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票

海关大龙邮票又叫什么头,大龙邮票的资料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0 19:32:52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大龙薄纸邮票?

大龙是我国清末发行的邮票,民国时还通用。还有小龙,一套比较多。单枚比较常见,一套就要去拍卖会了
[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俗称“大龙票”。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桔黄)。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5x25.5毫米。齿孔度数为12.5。雕刻铜版凸印,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承印。分三期印制发行,分别称“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薄纸大龙为第一期大龙邮票,于1878-1882年间印制发行,因纸质韧薄,略呈透明而得名,没有水印。全套分为3种面值:(1)1分银,绿色;(2)3分银,暗红色;(3)5分银,桔黄色。全套当前市场价格新票5300元,旧票1750元。其中,(1)新票1600元,旧票600元;(2)新票1600元,旧票400元;(3)新票2100元,旧票400元。在2-3分银面值的薄纸大龙邮票中,有一种直双连中疑齿旧票,市场价格为10.2万元。

中国首套邮票的图案为什么选用“蟠龙”呢?

世界上邮票诞生的最初30年,各国发行的邮票图案大多是国家元首肖像,当时也有人提议采用皇帝或慈禧太后的肖像作为邮票的图案,但是清政府却认为邮票用后难免随信乱丢,有失帝王的尊严,因而没有被采纳。后来发行的《庆祝慈禧太后60寿辰》的“万寿”纪念邮票,全套有9枚之多,连一枚也没有她的肖像。
采用龙图,是因为龙是中国封建帝王的象征。传说中的龙能兴风作雨,法力无边,封建统治者把帝王比作龙,自称“真龙天子”。大清朝以龙旗作为国旗,邮票上的蟠龙也具有象征国家的意义。当时人们把邮票称为“龙头”。
1885年又发行了第二套邮票,这套邮票也是以龙为图案的,票幅比第一次的小。后来,集邮家们称第一套邮票为“大龙邮票”,称第二套邮票为“小龙邮票”。因为当时的邮政由海关兼办,所以大龙邮票也叫做“海关大龙”。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慈禧太后还为自己祝贺六十大寿。当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9枚,采用了龙、五蝠、牡丹、蟠桃、鲤鱼、万年青、帆船及寿字等一些吉祥图案。这是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后来,集邮者把它称为“万寿”邮票。
清代海关兼办邮政时期就发行了上述这三套邮票。1897年,“大清邮政局”第一次正式发行邮票。这套邮票共12枚,以龙、鲤鱼、飞雁为图案。集邮家们称它为“蟠龙”邮票。

求中国邮票的来历

  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开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共三种,图案是一条五爪大龙,它在清代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国徽的性质。这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1888 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是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而停止发行。
龙票
邮票基础知识—邮票起源
中国为了建立起自己的邮政,大清朝廷决定先委托海关试办邮政。1878年3月23日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1878年发行了大清的第一套邮票,即“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简称“大龙邮票”。这套大龙邮票是由美国人马斯设计的,雕刻铜版凸印,由拔拉茂旦雕刻,上海海关造册处承印。大龙邮票全套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暗红色,5分银为橘黄色。图幅为22.5mm×25.5mm,齿孔度为P12 1/2。大龙邮票图案正中是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四周设有四格,上格列英文“CHINA”,两个角写汉字“大清”,底格列英文“CANDARINS”,两个角分别印有表示面值的数字1、3、5。左格分别印有“壹分银”(寄印刷品邮资)、“叁分银”(寄普通信函邮资)、“伍分银”(寄挂号信邮资),右格印有“邮政局”。 中国首套邮票的图案为什么选做“蟠龙”呢?世界上邮票诞生的最初30年里,各国发行的邮票图案大多数都是国家元首肖像,当时也有人提议采用皇帝或慈禧太后的肖像为邮票图案,但朝廷认为邮票用后难免随信乱丢,有失帝王尊严,因而未被采纳。采用龙图,是因为大清朝以黄龙旗作为国旗,邮票上的蟠龙具有国家的象征之意。当时人们称邮票为“龙头”。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以什么图案为主图

好像是龙吧!!
猴子
大龙邮票一套共3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和5分银(黄色)。全张25枚(5X5),背面刷胶,有齿孔。由于档案残缺,大龙邮票的正式发行日期尚有争论。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是在1878年7月底8月初。

说起中国的邮票,就要从中国人最早的邮票——“大龙邮票”讲起,一百多年的岁月没有黯淡它的颜色,长期以来人们都渴望探求这枚小小邮票诞生的诸多秘密。
  大龙邮票的图案是五爪大龙的形象,称为“云龙戏珠图”。邮票的面值为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
  按照常理,邮票应该由邮政部门发行,但是中国的这第一套邮票却与海关有着不解的渊源。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天津海关副关长靳辰光告诉我们,中国的邮政最早是由中国海关来试办的。那么在中国海关试办邮政中又是首先从津海关开始办起。1878年税务总司赫德就指派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那么就以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中国近代邮政是由海关开始试办的,而海关邮政又是从天津开始的。历史的逻辑有时也会出人意料。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
  靳辰光副关长说,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那么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虽说是应急之策,但现在看这些邮票,印刷质量应该还是上乘的, 基本是按照德璀琳当时的设想来完成的,并没有太多将就的痕迹。那个时代,一枚小小邮票的出世竟也是如此的不易。
  大龙邮票的图案是五爪大龙的形象,称为“云龙戏珠图”。三枚邮票的面值均以银两为计价单位,邮资用1两银子的1%、即1分银作单位。天津市邮政文史馆编辑任立强告诉我们,一分银是什么概念呢?指折合当时十六枚铜板,当时一枚铜板能买一个烧饼,所以说十六枚铜板也是相当昂贵的,何况是三分银、五分银,五分银折合八十枚铜板。
  尽管大龙邮票的印制是在上海完成的,但由于天津海关是当时中国邮政邮务的管理中心和邮运组织中心。因此,上海以及其他地方启用的第一批“大龙邮票”都是从天津分发过去的。
  之所以选定天津,中华全国集邮界联合会会士张芝繇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天津作为一个水陆交通的枢纽,任何通信都不能离开它,二是因为北洋大臣李鸿章坐镇天津,正所谓人们说的有后台。
  据说,第一套邮票曾设计过多种图案,如“万年有象”、“六和宝塔”等,最后选中的是“大龙”图案。那么大龙邮票的设计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呢?
  大多数人认为,“大龙邮票”图案极具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且邮票上的中文要比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书写得流畅,因而国人设计的可能性最大。
  在中国封建时代,“龙”作为皇权的象征,体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清王朝发行华夏古国的第一套邮票之时,在图案选择时自然也就十分在意。
   世界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 时隔38年后,1878年大龙邮票问世,拉开了中国邮票发行的序幕。
  一些文艺作品中曾有将皇上和西太后的头像作为邮票图案的情节,会有这种可能吗?中华全国集邮界联合会会士张芝繇介绍说,因为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发行邮票以后,在世界上的各国都仿造黑便士,所以都以君主的头像作为标志,那就是他们所谓的国徽或者是国王来体现这个国家,那么中国来讲有个特征,中国虽然是王朝但是他不愿意露真容,就是说他的面貌决不会露出来看,因为在平常朝见皇上的话,那得离着老远而且帘子要放下来,所以把他的照片摆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龙颜不能随便叫人瞧见的,神秘得很。
  “大龙邮票”先后一共印制了100万枚,一百多年过去了,至今存世的已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品相完好的旧票已颇为难得,实寄封流传至今尚不足500枚,十分的珍贵。
  “大龙邮票”的名称在目前所发现的史料中并没有直接记载。因此,专家推断“大龙邮票”这一名称,是和稍后发行的另一套以龙作为图案的邮票相区分,故称之为“大龙”,另一套也就相对称为“小龙”了。
  小龙邮票1885年正式发行,是清代海关邮政时期发行的最后的一套邮票。它的发行主要是由于大龙邮票当时的版模已经磨损,无法继续使用。它的图案与大龙邮票基本一致,只是票幅和版式都比大龙邮票要小一些,也是一套3枚。
  后来,清政府成立邮传部接管了海关邮政。1911年,邮政最终脱离海关,结束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海关试办邮政的历史,但这段“历史反串”最终奠定了中国邮政的基石。
  今天看来,天津大清邮政津局大楼,这座“巴罗克”式的建筑,它是全国第一家大清邮政官局的所在地,也是国内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清邮政局址,一座象征中国近代邮政起点的标志性建筑。
  “大龙邮票”的传奇经历,已经超越了一枚小小邮票本身。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些斑驳的历史遗迹的时候,它们更像是一位会说话的历史老人,告诉我们许多许多的故事。

大龙邮票的资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扩展资料
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薄纸大龙,即大龙薄纸票。“大龙”邮票,是1878年(光绪四年)7月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分三期印制发行,首期发行的“大龙”票是同薄纸印制,故称薄纸大龙。
阔边大龙,即大龙阔边票,与第一期薄纸大龙票纸质相同,故又称薄纸阔边大龙票。第一、第三期印制的“大龙”票,图案与齿孔距离(齿槽宽度)较窄,而1882年(光绪八年)第二期印制的齿槽宽度为4毫米,故称阔边大龙。
厚纸大龙,即大龙厚纸票。1883年(光绪九年)第三期发行的大龙邮期邮票129票,采用较厚的纸张印制,故称厚纸大龙。厚纸大龙邮票有光齿、毛齿之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龙邮票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大龙邮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埠邮票”。
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是1878年的大龙邮票
1878年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9033/10275534.htm?fr=aladdin
主要用它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位置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代海关邮政发行的,该套邮票共3枚,图案为云龙图,俗称——大龙邮票。
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发行数量约在100万枚。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大龙”。
扩展资料:
大龙邮票的历史由来
1878年,总管大清外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奏请:“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这五处通商口岸,效仿欧洲试办海关邮政。“光绪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批复:“准奏!可先在天津试办。”
海关邮政的开办,打破了几千年中国传统的通信模式,利用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提高了邮件运行速度,并且仿照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办包括快信、包裹、汇兑等多项邮政业务,使得邮路遍布全国,充分显示出国家邮政的力量。
海关试办邮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行了大龙邮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龙邮票

关于邮票常识问题,在班会上提问用

邮票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如下十种:
(一)收集未使用的新票
 这是一种最普通采用的方式。比较方便,没有什么难度、经济负担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时无时间在发行新邮票之日去买,可以每年买1本年册,这种装入定位册的邮票,既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全套枚数、齿孔度数,以至邮票图案内容简介。
(二)收集盖销邮票
这是邮票公司为初集邮者发售的较廉价的邮票。是将未使用的新邮票,用邮票公司特备的邮戳盖销。其售价大约是新票的1/3左右。较高等的集邮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这种盖销票在50和60年代广泛被人收集,目前发行的新邮票已很难见到盖销票了。
(三)收集实用过的旧票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钱,只是要费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邮票在国内很难找到;到邮票市场去买,也不便宜。有人认为,实用旧票盖的戳越小越好。其实不然,首先应该要求邮戳盖得清晰,还要完整地包括时间、地点、便于以后研究邮史时使用。
(四)收集混合票
有一些初集邮者为欣赏邮票图案,收集时不管其是盖销票还是实用票,只要凑成一套便可以了。混合票又有几种方式;新盖混合、新旧混合、盖旧混合。不管是哪种方式,反正都凑成套了。这种方式不但在初集邮者的邮集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某些集邮家的邮集中也存在。
(五)收集一新一旧
若只收集一套未使用的新邮票或实用旧票(盖销票)后,仍未满足收集者的爱好,可以新旧两者各集其一。因为有些邮票,其新票与旧票难度各不相同。
(六)收集四方连邮票
收集四方连邮票,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四方连、盖销票四方连及实用旧票四方连。其中以新票四方连最易于获得。实用旧票四方连的收集难度最大。
(七)收集一个单枚票、一个方连票
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和新方连、旧票和旧方连。目前日本邮票商还为这类收集者专门印制了贴票册。这种收集方式逐渐被更多的集邮者接受。
(八)收集一票一封
每收集一枚邮票,还同时收集一个贴有这枚邮票的实寄封(最好是首日实寄封)。
(九)收集一票、一方连、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邮票、一个四方连邮票和一个首日封(实寄或不实寄)。
(十)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邮者经济力量较强,专门喜欢收集整版的邮票。
怎样判断邮票的价值?如果你收藏有以下的中国邮票,那么你收藏的邮票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1、发行年代久远的。如:新中国成立前的清代、民国、解放区等大部分邮票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老纪特邮票、“文革”邮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发行量小的。如:1980年新中国第一套生肖猴年邮票等;
3、发行的历史背景特殊。如:新中国“文革”时期的邮票等; 4、发行后发现出现重大错误而收回的。如:“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等;
5、新中国早期小型张类。如:“梅兰芳”小型张等;
6、热门题材且发行量偏小。如:“徐悲鸿绘画—奔马”等;
7、1991年以前 J、T 票小型张。如:“云南山茶花”小型张等;
8、1991年以前的获得过最佳邮票奖的。如:1990年最佳邮票奖“韩熙载夜宴图”等;
9、近期限量发行的新品种邮票,一般年册中没有的。如:“安徒生童话不干胶加字(小版票)”等; ……
另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衡量邮票的价值:
1、邮票的品相。衡量邮票有没有收藏价值?品相的好坏是关键,没有好的品相,再老的邮票价值也会打大折扣;
2、邮票的成套。集邮就要集全套,不成套的邮票,收藏价值就会降低许多;
3、邮票的题材和设计。好的题材,精美的设计,会吸引许多集邮爱好者和非集邮爱好者的目光,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收集的人越多,市场交易量就会少,价格自然就高。
4、邮票的存世量。发行量小且在邮政通信中耗损较大的邮票,一般收藏价值都较高。
建议您,对照有关集邮资料及邮票目录仔细地整理一下您的邮票。按照邮票发行年代、品相、成套、题材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然后再登录有关销售邮票的网站,查看您收藏邮票的市场参考价,就能大概地估计您的邮票收藏价值。
  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
  【1878—1882年】印制
  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
  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薄纸大龙 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阔边大龙 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厚纸大龙 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按齿孔形态又分光盼、毛齿2套。
  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法100万枚,关于它的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经研讨,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被认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
  邮票常识:新中国邮票大全中的几种常见邮票
  根据国家邮政局邮票分类办法,邮票有以下几类:
  一、普通邮票: 没有特定的题材,图案较为简单,票面无发行志号、印刷年份、排列序号等。如:普29《长城》邮票一套4枚。
  二、 “纪”字头纪念邮票: 从纪1编至纪124,于1949年10月至1967年3月发行。采用纪念题材设计的邮票,票面有发行志号、印刷年份、排列序号等。如“纪1”表示为纪念邮票第一套,表示该套4枚邮票中的第一枚,等等。如:发行志号为纪1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一套4 枚。
  三、“特”字头特种邮票:
  从特1编至特75,于1951年10月至1966年5月发行。采用特别题材设计的邮票,票面有发行志号、印刷年份、排列序号等。如“特1”表示为特种邮票第一套,表示该套5枚邮票中的第二枚,等等。如:发行志号为特1的《国徽》特种邮票一套5枚。
  四、“文”字邮票:
  “文革”期间(1967年4月-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票面无发行志号、无印刷年份、无排列序号等。如:发行志号为文1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票一套11枚。文”字邮票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因而成为收藏的热点。
  五、编号邮票: “文革”后期(1970年8月-1974年12月)发行的邮票,票面有发行编号、印刷年份、无排列序号等。如:编号为1-6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见下图。编号邮票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因而成为收藏的热点。
  六、“J”字头纪念邮票:
  以 “纪”字的汉语拼音“J”开头,采用纪念题材设计的邮票,从J1编至J185,于1974年5月至1991年11月发行。票面有发行志号、印刷年份、排列序号等。如“J1”表示为纪念邮票第一套,如:发行志号为J1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纪念邮票一套3枚。
  七、“T”字头特种邮票:
  以“特”字的汉语拼音“T”开头,采用特别题材设计的邮票,从T1编至T168,于1974年1月至1991年9月发行。票面有发行志号、印刷年份、排列序号等。如“T1”表示为特种邮票第一套,如:发行志号为T1的《体操运动》特种邮票一套6枚。
  八、按年份编号:
  从1992年起,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按年度统一编排顺序号。票面有发行志号、印刷年份、排列序号等。如:1992-1的《壬申年》(T)特种邮票一套2枚和1992-5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J)纪念邮票一套1枚。
  九、其他类邮票:
  航空邮票是专供寄递航空邮件贴用的邮票(已取消)。加字改值邮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邮票尚不能满足邮政事业发展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已取消)。包裹邮票是专寄包裹用的邮票(已取消)。军人邮票是给予现役军人用邮的免资费的凭证(已取消)。欠资邮票是指未按实际用邮资费付钱而告知用户的邮票(已取消)。上述各类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因而成为收藏的热点。

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共有几枚?

我国的第1套邮票中一共有三枚,这三枚邮票非常的受欢迎,而且价值非常高,具有非常好的收藏价值。
我国第1套邮票,大龙票一共有三枚。这三枚邮票上边画的都是蟠龙,都是非常珍贵的。
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共3枚,十分的珍贵,收藏价值极高。
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有3枚,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邮票上面的主要图案为蟠龙。
一、大龙邮票
清朝时期朝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邮政机构,上海的海关造册处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正面图案为五爪蟠龙,背景衬托为云彩、浪花。邮票有“大清邮政局”这个几个字,这枚邮票,往往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大龙邮票总体发行量约为100万枚。
二、市场价值
这枚邮票因为发行的年代时间较长,再加上邮票本身属于纸质产品,难以保管,所以这类邮票的价值往往根据其品相,也就是所谓的是否破损、是否干净整洁、是否虫蛀碎角等进行综合判断。但根据目前市场的行情,这三枚大龙邮票,中上品价格一般在千元以上。
三、邮票的保管
首先,一般我们收藏的邮票需要用到专门的保护邮袋以及保护册,防止邮票受到损坏。其次,邮票要注意防潮,南方的天气一般较多阴雨潮湿,不利于邮票的收藏。为了防止邮票产生黄斑或黑霉,可以在晴天的时候将邮册进行吹风,切忌邮票不能暴晒,因为邮票上的图案一般都是彩色油墨图案,暴晒后容易导致图案色彩变浅甚至消失。可将邮票置于阴凉处处理,或者在邮册与柜子中放入干燥剂。邮票的保管原则为通风、干燥、阴凉的环境,在观看邮票时候,尽量用镊子夹取邮票,戴上手套操作,防止手指部位的不清洁导致邮票有污迹。收藏的邮票,建议不要轻易移动,以免造成邮票齿孔和四角受损。在整理与清洁邮票时,尽量把邮票放在干净的纸张上或者毛毯上。

中国最早的邮票还被称为什么 我国最早把邮票称为

我国早期邮票多以“龙”为图案,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龙头”。邮票还被称作“信票”、“信印”、“国印”等。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有一篇文章就称邮票为“信印”和“国印”。1885年,葛显礼翻译英国皇家邮政章程,曾将邮票译为“信资图记”。
1878年清朝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附属于海
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1] ”,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沈阳盛京古玩城收藏专家付强说,当时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100万套,由于时代久远,收藏市场中对于该邮票不同种类、不同版本价值判断说法非常多,例如,在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中,大龙邮票三枚全,中上品以5376元价格成交。
1878年,清朝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 37.4万英镑(1991年拍卖成交价)
大龙邮票(2张)
大龙1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 59.2万港元(1996年拍卖成交价)
大龙3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旧票 51.5万港元(1996年拍卖成交价)
大龙5分银横双连中缝漏齿旧票 1.1万英镑(1991年拍卖成交价)
象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
宝塔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
龙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
“华邮第一古封” 145万港元(1994年拍卖成交价)