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青花瓷片价值,元青花釉里红夜光瓷。价值多少。绝对的珍品真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9 02:52:01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乾隆茶叶末釉瓷器与元青花哪个贵

元青花贵。1、价格。乾隆年间的茶叶末釉瓷器价格在十万人民币左右。而元青花价格在几十万人民币。2、稀有度。乾隆年间的茶叶末釉瓷器出产量很多,约有3000多件,而乾隆年间元青花是很稀有的,生产了大约1000件。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价格是多少?

您的问题,元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典型的现代的仿古臆造品;国内艺术品市场上比较常见,市场上一般喊价在1000元左右,超过这一个价格,市场上可以大量供应的;市场上常见不法商人,拿着这样的,冒充老的瓷器珍品,高价销售,千万要注意!

元青花釉里红夜光瓷。价值多少。绝对的珍品真品。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元青花釉里红夜光瓷,是真的瓷的;真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要超过2000000;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元青花瓷片价值大 元青花鉴定要注意什么

艺术品收藏市场盛况空前,瓷器板块独领风骚,尤其是元青花瓷器,从著名的拍卖价值2.283亿元人民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开始,元青花的炙热程度更上一层楼。但由于世界上元青花存世量极为稀少,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元青花瓷片也成为众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业界中常说,收藏瓷器需从瓷片入手,当高级瓷器求之而不得时,瓷片也成了珍贵的收藏品。那么如何选择收藏元青花瓷片呢?
首先一点就是提高眼力。提高眼力第一方法就是多看真货。去哪里看真东西呢?第一个地方就是博物馆,先从罐外边看。看器形,看用料,看画工,看釉水,再看底足。青花釉水色白微青,积釉处青绿色更深。釉面温润透明,用10倍以上放大镜看,小气泡中均匀分散着大气泡。有的器型有开片。大罐边缘处有泪痕,积釉较厚。釉面有不规则的小黑点,为淘土不净的原因。青料青蓝浓重,有黑色斑点,并沉入胎骨,用手摸有凸凹感。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铁锈斑,胎土洁白,胎质较粗,间有小气孔,有夹生感觉。碗的瓷片和高足杯瓷片较常见,玉壶春次之,大盘、罐极少见。玉壶春底足挂釉,不圆。大罐底足不挂釉为白沙底,浅底足。部分有釉斑。挖足随意,拉痕明显。碗类有平足、窄圈足和宽圈足三种。宽足常见圈足外撇,足壁厚,足端平切。近似玉环状。足底显见乳钉。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价格是多少?

历来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成交主要集中在清朝的,民窑的青花釉里红小器型基本上在13万至20万左右;大器型的都在40-70万之间;官窑一般在百万以上而官窑最贵的记录如下
唐英制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 2010-06-04
成交价:¥16,800,000.00元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其稀缺程度,一般有这些藏品的人都舍不得拿出来卖.
所以如果您真的有元青花釉里红,建议您一定要慎重
刚才我查询了公司的内部资料,曾在2014-06-08,有件元青花釉里红1,725,000港币成交此罐通高39公分,口径14.5公分,底径18.5公分,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盖顶堆塑坐狮钮。罐体采用绘画、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准。同时,此罐时代特征明显,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具有断代作用的标准器。此罐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形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瓷代表元代的什么?

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的青花牡丹塔盖瓷瓶。现藏于九江市博物馆,瓶由瓶盖和瓶身二部分组成。盖呈斗笠形,上塑七级浮屠,瓶身肩部堆塑有狮、象首各一对。腹部饰以缠枝牡丹,上下分别饰如意头、莲瓣。其造型及装饰,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堪称元代早期青花代表作。是目前国内外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一件青花瓷.
蒙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继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古代陶瓷艺术奇葩,它的崛起奠定了元、明、清三个时期中国在国际制瓷业上霸主的地位。前几年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鬼谷子下山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同时也创下了亚洲古典艺术品拍卖价格记录,其可谓是价值连城,使元青花瓷一下跃上了亚洲古典艺术品的宝座。
元代所产的青花瓷远没有明、清时代的规模大,产量及生产区域也很小。二十多年前,据当时国内权威专家估计:“元代青花传世品总量大致在300件左右,国外约200件”,并判断“无论从数量与质量上,国内的藏品远逊色于国际上的元青花”, “元青花汽泡唯见大小二种”,正是由于国内专家当时的权威估计和判断,二十多年来这一估计和判断绎变成了结论并写进了教材,这一结论又束缚了一批专家学者的思想,从而变成了思想枷锁,使人们不敢大胆研究和认定已发现的元青花,所以国内元青花研究进展缓慢。如果在天有灵的话,我想:这绝对不是这位国内权威专家所希望看到的。我认为:“元青花汽泡唯见大小二种”是至正形民窑青花的一个重要特证,但绝对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此作为鉴定各类元青花的唯一标准;“元代青花传世品总量大致在300件左右,国外约200件”这是指当时国内外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国内外元代青花传世品总量可达千件以上(特别是小件元青花日用瓷有很大的数量,大件元青花相对较少,但也有一定的数量);无论从质量、数量和器形大小等方面来比较,国内元青花藏品都不会逊色于国际上的元青花,只是由于我们对元青花的认识尚不全面,加上思想又禁锢,所以只能说:这部分元青花只是没有被发现,或者是藏家目前还不愿公开现世而已。
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人们还不认识元青花瓷的真正面貌,常把它视为明青花。到50年代,美国一位学者波普以珍藏于英国达维特基金会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纹象耳瓶为蓝本,对比中东一带其收藏的青花,把与此相同风格的器物定为“至正型”,从而揭开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80年代,随着国内元青花的被发现,才逐渐有了元青花的研究与认识。
本世纪初,元代浮梁磁局皇庆形青花、元代浮梁磁局青花叠彩被笔者相继发现,元代浮梁磁局官窑青花瓷在无名隐匿七百年后被撩开神秘面纱,终于初步露出了真实面目。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编辑本段二、青料
  (一)苏泥麻青
   即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二)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三)石子青
  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四)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六)珠明料
  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七)化学青料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编辑本段三、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一)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二)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五)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编辑本段四、各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相关链接:元青花瓷
  (四)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怎样鉴赏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青花虽然不像有些专家说的:不会超过三四百件,但是相比而言还是不多的。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很多赝品,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难度加大了许多,所以出手要谨慎,再谨慎!
  元青花瓷起源
  元青花瓷器起源于元朝,元王朝(公元1271-1368年)立国虽不到一百年,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却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陶瓷领域里,元代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有三个变化。其一,突破了宋代名窑林立、百花齐放的局面,自此景德镇一支独秀屹立在中华乃至世界瓷苑里,成就了其“瓷都”的地位。其二,改变了东汉以来瓷器生产以青、黑、白、青白等单色釉瓷为主的状态,彩绘瓷特别是青花一跃成为生产与生活用瓷的主流。元代彩绘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釉下彩,先后有以铁作着色剂的釉里褐,以铜作着色剂的釉里红,以钴作着色剂的青花;另一类是釉上彩,有红绿彩、五彩、沥粉挂彩(即后来人称之为珐华彩)。其三,结束了我国制瓷业历来是私人民营的体制。元蒙元政府于公元1278年(至元十五年)专门设置了浮梁瓷局主营窑务,秩正九品,隶属枢密院,到公元1352年(至正十二年)宣告结束(前后共74年的时间)。这种官民结合的生产体制,有力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大发展。
  中国元青花瓷器创始于公元九世纪的唐代中晚期,由河南巩县窑烧制,国内外考古资料表明,它是远销中东、西亚的外销瓷。到了元代中后期,大约1330年之后景德镇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它的出现与唐青花没有关系,而是受了宋元时代之磁州窑与吉州窑彩绘瓷的影响,特别是吉州窑。景德镇在元代首先烧制出以铁作为着色剂的釉里褐瓷。1974年南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水的沉船中就有整件釉里褐花草纹、玉兔纹、犀牛纹的器皿,该沉船沉没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1331年(元至顺二年)。另据文献记载,元代景德镇画彩绘瓷的工匠大都来自吉州地区的永和人。
  元青花的特点
  1,从造型来说,与宋代相比品种明显减少,以日常用品的盘、碗、杯、碟、瓶、罐为主,另有少量的祭祀器、文房用具,很难看到陈设瓷。由于重视实用,圆器占了绝大多数。常见盘尺寸大,有撇口与折沿两种,大型折沿盘是为迎合伊斯兰人吃抓饭需要而烧造的。高足杯的高足大都是竹节状。
  2,采用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钴料。进口料含铁钴比高,呈色浓艳,蓝中闪黑,侧看有一层锡光,局部有下凹感,此种料大都用于高档瓶、罐一类大件琢器与大盘上。国产料含锰钴比较高,呈色浅淡,个别的灰暗,常用于民间日用的大众瓷上。
  3,用进口料绘画的高档瓷上纹饰繁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以缠枝花卉者多;龙纹多为小头,三爪或四爪;人物画题材的元青花尤其少见,题材内容主要是戏曲故事、历史故事、高士故事、道教人物等。国产料绘画的普通瓷,纹饰简单,画笔粗率,以折枝菊花、梅花、栀子花居多。
  4,胎采用二元配方,高温烧制不会变形,色泽不白。釉色白中闪青,较少洁白。高档瓷多透明釉,普通瓷用乳浊釉。
  5,元青花很少书帝王年号款,极少的书许愿文款、记事款或刻干支款。元青花不是朝廷官用瓷,而是外销瓷。用进口料的高档瓷主要行销于中东、西亚、东非伊斯兰地区,而用国产料的普通瓷主要行销于东南亚一带。
  元青花瓷的鉴定
  元青花传世品很少,私人能收藏到它也很难得,大多数玩瓷人能亲手把玩一下的机会且不多。因此如何鉴别元青花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尤其在高仿技术很成熟的今天,市场上以假乱真的假货混杂极乱的条件下,无论是专家、行家都会容易“走眼”。过去许多专家们曾作过不少贡献,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这些方法去面对出土文物,仅仅是为了断代,都是可行的。如果对市场来说,在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条件下来判别真假则显得无能为力了。
  我认为要学会识假就要掌握那些想仿也仿不成的特点,从特定的条件下去发现这些特点是目前还来不及仿的东西,至于今后造假者跟上形势又出新招那我们也只好甘败下风了。
  我对元青花真仿识别的要点提出初步的建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或补充。
  1、在按照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纹饰)进行观察后,并不存在疑问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染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几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好判断。
  2、真元青花的胎质有两类,一种为白灰色,一种为黄白色。这是由于几百年前的瓷土矿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水平所限,其烧制出的胎质比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颗粒,显得不那么细腻、不密实、不光滑,而今天的瓷土是洁白、细润、密实的且很光滑,这特点想仿也仿不了。
  3、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含钴量超过0.5%)。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但青花以兰为主,泛点点灰色,很幽青柔和,与近代青花都不同,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
  4、对早期、中期和至正型青花的区别可以借助镜下观测汽泡的形成,我们发现早期和中期的元青花的釉下极少气泡或不存在气泡,只有至正型元青花才有气泡,且小气泡多,大气泡少。这一点也是仿制者难仿成功的。更是鉴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5、借助科学仪器帮助鉴定。
  以上只是本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百度空间里有元青花瓷片标本和最近菏泽古沉船出土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什么是元五彩

元代时期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五彩瓷器,在近几年已被国内外一些专门研究古陶瓷的专家和收藏古瓷器的少数业内人士发现和认同。
2006年6月上海国际研讨会上元五彩瓷器已经初露真容。
2011年6月25日,澳门中信国拍拍出一件元五彩花卉瑞兽纹天球瓶,以四千三百多万元高价落槌。
时至今日,近几年出土的元五彩已在民间时有出现,但数量极少。
元五彩的出现,在民间收藏和拍卖公司拍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实元明时期生产的五彩瓷器早几年已有从事古陶瓷研究的部分专家和业内行家所发现。
当年一位原北京故宫的老专家曾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元、明五彩瓷器出口。
但由于此类瓷器在当时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及种种原因,致使相当数量的元、明五彩瓷器流出了国外。
笔者与几位中国收藏家协会的朋友收藏和研究元、明两朝五彩瓷器已有十年,有一定的心得体会。
在此与广大古陶瓷收藏界朋友们分享。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学习交流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元、明五彩瓷器这朵中国古陶瓷中的灿烂奇葩的内涵。
如想了解元五彩,必须首先研究元青花,元五彩是在元青花发展的基础上制作而成。
下面谈谈个人对元青花工艺制作的一些看法。
与研究元五彩的朋友共同探索和提高。
一、元青花的基本特点
1.器型:元青花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瓶、直口大罐、荷叶盖罐、象耳瓶、凤头壶、菱口大盘等。
2.胎骨:元青花器胎旋纹粗糙、接口处有明显的凸起,瓷胎含杂质较多。
因此,胎上大多数都有褐色小点。
有些器底呈有红色斑,是火石红。
有的器底还有《博陵第》标记。
(《博陵第》标记历史还未见有记载,近年已发现《博陵第》墓志铭,下一步再作探讨考证。

3.釉:元青花白釉泛青色,釉色莹润,积釉处有如泪痕,瓶盖内和器底一般不施釉,器底大多有“鼻涕釉”。
4.青花料:元青花纹饰用料是使用当时波斯产的钴料“苏麻离青”。
该钴料含高铁低锰,纹饰往往有晕散,用料较重的地方常有铁斑下沉现象。
5.纹饰特点:花纹繁密,层次较多,以缠枝牡丹、莲瓣纹、鱼藻纹、云龙纹、云凤纹以及绘有战国时期、东、西汉、三国等人物故事为题材。
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芦》等图案。
二、元五彩与元青花的相同点与区别。
元五彩大多是元代至正年间研制的,先有元青花,后才有元五彩,元五彩是在元青花工艺制作的基础上再在釉面涂上红、黄、绿、紫等彩色,再入炉作第二次烧造而成。
青花彩是釉下彩,其它色是釉上彩。
元五彩釉下的青花彩与元青花所使用的“苏麻离青”相同。
元五彩的纹饰比元青花纹饰丰富些,有缠枝菊、缠枝莲、缠枝牡丹、蕉叶纹、鱼藻纹、云龙纹、云凤纹,也有战国,东、西汉三国古典人物故事等为题材。
有的器物底部有《博陵第》标记。
其中也有的器底记有生产年代和制作人。
如“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张文进造”等字样。
三、目前国内收藏界对元五彩的认定和存在问题。
元五彩发现只是在近几年,两岸故宫还没有收藏,历史也未曾有过记载。
基于上述原因,绝大多数国内外业内人事、专家对元五彩比较陌生,所以元五彩存在着学术上的争议是不足为奇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量的开发项目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大得多,如近十多年来,全国庞大的建设项目,建造了屈指难数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还有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送工程等大项目。
挖出的古董、文物包括古陶瓷等国宝,不计其数,其中元青花、元五彩、明五彩有一定的数量。
这些文物出土后不可能全部都报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
大多通过文物贩子利用各种渠道销往国内外各地。
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文物部门、考古人员、专家无法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考察取证,致使研究发现工作远远跟不上形势,造成无法承认上述古瓷器。
大多数业界同行都认为是新的工艺品,为文物贩子轻易运出国门创造了机会。
以此同时,有一些收藏研究元、明五彩瓷器的朋友及时收藏了此类古瓷器。
如果没有这批人的抢救,挽回一定的损失,外流的元、明五彩瓷器会更多,损失会更大。

元青花碎片有收藏价值吗

如果确认是元代的青花瓷器碎片,那一定是有收藏价值,如果是官窑出的更是价值不菲。
但如果只是现代仿的元青花风格的瓷器碎片,那就一文不值。确定是什么年代产的最重要,直接决定其有没有收藏价值。
看图片好像不是什么老物件,如果周边有古代遗迹古墓之类的,那又不一样了,值得拿去鉴定一下。否则大概率是现当代的仿品,如果有心就找懂行的人看看。
祝好运!
亲,这些是清代青花瓷,尚与元代青花瓷差300多年哦。
有收藏价值,我记得有个人就叫片儿白,还写了一本书叫打眼,专门讲收藏界里的故事,可以看看他对收藏碎瓷片的理解
破了就没有收藏价值了,除非你把它修补好。而且你要看一看是什么年代的
关键是不是元朝的东西。
元青花
元青花瓷碎片
当然有收藏价值
元青花瓷器有假
而瓷瓦为真
没有真就没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