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美元兑人民币价格,1960年一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8 18:27:10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46.2元
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2.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进入1980年代之后,人民币才逐渐贬值,在1985年降到2.93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在1994年降到8.61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最低水平。
扩展资料:
一、表示方法
汇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升降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正好相反。
1、本币汇率
以单位数量的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币数量来表示,称为本币汇率。在我国称之为人民币汇率,即用外币表示的人民币价格,其公式为100¥=x外币。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数量的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跌,此时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不利于出口;
反之,单位数量的人民币若能兑换较少的某种外币,则表示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相对于某种外币贬值,而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此时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不利于进口。
2、外汇汇率
以单位数量的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数量来表示,称为外汇汇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即用人民币表示某种外币的价格,其公式为100单位外币=x¥。
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外汇汇率上升,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即用人民币表示的外币价格上涨,此时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而人民币升值,此时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不利于出口。
综上所述,如果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下降,而外汇汇率则会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上升,而外汇汇率相应下降。
二、汇率计算
1、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旧汇率/新汇率-1)*100
2、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新汇率/旧汇率-1)*100
结果是正值表示本币升值,负值表示本币贬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汇率

1980年-1990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1949年至2014年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历史走势图
1949年1美元兑换2.3 元人民币
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
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
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3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4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5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5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1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2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3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4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5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1年1美元兑换2.2673 元人民币
1972年1美元兑换2.2401 元人民币
1973年1美元兑换2.0202 元人民币
1974年1美元兑换1.8397 元人民币
1975年1美元兑换1.9663 元人民币
1976年1美元兑换1.8803 元人民币
1977年1美元兑换1.7300 元人民币
1978年1美元兑换1.5771 元人民币
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 元人民币
1980年1美元兑换1.5303 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051 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8926 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757 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3270 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7 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9 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8 元人民币
1991年1美元兑换5.3227 元人民币
1992年1美元兑换5.5149 元人民币
1993年1美元兑换5.7619 元人民币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年1美元兑换8.6187 元人民币
1995年1美元兑换8.3507 元人民币
1996年1美元兑换8.3142 元人民币
1997年1美元兑换8.2898 元人民币
1998年1美元兑换8.2791 元人民币
1999年1美元兑换8.2796 元人民币
2000年1美元兑换8.2784 元人民币
2001年1美元兑换8.2770 元人民币
2002年1美元兑换8.2770 元人民币
2003年1美元兑换8.2774 元人民币
2004年1美元兑换8.2780 元人民币 (2004年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兑换8.1013 元人民币
2006年1美元兑换7.8087 元人民币
2007年1美元兑换7.3872 元人民币
2008年1美元兑换6.85 元人民币
2009年1美元兑换6.81 元人民币
2010年1美元兑换6.622 元人民币
2011年1美元兑换6.61 元人民币
2012年1美元兑换6.25 元人民币 (以2012年11月6日数据为准)
2013年1美元兑换6.07 元人民币 (以2013年12月28日数据为准)
2013年1美元兑换6.05
1980年1美元兑换1.4900 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768 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9249 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573 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2043 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6 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1 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2 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因计算方法不同上表数据可能与其他来源的数据略有差异。
拓展资料:
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稳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贬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稳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个过程。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60年代人民币美元汇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美元等于多少泰铢 - : 那时候一美元等于现在50美元自己去查汇率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 : 其中自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进入1980年代之后,人民币才逐渐贬值,在1985年降到293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在1994年降到861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最低水平100美元=246人民币
求: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六十年代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六十年代 : 年份外汇储备净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亿美元)(1美元兑换人民币元)1950157随物价浮动;1951045随物价浮动;1952108随物价浮动;19530 902
八五年以前一块人民兑05美元那时一件苏双面绣在国际市场可换 : 首先,85年左右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不存在1:05,请楼主再确认 但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汇率是固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事实不符,所以才有黑市价 是啊,
近几年来对美汇率为多少 : 1美元(USD)=68277人民币(CNY)1人民币(CNY)=01465美元(USD)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以100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的汇率;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以1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汇率,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目标货币与原始货币的不同,汇率也随之变动人民币市场汇价(9月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9月8日受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及英镑的市场汇价9月8日人民币市场汇价如下:外币名称中间价100美元68300100欧元97952100日元73528100港币88125100英镑111602
60或70年代时,一美元得多少人民币 - : 12
六十年代法国法郎对人民币或美元的汇率是多少 - : 1958年12月,1美元兑493706法郎
求: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六十年代至今) - : 2015年9月18日最新汇率:1美元=63628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1949年1美元兑换23 元人民币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1953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1954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 :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462元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2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六十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多少 - : 1美元=64748人民币元1人民币元=01544美元60亿美元=38848800000人民币元
1美元等于中国人民币多少元?现在1美元等于多少元中国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指改革开放以来)为:1美元对人民币74692元,突破了747关口,时间是2007年10月31日。
自1949年至1978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长期被维持在275至150之间(¥/1US$,下同)。自1979年开始,人民币逐步贬值,至1994年,人民币最低跌至862(跌幅为83%),后来被稳定在827,一直到2005年7月。
人民币大幅贬值推动国际资金涌入中国,盘活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让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扩展资料
外汇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参考“应付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100,1000等)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该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叫应付标价法。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为直接标价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兑11905日元。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
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2、间接标价法(IndirectQuotation)(参考“应收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该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09705即一欧元兑09705美元。
3、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涨跌的含义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种货币的汇率和说明其汇率高低涨跌时,必须明确采用哪种标价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在1978年9月1日制定并执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标价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人民币汇率
百度百科-外汇汇率
百度百科-世界货币汇率和汇率历史网-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记录
美金的汇率是多少
因汇率实时波动,您可以参考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商银行一网通主页,点击页面中部的“ 实时行情-外汇实时汇率”查看(点此进入网页链接)。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
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汇率实时波动,仅供参考。
您也可在招行主页,点击页面中部的“金融工具-外币兑换计算器”或“外汇-外币兑换计算器”试算(点此进入网页链接),选择对应的外币,钞汇类型,输入金额计算,外币兑换计算器的数据、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具体以办理业务或交易实际结果为准。
(应答时间:2022年7月7日。以上内容供您参考,如遇业务变动请以最新业务规则为准。)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官方客服热线或联系招行APP在线客服咨询。
因汇率实时波动,您可以参考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商银行一网通主页,点击页面中部的“ 实时行情-外汇实时汇率”查看(网页链接:>以上就是关于60年代人民币美元汇率全部的内容,包括:60年代人民币美元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历史以来最高的是多少、1美元等于中国人民币多少元现在1美元等于多少元中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1960年一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那个年代一美元等于人民币2.5元至三元之间。

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历史上最高价和最低价是多少?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时是在1981年-1984年之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民币罕见地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
之后为了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官方汇率一路下调直到1997年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在8.27位置不动直至今天的汇率改革.
最高是在解放初期,当时使用的是旧人民币,和后来的人民币兑换是10000:1;和美元兑换是8.7万:1;
最低是在2011年,汇率为6.37:1
1979年1美元兑换1.49人民币是最低的
1994年1美元兑换8.61人民币是最高的
1997 年市场价1美元=10元人民币
1美元=1.5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经历发展阶段
1.1949—1953:1949年1月18日天津第一次对外发布人民币对美元外汇牌价,到1953年调整了几十次,从1$=80¥旧人民币到26170元旧币(1952年12月)最低时为42000元旧币(1950年4月),以人民币对美元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品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数确定。
2.1953—1970:人民币汇率基本不变,与国际上采用固定汇率有关,对外贸易国家垄断,
1统一核算,进口补贴出口。1
$=2.4618¥人民币,汇率不起调节进出口作用。
3.1970—1985:一揽子货币方法的人民币汇价。71、73二次美元贬值,固定汇率制崩溃,我们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价,钉住“篮子货币”随篮子货币变化而调整,美元、马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始终占篮子主导地位。
1972年,1
$=2.2¥;80年,1$=1.5¥,币值上升不利于外汇收支。81年起公开牌价,非贸易1$=1.5¥,内部结算价1$=2.8¥。
4.1986年后,以美元为基准为有限弹性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1年,1$=5.4423¥,有意识下调有利于出口换汇。【第一次:85年1--9月,1$=2.8调至3.20贬值12.5%;第二次:86年7月5日1$=3.7036贬值13.6%;第三次:1989年12月16日,1$=4.7221贬值21.2%;第四次:1990年11月17日,1$=5.2221.1985年后,调剂价放开,最低1$=5.5最高突破10元,93年底1$=8.7元人民币】
5.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人民币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这一阶段指从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不断下跌,人民币对外币不断升值。
  1950年3月全国贯彻统一 财经工作的决定后,迅速制止了物价上涨,物价转为下跌。1950年6月至7月,为了照顾私营工商业,采取了调整物价法、调整工商业的措施,物价出现调整性回升,之后全国物价走向稳定。1952年,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每月下跌0.6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3天后美国参战,美国在国际上大量抢购战略物资,刺激了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当时美元及西方货币迅速贬值,我国必须加速进口,否则将遭受西方货币贬值的损失。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范围广,措施严,所以我国也必须大力推动进口。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制定的原则改为"进出口兼顾,照顾侨汇"。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为$1=?26170。
  由于物价下跌,汇价下跌,在照顾侨汇上采取了"人民币汇款"方法,其内容是银行在结汇日当天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然后按人民币数额通知侨眷,所以侨眷到结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所得到的人民币是以银行结汇日牌价计算时,而不是按已经下跌的结汇日牌价计算的,从而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第三阶段:1953年1月至1973年3月。这一阶段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份、建设时期开始,到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结束,该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除对个别外币外,汇价基本保障稳定不变。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金融及物价基本稳定走向全面稳定。1955年3月1日,我国发行新人民币,以1:10000的比率回收人民币。这一时期,我国对私商改造完成,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因此,在制定汇价时与前两个阶段不同。前两个阶段由于私营进出口商的存在,在汇价制定上必须结合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老驴私商的利益。但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后,国营公司所考虑的是如何完成国家所制定的进出口计划的问题,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人民币逐步与进出口贸易实际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了。
  这一时期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而轻工业、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由于农副产品出口换汇成本较低,而工业品出口换汇成本较高,在当时情况下出现了出口普遍亏损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部门采取进出口统算方法,也就是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外贸部与财政部统一结算的方法。再加上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要参考西方国家所公布的汇价。只有西方国家实行法定贬值时,人民币汇价才做调整。例如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时,人民币汇价 从?1=?6.893改为?1=?5.908。
  第四阶段:1973年3月至1980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使人民币不再可能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汇价水平。
  1973年3月,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西方国家不再公布汇价,中央银行也不再有义务维护汇价而进行干预,汇价随市场供求关系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再以各国的汇价作为参考。另外,从1968年起,我国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方法,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对外贷款也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口径扩大。因此,在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避免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贯彻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平等互利原则,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改为参照国际市场上的汇价变动的情况进行经常调整。
  第五阶段:1981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是指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及贸易内部结算价的时期。
  从1953年起,人民币汇价逐步与物价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同时也起不到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作用。长期以来形成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奖出限入,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公布牌价,适用于非贸易外汇,另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适用于贸易外汇。贸易内部结算价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一项经济措施,是一个平衡价。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2.80)高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牌价($1=?1.50),但由于我国在1973年后实行了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钉住汇率,因此,虽然人民币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981年对美元贬值,但美元对其他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因此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货物的价格并未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实行双重汇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六阶段:1985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从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开始,直到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才结束。
  当1984年12月底公布牌价与贸易内部价趋于一致时。即$1=?2.80时,贸易内部价取消。但是,由于这几年国内物价的调整及外贸商品收购价的提高,从1985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价采取逐步调整的方针,到1985年10月达到$1=?3.20。
  1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价$1=?3.20,1986年7月5日宣布调到$1=?3.70,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外价值与国内物价相比,仍然是高估的,因此必须调整,1986年7月5日调高0.50元,目的是逐步向正真的对外价值靠拢。
  1986年7月5日调整到$1=?3.70后,三年多没有变动,1989年12月16日及1990年11月17日,分别提高1.00元及0.50元,达到$1=?4.72,$1=?5.22,这时期的汇价调整与我国外贸体制实行承包制有关。从1991年4月9日起,根据市场上的外汇供求,采取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199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汇价为$1=?5.80。
  这一时期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内容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发展和外汇调剂汇价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7年国家允许在沿海各大城市开办外汇调剂中心之后,外汇调剂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外汇调剂业务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外汇交易的主要形式。相应地,调剂市场外汇汇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以其结算的数量已超过了官方牌价,因而被认为是与官方汇率"平行"的市场汇率。这一汇率不由官方制定和公布,而是受调剂市场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上下波动。由于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外汇需求一直大于外汇供给,有时甚至是供求矛盾十分紧张,因而调剂市场汇价一直高于官方汇率。例如,1992年底至1993年初,官方汇率约为$1=?5.80,但调剂市场汇价却一度突破$1=?12的水平,反映了外汇供求的紧张以及心理等因素对市场汇率的作用。当然,随着供求关系趋于缓和,调剂市场汇率逐渐下降,与官方汇率之间的差距也逐步缩小。
  外汇调剂市场和调剂汇率是我国外汇市场的过渡形式,是对官方外汇业务和官方汇率的重要补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外汇黑市及黑市汇率,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七阶段: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实行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了银行间的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1994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外汇指定银行之间每日买卖外汇的汇价可在交易基准汇率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可在交易基准价上下0.25%的幅度内浮动,外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价差率不得超过0.5%。对每笔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大额交易,银行与客户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基准价和规定的浮动幅度的基础上面议汇率。汇价浮动幅度不是固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各外汇指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应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整而调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主要运用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外汇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第八阶段: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
  这一阶段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1996年7月1日,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瘦子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居民因私兑换外汇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次可兑换2000美元;居民出境定居,其离退休金、退职金及抚恤金可全部兑换外汇;出入境展览、招商等非贸易经常性用汇的限制也被取消。1996年12月1日,我国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第九阶段;2005年7月至今。2005年7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
  2006年1月4日 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达到7.7977元,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21日 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但随后一直在7.00上下盘整。
  2008年5月16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人民币进入了6.8时代。
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是: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限度内波动,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2.25%波动,超过这个限度,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各会员国如需变更平价,必须事先通知基金组织,如果变动的幅度在旧平价的10%以下,基金组织应无异议;若超过10%,须取得基金组织同意后才能变更。如果在基金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会员国擅自变更货币平价,基金组织有权停止该会员国向基金组织借款的权利。
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1).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2).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3).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4).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中国汇率制度 我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所以现在西方一直说中国的汇率没有市场化。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看看人民币的发展历史就行了!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且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确定了人民币对外币的汇价,这是标志者人民币的诞生的大事。对建国之后医治战争创伤和国民经济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经过建国的初期,人民币又经历了2次并轨,这也是当时历史的产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币比较罕见的出现了复汇率制度,就是说1981年到1984年为了解决人民币汇率对于非贸易外汇价格偏低。
而对于贸易中外汇价格又偏高问题,官方公布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这样把进出口和非贸易的外汇收支用2种不同的汇率来表示,当时的出发点是鼓励出口创汇,而限制进口,从而促进经济向对外出口型发展。当时正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腾飞的时刻,经济出口型贸易是这些亚洲国家采取的形式。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增强,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贸易内部价格,从而达到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当时,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而贸易内部汇率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相差87%。    
第二次并轨是把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统一起来,当时对于国家计划分配的外汇和留成外汇分别采取官方汇率和比较高的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结算。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外汇资源不是稀缺的资源,1994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第二次并轨,从此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汇率。在这两次人民币汇率并轨的过程中,是人民币过度贬值的时期,从1949年-1978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基本是从1949年七月的3.5上涨到1978年的1.61附近,总体人民币是升值的阶段。人民币升值200%以,时间是30年。    
1979年之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美元兑人民币从1980年一月到达历史最低1.4937之后,一路爬升,到1993年人民币汇率已经调整到5.76。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380%,但是时间是14年,人民币兑美元的第二次大贬值是发生在一年之后的1994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5.76一次调整到8.7,人民币在一年之内贬值51%。,而这次时间只有1年,这个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有史以来最高值,也是人民币最大幅度的贬值,随后市场开始反思人民币的快速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8.7人民币逐步回落,在1999年基本稳定在8.27附近,波动不是很大,直到2005年开始的汇改!
这个问题过于宽泛。
可以写一篇经济论文,而且再设置0分,不太合适。
建议网上去FXHUI类网站去搜索资料。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币汇率

60年代人民币美元汇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美元等于多少泰铢? - : 那时候一美元等于现在50美元自己去查汇率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 : 其中自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进入1980年代之后,人民币才逐渐贬值,在1985年降到2.93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在1994年降到8.61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最低水平.100美元=246人民币
求: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六十年代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六十年代 : 年份外汇储备净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亿美元)(1美元兑换人民币元)19501.57随物价浮动;19510.45随物价浮动;19521.08随物价浮动;19530. 902...
八五年以前一块人民??兑0.5美元那时一件苏双面绣在国际市场可换 : 首先,85年左右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不存在1:0.5,请楼主再确认. 但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汇率是固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事实不符,所以才有黑市价. 是啊,...
近几年来对美汇率为多少? : 1美元(USD)=6.8277人民币(CNY)1人民币(CNY)=0.1465美元(USD)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以100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的汇率;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以1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汇率,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目标货币与原始货币的不同,汇率也随之变动.人民币市场汇价(9月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9月8日受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及英镑的市场汇价.9月8日人民币市场汇价如下:外币名称中间价100美元683.00100欧元979.52100日元7.3528100港币88.125100英镑1116.02
60或70年代时,一美元得多少人民币 - : 12
六十年代法国法郎对人民币或美元的汇率是多少? - : 1958年12月,1美元兑493.706法郎
求: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六十年代至今) - : 2015年9月18日最新汇率:1美元=6.3628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1949年1美元兑换2.3 元人民币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1953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1954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 :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46.2元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2.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大幅升值到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六十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多少 - : 1美元=6.4748人民币元1人民币元=0.1544美元60亿美元=38848800000人民币元

199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汇率受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汇率政策等多因素影响而上下波动,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更多-跨境金融-外汇行情,查询外汇牌价。
服务小贴士:
1、人民币换外币:看现钞/现汇卖出价;
2、外币换人民币:看现汇买入价或现钞买入价
3、查询的汇率仅供参考,最终的汇率应以实际成交汇率为准。
应答时间:2021-03-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 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
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
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
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00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9=6.8967~8月份6.8364~12月份6.8282
2010年今天是6.8262

1美元老纸币收藏价格

1美元老纸币收藏价格如下:
1. 1935年:品相在4.5品左右,收藏价格为4500元。
2. 1963年:品相在4品左右,收藏价格为280元。
3. 1963年:品相在4.5品左右,收藏价格为280元。
4. 1963年:品相在5品左右,收藏价格为350元。
5. 1963年:品相在6品左右,收藏价格为400元。
6. 1963年:品相在7品左右,收藏价格为530元。
7. 1963年:品相在8品左右,收藏价格为750元。
以上就是关于1美元老纸币收藏价格的一些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朝鲜黑市上的汇率:1美元兑换2600朝元,而朝鲜官方规定的汇率是1美元=140朝元。以上是3月底的数据。事实上,黑市汇率变化比较大,而官方汇率变动比较小
根据以上汇率,如果按官方数据:1元朝鲜钱=0。059人民币(就是1元朝鲜钱等于6分人民币)1元朝鲜钱=0。0071美圆根据黑市汇率:1元朝鲜钱=0。0032人民币(就是1元朝鲜钱等于3厘人民币)1元朝鲜钱=0。000385美圆
历史上的1美元有很多券种和版本。价格跟其发行年代、存世量、品相、市场需求等均有关,具体以市场成交价为准。
应答时间:2021-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这个老指的是什么时间段落?
历史上的1美元有很多券种和版本,相对来说比较值钱的还是有几种的。
比如1928年版红色库印和红色编号的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票面年份是1928,但实际上这是1943年美国在波多黎各地区发行的,最初美国本土并没有法行,但后来很多回流到了美国本土,因此该券也被当作普通1元纸币使用。
这是PCGS的壳子币,跑了66分属于比较高的分数了(满分70),这种品相大概在4000元人民币左右,这种1元发行量很小只有170万张。
1美元纸币因为流通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常常被拿来当测试钞,用来测试新配方钞纸或者在新的印刷工艺。比如1928A,1928b这两个年份的蓝印银币券中编号为X,Y,Z开头,字母B结尾的都是测试钞,测试新钞纸配方。
1935年时又推出了加盖红色字母R,S的蓝色库印银币券,这也是为了测试新配方钞纸的耐用性而投放的测试钞券,一共发行了400万张,两个字母各200万张。
后来这些测试钞券一共被回笼了2764872张,残存于世的估计还有百万张左右。R记比S记的要贵一些,钞纸因为配方原因所以手感与别的美元不一样,这种钞纸的手感感觉和涂了蜡差不多,摸起来比较光滑,非常特别。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发行加盖有明显印记的测试钞,所以它的收藏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1988A版中的1元绿印联邦储备券中也有测试钞,俗称WEB版,测试的是新印刷技术,但也因新技术测试反馈意见不佳而被放弃了。
除了这些,还有1922年版大黑鹰1美元,1935A的夏威夷1美元(特别是F开头C结尾的1元夏威夷券,只发行了12000张,这个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很难遇到。这种有两种来源代考,第一种说法是战地印刷的军票,其实夏威夷券在当时本来就是军票,45年之前它在美国本土是不能流通的。发行初衷就是与美元切割,士兵作战,驻外时配发夏威夷券,如果作战出现大规模失败,被日寇缴获的话,美国可以宣布夏威夷券作废,这也可以避免资敌。一种说法是测试钞,趋于后者)1935A北非券1美元,1934年版1美元银币券,价值也相对来说比较高。
别的就没什么稀缺的了,近代美元的发行量比较大,所以溢价不多。
但可以找些品相完好的编号后边带五角星的来收藏,这是补号。补号币是用来替换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残次品用的,相对于普通票来说补号票的印刷量要远远低于普票,所以它的价格会比普通票高些。

二十年代一美元相当现在多少

11.43美元浏览器:电脑端:macbookpromos14打开google版本92.0.4515.131用“美元时间”网站(dollartimes.com)以消费物价指数为基数,就计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购买力变化。拓展资料:1940年代一美元相当现在多少钱:通过如下资料按大米和黄金兑换:1940年的1美元现在的购买力只有0.018美元。反之说:1940年的一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5美元。1940年一美元可以买170斤大米,或1克黄金。2019年1美元可以买三斤大米,或0.02克黄金。按黄金算美元贬值50倍,按大米算美元贬值56倍。金价波动较大。按1940年40美元计算。2019年12月现价按1500计算。19世纪40年代一盎司黄金大约在16-17美元,一英镑约为4美元,银元大洋2.4枚换一美元。一两银子,铸成币后叫一银元,俗称一元钱。民初时期,一元兑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买70斤大米。相当于现在120-140块钱,到抗战时期物价大涨,一元只能买8-9斤大米了,民国时期工人工资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如警察。只有10-18元。根据《上海工人运动》一书可以知道,一元大洋1931年,广州,能买到25斤米或者20茄子;1933年,北京,能够买到6斤猪肉或者7斤煤油;1937年,成都,能买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等等。抗战后到民国政府结束,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越来越贵,银元的购买力越来越低。中美真实购买力: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和美国收入还差很远,平均看中国是美国的10%,中位数看中国是美国的15%。但真实的感受并非如此。1.从高技术人群看:华为,BAT工作几年能拿到税后年薪50万元,而谷歌苹果差不多是税后15万美元,差不多10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高科技方面中国头部企业的工资大约是美国头部企业工资的50%2.从纯劳动力来看:北京钟点工每小时45元人民币,纽约是16美元,中国低端劳动力价格大约是美国的40%左右,也不低了。为什么统计出来的数字差这么多?我认为流动人口的收入统计有问题,因为这些人也没有交税,政府就按本地务农来算收入,但实际上只要身体健康、手脚勤快的农民进城打工,一年赚小十万并没问题。而专业劳动力,中美价格已经接近,比如我们请的羽毛球私人教练,每小时300人民币,而有同学在美国请私教,收费大约是50美元。另外中美税收也不一样,中国年薪10万,差不多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一年只要不到1000元左右的所得税,税率低于1%,而美国年薪10万,差不多是平均工资的2倍,差不多要交掉30%的税。
“美元时间”网站(dollartimes.com)以消费物价指数为基数,计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购买力变化。
例如,2000年的一美元相当于2010年的1.28美元;年度通胀率为2.52%。以下年份的一美元购买力在2010年相当于:
  1990年: 1.71美元
  1980年: 2.82美元
  1970年: 5.73美元
  1960年: 7.35美元
  1950年: 9.15美元
  1940年:15.42美元
  1930年:12.56美元
  1920年:11.43美元
而1914年一美元购买力则相当于2010年的21.59美元。
二十年代一美元相当于现在多少,这个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比的商品不同或衡量其价值判断的因素不同,对比所得出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
应答时间:2021-05-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40美元左右 。这是不等值的,1935年的美元具有收藏价值,1935年的20美元现在的收藏价值大约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等于增值50倍左右,换算而来。这个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比的商品不同或衡量其价值判断的因素不同,对比所得出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规章制度,导致每个国家关于“钱”的各种面额十分迥异,有的国家的钱面额非常小,却价值千金,有的国家的钱面额非常大,却一毛不值,但大多数的国家为了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总是将钱的面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2.但有这么一个国家,当第一次接触它时,就会对那些面额大到数不清有几个零的钞票而感到吃惊不已,这个国家从曾经的比美元值钱,到5000万亿等于人民币3块钱,“钱不值钱”早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这个非洲国家就是津巴布韦,而在这个国家流通的货币堪称世界上最廉价的货币,更令人惊诧的是,该货币本身的印刷成本竟然比它的面额还要更大。3.有官方数据显示,曾经有一段时间,1人民币甚至能够能够兑成5千万亿的津巴布韦币,可能这样的平铺直叙或许并不能最直观地给旁观者以感受,那下面的罗马数字一定能够给以最直接的视觉以及心灵上的冲击。4.1元人民币=5000000000000000津巴布韦元,“5”的后面带着15个“0”的最直观数据冲击令人震撼,从未感受过如此庞大的货币面额,并非简单的“个十百千万”等数量单位可以衡量。5.由此可见,津巴布韦的货币是多么“大面额”,但它的奢侈数字并未将津巴布韦币的价值提升,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人们这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愚钝与落后。很多人会想,是不是津巴布韦的国民们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其实从事实来看,津巴布韦的国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有人曾表示在津巴布韦的公厕内看到类似“禁止把钞票当卫生纸用”的标语。津巴布韦还曾经发行过面额100万亿的货币,但后来实在不便于流通,早已经全部作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