料方面很有讲究。但因其已经发行很久,到了今天钱币的内部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当铜被氧化之后,可以将真正的开元通宝仍在地上,此时会听到一种暗哑低沉的声音,而假冒伪劣的古钱币则是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2、闻气味
真正的开元通宝大多都是从土中挖掘出来的,会散发出纯正的泥土芳香。而假的钱币色绣是人工做出来的,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闻起来会有一种刺鼻的味道。
3、看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拿与几个开元通宝相同质量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真品的开元通宝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也相同;而伪品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比它同一种物质大,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比它同一种物质小。
扩展资料:
不同材质的开元通宝
1、铜制
铜质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由于年代较远,出土钱币较多,故大多表面有锈,磨损严重。初唐外郭较细,中唐以后外郭变宽变粗。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通字“甬”头极有特色,融合了篆书的特点。
2、金银制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朝也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金开元通宝是仿铜开元通宝铸造,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为宫廷赏赐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开元通宝

1、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最通行的货币。中国古代货币有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青铜仿贝货币的产生,铜成为铸造货币的主要原料;第二次是统一币制,确立了外圆内方的货币形式和面文记重的形制;第三次当属开元通宝的铸行,标志着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和宝文钱制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制度的变化,隋唐时期,某些实物如绢帛虽然还发挥着货币的职能,但秦汉以来定形的圆形方孔钱已经成为主要的流通媒介。为统一魏晋时期大小、形制不一的货币,隋文帝开皇三年铸新五铢钱。然而,隋末国家经济极度危机,市场流通的货币质量已经十分恶化,民间甚至剪铁、裁皮、糊纸为钱。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国内疆土初定之时,废除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以文为单位,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其外形继承了北魏五铢和隋五铢的风格,钱文既不是重量,也不用年号。而开元通宝四个隶字,书体端庄,相传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所写。用隶书作钱文,虽然从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开元通宝影响极大,此后的钱文一般都改用隶书了开元通宝一改秦以来的铢两制,建立了宝文制,具有较大意义。唐以前钱文大多标著重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强调铸币本身材质的价值,体现货币思想水平不高。而开元通宝四字中,通更突出了其流通职能,宝则是国家信誉度的体现,使钱币的根本职能和国家信誉在钱文中得到了体现开元通宝还有一大改革,就是将二十四铢进一两改为了十钱进一两,这是中国衡法两以下改为十进位的开始。从数学计算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开元通宝出现的同时,钱成为了重量单位,这种由货币单位产生重量单位的现象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历史实践证明,这种大小及重量的选择是十分合理的,故后朝的小平钱多沿用开元通宝旧制而没有大的变化开元通宝钱实际略小于隋五铢钱,面值与实际所含价值量相比仍有差距,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自唐高宗以来,朝廷或苦于盗铸,或苦于铜荒,采取许多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时期中,新行用的铸币有乾封泉宝、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等多种,但往往以获利为目的,或,或以一当三十、五十,这实际上是执行了货币贬值的政策,结果造成通货膨胀,对各地经济的交流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总体看来,开元通宝在唐朝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流通任务,其他几种货币的作用和影响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天宝末年,分散在全国的铸钱炉共99处,每年铸钱达32万7000贯左右,同时,唐之后世仍然有着开元通宝的仿铸和大量使用。此外,开元通宝还对唐周边国家产生直接影响:东方的朝鲜、日本,南部的越南,西边的突骑施汗国,甚至到了萨曼王朝都有开元通宝的仿铸和使用。在开元通宝的成功铸行下,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中国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经历了一千余年,保证了东亚,乃至东南亚部分地区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的长期稳定。

钱币收藏价值

挺版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左右!
整套三刀在1000元左右。
个月收藏价值
最近没价,留着吧
四看古钱币身价
  近些年来,国内古钱币收藏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和较大升值空间的古钱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钱都具有收藏价值,收藏古钱币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识别技巧。
  一看历史价值。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短命政权的钱币收藏价值也很高。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此钱币铸量少,且流通时间极短,存世稀少,因而很珍贵。还有一种康熙帝在西藏平叛时铸的“罗汉钱”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看现存数量。遵循“物以稀为贵”的集藏原则,既要看年代是否久远、流通时间的长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蚁鼻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存世数量少的钱币还有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的“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为稀世珍品。此外,如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一辽墓中发掘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也是罕见的珍品;1984年在宁夏银川贺兰山出土的西夏“光定元宝”篆、真书体对钱,引起藏界轰动;迄今为止仅发现一枚的南康“大齐通宝”、西汉时的“国宝金匮直万币”等,均堪称币中的“孤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三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系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其书风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淳化元宝”由宋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体书写,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使宋代钱币文字艺术走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还有宋代的一对钱,原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
  四看品相。古钱币的投资价值、增幅大小与品相密切相关,同一钱币若有品相差异,则价格之差往往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足见其品相的重要。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更多资料详见: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唐朝的钱叫什么名字

八种。唐朝的钱币有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会昌开元、得壹元宝、顺天元宝等。
1、开元通宝:为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的时候,一改历代的货币制度,铸行属于唐朝的被称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
2、乾封泉宝: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时,由唐高宗推出,钱径是2.5厘米,钱上的文字是隶书,旋读,光背,铜料精纯,铸工良好。
3、乾元重宝: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肃宗下令铸行推广开来。钱径是2.7厘米,重5.97克,钱上的文字是隶书,顺读,书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的。
4、大历元宝:唐代宗大历年间似曾铸造的一种货币,没有明文记载但却有实物存在,钱径2.3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为小平钱,背无文。
5、建中通宝:钱径2.1厘米,重1.8-2克,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无文
6、会昌开元:淮南节度使李绅率先铸造进呈一种背面铸有“昌”字的“开元通宝”钱,以纪年号“会昌”。
7、得壹元宝:在唐玄宗后期,由史思明进行发行的,存世不长,但却见证了唐朝的那一段历史。
8、顺天元宝:在唐玄宗后期,由安禄山进行发行的,存世不长,但却见证了唐朝的那一段历史。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指的是相对于现代货币,具有历史性、贵重性、交换性的货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的增多,人们逐渐互相依赖,收到别的物品,需要输出自己多余的物品,这是最早作为中间媒介的古代货币。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参考资料
古代货币_百度百科

什么通宝最值钱

存世数量少的通宝最值钱。比如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通宝。后改名为“顺天”。“得壹通宝”尤其罕见。另外,现仅发现一枚南唐的“大齐通宝”以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头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都是稀世珍品。
扩展资料:
“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另有元宝、重宝、之宝等钱。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有人按顺时针方向回环来读作“开通元宝”,成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 “元宝”命名的由来。
“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通宝”钱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