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影响欧洲的柏林秘密会议有什么内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30 11:42:49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捷克在历史上有段时间并入德国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前,德国为了资源和土地的需要,开始制备扩张政策,屡次挑衅并借口吞要他国土地,而英法对此是不管不顾。其实,捷克原来是一个国家,但是英法惧怕战争,所以把捷克外交大使关在会议门外,并让德国占领了捷克全境。他并入的原因是德国的贪婪和强行攻击,还有就是英法的抛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捷克在历史上有段时间并入德国的原因是德国的贪婪和强行攻击,以及英法的抛弃。二战前,德国为了资源和土地的需要,开始制备扩张政策,屡次挑衅并借口吞并他国土地。而英法对此不管不顾,甚至在捷克被德国占领前夕,英法还把捷克外交大使关在会议门外,导致捷克全境被德国占领。

两次被入侵的捷克斯洛伐克,为啥都选择了不抵抗?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新兴的一个国家。历史上捷克长期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而斯洛伐克人长期处于匈牙利人的统治之下。后来随着奥地利的二元制帝国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了奥匈帝国的一份子。
随着一战的结束,奥匈帝国解体,由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语言相近、信仰也相同,所以决定抱团取暖,于是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是在二战前被德国吞并了,到了冷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又被自己的老大哥苏联入侵了。然而捷克斯洛伐克两次被入侵,都选择了不抵抗,这是为什么?
希特勒上台之后,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两个老牌强国,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有所忌惮,采取了绥靖政策。
英法两国一心要战火东引,企图让德国去对付苏联,为此不惜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私自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只换来了希特勒一个口头承诺。
但希特勒的野心岂是英法等国了解的,没多久德国就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不到一天就占领了首都布拉格。德国人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其原因并非捷克弱小,而是捷克根本就没有抵抗。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拥有非常出色的军事工业,要知道之前的奥匈帝国可不是吹牛皮,实力的确非常强劲,奥匈帝国解体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绝对跟牌面实力无关。
只不过捷克斯洛伐克在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的时候,并没有想着以军事反抗阻止德国的入侵,而是幻想着依靠外交手段,能够解决。结果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了。
这也难怪,就连英法都害怕,别说捷克斯洛伐克了,但是其实德国的实力也并没有逆天,要知道就算波兰、芬兰等国家面对外敌入侵,也没有束手就擒,不管结果如何,面对外敌的入侵,抵抗是必须的。可是捷克斯洛伐克始终认为与德国硬拼是以卵击石,毕竟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战略纵深,遭殃的肯定是自己,所以投降了德国以换取老百姓的平安。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走上了社会主义,进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红色阵营,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小弟。
但是在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杜布切克接任领导以来,开始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想要缓解国内遇到的困境。
此举在华约老大苏联看来,是有意脱离苏联控制,向西方靠拢的行为,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处于攻势,苏联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非常不满,所以决定入侵。
苏联的入侵,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几个小时之内捷克斯洛伐克基本上已经全境沦陷,数十万的捷军被苏军缴械。布拉格的街头上,苏军坦克排着长队穿行在街道上,苏军只能遇到零星的老百姓的反抗。
这一次又是这样,政府对于入侵犹豫不决,本身面对强敌就需要及时作出反应,捷克斯洛伐克有点等着被宰的意思。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面对这两次入侵,不抵抗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本身就没有抵抗的意识,说白了就没有反抗的打算。
当然了这也跟德国和苏联实力强大,进攻快速,本身就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猝不及防有关系。但是打不打得过是一种态度,打不打是另一种态度。
面对周边强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确实没有任何信心,地缘环境不佳,无险可守,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实力不俗,但很难有发挥的机会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

【答案】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张伯伦的话“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可以看出张此时仍然只是对希特勒的行径进行谴责,并未付诸于军事行动,由此可见其绥靖政策的态度并未转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绥靖政策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影响欧洲的柏林秘密会议有什么内容?

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国家领导人签订了一项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达成这一决定的是英、法、德、意四国领导人,他们毫无顾忌地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排除在外。这项协定以他们举行会议的城市名字命名,在历史上称为《慕尼黑协定》。
1937年11月5日下午,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国家元首希特勒外,其他成员大都是军人。有作战部长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弗立契上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空军总司令戈林上将,此外就是外交部长牛赖特。这个时候,希特勒忠实的外交部长、香槟酒商人出身的里宾特洛甫还没有上任。
此时,纳粹上台已有五年时间。希特勒认为,在这五年中,德国的实力和军备都已经取得了在欧洲大陆的领先地位。但是,德国的未来不能靠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方法,也不能用增加在世界工商业中份额的办法来保证,关键是地域问题,是争取德国“生存空间”的问题。因此,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扩张德意志帝国的疆界。会议的结论是,扩张的第一步就要立即调整大德意志帝国,使其扩张到中欧。从那里,德国就能够取得粮食供应、原料和人力,作为进一步向东——向波兰和乌克兰富饶的土地进行军事远征的准备。因此必须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弄到手,作为更大征服的前提。
1938年3月,奥地利被吞并,成为德国的一个省。
奥地利是在希特勒的武力威胁下被吞并的。同时,这个吞并过程又是以不发一枪的所谓“和平”方式完成的。对奥地利的吞并使德国的领土扩大了17%,人口增加了10%,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4%~5%,播种面积提高了30%。德国也因此控制了中欧的战略要地,并且可以在公路、航运、铁路各方面对整个西南欧的交通进行军事上、经济上的控制,形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包围。希特勒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而英、法、美对此除了故作姿态的虚弱抗议之外无所作为。到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撤回了驻奥地利使馆而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软弱的国际反应鼓励了希特勒的野心,他把扩张的下一个目标直指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希特勒早巳选定就拿苏台德地区日耳曼少数民族问题开刀。
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奥匈帝国的基础上新生的国家。根据《凡尔赛和约》,战前的奥匈帝国被6个国家所继承,除奥地利和匈牙利以外,还有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此外,意大利和波兰也从原奥匈帝国得到了一部分领土。
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1400多万人口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有950多万。此外,国内还有5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又以日耳曼民族为主。当时,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大约350多万,集中居住在捷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区。苏台德地区位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边境,是一个浅山区,这里以及周围的山区在对德防御上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是捷克久已经营的对德小马其诺防线的一部分。
虽然苏台德区居住着近300万讲德语的日耳曼人,但在巴黎和会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创始人,第一任总统马萨里克和当时的外长贝奈斯(慕尼黑协定签订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还是坚持认为,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需要一道天然的山脉边界作为防御之用,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已形成了一个不应拆散的历史的和经济的单位。况且,他们还强调,由于在许多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人和日耳曼人都杂居在一起,所以不能按照明确的语言界限来划分边界。就这样,马萨里克和贝奈斯赢了这一个回合,将苏台德区划归捷克。而在得到苏台德区的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必须正视这一地区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
当然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日耳曼人除了在历史上曾经作过神圣罗马帝国的臣民之外,从来没有处于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之下。但是,领土的变更仍然使他们日耳曼民族属性的认同感受到了冲击。毕竟与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奥匈帝国不同,在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成了少数民族!
但是,即使这样,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的头15年,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还是很少制造麻烦的。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比中东欧其他少数民族较好的待遇。与其他国家里的少数民族的情况相比,他们的不满情绪是较少的。但是,自从希特勒上台以后,这种不满的情绪马上就被煽动发展起来。他们以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为代表,领导人就是康拉德?汉莱因。从1933年起,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就开始和德国纳粹党保持联系,并且接受德国纳粹党的经费。
到1938年的前后,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看起来就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纳粹党,而汉莱因也更像一个苏台德地区的“小元首”。就在1938年的3月,在苏台德区举行的庆祝奥地利并入德国的游行中,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党徒们拥向汉莱因的座车,为的就是哪怕摸一摸车门把手或是车的脚踏板,或抓住他的雨衣或亲他的手。这种场面,向来只是在德国元首经过时才会出现。
很显然,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和汉莱因是把纳粹德国作为所有日耳曼人的保护者,而抛弃了对所在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认同。同时,在柏林面前,则又把自己打扮成捷克境内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卫士,并继而提出了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要求。这一点正好和希特勒的扩张政策合拍,为希特勒吞并捷克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二战刚开始的时候,波兰海三国是怎样被强行并入苏联的?

1939年德国准备袭击波兰,为了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苏德共同进攻瓜分波兰,波罗的海为苏联势力范围。苏联侵占大半个波兰后,就开始对波罗的海三国行动。在苏军威逼下波罗的海三国逐个被苏联吞并。
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波罗的海三国,历来经济发达、人民也十分富裕。而扼守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波罗的海三国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9年德国准备袭击波兰,为了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苏德共同进攻瓜分波兰,波罗的海为苏联势力范围。苏联侵占大半个波兰后,就开始对波罗的海三国行动。在苏军威逼下波罗的海三国逐个被苏联吞并。
位于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虽然领土面积并不大,人口也只有几百万,但是,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波罗的海三国,历来经济发达、人民也十分富裕。而扼守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波罗的海三国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典型的小国,波罗的海三国虽富,却根本不具备抵抗任何一方侵略的可能。也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幻想保持中立,希望能在大国的纷争之中独善其身。然而事实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显然太过天真。
在代表着英法绥靖政策巅峰的慕尼黑阴谋之后,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将捷克斯洛伐克吞入腹中,纳粹德国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扩张。然而即便如此,希特勒的胃口依然远未满足。他磨刀霍霍地将侵略的兵锋指向了东方的红色帝国。早被一战的惨重伤亡吓尿的英法两国,也暗戳戳地试图祸水东引,从而渔翁得利。
波兰的态度让法国从改善对苏关系的道德负担中解脱了出来,1934年6月,法国内阁以绝大多数通过外长巴尔都的东方洛迦诺提案,这也是法国政府第一次同意组建和苏联的同盟。在巴尔都的东方洛迦诺协定的安排下,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会按照《洛迦诺协定》的模式签署《东方协定》,然后法国和苏联再单独签署协议。这基本就是一个反德的包围网,同时也能抑制苏联的野心。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地处波罗的海东岸,是前苏联解体出来的三个国家,位于苏联西北角上。地理上将波罗的海以东、芬兰湾以南的国家划在东欧,实际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方面都算是北欧国家。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德国一步步占领的?

首先德国挑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300多万德意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纠纷,制造借口;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逼着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然后德国出兵占领了其全部领土,建立傀儡政权。
德国挑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纠纷,然后也策划了慕尼黑阴谋,最终导致部分地区割让给了纳粹德国,然后德国出兵占领了全部领土。
德国挑起了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纠纷,是找借口,然后实施慕尼黑阴谋,出兵进行了占领 。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才刚刚成立的国家,不过在二战的时候被德国被吞并了。那么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德国一步步占领的呢?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了三步。第一步,德国挑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300多万德意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纠纷,制造借口。第二步是慕尼黑阴谋,德国逼着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第三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建立了傀儡政权。
第一步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300多万德意志族,大部分居住在该国的苏台德地区。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的时候,捷克军队占领了以德国人为多数的地区,从这个时候导致苏台德就跟捷克斯洛伐克不一心。而一部分亲纳粹的人不断加强其自主运动,纳粹德国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活动,不断制造事端,唆使苏台德人自治,希特勒甚至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德意志族,搞得这里人心浮动。
第二步
英法德意四国共同炮制了《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接受,苏台德地区被并入了纳粹德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慕尼黑阴谋。英法等国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一直采取的是绥靖政策,不敢与其竞争,不敢正面交锋。英国和法国企图以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于是张伯伦到德国专门就这个问题与希特勒沟通,同意将苏台德割让给德国。法国也是这个意见。于是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四国首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虽然去了,但没有参会,只是在会后被通知了一声,实在是弱国的悲哀。
第三步
占领苏台德并非德国的终极目标。在慕尼黑阴谋之后不久,波兰和匈牙利出兵侵占了捷克部分地区,而到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建立了傀儡政权。

钢铁雄心4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怎么选

同德国合作。在《钢铁雄心4》中选择最大利益是同德国合作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既然英法已经出卖自己了,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同德国进行合作了。钢铁雄心4一款ParadoxInteractive发行的大战略游戏,时间跨度为1936至1948年。

斯洛伐克是哪个国家的

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语:Slovenská republika),简称斯洛伐克,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西南临奥地利,历史上曾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东部,于1993年1月1日与捷克和平地分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斯洛伐克作为这个地区的称呼首次有证可考的是在15世纪。16世纪这个称呼经常被使用,斯拉夫人在5世纪就已在此定居,从9世纪开始他们称自己是斯拉夫人,因此这个名字有可能在15世纪前就已经被使用。此外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历史文物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从古城堡遗迹到保存完好的博物馆收集品一应俱有。
斯洛伐克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后加入欧盟和北约,并于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2009年1月起加入欧元区。
以前和捷克是一个国家,名字叫捷克斯洛伐克。后来解体分开了,变成了如今的两个国家,一个叫捷克,另一个叫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是欧洲中部的一个独立的内陆国。斯洛伐克东邻乌克兰,南接匈牙利,西连捷克、奥地利,北毗波兰。
公元5—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斯洛伐克定居。公元830年后成为大摩拉维亚帝国的一部分。906年帝国灭亡后,沦于匈牙利人统治之下,后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10月28日成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9年3月,被纳粹德国占领,后建立傀儡的斯洛伐克国。
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恢复共同国家。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执政。1960年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改行多党议会民主和多元化政治体制。
1990年4月,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扩展资料
斯洛伐克的对外关系:
斯洛伐克外交活跃,以欧盟和北约为依托,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重视同大国关系,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广泛参与国际事务。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成为主权独立国家,外交不断进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004年3月和5月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2006年至2007年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07年12月成为《申根协定》缔约国;2009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 2016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斯外长莱恰克担任第72届联大主席。
斯洛伐克高度重视发展与欧洲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关系,同西巴尔干国家交往频繁,支持该地区国家加入欧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领事服务网-斯洛伐克国家概况

德国是如何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

1938年9月,英、法、德、意4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在1938年9—10月,波、匈等国出兵侵占捷部分地区,以及1939年10月英、法、德、意“国际委员会”决定,无论日耳曼人是否占多数的地区,均可不经公民投票就交给对其提出领土要求的德国之后,德国便开始策动斯洛伐克的“独立”。在德国支持下,斯洛伐克于1939年3月14日宣布“独立”。同日,希特勒召见捷总统哈查和外长赫瓦尔科夫斯基,强迫其在由德所起草的《德捷协定》上签字。这一协定的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德国对捷实行“保护”。次日,德军进入捷克境内。3月16日,德军占领斯洛伐克。3月16日,希特勒还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并由他所任命的“保护长官”进行统治。于是,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不到半年,德国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期间,英法等西欧大国并未履行《慕尼黑协定》附件所确定的原则,坐视捷克斯洛伐克惨遭肢解和吞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了巨大的增长。这一重要国际事件也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各国以及各阶层的人士,从此,欧洲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分别割让了哪些领土

  一战后,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二战后,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哥尼斯堡及邻近地区让与苏联。《波茨坦协议》,将德国和奥地利分为四个占领区(在早先的雅尔塔会议就已确定),并类似地将柏林和维也纳也分为四个占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