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阴阳家的著作
- 2、阴阳家代表作
- 3、阴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演著作又是什么呢?
- 4、求 阴阳家 著作
- 5、阴阳家的发展
- 6、古代阴阳学大家及著作
- 7、推荐一本讲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的书
- 8、春秋时代阴阳派
- 9、阴阳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阴阳家的著作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
阴阳家代表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
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现在有本专门说阴阳家的书叫《阴阳家语录》全彩图本。
《邹子》49篇和《邹子终始》56篇;《终始》《大圣》《主运》
《易经》
是,还有《易经》
《周易》、《法象志》、《推丨背图》、《黄金策》
1、姜子牙(姜尚)
姜子牙不但是一位精通道术的奇人,而且对阴阳五行的推演颇有建树。传说善于运用奇门遁甲。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了周朝。
2、周文王,后天八卦的发明者,周易的创始人,善于占断。
3、鬼谷子,春秋时代人,既是阴阳家,又是军事家,他教出几个学生,名扬天下。庞涓、孙膑、苏秦、张仪。
4、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
5、东方朔,汉代人,饱读经书、精通易理。善射覆,深得汉武帝喜爱。
6、焦延寿,汉代,著名的易学家,著有焦氏易林一书,将六十四卦所有的变化,编入书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易学的运用。
7、京房,汉代人,焦延寿的学生,著有火珠林占法,将六十四卦配以纳甲,形成了新的预测系统,直到今天,人们仍在采用。
8、诸葛亮,汉代。通天文、识地理,精通太乙神数,善布八卦阵。是中国人名心中的智慧化身。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9、李淳风,唐高宗李治时代。精通天文历算,代表作有《法象志》《推丨背图》,流传千年,至今人们还在进行研究破解。还准确的预言了武则天篡位。
10、邵康节,宋代。精通阴阳及易理,开创了化时代的八卦体用学说,使八卦的运算开始规律化,对后世影响最大,同时,也流传于日本。
11、陈抟,修道者,隐居华山,喜易。道术高深莫测。预言赵匡胤得天下。
12、刘伯温,明代,善于八卦卜筮,著有《黄金策》一书,流传至今。此外,还有《烧饼歌》,据说也是刘伯温所作。
阴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演著作又是什么呢?
阴阳学家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之一。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阴阳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道家“阴阳说”和“五行说”。在封建时代,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于是就出现了“阴阳五行说”,将人们的这一希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作就有《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等。阴阳家原先被列入“九流十家”,随后一些书籍使“诸子百家”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的,影响较大的学派也不过十几家,如道家,儒家,法家,墨家,还有阴阳家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也曾流传到日本过,渗透了不少当地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阴阳道”,并且后来在日本出现了“阴阳家”或“阴阳师”这样一种热门的职业。汉初时期阴阳学家还是存在的,但在西汉中叶以后就不复存在了。阴阳学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晚期齐国的邹衍。其代表作有《邹子》和《邹子终始》。他善于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变化,推演朝政的兴衰。主要有“大九州说”和“五德终始说”。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还曾经吸收过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邹衍与道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思想学说大多数来源于道家学派。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董仲舒,他创立了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焦延寿,他的著作有《焦氏易林》等。李淳风,他的著作有《法象志》《推背图》等。刘伯温,他的著作有《黄金策》。当然了,阴阳学家的代表人物还是很多的。
求 阴阳家 著作
邹子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 “木气胜!” 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http://baike.baidu.com/view/54508.htm
阴阳家语录
阴阳学大家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公元前250年)战国前期齐国人。因章丘城(今绣惠镇)曾建有邹衍祠,故其为章丘人。主要活动于(田)齐宣王至齐襄王当国之时。邹衍不是为谈天而谈天,他以谈天为手段,以服务于当 时的政治需要为目的。建立于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 才是他学说的核心所在。 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 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 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 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 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海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 然性。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淮南 子·齐俗训》篇高诱注引《邹子》)。《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 《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吕氏春秋·应同》讲得更具体:“凡帝王 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 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 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 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 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 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 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 事则水。”上述引文据近代学者考证,应属于邹衍的佚文,至少体 现了邹衍的学说精神。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 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 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 《史记·封禅书》说:“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 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说:“东 莱吕氏曰:‘方邹衍推五德之运,人视之,特阴阳末术耳,若无预 于治乱之数也。及至始皇始采用之,定为水德。以为水德之治,刚 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 。急法,久者不赦,则其所系岂小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来解释,就陷入了机械论。至于秦始皇的“水德之治”,错不在邹衍身上。 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小九州说。
阴阳家的发展
阴阳思想作为抽象概念,主要源于《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是百家思想的发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时期的先哲们脑海里只有天地,阴阳,昼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对立的,对立的结果则必有阴阳,我为阴则对立为阳,我为阳则对立为阴,寻找道的过程就是寻找人类起源的过程。在自然观上,利用《老子》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后,虽然评价并不最高,也还是一种特别表示。没有任何直接的资料依据,但事实上很明显存在一个理由,那就是司马氏祖传世袭的专业是天文历算,阴阳家则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阴阳家的主要学术内容直到司马迁都是在这领域的主导,而司马迁则是这一学派的正宗传人。《汉书·艺文志》引用刘歆的《七略》开列了当时的书目,一共有不到六百部书。这种书目在现代是开不成了!那六百种中很多都已失传。其中阴阳家有21部,第一部就是《宋司星子韦》,第四和第五是《邹子》和《邹子终始》。这邹子应即为邹衍。齐有三邹,邹忌不是阴阳家,邹奭名气小,后面第十二部就是《邹奭子》。其中《容成》、《张苍》两部也是今人能断定内容为历算的书。刘歆为这21家所作评介是:“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司马迁也说阴阳家特长是“序四时之大顺”。 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齐国的邹衍。庄子将之定义为气所包含的矛盾对立要素,“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阴阳家则把阴阳矛盾作用引起的变化神秘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时五行说相当流行,有相生相胜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观点。阴阳家以五行为五德,认为历史朝代的嬗变即遵守五行相生相胜之道,是为‘五德终始说’。司马迁称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五行相克的循环变化决定历史朝代的更替,如夏、商、周三代之变,就是金(商)克木(夏)、火(周)克金,秦汉统治者均以此为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寻找根据,对后世特别是汉代有很大影响。《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作为一个学派,阴阳家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而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这种想法,还可以在黄历或是农书、农历里看到。
古代阴阳学大家及著作
阴阳学大家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公元前250年)战国前期齐国人。因章丘城(今绣惠镇)曾建有邹衍祠,故其为章丘人。主要活动于(田)齐宣王至齐襄王当国之时。邹衍不是为谈天而谈天,他以谈天为手段,以服务于当 时的政治需要为目的。建立于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 才是他学说的核心所在。 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 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 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 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 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海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 然性。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淮南 子·齐俗训》篇高诱注引《邹子》)。《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 《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吕氏春秋·应同》讲得更具体:“凡帝王 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 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 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 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 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 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 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 事则水。”上述引文据近代学者考证,应属于邹衍的佚文,至少体 现了邹衍的学说精神。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 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 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 《史记·封禅书》说:“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 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说:“东 莱吕氏曰:‘方邹衍推五德之运,人视之,特阴阳末术耳,若无预 于治乱之数也。及至始皇始采用之,定为水德。以为水德之治,刚 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 。急法,久者不赦,则其所系岂小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来解释,就陷入了机械论。至于秦始皇的“水德之治”,错不在邹衍身上。 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小九州说。
邹衍比较有名,好象有"邹子"和"邹子终始"两本书
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
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阴阳家则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
《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长,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太史公司马迁“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首,虽然评价并不最高,也还是一种特别表示。没有任何直接的资料依据,但事实上很明显存在一个理由,那就是司马氏祖传世袭的专业是天文历算,阴阳家则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
《汉书·艺文志》引用刘歆的《七略》开列了当时的书目,一共有不到六百部书。这种书目在现代是开不成了!那六百种中很多都已失传。其中阴阳家有21部,第一部就是《宋司星子韦》,第四和第五是《邹子》和《邹子终始》。这邹子应即为邹衍。齐有三邹,邹忌不是阴阳家,邹奭名气小,后面第十二部就是《邹奭子》。其中《容成》、《张苍》两部也是今人能断定内容为历算的书。刘歆为这21家所作评介是:“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司马迁也说阴阳家特长是“序四时之大顺”。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现在有本专门说阴阳家的书叫《阴阳家语录》全彩图本。
张介宾:《类经图翼》卷一《五行通论》)---“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生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
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六微旨大论》---“盖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
《荀子·礼记》---“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希望能帮到你,O(∩_∩)O~~
推荐一本讲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的书
《诸子百家大辞典》黄开国等主编
《谋略与雄辩宝典--<战国策>精华全解析》〔西汉〕刘向 编订;黑石 评析
史书:
《战国策》(西汉)刘向 编订
《左传》左丘明著
《春秋》(孔子著)
《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著)
《诗经》(战国时期人民生活的描写)
《史记》(司马迁著)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东周列国志》(存疑)
诸子著作:《墨子》,《列子》;《论语》;《孟子》《庄子》;《管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楚辞》。
(2012·黄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道家。
(2016·孝感)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鲍鹏山的《天纵圣贤》
http://wenku.baidu.com/view/fe93132e453610661ed9f4b7.html
看看秦时明月的动画片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9.农家, 农家代表:许行
10.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春秋时代阴阳派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阴阳家的名称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阴阳——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五行——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附表一张,可见文末。
阴阳家的思想——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阴阳家的没落——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五 时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六 五 形 情 五 变
音 间 味 色 化 气 方 季 行 脏 腑 官 体 志 声 动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征 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杂家:战国末至汉初,糅合各派观点的学说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称其“兼墨儒,合名法”,是当时政治上趋向统一、学术上要求综合的产物。杂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时秦相。本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巨富大贾。时秦公子异人以人质于赵,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用千金为之活动,计使异人归秦嗣位,即为秦庄襄王,他为国相,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 门下有食客三干,家僮万人。秦王政(即秦始皇)年幼即位,他继任国相,称“仲父”;秦王政亲理政务后,他被免职,迁放蜀郡,忧惧饮鸠自杀。
杂家自称“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 (《淮南子·要略》),取各家之长,舍其所短。它虽然兼采儒、墨、法,名之说;但受道家影响最深, “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为多者,则惟杂家”。 《汉书·艺文志》载杂家著作共二十家,四百零三篇,今多已佚。 《吕氏春秋》为秦相吕不韦广邀游士门客所作。 《淮南鸿烈》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宾客编纂,为此派的代表作
阴阳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的邹衍,《汉书·艺文志》著录他的著作《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今已失传。邹衍将我国早期的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一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事物的构成,以“相生相克”来说明万物的运动。阴阳五行学说中包括某些科学的思想方法,成为推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因素,尤其是表现在中医学方面。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其怪诞荒谬的一面,比如用“五德终始说”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如后世不少迷信观念,也可以从阴阳五行中找到它们的思想根源。《汉书·艺文志》中保留了先秦阴阳家的著作1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