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笔画顺序,金的笔画顺序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6 18:45:16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金的笔画顺序

金的笔画顺序是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金”,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普通话读音为jīn,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金”的基本含义为一种化学元素,黄赤色,质软,如黄金、金银。引申含义为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中国朝代名;姓。
“金”初见于金文时代,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后来逐渐见于楚系简帛、说文和秦系简牍中,最后演变为楷书体简化版的“金”。
组词解释
1、奖金[jiǎng jīn]
作为奖励而发的钱。
2、金碧辉煌[jīn bì huī huáng]
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
3、金光四射[jīn guāng sì shè]
光芒向四方照射,光辉灿烂的样子。
4、金融[jīn róng]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5、金帛[jīn bó]
金钱和布匹。

金的顺序

金的笔顺笔画顺序: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金的读音:jīn
金的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金的意思:
1、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2、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3、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
4、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
扩展资料:
关于金的成语:
1、挥金如土
读音:huī jīn rú tǔ
意思:挥:散。 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造句:他从小骄纵惯了,养成日后挥金如土的不良习性。
2、金石丝竹
读音:jīn shí sī zhú
意思: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例句: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3、钿合金钗
读音:diàn hé jīn chāi
意思: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例句:钿合金钗细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宋·柳永《二郎神》词。

金的笔画 可以写 是什么呢?

汉字:金
笔画数:8
笔画名称: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金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金的笔画顺序: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部首:金
笔画:8
五笔:QQQQ
基本解释
1. 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 金属 五~。
3. 钱 现~。助学~。
4. 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 鸣~收兵。~鼓齐鸣。
5. 比喻尊贵、珍贵 ~口玉言。
6. 像金子一样的颜色 ~发(fà)。~灿灿。
7. 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相关词汇
组词 金色 金子 金黄 金银 金鱼 金杯 金秋 奖金 金光 淘金
同音字 禁 衿 今 巾 筋 菳 觔 釿 仐 惍
同部首 銴 鉴 鋈 錾 錾 鈭 鍌 鎏 鐆 鏖
同笔画 亟 旻 卒 呢 和 弦 供 乖 肏 瓯

金笔画顺序

金的笔画顺序为: 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拼音:jīn。
五笔:qqqq。
部首:金。
笔画:8。
解析:金是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īn,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金”的基本含义为一种化学元素,黄赤色,质软,如黄金、金笔。引申含义为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
金造句
1、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2、什么是黄金的日子。
3、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4、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幸福人艰苦中取得。
5、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一生的黄金时代。
6、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
7、黄金市场开始展露利令智昏的一面。
8、青春年华是人的黄金时代,你可要珍惜啊!
9、太阳像火球一样炎热,又像黄金一样金光闪闪。
10、想当初,还是张经理力排众议买了这幢楼,如今成了黄金地段后,房价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金字的笔画

金字的笔画顺序是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一、释义
金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Au,在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金具有高密度、高延展性、柔软性、光敏性和抗腐蚀性。金在电子、医疗、珠宝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演变
金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在甲骨文中,"金"字是一个象征金属的符号,由两个交叉的短横和中间的一点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符号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更加简洁的形式,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金"字。
三、组词释义
1、金子:一种黄色、有光泽的金属元素,在古代被广泛用作货币和饰品。
2、金光:闪耀的光芒,可以用来形容珠宝、金属等物品的光泽。
3、金色:一种由黄金提炼出来的颜色,通常用来形容贵重物品或高贵的象征。
4、金牌:在比赛中,获得金牌通常意味着获得了第一名。
5、金色年华:形容人生中最美好、最灿烂的阶段,如同金色的阳光般灿烂。
关于金的例句
1、金色的麦田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这是农民们辛勤努力的成果。
2、他的金色年华在奋斗中度过,为梦想不断努力,让人生熠熠生辉。
3、金字塔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见证了古文明的辉煌和传承。
4、金色的晚霞映照在湖面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5、黄金分割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展示了数学与美感的完美结合。
6、金鱼是观赏鱼中的经典品种,其色彩斑斓的外表让人为之倾倒。
7、金牌是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代表着他们在赛场上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8、金色的大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成功和希望,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9、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10、金子般的心灵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

金笔顺笔画

金笔顺笔画如下:
金的笔画顺序为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1、金的解释
金这个汉字具有多重含义,既可表示金钱,也可指代兵器或金属乐器。同时,金还是一种化学元素,其符号为Au。作为姓氏,金也存在于一些家族之中。
此外,金还被用来描述所有具有光泽返橡、延展性、易传热导电特性的金属固体。在自然界中,一些动植物因颜色类似金而得名,如金鱼、金丝猴等。
2、金的组词
(1)金钱:货币财富,通常指黄金或法定货币。
(2)金色:类似金子的颜色,带有光泽和贵气。
(3)金婚:结婚五十周年的纪念日,寓意婚姻长久。
(4)金丝猴:一种猴类动物,毛色呈金黄色,故称金丝猴。
(5)金牌:获得比赛或竞赛第一名的奖品,通常由金制成。
(6)金属: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如金、银、铜等。
金的造句
1、在古代,金币作为货币的主要形式,具有很高的价值。当时,金币的铸造工艺十分精湛,使得金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小李在古玩市场捡漏,买到了一枚珍贵的金币。经过专家鉴定,这枚金币是古代某国的货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3、米塞斯要求彻底回归金本位,废除商业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取消中央银行;哈耶克则支持能提供众多货币让消费者选择的制度。
4、收藏家老张向博物馆捐赠了一枚罕见的金币,为国家文化遗产增添了一份价值。这枚金币的捐赠,对于研究古代的经济、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郑行。

金字的笔画顺序

金字的笔画顺序是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金最早见于金文,金本义为赤金,即铜,引申为金属总称,后词义缩小指黄金。金在古代又作货币用,故又引申为货币。黄金在自然界储量稀少,故又指高贵、贵重之物等。
组词:金成、金华、金正、金茂、金融、金柝、金联、金凤、金眼、金律、金吾、金诚、金针、金锣、金库、金花、金红、金波、金跸、金钱、金达、金牙、金鑫、金盆、金庸、金镑、金鼓、金矿、金木、金簪、金鸡、金贵、金角、金溢、金砌、金昴、金泥、金扃、金帝。
金字的成语
金规铁律、金玉之言、金人三缄、金玉满堂、金锣腾空、金谷酒数、金针见血、金迷纸碎、金玉锦绣、金紫银青、金口木舌、金石丝竹、金齑玉鲙、金汤之固、金戈铁骑、金石可开、金銮视草、金枷玉锁、金人缄口、金镳玉络、金人之缄、金兰契友。
金鸡消息、金革之声、金屋藏娇、金吾不禁、金鼓连天、金碧辉映、金字招牌、金钗十二、金枝玉叶、金石之功、金瓶素绠、金相玉振、金貂取酒、金革之世、金黎鼎盛、金榜挂名、金风玉露、金声玉色、珥金拖紫、一字百金、谗口铄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

金的笔画顺序

金字共有8画,笔画顺序为: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补充资料:
金字读作jīn。金在古代作为货币用,故又引申为货币。黄金在自然界储量稀少,故又指高贵、贵重物品等。
我们常用的包含“金”字的成语有:
1、点金作铁,意思是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出自《答野传书》。
2、金鸡独立,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 1、用一条腿站立的姿势。2、我国武术的一种姿势。取其动作如金鸡单足立于竿头而得名,特色系单足立地,并可同时出手、膝或脚部攻打敌人的面门和下三路,招式凶狠。
3、陆贾分金,意思是汉朝陆贾把出使南越所得的宝物变卖成千金,平分给五个儿子的故事。后比喻辞官归乡,而替后代子孙安排产业。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4、金城汤池,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意思是指金属造的城,滚水的护城河;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
5、众口铄金,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意思是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足能融化金属。比喻舆论力量强大,众说足以混淆是非和真伪。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