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襄阳书画家谁最有名气?
- 2、襄阳谁的书法最值钱?
- 3、杨明光是谁?
- 4、萧县书画的名人
- 5、历史上的墙姓名人
- 6、中国现代名书法家有哪些
- 7、古代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都有哪些人
- 8、论述题 分析书画拍卖的前景,看如何开发收藏字画的市场需求?
- 9、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字帖有那些?那欧阳询、柳公权、苏轼、颜真卿、米芾呢?
- 10、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四大书法家叫什么? 称号分别叫什么?
襄阳书画家谁最有名气?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杨明光,襄阳最贵画家、中国最具收藏投资潜力画家之一;代表作《百骏图》在香港200万拍卖成交;号鱼梁散人、襄阳布衣。得大师李可染先生真传,深受黄胄、刘勃舒、吕圣逸、曾仲涛、赵宁等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笔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书法无一不精,无一不新,出版有《杨明光书画辑》,曾荣登《中国书画家》《中华经典与收藏》等杂志封面 ;2013年,杨明光开始采风、 创作《千里汉江图》,系中国有史以来首度呈现汉江全貌的巨幅长卷中国画,杨明光也成为了以国画绘汉江全景的历史第一人,2014年杨明光作品《高秋心旷》入选《南京国际美术展》,2014年杨明光的《骏马图》在荣宝斋172500元拍卖成交,2017年杨明光携画作《诸葛亮襄阳隐居图》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襄阳谁的书法最值钱?
襄阳的古今书法家,书法最值钱 恐怕是 北宋的“米芾”吧。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杨明光是谁?
了解更多请关注杨明光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jymg
杨明光,号襄阳布衣,别号鱼梁散人,原籍湖北襄阳。7岁学画,天资颖悟。先拜赵宁、曾仲涛、吕圣逸为师学画多年,深受李可染,梁黄胄等大师们的艺术影响。擅山水、人物、书法。喜醉时作画,作品韵味似醉非醉、个性豪放飘逸。代表作品参展,参拍,出售达2000余幅,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珍爱。于2003年出版《杨明光书画辑》。
在春季广州交易会上 ,杨明光先生的第一幅山水画《秋荷晚霞》便被日本客商订购,飘扬过海去了扶桑。以后每年广交会,杨明光先生书画作品的定单总是应接不暇。 高人指点成画家 1978年,杨明光先生有幸参加了“李可染绘画讲习班”。据说,可染大师一生中仅办了这一次讲习班。不知是因为他年龄最小,还是大师读出了他的聪慧,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大师三次把杨明光叫到自己下榻的宾馆为他研墨,并向其传授绘画技法。李可染大师的耳提面命,为杨明光艺术生涯涂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云游四海精读自然 杨明光先生15年的云游经历,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每走一山一水,先生必用心“精读自然”,寻觅山的灵气,画出山的灵魂,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艺术灵感,使自己的绘画语言有了超越。他过去的画,追求重色、重笔,画风凝重,色彩斑斓,如山已老;后来立意“变法”,一改为风格清灵、意境淡远;过去是笔多于意,现在却追求意多于笔;过去是一览无余,令人爱极而赏,现在是观之不足,令人爱极而思了。一幅《黄山云海》,主体实处以淡墨出之,仿如信手挥洒,全无刻意痕迹,云雾山涧,一划划泼去,形形相关,笔笔相连,韵致跌宕,优雅清美。 出版《杨明光书画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纵观古今中外,人世间只有精神是长存的。总结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杨明光先生打算把自己30余年对书画心得认真梳理成集。于2003年,出版了中华著名艺术家丛书之《杨明光书画辑》。 襄阳醉仙 独创《醉酒图》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杨明光先生喜醉时作画。《醉酒图》中的人物或站或卧,眉毛、头发寥寥数笔,神态各异。神情之洒脱、意态之兀傲……看似画面简洁,却如万象在旁,意蕴溢出画外,散发着似醉非醉的韵味。先生也因此得名襄阳酒仙。
萧县书画的名人
时永华一安徽名人-中国名人-世界名人。
历史上的墙姓名人
1.历史上著名的墙 哈德良长城(英语:Hadrian's Wall 拉丁语:Vallum Hadrianus),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护已控制的英格兰的经济,开始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
1987年,哈德良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多宁长城(Antonine Wall)位于今日苏格兰境内,在古罗马君主安敦宁·毕尤(Antoninus Pius)在位时兴建(始建于142年,建成于144年)。它把当时南部属古罗马管辖的不列颠尼亚(Britannia)和北部的加勒多尼亚(Caledonia,苏格兰在罗马时代的古名)隔开。
2.历史上的向姓名人 字子期。
向侃?-240)。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向海明(?-1261)?-613),襄阳宜城人也。刘备时,字巨达,元符年间进士,绍定进士。
向秀(:南宋名将,字君玉,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常州(今江苏常州)人。
向士壁(,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约275年),一度又出为知府,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向朗兄之子。
向子韶,字和卿,后升任监察御史。
向宠(:字希颜:宋朝开封人,任牙门将(保护牙城的武官)向朗
3.历史上的管姓名人 管公明:三国时期魏国学者。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人,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把鲍叔牙认为是自己的知音。后来经过鲍叔牙的推荐到了齐国任宰相,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他执政四十余年,实行了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著有《管子》86篇。
管师复:宋朝诗人,龙泉人。为人讲义气、勇敢,擅长于写诗。宋神宗想要授给他官职他没有接受。称为卧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管道升:元代著名女画家。吴兴人。被封为魏国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善于画梅兰竹,山水也画得很好。她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长于书写行楷。
管师仁:宋代吏部尚书,龙泉人,进士。作官时政绩颇佳。 35作文网
管宁: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字幼安,朱虚人。游学天下,学问很高。
管宁:三国时学者,东汉末,黄巾军起义,他逃避到辽东,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魏文帝想让他当官,他没有答应。明征帝让他出来做官,他又没有同意。著作有《姓氏论》。
管及:宋代官吏,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被贬到宜州,当时管及在宜州任职。他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往甚密。黄庭坚于是写了“折桂亭”的牌匾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你的儿子肯定有登进士科的。”后来果然灵验。
管湛:宋代官吏,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赫。著作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4.历史上由姓名人有哪些 由姓,一个罕见中文姓氏,现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由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相传是晋国外迁到秦国任宰相的由余的后代,姓氏即来源于他的名字。另一支出自同时的楚国,由两位名人的名字而来:其一是出身于公族的王孙由于,另一位是楚国大夫养由基,他们的后代都有人以由为姓。
历史上由姓名人
由余:中国春秋时期帮助秦穆公成为霸主的大臣之一,原是西戎绵诸国的大臣。
绵诸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知其贤能,望能招揽由余。缪公用内史廖的策略,先将由余暂时留在秦国,并派人送女乐给绵诸王,使之不理政事,国政混乱。之后再让由余返国,由余劝绵诸王却不听,最后终在秦国人的劝说和以礼相待之下投靠秦国,任为上卿(即宰相)。因他对于西戎地区的情形有较深入的认识,对后来秦缪公称霸西戎有很大的帮助。
由吾道荣:北齐时期琅邪沐阳人。年轻的时候喜爱道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去长白山、泰山潜心隐居修行,通晓了道术。后来在邹、鲁之间游历,学习儒家学说。
还有其他由姓历史名人:汉代长沙太守由章、平原相由广国,明代隆庆进士由礼门、沁州知州由九峰等。
5.历史上的游姓名人 游 吉
春秋时郑国正卿。据《左传》说,游吉即太叔,美秀而文,熟于典故,继子产为政,“不妨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按,指子产),不及此。’与徙兵以攻萑茌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游 恭
五代时期的吴国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恭的儿子叫游简言,后来在南唐朝中当丞相。
游 复
宋朝学者,他学识极富,言行儒雅,附近人都将青年送到他门下学习。
游 酢
北宋学者、哲学家,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建阳人。他拜理学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问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被后世学者尊称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
游 芳
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游 寿
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
游明根
字志远,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游日章
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6.墙的历史故事 不知道祸起萧墙算不算 出自《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7.历史上的胡姓名人 历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汉朝时胡广,曾经在6代皇帝手下当官;
唐代有诗人胡曾,他的诗通俗明快,
还有和尚诗人胡得生;
北宋有学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经学家胡安国及他的儿子学者胡宏;
宋、元之间有史学家胡三省,以解释《资治通鉴》而闻名于天下。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是学者胡居仁、胡直,
*** 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
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
文学家胡天游;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有:
*** 右派首领胡汉民、
著名学者胡适,
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
*** 高级将领胡宗南,
小说家胡也频等。
历史名人
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
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
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於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於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於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
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
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 *** 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广东潮阳县著名人士胡万洲,任国民 *** 海陆大元帅,孙中山总统咨政。
8.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姓殷的名人 殷 羡:字洪乔,晋代长平人。
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殷 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因北征失败,免为庶人。
竟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殷 芸:陈郡长平人,南朝梁文学家。
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殷 钧:陈郡长平人,南朝梁临川内史,仲堪五世孙。
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后官至国子祭酒。
殷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
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将领,玄学名士。曾为谢玄参军,出守晋陵郡,太元末领黄门郎,据《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载:“宠任转隆。
……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耀所亲信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武将军、荆州刺史。” 殷仲容:陈郡长平人,唐朝著名书画家。
不害孙,闻礼子(一说令民子),世代皆工书画。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
善画人物、工写貌,擅长用墨,浅深浓淡,如兼五彩,为水墨画之先驱。书法兼篆隶。
殷开山:京兆户(今陕西省户县)人,唐代名臣,名峤,以字行。隋时为太谷长,入唐后,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
殷士儋:山东省历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历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因与其他权臣不和,不久辞职回家。
殷化行:陕西咸阳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间武进士,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
殷树柏:浙江省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
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殷世安:江苏省常熟人,清代画家,字济公。
工诗,写墨竹有烟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林学专家。
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
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林学会。编有《林产制造学》、《实用伐木运材及工程学》。
殷希彭: 少将(1900-1974),河北省安国县人。中国人民 *** 殷姓开国将军之一.1931年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 *** 。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 *** 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学院院长。
1954年任中国人民 *** 第一军医大学的校长。1958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开国少将中,1938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1938年参加中国 *** ,1955年授少将军衔者,仅有殷希彭、李曼村、高存信、梅嘉生、傅继泽、管松涛6人。1974年12月5日逝世,终年74岁。
编著有《病理学讲义》、《病理学实习手册》。殷国洪: 少将(1911-——),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中国人民 *** 殷姓开国将军之一.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4年转入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青岛基地干部部部长。
1959年毕业于 *** 政治学院。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殷承祯: 少将(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 *** 。中国人民 *** 殷姓开国将军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 *** 总后勤部财务局局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物资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顾问。
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 ***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1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殷夫: 烈士(1910-1931),中国 *** 领导人、革命英烈之一. 遗世作品编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等。
写出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前进吧,中国!》等红色鼓动诗,翻译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诗人裴多菲的传略及诗集,并开始与鲁迅长期联系,1930年3月参加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时期创作的诗歌、散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对左翼文艺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鲁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5月代表“左联”参。
9.历史上的姓名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姓名之人——“有巢氏”
人类文明的序曲,是从人类摆脱洞穴文化束缚的那一刻开始奏响的。
摆脱洞穴束缚的第一步,便要解决夜宿的问题。只有当人们夜晚不必再回到洞穴中来,人类才有扩大活动空间的可能性。
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后,“北京人”迈出了摆脱洞穴文化束缚的第一步,有一个后来被尊称为“天皇”的人,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口头传说记录下来的发明家,叫“有巢氏。”
“有巢氏”既不是名,也不是姓。他的名字就是他的发明,他的姓就是他的事迹。他受鸟雀筑窝的启示,发明“构木为巢”,使人们在离开洞穴之后,可以在树上过夜,躲避夜间猛兽的侵害。从此人类在洞穴之外又有了简易的安身之所,洞穴文化的领地得到几乎无限的扩大。
中国现代名书法家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
一、启功(1912——2005),男、著名书画家、教育家,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二、沈鹏,男、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三、欧阳中石,男、1928年出生,山东省肥城市人,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馆长。同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志馆名誉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四、李铎,男,1930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中国著名书法家、军人。
五、孙伯翔,男,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
六、王镛,男,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
七、潘守宇, 潘守宇,又名潘鸿伟,潘登,男,1966年生于陕西宝鸡,工商管理硕士,祖籍山东孔孟之乡人,现任中央美院嘉祥石雕集团总经理,中国书法家会员。
八、成忠臣,男,山东海阳人,1964年出生,是当代大儒、思想家、现代水墨画领域的开路先锋和标志性人物。是中国画坛上继吴冠中之后又一位思想深刻,观点鲜明的艺术家。
九、周慧珺,女,1939年出生,浙江镇海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十、孙晓云,女,一九五五年八月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在任书协主席。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及其作品
一、启功(1912——2005),男、著名书画家、教育家,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欣赏启功的书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
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十大书
二、沈鹏,男、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书先生评价道:“仆获交沈鹏先生逾三十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次之,是他在诗词创作上达到的境界,已有两本诗集面世,在文化界得到佳誉。作为书画评论家,沈鹏也享有声誉,而且著述颇丰,先后有两本结集出版。
十大书法家之一 沈鹏
三、欧阳中石,男、1928年出生,山东省肥城市人,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馆长。同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志馆名誉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欧阳中石的书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一代新书风。他出版了《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钞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等众多作品集。其书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个人传记先后被载入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泰山儿女》、中国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齐鲁儿女》系列丛书。欧阳中石博学多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较全面、精深的造诣。著述40余种,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
十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中石
四、李铎,男,1930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中国著名书法家、军人。
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书协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十大书法家之一 李 铎
五、孙伯翔,男,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下大力气,同时要多读有用的书,更要捕捉大自然的万物之象。书画的点线其质如钢筋(带锈),或如木棒,或如铁块,或如石块,千万不要似棉团,似麻披,更不要像稻草。丰腴的字最难写,清人刘墉字品位很高。每人写字快慢程度不同,写快也对,写慢也对,关键看他“节奏”、“音符”掌握的准不准,美不美。潜心翰墨至今六十年有余,曾习唐楷,后专师北魏石刻。
孙伯翔书法取法高古,得其神髓,为当代书坛所称道。近些年多有变法,碑中寓帖,方峻挺拔中含清新灵动。其用笔方中寓圆,刚柔相济,中侧兼施;结体开合有变,天然成趣,雄浑博大;通篇血脉畅达,精神飞扬。其书重法度,讲情性,主革新。
十大书法家之一 孙伯翔
六、王镛,男,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沧浪书社社员。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作为当今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在诗、书、画、印四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王镛在书力内含;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己书法风格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
十大书法家之一 王 镛
七、潘守宇, 潘守宇,又名潘鸿伟,潘登,男,现年36岁,工商管理硕士,山东嘉祥人,现任中央美院嘉祥石雕集团总经理,下属有出口滑雪手套厂, 肉联厂,中国书法家会员。
自5岁每天习字大楷500字,一直到大学毕业,从不辍笔一日。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少年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于楷遨商海》,称其“中国之一流书道家”。
曾师从曹玉璋,申景科,张泩濬(“嘉祥有个张泩濬,巨野有个卜昭信”张泩濬是我们嘉祥最有名书法家,前清廪生,嘉祥卧龙山人。张泩濬老师为学生刻印 :“儒商鸿伟”,“圣乡闻人”;学生潘守宇后又拜师范曾,阎心灵(书法家,我县人,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离休),田蕴章(天津南开大学,书法博士导师)。田教授称潘守宇为:“齐鲁欧楷第一人”潘守宇人在江湖,难得浮生半日闲,忙于经商,常在本厂石雕作品,重要碑刻上留字,作品市面上很少见到。
2008年9月“潘宏伟”的蝇头小楷兰亭兰亭集序在在日本以12万人民币拍出的. 荣宝斋现售其字一平尺上万。
潘守宇常说书法有三要素:
1,人品:心正则笔正。(唐太宗问柳公权书法;另外世人不推崇奸臣蔡襄,蔡京的书法作品。) 人品不高,笔墨无法。 什么人写什么字,什么人画什么画。
明末清初名医、文学家 、书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儿孙》中讲: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学颜公书,先读颜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书道》中说:“自来书品,视其人品。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
2,苦练:《史记》记载:(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 -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墨磨万挺,不做张芝做索靖。(中国历史上几位成功书法家的苦练典故。) -
3,书卷气:退笔千管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个人学识修养关乎书法成就!
潘守宇数年如一日,苦工临习历代名帖,深有体悟:例如《九成宫》《黄甫君》《化度寺》等都临写了数千遍。还有《兰亭集序》是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品,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墨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名。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最好的摹本。潘守宇所临《兰亭集序》,行行疏密相间,相映成趣,字字珠玑,点画呼应,气墨贯通,全文从“永和九年”开始,将“修契”兰亭之事娓娓道来,心情平和,字如珍珠,大小均匀,圆润光泽;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时,则在群贤毕至,气氛和谐的环境中,作者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神情跃然纸上,这时则字如宝石,大小参差,交相辉映;而到了“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者虽然感慨生死之大事,但同时又不无谓地“嗟叹感伤”,超越生死的限制,珍惜今天,这才是正念正见正思维,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后人也能“有感于斯文”,这也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初衷所在。天地人合一,身心境同构,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感叹生命短暂的无奈,更有对生死的超越。整幅作品心情起伏跌宕,字如行云流水,作品气势贯通,浑然一体.
潘守宇耐得住寂寞,手不释卷,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多忙每天晚上都是在阅读中进入梦乡的。对入国学和古法的研读,使得他的书法楷隶灵动飘扬,草行庄重典雅。幅幅作品或儒雅蕴藉、凝重沉着,或整齐多变、轻盈神秀,或自然流动,清丽高雅,运笔疾而不失势,涩而不凝滞,在多端变化中尽显恬淡古雅的艺术风格。潘守宇精骛八级,心游万仞,推己及人充分理解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抓住作品中体现的微妙的情感变化,与古人气韵相契合,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这种形神兼备不是对古人的亦步亦趋,而是将自己对生命的赞美融入作品中!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黑格尔也认为风格是指“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黑格尔《美学》)马克思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风格即人”(《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继承才能发展,"胸有诗书气自华",潘守宇的书法书卷气沛然,奕奕文采,煌煌才情让人如坐春风!
其实艺术这玩艺儿,大都是漫不经心的结果。也就无夫”才是书法艺术发展所需要的,在未来的商海和艺术道路上,我们期待着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取得更大成就!
十大书法家之一 潘守宇
八、成忠臣,男,山东海阳人,1964年出生,是当代大儒、思想家、现代水墨画领域的开路先锋和标志性人物。是中国画坛上继吴冠中之后又一位思想深刻,观点鲜明的艺术家。
成忠臣自小随叶?予先生习画,对传统国画有较深体悟,同时在书法上也是位造诣佷深的大家。
成忠臣的行草注重以融为主的理念,面貌上是毛体书风的影子,法度上是颜真卿,苏东坡,王铎,郑板桥等古人基础。假使他没有在这些古人法帖上打好根基,恐怕会落入俗野一路。他注重笔法的规范,每个字都是从传统法帖中走出来的,取势毛体结体,通过对毛体书风的规范,用笔放荡不羁,有一种精神力量。正如曾国藩所讲"大凡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异不相同"。
成忠臣声名鹤起靠的不是占据好码头,好位置,而是实实在在的靠本身真实实力说话。正如网友所言"成忠臣现象"是收藏市场理性回归的必然。
成忠臣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十大书法家之一 成忠臣
九、周慧珺,女,1939年出生,浙江镇海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1962年 参加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以节临米芾《蜀素贴》行书入选由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上海市书法展览。
周慧珺一直孜孜不倦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探索追求。她的目光、思想和笔触,沉浸流连在古老博大的书海之中,并执著地寻求构筑着属于她自己的新鲜境界。她的名字和她的书法,早已远扬海内外,成为被人们喜爱的当代书法大家,成为这一代人的骄傲。
十大书法家之一 周慧珺
十、孙晓云,女,一九五五年八月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在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硕导,苏州大学博导。
孙晓云孜孜不倦近六十载。她视写字为“女红”,始终坚持传承文脉,回归传统,对各种书体的特征、要领准确理解,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渐形成自然的书风。这在她的小行草和小行楷书写中尤为鲜明,饱蕴着情怀和法度。
她以传统帖学功底与个人书法面貌,成为当今书坛的人物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始,屡获全国大奖,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初心,是热爱,也是追求;是目标,也是动力。从她的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孙晓云严肃的态度、毕生的实践和溯本求源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她继承传统经典书法的那份坚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不忘初心”,让书法真正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信念,这也正是她的书法立场与文化担当。”
十大书法家之一 孙晓云
启功 ,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沈鹏,刘炳森,刘艺,王学仲,张海,李铎,尉天池,杨再春 ,张海,林岫,等等
石开石开,原名张佩华,山东人氏,人称鲁人石开,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爱好书法,并置身其中,十年磨一剑,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入到书法艺术中。正是凭借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才造就了他如今的名气。现在已经是文化部评定的一级书法师、一级美术师,国礼书画家,同时还是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2、李成连李成连,男,1943年生,河南周口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行草字体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创作的行草书法作品大气浑然,行云流水、苍劲有力、洒脱飘逸,独具一格,颇受书法界关注。被国际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书画艺坛名师。2000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海峡两岸艺术家”荣誉称号。3、范曾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4、沈鹏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其历年创作书法作品多达15000余件,墨迹刻于国内各地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并远传亚、欧、美洲。此外还出版有《沈鹏诗词选》《三余吟草》诗词集,与人一起创办并主编大型杂志《中国书画》《美术之友》《美术向导》。其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卷》《故宫博物院藏画》等书籍获中国图书荣誉奖。5、张海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开(职业篆刻书法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成连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曾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启功。
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还有:1、周慧;2、何应辉;3、孙晓云;4、田树苌;5、罗杨;6、赵熊;7、贾起家;8、刘颜涛等
1、石开
石开,原名张佩华,山东人氏,人称鲁人石开,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爱好书法,并置身其中,十年磨一剑,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入到书法艺术中。正是凭借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才造就了他如今的名气。
现在已经是文化部评定的一级书法师、一级美术师,国礼书画家,同时还是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
2、李成连
李成连,男,1943年生,河南周口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行草字体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创作的行草书法作品大气浑然,行云流水、苍劲有力、洒脱飘逸,独具一格,颇受书法界关注。被国际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书画艺坛名师。2000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海峡两岸艺术家”荣誉称号。
3、范曾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4、沈鹏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其历年创作书法作品多达15000余件,墨迹刻于国内各地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并远传亚、欧、美洲。
此外还出版有《沈鹏诗词选》《三余吟草》诗词集,与人一起创办并主编大型杂志《中国书画》《美术之友》《美术向导》。其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卷》《故宫博物院藏画》等书籍获中国图书荣誉奖。
5、张海
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开(职业篆刻书法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成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古代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都有哪些人
陈壶根据各类紫砂史籍资料整理的明、清时期紫砂历史名人资料,介绍供您参考。
【金沙寺僧】
明成化、弘治年间宜兴湖金沙寺和尚。
明代周高起在其著作《阳羡茗壶系》中认为金沙寺僧是最早制作紫砂壶的人。
【供春】
又名龚春,江苏宜兴人,明正德年间宜兴紫砂陶工艺开创者之一,其事迹在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许次纾《茶疏》及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均有记载。
供春初为学使吴颐山家僮,随吴攻读于宜兴金沙寺中。
据传供春学金沙寺老僧,淘细土抟坯,制成砂壶。
壶内外隐见手指螺纹,制品敦庞周正,栗色如古金铁,世称“供春壶”。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供春款树瘿壶,造型仿树瘤,壶身把柄一侧刻篆书“供春”二字。
据考证此壶原为清末翰林、大收藏家吴大所藏,原缺壶盖由裴石民后配。
但因供春壶历来多有仿制,故此壶的真伪尚有争议。
【董翰】
号后溪,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陶名家。
据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是继供春之后制壶四大家。
董翰制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始造菱花式壶,极尽工巧。
《阳羡名陶录》认为四家中,董翰作工“文巧”,其余三家“多古拙”。
【赵梁】
又作赵良,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
《阳羡名陶录》记赵梁所制茗壶多为提梁式,作品以古拙著称。
据说明代砂壶中的提梁式,就是首先由他创制的。
【元畅】
又作元(玄)锡、袁锡,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
【时朋】
又作时鹏,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时大彬之父。
【李茂林】
名养心,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陶名家。
因家中排行老四,又擅长制作小圆砂壶,人称“小圆壶李四老倌”。
清嘉庆《宜兴县志》称其所制之壶“妍妙在朴致中,世称名玩”。
他的作品不加款署,仅朱书号记。
另据明人周高起考证,在李茂林之前,紫砂壶都直接放入缸窑烧造,不用匣钵封闭,“不免沾釉泪”,自李养心始,壶“乃作瓦缶,囊闭入穴”,是紫砂壶装烧方法的一大改革。
【时大彬】
号少山,江苏宜兴人,时朋之子,明万历至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与时人李仲芳、徐友泉有“壶中妙手称三大”之誉。
大彬初仿供春制大壶,后受文人饮茶理论启发,改做小壶。
他善用各色陶土,对泥料的加工配制、成型技术、造型设计、铭刻款识等均有研究和改进,作品“砂粗质古肌理匀”,“不务妍媚,而朴实坚栗,妙不可思”,使紫砂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时人许次纾《茶疏》云:“昔时龚春制壶,近日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做,颇极精工。
”时大彬壶上铭款甚为讲究,为端丽的楷书,用竹刀刻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其“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并称其为“大家”。
“大彬”款紫砂壶传世品很多,近年又屡有出土,如江都县丁沟镇明代曹姓墓中出土的朱砂六方壶,无锡明代翰林学士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圆壶等。
【李仲芳】
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
《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由古朴渐趋精巧,清初人认为他的“小圆壶形制精绝,又在大彬之右”(阮葵生《茶余客话》),《阳羡茗壶赋》作者吴梅鼎评价李仲芳壶有“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
《阳羡茗壶系》中说: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大彬见而赏之并自署款的。
所以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徐友泉】
名士衡,江苏宜兴人,一说为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
他原非宜兴制陶世家子弟,但因有造型艺术天赋,为时大彬赏识,纳为弟子。
徐友泉善制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等多种器形,所配泥料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多种色调,文献评价他的作品“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清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写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而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把徐友泉称作穷变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可谓备极推许。
其子继承父业制陶,时人并称“大徐”“小徐”。
【欧正春】
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时大彬弟子,“宜钧”的创始者。
他以白泥或紫泥作胎,仿宋钧窑瓷器造型及其乳浊釉,器型有盆、奁、架、瓶、盂、尊、炉等,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红等居多,亦见葡萄紫、灰蓝色等珍贵品种,世称“欧窑”,制品称“宜钧”。
《阳羡名陶录》评介欧正春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制陶艺术归为“雅流”。
【邵文金】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
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其仿制时大彬所作汉方式样的砂壶,技艺独绝。
【邵文银】
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蒋伯】
名时英,原名伯敷,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
吴骞《阳羡名陶录》评其人“因附高流,讳言本业”,又评所作陶器“坚致不俗”。
张燕昌在《阳羡陶说》中记曾见其作,相传为大收藏家项墨林确定式样的“天籁阁壶”。
【陈用卿】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
《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
器上落款为仿钟太傅笔意,再用竹刀刻之,具有浓厚书卷气。
【陈信卿】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匠,仿时大彬、李仲芳等人所制的紫砂器,作品坚瘦工整,雅自不群。
【陈光甫】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的入室弟子。
早年一目失明,但仿制古器仍能达到具体而微。
《阳羡茗壶系》评之为“雅流”。
【陈仲美】
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陈仲美原在景德镇制瓷,因从业者甚多,不易成就,遂赴宜兴制紫砂器。
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所制茗壶有的摹状花果,并缀以草虫,有的壶上装饰龙戏海涛,龙伸爪出目,传神生动。
除茶器之外,陈仲美制作的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均精雕细刻,大大开拓了紫砂陶的制作范围。
他雕塑的紫砂观音像,庄严慈悯,神采如生。
可惜的是这位“智兼龙眠、道子”的艺术家,竟以“心思殚竭”而英年早逝。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所做之壶列入神品。
【沈君用】
名士良,江苏宜兴人,明万历时宜兴紫砂陶名家。
沈君用自幼即因善制陶而闻名,时人称其为“沈多梳”(多梳,即还未束发成年的意思)。
他擅长配制紫砂泥料,作品多浮雕装饰,玲珑剔透,虽不尚正方正圆,但接缝处准确严密,不苟丝发。
《宜兴县志》记沈君用是继供春、时大彬后,与徐友泉、陈用卿、徐令英同列的制壶名手。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和陈仲美的作品同列为神品。
【邵盖】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列入“别派”。
被列入别派的还有同期的周后溪、邵二孙,以及天启、崇祯年间的宜兴紫砂陶工匠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等人。
书中还说他们的生平见于汪大心《叶语附记》。
【陈辰】
字共之,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
他善于在砂壶上镌刻铭款,时人制成的壶多请他镌款文,被称为“陶家之中书君”。
《阳羡茗壶系》将其列入别派。
【徐令音】
江苏宜兴人,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宜兴县志》记:“若徐友泉、陈用卿、沈君用、徐令音,皆制壶名手也。
”说明他的制壶技艺可与徐友泉等人相比拟。
《阳羡名陶录》认为他可能就是徐友泉之子“小徐”。
【项不损】
名真,浙江嘉兴人,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它是嘉兴名族项氏后裔,曾以诸生贡入国子监。
吴骞《阳羡名陶录》认为项不损制作砂壶乃文人偶尔寄兴之作。
他所制之壶质朴雅致,款识书法有晋唐风格,水平高于时大彬、李仲芳诸家。
【沈子澈】
江苏宜兴人,也有说是浙江桐乡人,明崇祯末年宜兴紫砂陶名手。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其制壶古雅浑朴,曾为他人制菱花式壶,镌铭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
”《阳羡名陶录》称其为“明季一名手也”。
【陈子畦】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宜兴紫砂陶工匠。
《阳羡名陶录》记其最善仿徐友泉,制品为时人珍爱。
又有人说他是清初紫砂名家陈鸣远之父。
【惠孟臣】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
清人的著述里对于他的壶艺评价不相一致,如张燕昌《阳羡陶说》云其壶款识笔法不俗,做工则远不及时大彬。
《阳羡名陶录》作者吴骞记其收藏的孟臣制壶,风格古朴,底刻唐人诗句及署款行书10字,笔法似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认为惠孟臣“亦大彬后一名手也”。
惠孟臣以善制小壶出名,制品精妙,为时人所赏识。
清初施鸿保在《闽杂记》中称:“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如胡桃者,名孟臣壶”说明他制作的此类小巧的茗壶乃功夫茶必备的茶具。
【项圣思】
不见史载,但其所遗作品紫砂桃杯,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杯呈朱砂紫色,劈半桃为杯,枝作把手,枝叶缠蔓,桃叶脉络毕现。
桃杯口沿外刻七言诗两句,诗下署“圣思”二字,并钤“圣思所作”阳文小印一枚。
这件作品精巧玲珑,技艺独绝,是紫砂器中极为少见的珍品。
杯托为民国名手裴石民1924年配制,上有收藏家储南强所写题记,他写道:“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这可能是有关项圣思的惟一记载。
【陈鸣远】
名远,号鹤峰、鹤、壶隐、石霞山人。
江苏宜兴人,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
《宜兴县志》称陈鸣远是近百年来壶艺成就第一名手。
他长于雕塑,善于巧妙调配泥色,是一个善翻花样、塑镂兼长、技艺精湛的大师。
作品类型广泛,既有茗壶茶具类,也有文房雅玩类。
清人张燕昌在《阳羡陶说》中记述:“鸣远手制茶具雅玩,余所见不下数十种。
”有天鸡壶、海棠杯、诰宝壶、花尊、菊盒、香盘、什锦杯、砚屏、梅根笔架、莲蕊水盂以及各种瓜果小品等,均文丽工雅,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誉者以为“堪与三代古器并列”。
他的作品名扬中外,名士公卿争相求购。
【惠逸公】
清雍正、乾隆时宜兴紫砂陶名匠。
其制壶技艺与明末名家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
孟臣制品浑朴工巧俱备,而逸公则长于工巧一类。
款识书法楷、行、草俱备,且竹刀、钢刀并用,陶刻作品甚佳,非乾嘉后辈所能及。
【华凤翔】
江苏宜兴人,清康雍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匠。
善仿古器,制品精雅而不失古朴,兼长紫砂炉。
【许龙文】
清雍乾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技艺受陈仲美、沈君用影响,所制多花卉象生壶,壶底常刻一方印,一曰“龙文”,一曰“荆溪”。
【葛明祥、葛源祥】
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丁蜀镇制瓷名家。
兄弟二人继承明万历年间欧窑仿宋的传统,继续烧制“宜钧”瓷器,釉色灰中晕蓝,较欧窑更甚一筹,器型多瓶、罐、盆、盂。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
浙江杭州人,清乾隆至咸丰年间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
他诗书画皆精,并擅长紫砂壶设计。
陈鸿寿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阳知县期间,设计了紫砂史上著名的曼生十八壶式,请杨彭年、邵二泉等当地名家制作,又由曼生及其幕中好友题刻诗句铭文,作品世称“曼生壶”。
曼生壶的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当、方山、瓜形、覆斗等,铭文或切壶切茶,或取自商周青铜器,或为历史典故、座右铭等。
壶底多有阳文篆书印“阿曼陀室”,并有“彭年”“二泉”等印鉴。
陈鸿寿对紫砂壶艺的贡献,在于使书画与篆刻第一次以装饰的面目出现于紫砂壶身,并导致了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创新,几何形体由此开始,造壶艺术自此呈现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新气象,而“曼生壶”也为后世收藏家、茶艺家所珍爱。
【邵二泉】
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擅长制壶并在壶上镌刻铭文、款识。
曾于嘉庆二十一年与陈鸿寿合作制作“曼生壶”。
道光年间曾为邵景南制作的壶刻铭款。
【杨彭年】
江苏宜兴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他善于配泥,随手捏塑,其壶或浑朴厚重,或玲珑秀巧,均具天然之趣。
他是陈鸿寿“曼生壶”的主要合作者,陈还为他题赠斋号“阿曼陀室”。
杨彭年传世作品多有“阿曼陀室”“杨彭年制”“彭年”等印记。
【杨宝年】
又名葆年,字公寿,清嘉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艺人,杨彭年之弟。
善制茗壶,尤善捏制之法。
曾为陈鸿寿制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
【杨凤年】
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女艺人,杨彭年之妹。
善配泥色,作品构思巧妙,浮雕精美。
其传世品竹段壶,壶体、执柄均作竹节形,并饰以浮雕竹枝竹叶。
杨凤年也曾为陈鸿寿制壶。
【瞿应绍】
字子治,一字陛春,号月壶,晚年改号瞿甫、老治,室名“毓秀堂”。
清道光贡生,官至同知,为上海名士。
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最擅画竹,兰、柳亦工。
又擅陶刻,尤好将自画竹梅及铭刻刻于紫砂壶上,人称“三绝壶”。
曾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壶柄上有“彭年”印记,有的作品请邓奎代笔书款。
有《月壶题画》《月壶草》著作传世。
【朱坚】
字石梅,浙江绍兴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善制锡壶及紫砂壶,所制壶式样多种,均玲珑秀美,风雅宜人。
创制紫砂包锡工艺,常在砂壶或砂胎锡壶面上刻梅花和自作诗句及名士题咏。
曾著有《壶史》一书。
【邵大亨】
江苏宜兴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邵大亨年少就享有盛名,他善于仿古,造型以浑朴见长,做工精湛。
高熙在《茗壶说》中记述邵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嘴胥出自然,若生成者”,“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
邵大亨壮年便死于乱世,留存世间的茗壶寥寥无几,在清代时便已“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其传器有“鱼化龙”“掇球”“风卷葵”“一捆竹”等式样,都已被视珍宝。
【黄玉麟】
江苏苏州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
黄玉麟曾受聘于金石收藏家吴大家,将吴氏收藏之青铜器、古陶器的造型、艺术特色融合入紫砂陶中。
他制壶讲究泥料的选配,多圆式,作品莹洁圆润,精巧工整,鉴赏家珍之。
现藏于宜兴文物陈列室的鱼化龙壶就是他的作品,壶呈紫红色,盖内有“玉麟”方印,盖上有龙头伸缩吐注,奇特灵妙。
【俞国良】
清末民国时宜兴紫砂陶名艺人,曾被吴大请去制壶,作品工精细巧,技艺纯熟,壶的体态雍容谨慎。
他的作品红泥四方传炉壶曾于1932年获得芝加哥博览会的奖状,现收藏于宜兴紫砂工艺厂。
俞国良的作品多钤“国良”“锡山俞氏”印。
【程寿珍】
自号“冰心道人”,近代宜兴紫砂陶名家。
所作掇球壶犹如大、中、小三个圆球叠垒,端正稳健,口盖紧密,曾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便有“价随身高”之誉。
他所做的仿古壶特别粗,盖大而扁平,线型粗细对比得体,骨肉亭匀,气度不凡。
论述题 分析书画拍卖的前景,看如何开发收藏字画的市场需求?
艾 轩 艾中信
白雪石 白庚延 白云乡
陈玉圃 陈国勇 陈振国 陈孟昕 陈超历 陈传席 陈风新 陈履生 陈建生 陈恺良 陈其峰 陈苏平
陈半丁 陈维信 陈永正 陈淑光 陈 平 陈向迅 陈树人 陈金言 程宝泓 程十发 程大利 程凤子
崔 见 崔 海 崔如琢 崔伟刚 崔晓东 崔振宽 崔子范 崔 进 蔡玉水 楚图南 常朝晖 柴宗洁
董小明 董继宁 董寿平 董淑嫔 杜滋龄 杜应强 杜跃华 杜世禄 戴世和 戴绍龙 戴顺智 戴明德
邓 林 端木红 段秀苍 段成桂
方 土 方 骏 方 成 方楚乔 方增先 方济众 方楚雄 方学良 范 曾 冯 彬 冯 璞 冯 远
冯大中 冯向杰 冯其庸 冯法祀 冯今松 丰子恺 付仲超 傅春梅 傅抱石 范新国 房 巍 费新我
郭 不 郭 韧 郭绍纲 郭味蕖 郭怡孮 郭全忠 郭新伟 郭西元 郭石夫 郭宝君 郭传璋 高 方
高 茜 高 泉 高剑父 高奇峰 高宗英 高卉民 高希舜 高晨阳 高马得 高运甲 高 恩 顾震岩
郜 科 郜宗远 桂行创 宫 丽 巩俊侠 葛维墨 关 良 关山月 关玉良 关松房 古一舟 顾生岳
【H J K L M N】
黄 欢 黄 胄 黄 均 黄 绮 黄宾虹 黄国武 黄一瀚 黄永玉 黄格胜 黄少华 黄君璧 韩 羽
韩 硕 韩美林 韩国榛 胡 石 胡 旻 胡宁娜 胡寿荣 胡正伟 胡爽盦 胡永凯 胡应康 胡振昆
胡絜青 胡佩衡 何应辉 何水法 何唯娜 何首巫 何晓云 何镜涵 何香凝 何海霞 何兴泉 何建国
何家安 何家英 何士扬 贺天健 贺成才 华其敏 华三川 化建国 侯国良 侯一民 侯素平 惠 剑
惠孝同 花 俊 黄润华 洪 怡 弘 一 霍春阳
纪连彬 纪京宁 纪清远 贾平西 贾广健 贾浩义 贾又福 季酉辰 江文湛 金 瑞 金心明 金鸿钧
姜 燕 姜宝林 蒋彩萍 蒋有作 蒋兆和 焦可群 靳尚谊 靳之林 靳卫红 景玉书
孔 紫 孔维克 孔戈野 康 殷 康健寨 康耀仁
李 津 李 翔 李 峰 李 岗 李 明 李 洋 李 勇 李 骏 李 燕 李 萌 李 飒 李 桐
李 颖 李 怡 李 起 李 铎 李乃蔚 李鸿照 李晓柱 李明久 李宝峰 李延生 李艳丹 李开能
李少文 李小可 李宝林 李永文 李传真 李魁正 李蒸蒸 李忠良 李文信 李德君 李新雁 李文绚
李广平 李自健 李鼎成 李白玲 李健强 李晓明 李晓林 李春霞 李凤龙 李海涛 李爱国 李乃宙
李运江 李玉昌 李劲堃 李明伟 李东伟 李文亮 李问汉 李可染 李苦禅 李鹤俦 李芸生 李化吉
李书安 李海涛 李孝萱 林 蓝 林 飞 林 伟 林 墉 林 岫 林风眠 林宇新 林丰俗 林容生
林天行 林英印 林若熹 林海钟 林妹姝 林散之 刘 赦 刘 欣 刘 佳 刘 丹 刘 书 刘 昆
刘文西 刘红沛 刘大为 刘铁泉 刘二刚 刘勃舒 刘国辉 刘国松 刘凌沧 刘继卣 刘海粟 刘旦宅
刘开渠 刘炳森 梁 岩 梁 崎 梁占岩 梁弘建 梁文博 梁玉龙 卢禹舜 卢中见 卢辅圣 陆俨少
陆抑非 陆春涛 柳学健 罗 莹 罗平安 罗尔纯 罗工柳 吕云所 吕超然 娄师白 犁 夫 黎雄才
苗重安 苗再新 闵学林 满维起 米春茂 马 晋 马 泉 马振声 马国强 梅墨生 慕凌飞
南海岩 南 溪 宁曰曾 聂 欧 聂成文
【O P Q R S T W】
欧阳中石
彭 薇 庞 均 庞荣年 潘 缨 潘天寿 潘世勋 溥毅斋 溥韫娱 潘絜兹 溥松窗 溥 佐 溥心畲
钱来忠 钱忠平 钱紫筠 钱松岩 启 功 齐白石 齐 鸣 秦仲文 秦岭云 任惠中 任率英 茹 峰
石 虎 石 齐 石 鲁 石 果 石 纲 邵 戈 邵 飞 邵晶坤 史国良 史孟生 尚 涛 宋雨桂
宋文治 宋丰光 宋玉麟 施大畏 施江城 沈 鹏 沈从斌 沈光伟 申万胜 孙君良 孙茂翔 孙开桐
孙景波 孙其峰 孙为民 孙滋溪 孙静茹 孙克纲 舒传熹 舒 乙 舒 同 舒建新 桑建国 沙孟海
汤 立 汤文选 唐 辉 唐 云 唐 力 唐勇力 童中焘 童振刚 童德昭 田 镛 田世光 陶一清
陶佛锡 王 赞 王 宓 王 涛 王 镛 王 珂 王文芳 王庆升 王仁华 王美芳 王培东 王迎春
王合多 王怀庆 王雪涛 王铸九 王叔晖 王和平 王有政 王沂东 王为政 王西京 王玉珏 王子武
王晓辉 王维宝 王成喜 王颖生 王颂余 王学仲 王孟奇 王国斌 王明明 吴 扬 吴 休 吴 茜
吴团良 吴山明 吴 迅 吴 松 吴 非 吴一轲 吴光宇 吴雪莲 吴俊达 吴香洲 吴藕汀 吴作人
吴悦石 吴冠中 吴湖帆 吴镜汀 吴玉如 汪天亮 汪国新 汪为新 汪建伟 汪刃锋 汪慎生 伍启中
武 艺 武怀一 韦江凡 尉晓榕 尉天池 魏紫熙 魏广君 魏怀亮 魏传义 万青力 文柳川 闻立鹏
【X Y Z】
谢 淼 谢天赐 谢振瓯 谢冰毅 谢志高 谢稚柳 谢宗君 谢永增 解小青 徐 希 徐 杭 徐 海
徐 恒 徐志挺 徐培晨 徐鼎一 徐冬青 徐湖平 徐晓华 徐志伟 徐光聚 徐忠平 徐恒瑜 徐君陶
徐永新 徐先堂 徐燕孙 徐聪佑 徐悲鸿 许 俊 许麟庐 许钦松 许宏泉 许健康 许朝旭 薛林兴
萧淑芳 肖 蓝 熊红纲 熊晓东 夏 风 旭 宇 邢少臣
于 水 于志学 于少平 于希宁 于振平 于文江 于非闇 于右任 杨 挺 杨明义 杨涪林 杨春华
杨子江 杨仲全 杨金星 杨佴旻 杨晓阳 杨延文 杨燕屏 杨之光 杨力舟 杨瑞芬 杨达林 杨善深
姚大伍 姚晓东 姚 远 姚鸣京 姚思敏 姚增朴 姚治华 晏济元 喻 慧 宇文洲 喻继高 俞致贞
叶毓中 叶其青 叶海慧 叶建新 叶浅予 叶恭绰 袁 辉 袁汝波 袁运生 袁晓岑 袁熙坤 阎秉会
闫振铎 颜 地 彦 涵 岳黔山 阳先顺 彦晓萍 尹瘦石 亚 明 袁运甫 杨再春
张 仃 张 见 张 伟 张 飙 张 步 张 灵 张 海 张 羽 张 谷 张 平 张 彦 张大千
张振武 张复兴 张 森 张 元 张平良 张昕若 张道兴 张仁芝 张正民 张书祈 张世彦 张江舟
张宪平 张龙新 张志民 张立辰 张培成 张建华 张绍城 张力弓 张善孖 张明川 张修竹 张松鹤
张世简 周慧珺 周 晋 周尊圣 周荣生 周怀民 周思聪 周令钊 曾 宓 曾来德 曾迎春 朱 琳
朱海云 朱兴华 朱关田 朱理存 朱培尔 朱新建 朱乃正 朱屺瞻 郑雅峰 郑利平 卓鹤君 庄 言
庄道静 庄小雷 庄小尖 赵 奇 赵 卫 赵 洁 赵少昂 赵志田 赵望云 赵贵德 赵雨灏 赵振川
赵锡康 赵秀焕 詹志峰 詹建俊 邹本洪 邹 雅 翟东奇 章小溟 钟明善 钟长生 钟 涵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书写了中华儿女博大、坚质、浩气式的民族精神,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中国书画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古代书画”一画难求
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及资源几近匮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价格上一直稳居鳌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然而,古代书画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数人手中,晚清民国战乱时期大部分散失海内外,又经十年文化浩劫已然存世寥寥,后经国家的抢救性保护收购,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屈指可数。
“近现代书画”已近巅峰
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国内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大量货币资本因为保值增值的需要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近现代名家书画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也被捧至臻峰,其价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线上升,少数精品甚至超越古代书画占据艺术品交易榜首。然而动辙几千万上亿的价格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其最终亦会落入少数超富阶层手中而不会轻易出售,市场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也日益见少。
“当代书画”潜力巨大
目前,从书画收藏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代书画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方向,这其中又包含着两个层次的作品。
首当其冲的应是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当代书画名家指的是目前在艺术上享有极高声誉,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的画家;创作精品指的是能够代表这些画家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或者蜚名远扬的作品,如何家英的《幽谷》、范曾的《老子出关》等。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成名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已过,精品力作已难呈现,部分虔诚的实力派艺术家由于经济条件多已十分优越,往往宁愿把心血作品留在身边而不轻易出手,这使得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也趋于有限;另一方面泡沫经济下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和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中重视心灵归一的审美要求催生出对新一轮优质艺术品的巨大需求。供需两者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价格攀升。2011年秋,当代画家崔如琢一幅巨制《盛世荷风》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28亿港元高价,创造了国内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这已然可以认为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创作精品投资热潮即将来临的一枚信号弹。
收藏与投资当代书画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还在于那些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场关注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当前这是一块不容小觑的价值洼地。现时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极大繁荣,再加上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与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冲突与融合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在充满时代精神的当代青年艺术家笔下被重新阐释。这是一个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时代,是艺术之花尽情绽放的时代,因而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代。不久的将来,这个时代的作品必然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高度。眼光推至十年前,如今在书画市场备受青睐的范扬、史国良、崔如琢等名家作品在那时基本是默默无闻或仅有小范围的影响,而短短十年他们的作品便上涨至百万、千万。因此,如今正值创作上升期、还未被市场完全开发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潜力巨大,是投资者与收藏家要着重关注的对象。
引自环渤海新闻网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字帖有那些?那欧阳询、柳公权、苏轼、颜真卿、米芾呢?
王羲之 (303?—361?)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晋朝,兰亭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雀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常见欧书碑刻有:
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4、《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相关碑帖: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虞恭公碑
张翰思鲈帖
皇甫诞碑
梦奠帖
卜商帖
道因法师碑
=======================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著名作品
《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刚经》
《神策军碑》
==========================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有不能见谅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明皇大喜,即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至德二年,朝于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之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旋拜浙西节度使,召入为刑部侍郎。李辅国衔之,贬蓬州长史。代宗立,起为户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载诛,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卢<*木巳当国,益恶之,改太子太师。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诗一卷。(百度国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颜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狱外史等。据《宋史》及有关记载,米芾“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但因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由此可见,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
米芾在书画方面,有着殊人的才华,与苏轼、黄庭坚、蔡蘘,书法史称“宋四大家”。其书“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苏轼赞曰“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黄庭坚赞曰“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潜力……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其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创“米家云山”,史所称道。看来,米芾是一位既尊重传统而又标新立异的书画大家。在文学方面,“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米芾爱石,曾对一块奇形巨石“具衣冠下拜”、“呼之为兄”。据说鉴赏奇石以“瘦、透、漏、皱”为标准,是他首倡。
米芾“精于鉴裁”、“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他既是一位文物鉴赏专家和收藏家,又是一位赝品制作专家。
米芾“性好洁,世号水淫,行多违世异俗,人称米颠”。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
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四大书法家叫什么? 称号分别叫什么?
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也被誉为四大书法家。他们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非常有名。
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也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因为他的儿子欧阳通也非常善书法,为了区别开又称欧阳询为“大欧”。他的楷书字体俊美工整,成为后来学习书法者经常模仿的对象。
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作品笔法森严,有力瘦硬,骨骼嶙峋,端庄工稳,笔力内敛,技巧娴熟,显示出一股从容与练达,可说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至今都是楷书中的经典。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以及政治家,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摆脱了中国书法的秀雅,创立了一种浑厚饱满的书体,字体写的浑厚饱满,气势大方。
颜真卿的字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字被世人并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字体方中见圆、浑厚强劲,既大气磅礴又稳如泰山,极具盛唐气象。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他的字体和其他唐楷名家最大的区别就是骨力,给人硬朗的感觉,笔画非常放纵,柳体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体,非常的适合碑刻,再石碑上看就是完美的美术字,劲瘦、美丽,但是这种笔法再书写的时候不太容易。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有皇族的血脉,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他的赵体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20世纪最著名的莫过于南林北李和南沈北于,即林散之,李志敏,沈尹默,于右任。??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俯
中国四大书法家,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
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米莆(襄阳漫士)、蔡襄(君漠)
1\书法家、政治家蔡襄
2\唐代书法家怀素
3\书法家张旭
4\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苏轼(东坡居士)、黄庭坚(山谷道人)、米芾(米南官)、蔡襄(蔡忠惠)。
人们称为“苏黄米蔡”。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宋四家广汲晋唐遗蕴,锐意革新,各具所长。
1、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
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 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二、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三、米芾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四、蔡襄
蔡襄,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书法家:
1、秦汉
李斯、张芝、篆书、汉隶、皇象、蔡邕、石门颂、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秦诏量铭文、莱子侯刻石、天发神谶碑、阳陵虎符
2、两晋
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索靖、王珣、陆机
3、南北朝
泰山经石峪、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元怀墓志、元晖墓志
4、隋唐五代
冯承素、张旭、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李阳冰、贺知章、怀素、李邕、智永、徐浩、柳公权、杨凝式、董美人墓志
5、宋辽金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蔡京、朱熹、欧阳修、李建中、林逋、薛绍彭、张即之、吴琚、白玉蟾
6、元代
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欧阳玄、危素、虞集、赵期颐、倪瓒、饶介、张雨、杨维桢、邓文原
7、明代
董其昌、解缙、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陈淳、王宠、王铎、倪元璐、黄道周、徐渭、张瑞图
8、清代
傅山、金农、邓石如、蒲华、黄慎、郑簠、石涛、赵之谦、吴熙载、姚鼐、姚文田、宋曹、查士标、杨守敬、万经、巴慰祖、翁同龢、沈曾植、吴大徵、汪士慎、李鱓、梁巘、莫友芝、刘墉、郑板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四大家
百度百科-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