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收藏家的故事,乾隆皇帝被称为最大的古董收藏家,他究竟收藏了多少古董?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9 08:06:03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61岁的马未都,赫赫有名。他渊博,生动,又极富个性。他清高,狂傲,又精明透彻。他一直活跃在江湖,江湖上也始终有他的传说。

  有人羡慕马未都腰缠万贯,有人仰慕他博学慧眼。而从一介草根晋级为国宝级文化学者,他靠的其实就是两个字:精准。
  他的人生,说传奇毫不为过:从编辑、作家、影视编剧,到文物鉴赏家、博物馆馆长、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脱口秀主讲、文化名人,最终名利双收。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古玩界有话语权的这些人都是谁?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古玩界有话语权的就那么几个人,马未都,在百家讲台上大放异彩,耿宝昌,属于陶瓷界的活化石,李鉴宸,第十三届伍德曼艺术品鉴定评估师背靠背金奖得主
古玩界有话语权的只有马未都,李鉴宸,蔡国声,耿宝昌,叶哲民
古玩界有话语权的这些人有耿宝昌、马未都、李鉴宸、蔡国声、张汝兰、翟建民、李宗扬
1.耿宝昌,因为他是孙瀛洲的徒弟,而一个古玩店老板孙瀛洲捐赠给故宫瓷器,为自己徒弟耿宝昌进故宫铺平道路,所有学习古陶瓷鉴定的人肯定读过耿宝昌的著作《明清瓷器鉴定》,如果给他鉴定陶瓷,他说真,没有敢说假,至于90多岁,年龄问题没有人会去关系,这就是话语权;
2.杨伯达,因为他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官位在那里,虽然已经下岗,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被称为玉器领域的经典,他鉴定的玉器,没人敢否认,这就是话语权;
3.马未都,因为他是收藏家,他经常上电视台,搞古玩收藏的人,肯定都知道他的大名,这就是话语权;
4.贾文忠,他是青铜器修复师,名气很大,上过电视讲过课,出过几本书,还搞搞书法、拓印赚钱,如果说想找修复青铜器,肯定说着他,这就是话语权;
5.蔡国声,他是杂项鉴定师,央视鉴宝专家,如果说你看杂项,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这就是话语权;
6.单国强,他是书画鉴定师,故宫书画专家,几乎书画界都知道他,北有单国强在故宫,南有单国霖在上博,两个兄弟一南一北,看书画,他说真,没人敢说假,这就是话语权;
7.李鉴宸,他是古玩资本运作操盘手,古玩经纪人,已经移民新加坡,全球艺术品鉴定评估师最高奖项伍德曼金奖获得者,很多富豪请他做私人顾问,他说这个升值,肯定有富豪买,这就是话语权;
8.刘益谦,他是企业家,也是资本家,因为一句话:我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目前是佳士得、苏富比拍卖行座上贵宾,玩古玩收藏的人都知道他,这就是话语权;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激情、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用户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用户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雾里看花剧情简介

《雾里看花》讲述了古玩收藏家黄立德为了拍假、卖假,图谋掌控一家拍卖公司,欲将正直的公司总经理唐景明拉下马,从而引起古玩行业“正邪”两派出手大战的故事。
《雾里看花》是一部由北京东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于2009年10月09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由李幼斌,宋佳,邢佳栋,张博等主演的当代都市剧。该剧是根据小说《大玩家》改编的。该剧讲述了古玩收藏家黄立德为了拍假、卖假,图谋掌控一家拍卖公司,欲将正直的公司总经理唐景明拉下马,从而引起古玩行业“正邪”两派出手大战的故事。
该剧从现代都市出发,加入了诸多的商战元素,引起观众尤其是商业人士的共鸣。而在各种黑幕、阴谋当中,让人琢磨不透又耐人寻味的感情纠葛,进一步深化了电视剧“鉴宝易,鉴人难”的主题,看后不由自主进行深层思考。
《雾里看花》角色简介
1、郑岩
古董鉴定专家,性格正直善良,对制造假古董的行为深恶痛绝。与黄忆江有着暧昧的情愫,他的生身父亲朱伯勤是个朱仿造假高手,牵扯到他的身世之谜。
2、黄立德
黄立德是古董收藏界知名的古玩鉴定专家,表面看起来淡泊儒雅,实际上他为了聚敛财富,不惜出卖职业道德,甚至将自己最爱的女儿都牵涉其中。
3、夏海生
安蒂克公司的员工,与郑岩是同事兼好友,不过夏海生看上去更像个虚张声势的“伪专家”。他狂热地爱上黄忆江,爱而不得之后他被金钱、爱情蒙蔽住双眼,不惜与自己好兄弟郑岩反目成仇,走上倒卖古玩的歧路。丧心病狂的夏海生为了倒卖古董变本加厉,犯罪手段比黄立德还狠,最终将自己送上不归路。

求古玩收藏行业的传奇故事


收藏古董败局?当年3750万买古董2820万卖!惨痛教训曝光
我只能说,我是一名古董界观察者,我不收藏古董。
魔幻的古董世界,到底收藏古董是乐园还是坟墓?
每年看着佳士得、苏富比春拍、秋拍同类古董拍出动则上亿元的喜悦,但当自己出手时,却很艰难,有人卖出去古董成功即赚800万,有人却血亏在了古董价格暴涨的当口。
上海的张先生从1995年开始搞古董收藏,花费3750万元(按照今年2018年相当于1亿2000多万元)接手了上海一位94岁一位姓刘的古董收藏家的古董,一共547件,当时张先生想,这其中只要找到好的买主,卖出去几件就可以回本,据说其中有几件,上海的蔡国声有借过这位刘姓收藏家手里东西,并写在自己的著作里,后来找蔡国声核实,确有此事,此为后话,当然,从这一刻开始,张先生走上了漫漫长征路。
2007年开始,张先生退休,虽然说家里有三套房子,吃穿不愁,女儿在德国工作,不需要操心,但女儿不喜欢古董,因而张先生希望把收藏10余年的古董卖出去一些,因而,张先生找到了上海朵云轩拍卖行,老字号信得过,当然,张先生找熟人,托关系,并花费了一定的好处费10万元(古董潜规则之一:虽说拍卖行合同不收费,但是也不收民间藏品,只有送礼才会办事)才送进朵云轩拍卖行,但是由于朵云轩拍卖行主要经营字画,而张先生主要是收藏陶瓷,因而2011年的春拍对于张先生来说并不顺利,一件兽纽芙蓉石方章,一件周节之的刻章,一件高山玛瑙刻章,三件没有一件成交。
虽然流拍,这点张先生并没有要责怪朵云轩拍卖行的意思,而后,张先生通过网络上寻找,2012年张先生和上海古今通宝拍卖行合作,缴纳前期费用30万元,送进去5件古董,全部流拍,2013年张先生参加上海国时拍卖和金堂拍卖,一共缴纳45万元费用,也全部流拍,在这期间,张先生曾怀疑过是否是自己古董有问题,因而参加了20余次古董鉴宝活动,丘小君、叶佩兰、李知宴、马秀银、欧阳朝霞、吴少华、杨伯达、耿宝昌、赵青云、雷从云、张浦生、李宗扬、许明等专家的鉴宝会,每件古董有专家说真,也有专家说假,在这期间我仅仅为了鉴定就花掉120余万,后来和张先生聊起,他觉得自己十分可笑。
为了卖古董,张先生足足跑了9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跑不动了,也不想跑了,张先生只想把自己的古董卖出去,把钱给自己远在德国的女儿汇过去,希望帮助下女儿,而后在朋友的介绍下,2018年认识了上海古董经纪人李鉴宸,给了李鉴宸前期68万元的好处费(原本70万元,讲下来68万元),包括成交佣金的35%,张先生希望以打包的形式(539件)出售(其中8件送给亲戚了),正如23年张先生从刘先生那里打包过来一样,用张先生话说,玩过了,该放手了,而后在李鉴宸的帮助下,一位浙江杭州的王总以2820万元打包购买,至此解决了张先生身上巨大的包袱。
用张先生自己的话说:“没事找罪受”。前前后后花费超过200万元,但是如果不卖掉,一分钱也拿不到。
血淋淋的启示:古董不是普通人家玩的,醒醒吧,皆以此文提醒那些想一夜暴富的收藏群体。

古玩收藏家的简介

  古玩收藏是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活动,成熟的古玩收藏家有自己的“六字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玩收藏家的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古玩收藏家的简介   张芳硕
  西安市长安人,生于1858年,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扛过枪,善学习肯钻研,经过商办过厂,开过公司做过矿产。阅历太多见识广泛,做收藏下苦功走遍全国 古玩市场,辨真伪看遍全国 博物馆。不耻下问访遍名师高人,阅过藏品成千上万,收藏朋友遍布大江南北。醉心收藏刻苦肯钻研,藏品精美令人惊叹!喜爱朋友为人仗仪,愿天下 收藏家到长安来做客!愿和各位大藏家成为真诚的朋友!现正全力筹备中华博物院陕西分院的建设。 方正
  生于1953年,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上世纪90年代辞去公司职务创业,事业有成。兼爱收藏,把高古玉器作为收藏研究重点,目前有许多珍惜名贵精工大型古玉珍品。 古代玉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乃至更悠久的灿烂文明,玉文化博大精深,因而对玉尤其对 古代玉器的敬仰感动之情自然而然地升华。这种感动之情不亚于七千年前红山文化先人对玉顶礼膜拜至信仰。由这样一个美玉爱好者逐渐成为一名痴迷的古玉藏宝人。2014年荣获中国 文物保护金奖。
  姜悦
  1974年出生,大专学历。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会长,职业玉器鉴定师,职业铜器鉴定师。2006年创建了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现有会员300多名。2013年,成功的举办了唐山市第十六届陶瓷博览会第一届古陶瓷展。2014年,开创了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首届中韩古玉文化交流研讨会》暨首届先秦古玉展。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证明了民间有宝,精品在民间。2015年,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成立了鉴定中心。2015年在中华博物院网上成功组织了“灵石杯中国历代精品玉器大赛”。姜悦团队近些年共获民间十大国宝六件,铜器十大国宝四件,玉器十大国宝两件,中国文物保护金奖两人。研究会每年在当地主流媒体都有数个系列收藏文化讲座,努力宣传、保护、科普文物知识,一步一个脚印迎接文物的春天。
  钱燕萍
  1954年生,企业家兼收藏家,上海定阳轩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即热衷中国古代钱币、邮票、 紫砂壶等收藏,渐渚涉及高古玉、宫廷玉器、 瓷器、古茶、古酒等高尚古玩。其中所藏商代“银缕玉衣”在2014年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民间十大国宝”,本人也荣获“中国保护 文物金奖”。2015年在上海定阳轩茶文化 博物馆组织了“史海遗珍—中国清代 翡翠展”。在几十年漫长的收藏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需为弘扬中国民族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精品作出自己的贡献。
  唐美娟
  62岁,上海市人。20世纪80年代涉足收藏,酷爱民间艺术,尤好古玉。为了弘扬古玉收藏文化艺术,曾组织古玉玩家沙龙,并联合上海知名藏家在上海云洲古玩城举办过两届高古玉 展览会,展品涵盖从 新石器时代到唐代的精美玉器。2014年经各方支持,组建了上海玉文化研究院,并担任院长,致力于推广古玉收藏文化事业,并在上海陆家嘴举办了”玉之路---高古玉之礼玉展览”, 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刘薇
  生于1973年,成都人,毕业于西南财大,曾就职于成都正大公司担任财务工作,1997年辞职后经营自家公司。受祖辈影响从小爱好奇珍异玩,自2005年起进入收藏行业,主要从事玉器收藏,且以高古,明清玉器为主,也爱好收藏瓷器,杂项类。收藏理念---不美不收。自认为,美来源于真实!尊重古物就等于尊重文化,故而保护古物就是一种责任,这种使命会一直肩负,并且坚持下去,弘扬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霍锦湛
  企业家。现任广东省 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广东顺德文博会副会长、顺德区陶瓷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顺德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国香艺博馆馆长等职。收藏二十余载,藏品颇丰,当中不乏玉器、瓷器、家具、青铜器类精品。二十多年来,为实现文化强国之梦,曾多次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投资创建国香艺博馆。可谓胸藏爱国之心,身怀报国之志。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已成为藏品一流、眼力一流的收藏家。
  古玩收藏家的收藏知识   一曰“爱”。“爱”即“喜爱”。作为古玩收藏家首先要喜爱收藏,痴迷收藏。没有喜爱就不会“入境”,没有痴迷就会永远徘徊在收藏大门之外。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
  二曰“考”。 “考”即“研究”,要学会“研究”藏品。“研究”不分深浅,也不分类别,古玩收藏家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才能逐渐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量,增加自己的收藏“技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淘金”水平。
  三曰“专”。“专”即“专一”。个人精力、财力等总是有限。面对庞大复杂的大千世界,古玩收藏家若想有所建树的话,必须学会有所取舍: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失。而且“术业有专攻”,如果不管是胡萝卜还是白菜一通收藏,不仅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还会大大削弱古玩收藏家的收藏兴趣,影响收藏水平的提高。
  四曰“辨”。“辨”即“甄别”。古玩收藏家通过对手中藏品的研究、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练就一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真本事。
  五曰“利”。“利”即“利益”。成熟的古玩收藏家,应该在收藏的过程中,充分看到或估测到藏品的升值空间和趋势。
  六曰“传”。 “传”即“弘扬和传播”。收藏的最终目的还是文明的保护和传承。

收藏家马未都明明是古玩爱好者,为何他却被逐出琉璃厂?

马未都被逐出琉璃厂,这一说法是由他无奈离开琉璃厂的做法,变成他被逐出琉璃厂的。其实这就是一个谣言。嗯,当年马未都举办私人博物馆的难处实在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就是他走到今天也是非常艰难的。其实当年还有一个关于马未都的谣言,就是他去深山老林里收文物,被人家绑在树上,最终被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挺身而出就下来的,其实这些谣言的水平比如出琉璃厂的谣言,更加让人大跌眼镜。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马未都凭借过人的鉴定文物功底被人们称为马爷。由于他的名气过大,让人们非常的嫉妒,被人伤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最后马未都把博物馆搬出琉璃厂也是有原因的,这也让他觉得很无奈,第一个就是琉璃厂的土地成本非常的高,如果想要扩大博物馆的话就必须离开这里,第二就是琉璃厂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当成为旅游景点以后,它的格局和味道都已经改变了,第三个就是马未都个人,他有自己的发展规划,离开琉璃厂其实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
很多人都知道,马未都被赶出琉璃厂的说法就是一个谣言,无论在网络评论区还是一些相关论坛上,基本上都可以看到马未都被逐出琉璃厂的说法,其实这一种说法根本没有得到马未都自己的认可。还有就是这个说法是从一个书法家那里流出来的。在他文章的末尾还把自己的书法夸了一顿,然后把马未都逐出琉璃厂的事情,说的非常的神,其实他的原因也是非常牵强的。他说出来的原因是马未都在琉璃厂被人骗的很惨,而且是最后不得已退出琉璃厂的,他还说了马未都美其名是自己走的,实际上是被赶出去的。
其实不管马未都是不是被逐出琉璃厂的,他的鉴宝功底都是存在的。他是一个有名的收藏家,就是在琉璃厂摆一个小摊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对于提高琉璃厂的知名度和加强文化传播,都是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的。

乾隆皇帝被称为最大的古董收藏家,他究竟收藏了多少古董?

乾隆在位期间他收藏了很多的古董和珍奇物件。并且他因为是一个国家的皇帝。所以有非常多的大臣来献上宝物来获取官职。
乾隆皇帝被称为最大的古董收藏家,他这一生收藏了大概有一万五千多的古董,甚至包括了《兰亭集序》的真本。
整个圆明园里面的文物绝大部分都是乾隆搜藏的,一代古董收藏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乾隆皇帝被称为最大的古董收藏家,他收藏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许多古董。他最喜欢在名人字画上盖上自己的印玺。
乾隆皇帝被称为最大的古董收藏家,他收藏之富在历史上是堪称空前的,而且据说当时他竟然拥有15000多幅的字画拿来做装修,收藏的古董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在我国的历史上面,乾隆皇帝是唯一一位收藏古董爱好者,最起码在数量之上,他的收藏品已经达到了历史之最。在他登基之后,由于受到辅政大臣的阻碍,所以不能够在政治方面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对于书画他是非常喜欢的,在他登基之后把艺术领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他非常的沉迷于收藏,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讲乾隆皇帝收藏的故事。之所以说乾隆皇帝被称为最大的古董收藏家,就是由于在他每一次巡游的时候都去寻找古董。在美钞没带都会有皇帝到民间去进行巡游,那样的话不仅可以彰显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而且还可以告诫天下的老百姓现在的皇帝是谁,但是乾隆皇帝到民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搜罗一些古董,据说他到每一个地方都会去当地的古董店。或者是收藏家那里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然后用钱将它买下来作为自己的收藏,毕竟是一国之君,他的财产是非常雄厚的,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可以买下来,再加上很多人知道乾隆这个喜好之后再送礼物的种类上面大多数都选择的是一些字画古董,所以咦乾隆皇帝的寝宫里面大多都是一些收藏品。乾隆皇帝是最大的古董收藏家,但是他的鉴赏能力一直都不是那么高。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次鉴赏字画的时候,都指根据他的印章和作者来辨别,而不会去根据字体的结构去进行辨别真伪,而且有时候还想自己的大印直接盖在上面,注意看出他对自己还是蛮自信的。对于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古董收藏家的介绍

  古董收藏现在已经是一种热门的收藏行业,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古董收藏家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古董收藏家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古董收藏家的介绍:张祖仁   张祖仁收藏瓷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他对德化瓷器独有情钟,共收集了德化观音瓷器,例外,他对熊猫类藏品深感兴趣,共收集到500多件,周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德化70年代生产的有熊猫图案的瓷器,这种瓷器是八陵形瓷盘,周长7cm,在内盘上方,印有“福建留念”字样,可谓是一件精品,张祖仁花了100块买了三件,算是捡漏,福州瓷器市场升温,有河南、江西、莆田、德化古玩商到福州摆摊、开店。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瓷器和福建德化瓷器在福州最受欢迎。张祖仁的收藏经验是1、坚持长年累月逛地摊2、请教老行家,虚心学习3、多买些残器研究4、多看有关瓷器鉴定方面的书5、藏友之间要多交流。此外辨别古代瓷器,主要是指辨别古代瓷器的窑口,时代真伪和优劣等。中国古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流传在世的即有当时大量烧造的常见品和历代收藏的稀世品,也有一部分后代仿制品。因此,辨别一件器物的年代、窑口,复仿制情况,因此张祖仁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了解古代瓷器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消失的规律。熟记每个时代器物主要类型,掌握每一时代古瓷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这是古瓷辨伪所必须具备的。二、掌握各种瓷器特征演变规律,是正确判断古瓷真伪的重要尺度。特别是对一些特征不明显的瓷器辨别,先断出一个大概年代。三、要多观察、多看实物,既看注意稀有的珍贵器物,也要仔细观察大量普通器物,可多看些仿品器物,用真品和伪品对照方法,从中发现伪品的不同之处。
  古瓷辨伪,张祖仁说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胎釉:每一件器物,从其胎质和釉色中可以初步看出其生产年代及窑口。因不同窑口瓷器所用胎釉含的成分不同,故质地颜色有所不一。宣德时期瓷器,大件器物底部均无釉,露胎处常有“火石红斑”,胎色白中微带灰青,釉泡大而层次多,并有桔皮凹凸纹,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器物则无此特征。2、纹饰:把握不同时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也是瓷器鉴别的一个重要方法。瓷器上的花纹装饰是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而改变,特别是瓷器作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须品,纹饰题材来自于人们生活内容,所以时代特点很强。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龙是中国瓷器上常用的纹饰之一。各时期龙纹造型都有所不同。元代的龙细颈、鼓腹、瘦尾、三爪;时代的龙则长嘴、眼睛在头部同侧等。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层次多,图案复杂,而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图案疏朗,这些都为辨别时提供依据。3、彩料:瓷器的彩料也因时代而异,不同时期瓷器所采用的颜料质地不一,制法也不同,因而呈色也有明显区别。如元代和明初青花瓷的钴是进口的青花料,颜色深重并有结晶斑点,而明肛中期的青花料是国产青料。4、工艺:器物烧造方法及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及使用燃料的不同,在器物上都会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辨伪的一个重要依据。5、造形:掌握历代瓷器的造型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瓷器真伪的关健。原始青瓷造型多同青铜器、三国两晋时期瓷器造型由粗矮向瘦长发展,唐代瓷器造型浑厚饱满,宋代造型修长轻盈,元代瓷器造型厚重粗犷,明代造型秀丽古朴,清代瓷器造形制作精美。即使是同一品种,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反应在器物造型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明代中期的瓶、罐、壶等器物,在腹部都有接胎痕迹,用手抚摸器物腹部感觉非常清楚,而清代以后的同类器物这种特征就很少。后代伪作品因制作过于精细,而忽视这一点,所以这一特点也可作为辨别真伪的一个依据。6、款识:瓷器款识是用来表明本身的制造年代,但后代多有仿造。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书体笔法结构和书写位置及字数等。只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款识笔法的每一细微之处,就不难辨出真伪。
  张祖仁说,要掌握这些特征决非一时所能做到的,必须日积月累,长期接触实物,多看、多问、多比,才能找出辨别古瓷的依据。同时,这些特征也并不是绝对和不变的,也必须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在辨别古瓷真伪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特征就轻意断真伪,要反复推敲,慎重考虑,才不致真伪混淆,断代模糊。
  古董收藏家的介绍:成阿孟   成阿孟,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穿着朴素,他对收藏表现出来的热忱到了痴迷的地步。虽然只有43岁,衷心收藏却有20多个年头了。
  桐梓县收藏协会就是在成阿孟的组织、发起下,于2002年10月19日成立。迄今已发展协会会员有重庆、云南、四川等省、市、县170人、并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获奖、成功举办贵州省收藏文化论坛会。该协会成立以来,除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切磋交流收藏经验、体会、总结收获外,还在一些重大节日里,组织开展纪念活动,规定每年至少一次。
  “在我们开展的活动中,比较有意义的是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以及县委、政府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我们收藏协会都给予积极配合相应。”成阿孟向记者介绍说。今年43岁的成阿孟原来在桐梓酒厂上班,企业解散后他便一心从事邮票收藏工作。
  收藏“捡漏”靠“眼力”
  “有时候,爱好就像一颗种子,只要在心里扎根,就会疯狂地发芽,生长。”在1994年的时候,成阿孟收藏的邮票开始升值了,就卖了几套。“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涉猎各种收藏范围,也想拓展自己的收藏领域,开始接触到古董的收藏了。”成阿孟说。
  当时就去买了几件古董,基本上就把我全部家当赔进去了。“当时我也消沉得有几年,收藏苦乐经历,是在漫长而艰辛的收藏道路上,点滴积累起来的。”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成阿孟在收藏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就绊了个跟斗。但他并未就此气馁,而是越错越问,虚心向古玩行业有经验的老师请教。2004年他还自费到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深造,经过两年的刻苦专研,获得了古玩杂件鉴定师专研技术证书。实现了由一位古玩收藏业余爱好者到专业工作者的转变,成阿孟因此成为在贵州省古玩收藏领略内晓有名气的人。他撰写的《论青花瓷鉴赏》《西南巨儒郑珍》《西南鸿儒莫友芝》《珍稀的加盖苏维埃铜币》《唐双色绞胎流执壶》《捡漏》等文章,在全国、省、市各大报刊发表。
  古玩正当时
  “我对我们桐梓地方的文化有种热爱,只要看到有我们桐梓地方文化的东西,不管北京还是上海,我都要把它收回来。”成阿孟说,只要在他经济条件能承受的情况下,就想把它展示出来,让全县人民了解我们桐梓的历史,起到宣传桐梓的作用。
  在下乡收集古玩的时候,他常常骑一辆摩托车,有时候一骑就是六七个小时,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脸色黝黑,“蓬头垢面的像个难民”。“收书、收报、收旧物件喽!”到达地方后,他就找个小饭店草草吃点饭,就会走进村子里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吆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收破烂的。
  成阿孟说,收藏事业是文化产业繁荣的象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收藏意识也随之增强,收藏群体不断扩大,收藏文化也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老照片、像章、钱币、烟标、玉器、陶制品、连环画、证章、“”物品……应有尽有,收藏爱好者们热衷淘宝,普通市民则喜爱看个新鲜,细细端详、认真地寻找着历史的痕迹,眼前的实物让人们情不自禁地回眸过去,走进时间的隧道,穿梭在历史的天空中。在成阿孟精心收藏的上万件作品中,有5000多件作品是反映从唐代以来桐梓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特别是比较完整的收藏了桐梓近代历史文化。
  指着他收藏的桐梓军政文化珍贵资料,成阿孟介绍说,这就是我们桐梓在民国十八年的时候出的名人周西成,他在主政贵州的时候,是贵州省省长兼二十五军军长,他培养了我们桐梓系的军人,后来的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都当上了省长,至于尤国财是当了代理省长。“所以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桐梓有三个半省长’,也就是这个道理。”成阿孟说。
  “从成阿孟收藏的这些桐梓军政文化珍贵资料中,再次印证了‘有官皆桐梓,无酒不茅台’的说法,客观反映出民国初期,桐梓县人在贵州政治舞台上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县文化馆馆长刘健告诉记者说。
  难以割舍的桐梓情怀
  面对收藏室里的件件藏品,成阿孟觉得沉甸甸的,这些文物史料不能总沉睡在自家的收藏室里,它们需要走出去,受到更多人的关注。2011年8月15日是桐梓海军学校纪念馆成立的日子,为了支持纪念馆的如期开馆,客观真实的再现抗战时期,中华民国海军学校于1938年9月迁入桐梓长达七年多的历史,成阿孟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他除了对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进行鉴别外,还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海校物品无偿的捐献出来,用于海军学校纪念馆的成立展示。
  “在海校建馆过程中,他以民间收藏家的身份去收集很多的藏品。”刘健说,海校陈列的大部分实物,基本上都是成阿孟的藏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成阿孟用毕生的精力去寻找、发现、记录桐梓,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对家乡炽热的爱。“我这里还有价值10多万的宋代文官木雕,德化窑2人小油灯,金代琥珀,民国债券等。”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希望有一天能够联合其他的民间收藏家建桐梓文化纪念馆,把这些文物史料展览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史料铭记那段历史。”在20多年的古玩收藏生涯中,发现和记录桐梓文化始终是成阿孟的梦想。“我还想搞个大型活动,把中央台的《寻宝》栏目引进到我们桐梓来,宣传我们桐梓,把我们桐梓的地方文物提升起来。”成阿孟说,他还想筹备出一本《夜郎收藏》的杂志,讲一讲桐梓文化流传下来的东西。

十部顶级古玩电视剧

十部顶级古玩电视剧有:《雾里看花》、《玉碎》、《东陵大盗》、《古玩》、《古董局中局》、《黄金瞳》、《人生几度秋凉》、《正阳门下》、《青瓷》、《大众古玩店》。
1、《雾里看花》
该剧讲述了古玩收藏家黄立德为了拍假、卖假,欲掌控安蒂克拍卖公司,他与该公司的总监陈汉书合谋,欲将正直的安蒂克总经理唐景明拉下马,危难时刻,唐景明的徒弟郑岩挺身而出,挫败了黄立德的阴谋。
2、《玉碎》
《玉碎》描写了天津老字号玉器行“恒雅斋”老板赵如圭一家人在“9,18”事件前后一年之间风云起伏的命运遭遇及荡气回肠的情感历程。
3、《东陵大盗》
该剧讲述了东陵大盗事件发生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的年代,堪称中国文物史上继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第三大文物浩劫。
4、《古玩》
该剧讲述了清末古玩店至真堂的隆家收藏了一制周朝的宝鼎,但这鼎本是一对,隆老太爷一心要配成对,儿子为让父亲如愿而造假鼎被珍宝斋的金叶识破,隆老太爷一命呜呼。
5、《古董局中局》
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由夏雨,王刚主演,讲述了小古董店主许愿,出生于迷雾重重的古董世家,意外卷入一起沉没已久的江湖秘局中的故事。
6、《黄金瞳》
由起点白金作家打眼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张艺兴主演,主要讲典当行工作的小职员庄睿,在一次意外中眼睛发生异变。美轮美奂的陶瓷,古拙大方的青铜器,惊心动魄的赌石接踵而来,他的生活也随之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眼生双瞳,财富人生。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将为你开启一扇窗。
7、《人生几度秋凉》
该剧讲述的是北京南城的海王村街上,古玩店鳞次栉比。尚珍阁的梁掌柜被人算计在一幅古画上走了眼,呆不下去了,含恨把店交给了徒弟彝贵,弃业回乡。
8、《正阳门下》
由行走的荷尔蒙朱亚文和倪大红主演再加上古玩收藏的题材,单说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追一下。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故事。
9、《青瓷》
改编自浮石所著同名小说。该剧由电广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李骏执导,王志文、张国立领衔主演。该剧围绕张仲平所经手的三个房地产拍卖项目,讲述了他与形形色色各类人马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10、《大众古玩店》
本剧是一部集经济视角与文化内涵于一炉的六十集情景喜剧。以古玩为切入点,以古玩街为背景,以大众古玩店的老板和工作人员为主线,叙述了在这条看似平凡的古玩商业街上,发生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为一集,独立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