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怎样分辨铜壶是真铜还是假铜
- 2、如何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
- 3、求古董专家给鉴定铜壶~真假?
- 4、鉴别青铜器的真假年代有哪些方法?
- 5、怎样辨别青铜器的真假?
- 6、如何正确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 7、清代至民国铜壶盖上有几个洞
- 8、怎么辨别紫铜的真假
- 9、怎样辨别明朝,清朝,民国,现代的宣德炉
怎样分辨铜壶是真铜还是假铜
辨别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
铜壶是铜制的铜质器皿,既是酒器,也是盛水器,用于烧水;汉代还作为量器。依据材质分,铜壶可以分为,紫铜壶,黄铜壶,白铜壶,其间紫铜壶质量很好,铜的含量更高,更纯,更易于保养,依据工艺分,可以分为手工铜壶和铸造铜壶。
铜器的简单辨别方法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蜡铸造为主。失蜡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蜡铸造就有此特征。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
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当浇筑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铜
如何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
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已成为中国考古学和 美术 史的重要分支。 要如何辨别青铜器真伪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欢迎阅读!
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
一 锈色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 自然 ,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二 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 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四 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
青铜器鉴定方法
铸造辨伪法:从铸造技术进行辨伪的前提是十分了解青铜器各时代的冶铸工艺。
商周时期,极大部分青铜器是用陶范法铸成。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有数块陶范拼合浇铸后留下的范痕,即范线。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有所变化,范痕会随着变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工匠也难免做到。有的铸器表层纹饰不多,合铸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忽饰,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后代伪者不知道占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讲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表面较精细,无需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却往往与原器物的时代特征相去甚远。
另外,陶范所铸铜器为控制器壁的厚度,往往会在内外范之间垫一垫片,因材质跟铜液有异,锈迹也就不同,而失腊法铸器却无需垫片,锈迹自然一致。
纹饰辨伪:纹饰是器型华丽的外衣,合体、适时的外衣是纹饰辨伪的重要依据。不同年龄的人着装自然不同,青铜器亦是如此。拿到器物,首先看看器型和纹饰的时代风格是否一致,纹饰的作伪大致有如下几种:加花法。即在真器原有的简单纹饰上或光素无纹的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但应注意走刀和崩茬的痕迹。掏花法。即在原本无花纹或有破损穿孔的器物镂刻、改刻花纹,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这种伪掏花的作法,如此做法刀痕非常明显,且不符合原器的特征。
铭文辨伪
通过铭文辨伪,是检测对占代 历史 知识广袤、 书法 研究深浅和铸工艺水准高低与否的标尺。
青铜器的铭文是对历史的记录,是金石书法发展演变的例证,是铸工工艺高超的体现,宋、清两代是青铜器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宋代以来,金石义字成为金石家的研究重点,作为有记载历史文献铭文的青铜器,往往受到广泛的重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故而 收藏 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则侧重在铭文方面。
青铜器铭文的作伪多有如下几种:添铭法。即在无铭文的真器卜錾刻伪铭,后錾的铭文大多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伪工用铜丝刷刷去錾痕,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增铭法。就是原有简单铭文的真器上增刻伪铭;或真器上本应对铭,因器缺失使铭文也缺,在进行修配时将铭文也一起补刻。增刻伪铭后,其字口、锈色、地子与真铭不同,再者,一器之上铭文非一人所出,其笔体、韵味自然不符,特别是铸铭与刻铭就截然不同。腐蚀法。将青铜器需要刻铭的部位涂上蜡,并在蜡上刻好字,再用三氯化铁在刻好字的蜡上进行腐蚀器身,将蜡去掉后,凹陷的铭文自然显现。这样腐蚀的铭文字不成体,字口深浅不一,笔画边缘十分粗糙。
器形辨伪:通过器物的型制进行辨伪,是对青铜器在各时代的型制特征熟悉程度的考验。每一种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制、大小、高矮都会产生变化而形成规律。如青铜器中的大类鼎,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通常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依照真器或者依照相关资料铸造伪器,其器形、铭文、纹饰等都有来历和参照,有的是器型或铭文只有部分做r参照,部分有意改样。如参照铸造了器型,但却铸刻了杜撰的铭文,或将参照的锦义铸刻住毫不相十的铜器上。此类伪器尽管模仿得并不精准,但也有一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拼凑,意在作奇,达到以稀为贵的目的。此类伪器对青铜器形制特征不甚熟悉的人很有挑战性,如果不仔细观察,就有上当的可能。
青铜器鉴定方法及鉴赏
材质辨伪:辨别不同时期青铜的材质是对青铜器身份的考证。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日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声味辨伪:声音和气味是青铜器辨伪的必要辅助手段。
青铜器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未曾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清脆,也无土香,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 化学 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青铜器鉴赏方法
名称:莲鹤方壶
年代:春秋时期
尺寸:高122cm,宽54cm,重64kg。
鉴赏:方壶形体巨大。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有了飞速发展,如“失蜡法”的发明等。但这一阶段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的成就并不仅仅体现在创新上,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也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如“分铸法”。本器的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即采用分铸法,既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器上 动物 造型肖像化的潮流。
名称:环带纹甗
年代:商代时期
尺寸:高122cm,宽54cm,重64kg。
鉴赏:甑为长方深箱形,侈口,立耳,口内有隔,大腹,腹壁斜收,平底有箅孔,下部有插入鬲口的榫圈。鬲为侈口斜肩,肩上有一对圆角方耳,平裆蹄形足。甑体饰环带纹。甗出现于商早期,至西周早期形成方形甗,至此甗均为连体式(即甑、鬲连铸)。春秋早期出现分体式甗。此甗为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
名称:鲁侯爵
年代:西周早期
尺寸:高20cm,宽16.2cm,重0.76kg。
鉴赏: 爵体略长而优美,流尾上翘,爵壁较直,无柱(唐兰先生认为:附柱,柱折后被磨平者。),鋬较小,饰有兽头,圆底,刀形足外撇。腹上下饰二层云雷纹带,中间隔以凸起的弦纹。尾部口壁内铸有铭文2行10字,是爵中铭文较长者。鲁侯作觝,甹,用尊臬盟。铭文大意:鲁侯做了这个爵,用来放置祭祀父亲的庙里的酒和聘礼、盟礼。
猜你喜欢:
1. 出土青铜器鉴定方法有哪些
2. 如何鉴别刮痧板真假
3. 青铜器在商朝有何特点
4. 要如何制作仿制青铜器模型
5.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求古董专家给鉴定铜壶~真假?
这个是假的!
没有壶低铭文,光看上面人物应该是八仙的故事,八仙故事虽发生的明代的东游记里面,但明代以青铜浇铸铜件,从上述器物是黄铜浇铸,黄铜是明后产生的,而且看整个外形来说 您这件藏品应该是晚清民国以后的工艺。所以不会价值太高。可以收藏 兴许以后日久了能有潜力。
鉴别青铜器的真假年代有哪些方法?
古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可谓行行出“状元”。“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古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主要大本营,它们的主要特点为:
“苏州造”用材较好,冶铜浇铸时往往加些银,使铜器的地子发亮见银白色;仿制对象以商和西周器为主,生坑、熟坑无所不能;刻工精细,纹饰流畅,铭文逼真,“作品”流传甚广。
“潍县造”的艺匠高手层出不穷,刻纹饰、铭文比较擅长,作器多呈熟坑状,但铸出的器物壁厚,重而压手。
“西安造”也注重铭文,不仅是假器造假铭,就连一些无铭文的真器上,也后刻铭文,以抬高其价值。作品多见度量衡器物,如秦诏版、秦量等。
“北京造”以商周器为主,比较讲究纹饰华丽,器型精巧,锈斑逼真,特别是“黑漆古”、“绿漆古”等,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认识范线与垫片,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要诀之一。范线就是铸造青铜器时铜液留下的痕迹,垫片就是为了固定器壁厚度而留在器物上的小钢片。二者既是铸造技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主要方法。
应该说,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腊铸造为主。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前面谈到,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是不用垫片的,这与当时铸造工艺的不发达有关。但假造的青铜器,也是不会有垫片痕迹的。还有些作伪者,在真器刻上铭文或花纹,却正好刻在垫片上,这样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铜器的鉴别中,除了铸造技术和器物造型两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这就是纹饰图案的鉴别。纹饰图案是青铜器的一大特色。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为世人所欣赏。
作假的青铜纹饰有许多种,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假器作假纹饰,以苏州周氏作坊出品为最精致。北京也有高手佳作出现。这些艺匠的纹饰功夫很深,即便是伪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艺品了。但对于鉴别真伪来说,只要细心审视,还是能看出破绽的。因为一件纹饰再精致的青铜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壳、锈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二是在素面真器上添刻花纹。这种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无花纹的素器上加花纹、在有少量花纹的真器上添加花纹、在花纹锈浊不清的情况下加刻花纹、在镶嵌脱落的花纹上重新加入镶嵌物等等。曾有这样的事例,当错金银的越王剑被发现后,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剑上补刻花纹、错以金银出售,却因技术欠佳而被识破,终贻笑大方。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辨别青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若重量相反,则存疑。铜器出土有土气味,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但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或浇铸而成,敲击的声音混浊,若偏薄,则脆而散。有的是修补的伪器,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更有一种沙哑感。
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由于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如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1.仿古法。
铜器作伪法。作伪者一般均有所本,或依真器,或依图录。仿器形制与真器基本相似,尽寸大小也与真 器相近。仿器一般仿得比较准确,若不细心观察,难以判断真伪。但不论仿得如何准确、逼真 ,其铜质、花纹、犭色均与真器有别,风格也迥然有异。同时,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这是普遍规律。
2.拼凑法。
又称“插帮车”。铜 器作伪法。或同几个旧器中的残块拼成新器;或真器中缺失了一啊分或几部分,另取其他器的残块修格局 完整;或真器中本无某部分,却节外生枝,添枝加叶拼杨新器。
3.改造法。
铜器作伪法。即以某件旧器修改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器形。作伪者将一些不易 卖出的或价格便宜的器物加以改造,成为新器形。如原器本无梁无盖,改成有盖的新器;或原器残存一部分,将其改成另一种新器。
4.加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简单纹饰,作伪者选择合适的光素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的。
5.掏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在原本无花纹的器物上先錾刻花纹,再沿着花纹将无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这种伪掏花的作法,不仅刀痕明显,而且不符合器物的特征。
6.添铭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本无铭,后在其上錾刻 伪铭,后錾的铭文文笔均匀,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作伪有时用铜丝刷刷去錾良,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铭文字体,内容虽皆能仿刻,但 笔法的韵味却是难以模仿的。另外,真器伪铭者皆伤皮色,器表有锈而字口无锈,即使字口处作上假地子、假锈,也与器表的地子、锈色不符。
7.增铭法。
铜器作伪法,就是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简单,作伪者在真铭前后增刻伪铭;或真器上本应对铭,因器缺失某部分使铭文也残缺,修配时边铭文也一起刻出,在器物上增刻伪后,伪铭的锈色、地子与真铭不同,字口也明显不同。再者一器之上的铭文既然不是一时所出、不是一人所作,基笔体、韵味自然不符,特别是铸铭与刻铭载然不同。
8.补铭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中缺字,伪作者将其补上;或真器上本无铭,后刻上伪铭,因某种原因漏刻了字,后来又补刻上。
9.腐蚀法。
铜器铭文作伪法。这种方法以是在青铜器需要刻铭的部位涂上蜡,在蜡上刻好字,然后用三氯化铁在刻好的字口上咬腐,最后将蜡去掉,就会出现凹陷的字口。
二、青铜器辨伪
1.铸造辨伪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 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 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 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对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的全过程,要有确切的了解。后代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 是的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事有“线”,了就是看应该合范处是否留有对合的 范痕。在商周时代,任何一件青铜容器,它的块范拼合的痕迹都有一定规格,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而任何一件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要想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高手,也难免做到天衣无缝。有的器纹饰不多,表层互助组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攸 饰 ,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但是用蜡模法伪造的青铜器,表面较精细,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与陶范法铸造的效果差不多。失蜡法能铸造各种开头和有特殊装饰的器,不需要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早期伪造的青铜器是没有任何痕迹后。后期的失蜡法是在模上贴蜡片,所贴蜡片不合缝,铸成后所显示痕迹,甚至倒使人误认为范线。贴蜡的方法是先塑模,在模上紧贴一层蜡,其存度是待铸青铜器的厚度,在蜡上刻花纹并经修饰,蜡片也可以模印后贴上去,再逐层涂上细泥,在蜡片分块的以合处,会产生微小的不接合或错位的条痕,这一情况在青铜器上的范痕是凹陷的。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而经过长期文化腐蚀是不同的。 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另一方面,伪器的蜡模制造都略厚于原器,仿伪者往往未见原物,因而蜡胎的成型也未能如原器壁之薄,这是一个先天的毛病,因而伪铸之器一般都厚于原器,以上两方面因素叠加起来,伪品就明显地重于原器了。
伪器系新铸,经叩击后声音清脆,犹如新铜,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
古代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铜液灌注有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某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如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错误地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铸的特点。
2.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握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直接铸造的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这类作伪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获得厚利。
3.铭文辨伪
宋代以来,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往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晚清是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时代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由于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因此铭文范上阳文在刻完后,乘湿嵌入主体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与外范接触而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接捺,与主体范修正,这样阳文字的上口就大,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这必须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当然,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是如此。而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4.青铜器声味辨伪
商周铜器多为铜墙铁壁锡铅合金,以手敲击,则发声清脆,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又未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混浊,也无土香味,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5.青铜器铜质辨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三、青铜器的断代
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历史既久,发展变化也很大。从商代至唐代,各个时期的铜器在铸造工艺、花纹、铭文上各有特色。如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平纹铜器的饕餮纹,在形象之间多以回纹填空,大空间填上大方空细回纹,小空间填上小方空细回纹,微小空间填上小点方细回纹或小长方空细回纹。二层花纹的纹饰多是窄而凸,常为夔龙纹,空间填上细回纹。三层花纹的纹饰在器物上凸起,旁边凹下去的空间填上细回纹,这是三层花纹的特点。三层花纹的铜器,多有起脊的,如商方鼎,四面是饕餮纹,口下夔纹,鼎腹中饕餮面纹,中间起脊,四角起脊,脊上有豁口纹。
商代青铜器有很多腹中是素纹的,边沿是夔纹及草龙纹,或凸起来的人面纹,还有兽纹、角叶纹、蝉纹、枭纹,等等。
商代铜器花纹的另一特点是阴道深而底平,花纹非常规矩有力。商代初期铜器花纹糙而平纹多,多为薄胎铜器。中期母模型铸造无缝,花纹非常细致,细回纹填空,有的细如鬃毛。芝麻粒大的空间,也填上小点点长形或方形细回纹。
商代铜器的又一特点:方圆、卣、簋、壶等,足内多是平底,且有凸形网纹,网纹为菱形组合。
商代铜器上多有铜钉,这是器物铸造后,用铜水补孔形成的。商代铜器也有用分铸法的,但较少。如器物上的耳、兽头,可先分别铸好,再放在铸器模上,在浇铸器体时铜水便会将其与器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商代还没有大、小焊接技术,以铜焊铜(即大焊)是战国以后才有的。
周代铜器从铸造工艺来看,比商代铜器粗糙,带铭文的较多,如周代的虢季子白盘,兽头环,平糙纹,铭文多达百余字。盂鼎,腹是至素纹,口下是兽面纹、夔纹,铭文达二百多字。此外铜簋、豆、等等,多数是糙纹,铭文二三十字的举不胜举。
春秋时代的铜器同西周铜器相近,但花纹已有所演变进化,出现了瓦棱纹、鱼鳞纹、蛇纹、爬兽纹,等等。
战国初期的铜器与春秋时期的类似,但到中后期就大不相同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鎏金、银的技术和镶嵌的技巧,在这时的青铜器物上右面发现旋工、铆钉、打眼的痕迹,也有了雕錾花纹及铭文的痕迹。
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花纹、铭文上看,各朝代交替时期的器物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到中后期,就逐渐分道扬镳了。
汉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素纹,大部分还是铸造的,也有的花纹、铭文是用錾子雕刻的。比如汉代的鎏金杯子、奁、盒、碗等用具上的花纹,多是雕刻的。
汉代以后至唐代的铜器,铸造的花纹很多,其中有打料的铜、金、银器,并且也有了大、小焊的技术
怎样辨别青铜器的真假?
青铜器的鉴定,主要是断代和真伪鉴别。除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之外,传统的青铜器鉴定法,主要是从器物的铸造技术、造型、纹饰和铭文以及铜质等方面进行青铜器鉴赏的,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归纳为几句话,即"抓其造型,视其花纹,识其铭文,查其地锈,找其范痕"。
青铜器鉴定方法:从铸造技术方面辨真伪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采用的是陶范法。这种方法无论是铸小件或大件铜器,都有良好的效果,对一些器形和雕镂复杂的器物,可先分铸,再合铸。春秋战国时,发明了失蜡铸造法,使青铜器铸造工艺上了一个台阶。后人作假的青铜器,多不采用陶范法。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特征,这是鉴定青铜器的主要依据。1、陶范法 陶范法是陶质块范铸造法的简称,其铸造过程主要包括作模、翻范、作内范、合范、浇注和打磨修整等工序。
作模铸器物之前,先用陶泥做个样子作为初胎,它是制范的基础,这种陶模又称为母型。如要在器物上饰花纹,先在模上画好花纹,花纹的四入部分用刀雕刻出来,凸起部分用泥琛好后再加贴上去。
翻范将经过细筛过的泥土调制和匀,拍打成片,按捺在陶模外部,用力压紧,使陶模上的纹饰反映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再按照要铸造的器物特点,将其划成若干块。划下的每一泥片阴干或用微火烘干,再合成一个外腔,即成为所要铸造器物的外范。
合范一般铸造简单的铜器(如工具和兵器),是用两个单合范合成的铸造空体器(如鼎、爵之类),需有内范和外范。内范又称范蓝、,小于外范,做内范的方法一般是将原来的泥模外表刮去一层,即可成为内范。外范与内范中间的空隙,为熔注液处,两者的距离(空间、也就是所要制作器物的器壁厚度。在浇注之前,先要将外范拼好合起来。
浇注为防止在灌注铜液时产生的涨力将拼好的范冲开,便用泥土围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并留有灌浇孔和通气孔。铜液向范内浇注后,待其冷却凝固,便将围填外范的泥土和内范打碎,将造好的器物取出。
打磨修整器物脱范后,表面往往是粗糙的,花纹也不够清晰,经过打磨修整加工,才成为一件表面光滑,花纹清晰,色彩铮亮的青铜器。用陶范法铸造器物是"一范一器",破范取器,故没有两件铜器会是一模一样的。
如何正确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作为文明起源的三大标志之一,青铜器在研究中国古代早期文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如何鉴别青铜器的真伪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如何正确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欢迎阅读!
正确辨别青铜器的方法
器形之间看
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 手工 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纹饰之间看
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铜铁合铸上看
近代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 历史 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铸范种类上看
西周时期除了陶范法冶铸外,也还延续了夏商时期用石范铸造青铜器小件和不复杂器物的传统。由于石范法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武器类青铜器,所以到西周时期石范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西周时期绝大多数青铜器的铸造还是采用陶范法铸造,只有极少数的青铜器是用石范铸法铸造,我们在鉴定这一类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时,就要和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鉴定要点区分开来,如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存在着器形和纹饰之间相同的现象。
从其它看,西周时期青铜器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夏代青铜器的特征相似,如,在听声音上和青铜器的锈蚀上、以及青铜器的重量上,其辨伪的方法基本相同。
纹饰上看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样进入了纹饰发展的鼎盛期,这是同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虽然朝代更替了,但统治阶级用礼器统治人们的思想没有改变,所以,青铜礼器发展的大环境没有改变,这样青铜上的纹饰还是按照为礼器服务的思想不断发展,商代的许多纹饰在西周时期仍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兽面纹的变化的形式“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内卷角形、曲折角形、双龙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形、熊头形兽面纹”等纹饰,在西周早期仍在使用。而在西周中后期形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纹饰特征,如,西周中后期,主要流行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瓦纹等,另外,还出现了许多无纹饰的素器,在这些素器当中有的也有饰几道纹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时候用雷纹为地,这实际上是延续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可以想象以雷纹为地的青铜器上存在的各种纹饰多是天上的神灵,或是能上天入地的神物,因为,它可以在云雷纹之上生活,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没有商代普遍,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在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逐渐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但我们应明白,商代和西周时期虽然在纹饰的种类上不同,但这些纹饰的本质和功能没有变,仍然是为了增强青铜器的神秘性,加强了其礼器的地位。当然,在西周时期青铜器纹饰进化的过程中,否定掉的许多传统的青铜器纹饰,这些纹饰为什么会被否定掉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纹饰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不符合礼器神秘性规律了,所以, 自然 就会被淘汰掉。
西周时期的许多纹饰遵循这个规律,如商代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就逐渐被淘汰,在西周中后期,兽面纹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另外,商代的夔龙和鸟纹在西周时期也是少见,基本上弃置不用了,这是因为,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生产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时期已经没有什么 动物 是人的对手了,人们对许多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不再恐惧,不再崇拜,既是征服不了的猛兽至少也对它的习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已经不再属于崇拜的对象,这样这些动物的神秘性就小了,更不要说是称之为神了,所以在西周时期真正的兽面纹就少了。即使有,也多是以 抽象 的形式出现。因为,只有抽象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因为人们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当然,这些纹饰是抽象到了极点,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难于解释的纹饰,比如说波曲纹,在西周时期的青铜豆和青铜甑等器物上都有表现,对于这种波曲纹有的人认为是一种不知名的兽纹,当然,我们对波曲纹的研究还很不够,但是,据我对虢国墓地青铜器上的波曲纹进行观察,总觉得象是大海的波浪,或者至少应该和大海有点联系,因为大海在周代是不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所以,大海对于周人来讲还是极神秘的,这样人们就会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也许这种波曲纹本身并不是来源于大海,但从外形上看不免会被人们这样理解。
西周时期许多青铜器上的纹饰,在布局方法上还出现了几种纹饰并存的局面。有的上面饰窃曲纹、中间为三角纹和窃曲纹、腹部为凤鸟纹或龙纹、圈足是窃曲纹,十分复杂,在手法上,主要采用虚实、纵横、疏密等排比方法,使图案变化丰富多彩,但是对称性很强。另外,西周时期纹饰的特点还有一点,这就是主次纹饰的应用,即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都有几种,但只有一种纹饰是主体,其特点很明显,一般都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且面积很大。如今市场上有很多仿制的西周青铜器,但大多都不得其精髓。
青铜器的修复保养
民间 收藏 的古代青铜器分为生坑器与熟坑器。生坑器为发掘出土器,主要为国家文物部门收藏,而民间则以传世的历代熟坑器为主。
熟坑器表面多为薄而密实的古铜色氧化皮壳层,即为包浆层。也有数百年前出土的再经数代世间流传,人为的观赏把玩原有的青铜锈蚀表面会形成色彩斑斓的古铜色与贴骨锈。
生坑器的锈蚀物基本分为四个层次;①地子、皮壳层;由氧化铜、氧化亚铜(灰黑、枣红、栗壳色等)组成(生坑器又由于合金成分不同与埋藏环境产生漆古地子,如黑漆古、绿漆古、红漆古等)。②贴骨锈;坚硬平光的薄锈层。③层状锈,各种锈蚀的坚硬层次 色斑 或较厚疏松的糟糠锈层。④土锈;坑土与锈粉混合状,有坚硬的泥沙等。
青铜器还有一种有害锈称为青铜病,其腐蚀物主要为绿色的氯化铜,亮绿色或蜡白色的氯化亚铜,这些不稳定的粉状锈均为有害物。青铜病有害锈蚀物的检测用刻刀将粉末取样,浸泡于去氯离子水中(纯净水),待氯离子析出,用试管测水样,然后在水样内滴入稀释的硝酸,pH试纸测试酸化后的水样呈酸性,再滴入配置好的硝酸银容积(每1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1.7g硝酸银),观察水样中是否有乳白色絮状悬浮物,如有说明此为青铜病。有关青铜病的 治疗方法 之前的文章里已有说明。
青铜器表面锈蚀一般有机械方法和 化学 方法清除。传统机械去锈采用刻刀、手术刀、小锤等工具。现代机械去锈主要采用激光清洁器、超声波洁牙机或吊磨钻、喷砂机等电动工具。
现代化学方法去锈方法较多,没有把握的话应请专业人员去操作。一般是将相应的药液渗入药棉,贴敷在锈蚀面,保持湿度,并随时用镊子翻开药棉,观察锈蚀物软化的情况。也可用塑泥将局部围筑。药液浸泡的方法软化锈层后,再用竹签剔除去锈。凡化学药液处理过的器物应立即用蒸馏水反复浸泡清洗残留药液。
化学去锈的方法有:
1:15%六偏磷酸钠水溶液可以去除铜器上的石灰石、坚硬的泥沙。
2:酒石酸钾钠15g、氢氧化钠5g、去离子水1000ml,再加5%过氧化氢,约40分钟以上可以软化硬壳层,去除硬锈层。
3:10%硫酸稀释液加10g重铬酸钾去除氧化亚铜,10%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硝酸、5%草酸或醋酸与去离子水稀释液均可去除质地坚硬的铜锈层。
4:氨软膏法,将0.1g医用软皂造1L水中煮化,加入0.4g硝酸钠与0.65g硼砂,混合后煮沸,放置温热时加0.2%氢氧化铵,搅拌均匀后冷却放置。用时加同量的温水稀释,涂在锈层上,将其罩在玻璃器皿内观察变化,软膏发蓝变绿开始反应,一天可以换一次软膏,锈层软化后用蒸馏水浸泡洗净。
青铜器的缓蚀封护处理是青铜器保护修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护没有锈蚀的青铜器重要的一步。具体方法是在排风厨内将器物浸泡入5%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中,温度保持在60°C左右,约8小时候取出,拭去表面多余药液然后封护。封护用小羊板笔蘸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刷,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二甲苯中,2%的苯并三氮唑和适量微晶石蜡。当前,金属器的封护多采用2%的ParaloidB72丙酮溶液保护。
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
关于“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这两个问题我们会一一为大家做介绍的。我们先来介绍下什么是铜器吧。铜器可以理解为青铜器的简称,也可以泛指各种铜器。铜器的定义: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铜器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古代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铜器具有一定的历史 文化 价值,很多人都喜欢收藏铜器。好了,现在言归正传吧,我们来讲讲“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吧。
在说“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之前,我们先来说下铜器要清洗的原因:主要是除掉藏品上的污垢,如土斑、锈斑、油垢、汗渍等,因为这些东西不但损害器物,还可能对收藏者身体不好。
我们先来说下“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中的铜器如何清洗:
【水洗】清洗铜器须用蒸馏水
清洗铜器必须用蒸馏水,铜器身上存在油脂,可将蒸馏水适当加温,用清洗剂如肥皂水、洗洁精等将器物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清洗剂处理的器物,要用蒸馏水多次漂洗,以免清洁剂本身的酸、碱等成分影响器物。
有些铜器上的附着物较为坚硬,不易一次洗掉,切忌在清洗时用金属或硬物强行除去。可用竹、木做成的修器一点点地剥落。对有孔的或镂空的铜器,其藏污垢的缝隙部位,要用软布浸湿后轻轻擦出,经过水洗后的器物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待其水分蒸发吹干后,再保存。
【除尘】笨重铜器可利用吸尘器
清除铜器上的灰尘要用软布、软毛刷、软毛掸子等。对体积较大、笨重且不规则的铜器,可采用吸尘器等机械进行除尘;对有镂空结构或缝隙的铜器,在吸尘的同时也可以使用高压气泵,将吸尘器不易吸除的尘土吹落。
【药洗】倍半碳酸钠洗去青铜病
要经常观察青铜器的变化,一旦发现青铜病症发生,要及时处理,可以使用倍半碳酸钠(5%碳酸钠+碳酸氢钠)清洗;遇到一些锈腐严重的铜器,以及混有其他杂物的铜器,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清洗。
【涂层】涂层有机硅比涂石蜡好
干净的铜器,传统保存方法是涂上一层石蜡,但这样容易堆积灰尘,就不美观了。对此,可在铜器上涂一层有机硅将其密封,这样能更有效地防止有害气体、灰尘。
总的来说,存放和陈列古玩的房间要保持干净,保持空气清洁;同时注意远离厕所、污水坑、锅炉房、煤厂等易产生污染与灰尘的地方;后室内好用暖气设备取暖,但暖气片要远离铜器收藏柜。
介绍了“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中的铜器如何清洗。那么铜器也比较容易生锈,该怎么办呢?我们来介绍下这种情况下铜器如何清洗:
我们还是再来讲解下“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中的铜器如何清洗: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温水(纯净水)泡掉脏的东西和覆盖铜器的坑土,北方坑口的坑土味是香的,这时就可以闻到很香的土味!
第二步:用可乐泡着铜器,可以去看一部电影了,可乐是微酸,对铜器不造成危害,用可乐泡,可以软化表面的绿锈层!
第三步,大概1个多小时后,把东西从可乐里捞出,放入饱和的味精水里,每隔一会捞出,看看,注意时间,不要泡过头,导致漏铜,破坏漂亮的皮壳!看,精美的纹饰已经清晰了,青铜之美,已经展现,若是喜欢这个样子,可以就此打住,用纯净水洗干净就好!
第五步,用味精继续泡,绿锈会被融化掉,绿锈下的红斑开始出现,这时若用热水洗,红斑会变得很艳丽,也有人喜欢这种感觉,清代就有个大青铜藏家喜欢这样的红斑!我们继续!
第六步,用棉签沾着饱和的84消毒液,一点点 清理 顽固的红斑,要小心操作!慢慢的洗掉红斑,这时也可以留一些红斑,搭配绿锈,看个人的审美!
第七步,红斑开始软化,变淡,优雅的铅光皮壳渐渐展现。
第八步,把出去红斑的铜器泡入柠檬水,要泡几个小时。
在反复用毛刷蘸着味精和柠檬水清洗后,绿锈层已基本清洗干净,只剩坚固的漆锈,漆锈很漂亮。像绿油漆一样,应该保留,现在,还有几处红斑,基本上已达到清理的目的,用纯净水泡过后可见。
“铜器如何清洗及铜器如何保养”中的“铜器如何清洗”的方法还没有介绍完,还有一些别的方法可以进行清洗,我们再来讲解下铜器如何清洗:
1、铜器的清洁:在铜器及铜质饰物的表面积满十分肮脏的污垢时,应先用软布蘸煤油揩擦,再用毛织品碎片蘸去污粉擦干净。倘若擦不干净,可选用食醋或5%的醋酸水溶液擦洗,还可以用一茶杯左右的醋加一餐匙(11毫升)左右的食盐混合溶液刷洗,然后揩干。
2、铜去污光亮剂:
(1)选用硅藻土7份、草酸1份混合后,再用水5份调配成糊状,然后用此糊剂擦拭黄铜制品,可去除其上的污迹。
(2)将40份面粉和10份细木屑混合,再用50份醋搅拌成糊状,再将这种糊剂涂在铜制品上,待糊剂干燥后,用毛织品碎布揩擦。
(3)锈斑去除发亮剂。取油酸9克、氨水2克、硅藻土36克、瓷土粉25克、氧化铬绿3克加入到70克煤油中,混合均匀。使用时,先将本剂摇匀,再用软布或棉纱蘸取光亮剂少许,擦拭铜器,特别是锈斑处。即可去除铜器上的锈斑,恢复铜器光泽。
(4)铜光亮剂。将1公斤水盛于容器中,再加入草酸30克、酒精100克、松节油50克、硅藻土50克,混合均匀。 使用方法 同上。
3、铜水壶中水垢的去除铜水壶中的水垢,若刮刀可以伸进去时,可用刮刀刮下。也可用化学方法清洗,且不损伤铜壶。
取盐酸5%(浓度为36%的盐酸应取15%)加入到94.5%的水中(或85%的水中),再加入缓蚀剂(福尔马林)0.5%,搅拌均匀后即可倒人铜水壶中,待水垢全部溶解后倒出,用洗衣粉洗一遍后,用清水冲净。倘若水垢太厚,第一次没有完全除净,还可重复进行,直至水垢全部去除。
4、镍光亮剂先将镍器浸入氯化铜30克、、浓盐酸500克和水1000毫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再将镍器取出后又浸入冰醋酸60~70克、硝酸30~40克、盐酸0.5克的溶液中,隔一定时间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镍器的表面就光亮了。
猜你喜欢:
1. 如何鉴别刮痧板真假
2.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3. 真假面粉的辨别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4. 青铜器在商朝有何特点
5. 茶叶真假的辨别方法与技巧
清代至民国铜壶盖上有几个洞
有一个洞。根据查询文物网显示,清代铜壶是铜制的铜质器皿,既是酒器也是盛水器,清代至民国铜壶盖只有一个出水眼,因此清代至民国铜壶盖上有一个洞。
怎么辨别紫铜的真假
紫铜成紫红色,分量相比其他的药重些。有一定的韧性,用刀划出的痕迹里面也成紫红色,淬火之后韧性变大,硬度减小。淬火时冒绿烟。做个元素分析是最把握的方法,其他的都是根据经验
紫铜 就是工业纯铜,其熔点为1083℃,无同素异构转变,相对密度为8.9,为镁的五倍。
比普通钢还重约15%。其具有玫瑰红色,表面形成氧化膜后呈紫色,故一般称为紫铜。它是含有一定氧的铜,因而又称含氧铜。可以通过色泽来分辨一下,如果想进一步确认,可以拿到相关部门去做鉴定一下。,按老百姓常识来判断,把它切开,如果里面和外面一样,都是紫铜色,而且很重,吸铁石吸不住。那么基本就是紫铜了。
以下是辨别紫铜真伪的几个方法:
1. 材质:真正的紫铜是由铜和锡两种金属合金组成的,如果铜制品表面经常出现氧化、锈迹等现象,那么很可能是假货。
2. 重量:紫铜的密度较大,重量较重。如果手感轻飘,那么就有可能是假货。
3. 纹路和花纹:紫铜制品通常会有独特的纹路和花纹,如果发现纹路粗糙不清晰,那么就有可能是假货。
4. 声音:用手指敲击紫铜制品,真正的紫铜应该有脆的声音而假货则会发出沉闷的声音。
5. 磁性:磁铁不吸铜。
6. 观察断面:一般刮去外层,或者观察断面,里外一样都是紫红色的纯铜可能性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无法完全准确地辨别紫铜的真伪,建议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或者购买经过权威认证的紫铜产品。
怎样辨别明朝,清朝,民国,现代的宣德炉
宣炉明朝的古朴,造形传神,灵活,上口皮薄,有压手感。清代炉端庄,霸气,略显笨拙,生硬。民国的炉子尺寸造型不合拍,看着部件不大搭配。铜质一般。
以下是辨别明朝、清朝、民国、现代的宣德炉的方法:
1. 看材质:明代宣德炉的材质是风磨铜,风磨铜是明代时期宣德年间,外国进贡给明朝皇帝的贡品。原矿的风磨铜与配比后的紫金铜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看锈,原矿风磨铜制造的器物会生绿锈,配置后的紫金铜生产制造的器物就不会生绿锈。紫金铜配置的成份多样:有金,银,铜,铅,锡,钢,水银,金刚钻石,五色玻璃面等各种,各种原料成份的含量不等,其中金的含量越高,铜材的紫红颜色显得越淡。
2. 看字款:清代早期以前仿得好的宣德炉,都是清代和明代的楷书款或者篆书款,其字体都是古写。
3. 看包浆:任何一种或者一件文物,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传承,或者是土埋水浸,自然就吸收了日月之精华,天气之灵气,也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岁月沧桑,显得斑驳陆离。
4. 看器形:不同器形,就是器物不同时代的形状和尺度。宣德正德铜炉,器形的弧度和线条,整体和局部的比例。
5. 看工艺:不同时代的文物,其工艺不可能相同。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