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韩天衡艺术造诣臻至化境,他已经达到什么境界了?
- 2、韩天衡书法值钱吗?
- 3、当代中国的篆刻大师都有谁?
- 4、现在的书法家,为何大多数写草书?很少写楷书。。
- 5、他一枚印章卖400万,81岁免费为钟南山刻章,为何反遭网友质疑?
- 6、夏明的社会评论
- 7、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润格
- 8、西泠印社排名前十的篆刻名家
- 9、北港小学知名校友
- 10、周大成的评论
韩天衡艺术造诣臻至化境,他已经达到什么境界了?
韩天衡作为当代的诗书画三绝都是一流的艺术家,但他鲜为人知,最近他火了起来,因为他为马云刻了两方印章,价值高达160万元。韩天衡天赋异禀,诗书画样样在行,样样一流,但其中他的篆刻造诣是最为高超的,时而清新脱俗,时而壮美雄强,变幻多姿。
韩天衡4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对练字非常痴迷,再加上本人天赋极高,之后可以把书法的真草隶篆行五个笔体体全部写得非常的好,为他篆刻技艺达到巅峰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底,2012年韩天衡先生被评为中国十大书法人物之一。6岁他开始接触篆刻,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父亲,可以说从小生于书香世家,耳濡目染,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篆刻情有独钟,篆刻成了他一辈子的追求。即便他长大之后在工厂上班,一下班就开始拿起刻刀进行篆刻,1956年他拜郑友竹先生为篆刻老师,后又师从中国的篆刻泰斗级人物方介堪为师,每天坚持要刻上几方印章才休息,三年之内,他刻出了3000方印章,可谓说是勤奋之极。
到1964年他已经被评为了公认的艺术家,但是他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35岁的时候又开始学习绘画是从李可染、刘海粟、黄胄等国内首屈一指的画家,这些大家都称赞韩天衡是天才,临别时韩天衡为这些老师每人刻了一方印章相送。韩天衡的巅峰之作是2008年他为北京奥运会篆刻了同一个世界,2012年他为上海世博会篆刻的城市,让世界更美好。
最近,喜爱书法和篆刻的马云,马爸爸特别邀请韩天衡给他用名贵的鸡血石刻了两方印章,鸡血石本身价格100万,每方韩老的润格费为30万,一共高达160万,震惊了全国。
作为一名一流的艺术家,他的境界其实已经是到了那种创作时候能够忘我地境界,同时还能做到返璞归真的程度。
韩天衡作为当代的诗书画三绝都是一流的艺术家,但他鲜为人知,最近他火了起来,因为他为马云刻了两方印章,价值高达160万元。韩天衡天赋异禀,诗书画样样在行,样样一流,但其中他的篆刻造诣是最为高超的,时而清新脱俗,时而壮美雄强,变幻多姿。
韩天衡是著名的美术大师,绘画大师,在艺术上造诣相当高,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书法尽显恶臭之气
韩天衡老先生已经年过八旬,他的艺术造诣更是臻至化境
韩天衡老先生已经过了八旬,他的艺术造诣进一步提高。 韩天衡老师的书画印三绝,在所有领域,韩天衡老师都是不可原谅的人物。 先说说韩天衡老师的书法吧。 韩天衡老先生精通篆书、隶、楷书、行、草诸体,其中篆书和草书最多。 欣赏韩天衡老先生的书法,我们可以感染充满书法的大气。 韩天衡老先生的书法,从历代先贤碑文中汲取了很多精华,经过个人认真学习和思考,逐渐形成了个性风格突出的书法字体,成果斐然。
韩天衡老师对书法造诣有很大的个性标签。 他对书法的创新评价非常高,但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东西。 否则是没有根的树,不能取得很大的成果。 因此,他认为古今新旧不矛盾,这种对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因此,我们欣赏韩天衡老师的书画,经常有不同的体验。 但是就成果而言,韩天衡老先生最擅长的是篆刻。 欣赏韩天衡老师的篆刻,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装饰美。 这韵味比他的书画更浓。 韩天衡老师的篆刻有平面构成的意蕴。 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洋风格的雕刻,还能感受到浓郁的书法味道。 每个篆刻作品的字体,线是圆的,很厚,所以强调重心是稳定的。 韩天衡老师关于自己的篆刻,想到秦汉工匠后,觉得从最自然的地方下功夫是很难的。
因此,篆刻时的人工气息不一定令人满意。 相反,人工气息融入篆刻,反而能让美看起来更酒精,忍受人的喜好,而且更凝重。 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作品在现在的收藏界非常昂贵,很受很多名人欢迎。 韩老师的《瑞兽新田黄方章》8年前以402万日元出售。 换句话说,拿到韩天衡老师自己做的篆刻印章确实很辛苦。 当然,如果能送给韩天衡老师印章,当然是人生的巨大喜悦。 最近,韩天衡老师亲自雕刻印章,附上16个字,赠送给钟南山院士,大家见下图。 是这个印章的效果。 字体非常端庄厚重,不愧是大师。
另外,韩天衡老师刻了16个字赠送给钟南山院士——“重任在肩,肩负在心中,时代的榜样,世人尊敬”。 这16个字充分看出韩天衡老师对钟南山院士的评价很高。 韩天衡老先生的这种心情可以说很好。 但是,网民对此有不同的声音,也有人提出疑问:“这个时候刻印章送的不是在搓热吗?” 有些网友说:“此时我应该捐更现实的钱吗? 韩老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表总是现在也没空感谢你! ”。 争论的声音不少,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太严格。 毕竟,这是韩天衡老先生的心情,更不用说韩国先生免费赠送。
韩天衡书法值钱吗?
韩天衡书法,真品值钱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名家
如果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当然名人的又要贵些。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当代中国的篆刻大师都有谁?
1、韩天衡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2、王增伯
王增伯、1941年生,河南郑州人,现任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院士、洛阳颜真卿研究会名誉会长、惠济区书画摄影家协会理事等职。
王增伯自幼喜欢书法,研究临摹名帖,数十年如一日,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不断研习各种书法字体,现在各种字体皆能书写。
其作品曾入编:《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辛亥百年书画雅集》、《辛亥百年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作品集》、《第二届轩辕杯全国书画作品集》。
《和谐文化全国书画作品集》、《东方之冠全国书法美术作品集》、《丹青颂丰碑》、《英雄赞歌》收录作品被毛泽东图书馆收藏。
3、陈巨来
陈斝(1905-1984),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幼承家学,篆刻初从嘉兴陶惕若,十九岁起拜一代宗师赵叔孺先生为师。
赵先生指导他认真以《十钟山房印举》为本,学习汉印。又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富于收藏的吴大澄之孙吴湖帆,吴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
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朱文。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用印。
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友人曾集其印章,刊成《盍斋藏印》。出版有《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最》。
著有《安持精舍印话》二卷,辑有《古印举式》两集。曾与胡铁耕、俞逸芬、王玉蓉三人同时拜袁世凯次子袁寒云为师学习绘画。
4、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
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
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017年12月17日,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2018年4月1日,25幅齐白石真迹在深圳展出。
5、童衍方
童衍方 : 男,汉族1946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海人,中国当代最具声望的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幼喜书画篆刻,后得来楚生、 唐云先生指教。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及在 《书法》、 《书与画》等刊物发表,被收入《国际书法篆刻作品集》、《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集》、《全日本篆社篆刻作品集》等。
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出版《童衍方述》、《篆刻丛书—刀法》、《吴昌硕先生的篆法、章法、刀法》、《来楚生先生的书画篆刻艺术》等。亦擅国画。
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1、韩天衡
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2、陈巨来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塙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
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安持精舍印话》。
3、齐白石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4、石开
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
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
5、童衍方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璧斋、爱竹庐。师从来楚生。
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天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巨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衍方
齐鲁张在辛一门三杰
◆韩天衡 张炜羽
张在辛(1651-1738),字卯君,号柏庭。山东安丘人。是印学家周亮工得意门生张贞的长子。张贞与著名篆刻家程邃交谊深厚,是清初山左颇具影响力的书法篆刻家与藏书家。张在辛幼受庭训,十二岁时便能镌刻印章与摹写八分书,并长期跟随父亲,“北走燕赵,南泛江淮”,遍交天下名士。他在南京时拜书法名家郑簠为师,专习隶书。晚年探索用鹅毛制笔作画,蘸墨涂抹,羽丝若隐若现,饶得天趣。他曾将自创的鹅翎画法与指画大家高其佩相较,称:“高君作画全凭指,我画拳石倩羽毛”,指出了各自创作工具的不同特色。张在辛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年逾古稀方授观城(今属莘县)教谕,因体衰病虚未赴职。垂暮之年撰写了《隶法琐言》、《篆印心法》。其中《篆印心法》是张在辛毕生篆刻创作实践心得的结晶,全文分为篆法、章法、落墨、刀法、修制及钤印六个章节,涵盖了制印的全过程,要言不烦,义理畅达,具有指导性与操作性。难能可贵的是,在文中张在辛将印面修饰和钤盖印蜕等,直接影响到最终艺术效果的技法绝活一一作了揭示。如对于追求线条“圆熟者”,他称可用纸揉擦印面,也可用布、土、盐、稻草绒等材料来摩拭,追求刀锋外的天成情趣,与近代吴昌硕做印的种种特殊手段不谋而合,而这些皆为先前印家尚未认识或不屑提及的。
张在辛的叔公张绪伦、父亲张贞知识渊博,雅好篆刻。张贞在自题《纪年印笺》中称:“仆质本支离,性多偏嗜,印章小道,兴寄尤深。”清芬世泽,其子嗣均受熏染。张贞挚友,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在题赠诗中称赞道:“苕苕三玉树,挺生东海隅。”此“三玉树”就是指张在辛和他的两位弟弟张在戊(申仲)、张在乙(亶安)。三兄弟治印不仅深得家传,张在戊还有幸得到程邃的亲授。文人篆刻风气至清初从苏皖地区逐渐向北方渗透,张贞及在辛兄弟的出现,使齐鲁印坛摆脱了一片荒芜的状态,并由此成为当地篆刻艺术的标帜。像山东籍印人高凤翰、聂际茂、郭伟绩等,皆师事张氏。郭伟绩在《松筠桐荫馆集印》自序中称:“安丘张氏三先生以平妥见长,远近篆刻家悉宗之,遂为当时印学师范。余自幼数过渠丘,谒卯君、申公、亶安三先生,观其全谱,因求其操刀之法,先生乐引后学,一一指示无倦色。”张氏兄弟一门风雅,自为师友,所作用刀娴熟,朱文取法元人与林皋,秀逸工稳,兼参六朝朱文,风骨劲健,白文印古雅醇厚,直逼秦汉。张氏兄弟不仅篆刻风格相近,且勤于奏刀。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兄弟辑自刻印二千余方,成《张氏一家印存》。乾隆元年(1736),张在辛已八十六岁高龄,精神矍铄,仍辑三人刻印九百多方成《望华楼印汇》。张在辛之子张敬舆、扶舆、重舆及侄儿张壮舆等也善治印。张氏兄弟虽继承有余,出新不足,成为一大憾事。但他们遥领神髓,开蒙传薪,祭起了齐鲁大地的印学大旗,引领着山左文人篆刻之风骚,厥功甚伟。
王志强、白发、刘兴、王翰之、钟国康等。
1、王志强
王志强,山西灵石人 ,字逍君,号逍遥楼主 ,别号懒鬼,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自幼好翰墨 ,喜篆刻 ,躬耕金石三十余载 。
现任董寿平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难老印社理事 ,山西省民建书画院副院长,中都书画院秘书长,灵石印社社长。
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建社110年社庆“百年西泠 · 金石华章”大型系列活动之印汇天下 · 国际印社联展,参展作品被编入《印汇天下 · 国际印社联展图录》;
篆刻作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被佛教圣地五台山显通寺、殊像寺、十方堂,广州南华寺,大同华严寺,太原崇善寺、蒙山等著名佛寺(庙)以及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收藏。
2、白发
白发,广东著名的篆刻大师,出生于1984年,广东连成,创立了广州白发印社,白发的篆刻是无师自通,集百家之长而独创一格,尤其受黄牧甫的风格影响最深。
他曾经对黄牧甫的篆刻艺术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致使黄牧甫之清新婉丽的印风根深蒂固地融于自己的篆刻艺术中。
不拘泥于表面形式上的拟古,而是还古以本来面目,直追古印光洁研美之姿,是白发篆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征。
他将印文线条变化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不为人留意的巧妙变化展示了生命的律动,表现出他平和的心境与安稳的情绪。
他力避浮夸与躁动,在平实方正中以明快爽洁的冲刀,自然而然地创作奇趣,寄神奇于平正之中。他恬静宁雅的印风,仿佛与古人息息相通,给人以幽雅清新、洁丽安详的感觉。
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白发印风的明显标志。他既不在篆刻线条上作过分的装饰,也不在印章的边栏上做人为的处理,而是任其自然而然,表现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外柔内刚、内动外静的和谐之美。
3、刘兴
刘兴,男,1980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花鸟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0年至2012年,先后共撰写《中国篆刻入门》、《刘兴印谭》、《刘兴艺谭》。应邀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治印,作为国礼赠送。
出版《蒿斋汉玉印选》、《蒿斋画集》等画册十余本。
4、王翰之
王翰之,字一舟,号汇川居士,1950年生。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勤习古人书卷,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得刘海粟、林散之、尉天池、陈大羽、宋文治、郭公达等著名画家传教,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技法、精书画、篆刻,后拜书画界泰斗两院院士杨仁恺大师为师,从事古字画鉴定。
王翰之先生的书法由唐宋入手,六体皆能,书法精妙。风神潇洒:篆刻渊横秀润,古趣盎然,运刀似笔,行草边款尤为绝佳。
画宗四王,自出新意,笔墨交融,雅逸天成,形成自己焦墨重彩的独特风格。其书法作品多出于左笔,堪称一绝,杨仁恺大师特题字命名为:华夏左笔书法家。
王翰之先生的作品入编《世界现代美术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作品选》、《世界名人录》、《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等。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任中国黄山书画篆刻艺术院院长、新加 坡书画篆刻会会长、新加坡美术院院长、并荣获世界艺术名人称号。
5、钟国康
1957年7月出生于中国雷州半岛雷州市,是中国的著名篆刻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书法协会家名誉会长、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羊城晚报》联名得意专栏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志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翰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国康
现在的书法家,为何大多数写草书?很少写楷书。。
因为现在的趋势是提倡和鼓励个性,而楷书法度森严,很难表现个性。
《草书 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
一部书法史,实质上是汉字草写艺术的历史。中国汉字的历史多悠久,汉字草写的历史就有多悠久。
汉字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实用,二是观赏。实用导致了汉字的正写,而观赏则导致了汉字的草写。所谓“草写”,即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的主要供观赏的书写形式。
因此,汉字无论演变到哪个阶段都有草写。汉简有草写,如东汉早期《武威汉简》、《永元兵器册》;汉隶有草写,如《石门颂》;三国皇象《松江急就章》则是章草的代表性作品;篆书也可以有草写,如今人韩天衡所作的草篆。
汉字的草写历史说到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明演进历史,是中国历代文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生信仰、审美情趣物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面对强大的封建政治势力挤压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显得非常弱小、非常苍白。然而人又总是不能安分守己的,人的生命意志,人的情感志趣,人的精神魂魄,又必然寻找一种载体予以宣泄,予以彰显,予以寄托,当诉诸文字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时,那么诉诸绘画和书法(草写文字)就成为逃避现实、回归本体最好的方式。
撩开汉字草写的历史的重重帷幕,透过汉字草写的林林总总的人与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士大夫躁动不安的灵魂和超越人生、企望不朽的生命渴求。从“不治他技”“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的张旭,到人生理想破灭,“所期好书数行”的王铎,我们读到的不只是人生的无奈与悲怆,还有生命意识和全部精神寄托。当我们今天看到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书家草写墨迹,如孙过庭《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时,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先贤彼时不同的心境和信笔挥洒时的儒雅从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才说,汉字草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
汉字草写在东汉时已相当盛行,时人研习草写几近疯狂。赵壹《非草书》指责一班士人:“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这一极为形象的批评从反面证明两点:其一,汉字草写至迟在东汉已蔚然成风;其二,汉字草写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无限艺术魅力和带给人生的乐趣。
事实上,汉字草写不仅使人们品尝到书法的无穷乐趣,更看到了人的创造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翻检书法史,我们在汉字草写这样一个恣情纵意的艺术天地,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卓越书法家的创造性劳作,并且成就了自己。汉代的张芝,三国的卫瓘,西晋的索靖,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唐代的张旭、怀素、孙虔礼,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康里巙巙,明代的宋克、祝允明、杨维桢、徐渭、董其昌、黄道周、张瑞图,清代的王铎、傅山、何绍基;近代的于右任、毛泽东、王遽常、林散之,如果把行书大家放在里面,这个队伍就更庞大了。
梳理和研究汉字草写的历史和现状,并非要抹煞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各自不同的书体特征,而是为了从更深的层面揭示汉字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汉字书写的五体特征仍然可以沿用,在对书家的作品进行说明时,仍然可以沿称真、行、草、隶、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汉字演变过程中存在的正写和草写的客观事实。
汉字草写艺术的历史表明,真正的艺术大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不能忽略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几乎所有汉字草写大家同时也是汉字正写高手。古人云:正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焉有未能正者而善行善奔者?所以说到底,汉字正写是汉字草写的前提和基础。汉字正写讲求的是书写的规定性、约束性,而汉字草写则是着眼于书写的抒情性、自由性。它们作为汉字书法的两极,共同支撑起汉字书法艺术的金字塔,它的基础是正写,顶端则是草写。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受古人对书体认识的影响,只是对狭义的草书作过一些研究和梳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笔者认为,为了繁荣书法艺术,实有必要把狭义的草写研究推进为对汉字草写艺术大系统的研究,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廓清草书的历史脉络,拓宽研究的深广度,而且有助于我们在一个更高层面认识汉字草写背后的人文精神。
他一枚印章卖400万,81岁免费为钟南山刻章,为何反遭网友质疑?
因为网友认为他有做广告的嫌疑。钟南山是国内有权威知名专家,借为他刻章能吸引观众。
因为会让网友觉得他在蹭钟南山的热度,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觉得他很伟大,无私,但是这样会让大家非常的不满。
因为他卖印章那么贵,而在疫情面前他只给了钟南山院士一枚印章,这对疫情有什么帮助?
主要是他的这个刻章实在是太值钱了,所以很多人都质疑它的价值,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国家危难之时,凡我中华儿女当以自己的方式为国效力。昔日日寇扰我中华,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终将日寇赶出国门。如今,疫情扰我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再一次陷入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此危急时刻,钟南山携带白衣天使参加战斗,与病魔进行殊死搏斗。除此之外,各行各业都在为战胜疫情献上绵薄之力。他作为一名书法家,一枚印章价值400万,81岁高龄免费为钟南山刻章。他的所作所为虽无不妥,为何反遭网友质疑?
天价印章
当前,全国人民依旧处于同疫情的斗争之中,此时此刻,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仍带领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同病魔作战。在此国家危亡之时,凡我中华儿女皆应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战胜疫情,不仅仅是钟南山以及众多医护人员的事情,战胜疫情,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事情。
疫情出现后,各行各业都为疫情献上了绵薄之力。他们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全国人民同病魔作战。其中,他们以捐款,捐物的方式支援疫情重灾区。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做起了慈善活动,向重灾区以及身处疫情之中的医务人员捐口罩。面对疫情,爱心人士捐款捐口罩,而此人却赠送给钟南山院士一枚印章,据悉这枚印章价值不菲,但对疫情又有何帮助?一时间,此人所作所为引发网友热议。
我们时常听闻:“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句话,非常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国泰民安之时,古董价值不菲,但在国家危难之时,金钱才是最为需要的东西。著名书法家韩天衡在疫情袭扰中华之时,没有捐钱,也没有捐物,而是为钟南山院士免费刻章。按理说,韩天衡此举也算得上以自己的方式为疫情出力,但在如此紧要关头,韩天衡的做法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韩天衡,1940年出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艺术家。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韩天衡所篆刻的一枚印章,最高价值402万。由此可见,韩天衡的一枚印章堪称天价印章。在全国人民对抗的紧要关头,在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向重灾区同胞身处援助之手的时候,韩天衡选择为钟南山免费刻章。韩天衡此举所为何事?难道是为了借机炒作自己?
印章背后的意义
如此关键时刻,韩天衡主动为钟南山刻章,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韩天衡对于钟南山院士的敬佩。他没有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重灾区,而是选择了免费刻章的方式。与直接捐款相比,免费刻章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甚至是不切实际。
韩天衡的印章价格不菲,印章价值高达百万有余。或许,韩天衡此举远不如直接捐款来的实际,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韩天衡这么做的用心。韩天衡这样做,主要与近年来的名人慈善事业有着莫大的关联。通俗点来讲,他是以自己的方式做慈善。正如画家卖画,作家创作一样。
虽然,做慈善的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慈善。正如,马云曾经与油画画家曾梵志共同完成了一幅画,这幅画在2015年拍卖了2400万的高价,而他们画这幅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慈善事业。所以说,韩天衡赠送钟南山印章,其实也是为了带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他的印章,不仅仅是本身不菲的价值,更有它背后隐藏的价值。
韩天衡在印章上写下“重任在肩,担当于心,时代楷模,世人崇敬”,仅仅十六个字,清晰明了的突出钟南山以及众多医务人员的伟大。81岁的韩天衡这样评价84岁的钟南山,足以看出韩天衡心中对于钟南山的敬佩之情。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慈善行为,但是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这更是一种敬仰之心。韩天衡作为文人,有着傲骨之心。他能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足以证明韩天衡发自内心的敬佩钟南山,也从侧面突出了钟南山院士以及众多医务人员做出的巨大贡献。
两种不同的声音
对于钟南山院士,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出敬佩之情。如今这个时刻,钟老正携带数万白衣天使奋斗在第一线。钟老的贡献,国人铭记于心。作为著名书法家,艺术家的韩天衡,自然毫不避讳地流露出对钟南山的敬佩之情。韩天衡心甘情愿将他的天价印章免费赠送于钟南山,足以证明他的敬仰之心。韩天衡敬佩钟南山,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韩天衡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做慈善,这一点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社会各界出现了两种声音。
有人说,韩天衡在此紧要关头免费赠予钟南山印章,实际是借机宣传自己,不乏有炒作的嫌疑。其实,众人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当下,无数爱心人士向疫情重灾区捐赠各种药品,献上绵薄之力。而作为著名艺术家的韩天衡选择免费赠送印章,与直接捐钱捐物相比,此举的确有些不怎么实际。尽管这枚印章高达百万,但无法直接运用到疫情当中。所以说,网友觉得韩天衡有炒作的嫌疑也是在所难免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声音,有人觉得韩天衡是真正的大书法家。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钟南山的敬佩以及对抗击疫情的最大支持。不仅如此,更是有网友称赞韩天衡的义举。
客观来说,韩天衡免费赠予钟南山印章,将其敬佩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其行为对抗击疫情并没有起到直接作用。还是那句话,与直接捐钱捐物相比,此举有些不切实际。至于社会各界对于韩天衡此举的评价,可谓是层出不穷,争议不断。至于韩天衡此举的真正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但不管怎么说,韩天衡免费为钟南山刻章,间接上也算支持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活动。
夏明的社会评论
史树青(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篆本周秦,草临旭素,隶宗汉魏,真法钟王。观夏明先生书法喜欢赞叹,书以共勉。韩天衡(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书法艺术是“悟”与“践”互动且互为表里的艺术。疏于“悟”则格不高,疏于“践”则术不精。在“践”的方面,夏明君是殚精竭虑,同时,他也是一个勤于“悟”的书家。他广采博取,真所谓是集百家裘成一家衣者。丁乙卯(著名书法家): 夏明工各体书,颇具功力。继承传统,又能融会贯通,抒以己意。得刚柔相济之妙。洪民生(原中央电视台总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妙造自然,落纸云烟。贾平凹(著名作家):夏明先生书法,朴茂多姿,得大自在。《九州艺术与投资》专家鉴定评估委员会:通过夏明先生的作品能够看出:在多年的创作中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书法直取自然万象入书,给人以视觉上舒展流畅的感觉,这种魅力,能使不懂艺术者也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如虹气势和古朴之韵。实为鉴赏与收藏的佳作。
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润格
欧阳中石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 50000/平尺 书法
韩天衡 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 3000/平尺 书法
齐建霞 国家二级美术师 2000/平方尺 书法
刘怀勇教授2015年作品润格:山水 30000元/尺 | 花鸟20000元/尺 | 书法 8000元/尺
吕建德的润格为:草书3000元/平尺、行书楷书(方正收录字体)5000元/平尺、小楷1万元/平尺。
田英章
2014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田英章书法作品每平方尺为25000元起价————每平方尺6个字以内的25000元;每平方尺12字以内的28000元;每平方尺12字以上的30000元起价。以上全部为税后。田蕴章4尺书法作品¥18800.00
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润格因个人而异,以下是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润格仅供参考:
1. 刘二刚:一级美术师,升人物60000,画廊南京书画院,可大量收藏。
2. 刘工醉:研究员,升花鸟26000,画廊北京名家书画院,值得收藏。
3. 刘国辉:教授,人体的价格是15万每幅,四尺是16万,五尺是20万,六尺是28万,七尺是38万,八尺是48万,册页每件6万。
4. 徐里:兼备古典与现代审美理念的艺术家,作品风格清新、雅致、婉约,价格在2-3万每平尺。
5. 张改琴:西北地区著名书法家,书法风格以“二王”为根基,价格在1-2万每平尺。
6. 韩天衡:大写意国画家,以画“兰竹”最为出色,价格在2-3万每平尺。
7. 何家英:当代人物画高手,价格在15-20万每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润格以名家们当前公布的信息为准。
当代名家书法润格市场价格参考
沈鹏:16万/平尺
周而复 :12万/平尺
张海:10万/平尺
刘炳森:9万/平尺
王学仲:7万/平尺
欧阳中石:6万/平尺
张飚:5万/平尺
李铎:5万/平尺
王文祥:3万/平尺
苏适:3万/平尺
申万胜:2万/平尺
朱关田:2万/平尺
胡抗美:2万/平尺
尉天池:1.5万/平尺
郎小浩:1.5万/平尺
刘艺:1.5万/平尺
旭宇:1.5万/平尺
王冬龄:1.2万/平尺
吴东民:1.2万/平尺
言公达:1.2万/平尺
郭雅君:1.2万/平尺
冬韦:1万/平尺
吴善璋:1万/平尺
何应辉:1万/平尺
林岫:1万/平尺
段成桂:1万/平尺
张旭光:1万/平尺
赵长青:1万/平尺
张改琴:1万/平尺
刘正成:1万/平尺
钟明善:1万/平尺
熊伯齐:1万/平尺
于小山:1万/平尺
西泠印社排名前十的篆刻名家
西泠印社排名前十的篆刻名家是: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邓散木、厉良玉、来楚生、韩天衡、陈巨来、赵时桐、吴让之。
1、赵之谦
1829年8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清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赵之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吴昌硕
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晚年自称吴字,浙江安吉人,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吴昌硕与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清末海派四杰”。
3、齐白石
字渭青,号兰亭,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4、邓散木
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一足等。1960年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现代篆刻家。
5、厉良玉
一八六五至一九四零,字韫山,又作蕴山、蕴珊、韵珊,别署樊榭后人,杭州人。清诸生,乡试三芦不售。性耿直和易,风度潇洒。
6、来楚生
原名稷,号然犀。浙江萧山人,诞生于武昌。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
7、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8、陈巨来
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人,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
9、赵时桐
1874出生,原名献忱,又易名时桐,初号纫苌,后改号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斋馆名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
10、吴让之
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让翁、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书画家。吴熙载会写诗,善书画,尤精金石篆刻。师从邓石如、包世臣。他在老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独特创新,把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杭州西湖景区西泠桥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港小学知名校友
北港小学的著名校友晋欧先生。晋欧先生是北港小学的著名校友,浙江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海外代表。是日本华人文学主席,全日本华人印社社长,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
晋欧,1957年9月在桐乡市出生。曾署名群鸟堂,苍茫山馆。他的代表作品有《晋欧篆刻般若心经》,晋欧篆刻集等。他曾在桐乡市君陶艺术院工作过,他师从钱君陶,韩天衡,刘江等人,国教等方面的知识,曾求教于陈顺金先生。他的书法和篆刻十分的厉害,曾在全国大赛中20多次获奖。金瓯现在为西泠印社会员,中国书法。加协会会员日本篆刻文化研究会顾问。日本金欧艺术馆馆长。韩天衡先生曾为晋欧题句:工艺如揽胜,攀岩十八层,君看峰峦高,缘自湖谷深。钱君陶先生更是在91岁时曾以“艺坛奇子”书赠晋欧。
周大成的评论
摘自“天衡印谭”一书作者:韩天衡周大成治印颇长于文字形体的经营,错落取势,平中不平。故以一字论,有展促姿态,得灵动活泼之旨;而以字与字的呼应论,有吆喝之情,以致全印静动跌宕,饶有生机。他的作品属小写意型,写意并非随意,刊出的两印颇见苦心“翰墨 千秋”印,以“田”格横势论,“墨”、“秋”两字,上方呈右低左高势;而对“翰”、“千”两字论,果断斫去“千”字上方左侧的边栏,呈右高左低势,从而使全印四字获得了“歪歪得正”的艺术效果。写意中见精意,甚为可贵。九字印的处理亦见匠心。然作者用刀尚欠扎实,尤其是在笔道使转处宜紧结老到之。 摘自《书法报》-江苏首届青年篆刻展小议作者:徐利明淮阴周大成印风粗犷雄畅,气势夺目,于拙朴中见灵韵。其巨印尤得唐阳文官印之趣。白文印则善于处理残破并笔,造成既对比又和谐的黑白虚实变化。 周大成篆刻锁谈胥广福方寸之地,片石之微,虽不堪盈握,仍可以成为纵横驰骋的舞台——比如小小的印章,它胎息于周秦,始盛于东汉,至今仍广为使用。一枚印章,岂止是信用的证明,权力的象征?它又何尝不是艺术家“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语)的寄托!汉印、古玺、瓦当、封泥……即开生面,皖派、浙派又各善胜场。当然,这在古代不失为风雅之事,如今时代年轮滚滚向前,地球成了小小村舍,鼠标一点,不用动身,便可相邀倾谈,互联网把一切变得那么真实,有那么虚拟。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国粹”为标榜的篆刻一道又该如何应对?是战战兢兢还是昂首挺胸?因此,我对周大成先生倾二十余年心力不改初衷躬耕印田,不知是该表示一份深深地敬意还是扼腕的叹息。他像美国西部牛仔创造淘金神话一般,汲汲于印途:同样的艰辛,也同样的收获,只是一个满足于金灿灿的物质,一个欣悦于清彻彻的精神。大成先入秦汉缪印,又涉唐宋官印、古陶;流派印就不必说了,明清各家印谱心追手摹,烂熟于胸。他尤好晚清巨子吴昌硕:痛快淋漓,霸气横生。人总是很奇怪,当你最初投入某家某派,学得如鱼得水,炉火纯青,是幸事,也是不幸。大成亦然,据他讲,他对传统下过功夫颇深,我不知这种功夫指什么,但我知道他十六岁就写吴昌硕石鼓文,临老缶印作。如今则欲罢不能,隐约之间还可见昌硕遗韵。大成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少不更事时,接受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育。神圣的祭坛一旦轰然倒塌,废墟中“醒”来,“见佛我就打,见僧我就骂”(郭沫若诗),被压抑的青春在一片无垠的旷野中疯狂:艺术上法自我立,于无佛处称尊。我和他可以说过从甚密,我知道,他也去拜访过名家。对当今印坛呼风唤雨的“前辈”,他执弟子礼甚恭,但他的内心是不是服气就很难说了。一次二三好友在他家小酌,也许是性情使然,也许是酒能乱性,总之,在我们这些圈外人面前,大成少了平日礼仪的桎,梏“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得极为酣畅。大有西楚霸王见始皇赢政而呼“彼可取而代之”的风采——这与他的印风倒是十分吻合。我喜爱那种走“极端”的艺术家,艺术家往往不能用常人的绳墨系之,没文化偏要装作满腹经纶,只能贻笑于人。齐白石一生脱不了农民习气,但无损其大师地位;徐志摩参与三十年代美术论争,那只能是搅混水,尽管志摩是个出色的诗人,是沙龙贵妇人心仪的偶像。能够把古老的艺术玩得这般“年轻”,这要有一颗率真的心。率真是一种未经雕饰的美。温柔敦厚、谦谦君子,不是大成的作派,你请他刻章,不管他是精雕细缕,还是一挥而就,一旦把成品 “恭恭奉上”时,他总是把想法写在纸头上,告诉你好在哪里,而且真像是说自己的儿子,怎么看怎么好。也许过了若干年(不,若干月),他就会向你讨要,干嘛?磨去重刻。我喜欢他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大成的篆刻就有这样的好处:欣赏者不一定需辨识文字和细嚼慢品,那强烈的形式美一下就能“抓”住你,视觉一时之所长在他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前面说过,他的印风雄强,求大气,印也刻得愈大愈见精神。置诸展厅,他的“重量级”印作不知需要震慑多少人。艺术贵有个性。侪身尘世,很难从芸芸众生中把大成瞅出;但是,在江苏这帮“小刀手”(青年印人的戏称)中,他的“丑拙”却让人一眼就能辨识。多年来他毁誉不惊,乱头粗服,仍自得其乐。我希望明天的大成在印途上别开蹊径,但相信他这种执着精神不会丢失。我以为,这就是大成及他这一代艺术信徒的共性。如果我们把它作文一种现象来研究,一定是饶有意味的。相对于他们上一代人,如韩天衡、王镛等名家,无须讳言,作为问道于韩、王的大成他们缺少的不是印章的技法,而是丰厚的文化底蕴,韩王前辈不唯求印中之韵,更求印外之致。方介堪、李可染这些大师的亲炙,书画专业语言的锤炼,特别是以文史哲综合修养的支撑,使韩、王等大家都以特立独行的高蹈之迹不断超越自我,时攀新峰。相比之下,大成这一代则只能 凭对艺术的直觉和悟性来搞篆刻,篆刻的语汇当然难不倒他们,但是一味在方寸之间探消息则真正应了汉代文学家杨雄那句话“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何况,没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决不能称之为东方艺术。在东西文化碰撞、交锋如此激烈的今天,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如何处惊不变,以此苛求于大成一人是不现实的,但正像某位著名艺术家说过,中国画还是要姓“中”,篆刻之道理亦同。大成既然选择了这一苦行之路,那就走下去,而且要发扬光大——这才是一个“淘金”者应有的雄心壮志。大成年轻,搞艺术的心态也宁静。读书。作为在国内大赛中屡屡入展、获奖之人,能这样说和这样做是好事。(2006年1月30日《中国书画报》)附:攻艺者有两类:一类为“七分学,三分抛,各有灵苗各自探”;一类则是“无一笔不有来历”。前者可望称家,后者必为匠人——大成当属前者。“印宗秦汉”乃为古训,大成却不以摹刻多少多少枚秦汉印为能事。大成的印作何以如此? 他刻了两方闲章:“一生悬命”与“九牛二虎之力”。细观“一生悬命”一印,章法斑驳陆离,大疏大密;无论是借边,还是让边,均“笔”在“意”先,不假修饰。而线条则一扫某些铁线篆千行一面的陈习,奇崛、生辣、苍劲、沉雄!印迹见心迹,令人阴萦损柔肠,顿起苍凉之思。摘自胥广福《让石头唱歌》(1999年8月2日《书法报》) 谢海宗绪升当深入考察周大成的篆刻艺术,特别是升入考察他最 近一阶段的篆刻创作时,显然需要将其作品作一简单的罗列,尽管这是一种不入流的评论方法。就篆刻而言,没有人规定在印面哪一个位置下刀,也没有规定在几厘米、几毫米处击边,同样,不存在哪一笔、哪一刀不对,而是如何在方寸之间布以万丈波澜或是千般柔情。于是,这里派生出来的阴、阳两个美学的基础问题,正是这样的基础问题的提出才更容易让我们梳理周大成的艺术创作。周大成的篆刻创作时倾向于霸悍一路的,这近些年来他入选全国几次重要展览中的展品可得以验证。他几乎没有刻过像上海刘一闻那样“阴气”十足的印章。而多以雄、博、新的面目出现。具体来说,雄是指浑厚中求气势夺人,字法上有展纵之姿;博指秦汉、封泥、砖铭兼融,甚至从印学界所不屑唐宋官印中汲取营养;新则无非指从他人不注意处注意。不过,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是独具阳刚之气的,他在努力把尽可能多的雄浑一类篆刻风格予以吸收和消化,架构一条通往广博之路的通道。当然,任何一个艺术家都脱离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文艺潮流的影响,换句话说,时代的烙印对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而言总是或多或少得以显现。从一般意义上讲,大成有段时间作品过于接近流行印风,比如王镛的影子很重。但仔细看来亦不尽然,王镛篆刻的粗头乱服在这里表现为精神的借鉴,而不是一味的翻版。不尽然的另一个理由是,当代韩天衡、石开的篆刻风格也时常左右周大成的创作实践。有段时间,大成一出手不是像张三就是像李四,他很苦恼,怎么就没有一个自己?后来,南下北上,拜师访友,不知哪一天他得了一字诀:变。尽管我们一致认为周大成不是传统最好的承继者,但是,他仍和很多成功者一样,在传统的大熔炉里也摸打滚爬了不少年头。中国传统艺术讲究顿悟,周大成先是秦汉印,后追摹时尚形成初期的“周家祥”是一变;后来专司于古印中雄浑一路印风,又一变;接着把官印(唐宋)来个拿来主义并不作不经意状,再一遍,这每一变似乎都是递进的关系,一种曲线上升的姿态。如果把这种关系和姿态看作顿悟,周大成非常理性地立足当代,并用传统的菁华不断削弱“当代”,他在反反复复地打磨着自己的风格,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们得出周大成创作实践亦或说其演变的理论根据——由自觉到觉悟,由觉悟到顿悟。不知大成下一变该如何?摘自《青少年书法报》 ——青年金石篆刻爱好者周大成其人其印李鸿猷大成的篆刻艺术一如他的名字,年未不惑就臻大成了。其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三、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第六、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荣获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七届为提名奖)、“淮阴市(现淮安市)政府第三届文艺奖”一等奖……凭着他的实力,1999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纳为会员。我和大成未谋其面,先获其印。我久闻他治印不俗,托友人转请替我治名章一枚。其作果名不虚传,率真劲健,刚柔并济,浑朴大度,魅力四溢,后来相识日久,对其人其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少时便钟爱铁笔,初得秦汉玺印、封泥、砖文及唐宋官印之润泽,后又笃效清代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暨现代齐白石、来楚生诸大家,对其仰之弥高,钻之益深,痴迷至欲罢而不能。尤其是近数年间,更是凿行于酷夏,呵墨于严冬,未教一日闲过;又负笈万里,求教印林高手,每每揣度其中之高远,朝夕操刀治印不辍。如此积其岁年,浸淫日久,其篆艺终有大成。篆刻作为一门独立的欣赏艺术,停留在技法上的满足不是作者和欣赏者的惟一标准,而是要求内涵的丰富,从中取得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享受。我们试看大成的几方印谱,便可知其在小小的方寸之间为人们设置了多么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朱文“庖丁解牛”便是一方设计得十分精心周到的成功之作。我们可以用“疏密有致、线条峻朗”等词去赞美它,这毫不为过;但它的最妙处还在于对印文的巧妙安排。它打破了四字印文横排的呆板模式,而是让它大小相间,互相呼应;线条粗细有别,敧正互生,加之边框的不规则性,均使整个印面充满了动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印文中主人公的职业动作。此印的妙处还在于文字的互相借用。如“解牛”的解字右下方有个“牛”字,就被借来以两横笔的代字符号权作正文中的“牛”字了,这样,便使印文更容易穿插安排,变化多端,充分展示了印文组合中“情投意合”的逸趣;再者,“丁”字居于印面正中,以秦代半通印形式表现,从而使印面又有装饰趣味。白文印“跋远山涉长水”大有汉将军印之风范。章法经营独具一格,首行字大,后渐小,给人以行人渐去的感觉。取字奇崛,险夷相生,以敧制胜;用刀灵活多变,大刀阔斧,苍润恣肆;它和“官印”迥异,堪为“急就章”之范例。“万事风过耳”也是一方别有情趣的佳作,属古玺类,具汉封泥印之意味;文字错落有致,偃敧互生,线条锋颖透逸,古朴苍劲;刻法以冲刀为主,冲切相问,颇具粗细轻重之变化,古韵十足;章法布局亦颇为得当,字密处不可容针,空白间宽可走马,别具一番意趣;字的大小安排,位置的刻意经营,线条的斜圆变化,使印面充满动感,似轻风一阵徐徐而过,正暗合了印文的禅意。当然,仅此几方印章,尚难概说大成印艺全貌。但我们正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大成治印,起点高,悟性好,且治艺严谨。刻印前不深思熟虑至八九分则不肯奏刀,尤其在制作自文印时,更能体现此种创作心态。奏刀之前从不打稿,而是将章面涂黑,印文的布局、线条的质量、刀法的取向等,一切产生于“胸有成竹”;下刀时敢于犯险,果断快捷,驻留迅即,刀落屑溅,惊心动魄,任线条随意崩裂,其效果斑剥古拙,猛利刚劲,趣味天成。印治好后,他也不肯轻易出手,亦不急于修改,而是放在那里反复端详,直至自己满意才出手示人。“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动人”,这是他的治印准则。大成治印,早就名扬印坛。他淡泊名利,做人深沉,治印深沉。这篇小文是几年前就该为他写的,直至今日商得他首肯。他谦虚地说:“我的印艺还未达到大成;我要永远沉入艺海,潜心治艺。只有深入浅出,才有大的成就! 闻 达周大成,1965年6月生。书法篆刻资历弥深。虽未谋面,然从电话中可知其性格豪爽。熟悉周大成的作品是常于书法报刊,全国大赛展厅中,可为先知其名,后知其人。他的印常于不经意处见匠心,雄强、方旷,其粗朱文印,追秦汉之古朴,得缶翁只浑厚,可代表其篆刻之最高水平,嘱目印坛。大成印于秦汉印以外,对唐宋印的潜心追摹无疑对其个性的语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他的“苍山云水在瓶”,融合得法的“周大成私玺”、“庖丁解牛”更是一方不可多得的佳构,“丁”的厚重,刀法的随机应变,以此字统摄全印魂魄,线条与浑厚中寓婉约。异形印多为印人所慑,然大成的“佛陀视苍生如同一子”却安排妥帖,印文错综却相契,线质流美而朴茂,随形布势,颇见巧思。“人书俱老”苍老郁勃,文字多寡一任自然,却又不违汉印之形式规律,用刀苍浑、老到、令人回味。“虚心补已拙,自信无我长”期不善张扬的大成在看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后,摒弃一些“做”的成分(这于他的白文印中尤显)真正大成,老子曾云“道在瓦砾,道在屎溺”!大成是深明此道的,如不信,诸君可读其印“道在瓦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