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北宋汝窑来了!天青釉小碗现身艺术品市场
- 2、北宋汝窑龙纹梅瓶真品现存哪里?
- 3、宋代汝窑真品特征
- 4、行家鉴赏下,北宋汝窑纸槌瓶。
- 5、系列篇:《收藏漫谈》之十二——登峰造极 宋代汝窑
- 6、就连碎片都可以天价卖出的汝窑,到底价值几何?
- 7、北宋清凉寺汝窑特征
- 8、如何鉴别汝窑的真伪?
- 9、汝窑有几个产地啊?
- 10、德国博物馆宣布在其藏品中发现北宋汝窑瓷器珍品,为何是轰动性发现?
北宋汝窑来了!天青釉小碗现身艺术品市场
在“汝官 哥 钧定”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中位列首席;全球有序可循的只区区百件;“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这些描绘的都是神秘的“汝窑瓷器”。在往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就将上拍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虽然其估价只标注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但它的出现已经成为当年年春拍中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之一。
此物之美在于形制,汝窑天青釉小碗,高4.7厘米,口径16厘米.底为圈足,造型新颖。香灰胎色,质地细密。通体施天青釉,釉色青中闪香灰胎色,釉层透明,晶莹润泽,布满细裂纹,蟹爪纹,恬静淡定,简约极致。大美莫过于此,世间再无二只。
汝窑从无大器型
汝官窑器向来被称为“帝君之傲、藏者之梦、艺匠之模”,在中国历史及艺术发展上举足轻重,并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中经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人已有“近尤难得”之叹,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作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瓷窑,汝窑由于烧瓷时间短促,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故为后世谈瓷者所津津乐道。
目前关于汝窑的记载多来自于两本书:南宋《坦斋笔衡》称,“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南宋周辉《清波杂志》则记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惟供御拣退,方可出卖。”汝瓷追求的是“天工与清新”的境界,它古朴、浓厚、天然朴拙、柔丽静雅。据传说,曾有工匠问宋徽宗,汝瓷应烧成何种颜色,徽宗不语,一指天。众人望天,恰好雨过天晴,有种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从此以后汝窑便以此色为追求目标。
汝窑瓷器无大件器皿,器皿的高度没有超过30厘米的,一般的在20厘米左右;盘、盌、洗有圆器的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碗,尺寸就更小了。由于汝窑瓷器流传途径单一,而出土器不可上拍且多为残器,因此存世非常罕见,且多为博物馆收藏。
在中国艺术品的拍卖史上,每逢有汝窑现身,总会引起一阵躁动。拍卖市场上,虽然标称为“汝窑”的成交纪录并不少见,但真正让市场承认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在欧美以及港台地区成交的两件汝窑瓷器:
1992年,在纽约拍卖市场,曾经以15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了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而之后拍卖的汝窑瓷器,虽然有的成交价格高达亿元,此次的这件汝窑天青釉小碗,来自于著名 珍藏北宋汝窑天青色小碗收藏家甘肃肖先生旧藏。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件小碗在上世纪90年代流入收藏.香港苏富比专家指出,汝官窑烧造年期只有20年左右,极为罕见,到了明代就已经被公认为“绝难得”之物。历经千年,今传世汝瓷大概有百余件,多为博物馆所藏,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指出,这是历代古董收藏家都梦寐以求的藏品。
内地的拍卖行总经理刘尚勇也表示,能够流通市场的汝窑瓷器极为稀少。事实上此次该汝窑青釉小碗估价还是非常合理的,在艺术价值上、文物价值上比过亿元的乾隆、康熙瓷器高多了,“现在价值是颠倒过来了,纠正还需要时间。”
随着近年来瓷器拍卖市场的升温,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需要关注瓷器的源流。从此次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易会来看,除了为这件汝窑瓷器开设了“甘肃藏家北宋汝瓷”专柜展出之外,还将继续推出清早期兽面纹双耳赏瓶及宋代明代臻品瓷器专展。
北宋汝窑龙纹梅瓶真品现存哪里?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搜狐网中的相关信息,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汝瓷位居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而北宋汝窑龙纹梅瓶真品现存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宋代汝窑真品特征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
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北宋汝窑青瓷碟底部“蔡丙”款和芝麻钉痕
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致使香灰色胎在极薄的淡天青色釉掩映下呈现肉红色。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有学者认为汝窑瓷器釉内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
南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
在一部分传世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底部。“奉华”是“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权臣蔡京用器的标志。而“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别后,命宫廷玉作匠师将字刻于器物外底。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无其它款字或铭文。
汝窑青瓷中有些器物属于该窑所持有,不见其它瓷窑产品,如椭圆形水仙盆、椭圆形碟、狻猊出香、腾龙出香等。有些器物造型则在宋代其它瓷窑中也有所见,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如茶盏及托、酒盏及托、罍子、玉壶春瓶、三足弦纹樽等。但没有比较久没有鉴别,总体来说,与其它瓷窑想必,汝窑制瓷工匠对器物形体、制作工艺、釉质釉色之讲究最为苛刻,可谓用尽心机,几乎达到让人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
后仿汝窑(釉)瓷器的鉴定要点:
作为一代名窑,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一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面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很难达到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采用注浆成型者,更是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答曰: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的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于“钧釉”,釉色也多偏。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皇帝御制诗者,只要看看真正汝窑瓷器上所錾刻乾隆御制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的御制诗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期刻字水平。至于在仿品包金镶银者,更是属于别出心裁之作。
行家鉴赏下,北宋汝窑纸槌瓶。
纸槌瓶亦称直颈瓶,因器形像纸槌而得名。纸槌瓶的用途,除了单纯的摆设外,应该是宋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花瓶。只是对于宋人来说,这样一件器物在欣赏之余,或许还能寻求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这是专属于宋代的理性之美。是一种深受宋代统治者青睐的器物之一。
通常来说,"北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是宋朝的前期时期,约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而"汝窑"是指中国汝州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窑之一,生产的陶瓷被称为"汝窑瓷器"。它在北宋时期非常盛行,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美丽的釉色而闻名。
北宋汝窑纸槌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而备受珍视。汝窑是北宋时期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烧制的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光泽如玉而闻名。
纸槌瓶是汝窑的一种造型,其瓶身修长,瓶颈拉长,瓶身线条流畅,整体造型优雅。瓶身开有对称的三个小孔,以便于通风和烧制时温度的散发。瓶口呈圆形,边缘微微翻卷,与瓶身相呼应,显得十分协调。
汝窑纸槌瓶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瓶身的釉色以天青色为主,伴有蓝色或绿色的光泽,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瓶身上的纹饰简洁大方,主要以线条和简单的图案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北宋汝窑纸槌瓶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古代瓷器,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使得它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珍品。
系列篇:《收藏漫谈》之十二——登峰造极 宋代汝窑
一说汝窑,玩陶瓷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去年4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九位竞买人经过34次竞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锤。可见汝瓷的珍稀和人们对汝瓷喜爱敬仰,也应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这句老行话!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然而,汝窑却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为后人认识汝瓷留下了许多困惑或谜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汝瓷的认识,只能局限于以博物馆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来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国家文物部门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窑具和瓷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汝官窑瓷器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大大开阔了我们对汝瓷鉴定的视野,纠正了以往对汝瓷鉴赏的局限。
汝官窑烧造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窑烧造御用汝瓷大约20来年。
汝官窑瓷器器型:从出土的汝瓷造型品类来看,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种,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碗、盘、洗等,而且出现了壶、罐、灯、炉、盒、钵和豆,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纸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盘残片,极大丰富了汝瓷造型品类的内容。尤其是出土了莲瓣熏香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和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窑无大器”的定论。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带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也改变了一直认为汝瓷纯以器型和釉色取胜的观点。
注意:虽然汝瓷中出现了大器和纹饰,但汝瓷主要还是以小件为主。也改变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净取胜的主流。同时,一些汝瓷器物胎体非常特殊,碗、盘、碟、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同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窑器不同。而且,碗、盘、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窑瓷器胎土:汝瓷的胎一般较薄,但器物较大的也有厚胎,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其颜色颇似焚香时落下的香灰,俗称“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调多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黄,还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温度至少达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未烧透的“夹生胎”,而且可见或多或少的气孔,说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质和有机质。
注意:至于汝瓷胎的颜色象焚香时落下的香灰,虽然说的很形象,但色调白中偏灰、偏黄、偏褐到什么程度,得通过看实物瓷片才能领悟,我无法用准确语言传达给你。因为胎很重要,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同时,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夹生胎”,所以,手弹胎体声音发木。而仿品发声就比较扎实。
汝官窑瓷器釉质: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内掺玛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小,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随着温度由低到高变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釉质也从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质感和玻璃质感变化。文献中有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的汝瓷最好。
注意:温度稍高,汝瓷釉质就会变成玻璃质感,而且会产生流釉现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现象的汝瓷釉面一般是玻璃质感较强的,而且积釉越厚颜色越深。
汝官窑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开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斜开片即鱼鳞纹。也有极个别的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整体无纹,即文献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汝瓷的特征之一。
注意:由于汝瓷烧造温度不高,胎和釉紧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处,会出现明显的自然剥釉现象。而且釉面会出现“汁中棕眼”现象,即缩釉点。至于古人称釉面气泡稀疏“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面表层,其余则釉泡细小密集,肉眼无法可见。
汝官窑工艺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艺,以提高器物规整度。器物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类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烧方式,早期有长条状支钉(松子状)、较为粗大圆形豆瓣状支钉。长条状支钉有横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横置在底部的。一些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垫饼垫烧,所以这些器物圈足露胎,个别平底器,整个底部露胎。到中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变的越来越小,即芝麻钉。支钉数量按器物大小有3个、5个,5个以上有6个、12个等双数出现。
注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碗大部分为垫烧,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时采用支烧和垫烧两种工艺。瓶的种类较多,但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真品汝瓷的支钉手摸没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华”和“寿成殿皇后阁”应为宋代宫廷所刻用器标志。“蔡”字应为物主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甲”“ 乙”“ 丙”则为乾隆时期将宫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后所刻。除此之外,暂无发现其它款铭。
汝瓷因烧造时间短,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传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在册登记的只有67件。那么,汝瓷民间有没有呢?一定有。有多少呢?没人知道。至于有人说民间没有汝瓷,那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随着我们对汝瓷进一步认识,国家文物政策的不断放开,我们相信民间的一些汝瓷传世品一定会逐渐被认定面世。“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极富灵性、让人梦寐以求的汝瓷珍宝,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现,并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下一篇《收藏漫谈》,我们来漫谈一下宋代——官窑
(说明:既然是漫谈,语言就有些随意,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肯定会出现一些差错,敬请朋友谅解!)
下面是一组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标本和台北故宫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鉴参考:
就连碎片都可以天价卖出的汝窑,到底价值几何?
汝窑有着“瓷中魁首”之美誉,拥有一件汝窑,也是所有瓷器收藏者毕生的梦想。但有记载的汝窑拍卖历史来看,汝窑一经流出,哪怕是一件不合格的残次品,都是价值连城。
常言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远超其他瓷器的身价,除了由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稀有性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作为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出品的瓷器被现代人奉若神品,推崇备至,一经流出,必天价成交。
汝窑瓷器碎片,真品值钱的;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汝窑的价值不是一般的瓷器可以比拟的,他的价值确实很高。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北京保利,北京翰海,拍行送拍藏品征集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从宋流传至今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其中汝窑的存世量最少,不足百件。所以时至今日汝窑的价格更是扶摇直上,价格不菲,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汝窑瓷器甚至五大瓷器都非常的少,在大陆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五大名窑的身影,所以五大名窑的拍卖价格每件不低于200万美元。
北宋晚期御瓷汝官窑,造于河南汝州,今宝丰县,近千年来地位至高,实为神品,乃中国历史之珍,显中国哲学之华,集中国美学之粹。汝瓷小巧朴雅,温婉隽永,不仅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之真髓,历史意义更是深远,古今名藏均以其为首,然珍稀无比,一器难求。
北宋清凉寺汝窑特征
一、汝窑瓷器真品特征-瓷胎特征
汝窑瓷器的胎质有薄有厚,胎色多呈浅灰色和灰白色,因其色调与燃烧后的香灰比较接近,因此素有“香灰胎”的别称。
二、汝窑瓷器真品特征-釉色特征
汝窑瓷器的釉色一般以天青色、粉青色、月白色为主,其中天青色堪称为最佳的颜色,古时有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赞美。
汝窑瓷器为乳浊状釉,釉色十分银润,施釉不厚,釉面呈失透状,釉中多含有气泡,所以古时称之为“寥若晨星”,釉面多有细碎的开片,一般无开片的器物不多见。
三、汝窑瓷器真品特征-器形特征
汝窑瓷器的器形十分规整,传世器物主要有碗、撇口碗、葵花口碗、盘、尊、出戟尊、碟、盏、盏托、洗、瓶、玉壶春瓶、胆式瓶盆、水仙盆、炉、壶、钵、器盖、盏托、套盒等。
四、汝窑瓷器真品特征-纹饰特征
汝窑瓷器大多数器物都以素器为主,兼有模印、刻划、雕塑等手法。纹饰图案题材中,龙纹、鱼纹、鸟纹、弦纹、乳钉纹、莲瓣纹等出现比较频繁。
五、汝窑瓷器真品特征-工艺特征
汝窑瓷器的烧造工艺极为考究,工艺十分精湛。一般的器物多采用满釉支烧的方式,即“裹足支烧”。器物的底部时常会见到细小的支钉痕迹,这些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状,因此又名为“芝麻钉”,仅仅有个别器物的支钉呈不规则的小圆形。支钉的数量从3-6枚不等,多作单数,仅仅是水仙盆为6枚支钉。
如何鉴别汝窑的真伪?
您的这一套茶具,是真的“汝窑”瓷器;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一定要好好保存!
汝窑茶具鉴别方法:
1、造型方面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
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
2、釉质方面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向“钧釉”,釉色也多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3、制作工艺方面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仿品的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扩展资料:
汝窑茶具的釉色:
1、汝窑茶具天青釉
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睛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
2、汝窑茶具月白釉
如月辉闪耀,清雅素静、光泽柔和、富有水色,沉实大度、静穆高华、淳朴敦厚,充满神韵,柔美玉润,手触有明显酥油感觉,汁水莹厚,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月白汝瓷以传统手工艺制作,以手工拉坯、修坯等多道工艺制作成型,精密细腻,厚薄有度,胎骨匀称。釉面细腻温润,光滑如脂,如云朵之无暇,不染纤尘的纯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茶具
汝窑有几个产地啊?
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就一个汝州。还有就是台湾的仿古汝窑。汝州叫汝瓷,宋代汝瓷不是哑光和开片的,哑光和开片是自然老化的结果,是不是汝瓷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原矿釉,汝州的机制汝瓷成本可以做的很低,纯手工价格依然很高。釉色天青色是青色加白色气泡,这都是原矿釉的特征,现在仿古哑光很多是采取喷釉水的手法,现在也有仿清凉寺的,颜色偏豆青。德化,景德镇都是烧瓷基地,也能做到汝瓷样子,但烧出来的釉色是有明显不同的。汝州目前基本就是天青色,月白和豆青,大多数厂家成品基本一样,只有胎体厚薄,釉色深浅光泽区别,也有干这行的国工,技术壁垒是有的,也有做仿古的,技法与景德镇和台湾类似,反而效果还不如原本的效果。现在德化也有一些厂做类似汝州的效果,但色彩还是有很大区别。
汝州汝瓷(原产地) 清凉寺汝瓷(多为仿古器型)德化汝窑 景德镇汝窑 台湾汝窑
汝窑是五大名窑之首,也是青瓷之魁。如今汝窑国内的四大产地:
1,河南汝州。是全国汝瓷大产区,以天青釉,卵青釉,豆绿釉为主。各种花瓶摆件为主。文化依托张公巷窑遗址。
2,河南宝丰清凉寺。釉色相比之下最为接近北宋汝窑,现代工艺品仿古件,可以假乱真。工匠精神的作坊生产大量存在。仿古器为主。文化依托《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览馆》《中国宝丰汝窑博物馆》。
3,福建德化。工艺精美,创新造型丰富,机械程度高,产量大,产品性价比高。
4,江西景德镇,品类丰富,全国汝窑集散中心,品牌较多,多为生活用瓷,茶具为主。
汝窑的历史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属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
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德国博物馆宣布在其藏品中发现北宋汝窑瓷器珍品,为何是轰动性发现?
因为汝窑被称为“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目前北宋汝窑瓷器存世量仅不到100件,因此德国发现的这件瓷器是“轰动性发现”。
因为北宋汝窑的珍品是非常的珍贵,因为现在已经失去了汝窑经典的真品的制作的方法,很多的工艺都已经消失了。
因为那是中国的文物,却突然在德国的博物馆中发现,而且还是这么名贵的东西。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真正被业界所承认的汝官窑瓷器存世量稀少,奇货可居。由于汝窑开火前后仅20年,现存可查证的整器不超过79件,而迄今为止,历代墓葬中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据馆方公布的照片显示,这是一件直径13厘米、青翠泛蓝的浅碗,色泽具有汝窑的显著特征。
因为汝窑的珍贵程度相当珍贵,而且历史悠久。
中国著名的中华传统制瓷工艺——汝窑,北宋时期的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产自汝州而得名,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在宋代被称为“汝、官、哥、钧、衡”五大名窑中,在中国陶瓷史上被称为“汝窑之魁”。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含微量铜,迎光照耀,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胎为灰白色,颜色略白,比其它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用玛瑙作釉料,釉色天青色、粉青色、天青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的酥油感,釉色稍亮,多呈乳浊或结晶。通过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釉下少有星辰的稀疏气泡,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洁光洁,釉如堆脂,素静雅致,色泽滋润纯净,纹片晶莹多变。看得如碧峰翠色,似玉非玉之美。釉面布满了红晕,有些像清晨出海,有些像夕阳晚霞,有些像雨过天晴,有些像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上釉时,天青粉绿,釉色润泽,手感如玉。具有青天、玉面、晨星稀疏等典型特征。
宋廷用汝窑器物一般都是用满釉支烧,为避免窑炉内杂质污染,须用匣钵装好,并用垫圈和支钉垫起器物,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麻黄一根,出针细”。器物底部可见细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有三、五、七个,六支钉痕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器物为圆柱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的汝窑器皿多无支钉痕,个别器皿的碗、套盒、凹钵、洗涤、器罩等均采用垫饼支烧法。
汝瓷开釉是一种特殊的技艺,开釉的形成是物体在开始高温焙烧时产生的釉面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艺人通过人工操作,将这种无法控制、千变万化的釉病转化为一种自然奇妙的装饰,控制恰到好处,可谓绝技。上釉的片比较细,大部分斜劈,深度交织交错,像银色的鱼鳞或者蝉翼图案,给人一种排列有序的感觉。釉中细微沙眼有鱼子酱花纹、芝麻花、蟹爪花纹。有典型的橘皮釉、龙脑釉、茶沫,还有一些柳条状的薄片是由于手拉卷扬机旋转时泥料分子排列结构面向某一方向的现象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