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币

中国钱币界杂志,齐国用的是什么货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2 02:32:10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听玩钱的朋友提起中国钱币界杂志,是一本新出得杂志吗?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

泉友您好,西安《中国钱币界》总第十期已经出版,原名《收藏界.钱币》,该杂志为双月刊,本刊由著名钱币收藏家张振龙先生主办,已发行10期。
《中国钱币界》杂志,2013年8月创刊,发行两期;2014年起改为双月刊,发行6期,共8期。总1-8期还有部分存刊,仍可订阅,以保证连续收阅。
2015年起更名为《中国钱币界》,该杂志发行范围广,全国港澳台读者过万,得到了广大钱币爱好者和收藏家的认可。同时和中国保利拍卖公司,香港冠军拍卖公司,华夏古泉网,古泉园地网,PCCB公司,钱币圈,华夏钱币网,天眷堂,公博评级,PCGS评级等建立合作关系。
可百度发信留言

收藏钱币方面 的杂志

《中国钱币界》杂志,2013年8月创刊,发行两期;2014年起改为双月刊,发行6期,共8期。
中国收藏杂志。
你好!收藏钱币方面 的杂志有《中国钱币收藏》、《中国钱币》、《当代钱币收藏》、《中国钱币界》、《收藏》、《中国金币》、《收藏界》、《文物天地》、《东方收藏》、《中国收藏.钱币》、《收藏.拍卖》、《中国收藏》等等。

齐国用的是什么货币

齐刀。
齐国在姜氏公室时代大约“刀”、“布”、“圜钱”都在民间流通过,现在还无法确知,与三晋的情形不会有很大的差异。春秋末期,大夫田氏专权,大力推行刀币,为其谋国篡位的手段之一,刀币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到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田氏灭姜氏而建立了齐国,其刀币就逐渐成为齐国的法定货币。
齐刀背面文字纪数字的不多,绝大部分纪1个文字或纪两个文字,如土、日、吉、司、正、至、公、化、人、立等单字,齐法化3字刀有纪“法甘”二字的,即墨刀上多见纪“大行”、“法甘”、“安邦”等双字。
所有齐刀背面刀身上都有3条横纹和1个十字星纹,还有的刀币背面只有符号,没有文字,对这些背字和符号,让人难以释意。2010年10月15日《收藏拍卖导报》介绍了一枚银质齐六字刀。下面是银质即墨法化,185毫米60克。
铸造年代:
一般认为齐国最早的刀币是“齐之法化”,铸行于春秋早期,“节墨之法化”与“安阳之法化”晚于“齐之法化”,为春秋晚期齐灭古莱国、莒国,入其地后所铸。“齐法化”铸造年代战国早中期制造,六字刀为纪念币。
但也有人提出齐国刀币“多为窖藏出土,且出土时多摆放整齐,有的用麻绳捆扎,多数出土时成色较新,是未经流通过的新币”(1991年《中国钱币》杂志),墓葬几乎没有出土,唯两次墓葬出土齐刀还皆为汉墓。
齐人墓葬出土的基本上都是贝币关于“齐刀不殉”的说法,有齐地东夷人有崇鸟习俗,认为殉刀不吉利的观点,认为有些以偏概全,毕竟东夷只是齐国的一部分。
那里人们的习惯不能代表所有齐人的习惯。根据这一特点,判别齐刀发行的年代十分困难,春秋、战国早期的说法并没有十足的说服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齐刀

什么样的古铜钱价值高

下面这50种古钱币最值钱
古钱五十名珍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
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
1。桥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宝玄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
24。永通泉宝
25。大齐通宝
26。乾亨通宝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国通宝
29。圣宋通宝
30。靖康通宝
31。应运元宝
32。应感通宝
33。建炎元宝
34。大宋通宝
35。临安府铜质钱牌
36。天显通宝
37。应历通宝
38。保宁通宝
39。贞观宝钱
40。元德重宝、通宝
41。皇统元宝
42。崇庆元宝、通宝
43。至宁元宝
44。贞群元宝、通宝
45。大朝通宝
46。中统元宝
47。大元国宝
48。至政权钞
49。天启重宝
50。天国通宝

戴志强的人物生平

他出生于钱币世家,自幼随父戴葆庭出入上海古玩市场,参加上海泉币学社例会。196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后分配到河南,历任安阳博物馆副馆长,安阳市文化局副局长,有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交往。1984年调北京,历任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处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有机会了解和实践当代中国的货币制造和货币金融工作,并主持筹建了中国钱币博馆。兼任《中国钱币》杂志主编,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等职。并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高等院校讲授中国钱币学、货币史。他从事钱币学、货币史研究三十余年,在中国钱币学学科建设及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钱币学研究方法,还积极领导并实践了钱币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把科学考古、文献分析和现代科学手段运用到钱币学的研究,通过典型器物剖析,把握历代钱币不同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及个性特征,在中国早期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以及历代金属铸币等学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多项中国钱币最高学术成果奖金泉奖,其中第一届获学术著作奖一项,科普著作奖一项,优秀论文奖两项,第二届获科普作品奖一项,优秀论文奖两项。

古钱学的历史起源

中国研究古钱的历史相当悠久。萧梁时顾□的《钱谱》,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一部古钱学专著。唐、宋时代均有人编纂钱谱,但均佚,流传至今者仅有南宋时洪遵撰《泉志》。清乾嘉以后,金石学大为盛行。古钱学著作也日渐增多,较重要的有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李佐贤的《古泉汇》及李佐贤与鲍康合著的《续泉汇》等。1911年以后,收藏和研究的范围从铜币扩大到纸币和银锭、银圆等物。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上海出现了钱币学社和两种钱币学专刊。1936年问世的丁福保的《古钱大辞典》,是清以来古钱谱的集大成之作。千余年来的古钱学研究,主要是对钱币资料的搜集、鉴别和考订,包括钱币的形状、大小、轻重、质料、钱文、标记、制作年代、通行地区、真伪等各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钱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古钱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史史料,通过其起源、发展变化的研究来了解古代商品流通和金融财政状况,并为研究和了解古代政治、 社会、文化、 对外关系等方面提供了线索。由于文物考古工作的巨大进展,发现了相当一部分前所未见的有价值的新材料,使研究者的视野大为开扩。1982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并出版了《中国钱币》杂志。

什么朝代的铜钱最贵

下面这50种古钱币最值钱
古钱五十名珍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
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
1。桥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宝玄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
24。永通泉宝
25。大齐通宝
26。乾亨通宝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国通宝
29。圣宋通宝
30。靖康通宝
31。应运元宝
32。应感通宝
33。建炎元宝
34。大宋通宝
35。临安府铜质钱牌
36。天显通宝
37。应历通宝
38。保宁通宝
39。贞观宝钱
40。元德重宝、通宝
41。皇统元宝
42。崇庆元宝、通宝
43。至宁元宝
44。贞群元宝、通宝
45。大朝通宝
46。中统元宝
47。大元国宝
48。至政权钞
49。天启重宝
50。天国通宝
这样的钱币品种,是宋代的钱币篆书"皇宋通宝“,属于常见版式品种,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左右;超过这一个价格,市场上可以大量供应的;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铜钱朝代的最值钱就只有王莽的新朝钱币,它的六泉十布二刀以及存世两枚的国宝金匮直万都是价值比较高的。
战国,和唐朝的,因为铜钱是随那时朝代的繁荣和朝代的影响力、铜钱的稀有量和是否有历史价值!
越是古老的朝代的铜钱就越有贵
物以稀为贵,并不是年代久远就珍贵。古钱币尤其如此。
其中大齐通宝和天显通宝,大齐通宝直径为2.3厘米,阔缘薄肉,铜色红润,钱面铸有直读隶书“大齐通宝”四字,文字质朴。据了解,大齐通宝或说系五代十国徐知诰取代吴主杨溥建号大齐时所铸的,或说是黄巢称“大齐皇帝”时铸造的。古币辞书上说:“传世大齐通宝仅见两品……是古泉至宝,均已下落不明。”
另一枚古钱币是旋读隶书“天显通宝”。该钱币光背无文,直径2.4厘米,重约2.7克,钱形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据有关资料显示,“天显通宝”铸造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传说1940年北京骆氏曾经有过一枚“天显通宝”,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落入日本人手中。
陈先生说,他从20年前就陆续在杂货店里购买、收集古钱币,现在已经收集有一千多枚从唐代到民国的古钱币,其中不乏有“永安一十”、“绍元圣宝”、“光定元宝”等珍品。他说,不久前在整理一些久时从北方人手中购买来的古钱币时,发现这些珍贵古币的。

关于钱的历史和未来

最先是物物交换,然后是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等,再发展就是金属货币,金属铸币,最后是现在的纸钞
——————————————————————————————————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 “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9.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于9月30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 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号钱
一般人误认为开元通宝是我国唐朝的第一个年号钱,其实这是不对的。开元是唐玄宗于公元713年改的年号,而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开元通宝钱文中的“开元”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那么唐朝第一个年号钱是什么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造的乾封泉宝,行用仅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
山西五台山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 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佛身立体隆起钱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像这样成批的金质佛寺供养钱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18.中国最早的对钱
所谓对钱,是指两个钱钱文相同,铸地相同,大小、轮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两种书体。南唐李璟所铸开元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开元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19.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如北宋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背“陕”字宣和通宝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音迥)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20.中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钱币
南宋嘉定钱是我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按面额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种,每一种面额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计有元宝、永宝、之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封宝、至宝、隆宝、重宝、珍宝、通宝、泉宝等。
21.中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国宝金匮直万是一种造型很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被公认为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因金错刀钱文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铢钱五千个,那么此钱钱文“直万”,即一枚值五铢钱一万个。所以说,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22.中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铅质雕母钱,据史料介绍只有清朝光绪通宝宝苏、宝顿等,其他未见。而元朝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钱直径4.6厘米,重 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雕刻的。二者在制作风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细等方面完全一样。此钱雕成后准备铸造铜钱流通使用,可能因“国宝”二字不太适合作钱币名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故未见此类铜钱行用。这枚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乃我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23.中国最早的铜质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等作为币材,用手工雕刻的钱币。用它铸造母钱,再用母钱翻铸流通钱币,因之钱币界也把雕母称为祖钱,言其为钱之始祖也。
我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此钱铜色金黄,质地细密,表面光洁滑润,无气孔砂眼,字口如斩,刀痕犹存。我国雕母钱清代尚多,明代仅有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数枚,而此枚嘉靖通宝时间最早,质量最好,堪称钱币之珍品。
前世和商品一起出现的,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奴隶社会是物物交换,到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纸币,宋朝时,秦有贝
也就是这样慢慢发展来的
嗨,钱是在秦朝的时候出现的。详情可以参考北师大版《历史》初一第一册第14棵。
钱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钱是和商品同时出现的,有商品交换就必须有钱才能使交换更方便,钱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贝壳,石质,金属货币和纸质货币地本质是一样的(除非滥发行纸币)。它们本身就具有价值(也就是包含一定的劳动量)
没有商品交换时,钱也就消亡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钱才会退出流通领域。
查一下政治教材吧
好像是等价物--〉金银--〉纸币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1.htm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
早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随着地域经济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馨、鱼、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先秦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前的西周、东周时期。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区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这种货币是仿纺锤,还是仿玉器,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但可以肯定,使用圆钱部落比较文明、发达。
秦汉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先祖创铸了一种外形暗含天圆地方观的方孔圆形计重钱币。文字粗朴,书用大篆,轻重大小不一的半两货币,现俗称先秦半两或战国半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地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由于暴政与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半两钱由于官民同铸,异时异地,因而品种繁杂,以致不能搜罗之全。由于半两钱一再减重,信用降低,汉武帝又穷兵黩武,国用不足,因而发行轻钱来转嫁经济危机,首先下令罢半两钱而铸三铢,同时对内又发行白鹿皮币(时值四十万),对外则发行百金三品,以银锡铸造,的龙、马、龟三种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货币来搜刮民财。汉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什么通宝最值钱

下面这50枚古钱都是值钱货
古钱五十名珍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
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
1。桥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宝玄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
24。永通泉宝
25。大齐通宝
26。乾亨通宝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国通宝
29。圣宋通宝
30。靖康通宝
31。应运元宝
32。应感通宝
33。建炎元宝
34。大宋通宝
35。临安府铜质钱牌
36。天显通宝
37。应历通宝
38。保宁通宝
39。贞观宝钱
40。元德重宝、通宝
41。皇统元宝
42。崇庆元宝、通宝
43。至宁元宝
44。贞群元宝、通宝
45。大朝通宝
46。中统元宝
47。大元国宝
48。至政权钞
49。天启重宝
50。天国通宝
政和通宝,真品是宋代的钱币品种,篆书版式钱币;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有收藏价值的。
老师麻烦看看这个通宝
存世数量少的通宝最值钱。比如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通宝。后改名为“顺天”。“得壹通宝”尤其罕见。另外,现仅发现一枚南唐的“大齐通宝”以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头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都是稀世珍品。
扩展资料:
“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另有元宝、重宝、之宝等钱。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有人按顺时针方向回环来读作“开通元宝”,成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 “元宝”命名的由来。
“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通宝”钱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宝

古钱币书籍都有那些?谢谢!

1、古钱问答、苏哗等著、北京燕山版社、1998年。
2、古钱鉴赏与收藏、主编:李泽奉等。
3、铜元、张志中编著。
4、中国古钱目录、华光普。
5、北宋铜钱。
6、各代专著书籍。(网查古钱圆地)
7、杂志(书店、网查)
8、新疆红钱。
《中国古钱币》
中国古钱铜币
我也喜欢古钱币收藏且看过不少钱币相关的书, 很多鉴宝类的书籍里边都有古钱币介绍,但有都是一笔带过,讲的也不是很详细,这些年来为了增加我的鉴定钱币的能力找了不少古钱币类的书籍看,很难买到实体书,不过有些钱币是古籍类的,所以我收集的都PDF格式的钱币电子书,反正挺高清的,学习古钱币类的知识的话这些书还是非常值得观看的,
目前我收集到几百册钱币类古籍,如果你也想看这些钱币类古籍的话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下角,钱币类的古籍都在那里面
我例举一些钱币类的古籍资料目录你可以参考一下:
《顺治钱谱》
《高邮出土铁钱(夏立旺)》
《齐国货币研究》
《谈光绪制钱背》
《货币知识小博览》
《货泉泉谱》
《明清钱谱》
《昭和泉谱-西夏金》
《昭和泉谱-辽钱泉谱》
《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
《金银币钞的鉴别与防伪》
《钱币学文集-罗伯昭》
《钱币珍藏-李英豪》
《洪武通宝图谱-静清古钱会》
《浅析开元版别》
《陕西金融钱币-唐代钱币》
《隆兴钱谱》
《昭和泉谱-南宋》
《昭和泉谱-五代钱泉谱》
《昭和泉谱-元朝-平尾聚泉》
《昭和泉谱-十国钱泉谱》
《昭和泉谱-后金》
《昭和泉谱-开元通宝》
《昭和泉谱-明朝A-平尾聚泉》
《昭和泉谱-明朝B-平尾聚泉》
《古朝鲜半岛钱谱》
《东洋古钱图录》
《正德通宝小集》
《汉代迭范铸钱发展历程考索》
《隆武通宝泉谱》
《雍正钱谱-高史朗著》
《清朝钱谱》
《清朝钱谱图说》
《清钞本-泉志》
《绍圣钱谱》
《至道元宝》
《花钱》
《万历钱考-高木繁司著》
《西洋銭谱》
《清钞本-泉志-补遗录》
《由熙宁重宝小平样私铸钱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